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信息化

1.引言: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有网络中心和计算中心,自己投资购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以期推进信息化应用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巨额投资的回报率都比较低,而且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由Google 和IBM等著名IT公司倡导和推进的云计算技术,为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其云计算的思想必将对建设中的高校教育信息化产生深远地影响。

2.云计算及其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在基于使用支付的模式,通过便携、按需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池,以最少的消费管理成本和服务提供商协作,获取可配置、可靠、能够快速提供及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等。”(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云计算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Electron Cloud)思想,强调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云”是指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是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的中心,用来完成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并且这种更新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1)方便快捷的云服务

云计算时代,用户将不需要时常关注电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只需要具有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云计算提供的各种软件服务。这将有效地降低基础技术应用的难度,进一步推动Web 服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使用户不再把时间浪费在工具软件上。

(2)强悍的运算能力

云计算为网络应用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每秒10万亿次以上的运算能力,完成用户的各种业务的要求。这种超级强悍的运算能力在普通计算环境中是难以企及的。

(3)安全可靠的存储能力

云计算提供了最为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将会自动同步,通过Web 在所有的设备上使用。这样避免了用户将数据存放在个人电脑上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病毒感染等问题。同时,云计算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支持用户数据的共享安全。

(4)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云计算模式下大量的计算及存储工作都被放到了网络上,作为个人用户端就完全可以简化到只有一个浏览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只需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具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设备运行维护开支和服务器系统软、硬件升级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云计算的端设备和现在的PC机相比,云计算终端功耗低,成本低廉,终端用户使用简单,维护方便。

3.高校建设信息化校园时存在的问题

网络资源是高校正常运作、保障师生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基础。能否高效的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但是,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高校无论是硬件还是在软件条件上都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存在。即使是在同一学校内部,不同院系和专业之间也存在资源利用和分配不协调的问题。经过校园网络建设虽然在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软硬件资源独立、重复建设率高

对于一个高校来说,不同的院系都要购买相对高端的电脑和安装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样重复建设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些资源却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

(2)资源共享有局限性

有了传统网络,学校内部可以完成一定的资源共享。但是这些共享常常局限在一些对口的、接口相同的数据资源上,而不同的院系之间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操作环境和不同的软件系统,导致数据资源和硬件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3)维护问题多

学校电脑的数量多,且每个电脑中都有大量的相同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在一个系统内部常有冲突和不相互兼容的情况发生。经常要进行电脑硬件地维护和系统软件维护,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是一个不可负担之重。

4.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通过前面对云计算特点及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得出,云计算能够解决以上传统网络所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中能以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1)云计算能节约信息化建设资金地投入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入,甚至是在已有网络的基础之上再建设可以达到零投入,网络中心或将消失。云计算可以通过云端为高等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计算服务,这使得学校无需经常购买更新基础设施,而改向从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厂商购买相应服务,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约学校地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与此同时,学校的师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旧电脑、智能手机及价格低廉的上网本接入云服务。从理论上讲,云计算可以使信息化建设做到网络设施的零投入,客户终端设备低投入和多样化,因此会云计算应该很容易进入高等学校。

云计算可以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学校接入SAAS云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应用软件,如Office办公系列软件,这类服务大多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很低廉。如Microsoft公司针对各类学校推出的Live@edu,就是构建在云服务上的免费邮件和大容量存储服务。客户端的老师和学生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而且不用担心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高校利用此类服务开展信息化教学,在许多老师中间已经形成了共识,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2)云计算可以使各项教学服务无限扩展

云计算将使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时,无需自行搭建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就可以真正的做到教学无所不在。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购买或自主开发的形式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功能、安全和适用范围等原因所限,这种网络教学平台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校园内),为本校的师生提供网络教学服务。而且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这些平台不 可能覆盖全部教学领域。但云计算可以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如面向全球),为更多的人和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网络教学服务。

(3)云计算的应用能够确保使用者的信息安全

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在计算机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使用杀毒软件对其防控,软件授权费用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对于病毒仍不能有效的控制。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专门负责这些资源的安全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终端的使用者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所以,云计算在高校的应用既省去了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使用者的信息安全。

