网络开发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开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开发技术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1

摘 要:数字化即时通讯网络已经称为现实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帮手,这是有了它的帮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即时通讯网络,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试图从开发移动通讯网络的新业务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更好利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数字化通讯网络物联网网络安全交通运输数学模型电力通讯网络

一、引 言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事物最为精确的描述是使用数学语言来进行刻划,数字化的信息由于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准确的信息从而收到人们的欢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模拟信息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服务在为人们提供更好地服务。人们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网络(我们简称网络)更加方便地查找信息或进行交流,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它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的顺畅,真正实现“地球村”的梦想。

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影响最为直接是即时通讯网络,即时通讯中的即时,就是指快速、马上的意思,因此即时通讯是指通过某种技术达到快速、便捷的沟通,可以在线与人进行交流并与之视频或是语聊。人们常接触的即时通讯网络包括手机通话、QQ(MSN)通话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相应新业务如手机购票,手机刷卡购物等业务已经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而如何更好拓宽更多的新业务,使得即时通讯网络的效益最大化、效率更大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课题,现在,我们就试图从使用现状及拓宽新业务方面进行探讨。

二、移动通讯网络使用的现状

前面已经提到了移动通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人们对移动通讯技术的应用大多还仅仅局限在通讯的基础功能:

1.基础的功能:人们经常使用的通话,短信功能(校讯通等);

2.网络功能:提供上网,网络软件的开发使用,诸如UCWEB,QQ等,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要;

3.消费功能:移动通讯网络开发商和经销商进行合作,实现了直接使用手机消费的业务,例如手机购票、手机刷卡等等业务。

虽然有手机购票、手机刷卡等新业务的出现,我们仍然认为移动通讯技术还应该有更为宽广的应用范围,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所以我们试图开展移动通讯网络新的业务。

三、移动通讯新业务的开发

1.电力系统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目前电力系统所采用传统的抄表方式,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无法避免手工抄写和计算带来差错,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也严重滞后,所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年来,寻求简单可靠的自动远程抄表方法,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已推出的抄表系统覆盖了很多应用领域。其方法的应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研发了一种基于GSM无线通信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在文献【1】提出了基于GSM 网络通讯的研究上使用电表集抄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无线远程抄表中心的工控机,通过其自身的RS-232串口与GSM无线数传装置相连,以便同抄表仪进行通讯。中心工控机将电表离散的各种信息通过系统程序转换成为便于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分析、管理的实用信息。利用该系统还可进行各时段的用电量分析。抄表仪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通讯、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异常监控等。抄表仪上电后,GSM无线模块开始寻找网络, 处于工作状态。GSM无线模块间用AT指令进行通讯,抄表仪串口0一旦接到监控中心用CSD方式发来的命令,便依照通讯协议,由串口1向电表查询各种有关数据;若抄表仪呼叫,监控中心不应答, 抄表仪改用SMS方式,将告警信息上传给监控中心。从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这是数理统计学和计算机学有机的配合。

本系统利用GSM通讯再把数据传到控制中心的中央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实现对电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历史电量查询、异常用电监控、各种告警信息的查询和报表及统计图形的打印输出等功能。GSM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杜绝了人工抄表产生的误抄、漏抄、抄表时间不统一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员增效。GSM网络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它的抄表范围与GSM通讯网覆盖范围一致,通过利用网络资源降低了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实用性强。因此,GSM远程抄表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物联网上应用

物联网产业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它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早在1999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就被提出来。它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 H2T),人到人 (Human to Human, H2H) 之间的互连。“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界认为,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可以为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由于物联网产业链非常长,物联网的产业链构成也异常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模组厂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对于这样一个上万亿的物联网产业,各个环节各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各有所长,只有价值链各环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可能提供面对用户的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共同培育和发展市场。要进行强强联合,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标准化。数字标准化是价值链各环节进行联合的基础,没有标准化,无法精确分工,没有分工,也就无法实现联合.从技术层面看,现阶段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展典型物联网应用的能力。但要成功,急需从整个产业链的横向分工上进一步明确,从标准化,开放性,互通性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才能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从实际操作方面来说,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操作和预测;

