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1
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说洪涝灾害需要及时应对,尤其是在洪涝灾害后需要注意什么,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病措施,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后有哪些卫生防病措施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灾后要彻底清理的室内外环境污泥、垃圾,改善卫生条件,埋葬好死亡动物尸体、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有目标地进行消毒(如喷洒灭虫剂),防止蚊蝇大量繁殖和传播疾病。
2、清理与清洗饮用水系统:对受洪水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可请有关卫生单位帮助检测,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向群众宣传,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预防经水传播的疾病。
3、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与家庭饮食卫生:洪水过后将转来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洪水期间保存的食品也易霉变,临时性摊点也常不注意卫生,所以要强调吃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禁止受洪水浸泡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措施有哪些1、建立灾后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
乡政府与卫生院实行疫情、行政双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受灾地区在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在各安置点要建立疫情监测点,主动搜索疫情,加强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腹泻病以及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乙脑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重点疾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开展饮用水消毒和饮食卫生管理,防止水源性、食源性疾患发生。
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把饮用水消毒措施、药品落实到每家每户,保证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的安全卫生。对地面水井以及分散饮用河塘水、小沟水地区,要想方设法把饮用水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对集中式供水要强化净化消毒处理,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要在场镇点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熟食和卤菜的监督检查,防止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清理和消杀。
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蚊蝇孳生地及鼠类栖息场所,加强防蚊蝇、防鼠措施,消灭蚊蝇鼠害。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药物喷洒消毒和卫生处理。洪涝灾害后,要组织人力物力认真清理垃圾、杂物、清除污水坑洼,及时清除污泥、人畜粪便、腐烂植物和动物尸体。全力消除导致疫病发生的隐患。
4、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首先集中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灾后易发生疾病的预防知识讲解,然后让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各安置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向群众宣传灾后易发生疾病的预防知识,重点宣传环境卫生、饮水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和饮用水消毒、环境消毒等具体方法,促使群众自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1、受到洪水威胁时,应按照预定路线,就近、有组织地迅速向山坡、高地、高楼、避洪台等地转移。
并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或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尽可能地向熟悉的高地跑,或立即爬上大树、高墙、房顶等处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如有可能应找一块有浮力的木板放在身边,准备些吃的。注意: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及泥坯房的屋顶等不安全建筑。
3、千万不要游泳逃生、转移,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准备好的船只、木排、门板、木桶等救生器材转移、逃生。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如暂无可用资源,那首先应平躺身体,头部向上两手侧平伸,以降低被卷入水底的可能性;同时头部应与上游方向一致,这样洪水下冲时头部不容易受伤;尽可能在身体漂流过程中抓住身边固定的物体或漂浮物以自救。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6、洪水过后,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防洪标准;自然地貌;频率曲线;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flood disaster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are hinder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its very destructive, bring immeasurable los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zhuj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bout the cause of the flood disaster happened, applying scientific principle, urban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for hydrology of calculation, water gauge, has pointed out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security system model.
