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动态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1
[关键词]机械结构 振动特征 设计方法 验证系统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4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如汽车控制结构、建筑结构与宇航结构等等。一系列的研究实践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法,能够大大提高相关设备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在振动环境中正常运转而不受影响。笔者从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及改善措施,并针对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试验验证系统进行了有力的论述。
一、 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体上有计算机机械结构振动特征模态的系统和对振动特征模态进行试验的系统两个方面。为了分析研究机械结构的静态装置方式和动态变化,必须计算设计出相应的模块。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计算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结构类型方式,继而辅助机械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设计。对振动特征模态的试验验证主要采取的是锤击激励方法,充分利用变时基法,通过不同信号的采样来分析处理采样数据,并结合其他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最终保证设计结果与相关设计要求相符,因此对相关人员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一方面针对的是计算系统,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试验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到常规的机械结构分析单元,例如板单元部分、梁单元部分和三维实体单元部分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的要求。第一,在静态和动态作用下,针对计算系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需要对机械的固有频率及振动类型进行计算,还应及时对结构振动的模型和状态变化的灵敏度进行分析。针对系统的试验问题,由于试验系统的敏感性和辨识性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调整信号功能和参数辨识功能,继而进行修正以及设计的改进。
二、 关于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改善措施
(一)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来修改机械结构
在机械设备的最初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并没有正确精确地认识到振动特征产生的影响,从而所形成的设计方案不能达到振动特征的要求,因此必须修改原始的设计方案。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针对原始设计结构中带有的振动特征参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结构设计中的最敏感部位,从而修正改进敏感部位,最终以最小的修改方法来提高机械结构中固有频率的稳定性。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其计算方法必须依据矩阵中的特征值和一阶微分方程等知识,以便获取计算的精确性。
(二)采用窄频段拟合识别方法来识别机械结构频域内模态参数
由于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相关参数存在着数量大、来源不合理科学以及各个参数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因此会导致计算系统中产生所谓的病态矩阵,它十分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程序的可靠性。采用窄频段拟合识别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体思路是,机械结构特征设计计算之前,需要对各个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统一为无量纲,这样就能避免病态矩阵的产生,还能进一步识别出非主导模态,进而使参数识别的精确度得到提高,也是一种综合识别设计模态参数的高效方法。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傅立叶函数得到频率响应函数,再通过分量分析计算方法来计算模态的初始频率,以便得到初始频率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区间的频段,接下来运用频率连续细化的方法来分析这些频段,得到所对应频段的各个频率点值,最后通过多种拟合识别方法来识别计算所得到的窄频段模态参数。
(三)采用变时基法可以解决不同频率采样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机械结构振动特征的设计,必须仔细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机制,并建立可供计算修改的频率响应函数。目前,针对该函数的测量主要采取一种锤击激振法,然而在这种方法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锤击的激励信号频率和系统的加速响应信号频率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频率采样的难题,于是变时基法被适时提了出来。在对频率响应函数进行进行测量时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频率,因此变时基法的原理就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频率进行采样处理以得到最终结果。具体来说,变时基法要对激励脉冲信号采用较高的采样频率,对系统响应信号采用较低的采样频率,并将这两个采样频率加倍以得到变时倍数。在这方面,变时基法获取数据可以寻求FFT及频率连续细化技术的支持。
三、有关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试验验证系统论述