5.结束语

云计算在硬件环境构建、软件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实施和数据安全等几个方面提供的全新运行模式,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革命性的创新思路。信息技术已经从计算机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也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的云时代。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方便、安全、廉价的特点将会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教育信息化迁移到“云”端。

参考文献:

[1]施丽红,云计算对高校网络建设的影响.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4期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2

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校园信息化应用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高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地提升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作为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方式获得资源(硬件、平台和软件)。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即被称为“云”。简单来讲,用户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可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像使用自来水、电、天然气一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云计算则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亦指通过网络以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里所说的服务既可以是IT和软件、与互联网有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1]。这样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均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按需享受云服务。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体现在:1)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的服务,对用户透明的服务实现机制;3)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接入,按需使用;4)动态可扩展性,根据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动态伸缩;5)数据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6)节约经济成本,只需为服务付费;7)通用性,同一个“云”可以支撑不同的应用同时运行;8)性价比高。

云计算目前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众多IT巨头如Google、Amazon、Microsoft、Oracle、IBM

等均看好云计算未来发展前景,而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备受关注。

2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各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高校作为教学教研的重要场所,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高校硬件设施基本完备,校园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师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尽管如此,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软硬件资金大投入低产出,资源重复建设难共享,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性低等。

云计算的出现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解决眼前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目前,有关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软硬件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高校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施、设备以及各种教学学习软件、杀毒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以适应高校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云服务的提供商购买服务,只需要少量租赁资金即可享受完善的硬件环境服务,相当于拥有最新科技的硬件设备;对于软件方面存在的重复建设、更新升级等问题,高校只要通过云计算的“软件及服务”方式选择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可减少软件许可证的购买量。而师生只要利用一台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整合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各高校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诸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可通过云服务平台,建设大规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数字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等,从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管理与配置的集中化,缩减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差距,为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2]。资源建设过程也可以是协作和开放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

提供安全数据存储服务,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在高校中,由于计算机和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的交叉使用,机房的病毒可想而知,信息安全也成为令人焦虑的问题。高校可以选择购买云查杀服务或云存储服务。云查杀是指用远程大规模集群的服务器代替本地处理器分析检测病毒;云存储则是为用户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云端”。目前高校相对常用的是云存储服务,师生随时随地仅凭密码就可以方便地存取数据,既无需担心因存储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也无需担心因病毒入侵将数据损坏,因为云存储服务商会提供专业的团队来维护管理[3]。而人们常说的网盘、微盘,就是云存储,它们可以帮助摆脱移动存储设备常常中毒的困扰,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有利于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环境。由于云计算的技术特性契合了泛在学习的特点,因此在云平台上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具有众多优势:有利于学习资源的聚合和泛在化,降低对学习终端性能的要求,便于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管理[4]。泛在学习支持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在云计算支持下,学习者可在任意地方(Anywhere)、任意时间(Anytime)使用任意联网终端设备(Any device),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等自由地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促进高等教育远程化,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将云计算运用于远程教育中,组建一个“远程教育云平台”,包含了从事远程教育所必需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是未来远程教育的基础架构。学校和教师可通过云计算租用经济灵活的、定制可扩展的教育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远程教学水平。利用云平台,高校可以为远程教育机构以及终端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应用服务,如大规模移动微型学习、在线流媒体应用、虚拟实验室等[5]。云计算促进高等教育远程化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尚未形成统一的云标准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探究中亟待解决的是制订统一、开放的标准。而目前,各类教育云的建设都是各自为政,缺乏公共的云计算标准,高校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依旧是难题。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问题,云计算的应用也难以形成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以国际云计算标准为基础,建立我国统一的、开放的云计算标准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遭遇网络带宽瓶颈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基本上都建立在教育网内,高校选课、评分等教务管理工作常常设置时间期限,师生在内网集中访问导致教育网流量增加,由网络拥塞引发的网络延迟、服务中断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云计算的发展。而倘若师生想要在教育外网获取教育云上的大量教育资源和扩展应用,体验将会非常差。因此,在推进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网与其他不同网络间的高速互联,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数据安全有待提升 尽管云存储服务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方便、安全、快捷,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是不能确保存储在“云端”数据的绝对安全的。高校师生将科研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中去,尽管服务器提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能够对恶意的外来攻击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师生仍然担心数据会遭到泄密、修改、丢失和损坏。倘若数据出现问题,便会使高校科研项目遭遇“重创”。云存储中的数据安全性问题影响着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发展速度。

4 结束语

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高校教育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然而目前云计算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究。高校引入云计算可以采取“充分调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模式,以使云计算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会将教育信息化工作转移到“云”端。

参考文献

[1]陈涛.云计算理论及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4-106.