Key words: the flood control standards; Natural landscape; Frequency curves;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按地理条件来讲,诸暨市境地处浙中内陆,属亚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较多,是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常年平均降水量约1373.6毫米,且分布极其不均,具备发生洪涝灾害的条件,所以应积极做好防洪工作。近年来随着诸暨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发展新城区是势在必行。新城区的开发正慢慢往那些防洪排涝要求低的方向延伸,而老城区原先的防洪排涝性能不高,随着新城区地不断扩张,使得老城区更容易受到内涝影响。另一方面,现在城市空间呈现出立体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防洪排涝工作新的难题。
一、分析城市易发生洪涝灾害的缘由
1.1受到自然因素影响
诸暨每年降水的变化呈现出双峰型,波动极大,其中三到六月以及九月份期间是多雨的阶段,降水日年均约158.3天,局地性的天气资源丰富,洪涝等灾害频繁出现。一些沿江的地区会由于江水的高度过度高涨而使排水系统受压过大,最终导致涝灾;除此之外其他地区受到暴雨侵袭,其强度甚至会超过原有排水能力,如此一来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现象。无论从哪一角度追究,这些异常气候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暴雨,直接造成了城市内涝。
1.2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事实上,当地居民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城市频繁发生洪涝灾害。虽然自然因素直接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为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口的膨胀,于是跟森林、湖河抢占土地的使用权,滥砍滥伐,破坏了整个区域的植被,并强行填埋湖泊、河流,使得泄洪渠道不断变窄,内河流道淤塞,进而使得整个自然生态结构遭到破坏,泄洪不畅通,洪涝发生机率更大。在发展城市的进程里,一般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洪涝灾害现象可能为以下几点原因:①城市拓展选址不恰当;②设定的防洪要求标准不高;⑨人为破坏了防洪排涝的保障设施;④防洪管理力度不足;⑤建设城市时过度使用行洪路段,使得洪涝来临时得不到及时地排放;⑥破坏城市自然水系;⑦过度采用地下水资源,使得地面逐渐沉降。
1.3受到城镇化扩张、发展的影响
城镇不断的扩张,改变了当地原本的自然风貌。慢慢地,城镇化不断发展、扩张,农作物、树木的面积慢慢变小,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工业区、商贸大厦和居民楼。在一些城市中存在许多不透的水将水滞蓄水的洼地表面进行覆盖。正是因为原来的透水植被以及土壤大面积的被强度较高的不透水铺砌,一定程度的造成了下渗现象以及蒸发速度的显著降低,其产流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其径流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大,最终的结果就是洪峰时间的提前。同一时间,当地的入渗量在一边减小,就会使得某些地下水的供给量呈相应降低的状态,在干旱时期其河流的基流量势必也会相应的降低。
简介城市防洪排涝在水文水利方面的计算模式
城市的水文水利计算主要是根据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质,应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测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指定设计频率的水文特征值。一般说,运用水文统计方法所依据的样本很少,抽样误差较大,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不能单纯根据工程所在地点的水文资料进行计算,还必须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充分的合理性分析,才能较可靠地求得工程所在地的设计水文数据。 下面简单介绍三种水文水利计算模式:
2.1假设暴雨计算
一般暴雨的降临,就有可能带来洪涝的发生。在那些洪水资料比较匮乏的区域内,通过暴雨可以间接推测、计算出洪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暴雨的设计可以说是保障洪水的计算精度设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各种特大暴雨气象出现的条件不是一样的,同时下雨地区的地形也存在着千差万别,因此这些特大暴雨在计算雨量的时空分布方法也是多种形式的,没有一种相对较固定型式来进行。通常情况下是通过统计一地区的历史数据,查询相关的暴雨资料之后取平均时态,又或者是选择相对较恶劣的一个组合情形,将其作为暴雨的时空分布设计依据。现如今的水文计算形式大都是假定当时的降雨以及洪水相同频率,判断暴雨的设计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其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是依赖于暴雨的样本选择和样本的资料审查以及如何选择频率的曲线等等。
2.2产流计算方式
这里提及的产流就是指在各流域里不同径流成分整个生成、整合的过程,通俗点来讲,就是水分处于垂直运行时,因受到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同样更是再分配降水量的一道工序。下垫面的条件不同其产流机制也会不同,而产流机制的差异会影响到整个产流的发展过程,出现一些不同的径流特色。比如在农村地区大多是以自然的下垫面为基础,现在世界上在自然下垫面方面的产流机制探索条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城市下垫面的组成方面其地域相对较复杂,机制的产流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根据产流机制的不同采取的产流模型计算也要因地制宜。
2.3汇流计算模型
它通常是遵循此流域最近一次降雨时的净水量分布规律,推导出流域进出口断层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数值。汇流的计算方式有很多种,依照流域的蓄泄关系可以划分为非线性以及线性的两种汇流模型。依照输入空间的分布差异可区分为集总和分布的参数两种模型。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坡面的汇流以及河网的汇流两方面计算城市汇流数值的。
2011年6月份, 诸暨市发生了1997年以来的最大梅雨洪水,在这次洪水中,诸暨市水文站全体人员按工作分工,不间断地做好流量测验、站点设备维护、水情电文拍报等重点工作,确保水情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为防汛提供决策依据。洪水过后,市水文站又按照水文洪水调查规范,及时开展浦阳江“6・16”暴雨洪水调查,通过现场踏勘洪水痕迹、走访当地居民、实地测量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收集和掌握这次洪水的特性,为分析总结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三、构建防洪排涝措施对应的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去年6月份的洪水, 诸暨成为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市)之一。洪 灾过后,我市痛定思痛, 提出 加快灾后重建,大力实施水利设施三年建设计划 。7月23日, 市委市政府出台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今后水利建设目标措施 。9月14日, 市政府制订下发 诸暨市水利发展三年建设方案 , 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落实今后3年水利建设任务。计划在今后3年内, 全市安排项目总投资60 73 亿元, 其中 3 年计划投资42 74亿元,第一年度计划投资14 24 亿元,第二年度计划投资14 30 亿元, 第三年度计划投资 4 20 亿元。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案、意见为构建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持。