在完成机械结构振动特征的设计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试验验证,目的是检验灵敏度分析法、窄频段拟合识别法和变时基法等设计方法是否能真正起到作用。试验验证需选择机械结构中具有典型性的板箱组合结构。此结构主要由两个质量板构成,放置的方式是在箱体的底部,通过支架来支撑质量大的板,而且通过焊接的方法将质量较小的板悬臂于箱体侧面,另外在箱体的侧面也要接一块薄板螺。安放好以上这些试验装置以后,要运用计算模态分析系统来预测估算试验装置的结构振动特征。依据灵敏性分析方法,得出的前2阶振动固定频率分别为65赫兹、145赫兹。以此振动特征能够判定,当试验装置处于4赫兹到100赫兹的正弦扫频环境中时,一旦当频率达到65赫兹左右,该装置就必定会发生共振反应。通过对试验装置进一步的模态计算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阶振动模态表现为在垂直方向上质量小的板所出现的振动类型,第二阶振动模态表现为在箱体侧面质量大的板所出现的振动类型。因此,为了提高试验装置的低阶固有振动频率,就必须在提高小质量板的垂直支撑强度基础之上,提高大质量板的侧向角度。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良,从而得到新的试验装置,以便更准确地验证机械结构振动特征的设计效果。
运用同样的计算模态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新试验装置的前2阶固有振动频率,它们分别是191赫兹和230赫兹,然后通过试验模态分析系统来检验新装置的振动特征,验证其是否能对试验装置进行正确有效的修改。具体方法是,首先通过变时基法来采样激励信号以及系统加速信号,接着通过窄频段拟合识别法来分析识别原始试验装置以及新试验装置的模态参数,得出原始试验装置的前2阶固有振动效率为76赫兹和155赫兹,而得出的新试验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分别为200赫兹和222赫兹。以上的结果表明,所做出的修改方案是正确可靠的,修改后的结构的确能够很好地提高固有振动频率的振动效果,而且使得机构结构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结束语
计算模块的设计与试验模块的验证是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的两个主要方面,计算设计模块主要是分析研究机械结构的静态装置方式和动态变化过程,同时针对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结构的振动类型、方式进行相关计算,并且对机械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设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试验验证模块主要是通过锤击激励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信号采取变时基法分别进行采样,并处理分析其采样数据,同时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和窄频段拟合识别法来验证机械结构的设计,通过这种反复验证修改的方式来达到最终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 丁大为.基于机械运行状态改善的机械结构振动特征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4,05:225.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2
关键词:设计活动;协同设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2-021-02
飞行器、航天器等复杂产品研发周期长、参与单位及人员多、涉及专业广,因此其研发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流程处理、数据管理混乱、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近些年出现的协同设计平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但是,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有三大不足:一是任务管理太繁琐,对计划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二是数据管理太简单,没有实现对常用复合数据类型的专业化管理;三是数据接口不大丰富,缺少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接口。
以上种种不足,直接导致了协同设计平台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现有协同设计平台多用于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后期更重要的工程研制阶段应用甚少,给平台的推广使用带来了较大障碍。
设计活动是对工程设计或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抽象,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协同设计平台能克服上述缺点,实现对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支持,有利于协同设计平台获得更广的市场认同感。1设计活动
设计活动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常用的设计工作组织单元,譬如写一份设计报告、画一份设计图,计算产品的特性、进行一次试验验证产品性能、安排一次会议等等。
常用的设计活动有如下类型:
报告:指设计人员根据项目要求撰写某一报告、绘制某一图纸的过程。
计算:指一般性的针对产品的计算任务,以自编程计算为主。
协同计算:指多个计算类型设计活动的组合,并按照预先制定的逻辑顺序依次进行。协同计算能一次性自动完成多个计算任务,可用于产品的优化设计。
外协件:指对外采购产品零部件或临时陛使用产品的过程。
CAD设计:指产品三维设计,一般与某类型的三维CAD文件相关联,还可以带有模型驱动的脚本。
CAE分析:指利用各种商业CAE软件对产品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譬如计算产品的气动特性、结构强度、运动学仿真等等。
会议:指根据产品研发过程需求,召开的相关会议,既可以是讨论会等小规模会议,也可以是评审会、总结会等涉及面较广的会议。会议类型设计活动一般会包含一个或更多报告类型设计活动。
试验:指策划、实施、总结某项试验的过程,试验是诸多设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从策划时期的方案报告、到最终的试验总结等报告类型设计活动,以及具体试验过程等一般任务类型设计活动,甚至还可能包括计算类型设计活动或外协件类型设计活动等等。
一般任务:指不能为上述类型设计活动包括的其他设计活动。
设计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根据经验、管理规范等条件设定,具体内容在“实例化”工作任务时确定。
