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1

【关键词】病理学 PBL教程 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0-01

PBL即Problem Based Learning,它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先提出的[1],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基于真实事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老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案例的诊治进行研究的自主学习过程[2]。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3]。通过这学期病理学PBL教学法的参与,获得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发放案例学习任务:成员根据案例提出的问题,设定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由组长将所需回答的问题分工给组内成员。根据问题和学习目标到图书馆、网站、教科书或课堂上寻找答案,提交材料。

(二)讨论学习:由组长来主持讨论,同学回答,并有同学记录。指导老师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进行汇报总结:集体讨论后做总结,组长代表发言。同学和老师进行评议:对该案例是否适用进行评议;对本组同学表现进行自评、互评;评议老师进行点评。

二、PBL学习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首先,大家根据案例中患者现病史中的一些症状,如: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黄浓痰、双下肢水肿等特征性病变;以及体格检查中出现的慢性病容、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与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等陌生的体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些症状反映了患者机体发生了怎样的病变?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大家分别进行了查询。例如典型的颈静脉回流征,大家在病理课本上只查到了一个结论:“右心淤血明显时出现颈静脉怒张。按压肝脏后颈静脉异常充盈,称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4],随后组员在网上的文献数据库上搜索,得到了结果。首先是定义: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不显露,平卧位时稍见充盈,但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处,若超过上述水平或半卧位45度时,颈静脉充盈、胀大、饱满则称颈静脉怒张,表明静脉压增高,为不正常现象。然后是病因分类。大家结合案例得知该征阳性的出现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衰所导致。

将案例中尸检摘要的一些数据与病理学知识相结合,对病情演变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推断。例如,肝-颈静脉回流征(+)、心尖搏动于剑突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肺动脉圆锥膨隆,这些都是右心衰的典型表现,而右心衰的出现是慢支引起的肺气肿进而引发慢性肺心病所导致的。在对右心衰引起的肝脏病变中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淤血性肝硬化,另一种是门脉性肝硬化。在死亡原因上,部分同学认为是由门脉性肝硬化引发的肝性脑病所致,而另一部分认为是右心衰竭导致。

讨论后,老师指出思维误区并做了详细讲解。如门脉性肝硬化与淤血性肝硬化的区别:淤血性肝硬化,是由右心衰引起的,心脏泵血能力不足,导致血液淤积于肝窦和腔静脉内,使其扩张充血致肝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肝窦周围贮脂细胞增生并合成纤维以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不出现门静脉高压现象。而门脉性肝硬化,是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具有“假小叶”的特征。

最后得出正确推断,患者是由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气肿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继而引起右心衰竭,又由右心衰引起缺氧出现慢性肝淤血,继发脂肪变引起“槟榔肝”,导致淤血性肝硬化。患者最终死亡原因是右心衰。

三、心得

通过参与此次病理学PBL学习,学生成为学习主体,PBL学习从开放性问题入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再盲目的全盘照收,有步骤的通过自主搜索网络和医学数据库、请教老师等多种渠道来解决问题。分析病案能更广泛的将曾学过的学科知识相融合。问题的考虑不再片面,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

[2]慕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3,(6):37-41.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2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课 南亚留学生教学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外在教育事业上的交流也日益广泛,来华留学生不断增加。南亚和中亚地区医学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但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很多,市场需求很大。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医学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教育体系之一。全印度共有258所医学院校,均包含在综合性大学内,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达27676名,其中有1/3到国外接受住院医生培训或者当住院医生,其中约有1500名移居美国接受住院医生培训。因此,印度医学教育的质量及印度医生的质量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密切相关。美国每1000人中有2.3名医生,印度每1000人中仅0.5名医生[1]。由于医学院校收费高,能读得起医学的学生人数不多,可谓是精英教育,这种现状导致许多印度人到俄罗斯或中国去学医。大理学院是一所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地理环境优越,在吸引周边国家学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面对机遇和挑战,我校于2005年开始招收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南亚留学生,对其进行临床医学专业5年半的本科学历教育。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必修课程,根据学校安排,我教研室主要承担病理学实验课“全英文教学”的任务。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留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至关重要。如何上好留学生的病理学实验课,是我教研室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在已完成的2年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教学体会。