对于网络运营商想要主导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联网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建设,物联网企业标准规范制订和重点行业应用的规划和准备。网络运营商通过完整的物联网,开展业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凭借丰富的建设经验,帮助客户快速建设物联网基础架构;网络运营商通过对国内国际物联网标准规范的密切参与,对标准发展动向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帮助客户快速制订完善自身的企业规范;建立经验丰富的商业咨询队伍,帮助客户确定重点行业应用,并制订相应商业计划,同时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第二阶段:示范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重点行业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实施,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器件提供商合作,以及通过模组M2M( Machine To Machine)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SMS/GPRS/WAP/等),通过行业终端,服务于USSD/MMS行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加强对感知终端的控制,利用自身掌握的行业客户资源,帮助运营商在重点行业示范项目落地;提供感知层关键器件等和应(RFID WSN )用,并承担系统集成商的脚色,帮助运营商迅速形成重点行业方案;提品系列齐全的模组系列,并根据M2M重点行业需求实现贴身定制。

第三阶段:规模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强化以客户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前期示范项目的辐射效应以及通信网络的优化,以适应物联网规模发展。建立强势的产业联盟;降低关键器件制造成本,筛选更加优秀的客户,提高行业解决方案竞争力,帮助项目规模推广;提供网络优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支撑物联网顺畅的发展。

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21世纪初,以智能产品为代表的嵌入式系统,其应用广泛,领域特色突出,发展空间巨大。嵌入式系统是继IT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能强、能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广泛的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产品对其它行业的广泛渗透,以应用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变得更为切合实际,也就是按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和非嵌入式应用将其分为嵌入式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具有计算机的标准形式,通过装配不同的应用软件,以类同面目出现并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典型产品为PC;而嵌入式计算机则是以嵌入式系统的形式隐藏在各种装置、产品和系统中。

嵌入式系统将在“后PC”时期大显身手。嵌入式系统是根据应用的要求,将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从而实现软件与硬件一体化的计算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灵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出现的,它是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效率,改变以往嵌入式软件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开发嵌入系统将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增强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使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更具科学性。大量的嵌入式系统已经应用于交通、工业控制、数控机床、智能工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家电等各个行业,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和服务方式。

后 PC 时代,家用电器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电视机、微波炉、数字电话等都将嵌入微处理器并通过家庭网关与Internet连接,构成家庭信息网络。届时,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可以视频点播,实现交互式电视,还可以提供各种网上服务等。而这些服务中的各类数字融合产品,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支持,可以说嵌入式系统是家庭信息网络、IT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

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后 PC 时代,嵌入式系统在不断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也在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而且,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越来越广阔的应用领域,必将成为后 PC 时代的擎天柱。可以相信,未来的电子技术就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天下。相信通过介入嵌入式系统的移动网络将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移动通讯新业务的开发需注意通讯网络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性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客户的信息需要网络运营商进行保密,但是如何做到让客户放心的目的,运营商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访问权限的控制:访问权限是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及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安装在内部受保护的网络与外部 Internet 网的节点上,用于对数据包的过虑、数据包的透明转发、阻挡外部攻击进入防火墙之后的服务器中。它是一种能提供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且本身具有较强抗攻击能力的网络设备。它能保护网络信息不被外部网络非法受权者访问。是内、外网之间的第一道屏障;

3.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上传送信息不被非法者恶意篡改、窃取的一种措施和手段,也是其他一些安全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闸门,它是实时网络违规自动识别和响应系统,它位于有敏感数据需要保护的网络上或网络上任何有风险存在的地方,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提供实时保护;

5.防病毒技术:防御计算机网络病毒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是使用正版的防毒、杀毒软件,实时查、杀病毒;

6.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安全防御上,国际普通认可的方法是系统内核进行安全加固,构成一道安全屏障,从而抵御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攻击等。

综上所述,数字化即时通讯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它会给我们的交流与沟通带来巨大的便利,使我们不再因为沟通的问题而发愁。同时,我们也应对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不能只是单纯地为了盈利而发展,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数字化通讯网络,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操作性下功夫,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把新业务的开发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吕治安、李文联. 一种手持无线抄表终端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3(8):51―53.

[2]朱鸿.电表集抄系统基于GSM 网络通讯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4):42.

[3]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宋永国.浅析物联网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1):2528-2530.

[5]邢晓敏.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水运,2011,11(6):68-70.

