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1

油气销售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建立标准化信用管理机制十分关键,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论文就油气销售企业信用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油气销售企业;信用管理;标准化

1引言

现阶段我国油气销售企业信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资金损失相当严重,进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建立标准化的信用管理体系,成为了当下油气销售企业领导和管理层需要思考的首要难题,必须加以重视。

2油气销售企业信用销售现状分析

2.1管理力度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气销售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力度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油气销售企业缺少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分析,使得经常出现客户信用度不够,而不能按时结算货款的情况,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一些油气销售企业仅仅重视油气销售后的货款催收,而缺少对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由于对其风险管理的不到位,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风险,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

2.2信用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油气销售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由于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销售信用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最终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油气销售企业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客户信用管理和货款催收工作。然而在此环节中,业务部门往往只是根据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信用判断,缺少相关专业化的判断依据,使得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出现问题,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缺乏标准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客户信用评价的规范性与否决定着油气销售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油气销售企业都缺乏标准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仅仅是根据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就对其做出信用判断,这显然是缺少科学依据的。由于不能根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判断,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进一步发展。

3油气销售企业信用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

3.1信用管理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分析

油气销售企业信用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建立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即将油气销售的各个环节与信用管理相结合,使其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形式。在这个全程信用动态管理模式中,主要包括对销售环节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信用的标准化管理,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1]。

3.2全程信用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

油气销售企业全程信用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5+3”信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所谓的“5+3”信用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即五方面的信用管理流程体系和三方面的信用管理基础保障体系。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

3.2.1信用管理流程体系

信用管理流程体系内容包括以下五点:第一,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通过对客户信用度进行实地调查,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由于该环节是建立在动态管理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对客户的信用变化进行实时地分析和判断,并进行相关的信用度调整,以降低油气销售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二,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是通过调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评价,从而为销售资金赊销工作创造条件。信用评估方法多采用“SC”分析法,即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分析,从而确定客户的信用评价等级。第三,债权保障。债券保障是建立在销售环节的信用管理手段,通过对该阶段授信审批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信用审核力度,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油气销售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第四,账款清收。账款清收是对销售后这一阶段的信用管理。企业账款清收方式大体包括以下三点,即通过电话方式进行账款清收、由收账机构进行账款清收以及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账款清收。企业在进行销售后阶段的账款清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费用,例如通讯费、诉讼费等,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账款清收时,相关人员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保证企业在损失最低的情况下完成账款的清收任务。第五,责任追究。责任追究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责任追究的具体实行需要参考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明确信用管理责任人,即责任由信用调查分析人员承担;其二,实行“谁经办谁负责”的货款清收责任制度,由具体经办人员负责信用款项的发放、管理和收回。如果造成风险和损失,根据损失大小由责任人实施赔偿,不因人员岗位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3.2.2信用管理基础保障体系

信用管理基础保障体系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油气销售企业必须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该部门的专业水准,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专业化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做出信用等级判断,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2]。第二,建立标准的客户信用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进行客户资料的全面搜集和整理,为客户信用调查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三,信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人员素质是影响信用管理工作的关键,可见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相当重要。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加强信用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员各方面的知识水平,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孙学军 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销售中心

【参考文献】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 管理体系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2001年,据有关部门对全国5746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拖欠引发企业信用缺失的调查显示,在企业的应收账款7887亿元中。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70%左右,账龄在3年以上,事实上难以收回的约占24%。另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万亿元,但合同的履约率低。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 90%,199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才30%左右。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

(二)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四)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五)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

所谓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就是指全面控制企业交易过程中各个关键业务环节。从而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目的,其具体方法包括:

1 选择客户。接触客户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始,同时贯穿整个销售工作的全过程。接触客户的一个直接信用管理目标便是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

2 确定信用条件。这里的谈判是指从最初与客户的协商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谈判过程中将和客户一起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

3 寻求债权保障。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讲,为了确保收回货款,往往要在经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合同中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保理等。签约、谈判和客户调查一起,构成了信用管理的事前保障机制。

4 事中控制。销售部门以赊销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在这一环节上,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少有效的方法。