一、高度重视,做好授课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学校为搞好留学生教学,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办了英语口语学习班,由加拿大籍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评估教师培训的结果,全面提高教师的听说能力。教研室同时组织任课教师观摩外教教师讲授理论课和实验课,安排每位参加实验课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试讲,听取外教的意见,并对授课形式和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根据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试讲的效果,在各实验室授课人员配备上尽量均衡,每次课同时安排两个教师,一个主讲,一个辅助和答疑,保证各室均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研室备课,明确每次实验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在写英文讲稿时可以参考不同的英语原版专著,写出与中文教材一致的英文讲稿,做到讲课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把讲稿熟练地背出来,直到可以用不同的英文表达法来解释一个问题,授课时达到脱稿讲解的程度[2]。

(二)教材的准备。

留学生教材的选择根据文化背景及教学特点,理论教材和印度同步使用《Robbin’s Pathology》(印度国内出版),实验教材的选择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研室的教学情况,选择了由邱雪杉主编的《病理学实习指导(中英文对照)》和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病理学》作为指导,结合本科生病理学实验教学经验,组织编写了英文教学大纲和实习讲义,使教师授课进一步系统化,也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都将参加本国的医师资格考试,而考试中基础学科的试题偏重于学科横向交叉,如一道题中可能同时会有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内容,也可能问题是临床病例但测试的是基础学科的内容,从而考核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或几门课程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目的意味着要求教师不仅需讲述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必须参考国外同一课程讲授的内容,尽可能地从教学思想上进行相关衔接[3]。印度等国家的教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随意性大,但考试非常严格。考试统一使用盖有教研室公章的试卷。实验考试尽量就现有的教学条件灵活进行,除考操作外,对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知识,教师随时面对面地提问(VIVA examination)。根据这些国家的教学特点,我们授课时必需改革教学方法,保留其中的合理正确的成分,改革其中的不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与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课教学中,更多地促进学生独立和综合思考问题,并加入临床病例讨论,实际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四)实验课安排。

在留学生实验课的内容安排上,以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的组织结构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尽量多给学生自己观察标本和切片的时间,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讲授时注意融会贯通,进行小结,便于学生抓住重点,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使用数码显微互动网络教室,教学多媒体化。

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和科室的《病理学多媒体素材库》,制备实验课英语多媒体幻灯。在制作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和动画,如使用Flas演示血栓形成、炎症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等多个病理变化过程,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和简单化,更易使学生听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码显微互动网络教室,通过模拟信号与数码信号的转换与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投射使学生能更多地看到不同的特征图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病变的能力。

(二)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印度等国家的教育都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并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很活跃,不懂的问题随堂提问。所以授课时,学生随时可能会打断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解答,他们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留学生更适合于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4]。比如观察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标本时,通过问题“根据主要病变如何判断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切片观察的同时将总论、分论内容密切横向联系,如讲到小叶性肺炎、肾盂肾炎等化脓性病变时,及时联系总论中化脓性炎症病变的概念、分类,并掌握每种疾病的病变特点;善于总结和对比,如在观察肿瘤切片时,可以利用数码互动系统同时讲解癌和肉瘤的病变特点,并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分析总结癌和肉瘤的区别。

(三)注重师生间课后交流,做好学习评价。

如何评价留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效果,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对所观察的病变绘图并进行病变描述。同时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会随机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的掌握情况。指导教师认真批阅作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次实验课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平时多和留学生谈谈心,多沟通对教学是很有用的,交流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使教师积极听取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病理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即:(1)病理学理论的考核,包括平时阶段测试和口试及最终的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主要是由外教完成,占总评成绩的70%。(2)病理学实验考核,完成病理学总论部分后,先进行一次切片考试,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待所有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切片考试和大体标本考试。所考核的内容全部选自《病理学素材库》,要求学生对所看到的图片进行描述和诊断,同时还有病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病理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四、小结

全英语教学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留学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有其特殊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都是留学生医学英语教学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对教师进行一定的英语培训,提高教师的英文教学水平;采取启发、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及灵活直观的教学手段,克服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促进教学法的改革。在留学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完善过程中,吸取国外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亦将对本国学生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全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所以对全英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国情[5]。如何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将是我们长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vinash Supe著.王莉英编译.印度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2]梁莉,丁彦青.浅谈如何上好留学生的病理学实验课[J].南方医学育,2008.1.