[6]张然.如何加强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J].工程技术,2010,29:86.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2

[关键词]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教育;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随着人们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网络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一定的更新与提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一来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二来也是因为网络教育的自身优势。较之于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具备独特的优势,网络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储备等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地组建学习小组,及时地运用在线交互软件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总之,网络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软件开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与运用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扩展,现有的软件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愈加丰富、愈加发展的网络教育,因此亟待对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进行软件开发技术工作,努力研制新的网络软件,最终促进网络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网络教育的更高更快地发展。

(一)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为网络教育提供了非常广袤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在网络教育发展中,网络教育资源库是根基。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来源,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能够综合性地提升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开发设计,能够及时地将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者教师的讲课屏幕及相关的课件内容传递给网络面前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教育中,如同坐在教室中一样,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各类学科资源科、开放式教育资源库、资源中心等教学资源与资源数据库的紧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学生无需紧紧盯着黑板,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及时地快速地捕捉教师的课程讲解,同时还能够定格教师的教课过程,通过系统回放、暂停等多功能软件,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推敲与学习,加深学习的印象。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利用这种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极大地节省课程备课的时间,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一边教学一边辅导。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通过教育资源库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进行知识的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质量。

(二)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提升了网络教育的信息整合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广袤的知识来源,但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繁琐的信息。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地通过网络教育来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呢?在网络教育中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管理,将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加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教育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软件,通过开发设计这款教育管理软件,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分类整理工作。在传统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中,往往由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人为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资源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学习者的要求,因为针对同一条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又快又慢,因此如何把握信息更新的频率,这是人为管理方式难以权衡的。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中,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误差不断,管理手段落后等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网络教育中,进行教学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将人为管理的模式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既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教学资源分类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复杂、错乱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资源按内容、主题、关键词等不同标准划分为统一的信息,并构建了相关信息的信息管理库,加强信息的筛选与超链接管理,学习者在进行网络教育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搜索引擎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搜索工作,并通过网页上的超链接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软件,能够加强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保障教学资源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为提升信息更新的精准性,在信息更新软件开发中,还设计了信息存储等辅助功能,新用户可以通过“历史消息”来查阅更新前的内容,而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页面来进行新信息的查阅与浏览等工作。总之,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教育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综合提升了网络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习者创设了科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系统性

与传统教育一致,网络教育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通过分类处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按照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与整理,能够按照学科体系的阶段性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习者在网络教育中,可以通过分类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快速查找,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阶段学习目标,提前了解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依托于现阶段的学习所得,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侧重提升,以确保不同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在网络教育中,学科分类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所得,进行科学的测试工作,以保证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科分类软件的应用,在细化知识分类的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资源环境,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网络教育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教育具备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都使得网络教育得以迅猛发展。不过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网络教育的重要价值,越发需要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库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能够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指导工作,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提升网络教育的管理水平,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能够让学生利用网络教育更加系统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多媒体教育网络的设计与开发[C].广州:GCCCE97,1997.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3

 

网络环境下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对企业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直接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与开发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减少或避免网络信息系统的破坏与故障,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就现实发展来看,目前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优化企业网络安全,吸取前沿的安全技术,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众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控性。具体来讲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出现盗取商业机密与核心信息的不良网络现象。企业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防止企业关键信息的泄露或者被非授权用户盗取。其次,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是指防止企业信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偶然或恶意篡改的现象发生。再次,实现数据的可用性,具体是指当企业信息受到破坏或者攻击时,攻击者不能破坏全部资源,授权者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按照需求使用的特性。最后,确保企业网络信息的可控性,例如对企业信息的访问、传播以及内容具有控制的能力。

 

二、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病毒入侵、蠕虫以及木马程序破坏是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黑客攻击或者网络诈骗也是影响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当然部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受到破坏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总之威胁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破坏,结果都会对企业的生产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导致企业重大的损失。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才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三、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现状

 

当前企业在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为确保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时大都应用了杀毒软件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保护时,方式比较单 一,技术比较落后。对于入侵检测系统以及硬件防护墙的认识不足,尚未在企业中普及。因此推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前提是提高企业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增强企业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能力,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

 

四、促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定期实施重要信息的备份与恢复

 

