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理论性强;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1. 绪言
对医学院校来讲,医学微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不仅仅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还拥有非常高的实践性,在具体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下,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促使医学科学教学纷纷开始寻求改革和发展,医学院校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改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医学微生物的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寻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增长,笔者根据自身一线教学经验,对医学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 医学微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的是,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研室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分别分离出来,成为两个独立的学科,这种状况造成了无论是微生物学还是免疫学,在课时上都有了削减,特别是在和国外的同类学科相比,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当下,医药科学的迅速变迁和发展,使得当下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在教学上无法紧随时展形势,出现了脱节现象。笔者同时也认为,医学微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也存在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
2.1学生学习偏理论,对课程缺乏兴趣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长,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选择一些比较实用性的专业与技能,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还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势影响之下,不再具备刻苦学习的精神。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学生竟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的,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赞同考试作弊;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衷和沉溺于网络游戏与烟酒应酬,社会实践能力非常弱,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特别是一些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上还比较依赖家长,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节俭精神,心理素质不高,遇到挫折之后很容易一蹶不振,意志力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微生物这一门学科的正常发展。
2.2教师的教学结构不够合理
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健康顺利发展,当然,这对于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结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它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还必须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理论架构,使其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的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院校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分配给了教师过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另外一些教师也过于急功近利,根本没有时间来开展新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非常老化;还有很多教师本身的知识面就不够宽广,思维局限性大,在教学过程中也只会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创新精神;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习惯搜集教学材料好好备课,对当下最新的医学成果了解的非常少,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水平也因此在长时间来无法获得增长。[1]
3.医学微生物教学的改革的策略
3.1适时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在近些年来,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临床感染症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譬如说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急速变迁,一些严重耐药性的病原体出现,都在影响着医学微生物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发展,要积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跟上时代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毕业之后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开展临床检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在生物界,人胚克隆技术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例如中山大学的教授利用细胞核的转移技术,成功的克隆出了人胚,人类的器官克隆也因此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重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衰老之谜的揭示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医学微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向同学们普及和讲授这一类的新知识,通过这类新知识的传递,不仅仅使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获得改善,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进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在一种浓重的知识探索欲望中获得自己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因此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向,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实践,也有着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3.2通过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医学微生物这门学科有没有兴趣,教师做好课堂导入非常重要,才能为学生正确而有效的解读医学微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具体来说,教师要懂得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将给学生听。譬如说告诉学生,微生物学的起源实践非常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夏禹时期,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简单的微生物技术来酿酒喝,再譬如说法国的科学家创造了消毒方法,在今天依然在使用。教师还要重点宣讲我国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成就,以及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在这种热情的驱动之下,更好的学习医学微生物这门学科。[2]
在进行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求技巧性,先要给学生们讲授古代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上的领先地位,我们的祖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都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紧接着,教师要告诉大家,虽然在古代这门学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近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国外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作为同学们来讲,要认识到差距的存在,并要积极的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提高医学微生物这门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在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督促下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珍视学习机会,通过刻苦学习来获得自身能力的增长。
3.3教师要积极的完善自身教学结构
众所周知,无论是全局化的微生物学发展水平,还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医学教师的能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当下,微生物学科的迅速发展也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来吸收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利用的形式包括各种各样的学历以及非学历教育,譬如说短期培训班、进修班以及专家的讲座等等,来获得自身能力的扩展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通过这样的形式,微生物学教师的思维也会随即得到扩展,他们会积极钻研出一系列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最终提高教学效率。[3]
4. 结语
在当下,时代的迅速变迁也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科的迅速发展,无论在知识储备和教学模式上,医学微生物学科的教师都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来同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要积极的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还要懂得顺应时展潮流,多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还要利用多种有效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最终促使医学微生物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朝晖,梁伟南.新时期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5)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沟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0-01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6] 刘文阁.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2,154.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3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影响报告结果质量。这就需要跟临床医师沟通,纠正一些标本采集认识上的误区,如血液标本需多次多部位采血提高检出率,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由于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之前0.5~1小时采血。而不是在发热时只采1次血送检。采集痰液标本,咳痰前,先用清水或漱口液反复漱口,以减少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否则检出链球菌等不知道是口腔污染的细菌还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采集中段尿标本前应清洗外。化脓性分泌物标本采集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尽量采取化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脓汁。化脓中心细菌已被白细胞释放的溶菌酶杀灭,活菌较少,检出阳性率就较低。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运送不够规范:也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比如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较敏感,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保温尽快送检,否则,检出率将显著降低。