5 早期拖欠款的催收。货款迟付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极有可能造成长期拖欠隐患。因此,企业怎样在货款被拖欠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同时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销售经理和财务经理较难处理的问题。

6 坏账追讨。当发生呆账或坏账的情况时,企业必须面对追账的问题,这是企业信用管理的事后反馈。

(二)建立明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信用销售(赊销)情况下制定的一系列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信用销售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信用标准。是指本企业给予客户信用所需求的最低标准,通常用客户的信用等级来衡量。如某企业只对信用等级在3级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销售,则3级即为信用标准。制订信用标准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信用销售货款的条件。包括信用限额、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如“3/10,N/30”表示客户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按发票金额给予3%的折扣,超过10天不在享受折扣。但付款总期限不得超过30天。

3 信用限额。是指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所确定的安全性销售的允许最大额度。一般以金额表示。它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意愿、客户的资本、抵押品、经营状况。

4 收账政策。通常来说,企业如果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会减少应收账款的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是。成本增加;反之,如果采用消极的收账政策,收账费用会减少,但是增加应收账款的投资和坏账损失。收账政策应根据催款所增加的收益与成本做比较后,做出决定。

(三)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

有了信用销售的政策和全程信用管理的理念,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控制。设置时,必须在成本一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并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经济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组织形式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完成下列工作:获取信用资料、分析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授信、监控客户付款能力的变化、管理和分析应收账款、协助催收逾期账款、委托第三方追索账款、建议或决定采取法律措施。

(四)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是为了加强信用控制,并为客户分类提供依据。信用等级的评估。以客户的信用履约记录和还款能力为核心,进行量化的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每季度根据客户上一季度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定一次。

信用评估指标分为品质特性评价、信用履约率评价、偿债能力评价、经营能力评价、盈利能力评价5大类共20

项,对各项指标设置相应分值。即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评审委员会根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专家小组的审查评价结果,计算出企业得分高低,将企业信用等级统一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有效期均为一年)。

三、建立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

(三)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

(四)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

(五)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在企业决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如当客户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建立“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应用这套管理制度尽可能达到既不失去客户。又能及时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六)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企业中的信用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经验。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对现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四、结论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3

摘 要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营资金的安全稳定变得日益重要。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加强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管理,逐步完善健全客户的信用管理体系,有必要通过信息系统,结合ERP管理流程进行信用控制。无论从理论到制度,ERP系统体现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更经历了众多国际性大企业管理实践的锤炼。因此,笔者结合近年管理经验,围绕如何充分发挥ERP系统中的信用管理功能,实现对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过程控制,并不断完善,实现管理目标,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关键词 ERP系统 信用管理 过程控制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和竞争之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与流程、制订符合企业发展的信用政策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企业外部客户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的信用管理仅仅停留在应收账款的催收上,信用管理观念淡薄、缺少信用管理制度且随意性大、内部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信息不畅通、客户信用资料缺乏管理、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信息支持、未建立信控部门及缺少内部信用管理人才等。上述各种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通过借助ERP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与流程迫在眉睫。

(一)建立科学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在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提高企业整体赊销能力,创造销售最大化目标;规避赊销中的信用风险,降低坏账损失;规范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措施,缩短账款回收周期;优化客户资源管理,实现客户档案规范、集中控制;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降低信用销售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配合企业总体经营策略和内部管理政策,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企业信用管理办公自动化,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二)ERP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

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系统化管理流程,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ERP系统进行企业信用管理,具有严谨性、集成性、统一性、开放性、动态性、时效性、全面性、网络智能化等优势。通过信用管理的前期引导、规范客户管理;建立严密的跟踪、分析、控制制度;加强后期管控、调整,时时、高效地将企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决策。

二、ERP环境下信用管理过程控制

实行全面的信用管理涉及到的过程控制环节很多,如图1所示为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流程。

图1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流程图

(一)前期信用管理――规范客户管理流程

企业根据信用管理制度,制订信用标准、划分风险等级,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在交易之前对客户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收集调查,授予信用条件。

1、申请

申请人使用《客户信息表》提交客户等级、类别、信用额度申请,《客户信息表》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经营情况、信用申请信息等(包括申请客户等级、类别、额度)。

