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1

1、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3、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3][3]。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2

1.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0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再往下面则贯穿了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1.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

2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的科技支撑

2.1完善的水文工作基础水文工作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标的考核需要依靠水文行业扎实的基础工作;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0的重要基础工作;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水文应急监测,是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监视与预警,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基础;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同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水文科学的支持和广泛参与[3]。2.2高效的水资源调度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取水源头出发,从取水总量上进行第一步的/最严格0控制。而我国国情和水情共同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出现地下水超采以及局部水资源供应紧缺的根本原因。水资源调度作为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能够起到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提升水资源调度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快速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2.3准确的用水总量控制模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但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不同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具体指标的编制、实施、核算、优化、调控等过程缺乏科学依据,所以难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目前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大量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5]。不过实践证明,基于/自然)社会0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限制因素,达到科学控制用水问题的目的。它在科学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以及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确定流域(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而为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627]。2.4精确的用水效率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0分别控制的是取水、用水和排水环节。用水环节作为中间过程,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且与废污水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因此,严格控制用水效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分级控制的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水资源,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红0/黄0/蓝0三条线,加强对用水效率的控制力度。对用水效率进行/红0/黄0/蓝0三条线的分级控制,可以将原有的单一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一方面为用水效率的监控提供明确的划分标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8]。2.5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以水体功能相适应的保护目标为依据,根据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管理不可逾越的限制。红线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体系建立所要求的关键部分就是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的准确核算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能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供前期的基础,也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9]。2.6先进的数字流域建设数字流域是对流域的数字化表述,是在现有的流域数字化体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流域,实现流域的再现、优化和预测,对宏观与微观信息都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从而有效弥补现有流域的运行缺陷,帮助解决流域现有问题,优化流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促进流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0]。数字流域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流域,再现流域的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和挖掘,综合气象、水文、国土、交通等信息,通过数字化模拟现代化手段,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11]。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

基于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的认识,以及其内涵的理解,总结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理论并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见图1。同时,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探讨,以指导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本质就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2)人水和谐思想。人水和谐是指/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即在不断改善水系统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使水资源能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和保障0[122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当前紧缺的水资源形势,控制水资源开发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限制污水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三条红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确立/三条红线0,实际上是在客观分析和综合考虑我国水资源禀赋情况、开发利用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方面的管理目标,实现水资源的有序、高效和清洁利用。/三条红线0是国家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个环节划定的管理控制红线。(2)四项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四项制度0是一个整体,其中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是落实前三项制度的基础保障。只有在明晰责任、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三条红线0的约束力,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目标。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联动效应。任何一项制度缺失,都难以有效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复杂水问题,难以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循环理论、水量平衡原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理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理论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基本支撑,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1421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在不超过水资源再生能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或者保持以前的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地球上的水资源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才使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能。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本质上就是要在取水、用水、排水三个方面严格控制,减少水资源开发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体排污总量,以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承载、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水循环理论。水循环是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纽带,是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也正是由于水循环的作用,使水处在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也使得水资源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水循环的存在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基础,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水循环理论的研究是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的基础。水循环的机理和特点决定了水循环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可再生并不意味着无限可取。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实施最严格的管理,以保证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原理是研究一切水文现象和水资源转化关系的基本原理。水量平衡原理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了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可取的。水量平衡原理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基础理论。从本质上表明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的根本意义以及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水量平衡原理的存在,决定了宏观和微观上的/开源0措施均不是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根本措施。只有严格的/节流0措施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4)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泛指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开源与节流并重,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决策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统一调配水资源;注重兴利与除弊相结合,协调好各地区以及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尽可能地提高区域整体的用水效率,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6217]。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环境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或各行业内部节约高效用水。(5)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就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系的需水要求,以提高水资源的单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流域或区域内的水循环转化机理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18]。加大推进工、农业节水技术和居民生活节水器具、合理有效的水价体系、流域或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都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直接效用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杜绝各种用水浪费,更进一步的减少取用水总量,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理论。水体排污总量控制是指根据一个流域、地区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其自净能力,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控制污染源的排污总量和相应的污染物处理措施,把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在自然水体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19]。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行政与经济干预以及各种技术措施,逐步将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之内的过程。(1)科技支撑保障的建设。先进技术和制度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提供科技保障,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目前其研究和建设情况还很薄弱,现有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实现。因此,要加快基础水文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观测,健全全国水文观测站点和水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快对于/自然)社会0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的研究,系统提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和实施,建立精确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加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和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研究,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加快数字流域建设,实现对全国河湖水系的数字控制和管理。(2)/三条红线0指标选择和控制指标的分解的研究。/三条红线0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管理的一个明确的界限。同时,/三条红线0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当前反映取水、用水、排水过程的指标很多,但是缺乏将其作为统一整体考虑的指标体系,因此,要加快完整控制指标体系的研究。还要迅速着手于对国家层面的宏观控制指标进行分解的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3)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4)水资源监控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加快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管理、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监控体系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重点取用水户取水、主要入河排污口等的适时监控;加快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管理向动态、精细、定量和科学管理转变。(5)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6)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路径

