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1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转型发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据统计,全球石油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在全世界已探明静态可采储量还有226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原煤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40%左右。[1]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生产迅猛发展。我国煤炭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煤炭产业走转型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转型在增加挑战的同时,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清洁煤生产,清洁煤气化,推广现代煤制油化工新技术、推进煤炭产业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拉长煤炭产业链,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破除“一煤独大”,扭转行业几年来入大于出的局面,是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煤炭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力度改革与调整。
二、制约我国煤炭企业转型的因素
随着世界能源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至20世纪末为止,美国、德国、俄罗斯、南非等产煤大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转型。我国煤炭企业要赶超世界水平,顺利完成转型,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煤矿布局分散,开采成本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转型升级难
我国煤矿尤其是南方煤矿,一直以来存在着“小、乱、散、差”的状况,煤炭开采成本高,三废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40%左右,煤矸石不到35%,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短期内要全面完成转型升级难度很大。
(二)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煤炭初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低,高技术含量成分少,附加值低,煤炭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比重亟待提高。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各单位层次不同,发展不平衡。
(三)资金瓶颈
自2006年电煤价格开放,中国煤炭经营完全市场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十二五期间,为响应国家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号召,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向银行大举借款,给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息的还贷压力,使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融资困难,转型遭遇资金瓶颈。
(四)企业沉员多,转型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难
中国煤炭行业近十年黄金期间,很多员工不惜花重金走后门,将子弟、亲戚、朋友安排进煤炭企业工作,累积了大批的富余劳动力。加之企业本身离退休人员多,还有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导致企业沉员多,社会负担重,转型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难。在一些国企煤矿老员工的心里,总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愿意离开煤企工作。
(五)绿色发展理念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限制、无效率消耗资源,不重视环境及开采成本,生态矛盾凸显,[3]对清洁低碳、生态环保、延伸循环等绿色发展理论认识不足。
三、转型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
尽管世界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但受建设成本及发展成本的制约,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新能源还存在局限性,[4]加上全球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短期内我们的生活不可能离开煤炭。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建立以绿色、低碳为主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向绿色、高效、低碳、节约、环保方向转变发展。[5]转型期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可以抓住时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行业发展集约化水平
按照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展望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煤炭企业重组,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为重点,着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发展集约化水平。煤炭企业可以大刀阔斧,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的原则,关闭淘汰劣势企业,并购重组骨干企业,改造提高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进军国际大市场,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通过联合、收购、兼并、重组、上市,造就出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进一步推广使用新型技术,加快普及机械化开采进程
我国煤矿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多、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偏低。尤其在南方仍有许多煤矿采用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进行生产,非机械化采煤情况大量存在。[6]转型背景下,一批大矿业基地、大集团、大能源通道相继建成,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普及机械化综采进程,有利于推广使用新型实用技术,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开采工作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三)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发展之路
煤炭资源的高碳性及大规模简单低效利用,加剧了资源的耗竭,也加快了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煤制清洁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可替代石油的化工品等清洁能源转化技术是大势所趋。我国洁净煤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了近20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还有上升的空间。[4]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从煤炭开采、煤炭加工与运输、煤炭转化和利用等层面入手,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发展之路。
(四)突出煤炭主业,多元发展副业
突出煤炭主业,首先要做大做强煤业,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和油页岩炼油技术,延长煤炭产业链,走原煤―洗精煤―型煤―焦煤―水煤浆―煤化工等上下拉长之路。其次,要逐步摆脱“煤炭依赖症”,改变单一的煤炭品种,提升煤炭附加值,实施产业转化,推进产业升级,走煤―电―钢―铝―建材等一条龙新型工业化道路,将煤炭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还应该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走“跨越煤炭,多元发展”新路子,促进煤炭企业稳定转型健康发展。
四、对策研究
转型在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了企业重生的机遇。为实现我国由产煤大国向洁能生产强国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以几个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技创新,重视洁能新产品研发及推广
美、俄、德等产煤大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成功转型,首要的原因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在这些国家里,即使是最有实力的企业,其忧患意识也很浓,产品创新是其头等重要的事情。我国煤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煤及洁能产品自主开发及创新能力极为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要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洁能生产强国”而不是“产煤大国”,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大力加强和提升清洁煤及洁能产品得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加强政府引导,为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煤炭产业是一个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发展战略的确定到重点领域的选择,从项目的选定到实施单位的确定,从经费的保证到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煤企转型发展的方针政策,选准选好项目,着力培育煤炭工业新的增长点,确保企业向“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延伸循环”、“安全保证”方向转变。