2、建档

信用管理人员根据以上信息经审批后,进行系统操作,维护客户信息及信用条件。

3、定期维护、统计与反馈

根据系统内的客户等级、类别、额度,定期导出报表,便于掌握企业整体客户信用情况,并根据交易数据适时调整信用条件。

4、集团类大客户的管理

针对集团类客户,授予集团信用条件,在集团内部成员中统一管理和分配。

(二)中期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分析与跟踪

信用分析是企业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及交易价值进行诊断和预测,是企业选择交易对象、确定交易方式和条件,进行客户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在交易过程中进行信用控制的前提依据。

信用风险分析与跟踪是一项动态的管理,ERP系统提供了一个实时更新的平台,根据前期授予客户的信用标准、风险等级进行信用检查和冻结。包括对信用额度、账期、超期的控制。

1、信用额度的控制-系统动态管控

信用额度在报价单、销售订单、发货过账的环节中都会涉及。一旦占用,系统将不再支持后续流程操作,在执行过程中起到风险控制作用。

2、账期、超期的控制―销售预审表风险揭示

目前的信用控制主要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额度控制,系统无法自动进行区域额度控制、帐期控制和超期控制。结合管理需求利用系统功能,提取相关信用信息,开发出销售预审表,用于揭示销售人员及区域的赊销额度、账期、超期信息,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三)后期信用管理

1、事业部、区域额度、账期、超期的管控―红绿灯

根据企业整体战略指标,测算出最佳赊销量、整体账期、账龄结构等,并进行事业部、区域间的分配。ERP系统不能直接提供事业部、区域的限额控制,根据管理需求开发限额控制表,在系统中进行维护。

2、动态监控与调整

信控人员定期企业整体应收账款情况,包括总体余额、超期情况、账龄分析等,进行动态监控与调整,保持企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

(四)激励与考核

经过几年的摸索,企业围绕资金成本、限度管理、信用规模等因素制订出一系列信用管理的激励与考核制度。

1、资金占用成本扣除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占压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了资金占用的概念,对账期超过30天的客户,收取资金占用费。填制系统销售订单时,在系统中进行毛利扣除,提高了全员的参与意识。为鼓励提前回款,将进行资金占用费补偿。

2、超期应收账款管理

根据ERP系统出具的报表,并结合内部考核政策进行综合管理。划分超期时段,采取发送对账表、催款函、律师函等不同催收方式,并加大超期款项的考核力度。

三、ERP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信控领域,信用管理是魂,ERP系统是工具。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竞争压力、经济周期、竞争战略和公司信用政策的应用情况适时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与实施信用管理体系已超过10年,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企业予以长期关注、随时调整、更新和完善。

(一)加强客户甄别评估 提升客户质量,提高营运资金流动性

结合公司战略,深入分析客户需求,采取不同信用政策;针对信誉与贡献优良的客户给予宽松信用政策;针对中小客户采取易捷销售政策,提高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可以适时通过信用管理咨询公司,利用全球信息网络,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户信息,做出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企业风险

结合信用管理的职能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处理,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可以采取回避、控制或转移风险的政策。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是大多企业选择的方式。结合资金成本,也可以适时通过应收账款保理、信用证背证等金融工具,转移企业风险。

(三)结合业务实际及时修正信用指标

信用管理政策过紧过松都会给企业影响,如果过紧会导致客户流失,影响销售业绩,如果过松易导致坏账发生,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周转天数延长,超期账款增多。因此需要结合业务周期对信用期限、额度、等指标进行修正,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四)加强动态反馈、监控、分析和建议

围绕ERP信息系统提供的企业整体信用规模,应收账款账龄、超期等关键指标,信用管理人员要加强数据反馈,时时监控,提出分析报告及管理建议。

(五)不断开发信息系统,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ERP信用管理系统功能,实现高集成、自动化管理是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效率的保证。实际工作当中,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客户信息、账款信息和历史交易记录等业务往来信息。因此,不断优化流程,持续开发系统自动化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是提高信用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六)强化信用管理观念与渗透

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企业信用文化,使其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岗位中,实行全员信用管理,增强信用风险意识,并加强考核与激励措施。