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全长1321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最长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逐年增加,塔里木河流域的生产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生态用水量逐渐减少,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塔里木河流域的许多地^出现了水资源严重不足造成的生态恶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水资源管理路径,寻求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四大源流流域的冰川融雪是补给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部分。作为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工程,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持塔里木河流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方面。目前来说,塔里木河流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水量调度的管理效率不够,而且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人口压力持续增加,上述行为造成了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具体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排污造成水质恶化

近些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增加,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减排措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一方面,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农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在造成用水量增加的同时,还由于农药化肥的大肆使用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2014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全年期一类水质25%,二类水质69%,还有部分的三类水质。而在枯水期,三类水质的比例已在60%以上,而一类水质却减少为20%以下。

1.2管理效率不足

塔里木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方式,水利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对水资源进行调控。调查结果发现: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满足,塔里木河流域每年新增的灌溉面积将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基本全部占用,造成了年年节水,却年年看不到节约出的水的尴尬现象。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开展节水改造、水资源调动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达到要求,水资源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2.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路径探究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排污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导致了优质水资源不足;由于管理效率不足,无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路径。

2.1通过水质调查,找出污染因子,提高水质

2.1.1调查塔里木河流域的重点污染因素

排污量的增加导致了河水污染现象逐年家中,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社会发展,调查排污口和排污水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根据郭永平的研究数据显示,阿瓦提总排干渠的排水量1.924亿m3,水量最大,同时根据排污水质的调查发现,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等盐类,而这些盐类的来源主要是农田排水。根据排污口和排水水质的调查,找到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提高水资源质量。

2.1.2 分析灌溉面积超载情况

前面提到,农业污染是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方面,那么分析灌溉面积的超载情况,对于预测未来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尤为重要。收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本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然后利用水平衡的原理,计算不同年份的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单位108hm2),如式1所示,用最大灌溉量(单位108hm2)比综合毛灌溉定额(m3/ hm2)得出,然后与实际灌溉面积比较,得出超载量。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耗水量较多,因此绿洲中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边缘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灌溉面积达不到要求,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可承载的灌溉面积以及超载情况,“以水定地”,确定绿洲的规模,达到节水,抑制水质恶化的目的。

2.2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2.2.1应用GIS技术提高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应用于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果结合RS技术(遥感技术),广泛收集地表的地理信息,然后扫描、传输、处理,从而达到识别测控的目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步:首先要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地图分析法、遥感影像法等方式,完成流域内各主要河流的数据采集,遥感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然后按照自然地理要素或者社会人文经济要素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制图完成数据库建立;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包括地图数据的处理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最后获得流域内的各类土地数据。综合前面各主要河流情况,更为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管理。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目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水资源的管理也更为有效。

2.2.1应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水资源分配模型是丹麦水利研究院规划水资源管理的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能够实现在流域尺度上优化水量配置,完成水用户连接,还包括调度水库规则等问题,是一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包括水文模型和水资源分配模型两种。水文模型是一种概念性的降雨径流模型,因此,使用这种模型需要对流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流量数据进行收集,然后结合四层蓄水体的概念,生成流域径流时间序列。在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因素,数据交互功能强大。目前这种模型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比较少,但是它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孙栋元的研究显示,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模拟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变化,从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来看,能够反映流域状态的变化。因此,运用这种模型进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相信就能够实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3.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的四条源流和干流在近些年来塔里木流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流域本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志栋,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J].水利学报,2006,37(12):1470-1475.

[2]关洪涛,等.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1):71-75.