2)设计活动一般都会产生数据,如试验会产生试验数据、报告类型设计活动会产生文档类型数据等等,所以,设计活动是任务和数据的综合体。
3)设计活动可以嵌套,既可能是独立的任务,也可能是一些任务的集合。2协同设计平台
协同设计平台以设计活动“实例化”后的任务为主要管理对象,编制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例化”设计活动的过程。
利用设计活动任务与数据的共存性实现产品数据与工作任务的同步管理,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集合,任务则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实现了数据与任务的同步管理也就实现了对产品技术状态的有效管理。
利用设计活动的嵌套性实现后台对设计活动细节的自动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请求式数据交互机制实现设计平台内部或设计平台与外部程序之间的数据沟通。
通过本地数据接口扩展数据使用范围、简化数据操作。
2.1 基本架构
协同设计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数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及用户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主要运行在服务器端,分别为平台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和任务调度服务;用户系统运行在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供工程设计人员日常操作使用。
2.2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负责存储、管理产品设计数据及过程数据,并提供数据接口服务,供其他各类程序访问数据。
2.2.1 基本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离散数据、表数据以及扩展表数据三类基本数据类型的管理。
离散数据:指单个的某一数据类型的数据,数据类型可以是字符串、整数、实数、布尔、二维向量、三维向量、四维向量、文件、日期等等。离散数据用来描述产品的某项属性。
表数据:指m×n的二维数组,每列数据可以有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列名属性。除了常规的数据读写操作外,表数据还提供数据插值操作,即选定两列数据分别作为变量和值,然后根据给定的变量计算出相对应的值。表数据可以用来描述各种随时问变化的数据。
扩展表数据:如果说表数据对应的是一维插值操作,那么扩展表数据对应的就是二维插值操作,扩展表数据除了包括m×n个数据外,每行、每列均对应有相应的变量数据。扩展表的主要操作是二维插值,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的变量,计算出对应的数值。
2.2.2 数据组织
数据管理系统负责有效的组织所管理的各项基本数据,以便查询、使用。
2.2.3 方案管理
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方案并存的现象,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方案管理功能,管理同一产品不同方案的数据。
2.2.4 数据版本管理
数据的版本管理功能记录数据的变化历程。
2.2.5 数据状态管理
数据有可编辑、可更新、关闭、删除四种状态。
可编辑:用户可以对该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改变数据的值以及创建新版本数据。
可更新:用户只能创建新版本数据,不能改变当前版本数据值。
关闭:数据只读,不能创建新版本,也不能改变当前值。
删除:数据不可见,不能访问。
2.2.6 关联关系管理
管理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2.2.7 数据交互
数据最终需为用户或其他应用程序所使用,复杂产品数据量大且复杂,各种计算程序随产品特性变化较大,很难用特定的方法对相似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计算分析,这也导致计算程序对数据的需求很难固化下来,因此在计算程序和数据进行数据交互时,采用更富有弹性的“请求”模式:计算程序告诉数据管理系统计算时需要哪些数据,数据名称、类型是什么等等,再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在数据与计算程序的请求之间建立数据关联关系,计算程序根据指定的关联关系从数据管理系统的读出相应数据,即获得了所需要的数据。计算模块的数据输出也采用类似方式:先通知数据管理系统会产生哪些数据、各是什么类型等等,数据管理系统负责接受并按预定的组织方式处理输出的数据。
2.3 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用于存储任务、流程相关数据,统筹、管理用户提交的工作任务。
2.3.1 资源管理、协调
由于工作任务可由多人提交,待审批后就正式执行,因此,确保人、设备、工具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管理系统负责协调各类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包括部门、人员、设备、工具、场地等等。
2.3.2 任务调度、跟踪
设计活动“实例化”成为工作任务并审批通过后,将变成正式的任务,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管理系统管理项目的所有任务,供设计人员更新任务状态、查询任务周期、资源等信息,供管理人员跟踪项目执行情况,供各级领导监督项目运行指标。
2.3.3 流程驱动
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还涉及到诸多审批程序,譬如文件审批流程、计划审批流程以及用户提交的设计活动审批流程等等,项目管理系统负责管理这些流程,并驱动这些流程的执行。
2.3.4 项目统计
项目管理系统还负责统计、展示资源的使用情况、项目运行指标等数据。
2.4 用户系统
用户系统是项目各设计、管理人员直接面对的系统,它接受用户输入的各种项目数据及任务,项目管理和数据管理则接受来自所有用户的输入或申请,并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2.4.1 用户界面
用户系统提供用户界面,工程设计人员在此完成所有平台所有操作,包括“实例化”设计活动、查看项目状态、项目数据编辑、结果查看等等。具体功能如下:
1)数据组织。
用户界面启动时,系统会从服务器端同步数据,下载到本地后,用户系统按照预定的方式显示产品及流程相关数据。
2)多模式数据展示。
用户系统以多种模式向用户显示各种数据,包括数据、曲线图表、3D场景、CAD视图等等。
3)数据格式转换。
用户系统提供数据格式转换功能,既便于将现有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入到协同设计平台,又便于将平台中的数据导出成指定格式,供后续设计工作使用。