加大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企业网络信息的管理。企业对于重要的、机密的信息和数据应该定期进行备份或者是恢复工作。这是保障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简单、基础的工作内容。当企业网络受到破坏甚至企业网络系统出现瘫痪,企业能够通过备份的信息保障生产工作的运行,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的实效性的基础工作是做好企业重要网络信息的定期备份与恢复工作。

 

(二)构建和实施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以隧道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一项复杂的、专业的工程技术。该项技术对于保护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效果显著。它把企业专用的、重要的信息进行封装,然后采取一定的方法利用公共网络隧道传输企业专用网络中的信息,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对企业网络信息的保护,避免出现对企业信息的窃取与恶意修改。当然提升虚拟专用网络的兼容性、简化应用程序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重要课题。

 

(三)完善高效的防火墙技术

 

在企业内部网与外联网之间设置一道保护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屏障,即设置防火墙。这一技术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保障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但由于当前大多数的远程监控程序应用的是反向链接的方式,这就限制了防火墙作用的发挥。在进行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开发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防火墙的工作原理或者研发与之相匹配的远程监控程序,来实现防火墙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

 

(四)对关键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

 

增强企业对关键信息和数据的加密技术水平也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主要方面。更新加密技术,是保障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企业在对重要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时可以同时采取一些例如CD检测或者Key File等保护措施,来增强企业重要信息的保密效果。

 

五、结束语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工程。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同时,新的破坏、攻击、入侵网络信息安全的手段也会不断出现。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力度,才能加强对企业核心信息与数据的保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坚持技术策略与管理策略相结合的原则下,不断升级完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许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安供电公司三新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工程。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4

关键词:新一代网络;软件开发平台;技术趋势

自上世纪以来,微电子、芯片制造、软件工程等技术的相互促进和飞速发展,奠定了21世纪新一代网络技术系统基本构架的雏形。网络技术发展至现在的水平,越来越呈现出相关技术相互协同发展的趋势,硬件、软件、网络等以前看似相互独立的技术范畴也开始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正共同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独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新一代网络(NGN)的总体架构为线索,对新一代网络技术系统下的软件开发技术平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概述。

1 新一代网络的概念和特征

1.1 NGN的概念

新一代网络(NGN)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以当前网络为基点的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从网络功能层次上看,NGN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心网和接入网乃至用户驻地网。网络业务层负责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管理功能,网管和智能网是该层的一部分;控制层负责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媒体层负责将用户侧送来的信息转换为能够在网上传递的格式并将信息选路送至目的地,该层包含各种网关并负责网络边缘和核心的交换/选路;接入层负责将用户连至网络,集中其业务量并将业务传送至目的地,包括各种接入手段和接入节点。NGN的网络层次分层可以归结为一句话:NGN不仅实现了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的分离,而且还实现了呼叫控制与承载传输的分离。

1.2 NGN的特点

在技术和业务上,话音与数据的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它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1)NGN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体系。它把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通过标准的开放接口进行互联,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

(2)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其功能特点是: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NGN允许业务和网络分别提供和独立发展,支持不同带宽的、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各种多媒体业务使用,使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也使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3)NGN是基于统一协议和分组的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络最终将汇集到统一的IP网络上,IP协议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有了三大网都能接受的统一的通信协议,在技术上为NII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1.3 新一代网络对软件开发的影响

新一代网络技术使各种通信、网络应用业务融合,并产生了一个最为显著的技术跃变“网格(GRID)”,网格是在高度成熟的网络技术、Web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型。其目标是实现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消除资源孤岛。网格实现资源的虚拟化,对虚拟化资源进行信息集成,提供所有信息的统一视图,随时随地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服务。

在“融合”技术架构下,特别是网格应用技术条件下,软件技术向强调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具备工业化开发标准的方向发展。面向对象(OOP)的技术走向完全成熟,同时基于组件对象技术的构件软件开发技术成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的演化体现的主题是: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的现实途径;软件构件技术是实现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新的软件技术体系的特点是:以软件构件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服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使之成为各类应用软件的支撑技术。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出现,网络上的应用将日新月异,针对不同的应用,相应的软件开发方法也将层出不穷。

2 未来软件开发技术平台的变化趋势

在以上的软件总体构架和发展趋势下,新一代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软件开发技术平台将有以下几个热点。