[3]赵新风,等.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灌溉面积超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77-8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水文资源;统一管理;防洪管理;取水管理;需水管理;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most scarce resource environment, how to do well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So what is th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ontent, and what are i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lack of regional demand choice opportunity, violate the integrity, water resources hindering high-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unifi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discuss with people, for hydrologic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unified management to contribute an own strength.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lood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一、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统一管理模式

我国现在多实行的水文资源管理办法还是在1988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按照其规定,我国对水文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互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曾经在一定时期内为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水文资源的管理现状。这不仅表现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更体现在在操作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因此,实行行的水文资源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怎样实行新的水文资源管理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借鉴一下国外的理念。在国外有些国家的管理办法中提到,水文资源的管理一定要结合地质、环境、水文等因素,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的综合结果。下面是个人关于新的水文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认识。

二、新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容

1、取水管理

取水管理之所以放在水文资源管理中,是因为它涉及到水文资源上下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我们认为取水管理的目的是经过行政计划管理手段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使得我们对水库、地下水层、天然河道、湖泊等水资源的利用达到: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合理公平地分配水资源的目的。这里的行政手段的管理就是政府采取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收取水资源费的调节。其中,取水许可制度是行政计划管理手段,收取水资源费是经济管理手段。

水资源有很大的随机性,因为水资源虽然在全球的含量是一定的额,可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分布却是不平均的。我国在同一个季节,有的地区发生涝灾、有的的确正在发生着旱灾,这就导致了水资源的随机性。这里我们在地理常识上都知道,取水现象最突出的时节就是缺水和干旱时。

这里就需要上下游在用水时能够本着公平的心态来对待。上游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先天的优势,可是不能不照顾到下游生产和生活,因此,上游应该合理取水,帮助下游发展经济,共同进度。下游不能因为自己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缺少先天的优势就推脱责任,不分摊水资源保护和开发费用,下游不仅有和利用水的权利,也有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义务。有的河流或者湖泊可能存在跨越不同行政管理区的现象,这时处理取水就要分情况对待:(1)不同行政区按照相同的水量取水;(2)按照行政区用水需求,划分比例取水;(3)水资源按照各种方法都分派不均的情况下,可采取拍卖水资源的方法。

但是,上述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情况永远都在变动中。在实际操作中,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多重因素,包括在实际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这样一条规定:优先取水权要根据水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确定的,即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然后才能用于经济将设。

2、需水管理

顾名思义,需水管理就是在水资源的划分上,不是按照固定的标准,而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的。在现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水资源更是变得愈加宝贵,人均总量少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开采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价值。要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合理控制和节约用水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这就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探讨怎样达到来水、供水、用水三个过程的最佳比例。

在经济快速发展、用水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就必须在单位面积用水量的减少上下功夫。这两种现象综合的结果就是用水总量减少或者很少增加,单位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可采取的控水措施有这些:阶梯水价(对超计划用水提高水价)、编制用水定额(尤其是工业用水)、严重惩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等。

3、防洪管理

说到防洪,我国人民估计都只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人民群众都亲身经历过洪涝灾害。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的影响,地理条件我们不能改变、不可选择。但是,我们可以认为提高我们的防洪防涝技术。

防洪管理不是单一的技术、方法,是包括国家、地方、部门、人民群众在内的一个大的完整的体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洪灾风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规律和制约办法,它的目标是经过研究采取合理的至于我办法以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最大的保证。

这里需要注意点的是,我们防洪的目的并不仅仅会是减少洪涝损失,更重要的是怎样合理有效快捷地开发利用洪区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因素,更加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节水管理

呈上我么知道,正是因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带来了怎样节水的课题。节水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的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开源和节流想配合。主要任务是在不同水平年与需水和开源相配合。