[2]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2):62-67.

[3]张莹.“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资讯,2009(9):219-220.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3

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合创新等方面与知名高校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深化,还没有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仍没有完全融合,民办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仍需创新,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只管数据采集而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常见等等。

二、多措并举,实现教、学、督、管全方位多角度建设

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不断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各个教育领域,作为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以往只注重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式,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方法创新,以加快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开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打破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埋头苦学,不敢提问或质疑的定势思维、僵化思维。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发挥外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组织广大师生共同学习、观摩、参与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体系中,促进课程转型,进而带动教师转型。将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教师授课大赛、教学比武和教学法的交流、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特色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依托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课程,促使各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在线学生评教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找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短板,逐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再次,鼓励和支持学生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等工具,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微课、MOOC学习、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活动,以解决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养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家长应用网络媒介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交流,关注和了解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帮助学校和教师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专注学习。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多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协作。信息化管理观念影响着管理系统的发展速度,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时,学校要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抓好此项工作。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认清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学信息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教学信息化正确、有序地建设。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硬件、软件平台的开发建设,同时也对教学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做一个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的全方位人才。在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在引进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邀请名校教学管理专家来校讲座或外派本校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调研、参加会议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和吸取校外单位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及做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重点培养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加工处理等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当前的发展方向,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探索适合本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道路。通过整合资源,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将传统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结构,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新课改和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作者:孙蓓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储朝晖.“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文档资源.

[2]皋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12-01.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要求人们把学生就业的单位这个重要的一方综合到系统中来,高校、学生与就业单位形成互联沟通的有机系统。社会上的各个公司需要人员时,把需求的岗位、职务、人数、能提供的福利待遇等通过学校到高校的信息平台上,学生可通过查看招聘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和适合自己的岗位,学生也可把个人的简历到平台上,供用人单位选择。高校的学生可联合辅导员和就业干事,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聘请有社会实际经验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培训和实习就业前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到用人单位和公司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成为单位所需的人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经过考察后有选择地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去参观实习,为学生早日进入社会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尽早了解社会,体会社会所需,使学生所学不会和社会脱钩。要和基地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稳定的渠道。综上所述,高校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三方所遇到的问题,对高校改进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口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演变成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在建校短短的几年中,虽然有一些改变,但还不是很完善,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待开发的任务还很艰巨。

1.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简陋

海口经济学院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尚处于简单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的初始阶段,而高校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民营高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在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信息化平台也受到了阻碍,学院虽然拥有自己的网站,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未能按创新型人才模式来培养。在学院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院很想为学生多考虑,更全面些,达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因学院没有广泛、及时地征求学生的意见,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平台供学生反馈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个人能力、解决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学院的信息化平台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如果能加入就业信息、教学管理、心理辅导等的信息化教育的平台会极大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缺乏学生了解专业的信息化平台

在高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的各个专业在学生入校前都已经设定好开课的课程、内容、学时,学生入校后是按照学校所设计的必修课程进行学习和考核。学生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虽然设定的培养方案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毋容置疑的。如果学校能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提高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围绕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学生容易接受的模式,延伸到社会需要的人才等开展教学。利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渠道,收集到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等等的建议,把这些建议综合起来就能提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能适应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本身的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海口经济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是科研型人才。就拿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为例,旅游学院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高尔夫、会展等多个专业,但是在入校之前或者进校之后,他们大多对专业的理解甚至还是停留在表面,对自己的实习、就业方向都不明确。学习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误认为工作后就是做管理人员,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初在酒店做服务员也很不理解,觉得低人一等。