(七)信用专业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提高

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信用管理人才,加强培训交流,借鉴先进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服务。

(八)提高系统安全意识,进行灾难演习

定期进行系统数据备份,结合ERP系统安全,不定期进行灾难演习,数据恢复。

只有经过不断的完善、改进,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的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核心客户把握度高,经营性现金流量为正数,应收账款规模、周转率等关键指标与经营业绩相配比,DSO指标保持稳定,逾期账款率保持在相对固定的比例,提高全员参与、控制意识。

总之,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信用政策是需要随时调整的,信息系统是需要不断开发的。因此,在信控领域的探索前进永远不会停歇。企业应持续优化信用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综合权衡收益与财务风险,从企业战略的高度,结合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最优方案,从而保证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公司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凤梧,林均跃.高级信用管理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石晓军.信用治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秦彬.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

[5]刘俊剑.信用管理实务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4

[关键词]电信行业;用户欠费;信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我国市场上的总体信用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上信用经济成分也在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政府开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达到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意识依旧十分淡薄,导致我国整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危机”成为继“金融危机”后的常见词汇。

一、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长速度几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电信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电信企业对用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滞后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凸显出来,这已成为制约电信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由于我国电信企业提供的是电话通话等信息类服务,所以大多电信产品采取的是先消费后付款的营销方式,因此,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在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条件下,用户伪造假身份证办理入网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入网,以及用户在住址搬迁后原来的电话号码不再使用等导致用户欠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6家运营商目前背负的用户欠费已远远超过2002年统计的200亿元。

二、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

信用管理属于建立在制度建设上的软科学范畴,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电信市场存在大量的消费者信用失信问题,导致用户欠费情况严重。在这现象的背后原因比较复杂,涉及企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有自身信用管理的问题,也有辨别消费者信用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下信用体系缺失以及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我国信用经济起步较晚,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因此,相当多的电信用户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用各种手段赚取电信企业管理不善的的漏洞,恶意拖欠通信费用。

(二)国家缺乏信用方面的立法机制

信用匮乏、失信行为之所以产生,关键在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让违约者钻了空子。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失信的立法明显滞后。同时,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失信的成本低,导致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三)电信企业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

从电信企业来讲,由于受到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认为投资是取得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谁的投资快、谁的网络容量大、谁的规模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由于电信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不得不到处寻找可以挖掘的用户,以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为市场经营目标,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但是信用管理却是要减少欠费风险为最终管理目标,两者显然相矛盾。因此电信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用户规模,对企业信用管理不重视,表现在大多电信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机构或人员,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信用政策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当前控制用户恶意欠费风险的需要。

三、加快我国电信市场消费者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电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社会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信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因此,加快健全电信市场,乃至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电信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重视个人信用道德观念的培育

对于市场主体来讲,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必须让失信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要承担不讲信用的道德责任。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和价值观,使人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明礼守信的公民”。要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须结合实际,选准载体,组织开展好各具特色的信用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把诚信教育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突出解决文明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媒体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有力代表。如今,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沟通方面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媒体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从基础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入手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信用舆论的氛围,使消费者能自觉注重个人信用道德的培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

(二)加快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信市场信用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建立信用立法制度,将使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可能,同时也可协助企业在经济交易活动中,能够及时地辨别交易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保障每次交易都能使交易双方获得利益。所以,要通过立法,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目前,就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与国际的市场游戏规则接轨,加快信用的立法工作,让法律法规对电信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规范和约束。

(三)建立配套的跨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信息产业部已联合发文,就商业银行与电信企业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有关问题做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已表明手机和固话的欠费信息也将作为个人征信数据的组成部分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这在建立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的工作进程中已率先迈开了一大步。但这远远不够,为了保证信用法律的施行,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行业内各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及相关信用记录,建立配套的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通过依法对信用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保存、评价等环节,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源得到归档整合,充实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电信企业内部要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电信企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重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建设。按照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建设原则,围绕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理三个部分,建立和完善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应由专门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全面承担信用管理工作。