节水管理措施主要应用在社会经济类和工程技术类。社会经济类管理节水措施包括培养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颁布政策、法制,严格惩治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节水型用水标准化体系;实行地区差价的水价和水资源费政策等。工程技术类包括按节水灌溉要求设计、实施新建和配套改造的灌溉项目;改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与调度管理;建立节水技术跟踪、分类、评价信息系统;设计和执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大型的储水设备,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采取安全稳固的新能源材料,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建筑行业中,使用节水器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涉及到其本身的方方面面。那么在我国要做到推行好,并且执行好就要考虑到政策性、理论性、综合性与多层次性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的管理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循序渐进而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摆脱狭隘的思维观念,在观念上脱离本地区,考虑大格局;在行动上立足本地区,综合大格局。综合考虑不同的水类型,包括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的管理。其次,不断地拓宽综合面,在水资源关系到不同行政区的问题上,采取协调、共商的办法。最后,在组建统一管理的机构上,要以协调能力为先,定期举办一定的交流会,相互探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这种对话机制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内容上做到全面、统一,坚决不丢下其中的任何一块,在行动上,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做到各种手段的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在我国目前水文资源管理的先装上,不断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文宏展.新时期加强水文行业管理的探讨[J]. 广西水利水电. 2007(06);

[2] 潘涛,杨大勇.水文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J]. 河南水利. 2005(10) ;

[3] 吕兰军.设置水文执法机构的思考[J]. 水资源研究. 2011(01);

[4] 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J]. 水科学进展. 2009(04) ;

作者简介: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5

近些年来,防汛抗洪问题备受各界舆论关注,然而现实的中国水资源主要矛盾仍然是干旱缺水,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日益严重。对于如何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各方面专家、学者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一些工程技术专家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提出要多修水库、多搞调水工程;一些专家说节水就能解决问题;一些地质专家说,中国的地下水十分丰富,可以依靠发掘地下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专家提出出路在海水淡化;还有专家说要大面积种树,森林可引来降雨;而一些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应该由市场来解决问题,水资源一进入市场,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一些搞管理的专家则认为,只要把体制理顺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等等。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都有其合理和正确的一面,但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如何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要维系良好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各种各样的方案是否能够推进可持续发展,是评价其是否科学可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这个方案能够推进可持续发展,那么就是一个好的方案;如果这个方案为了改变这里的生态而影响了其他地方的生态,甚至在更大范围内造成生态破坏,这样的方案肯定是不可取的。因此,我认为一定要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各项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问题。

今天我想谈三点。

一、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来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为前提的,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水平和能力,标志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历史上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处理不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江河湖库淤积;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导致了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过度地围湖造地,侵占河道,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和行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水体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都是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结果。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转变对水的认识,从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

回顾水利发展的历史,过去从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理念出发,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就特别注重对工程技术的研究。无论是技术研讨、出国考察,还是各种刊物刊载的文章,大多都是强调工程技术问题。改革开放后,在注重工程技术的同时,开始重视工程管理问题,主要是工程建设的管理。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在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需要特别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注重维系良好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这种理念出发,就应特别注重对资源管理的研究。

新水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新理念的肯定。恢复和维系良好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基础性目标。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也就是说,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因此,在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时,一定要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总之,强调改造自然,必然重工程管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然重资源管理。资源水利的提出,就是强调资源管理,其本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资源水利的理论基础——水权和水市场理论

怎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两套系统。

水资源承载能力体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能力体现在污水排放权上。要按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各种水域能够永续使用。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用水。两套系统都需要建立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层层有指标、有定额,进而通过实施取水许可等制度,把两套系统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要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动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以水权和水市场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用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达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四类课题上。

其一,良好生态系统的标准以及生态水量的计算。在进行水权分配过程中,必须首先把生态水量留下来,然后才能配置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其他用水。那么,什么样的情况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什么样的系统称为良好的生态系统?维系良好生态系统需要多少生态水量?生态水量和环境水量的内涵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定量的标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水权的分配就是一句空话。

其二,承载能力的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体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能力体现在污水的排放权上。对水资源使用权和污水排放权如何进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如何确定总量和定额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些问题搞不清楚,理论也就难以付诸实践。

其三,水权、水价、水市场问题。研究水同研究土地和其他矿产资源有很大区别。水资源具有流域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许多特性,如果在研究中不能抓住水资源的特点,那么提出的建议或建立起来的水市场雏形将是难以操作的。因此,对水权、水价、水市场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特点。

其四,管理体制问题。以上所说的承载能力、水权分配、水市场的建立以及市场竞价规则等,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保障都将是空谈。目前很多研究仍然是在生产力的范围内进行,但最后必然触动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不能够调整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水利发展就没有前途。从过去注重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研究,到现阶段注重对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都是适应社会发展情况和水利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三、资源水利的体制保障——流域统一管理与准市场的结合

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目前中国改革形势来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深化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打破一些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电信、民航、电力、铁路等行业的改革方案几乎都出来了,往前走了一大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构思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大的框架?