脑积液标本放冰箱,会使脑膜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等死亡。跟临床医师说明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对检验报告的解读:前述两点现在绝大多数临床医师早已了解,最重要的是出具报告后怎样理解和用于临创诊治。避免导致抗生素的滥用。比如,血液标本“无菌生长”,是否血液中一定无菌呢,这需要跟临床上沟通,了解采血是否规范,如果采血没有问题,应考虑是否有苛养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存在。应提醒临床注意。呼吸道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合格的痰标本,如果是呼吸道正常菌群(如某些链球菌),报告时,应了解临床上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创口分泌物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首先与临床沟通,了解标本采集以前,是否用生理盐水冲洗过,排除局部污染菌的可能,才可认定是致病菌,应用抗菌药物才可能有效。标本中检出“XXX菌生长”,不能一概认为就是致病菌,也需要向临床上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否则有可能是污染菌或局部定植菌,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解读药敏结果时,在临床医师选敏感药时常用把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对较低的来作为选药的依据,例如:根据报告阿莫西林≤2mg/L敏感,复方新诺明≤4mg/L,就认为该菌对阿莫西林比对复方新诺明更敏感,阿莫西林比复方新诺明更有效。这是明显的误区。药敏试验中的“中介”误认为加大抗菌药物剂量就能起抑菌或杀菌作用,其实“中介”只是一种不很确定的报告,属操作误差范畴。一般不作为用药依据。还应该跟临床解释抗生素的等效性概念,也就是说用一种相关抗生素的试验结果可以预测同类抗生素体内抗菌活性,如可用头孢噻吩预测一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度。革兰阳性球菌用红霉素可预测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避免在红霉素耐药时,选用罗红霉素。
在我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1]。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不当还可以导致二重感染。根据杨润生等报道[2],87例呼吸道、中耳炎、牙周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后,使用不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由此可以看出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所以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既不能把检出的任何细菌都当成致病菌,也不能把所谓的“正常菌群”都当成非致病菌。检出的细菌是否有临床意义,还得跟临床医师沟通才能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 学习积极性 综合素质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学习难度大。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完全被动应付考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基于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考虑,本教研室尝试在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引入PBL教学法,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并发现一些问题。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1、2班共有30人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PBL教学,其中1班报名15人,2班报名15人。
1.2分组安排
根据PBL教学的自身特点,开展PBL教学的班级学生人数不宜过多。我们将30名学生随机分成三个教改班,每个教改班级10人。以上各班均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担任指导。
1.3教学内容
本次PBL教学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教材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为一个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对PBL教案“魏先生的腹部包块”进行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书籍、期刊、网络等)获得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的认识,以学生自由讨论为主要形式,通过比较病原体感染临床表现的差异,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1.4实施步骤
本次PBL教学共6学时,分3次进行,每次2学时。具体分为:第一幕:患者主诉及病史;第二幕:临床辅助检查;第三幕:病理报告。每次课前一周将PBL教学资料(病历资料以及围绕教学大纲设计的2-4个问题)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利用各种学习途径(教材、图书馆、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案例后面的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解答提出的问题。一周之后的课堂上,由学生指定一人作为讨论会的主席,另一人作为讨论会的记录人。学生对案例后设置的问题自由发言,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人讲解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答案,也可以提出针对前一名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疑问。记录人将所有人的发言记下用于后续的评分考核。整个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不作任何评论。
1.5考核与评价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一个教案完成后,我们采取让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PBL学习评价表”进行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自主搜寻资料、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分享所学、互动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学生以口述、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反馈对本次PBL学习的感受与建议。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PBL学习评价表”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我们得到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均表示愿意继续实施PBL教学模式。学生还表示PBL教学提高了他们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发言胆量,也加深了对自己和其他学生优缺点的了解。
3.讨论
本次PBL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考核与评价体系,我们发现学生由开始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后来的喜爱与期待,并且学生均建议提高PBL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例。学生普遍反映PBL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消极地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以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积极地主动地获取知识。PBL教学通过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技巧、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更多的是充当听众的角色;而在PBL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阐述自己观点时的积极主动及他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充分展现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热情。一方面PBL教学可以作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演讲才能的平台[1],学生从以往的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变成现在的积极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的带动下也跃跃欲试。另一方面通过PBL教学,学生可以找到身边的学习榜样,促进自身的进步。很多学生在给我们的反馈中都提到PBL教学法让他们发现了其他同学在知识面、学习态度、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优点。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授课教师把生动的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材料,改变了以往的枯燥记忆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主干课程,在病例的讨论中不可避免涉及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等其他学科,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各门医学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兴趣[2]。PBL讨论课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不同观点的碰撞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有些学生会选择改变自己原先的观点和立场,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主思维。
我们发现PBL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习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总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标准答案”,在讨论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让教师提供对某一观点的评判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PBL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自己的思维,不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局限。另外,PBL教学本质上是以提问为基础、小班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由于国内外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巨大差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全面施行PBL教学还存在一些困难[3]:(1)小班教学对场地、师资等条件要求苛刻,并非所有院校都能满足;(2)实施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一方面会与有限的教学课时相冲突,另一方面会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3)教案一般以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材料,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PBL教学,有些章节(如总论部分)可能更适合传统教学方法;(4)PBL教学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脱离,需要建立新的量化考核体系以评价教学效果。
4.结语
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其教学效果是肯定的。而如何将PBL教学更好地整合到传统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将是本教研室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陶元勇,李广宙,孙铭艳,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3):22-24.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协作;创新