[3]钟近洁,李琳琳,海米提・阿布都力木等.留学生开设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49.

[4]蒋萍,李俊红,王丽凤.留学生生理学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68.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3

关键词: 中职卫校 病理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9-01

近几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批是年轻教师,而中职卫校病理学教师大多来自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疗专业应届毕业生,没有受过病理学专业训练,要适应病理学教学工作,就必须进行岗位培训。本人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病理教学及病理诊断工作,对病理学教师的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提出来和大家商榷。年轻教师的培养除指定带教老师以外,本人认为一个病理学教师的培养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相关的基础知识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是学好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同时病理学本身又要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等学科为基础,因此要做好一个病理学老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解剖学和组织学,对于解剖学我们的经验是让新进的教师做一轮解剖学实验员,听一轮解剖课,解一俱尸体,这样年轻教师对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大体形态等便有了全面的掌握。对于组织学,是指导教师先带读幻灯片,年轻教师自己阅读组织学切片,对正常人体各器官组织的镜下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阅读病理学切片。

2 病理学专业知识

对于一个病理学教师,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要掌握病理学专业知识。包括两个方面,1是理论知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听指导教师的课,通过听课来掌握病理学理论知识。2是实践知识包括取材、制片和读片。有外检标本时,由指导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取材,同时对病变部位进行描述,让年轻教师在学习中积累教学资料。在技术员带领下完成对所取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包埋、脱水、切片和染色、封片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年轻教师自己从显微镜下观察所做切片的镜下形态特点,并作出相应的诊断,这样不但能使年轻教师对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病变的肉眼形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熟练取材、制作病理切片,同时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镜下特点,从而达到掌握病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如变性、水肿、坏死、核碎裂、核溶解、核分裂、肉芽肿等病变。并且能激发年轻教师从事病理教学的兴趣。

3 相关的临床知识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基础。因此 ,要教好病理学这门课程,还必须掌握 一定的临床知识,特别是一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如肺炎、肝炎、胃溃疡、肾炎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临床知识,在病理课进行临床病例讨论时,才能做到理论实际,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知识接受能力低,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PowerPoint中加入高质量、高清晰的病理组织学和病理大体标本图片及动画和影片,利用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将人体病变形象、生动地演示给学生,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新进的年轻教师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教研室现有的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但能使年轻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年轻教师的课有别于其他教师,从而提高年轻教师的创新能力。

5 角色的转换

中职卫校的病理学教师大多来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教师站上讲台是一新职业,因此,新进的年轻教师还必须就口头表达能力、设计板书、课堂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备课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课后总结布置练习等方面进行培养,我们的做法一是听即听带教教师的课,二是练即自己单独练和面对学生反复练,然后由指导教师指出不足。通过以上培养基本上达到了病理学教师的要求。

注释:

刘淑琴,刘善荣.组织七年制课外兴趣党小组开展石蜡节片的体会[J].解剖学杂志,2000,23(2):193.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4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教学;知识竞赛

【中国分类号】R36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侧重于疾病形态学研究的课程,其实验课是学好病理学及深化理论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病理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病理学系举办了第一届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在大赛的筹办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组织

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组织工作由病理学系开展。参赛学生采用自愿报名与班级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开设病理学实验课程的2011级临床专业中选出,每班6人。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由三个单元构成:病理切片阅读、大体标本观察、病理知识综合运用。参赛学生随机抽取三个单元比赛内容,各单元比赛时间均为30分钟,其

中病理切片6张,每张10分,共计60分;大体标本15个,每个3分,共计45分;病例2个,主要以填空题为主,共计45分。大赛所有切片、标本、病例由教研室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准备,内容涉及病理学所学所有章节,并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由出题老师担任评委主席,请4名高年资教师为评委组成员,所有大赛试卷均密封流水批改。三轮比赛全部结束后根据总分情况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6名。