2.1 开源软件

开放源代码(简称开源)软件Free Software 从1984 年由美国的Richard Stallman (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办人)大力倡导。一般开源软件,由于软件的著作权人放弃了自己知识产权中的获得报酬权,只收取软件整合与服务的费用,主要靠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赚钱,销售成本极低,从而开源软件价格极低,几乎是免费。但这里的free(自由软件)是一种版权法意义上的定义,指使用者有自由修改程序并重新散布的权利,并不是免费的意思,所以在1998年由Eric Raymond提出,改名为Open Source(开放源代码)。

开源的最大特色在于开发人员和使用者可观看内码、修改程序,软件源代码自由流通,不受知识产权的约束,GNU(自由软件联盟)通用公共许可证力图保证所有开源软件使用者有共享和修改开源软件的自由软件自由流通让软件设计者自由修改源代码,这也激发了世界各地的软件开发人员投入到开源软件的开发中,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软件的性能,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软件开发人员的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时至今日,开源软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许多国家得到认可和发展,基于Open Source的软件发展以欧美较多,而东南亚地区几乎没有,在美国GNU中的开源软件种类已达几千种。较为突出的代表有GNU Linux操作系统、Apache Web Server及Send mail邮件服务器、Net scape Communicator浏览器的开放源代码版本(Mozilla)、Open Office办公软件、GNUC++语言系统等。在开放源代码模式下,Linux的内部工作机制以源代码的形式公诸于众,人人都可以自由传播或者修改甚至销售它,只要所做修改完全公开即可。这与微软(Microsoft,MSFT)等公司采用的专有式软件开发模式截然不同,后者的源代码高度保密,他人没有共享和修改软件源代码的自由。

基于OpenACS的应用软件开发主要利用OpenACS的APM功能新建、卸载、升级文件包。通过PostgreSQL数据库处理技术,生成软件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库图、表等;利用TCL/Tk技术进行编程,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用ADP编程,将可视页面与数据库连接起来。通常1个应用软件系统包含若干个可视化页面,这些可视化页面又与若干个数据库图表相关联。

2.2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MobileComputing)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移动计算使用各种无线电射频(RF)技术或蜂窝通信技术,使用户携带他们的移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手(pDA)、BP机和其他电讯设备自由漫游。移动计算机用户依赖于电子信报传送服务,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和办公室保持联系。一些厂商,Microsoft,正在制造支持移动用户的特殊接口。例如,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将恢复桌面排列和在最后会谈中打开的文件,就象计算机从来都不关闭一样。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

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EOS)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过去它主要应用与工业控制和国防系统领域。EOS负责嵌入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任务调度,控制、协调并发活动。它必须体现其所在系统的特征,能够通过装卸某些模块来达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目前,已推出一些应用比较成功的EOS产品系列。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信息家电的普及应用及EOS的微型化和专业化,EOS开始从单一的弱功能向高专业化的强功能方向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固化以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一般而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构架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I/O)和软件。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1)系统内核小。(2)专用性强。(3)系统精简。(4)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5)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数字时代使得嵌入式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为嵌入式市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嵌入式生产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2.4 IPV6技术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与IPv4的32地址相比,IPv6的地址要长的多。IPv6共有128位地址,是Ipv4的整整四倍。与Ipv4一样,一个字段由16位二进制数组成,因此,Ipv6有8个字段。相比现在的IPv4和IPv6定义了128位的地址空间,很好地解决了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采用IPV6地址后,未来的移动电话、冰箱等信息家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中国的IPv6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智能家居、智能校园、智能楼宇、智能医疗乃至智慧城市正在慢慢变成现实。中国电信在湖南已提供IPv6商用网络,主要是温室监控系统。该系统是第一个使用IPv6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它采用了智能感知与控制的技术,提供了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排水量等业务和应用,直接服务于农科院。