所谓的安全保障指的就是使用一定有效手段,使得生命和财产以及粮食的来源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一个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安全保障系统主要是说社会对于城市某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者历史时期条件下需要面对的某些洪涝灾害现象出现时的应对理想策略。这需要在洪涝灾害方面进行适当的科学全面分析,然后进行辨析最后再预测,以此为基础经过工程以及非工程、宣传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一步步将城市的防御洪涝灾害能力提升,把这些自然灾害存在的风险降低在一个可接受、可处理的范围之内,期望得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愿景的实现。
为了可以让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安全水平同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安全可以相呼应,我们就必须全角度、全方面地建设一个适合我市洪涝情况的安全体系,使洪涝灾害的风险掌握在人们可接受的一个范围之内,这样可以使得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得到保障。以风险的管理角度来看,建设城市全方位的防洪排涝保障安全体系需要遵循八个原理:
首先就是要降低由洪涝灾害带来的风险;其次就是要对洪涝灾害带来的风险可以有能力回避;第三就是可以分担灾害带来的风险;第四就是要适时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第五就是增强灾害来临时的承受力;第六就是避免一些人为的灾害;第七就是加强在灾害预警方面的能力;最后一点就是加强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保障体系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特别针对城市化建设,不但可以起到普通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作用,还能综合城市化建设的众多影响因子。可惜遗憾的是,虽然有关水文水利的理论都已步入成熟的正轨,可在计算成果的根基上研究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的却少之又少。由此可知,今后应在安全保障研究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吕旭东,刘磊.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01) .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驻马店市;中小河流;防洪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ZhuMaDianShi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ntrol are discussed, and some perfect investment mechanism, increase investment; Strengthen the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management system; To speed up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nets construction, make up for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 network is insufficient; Increase the rescue drill flood fighting strength flood contro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ZhuMaDianShi;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ntro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西起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东至安徽省临泉、阜南县,北临漯河市和周口市,南临淮河,地势西高东低,从山区向丘陵和平原区过渡。全市总面积15099Km2,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450 Km2,占全市总面积89%,其余属长江流域1649Km2。市境内主要闾河、北汝河、慎水河、黄溪河、文殊河、三里河等20多条中小河流。驻马店市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气候上具有过渡特征,区域内的洪水产生成因多属雨源型。洪水和降水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大都集中在6~9月份,驻马店市是易洪、易涝、易旱,大水大灾,中水中灾,小水旱灾,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频发,驻马店市一些中小河流曾出现几次较大洪涝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充分暴露出了防洪标准偏低,以及防洪基础、水文监测和预警薄弱等主要问题。所以,重视和加强中小河流防洪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 主要问题
(一) 治理投入不足,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洪能力降低
中小河流治理属地方项目,主要由地方负责筹集治理所需资金。由于驻马店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紧张,收取的水利基金有限,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建设资金和运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治理不够,全市中小河流沿河两岸多无堤防,附近的大部分农田或村庄的地面高程低于或接近河岸处的高程,防洪标准一般都在3~5年一遇,达不到规定要求,而且,在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行后,仅在上世纪50~80年代治理过,后期从没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疏浚治理。分布在中小河流上的涵闸、桥梁、水库等多数防洪基础设施大部分已老化,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普遍存在河床淤积、阻水严重以及排涝能力差等问题。由于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抗洪能力的降低,只要稍遇暴雨,就会造成洪水下泄困难,倒灌入农田和村庄,积涝成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灾区的财产损失也明显加大,制约了驻马店市——粮、油、棉生产基地的经济发展。
(二) 水文站网密度严重不足
目前,驻马店市仅在中小河流上设有三处水文站,1处水位站,水文站网密度严重不足,存在大量水文信息监测空白区,水文监测资料少,信息不全,导致缺乏成熟的洪水水文预报和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方案,主要依赖于气象暴雨预报,不适用于驻马店市降水产流及汇流情况的复杂性,不能满足防洪除涝的需求,此已成为驻马店市洪水灾害防治中的薄弱环节。