2、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结果

大赛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赛后在58名参赛选手中进行调查总结,81.2%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64.9%的学生觉得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非常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病理学的兴趣;83.4%的学生认为竞赛非常有利于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他们表示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期末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3、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效果

3.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形式新颖活泼,可以借助选手选拔、大赛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以班为单位全面部署,班干部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动员,选择优秀的选手去参加大赛。学生带着许多问题主动找教师辅导、答疑,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和资料。学习能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记忆水平,要学会用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正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3.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会受不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用标本及病例均为学生授课内容以外的,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和紧张的气氛下解决问题,无疑会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

3.3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参与大赛,可以督促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强化实验观察,并使两者结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反哺理论的效果。通过大赛, 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疾病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而且使学生将病理特点与临床知识联系结合起来学习、思考。从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和赛后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3.4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大赛的组织工作由全体教师参与,大赛流程、竞赛题目、评分标准等经全体教师讨论最终确定。该过程能够提高教师的知识广度、深度,并在大赛的准备与举办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体会到教学乐趣,提高教学积极性。

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病理标本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病理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大赛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形式多样、严谨,学生和教师都很喜欢这种竞赛式的辅助教学模式。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医学思维, 同时记忆比较深刻,所学知识不易被遗忘,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5

关键词:病理教学 PBL教学法 CPC教学法 讨论交流

病理学在医学学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学科特点是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改变,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学好这门课,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大量抽象的概念及形态学的描述,并且能将知识与临床症状体征相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近年来,虽然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让抽象的描述更为具体,但仍然没有改变教―学单向的传输模式。这种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灵活多样地开展病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局面,作者尝试在病理教学中使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y Conference,CPC),使课堂变为师生能够交流的双向传输模式,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法

1.PBL教学法的定义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 年提出,目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联系多个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解决临床问题时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弥补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2.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学生8~10人为1个小组,每个人要梳理自己已经掌握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且与同伴分享。

(2)建立假设。

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将有关问题向教师进行描述,由教师判断是否准确。

(3)收集资料。

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论证假设。

全组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每个成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陈述依据和理论支持点。

这4个步骤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进行学习,发现新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认识,然后再一次查找资料、讨论,直到他们认为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为止。

(5)小组总结。

每组学生选取1名代表发言,由其对本组所有成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提炼概括,让相关概念、知识运用与当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形成更协调有序的理解,而这对知识的迁移和扩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这使得学生们对知识更能做到融会贯通,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PBL的价值所在。

(6)教师总结、讲解。

老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解、评价。

3.教学实例

(1)对象。

PBL教学优点非常突出,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中专学校生源层次较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所以无法在中专学生中全面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病理教学中,笔者特意选取了几个学习氛围较浓、基础较为扎实的护理班实施了PBL教学模式。

选取12护理1班为实验组(30人),12护理2班为对照组(30人),经统计学处理,学生性别构成、基础医学学科学习成绩等无显著差异,两组使用教材均为《病理学基础》。

(2)过程。

选取教材中适合使用PBL教学的“动脉粥样硬化”内容,教学时数为2课时。实验组采取PBL教学,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先给学生观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大汗、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临床表现的影像和病例,并给出患者常年高脂饮食和吸烟的资料,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和体征?发病和他的饮食生活习惯有没有关系?(课外提出问题,不计入学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参考资料和书籍,适当引导。)

第二,学生分组,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基础、临床、病理资料,梳理联系相关学科知识,组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第三,在第1课时,各组提交作业报告并讲解,教师通过点评,以问题为中心,利用图片、动画、标本生动讲解本章节的知识重点、难点。

第四,提出新问题,学生再次交流讨论。第2课时,各组再次汇报本组成果,教师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了引导提示的作用,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和发病机理(血脂沉积血管壁),出现的病理改变(形成脂质条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斑块后继发病变)及引起的临床症状(心前区疼痛、大汗、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五,统一命题小测验,检验教学效果(课外另外安排,不计入课时)。

(3)结果。

通过测验结果统计,实验组成绩较比照组有明显提高。通过课后问卷调查,91.3%的同学赞成PBL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4.实行PBL教学法的体会

