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G623.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在改革中,得到不断提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与创新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效率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在被小学语文老师们积极认可和采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及作用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相比,不管是从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方面,都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应用,更是在尊重传统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不良做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改变、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1.注重增强学生的非智力素质提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比较强调智育,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提高,受到了明显的限制与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在增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领悟到语文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享受到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情怀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而言,可以避免生硬讲解语文教材知识点,让学生内心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提高学生感悟语文魅力的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语气的朗诵中,领悟文章思想主题,让学生做语文文章的主人,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对文章主题思想拥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体会到小学语文的学科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3.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把文章进行分割,然后对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快最全掌握语文知识,但缺乏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讲解过于固定刻板,没有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人文学科魅力,导致小学语文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专项课程,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1.提高教师素质,把握教学引导程度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不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发挥好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学引导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提前预习课堂所讲内容,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敢于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避免由泛读语文课本产生的枯燥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多种理解,让学生努力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抓住课文中标点符号的不同设立,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阅读挖掘课文主题思想,让学生的思想在阅读和讨论中,得到有效激发,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措并举,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并不是要求学生单方面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构建新的文本意义,激发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系统的阅读引导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合理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利用文本内容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的发挥。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认识水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思想灌输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语文学科的魅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字词知识的灌输,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忽视对语文学科魅力的探索,无法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意境之美,但过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会容易失去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身特色。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改变和调整其中不利之处,发挥好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中,提高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
3.注重情感引导,增强学生的文本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领悟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实现语文教材的“情”、“形”、“文”的有效统一,准确把握语文课文的文章情感,领悟文章的形象意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目标意识,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下复习中,增强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领悟语文的语言魅力,感受文字背后的语文之美、情感之深,提高学生的文本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2
1 针对学生困惑作示范,充分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的活动,缺一不可。”教学认识论也认为“教学认识的方向、认识的课题、认识的途径、认识的结果和质量等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并由教师负责。”而且教师在学识、能力、经验等方面都会高于学生。可见,教师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充当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异样联想启迪和个性化感应。而他们的学识、能力、经验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所以,教师的“下水”很有必要。在教学中,“下水”着眼于教学的需要,目标明确地对学生感到难的方面,或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下功夫突破。特别是有些时候,有些学生无话可说,教师的“下水”,会给学生启示,打开他们思路。同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又联系生活,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端正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对教师的“下水”,而且,学生会对自己的阅读过程的进行自我把握、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对文本材料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后形成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既教书且育人的终极目标。
2 突出师生的平等关系,创设自由民主的阅读氛围,弘扬学生个性
教师“下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是用学生的口吻,是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学可用。避免给学生造成高不可攀、望不可及的事态。这样,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一样的地位,放下了师道尊严”架子,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阅读氛围。这种阅读氛围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最高教学境界。在这种气氛下达到师与生,生与生之问的互动、交流,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化感悟。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多提问,欣赏他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才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从而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畅游知识的海洋,探究知识的奥秘,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其基础知识之问的联系,撷取知识的精华。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激发,开拓进取及向上的精神得以发扬。
3 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深化学生对教师、课堂、文本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积极的情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因素,学生怀着愉悦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作为教师就要自觉承担起协调师生关系的责任,培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积极沟通与交往的情感。由于教师”下水”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写,符合学生的口气和心理,用他们的语言和构思方法,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浓厚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学生感到教师亲切有趣,与教师情感相融,心里产生要阅读,要表达的强烈愿望,进而加深了对作文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延伸到生活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说“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要不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悟”,没有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没有很好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没有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学生尝不到个性化阅读的好处,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
4 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高中数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22-02
数学阅读教学一般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数学阅读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合作和发展的过程。数学阅读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谈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数学是一门描述科学的语言。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中的符号或图形语言往往丰富、抽象,尤其跟我们平常接触的语言差别很大。它要求学生灵活转换阅读内容中的各种语言,如把符号或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或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或图形语言。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形式的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一旦掌握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表示形式,那么这一节课教学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对此,我给出这样的题目:直线上一点与圆心0的距离d=r,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然后,我引导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表示形式。初次接触这道题时,很多学生的答案是“相切”,错误的原因在于他们对题目的提取信息不完整。这道题的正确信息是“直线上的点到圆心0的最短距离d≤r”,所以答案是相切或相交。用图形语言来解题更形象,具体如下表。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解题时存在书写不规范、逻辑混乱、数学用语不准确等现象。而数学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用语习惯和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数学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并比照教材上的标准语言进行解题,同时引导学生对三种数学语言形式进行相互转换,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阅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阅读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等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了解不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阅读、探究,给予学生自主W习、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有所获,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平面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的数学阅读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前预习