1.在信用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找到平衡点

营销政策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结合体。前者是从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后者是要减少欠费风险,间接地鼓励压缩收入。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信用营销战略。将被动赊销变为企业主动的授信过程。电信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转贴于

第一,企业采用信用方式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建立与重要客户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企业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后付费方式或给予相对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于高风险的用户,电信企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他们的支付风险进行管理,如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可以将风险转移到客户自己身上。

第二,在行业内存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信用方式应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综合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企业在竞争策略上,必须对自身与竞争对手间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恰当地制定信用政策。

第三,企业选择信用方式的根本目标在于最终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信企业制定营销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合理比重”这样两个目标的均衡和一致。偏重一个目标而忽视另一个目标的做法将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2.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

客户管理是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前提。因为每一笔销售都可能对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做到对每一个客户心中有数,基于此再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这样才可以保证信用销售的成功。此外,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中有一条基本的论断,即通过对客户以往表现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判断出其今后付款表现的趋向。因此,为达到信用管理的终极目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客户档案的建立

通过用户有效身份证件的核查、系统判断证件真假以及客服人员回访或者实地调查,尽可能采集到安全客户的信息,并按照用户档案建立的相关原则完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存储。

(2)客户的评价

客户信用征信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众所周知,决定或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业务人员或管理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性评估。这种评估由于主观因素影响及评估方法不科学,往往会偏离客户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给用户进行信用评级时,在结合经验、历史数据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客户信用程度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的授信工作。

(3)客户的优化

有了对客户的正确评价,电信企业就可以对每一笔信用交易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管理的结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的风险也应是客户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客户的优化就是通过对所有客户进行长期的考查和比较,进而找出企业的优良用户,并以此为标准来指导进行用户的开发和筛选,从而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群。

3.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是电信企业有效降低潜在欠费风险的办法之一。电信企业应围绕“明确目标及时分析研究数据后续执行结果反馈结果处理”的数据分析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数据指标、零次户数据指标、高话务数据分析指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地在支持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的同时,控制和减少高风险客户,把坏账损失控制到最小。

4.建立相应的用户预警机制

多元化地利用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如短信平台等,定期向用户发送相关用户须知信息,其中包括及时缴费信息提醒、缴费渠道相关的介绍、计费账期说明等。

5.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

逾期账款的追收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体现企业信用管理效果的关键步骤。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更为重视逾期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形成的初期。如果重视不够,逾期欠费会很容易转化为呆账或坏账。因此在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善企业内部的催欠工作流程

催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要催收到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从催欠人员的培训、欠费数据的分析、全面欠费原因的分析、拖欠特征的研究、不同催欠方法的选择,到信用管理部门内部催欠工单的派发等等,都应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催欠的工作效率。

(2)采取催收外包的方式

由于电信行业的欠费具有金额小、欠费用户多、用户分散等特点,因此催欠工作会相对复杂。电信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催收工作进行外包,这样可以解决电信企业催欠人员少、精力不足的问题,对催收工作可带来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

[2]杜娟.手机欠费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路有多长?[EB/OL].

[3]韩勇.电信业的“信用危机”——实现国内电信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建议[Z].

[4]张和,周成国.电信企业CRM征信模式分析[J].通信世界,2005,(46).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赊销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型

 

一、概述

赊销[1]是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一定信用为基础,通过协议的形式,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一定期限内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在我国自古有之,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赊销,发展至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只有20%,但企业平均坏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选择理性赊销,应该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信

二、现在我国赊销管

赊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风险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总体状况的影响和客户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赊销风险产生的基础因素,属于企业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守传统

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担负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迫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企业信用管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赊销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应收账款逾期甚至造成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收,同时全面停止赊销,这些并不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种战术手段,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对赊销的理性管理,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了对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销售

2)对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

3)对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要涉及到技术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

根据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下面将重

三、赊销信用风

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赊销信用管

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赊销管理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赊销政策是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的等

筛选客户是赊销前的客户管理,属于事前管理阶段,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很大影响。具体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户

收集客户信息: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

客户的防范与维护是属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赊销风险的高低。具体的操作包括:监控客

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据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包括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操作龙源期刊。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评估是信管部门对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进行评