4)插件管理。
复杂产品的设计中一般都会涉及到非常专业、无法通用化的计算仿真,用户系统允许将自定义的程序插入系统,形成专业化的系统。
2.4.2 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是一组随用户系统的API,供工程技术人员自编的程序与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数据接口提供多种编程语言支持,保证工程设计人员使用最擅长的工具高效完成任务。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型钢卸料平台 移动式 小高层 建筑群
一、引 言
在施工垂直运输中,施工电梯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但在多层或小高层(11层左右,层高在3m内)工程中,施工电梯的使用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时间短,安拆费用占比例高;
2)租赁费用与工程造价比例高;
3)可能对工程成本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对小高层建筑群、标准层面积较小时更为明显;
现深圳市许多此类工程采用卸料平台代替施工电梯及井架,常用卸料平台采用钢管搭设,钢管顶撑、钢丝绳斜拉方式,此类卸料平台存在如下缺点:
1)平台常与外架直接连接,安全性能较差;
2)外架立面观感凌乱;
3)搭设与拆除重复施工多;
移动式卸料平台作为一种新式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施工实例分析
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建筑占地面积约12000M3,总建筑面积36001M2,共5栋小高层,1#、2#、3#、4#楼均为11层,5#楼为10层,建筑物总高度为46.5M,采用两台50米臂自升式塔式起重机,1~3栋各一个移动式卸料平台,4、5栋各两个,卸料平台采用型钢螺栓联结,利用钢丝绳斜拉。卸料平台主槽钢长6m,宽3m,经荷载验算符合安全要求,做法大样如下:
三、工程实例图片(见图3)
四、施工应用
实际工程中型钢卸料平台转移安装时用塔吊吊装至安装位置,按设计图固定方法固定。工程完后可将平台上护栏拆除,将型钢构件的联结螺栓拆开分散转移,避免平台整体转移麻烦。需要使用时再重新用螺栓组装成型。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塔吊吊装安装时要将平台稍提高,让平台由外向里形成一个小的坡度(大约2%,10cm左右),主型钢插入套环中。
(2)将钢丝绳拉接好后塔吊稍稍下放让钢丝绳拉紧,按设计图方法用木楔子楔紧后塔吊吊 钩完全放松。
(3)检查钢丝绳连接点、支座楔紧等情况,合格后交付使用。
(4)使用前要注意连接点的检查,对使用的工人要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5)严禁在平台上堆放材料,做到人走料清。
五、结束语
通过对卸料平台结构受力的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移动式型钢斜料平台有如下优点:
(1)安全性能好;
(2)卸料平台数量少,外架立面整齐美观;
(3)周转次数多,综合利用率高;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海洋钻井平台 自动抓管吊机 机械臂 有限元分析
1 前言
不断增加的油气资源需求量,使石油工业将注意力转向海洋,同时也包括海洋钻井平台自动化操作系统。自动抓管吊机(Automatic Grabbing Crane)是针对钻台以下、平台以上的钻杆进行自动化处理[1],实现钻杆在钻杆盒和动力猫道之间的传送。
2 AGC机构简化模型描述
自动抓管吊机如图1所示。
该机构由基座、内臂、中间臂、外臂和末端的机械手组成。AGC工作时由液压缸将内臂、中间臂和外臂依次撑开,旋转基座将机械手移动到钻杆盒位置,然后由液压缸控制机械手抓取钻杆;再旋转基座,液压缸控制机械臂和机械手将钻杆释放于动力猫道上。同时也可进行反向操作,将钻杆从动力猫道上抓取,回放于钻杆盒中[3]。
AGC的基座需要考虑其抗倾覆稳定性,即机构整体在自重和外载荷作用下抵抗翻到的能力。目前共有三种校核方法:力矩法、稳定系数法和按临界倾覆载荷标定额定起重量。
a.力矩法:基本原则是作用于起重机上包括自重在内的各项载荷对危险倾覆边的力矩代数和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零,即。
b.稳定系数法:AGC所受的各种外力对倾覆边产生的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的比值为稳定系数。稳定系数不小于规定值:工作状态考虑附加载荷的载重稳定系数为1.15;工作状态不考虑附加载荷的载重稳定系数为1.4;自重稳定系数为1.15。
c.按临界倾覆载荷标定额定起重量:临界倾覆载荷即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出的抓管机在不同幅度下达到倾覆临界状态时的起升载荷。将其打一折扣后,作为额定起升载荷。折扣越大,抗倾覆稳定性裕度越大,英、德、日、美折扣数分别为:66%,75%,78%,85%。
3 自动抓管吊机的机械臂方案设计
由于海洋平台承重能力有限,所以AGC的结构在满足其受力及强度要求的同时应尽量使其自重减到最小状态。首先对内外臂进行受力分析[2](如图2,3)。
确定机械臂的方案如表1。
针对以上六种方案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2]。
4 方案分析
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从结果图中可以看到,方案三的应力和位移都比较小,在六个方案中貌似比较理想,但是,方案三的结果和方案一相比较就呈现出错误的趋势。因为,方案一和方案三的结果不合理,以方案三的结构来说应该比方案一的应力要高,所以摒弃方案一和方案三。在剩下的四个方案中综合最大综合应力、最大综合位移和最大垂直位移的数据分析,只有方案六最为理想,故海洋平台钻机自动抓管吊机的的机械臂设计应遵循方案六。
5 结语
对海洋平台钻机自动抓管吊机的机械臂进行了静力学受力分析,根据其最大受力位置受力状态确定六种机械臂方案,再对这六种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得出综合应力和综合位移等相关数据,确定了在满足其强度和寿命的情况下的机械臂方案,即从200×200到300×250,再从300×250到250×200壁厚左右板16,上下板20的机械臂。
参考文献:
[1]崔学政,刘文庆,肖文生,张富强,董磊.海洋钻井平台立柱式排管机设计[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5
关键词:商业企业 协同创新 B2B平台 物流 利益推动机制