(三)加强与国际大型煤企及国际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大型煤企在市场、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并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煤炭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积极引进外资,解决煤炭企业体制障碍、运作机制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国际新能源发展动态及前沿技术,让国内煤企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提升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同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竞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抢占世界洁净煤及洁净能源技术制高点。
(四)加快建立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推进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最大限度有效整合。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放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改革、重组、兼并和加强企业管理上,加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力度,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制油、煤制气等多条产业链纵向纵深拓展。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等非煤产业做大做强。使煤炭企业的发展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逐步适应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
(五)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煤炭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煤矿安全及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一方面,要创建一种能够快速联想知识的新的教育和培训方法,研究开发不同语言间沟通的信息变换机器,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与语言的员工间直接合作与协同;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研究国外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先进案例技术资料,培养出一批既能及时掌握现代采煤理论与技术,又能通晓扩展新能源业务、熟悉新能源生产技术、了解国际动态及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五、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油页岩炼油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不断生产出新品、精品,才能使企业富有生命力,才能在国际能源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肖长江(1991―),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 车云志,车勤建.湖南煤炭重组新机遇[J].国土资源导刊,2015(9):61-63.
[2] 邹贵武.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与实践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2015(9): 20-23.
[3] 张强.中国煤炭行业新常态研究[J].中国煤炭,2015,29(2):11-15.
[4] 省部级(第52期)战略思维与研究专题组.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观察,2012(12):30-34.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2
既实现了工业转型,也发展了现代农业产业。
陕西省靖边县依托丰富的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上了从传统采掘业向资源循环深度利用转型的新型产业之路,既实现了工业转型,也发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靖边县域经济连续10年被评为西部经济百强县。
201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01.9亿元,完成企业增加值40.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7.2%;企业营业收入100.7亿元,私营企业总数626户,从业人员73293人。
靖边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承担社会就业的能力和支农作用进一步增强。
靖边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是定位在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等上游产业配套,旨在扶持民营企业,延伸上游产业园区的链条,发展配套轻工、轻纺产业。目前,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累计完成投资6.61亿元。该园区已被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确定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陕西省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
在保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向新型产业、新型能源和现代农业等要增量,是探索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开发新能源也是靖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靖边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间约2880小时,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鲁能风电已有两个大项目在这里运行,预计“十二五”期间,靖边县将形成2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和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基地。投资近3亿元的陕西鲁能靖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全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发电近9000万千瓦时。
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靖边县传统能源化工产业也加快转型提升。在毛乌素沙漠南缘曾经风沙肆虐的沙荒地上,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的靖边新型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已现雏形。
巨大的煤、气、油、盐四大资源科学匹配、深度循环利用的全新产业形态正在集聚。这些项目集成了14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是全球首个以煤、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渣油为原料的综合大化工项目。这个园区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
这里将成为国家推进产业集成创新、实现能化工业结构转型优化、资源深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资源开发的集中示范园区。县委书记马宏玉介绍说,“一吨煤转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煤、油化工向烯烃以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十倍、几十倍。而集约化布局、专业化运营的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正是实现这种质量型增长的集成创新载体,也是我们榆林市能源工业以产业聚集推进优势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政策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上所述,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 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在2006年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一《气候变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30% ,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日本、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
(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欧盟的eu ets、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 errs等。此外,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和ubs等。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在中国,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2)低碳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洁技术、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008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广东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增大陆海碳汇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当于减少了co2 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 。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 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 (合96000万hm )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 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 的概念。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2]夏垫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 (7a):33—35.