3.缺乏学生实习就业渠道畅通的信息化平台

学生实习时学校未能在信息化方面起到帮助的作用,有些学生实习就业时不是所学的专业,而是其他专业。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去房地产销售实习,还有的做文员,认为房地产的销售收入较高,文员比较轻松。学习旅游管理、高尔夫、会展策划、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实习的渠道大部分是酒店,少部分在旅行社。学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生来讲是做营业员或收银员,大部分同学的专业也是不对口。

转贴于

4.缺乏就业合理反馈渠道的信息化平台

高校学生实习后就业是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就业难、就业专业不对口、期望岗位和企业提供的岗位差距较大、薪酬低、福利差等困扰着所有的大学生。例如:学习酒店管理的学生误认为酒店管理毕业后一定从事的是管理岗位,但就业后从事的是服务岗位,为此有很大的失落感。怎样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一要树立大学生应从基层做起,不要太计较岗位职务和工资待遇,只是作为工作经验的积累,要有不怕苦、不怕受委屈、一步一个脚印往上攀登的思想。在学校时就要教育和引导。二是要适应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的角色的改变,在学校时有些学生会偶尔迟到、旷课。学院的电梯明明写着:“教职工用,学生请走楼梯”的字眼,但多数学生找个机会就去挤电梯,这些不良的行为在学院时只是教育为主,但到社会上进如企业以后,遇到与企业制度不符的行为,企业往往是以罚为主、教育为辅,跟学校完全不一样,很多学生到企业后很不适应。学校要教育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社会,努力调整好心态,积极向前辈学习,尽快适应社会环境,找准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院如果能提供一个让学生了解社会所需人才和用人单位能提供岗位所需人员的能力的信息化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学校学不到但又喜欢的行业要求学校提供一个培训,学校通过这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前的培训形成的渠道,学校和学生能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反馈和沟通,能很好地验证社会上所说的认为大学生毕业一定要做管理岗位,不愿从基层做起,吃不了苦,受不了委曲,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传言。建立一个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平台,在高校、就业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用人单位和及时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到社会所需人才、招聘岗位、条件,也能帮助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有所侧重,更能有目标性地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把握好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就业时会更具竞争力。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新平台的建设提供这种平台以及渠道,帮助用人单位充分传达出所需人才的信息,信息传出后又能得到及时地回应,使企业招到所需人才,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海口经济学院只能通过每年一次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了解到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招聘要求,殊不知,也许为时已晚。

二、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建议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学院的分管领导要监控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过程,考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成果,及时找出阻碍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能很好地形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对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能起到引导、监督、推动作用,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核心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体制改革创新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建立人才信息化制度

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把高校、就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全面地整合为一体,高校的就业办能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和岗位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和技能操作的期望。只有建立人才信息化制度才能更好地根据双方反馈的信息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使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的信息化队伍要培养多方面的人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院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学院信息化的规划、决策和管理上会出现误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要提高信息化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深入实践的调查能力。其次,参与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人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信息化维护队伍,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除学院的专职信息化教师外,可找一些计算机精通的学生兼职做一些维护,减少专职教师的工作量。

3.提高信息化效率

民营高校的资金有限,为避免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比例严重失调、重视资金投入硬件、轻视人员培训的现象,高校信息化平台能反映高校信息化资源配置状况、招生情况、教师短缺情况及其使用效益,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信息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4.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

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平台有时更新不及时,造成信息的不畅通,每天发生的事件、产生的数据要及时输进平台,方便学院领导及时了解当前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院要及时更新数据,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动态管理。

5.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创新研发体系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高校 教育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74-01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改变,通过当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传递于反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工作,也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信息化,涉及到了高校的各个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突出信息资源集成与整合,科学、全面、规范地管理高效信息资源。

1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现状

1.1“重物轻人”、“无人驾驶”

信息化时代中,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队伍,往往忽略了人的投入,比较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训现有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投入后的产出和效益。但是事实上,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在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方面,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展同步,信息素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1.2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由于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工作日程上,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出现诸如相应配套政策、制度与措施的缺失。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素养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缺乏重视,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定位不明确。作为一个新概念,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包含着诸多要素,会造成理解的片面化,甚至有些高校把校园网络的存在作为评价的唯一因素,并不重视网络的使用、运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多领导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消费大、作用小”,需要耗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是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