(三) 人类活动影响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
由于中小河流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较多中小河流受到人为侵占,近年来有日益加重趋势,导致河道乱采乱挖,围河围湖造田,危及河岸安全,缩小行洪面积,降低行洪排涝能力;在河道行洪区域种植高秆农作物,影响行洪;沿河区域修建道路、楼房等大量弃土以及流域内下垫面植被破坏,导致流域汇流输沙量较大,形成河床淤积;农民在河道内修建的临时房屋,一般建筑标准都较低,易被洪水冲毁,进一步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
(四) 防洪减灾实践经验不足
中小河流防汛经常出现年年防汛不见汛,防汛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里,此容易造成缺乏必要防御洪涝灾害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一旦遭遇暴雨和洪水,一些干部往往束手无策,缺少应对措施和能力,导致大面积受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二、 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投资机制,加大投入
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力度的加大,政策倾斜,驻马店市应借此契机,力争多渠道、多层次争取资金,并形成长效机制,对全市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改造或新建水文站网、涵闸和桥梁,除险加固病险中小型水库等防洪基础设施,使之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切实提高抗洪防洪能力。
(二) 强化中小河流管理制度
健全驻马店市中小河流分级管理体制,可采取“谁投入、谁受益”+“统一防洪调度”的模式。结合各中小河流的实际情况,将责任的主体分解到各河段,强化责任意识,并建立合理的考评与奖惩制度;尽快出台驻马店市支持水文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驻马店市财政专项水文投入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宣传制度;建立中小河流基本情况、工情、水情月报或季报制度;建立中小河流巡查和抽查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水政执法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暴雨和洪水研究制度等。
(三) 加快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弥补站网密度不足
针对驻马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密度严重不足等实际情况,驻马店市委和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匹配资金改造升级现有的王勿桥、立新等站的测报设施及设备。为弥补水文监测站网密度严重不足,根据专家研究分析并经科学测算,急需新建中小河流水文站16处,分别位于奎旺河、慎水河、黄溪河、文殊河、三里河等中小河流上,水位站11处、多要素站15处、雨量站277处。驻马店市委和市政府也应大力督导地方县委和政府积极配合市水文系统尽快落实新建水文站的征地、建设等有关事宜,加快水文监测站网建设步伐,便于水文部门尽快为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供服务,提前作出防御安排,提高抵御洪涝灾害实效性和准确性,更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利用收集到的水文资料,也便于深入研究其暴雨和洪水特性及规律,完善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预报预警方案。
(四) 加大抗洪抢险演练力度
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抵御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的宣传,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防灾意识。扎实有效地组织人员进行抗洪抢险演练,让广大群众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干部和群众防御洪水的自救互救能力。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防汛抗旱 减灾对策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13-1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区域因素极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出现,一般来说北方干旱少雨,而南方则湿润多雨,在我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1]。
1防汛抗旱减灾历史与现状
南京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所辖各县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我们一般将秦岭淮河看做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江苏人口稠密,做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历史上南京遭受的旱涝灾害并不多,长江上游植被茂盛,极少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水流清澈,并不像黄河堆积泥沙抬高河床。长江中下游属于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且多湖泊,这有效防止洪涝灾害的出现,众多湖泊的蓄水工作也有效缓解干旱。
从近代到现代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江沿途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防灾和减灾基础工程建设的不重视使得人们应对旱涝灾害能力差,加之多雨气候,近代以来南京地区遭受多次严重水灾的袭击。
建国后,我国逐渐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旱涝灾害的治理工作,对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改良河道、建设防洪灌溉工程等,有效减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然而,当前环境变化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的防灾减灾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不足,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要任务。
2防汛抗旱减灾措施
2.1健全防灾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防灾能力
防灾工程建设是我国防汛抗旱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保障无法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旱涝灾害产生迅、危害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争取将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无法有效控制的灾害,在灾害发生后确保相应的减灾工程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危害。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是健全防灾工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针对江苏地区灾害多发特点建设相应的防灾设施能够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尤其是要在原有的各市抗排队的基础上组成一批市级的防汛机动抢险队,为了降低洪涝灾害时造成的损失,要尽可能的增加排涝设备的建设。