(1)优点。

①PBL教学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可以使学生将实际问题与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②加强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传统讲授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流。而在PBL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要聆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观点不一致时要学会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也不断地和学生互动,提供学生需要的指导,让教学从单向模式变成了多向交流模式。

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既能陈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讨论交流,最终通过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他们今后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点和不足。

PBL教学法也存在局限性。一是耗时太长。一个知识内容所需的教学时间大概为原来传统教学的两倍还多(课内课外相加),这在中职学校病理课只安排60学时的现状下不可能全面开展,只能适当选取其中部分重点内容实施。二是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所以在具体教学课程中还是出现了少部分学生不积极收集资料、不主动发表观点、对问题抓不住重点等困难。

二、CPC教学法

1.CPC教学法的概念

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始创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其形式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疑难病或有学术价值的尸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在病理教学中,CPC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与PBL教学法的区别在于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而CPC教学法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进行案例分析。

2.CPC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选取病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选取临床尸体解剖的典型病例。在选取病例时,注意由易到难,在学论内容时选取简单的病例,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到了学习各分论内容时,因为有了总论学习的基础,可以选择较复杂的病例,使得学习渐进式推进。

(2)采用“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病例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推理,充分准备。在授课中,教师为主持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提出各自的主要观点及其依据。通常每组派一名同学主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在此过程中,其他组的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随时提出,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3)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不急于下结论,可恰当加以引导启发。

待所有学生发表观点完毕,教师再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详细分析,在对病例的讲解中贯穿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教学实例

(1)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时,由于是课程开端,学生对病理知识了解不多,所以笔者给出了一组较简单的病例。

病例1:男,58岁,患高血压病已经十余年。近来常有便秘。5日前去厕所大便时突然昏倒,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右侧上下肢体麻痹。

病例2:女,60岁,5年前已经确诊为脑动脉硬化(血管内膜损伤),4天前,早晨醒来时自觉头昏,并发现右侧上下肢体活动不能自如,且病情逐渐加重,至次日上午,右侧上下肢体麻痹。

病例3:女,27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左心室内有赘生物形成)。下床活动时,突然感觉头昏,当即卧床,2天后发现右上下肢体麻痹。

教师随后提出问题:3个病例的病变部位是否相同?在哪个部位?各自的主要病变及其病变依据是什么?

学生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结合解剖学知识,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3个病例病变部位相同,发生在右侧大脑。学生灵活运用本章知识,依据病例线索判断出病例1为脑出血(58岁,高血压,便秘,突然昏倒),病例2为脑血栓形成(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条件,且60岁的年龄和逐渐加重的病情符合血栓形成特点),病例3为脑栓塞(27岁年轻女性,左心室赘生物容易脱落形成栓子,突然发病等符合栓塞特点)。

(2)在学习完心血管系统疾病后,由于已经进入各分论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总论的知识储备,这时候教师给出了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尸解病例,病例包括主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尸体解剖结果,比较详细具体。笔者让学生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并用器官的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学生经过讨论分析,认识理解了“高血压病?―全身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动脉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大―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后期由于缺血失去代偿,心力衰竭”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也明白了由于器官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4.CPC教学法体会

这种临床病例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促进学生复习所学病理学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体现了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把病理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要做好引导,把教学重点放在病理学知识方面,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未接触过的临床知识要做出解释,避免增加学生的畏难心理,避免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临床知识的探讨。CPC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先经过知识讲授,学生们有一定知识储备,所以实际操作起来较PBL教学法更加容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素质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使用PBL和CPC两种教学法,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展望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中首个出现“病”字的学科,它探讨疾病本质,联系着基础与临床。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病理学的概念、理论的同时,要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将PBL和CPC教学法运用于病理教学,通过对具体临床案例的分析,使医学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获得独立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培养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同时也让教学从原来的单向传输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方式,从而让整个课堂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合力,师生都会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

[2]苏红英,张白凌.病理学实验课多样化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

[3]谢永红.浅谈PBL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及意义[J].右江医学,2004,32(4).

[4]于秀文,张春庆,徐凤琳,等.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实施临床病理讨论课的必要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9).

[5]李娟,胡晓松,刘馨莲,等.PBL教学法和CPC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Z1).