首先,应当明确不能把水利行业简单地称为垄断行业。我们通常讲水的三大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水环境恶化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水土流失问题,一个是水污染问题。这四个领域涉及到的,有的是社会效益,有的是生态效益,有一部分带有经济效益。而垄断这个词是与市场挂钩的。水利比较突出的带有经济效益的部分,一个是供水,尤其是城市供水,还有一个是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的问题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解决了。现在很多市场问题的讨论,包括水权、水交易、水市场等,更多的是从供水这个领域来研究市场问题。这里要特别注意,不要把供水进入市场和整个水利进入市场的概念混为一谈。把供水尤其是城市供水作为垄断行业来构思一种体制,是一种考虑。但是整个水利行业不能简单地称为垄断行业,这样很可能会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构思。

其次,我国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必须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从世界范围来讲,或者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讲,处理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政府逐渐从一些领域内退出,逐步地打破垄断,多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多管一些,这是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水资源统一管理,尤其是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表面看与此有矛盾。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决定了必须加强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以流域为单元来划分的,水资源的管理也应以流域为单元来进行统一管理。水利改革的过程,应该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把一些该由市场来管的事情、社会来办的事情交给市场和社会去管。现在水利改革面临的任务,是要把政府的宏观调控或者讲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同时体现在一个改革方案当中。

第三,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式。

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划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处理政府和市场,或者叫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这个特点一定要非常鲜明地表达出来,要特别强调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流域管理应该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这四句话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单靠民主协商,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没有政府的决策,水权无法分配。而单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也不行,还要有市场运作。而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水量和水价都是受控制的,水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而是准市场。

第四,区域水资源管理实行涉水事务一体化。只有实行一体化管理,才能真正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范文6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于内陆十旱地区,水资源十分宝贵。日前新疆的地表水资源约为7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为85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十二位与第四位,但与新疆的土地面积相比,水资源严重缺乏。2014年新疆党委八届七次全委f扩大)会议召开,提出:“牢同树立环保优先、牛态立区理念,坚持走“两个可持续”的道路。抓住水这个牛鼻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牛态保护;搞好污染防治”。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在新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新疆已饮用水资源中,农业、工业、城镇牛活用水的比例分别约为:97%、2%、1%。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要从源头把握新疆水资源的保护,必须从农村水资源保护做起,从当前新疆现有的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文件来看,相对落后,不能反映现实问题,并且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及大开发的条件,而针对新疆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则少之又少,因此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则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自治区实施<防洪法>办法》《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自治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关系比较明确,有效地调整了涉水事务关系,初步构建了新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制度框架。但专门针对农村水资源污染与防治的法规文件基本处于空白地带。

二、新疆农村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新疆农村水资源的污染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其一源白于企业的随意排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数字效应,大量引入企业投资,但对于环境“三同时”制度重视不够,往往是同时设计,但环保工程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完工,同时使用,这样对于农村的污染物排放无法控制,且往往造成的污染面较大,牛态环境整体遭受破坏。同时要注意乡镇企业的污染,乡镇企业具有规模小、分散广的特点,牛产过程中的污染物随意排放,且目前对乡镇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因此乡镇企业也成为污染的主要力量之一;其二源自于-化肥、农药残留物等的污染。为了减少病虫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农村使用大量的农药杀虫,同时为了农作物牛长的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化肥通过土壤污染地下水,带来的污染后果难以估计;其三源白于农村牛活垃圾的污染。日前新疆农村未能实现垃圾集中清倒与回收,牛活垃圾没有专门的处理系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牛活垃圾的治理非常困难,对水源地的污染难以控制,是农村水源污染的又一原因。

2.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矛盾突出

新疆水资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局面,相对于南疆而言,北疆水资源相对丰富,新疆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春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不均造成水资源的分配矛盾集中。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不相匹配,供需矛盾突出。伊犁、阿勒泰等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比较丰富,远远大于该地区开发需要,水资源利用程度很低;乌鲁木齐-奎屯一克拉玛依天山北坡经济带GDP占全疆的5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疆的7.4%。特别是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是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当地水资源早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水资源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新疆农村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水资源管理基本为零基础。日前新疆农村对水资源行使管理权限的不仅有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同时还涉及兵团机关的管理。新疆农村处于兵地结合部或者归属于兵团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兵地共同完成,但由于涉及不同的管理系统,造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力不高,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