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既改变课程中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这一现状,注重培养高中生积极的学习习惯,也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被动接收学习、机械练习、死记硬背的局面,同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实践,并培养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笔者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为高中生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为全面迎接知识型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提高国民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将视角转移到学生上,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高中生、生物学特征,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促进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的,以高中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导向,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高中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学观念的陈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单纯认为“我怎么教,学生就该怎么学”,将课本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采取机械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生物知识只能依靠“教”才能让学生掌握大纲上规定的内容。
2.教学手段的落后
和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研究的内容更为详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能单纯依靠课本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也不能忽视对高中生思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授“组成细胞的原子与分子”等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的光、声、色、像、形以及动画等方面的功能,创建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组成细胞的原子与分子”的概念转变成生动的画面,以此来向学生说明生命的物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也顺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潮流,此外,还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高中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下文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物学科的特征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堂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生物知识,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从什么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学生和教师有效交流沟通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各方面素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例如:“光合作用”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回答“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增加光照的面积”或者是“加强光合作用效率”,也有可能是“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答案中的关键点“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来引入“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生物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爱、尊重的关系,使得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疑问。
2.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设计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和学生达成互动,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此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讲述类似知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3.鼓励高中生协作和创新
高中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或是小组探讨的方法来实现,一个小组作为一个团体。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或是问题讨论能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培养了创造性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认清生物教学模式的现状,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鼓励协作和创新这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运用于实践中,以便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宗鲁,刘光尧,李琛琛.“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119-121.
[2]任海,汪小丽,张宝华.关于在职校中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2(9):112-130.
[3]陈春燕,李波,徐本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21(8):140-143.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方面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训练、培养学生的智能方面却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新一代人才的要求。为此,近两年来,我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初步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把一课堂分为3段来教学。第一段,在简短引入新课之后,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中指定的内容,经过思索以后在小组里进行议论找出思考题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时间。第二段,通过教师启发、点拨、归纳、由师生共同活动,主要由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加深理解、记忆。这阶段约花20分钟时间。第三段,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当堂强化概念,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初步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下面,笔者就以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本)第二册(人教版)实验十二“多用表的使用”中有关欧姆表这节课,谈谈这种教法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即阅读、思考、议论阶段。先花两分钟时间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立式大型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一只未知电阻值,让学生看到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比伏安法测电阻法方便(前一节课就是讲伏安法测电阻),引起了学生对欧姆表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在这简短的引入之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下列3个问题:(1)欧姆表的内部构造怎么样的?(2)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3)怎样使用欧姆表?(注:这些问体在课前预习作业中有布置,课堂中主要是分组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教材内容,经过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的思考题答案。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还具有普遍性。如“欧姆表的刻度是否均匀?”“欧姆表是怎么样进行刻度的?”“电池用久了电动势和内阻要发生变化,但使用时仍要调零,怎么会有相当大误差呢?”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思考问题的结果。如果由教师来讲述上面3个思考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跟着教师走,他们是不会想得很多、很深的。
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即进行课堂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的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主动与教师共同整理、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系统,此时,教师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讨论的。因此,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就特别高。如果课堂上讨论3个思考题时,学生举手要求上黑板来发言,根据电路图说明欧姆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经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在黑板上把板书整理好,总共只花了约10分钟,就将书本上主要内容讲完了。为了加深对欧姆表的理解,我把学生中提出的问题也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经过大组讨论,这些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学生课堂上能发表各种见解,这是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表现,也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发挥其主体作用条件的结果。
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即运用、反馈、巩固阶段。这是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是应用物理定律定理及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阶段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两个练习:(1)计算题。如图,当R=700欧时,若表棒A、B短路正好使表头指针指在满刻度。现在保持R不变,接上Rx=1700欧,指针正好半偏,求表头内阻Rg(电池内阻不计)。
(2)每个小组发一只万用表及几只电阻,让学生练习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这两个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计算,进一步让学生知道I与Rx是不成反比关系的,因而欧姆表刻度是不均匀的,练习后,我又指出1.7千欧即为该表的中心值,在刻度表面以前先要测出其中心值,便于刻度。(2)学会用半电流法测表头内阻。(3)学会使用万用表侧测电阻阻值。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有以下6点体现:
1.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阅读思考题,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思维。
2.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解答疑难,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搜集典型和共性的疑难以便统一答疑
3.组织帮助学生穿线结网,整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主持课堂大组讨论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
4.把握学生思想脉络,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启发思维巩固记忆发展学生技能。
5.精讲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设计练习题,指导解题技巧实验、技能,组织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在上课时,为了能充分体现出上述6点内容。除了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法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的掌握教学进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地安插在第二阶段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每一个教学阶段中,教师都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紧扣教材。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议论、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系统整理消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巩固,从而能更有效地落实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在落实教材所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行的,而能力又是以学生学习、掌握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