引言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商务活动网络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任何企业都无法摆脱电子商务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处于商务活动末端的区域性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间的交易,也就开始了其网络化的进程。按照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划分,批零企业的网络化交易属于B2B的范畴。B2B平台建设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开发成本也比较低,但截至目前除了阿里巴巴等少数外贸型或全国性的B2B交易平台具有较强盈利能力,能够正常运转外,超过90%的B2B企业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无法获取足够的利润以维持企业的运转和增长,导致平台数量虽多,但质量普遍不高,缺乏对利益推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利益推动机制的研究应该采用创新的思维,结合协同双方的利益诉求,为协同双方提供价值的增加。以价值增加为基础,创建的盈利模式才能为平台方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价值链创新、利益链创新主要依托于对协同双方业务流程的全面理解和认识,解析其每个业务环节所能产生的价值、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方式等。在盈利模式创新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如何推动协同双方、协同平台的平稳、高效运转。
商业B2B平台发展现状
我国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建设的模式也有几种:第一种是平台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模式;第二种是平台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搭建的平台,这种模式限制条件较多,利益驱动不足,成功案例相对较少;第三种是市场监管者建立的交易平台,由于机制问题,这种模式很难取得成功。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运营商总营收中,8家核心企业的合计份额为62%,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其他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企业等组建的B2B网站,数量上占据绝对多数,但市场占有率却非常低。这能够很好的反映我国现阶段B2B网站的发展状况:B2B平台数量多,质量普遍偏低,高水平平台较少。
发展较好的8家核心企业,有综合类的平台,有垂直类的平台,但均为全国性网站,服务于外贸或者内贸。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和影响力较小的行业平台几乎没有典型的成功案例。B2B平台运营质量低,导致平台应用方应用水平不高,多方协同作用无法体现。
造成平台运营质量无法提升的原因较多,制约政府主办平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制约协会主办平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盈利能力问题;制约企业主办平台的主要原因则主要是盈利能力不足问题。体制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转制,由企业建设、经营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体制的制约。而企业建设经营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利益推动不足,缺乏合理盈利模式。
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现有利益模式及其局限性
现阶段较成熟的B2B平台运营商主流盈利模式有:以阿里巴巴和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会员费模式;以敦煌网为代表的产品差价模式;以各类大宗商品交易网站为代表的交易佣金模式;也有部分网站采用了P4P(按效果付费)的模式。
以上各种模式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各自的优势也很明确。但对于区域性批零B2B平台,这些模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具体如表1所示。
造成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区域性零售商规模比较小,对价格敏感度高;其次,区域性零售商掌握了销售终端,对批发商的约束较大,在传统的批零合作模式中占据绝对主动权,已经享受了很好的服务;最后,现有批零模式较为成熟,批零双方,尤其是零售商缺乏进入电子商务平台与批发商进行协同的内在驱动力。
基于以上局限性,如果再让零售商以付费形式加入平台,等于是让零售商让出部分利润,那零售商就会拒绝加入。所以,传统会员费等模式,均不适合区域性商业批零平台的运营模式,需要对批零业务流程及中间要素进行详细分析。
区域性商业批零业务流程及要素分析
区域性商业批发零售业务流程通常因为市场竞争、价格、服务、产品特性等方面的原因,可以划分为:批发商定期送货模式、订单送货模式、零售商进货模式三种。
(一)批发商定期送货模式
批发商定期送货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且缺乏被广大消费者一致认可的品牌垄断市场的情况。批发商会根据产品销售周期,在零售端库存即将销售完之前,把产品主动送到零售商店,以增加其他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其基本的模式可以用图1表示。
此模式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批发商迫于竞争压力,为保证市场占有率,向零售商提供越来越周到的服务,批零双方市场驱动力不均衡,批发商市场驱动力大于零售商,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批零双方的交易基本上是以物流配送为基础来完成的,缺乏信息流的支持,一旦出现物流的不及时,则批发商可能出现客户流失的情况。
(二)订单送货模式
订单送货模式一般适用于某种被消费者一致认可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零售商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不得不销售该产品,而批发商又因为物流能力不足,无法进行定期送货。其基本模式可以用图2表示。
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市场对某产品的需求旺盛,零售商为了保证店面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得不销售该产品,而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向零售商提供优质服务,批零双方驱动力相对均衡,但总体上,零售商稍处产业链的弱势地位。批零双方的信息流、物流形成了互动,完善了整个交易的流程,批零关系相对牢固。