四、企业赊销信用风险

由上面提出的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

图2 风险管理模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根据客户的信息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是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而我们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赊销风险管理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客户的筛选,客户的监控与维护,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评估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指标来进行管理,所以风险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型结构

由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决策分析模型等组成。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管理模型结构

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户还款信息及其它信息变化,根据变化的信息对客户信用风险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

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客户,并且授予客户赊销额度等其它信用标准。

级授予不同的信用标准,包括客户赊销的最大金额,还款期限等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根据客户还款情况,对于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模型,比如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

理流程

图如下图1所示。

。包括:逾期账款追收、坏账处理以及客户信用重审。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包括:应收账款监控和信用风险合理转移。

的分析和决策。包括: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客户资信状况评估和信用销售政策(授信)决策。

up>[7]:

险流程

点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或方法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龙源期刊。

企业赊销管理混乱的现状。

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层),并且理清管理组织内各要素间关系。

于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2) 仅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企业信用好坏;3) 对客户信用额度没有限制;4) 不太注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跟踪管理;6) 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不够;7)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理人员还要参加销售合同的起草和评审订单。某些时候,企业信用管理也被人狭义地称为赊销管理。赊销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可控的因素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信用风险。

观念;缺少客户信息, 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响;社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等客户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理出现的问题

用管理”理念,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导致有人戏言到:不赊欠等死,赊欠了找死。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企业界在对待赊销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通过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企业扩展了客户范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和销售额,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宝庆,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杨玉明译.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谭永智.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

[6]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宏程,赊销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如何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范文6

一、国际货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应收账款回收质量,降低坏账风险

由于国际货运行业准入门槛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货代企业不断增加,货代服务产能严重过剩、削价竞争激烈,企业为揽取货源、获取业务量,往往采用赊销条件来争取客户,被客户拖欠的应收账款如不能收回,则会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有些大额坏账损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应收账款质量,有效回收应收账款,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障企业经营发展

应收账款属企业未实现现金流入,应收账款账龄过长、回收效率低,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使企业缺少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回收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现金流入,使企业现金流良性循环起来,对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国际货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一)为追求业务规模盲目赊销

为了保障运力,航运公司往往会根据排货量情况给予不同的运价优惠,在运价比较透明的行业环境下,货代公司为了争取优惠价格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往往会鼓励业务人员多拉单冲量,这时候如果未建立放账审核机制,则容易造成盲目?d销的情况,导致应收账款质量不高、回收困难。

(二)客户筛选不严

货代行业间同行竞争激烈,客户群体参差不齐,客户群体大部份是同行,甚至是一些挂靠私营货代公司的个人,业务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取得业务资源,往往对客户不加以筛选,有的甚至屏蔽客户不良资信信息,从而埋下收款隐患。

(三)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下

大部份货代企业未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客户信用档案管理不到位,合同、业务委托书、费用结算确认等重要债权凭证未获取或留存、债权凭证有效性存在问题,导致应收账款出险时无有效债权证明可举证。

(四)未建议有效的催收机制

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未内部对账、未与客户对账,无法有效发现应收款项可能存在的问题;未对应收账款按账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从而采取不同力度的收款措施,客户养成拖欠账款习惯,追讨欠款效果不佳,导致应收账款回收缓慢,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完善国际货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1. 成立客户信用管理部门

成立客户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制订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制度,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指标、客户资信信息收集、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为企业授予客户信用额度及期限决策提供依据,对客户履约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客户授信额度定期进行评估、提出调整建议。

2. 建立客户信用调查机制

由业务部门和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实地观察、面谈、从工商信用网、法院公告查询、向行业内其他客户了解、由客户提供营业证照、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银行征信、税务纳税证明等各种渠道来获取客户信用信息包括财务状况、资金实力、经营能力、信用记录等,必要时可委托信用调查公司或信用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来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了解其偿债能力。

3. 建立信用审批制度

由信用管理部门根据客户的资信、行业、经营规模、财务状况、合作历史、付款纪录、业务量、毛利率、业务贡献度等指标综合评价,提出授信额度及付款期限建议,由公司领导按设定的授信审批权限对客户的信用额度及期限进行审批。同时,考虑到大客户如出险将会产生较大坏账损失,因此对于大额欠款客户建立风险与收益匹配的授信理念,以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大客户的范围,给予大客户授信时考虑该大客户未来一定年度内能给公司带来的盈利情况来匹配授信额度,以降低大客户突然倒闭而产生大额坏账损失无法弥补的风险。