2.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防灾和减灾措施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针对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等,“蓄滞洪区管理条例”也在起草当中。与此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实施办法》、《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建立完善指挥系统,快速科学决策
防汛抗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统一的指挥从而把控全局,目前,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中已经建立其较为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防灾和减灾工作的科学指挥。对于防汛抗旱工作来说统一的指挥和科学的决策极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防灾减灾工作过的整体把控,在人员及物资的配置上从全局出发实现最优配置,有效提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效率。坚持“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分部门”的原则,做到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本区域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统一服从上级部门的指挥。
2.4加强预防体制建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制是是做好防汛抗旱健在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的体制保障能够使灾害的应对工作更高效,对于灾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准备工作,预防制度建设与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相辅相成,两者紧密结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5完善灾害监控体系,提供科学的防灾、减灾依据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先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灾害的有效监控,在抗灾减灾工作中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于灾害发展的有效监控为防灾指挥系统提供最准确的事实依据,帮助其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决策,灾害现场的指挥和人员物资调配等工作还有赖于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2.6加强综合工程措施的建设
根据江苏省的地形分布特点,加强综合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挡、排、拦、蓄、分。挡,就是要通过加固河堤的方式,提前抵御洪水的威胁,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排,就是在排涝泵站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完善或者重新改造地下的排水管系统,增加低洼处的排水设备,提高综合排水能力;拦,就是开挖拦山截水沟,由于雨量较大,如果同时进行山洪和低水的排泄处理,难度较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山洪和低水分开进行排泄处理,缓解排泄设备的压力;蓄,就是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蓄水处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充分利用洼地、池塘进行蓄水处理,一方面可以抵御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充分利用水资源;分,可以在废弃黄河的上游开辟分洪道,加大黄河上游的分走量,可以减轻对本省内的洪涝压力。
3结束语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灾害存在地区的全局,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体制来保障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5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今年粮食生产开局较好,夏粮首战告捷。但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关键在防灾减灾。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重要性,把防汛抗旱摆在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坚持抗灾夺丰收的劲头不放松,扎实开展“强化服务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服务,科学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责任,把防汛抗旱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测,搞好灾情研判。各地要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及时灾情预警信息。组织各方面专家准确研判灾情发生发展趋势,分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抗灾措施。特别要针对今年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的情况,密切关注北方秋旱和东北早霜、南方低温阴雨和寒露风,超前研判,有效应对,做到趋利避害,科学防范,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洪涝、干旱、高温等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及时落实防御措施。