在图5中,由批发商和零售商向物流服务商汇聚的物流,由处于交易驱动力较强的一方支付物流费用。把原来由该驱动力较强的一方承担的物流任务,转变为物流服务费,提供给物流服务提供商,以较低价格享受更专业的物流服务。同时,向物流服务商汇聚的物流越多,物流服务商的利润水平将越高,能够形成有效的利润来源,维持并稳步发展商业批零B2B协同平台。
通过批零B2B协同平台,物流服务商可以为批零双方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物流增值服务和资金结算增值服务,使批零双方在没有增加任何交易成本的基础上,享受到多重增值服务。
结论
健康的利益驱动机制,能够保证B2B协同平台的发展,在商业批零协同平台的建设运营中,物流服务商成为其利益驱动机制的关键。物流服务商的业务规模足够大,才能在商业批零业务中获得足够的利润,规模足够大的基础在于是否能够为批零双方提供价值,吸引它们加入该平台,并锁定它们。物流服务商提供的价值除了物流部分是收费的外,其他部分必须是免费的,这样才能保证批零双方在没有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服务,这部分成本需要由物流服务商提供。
参考文献:
1.李霞,宋素玲,穆喜产.协同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王志宝等.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软科学,2013(27)
3.胡源.产业集群中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博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4.段晓鹏.商业企业业务流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重庆大学,2002
5.郭薇.商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0(16)
6.张中强.基于管理维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7.卢甜甜,谭玲玲.关于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前景的分析[J].科技视界,2012(31)
8.贾丹阳.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J].电子商务,2013(1)
机械动态设计范文6
1系统化设计方法
对于现代机械的设计而言,许多方法都是无法单独存在的,或者说在机械设计中单纯运用一种方法进行设计是不可取的,如利用仿真模拟设计、专家系统设计、CAD制图设计等,但这些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一定程度上只能满足设计者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如仿真模拟设计虽然能为设计者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轮廓,并提供相关的数据,但仿真模拟无法做到把所有因素考虑其中。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机械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技术、人和设备之间的互动协调。具体而言:一方面,对机械进行合适的分解,将一个整体合理的系统分解成相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另一方面,将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协调,使得机械设计的整体结构达到最大限度的运行和运转,使各部分功能的传递达到最大值。如德国的设计方法学就十分提倡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其以“功能-原理-结构”这样的框架为模型,设计各种方案,然后进行最优选择和调整,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案。如美国的创造性设计方法,其是在没有其他知识技术和手段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来完成新的设计和假象。与德国设计方法学不同的是,其更注重辩证思维和灵感、经验和个人的知识体系。而具体哪一种方法更好,则是各有各的选择,决定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另外,系统化的设计不但可以用来解释机械设计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来解释机械设计所考虑的各种变量和常量之间的关系。因为,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意味着对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考虑和综合。总而言之,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主要是考虑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势和劣势因素,考虑各部分、各组织系统之间的关联和协同配合,最后对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和取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动态化设计方法
任何机械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在动态下其功能的运转,因此,不能像传统设计那般只有纯粹的静态分析,更不能只凭经验系数或参数进行修正,而是应该在考虑载荷谱和材料强度等条件下进行设计。可以充分运用有限元法或者可靠性设计法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设计,同时,动态的设计不仅可以从机械本身功能的角度来阐述,更重要的是,机械的设计和制造需要和这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社会相适应,需要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动态化设计方法不仅是要实现机械在物理上的动态,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机械在社会需求层次和社会发展层次上的动态。一种机械只有经得起社会的考验,才能说是科学合理的设计。或者说,动态化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这个变化的社会和机械本身所要面对的动能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法,在其他领域也可以称之为可协调性。另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动态的意味着不确定的,意味着一种模糊性。简单而言,产品设计的好坏与其使用的范围相对称,而不能用一种普遍的设计标准来进行衡量。如产品在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上都存在不同的界限,即存在模糊性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带入一种模糊学理念,使用模糊的量而非精确的分析。这种模糊性主要是用来处理不确定性因素。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模糊设计方法,这里把动态理解成一种广义上的含义,因此把模糊性设计方法看成是动态设计方法的一种特例。