1.平面的相关知识
(1)平面的概念: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概念,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
(2)平面的特征:无限延展,没有边界,没有厚度。
(3)平面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也可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定点的字母表示,如平面AC。
2.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AEz或A∈z;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AEa或A∈a;
3.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符号表示为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符号表示为____。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____。
设计意图:设计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阅读平面的相关概念并能结合图形逐个理解三个公理,掌握公理中的点、线、面位置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设计意图:这一例题是基础题,直接运用三大公理即可判断。不同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中的符号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做到详细讲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例2]把下列语句用集合符号表示,并画出直观图。
(1)点A在平面a内,点B不在平面a内,点A,B都在直线a上;
(2)平面a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
(三)归纳总结
1.学习了空间立体几何的三大公理;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4
一:教师要能发挥激发、保护、维持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的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阅读的过程相对于初中学生的心智来说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根本。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呢?首先,教师要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教师范读对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乐趣。如配乐朗读、看图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这样,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同时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其次,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多维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情感差异,所以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评价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这样会严重的挫伤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要努力营造出阅读氛围,搭建展示平台。初中学生也较为活泼好动的,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和参与的欲望,总想在群体中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能深嵌入浓郁的阅读氛围中,用环境感染他们,使其阅读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的阅读欲望。通过这些教师才能很好的激发、保护、维持学生阅读兴趣,才有可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的进行。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事物发展规律的作用。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所以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科学研究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教师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这点必须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对学生的阅读文本的梯度要有很准确的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思想、篇幅等要控制在初中生合理的认知能力内,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的自主性变失去了开展的空间,也就会失去了自主性阅读的意义了。其次,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要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能力培养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公开测评效果,不能急于改变教学方式,不能急于更改文本性质。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耐心,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和学生共同探索出符合本班级,本校特色的,因校制宜一套体系。再次,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的差异性会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更加明显的凸现出来,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热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均衡发展的,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能容忍、接受个体间的较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以不同的引导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片面或一时的成绩的高低,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纵向的比较,及时的纠正由于自主性的开展而带来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整个的自主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很好的把握住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全体,从过程到结果等方面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合理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
三:教师要注意发挥自主性阅读教学中相应条件的作用。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教师 主导
阅读的直接目的在于摄入信息,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作品各类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中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专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在单元测试,还是大考,阅读分析这一块都是学生的难题,失分较多。许多语文阅读教学课都存在着一个误区:教师一味地讲解、分析、归纳、板书,一条龙服务,包办到底;学生也一味地呆板地接受听、读、记、写,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夫子循循善诱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善于提问、巧妙设问,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开启智慧。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自立的情况下去学习、去分析、去探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然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尝试中,通过反复实践,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有目标
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的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无论“自读”、“导读,”还是“品读”、“熟读”,都要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由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有的滞后、有的超前、提不到点子上的现象,这时就很需要教师“扶”一把,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地“主体”,课堂教学就会迷失方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明确划分段落的意义、方法和依据,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划分段落的依据进行分段。这样,分段、归纳段意学生也就掌握了十之八九了。划分段落的依据主要有这样几点:(1)时间的推移;(2)地点的转换;(3)事件的发展;(4)感情的变化等。有的文章中有一个或若干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这也是划分段落层次的主要标志。我在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是这样指导的:首先提出问题:1.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2.如何给课文分段?3.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几层?如何分?4.为什么这样分?然后由学生单独解决,教师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导”有层次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如在以读为主的课堂中,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中心;朗读课文,体会感情;熟读课文,积累语言。这样层层深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吃力的感觉,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时,提示学生不仅要反复诵读,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导”有学法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由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6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优化教学氛围需要三方面工作的支持:一是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应变换角色,作为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努力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在师生互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二是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这种在宽松的师生谈话中揭示课题的教学方法,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三是开拓思考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开阔课堂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体现。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学生想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化静为动,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二是变单为众,千课一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在具体阅读时,也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异。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创设矛盾,教学的中心是探索问题和解决矛盾,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的做法,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
四、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应进行不同的处理,内容简单和课文有一定关系的可适时解决;和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师的教学范畴,重点解决,直至人人释疑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释,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善学的积极性。
五、讲究提问艺术,导学生深学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的好坏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心理的失衡、情感的波动、求知的欲望。提问应力避过浅、过深、空和偏。
六、倡导表扬艺术,引学生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