4. 客户信用动态跟踪及调整

业务部门定期、不定期上门拜访获取客户动态信用信息如是否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款项、企业开工率、销售量、收款时间长短等,信用管理部门定期汇总以上信息并通过查询银行征信、法院公告、欠水、欠电等外部信息来发现客户是否有资信不良苗头,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动态对客户信用额度和期限进行评估分析、调整,以确保授信的合理性。

(二)取得债权确认、债权保障

1. 及时签订合同

所有授信客户都应与之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结算的时限与方式、客户逾期付款的逾期利息、逾期处置机制等,合同条款应由法务部门、财务部门评审,并经公司有权领导审批,只有订立了权责清晰的书面合同,日后发生账款纠纷才有据可循。

2. 取得有效债权确认

业务操作前,取得客户的业务委托书,委托书应有客户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有效印鉴或签字确认,一般委托书以原件或传真的形式传输,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输,应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电子邮件地址有效性,邮件接收人员应书面打印归档电子邮件的正文及附件,并备份存档电子邮件文档。业务操作完成后,取得客户的有效书面费用确认。每月由操作部门将债权确认凭证整理移交财务作为应收账款核算依据。

3. 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保障债权

根据国际航运业务的特点,客户需要从国际货运企业取得海运提单才能在目的港向船东提取货物,因此,可通过控制提单来督促客户按期付款,控制提单措施目前已基本属货代行规惯例,客户普遍还是接受该做法的,虽然法律是否支持货代企业享有提单留置权还是存在争议的,控制提单不一定能获得优先受偿权,但实践中对于恶意拖欠的客户还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信用评价低或初次合作的客户,可要求“见款放单”,对于信用评价高或长期履约情况良好的客户,可采用滚动放单的方式,客户无超期未付款且后续有提单可控的情况下,可优先放单,客户超过付款期限但未付款的,不予放单,由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把关,签发提单。

(三)建立有效的催收机制

1. 应收账款及时、完整记录及核销

采取电子信息系统及时、完整录入应收账款信息,有利于应收账款准确分析与统计。业务操作完成后根据客户费用确认单据及时录入系统。收款时要求客户尽量以银行转账方式结算防范收取现金过程中出现的舞弊风险,如果客户要求以现金结算的,应要求收款人员在收到现金后24小时内将款项交予公司,否则视同挪用公款。财务部在收到款项后应及时核销完毕,保证应收账款余额实时准确,便于后续催收。

2. 建立账龄分析、预警机制

由?务部门每周形成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与业务部门对客户应收账款状况及回收预期进行过账、分析,对到达一定账龄的应收账款设立预警机制,如60~90天的应收账款为一般预警,91~180天的应收账款为较重预警,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为严重预警,提示公司领导注意,给业务部门施加压力加大催款力度,并准备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

3. 建立分级催收机制

到期前五个工作日或者欠款即将达授信额度时,由业务人员或客服人员友情提示客户应准备付款,并核实是否已开发票;客户欠款逾期30日内,信用管理部门介入催收工作;逾期30日以上,转入公司催收程序,由信用管理部门、业务经理、财务部门、公司领导介入,公司领导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必要时提交法务部门协助处理,审查具体相关业务资料,采取上门、重新取得付款确认函、发公司函、律师函,财产保全等手段,必要时进行诉讼。

(四)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应收账款收款考核制度,明确业务部门为收款第一责任人,将业务经理和业务员的效益工资与应收款的回收情况相挂钩,按已到账营业收入作为计提业绩提成的依据,鼓励提前收款、严控逾期款,如对于30天内回款的按1.1~1.5的比例计入业绩,对于超过3个月的逾期未收款从业务利润中扣减,后续回收后可按一定比例返回业务利润,应收账款的催收费用计入业务部门的成本,因个人过失或疏忽造成款项无法回收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要求赔偿,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