1.3缺乏完整、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化时代中,国家非常重视高校信息管理网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满足各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由于办学方式、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目标,使高校间的资料与数据共享和参考出现困境,造成了信息不完整、不兼容、不规范的问题。另外,由于数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较为明显,造成了信息交流屏障,甚至出现了信息垃圾,导致高校难以发挥信息的作用,严重阻碍了信息管理网的建设和完善。

1.4教学管理系统滞后于信息化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容易导致管理系统的运行陷入信息化建设困境,使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存着很多不足。同时,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另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滞后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与薄弱,首先,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约束,导致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哈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级人员制度的缺失,导致责任难以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混乱。

2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

2.1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队伍的质量

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技术专家队伍和教育专业队伍,其中技术专家队伍要具有信息与软件等方面的开发能力,教育专业队伍要具备熟悉管理流程与精通管理业务的能力。首先为了进行系统业务流程的编制,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在要求与目标的提出中,需要管理专家提出建议,其次为了是教育管理工作实际落实带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工业人员进行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环节中,需要不断地与管理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统的高效、科学与便利。同时,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人员队伍之间要协调、协作与稳定。另外,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全程,操作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技能培训,保障教育管理信息体系的正常运行。

2.2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为了适应、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中,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网络与计算及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改革,切实熟悉与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同时,高校相关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围绕着教学方式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在,通过思想的更新与改变,突破全体教职员思想,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从理想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认清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与基本内涵,使学校各项工作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效融合。

2.3实现标准和资源的统一化

为了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与统一成了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和强调的。因此,为了加快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与推行,高校应该从多维度考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针对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个性化信息门户、继承全面的信息系统等进行完善,有效的调动各学院和智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联合建设、共同投资的态势,从而规范统一、有序、共享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4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针对当前各部门之间封闭状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互通性与兼容性,提升建设的实际性与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的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达到高校各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体化效应。针对难以或无法整合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与系统对接的统一接口,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完整化、系统化的数据处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信息化制度,有效地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技术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成绩

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独立单机业务系统为主的教务管理软件阶段,时间大致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以基于数据库和局域网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阶段,时间大致为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在我国高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并经历了单机运行阶段、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阶段、局域网C/S阶段以及目前基于校园网的B/S阶段。由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其在局域网上应用具有的易于维护、易于扩展等优点,现在B/S和C/S混合模式在校园网环境下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最常用的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且有多数高校已经研发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这些系统的应用、运行使得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2.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原因分析

(1)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甚合理;(2)教务管理的硬件配套措施陈旧(3)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欠缺(4)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1)高校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2)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淡薄;(3)教务信息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4)高校自身缺乏校本教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

二、教务系统信息化对策与措施

1.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过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务管理的巨大推动作用,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取舍,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应用,必须转变教务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务管理体制,教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努力建立起以院系为主的教务管理体制,扩大院系教务管理的自,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通过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服务上来,致力于教学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

2.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软硬件共同发展的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部分高校因为经费紧张,减少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仅教务管理的配套设施还停留在勉强维持的状态,制约了固定设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为此,高校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从而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均衡发展,为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论软件、技术和设备如何先进,最终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对各级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掌握高校教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只有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信息技术才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4.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必须把规划和设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学校教务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本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一个整体合理的规划,并全程参与程序的研制,对功能模块的构建起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允许教务管理一线人员参与考察,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学校还应配备一名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参与系统的研制,日后还可以成为改系统的管理员。这样研制出来的系统无论在机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会更加合理和科学,并为系统的不断完善储备了技术上的人才和时间经验。

5.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提高基础信息准确性十分重要,因此,工作准确性是确保教学顺畅运行的前提,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也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提高工作准确性必须从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准确性抓起。为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院系计划进程和开课院系任务落实的准确性的检查;强化对各院系成绩管理的指导和监控,对学生反映成绩不到位的投诉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同时也设法把学籍异动处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这些要点每学期都紧抓不放,力求有新的提高。

总之,为了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的高效传输、加工、保存的处理,高校教务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为教务工作服务。为此,使用教务信息管理软件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管理高效化、数量化、准确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因此,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灿.地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及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7)

[2] 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3).

[3] 赖翠芳.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J].科教文汇,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