3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一些事情进行最优的选择,通过各种因素的优劣对比,形成一种利弊分析,从而做出最符合个人利益的抉择,并且一般是符合个人的最大化利益。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机械设计中,同样需要我们对机械的设计进行最优选择。优化设计方法是优化理论在机械领域的延伸,其基本的理念是根据机械设计的各种理论学说和设计规则等标准来建立所需的数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规划和数字处理等技术来优化所建模型,直至达到最优的方案。当然,优化设计的前提是有可优化的方案,这代表不仅要有一些方案,而且必须是可行的,空谈不可行的方案是没有优化意义的。具体而言,如线性优化和导数优化方法。在某些方面来说,优化设计方法和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有一些相似,但最大的不同是系统化设计方法形成的合理可行方案可以是多个,而且一般要求必须有多个方案。但优化设计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而言只有一个,即最优方案。优化的目的是使设计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和最大的功效,但这其中蕴含了不同的意义:一是可行,优化设计需要在可行的方案上进行,或者说提出一个可行的可优化的方案,这也是上一段的意义所在;二是优化设计的结果必须是可靠的,否则优化设计方法没有正确的意义。可靠性的设计是指机械在规定或给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能完成所要求的工作任务。其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结构和子系统的组合和各自功效发挥进行分析和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机械设计必须能达到设计的目标,就像大型客机的设计必须能载更多的乘客。这是设计的目的,如果不行,那就说明设计不可靠。具体而言,如简化系统的方法、裕度设计和可维修设计。
4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这个词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因此智能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借指所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设计方法。其基本的要素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或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承担越来越多的复杂任务,如数字计算、三维展示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向前,通过计算机能实现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或科学家更依赖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如模拟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者在不生产实物的情况下,就能对产品性能、使用寿命和使用强度等进行分析和估测,从而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能够快速制造最终产品,这是用数字模型取代实物模型的一大优势,也可以说是新型机械设计方法中最为先进和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智能化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械设计的未来走向和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如RT技术,即快速原型技术。另外,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智能不仅仅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一次性设计,更重要的是,产品所具有的智能功能,产品在设计时所具有的智能特征,如飞机和汽车制造中的智能设计。可以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的设计越来越期待,智能化的设计方法也越来越普及。
5其他设计方法
除了上述的四种主要的设计方法以外,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其实还有许多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如并行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改变传统设计方法中的阶段性设计问题。传统设计对设计之后的问题很少考虑,也因此出现了设计和制造、制造和维修等方面的脱节。而并行设计方法和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有点相似,需要将产品使用中的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制造和使用结合起来考虑,形成集成开发。但与系统性设计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更注重考虑纵向上的众多因素,而系统化的设计更多的是横向的考虑。此外,还有摩擦学的设计方法,需要将摩擦学知识以及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对产品进行设计,其主要目的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增大效用。此外,还有诸如参数设计方法等。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