[6]鲜于丽.对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8).

[7]徐筱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6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8-02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性学科,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日趋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1]经过教学各环节的锻炼和培养,可以激发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下是本人指导病理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中的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

医学院校的重中之中体现在教学这一方面。从对教学授课的准备,到组织实施、考核上报、讨论讲评,是一项极其严肃、细心的工作。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以学生为主,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病理学课程,更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强化,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才能牢记病理学改变,所以对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作为教师,在课程讲解时,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更要有好的方法方式,不能是死板的板书讲解。教师高涨的热情才能吸引学生热爱课程。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例如,我们所在的病理教研室所做的是自治区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尸检,学生可以跟随学习,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相对于老师的单纯讲授更容易掌握。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身临其境,能对本实践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我们在尸解过程中表现的不辞辛苦、不惧危险、耐心细致地查找死因的态度也可以言传身教地感染到每一位学生。经过磨练,研究生热情膨胀,积聚社会责任感,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也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共同进步,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生、老师、培养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的安排研究生教学实践时间

病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临床专业型和学术型,临床专业型大部分是医学院的应届生,没有参于过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病理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而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则有过在各个医院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工作过的经验,对病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课程讲述方法及技巧还不太完善,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程度不够高。病理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病理学的研究生参与到教学里来,深化了研究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并对研究生的思维拓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研究生参加教学的时间定在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正是我们学科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学期。

三、强调教学观摩和认真备课

1.教学观摩。由于研究生对病理学掌握和了解的不同,以及每一个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不同,再根据我们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所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我们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设置为实验课教学,在上实验课之前需要经过听课阶段。研究生要认识到在听每一位教师授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所讲授的内容,而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学习教师在授课时的方法及技巧,并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特别是在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前带领阅片、课中辅导、课后绘图、总结等环节。为了能出色地完成每一节实验课的授课,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始至终听资深病理学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有益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研究生往往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应该虚心听课,认真学习老师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讲授教学重点、难点,又引用了怎样的临床病例,以及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作为研究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要做到在熟悉讲授内容的同时,学习授课方法和技巧。

2.书写教案和认真备课。经过上述听课阶段后,方可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其中,认真、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教案。而书写教案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创造性劳动,绝不是教材内容的单纯重复。教研室要求研究生重视教案的书写,严格按照教案的格式和标准,重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要做到重点内容无遗漏、新近观点有依据,书写准确,语言精练、通顺。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研究生撰写教案,对其教案进行审阅,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同时还要求研究生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案的调整和修改。而研究生撰写一份好的教案又是一个提高、巩固、再学习、再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

四、注重试讲和应用现代教学模式

1.认真试讲。教师可以利用试讲的机会,来克服研究生的胆怯心里,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查出自身问题,弥补不足。研究生第一次试讲,心里都比较紧张、茫然,他们往往不是太清楚课程的安排,开始讲什么,怎么样结束。所以利用试讲这个机会就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讲解课程上,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授课者吐字发音标注,还要有适中的语速,锻炼研究生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前提纲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深一层次的理解。病理教学要注重讲授的技巧性,注意抓住四个要点:教师要在讲清概念上下工夫,进行准确透彻的分析;每次课程的讲解思路要清晰,各节之间要相互关联,层次清晰,进而达到让学生能提高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好课的主要标准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要注意讲解的技巧,语言要精练和准确,吐字清楚,讲话速度要慢,让别人能够听清楚明白。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准备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发言,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要不断创新,改变单纯的讲解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进步,让他们都能自信满满的讲授课程。除了备课和试讲之外,还要强调对研究生的授课进行督导和总结。

2.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也显得额外重要。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是病理学教学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改进学生的病理学学习模式,将传统课本教学搬到计算机屏幕上,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平台。将病理切片制作成全片数字化图象,即数字切片或虚拟切片,学生不通过显微镜,直接在计算机上直观阅片。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建立病理学信息平台,便于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的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用户认证进行一定范围的病例讨论[3]。建立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总而言之,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锻炼,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与总结,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大大缓解了教研室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为病例教学事业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新疆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将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定为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找出病理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健.现阶段研究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09,(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