2.5 网格技术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网格由6个部分组成,即网格结点、数据库、贵重仪器和设备、可视化设备、宽带网和网格软件。主干网将所有网格结点联成一体,其带宽可达GBPS量级。网格软件提供单一系统映像、透明胜、负载平衡和资源共享等功能。网络系统中的网格操作系统层提供网格的底层管理功能;为编程和使用环境提供用户接口,使一般应用和专门为网格开发的应用能方便和有效地利用网格资源。网格结点、数据库、设备、主干网和网格系统软件构成了一个网格平台。网格知识平台是一个集人类当前全部知识为一体的、合理组织的、表述和谐的、动态生长的网络知识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格通过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来实现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动态生长,从而实现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总体最优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把单个人直接与整个人类知识成果连接起来,它会使知识的创新以无法预料的速度迅猛地增长。

2.6 RSS技术

RSS是“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文称作“简易信息聚合”。RSS是一种基于XML标准,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和投递协议。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一个RSS文件后,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而且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标准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终端和服务中使用。RSS通过XML标准定义内容的包装和格式,使内容提供者和接收者都能从中获益。对内容提供者来说,RSS技术提供了一个实时、高效、安全、低成本的信息渠道;对内容接收者来说,RSS技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阅读体验。

RSS技术在中国大众互联网中的普及是有其基础和必然性的。首先,大量新网站和内容源的不断涌现和用户获取信息口味的多样化使RSS作为个性化聚合内容的最佳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重视和钟爱。其次,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者为推广自身品牌,获得更大客户群而纷纷推出RSS服务,以期为他们的内容带来更大的流量和知名度。再次,目前的商业门户网站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把用户信息获取的环境搞得日益恶劣,弹出广告、垃圾邮件、不健康内容等充斥屏幕,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无从寻觅。这些都迫使广大用户呼唤一种新的互联网阅读体验,一种他们可以控制、自己作主的新型“门户”体验,从而为RSS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 网构软件(Internetware)技术

新一代网络对软件开发将会使软件开发在中间件的基础上,从软件形态的角度提出了网构软件的概念,这是未来软件的基本形态。未来软件的主要构成是实体元素和实体交互,未来软件系统必须具有开放结构、动态协同、在线演化、环境感知和自主适应,因而网构软件是Internet 开放动态和多变环境下软件系统基本形态的一种抽象,既是传统软件结构的自然延伸,又具有区别于传统软件形态的独有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协同性、演化性、多态性和反应性。网构软件的出现对软件技术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通过“突破中间、带动两端”,即加大中间件技术的研究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技术和产品,带动系统软件技术的进步,促进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建立良性的软件产业链。网络构件技术对软件开发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软件形态基于实体驱动,而新的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形态基于协同驱动。新一代网络环境下软件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平台网络化、方法对象化、系统构件化、产品家族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竞争国际化。其中,方法对象化、系统构件化是网络构件技术的核心所在,构件间的协同体现了各构件接口的相互集成关系。

当前的主流软件技术中,网络构件开发技术将由分布对象技术进行支撑。分布对象技术是分布式计算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的结合,为构件的实现和构件的组装提供了基础设施层的支持,且能够解决对象之间的互操作问题。

3 结束语

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种融合的趋势使得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软件的开发必将成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互联网逐渐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真正扮演起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工具角色,这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笑萍.下一代网络(NGN)及其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19-23.

[2]万晓榆.下一代网络技术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21世纪里,我们要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不例外,它的改革与建设必须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有较大的改革,其力度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成效。课程体系和结构,将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因此,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课程体系设计应满足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了其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并对人才需求做了预测和分析,与社会上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相关职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专业计划中设置,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岗位职责”、“能力模块要求”三位一体的模式,形成了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能力模块课程框架体系。 对应的岗位职责: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的采购、安装、检测、维护。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设计、管理、维护工作,能进行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设计、路由器的设置,构建中、小型网络的方案.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维修能力;掌握网络系统操作能力,网络系统资源管理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掌握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该专业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实践环节,侧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课程体系要突出以专业能力为核心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具有网络组建及维护、网络系统配置及网管能力;熟练掌握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能够开发和特定用途的网站的计算机应用的编程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从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学生就能够通过参观和专业老师的宣讲,直接接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到专业的计算机企业的参观,初步了解一下今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初步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3 课程体系要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中,针对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专业课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授课时适时选择现场教学,有的用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设置了各种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讨论、社会调查等。 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为了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合理安排理论教学课时。在此基础上,该专业课程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行“双证”制度,学生毕业时除了拿到专业技能证书之外,还要拿到另外一项技能证书,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