日前,在新疆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中,管理机构建设相对完善,但执法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执法人员少,素质低下是困扰水资源执法中的一个长期问题,新疆地域广泛,水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这给执法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难以全面监管。同时,对于相应的监管服务部门缺乏,对水资源监管技术服务无法及时提供,不能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三、新疆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完善建议

对于新疆农村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建议,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明确水权概念,改革水权制度

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以及从所有权中分设…的用益权。我国《水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由此条不难看…,国家在法律中明确界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但对于用益权如何分配在法律中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日前我国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即法律主体要先获得取水许可后才能进行取水。取水许可证制度赋予使用者使用及收益的权利,但未明确使用权的地位,使用权没有长期的稳定性,且无转让的权利。南此看…,水权改革迫在眉睫。2014年水利部在系统内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和广东7个省区开展水权试点,试点内容包括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和开展水权制度建设三项内容。2014年8月,新疆首个水权交易中心日前在玛纳斯县正式揭牌,该中心的运作方式为由农民用水协会将农户二轮土地定额内节约的水量,以现行水价6倍的价格在交易大厅进行统一交易,并通过“水银行”(水库)调蓄.政府统一回购后,再由塔西河供水于程供给工业同区企业,从而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新疆对于水权的改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玛纳斯县水权交易中心也仅就水权交易流转作出了初步的实验,方式仅有一种,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有益的转让方式,多种渠道开展转让工作。同时,对于农民关心的水资源确权登记及制度建设,新疆仍未有进一步的规范。笔者通过调研认为,目在新疆进行水权改革,可以从水资源确权登记方面着于,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对于现有的取水许可证进行定额管理,核定许可水量,确认使用权;对于无需办理许可证的,进行统计,制订方案,逐步确权发放许可证。同时,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应当建立水权交易流转的价格机制、交易程序、交易规则等,并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等。

2.对地下水的立法保护

地下水资源一般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新疆地下水资源位列全国前列,但近年来开采严重,已经超过了国际开采警戒线。据2012年统计,新疆除伊犁、阿勒泰两地外,地下水开采率73 .1%,其中东疆达164.8%,属于区域性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北疆达9 8.5%,属区域性超采区;南疆为49%。针对日前新疆地下水资源严重开采的局面,本文认为应当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进行修改。日前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主要局限于取水许可制度,对于地下水的污染与牛态保护甚少涉及。

首先,我们应当严格贯彻国务院“三条红线制度”,同时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新疆红线确定的地下水开采量为75亿立方米,而2012年实际开采量是111亿立方米。这将严重影响以后的地下水资源开采与利用。其次,完善回灌技术,在法律、法规中对回灌的标准、条件、程序等进行规定。再次,对于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等对地下水的污染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并能就发牛泄漏后的救济措施作出明确规定。最后,利用经济杠杆凋整水资源的配置,利用水价调整用水,逐步确立地下水的确权与流转机制,避免浪费。

3.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立法设想

我国日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政府占有很大比重,政府在水资源市场中既是参与者又是仲裁者,这不利于水资源市场的良性循环。日前,新疆的水资源管理也存在“多头管水”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发牛水权争议时,经常…现多部门都管或者都不管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认为可以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水委会”制度,即“水委会”为最权威的机构,所有的水资源管理全部南“水委会”作出。新疆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中,首先建立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而后成立了以自治区副主席为首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塔河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体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另外,对于水资源的监管机制,应当健全水资源的监测制度,日前新疆的监测网点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资源不能共享,应当建立现代化的监测网络,最大限度的实现地与区级水资源管理平台互连互通和资源共享。

4.对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构想

新疆农村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对农村水资源污染持放任态度,将会造成农村牛态环境危机,影响到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稳定。本文认为对新疆农村水污染防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于:第一,建立农村饮用水保护与监控机制,对农村水源地出现的污染现象加以治理,明确监控的体系、主体与责任等;第二,对相关企业进行重新规划,对污染重、难治理的乡镇企业进行严格环境考核制度,不达标的企业应当关闭;第三,对水源进行实时监测,加大水源地卫牛、防疫部门的投入,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第四,对农村牛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农村卫牛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源上防治牛活污染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