[3]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 (4): 71—74.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4
【关键词】经济模式 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
在世界这个大的经济舞台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面对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以及大的国际低碳背景,我国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发展中的一种必然性。在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传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经济模式对于低碳经济的适应与磨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应手段及技术措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以此创新推进低碳经济的前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地位,完善我国经济发展体制。
一、传统经济模式与低碳经济模式
经济模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理论概括。传统经济是指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的高耗能、污染严重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存在很多弊病,因存在时间久远,所以日益发展的经济问题与环境能源问题的矛盾不断加深,经济模式的转型成为必然。
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碳足印指个人或者一个系统日常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接近于或等于零。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能源上低碳能源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因为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往往就会使得自身在环境保护上的意识有所忽略。当将环境保护,低碳行动提上日程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发现,我们的经济发展发展会有所局限。此时,低碳发展将成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发展。为此,逐渐强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故此,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发展低碳经济,这不仅是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之必须。低能耗、低碳强度”模式是最理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一直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是技术手段仍以中低端为主,低碳上的能源替代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另一方面是融资机制匮乏。资金的有限度限制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竞争的无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技术产业的应用推广力不够等等因素,都限制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级的入门阶段,国家和企业开始接受低碳的理论,并且打算应用于实践中,只是在实施的问题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实行过程受阻。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就能够解决的,所以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就是不断摸索、试着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资金制度等方面开始变革,为低碳经济模式的真正实行做铺垫,低碳经济发展在此条件下将有顺利发展的可能性。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决定了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性。现有能源结构所带来的资源能源问题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现象等都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和企业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手段,才能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全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促进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态势。
同时制定战略规划,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平台。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转变消费观念,推广低碳生活。开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我国低碳发展体系。
四、结语
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缓慢前行。需要积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从各方面着手,为低碳发展的可能提供可行性的基础。即使我们的任务很艰巨,我国所要面临的情况比较严肃,但是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的持续进行低碳环境下的经济发展任务。低碳下的经济模式适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在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也能十分完善,并且能达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5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带动机械制造、航空、船舶、机车、汽车、建筑等诸多行业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战略地位。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产能明显过剩、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不少挑战和问题,钢铁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还很难适应节能减排向深层次推进的要求。
金秋十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地方科协,以及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精英、科技人员300多人齐聚唐山。10月11~12日,由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金属学会、河北省科协、唐钢公司承办,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河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唐山市科协、《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协办的以“打造绿色钢铁,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在河北钢铁集团唐钢举行。对钢铁行业应对环境挑战、发展难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钢铁行业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聚集智慧。
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在开幕式上致辞,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在开幕式上致辞,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于勇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段惠军,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专委会副主任宋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等领导出会。
刘玠转达了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对论坛举行的祝贺。刘玠致辞时说,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产能过剩明显、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要求我们调整现有生产模式,不再单纯依赖要素投入,而是顺应形势变化和政策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实现转型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走上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钢铁企业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
刘玠指出,唐钢多年来坚持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创建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示范企业,探索出一条传统钢铁企业与城市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值得推广和借鉴。
刘玠表示,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发挥网络密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紧密等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团结、动员、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的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德果转达了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对论坛举行的祝贺。姜德果致辞时说,河北是钢铁大省,唐山是钢铁大市。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河北和唐山的钢铁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给出对策、交出答卷的严峻课题。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和重点突破口,都必须认真研究。各位专家学者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循环发展的真知灼见,必将对河北以及唐山地区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解决制约唐山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钢铁产业发展的问题,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把脉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助力唐山钢铁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河北以及唐山钢铁产业的持续发展。
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董事长于勇致辞时说,作为传统意义上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摆在所有钢铁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环境问题表面上是污染问题,本质上是能源资源高效利用问题。企业绝大多数污染问题是由于能源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的浪费,完全可以通过高效回收利用予以解决。企业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治理污染排放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实现绿色转型不仅是社会对工业企业的期待,也是工业企业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唐钢的绿色转型实践证明,绿色转型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能源转型创新与实践范文6
关键词:低碳 发展方式 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自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从这一论述出发,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与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到2025年物理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供暖的大规模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核电特别是三代核电和四代核电:公众的意识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应该包涵四个维度的内涵: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低碳经济一方面对于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其解决途径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等手段提高碳生产力。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不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产出效率,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够借助清洁能源替代、低碳技术应用等手段实现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低碳经济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和谐”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地位,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济社会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