三、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要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灾情,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灾种、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东北地区要突出防秋旱和早霜,科学调控肥水,促进早生快发,确保安全成熟。南方地区要突出防高温热害、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特别是双季稻区要抢晴抢收,及时腾茬,适时移栽,落实好面积。要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安全齐穗。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要突出防范夏秋旱,对受旱田块要适时浇水保苗,促进正常生长发育。西北和西南地区要突出防范干旱和低温阴雨。近期遭遇台风和洪涝灾害的地区,要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洪水灾害;保险制度;分析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当洪水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洪水灾害。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近百年来,我国发生过很多次洪水。例如:1915年珠江大水,广东、广西受淹农田94.7万hm2,受灾600万人,珠江三角洲受淹,广州市区被淹7 d;1932年松花江大水,受淹农田190万hm2,死亡2万人,哈尔滨市区受淹长达30 d之久;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hm2,受灾1 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农田成灾408.2万hm2;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西江等流域特大洪水。
有专家分析认为,近百年来,我国有过3次洪水频发期。第1个频发期是1930—1939年,第2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在频发期内7大江河几乎都发生了特大洪水,有的江河甚至连续出现特大洪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正处于第3个洪水高频期,相继发生了1991年淮河和太湖大水,1994年西江大水,1995年辽河大水,1996年长江中游,珠江及海河大水,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水。我国频发的洪水给国民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和化解洪水的危害,建立和完善洪水灾害保险制度,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洪水保险现状
洪水保险并非新事物,国外早已有之。美国早在19世纪末就已开始对洪泛区内居民和企业进行财产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洪水保险方面的相关理论。洪水保险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匈牙利、印度和菲律宾等也在陆续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及进展[1]。
我国水利及保险等有关部门早已认识到洪水保险的重要性。1988年国务院《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相关的省级人民政府可选择受益范围明确、发生洪水机率较多的蓄滞洪区,可以试行防洪基金或洪水保险制度。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积极开展洪水灾害损失保险研究,建立有效的洪水灾害损失保险体系,化解蓄滞洪区洪水灾害损失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社会和群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但是,由于我国防洪减灾历来比较注重工程措施,洪水保险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尚处于初步研究和探索阶段,洪水保险制度在我国尚未正式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我国还没有制订出专门的洪水保险法规,而现已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只有原则性规定,即“国家鼓励、扶持开展洪水保险”,对洪水保险的地位、作用、保费的征缴以及单位、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未做出规定。此外,由于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频繁,承担洪水保险的风险很大,保险公司对开办洪水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2建立完善洪水保险制度
洪水保险不同于一般的险种,洪水保险制度不能采取单纯的商业操作模式,必须采用法制保障、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推行的独特操作模式。一要提高认识。建立洪水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而保险制度正是演绎这种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要求[2]。实施洪水保险虽然不能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风险,把集中的洪灾损失变成均匀的年度支付,通过聚少成多、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担等方式,使整个社会在积极有效应对洪水灾害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灾区救济和灾后重建的巨额财政负担。二要以法制作为基础保障。加快对洪水保险理论的研究,在广泛借鉴国外洪水保险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洪涝灾害频繁、人口和产业密集、受灾损失大等特点,研究制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洪水保险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出台洪水保险实施指导性意见,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洪水保险理论和保险方案,为洪水保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提供法制保障[3]。三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由于洪水灾害所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如果采取单纯由保户交纳保费积累保险基金的方式,就会造成保险基金无法应付巨大的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洪水保险的灾后补偿功能无法发挥,容易挫伤投保户参加洪水保险的积极性。因此,设立洪水保险基金,变集中支付为均匀地年度财政预算支付,以公共财政支持保证洪水保险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成立专门的公益性保险机构,由国家统一管理,由熟悉水利专业和保险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对洪水保险实行公益性运作[4]。四要人人参与。无论是蓄滞洪区、洪泛区、洪涝灾害威胁区,还是生活在其他区域的群众,都要加入洪水保险,交纳一定的保费,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只有做到洪水保险人人参与,采取国家支持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人人贡献一部分的模式,才能积累壮大风险基金,做到风险分摊、利益共享。五要强制推行。有的国家洪水保险遵循自愿原则,但洪水风险在我国空间分布差异大,人们自愿参加专项洪水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保费积累少,无法达到聚少成多、分担风险的预期效果,不利于发挥洪水保险的灾后救助补偿作用,必须采取强制推行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参考文献
[1] 胡新辉,王慧敏.洪水保险理论基础及保费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08,30(11):10-11.
[2] 刘朝辉,胡新辉,王慧敏.多重风险下洪水保险需求分析 [j].人民长江,2008,39(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