除此之外,专业紧跟社会现实,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教育和引进国外培训机构技能认证培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真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4 认真制定和贯彻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

教学的关键问题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标准问题,二是控制问题。没有质量标准就谈不上控制标准。关于质量标准问题,就共性而言,一定的教育类型和层级应该有一定的共同标准。从个性而言,我们要制定适应高职教育,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生源状况和办学方式、培养规格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的教育方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合理地理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写入人才培养计划,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处理好知识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要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当然,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建立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尤其要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核心,只有改革课程体系,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下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胜任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网络开发技术范文6

关键词 P2P 网络结构 文件共享 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新技术,属于覆盖层网络的范畴,是相对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来说的一种网络信息交换方式,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1 P2P的结构模式

1.1集中式P2P

集中式P2P模型形式上有一个中心服务器负责记录共享信息以及应答对这些信息的查询。每一个对等实体对它将要共享的信息以及进行的通信负责,根据需要下载它所需要的其它对等实体上的信息。

带有提供发现、查询和内容存储功能服务器的P2P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中心服务器正如在传统的C/S模型中一样,处于支配地位,所有资源都存放在服务器上,客户端只能被动地从服务器上读取信息,但是客户端之间并不具有交互能力。带有提供发现和查询功能服务器的P2P网络,在这种网络中,服务器仅提供在网上的客户端的清单,而端与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通信是客户端之间的任务。

1.2分布式P2P模型

由于存在中心服务器,集中式P2P模型系统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服务器的稳定性。这种形式不需要有中心服务器和中心路由器,其中的每一个Peer都作为对等实体,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每一个Peer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并且它们与相邻的Peer有相同的能力。同时,P2P应用开发者也在不断力求技术创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3混合式P2P模型

混合式P2P模型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模型的优点,在设计思想和处理能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将节点分为用户节点、搜索节点和索引节点3类,既避免了提供中心服务器带来的麻烦,又保留了中心服务器的优势。一方面,由于组合了多于一种方法,混合式模型增加了复杂性;另外,设计者克服了纯粹P2P方法的限制,混合式模型显示出了对环境条件的高度适应性。同时混合式模型也解决了大规模动态和异构P2P应用中所出现的大量冲突问题。

2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P2P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P2P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网络中运用广泛,并且在文件共享、流媒体直播与点播、分布式科学计算、信息检索中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2.1文件共享

在高校校园网络中,应用P2P技术可以使校内的任意两台计算机直接相互共享文本、音乐、影视或多媒体等文件;网上计算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互,不需要使用任何一台中央服务器。在传统的Web方式中,要实现文件交换需要将文件上传到特定网站,用户再到网站上搜索需要的文件,然后进行下载,这对用户而言非常不方便。在P2P网络中,用户通过不同的查询机制定位含有所需资源的其他PC机后,可以直接与其建立连接并下载所需文件。

2.2流媒体直播与点播

在流媒体直播和点播过程中,人们发现P2P非常适合于流媒体的应用,在流媒体领域,P2P技术也由于其对等传输的特性被广为看好。P2P流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视频直播和视频点播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对等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模式。视频直播用户在下载流媒体文件的同时进行数据的播放,它将下载到的流媒体数据直接放入系统内存中,并不对下载的流媒体数据进行保存,这样客户端下载的数据信息并不是存放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中。而视频点播正好相反,它首先采用一定的文件调度策略将所有的流媒体文件下载到系统硬盘上,当文件下载完毕后再进行播放。由于P2P流媒体的保证,网络视频直播、点播以高清晰的画面、高音质音频和流畅的播放速度给传统互联网用户带来“声色兼备”的强大冲击。

2.3分布式科学计算

Intel将P2P计算定义为“通过系统间的直接交换所达成的计算机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这些资源与服务包括信息交换、处理器时钟、缓存和磁盘空间等。P2P计算允许用户使用网络中集中的处理能力,它可以帮助相关组织进行以前不可能进行的繁重计算工作,譬如利用P2P技术的特性,将计算任务划分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上,用来破解蛋白质或是DNA密码。P2P计算正在得到业内一致的看好,它成功地将许多有趣的分布计算技术重新拉回到人们视线当中。总之,对于任何一个高校校园网络的广大师生来说,P2P计算的好处是拥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2.4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