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另外,在当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凌乱、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其它学科或者较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幼儿实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教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教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分析

2.1积极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利环境

在每个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物质环境应当能够对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幼儿园内部整体环境应当保证舒适、安全以及卫生与实用,在幼儿园内对于其材料以及装饰应当对色彩选择进行考虑,应当能够使不同幼儿不同需要整体得到满足,幼儿园应当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布局,幼儿园内装饰应当保证色调柔和,保证与幼儿审美情况相符合。在保证环境舒适、良好基础上,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理解态度,对幼儿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自由主动进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2.2积极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道德感以及责任意识,所以,创建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法治底线意识,要能够对幼教事业以及幼儿真正热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当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心理卫生方面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心理咨询以及诊断知识掌握,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心理能够保证健康成长。

2.3有效运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对于幼儿生活及学习而言,幼儿园及家庭均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当积极相互配合。作为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关注,同时也应当将基本心理学知识掌握,使其能够将正确儿童发展观能够树立起来,对社区以及幼儿园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另外,幼儿园应当积极开设专门讲座,以便于能够为家长提供机会,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使幼儿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抚养;心理健康;隔代;家庭;幼儿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孩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家庭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那么现代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它是否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呢?本研究就是为了解现代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从而制定一些指向性的措施。用事实告诉人们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儿的观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福建省泉州幼师附幼148名小班幼儿的主要抚养者为调查对象。(2)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3)调查的内容:以问卷形式调查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项目:1.家庭抚养方式2.家长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及采取过哪些方式、方法。3.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4)共发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

1.家庭抚养方式的比较(表一)

由表一可见:大家庭抚养模式占的人数最多。隔代抚养第二,父母抚养最少。

2.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感受和行为 (表二)

由表二可见:⑴、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父辈比祖辈认识的人数要多得多 (2)在观察幼儿心理的感受上,由父辈教养的人数高于由祖辈教育的。(3)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上,父辈教养者明显高于祖辈教养者。

(2)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表三)

由表三可见:父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所占百分比与祖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所占百分比相差无几;而父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行为,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祖辈,这说明了:父辈与祖辈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显著性差异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即父辈的教育行为比较先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就比较健康。反之则差。

(3)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

1.隔代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由于老人自身生理、心理上的一些日趋退化的特点,这个环境对于极富模仿力的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补偿心态助长了儿童的依赖性倾向。老人在自己子女的抚养中出现的问题已感到无法弥补,于是在隔代的抚养中百依百顺,希望能把丢失的全“补”在隔代幼儿身上老人的封闭性心态,影响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另外接受了抚养幼儿的委托,老人害怕承担过失的责任,于是处处包办代替,形成了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性格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低下2.大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由于三代同堂,父母与老人两代人抚养幼儿中的利弊得到了互补。其次,因为人多,家务事分着做,父母也有空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性格开朗了。由于见多识广,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加强了3.父母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在事业上忙碌,对幼儿的教育抚养缺乏的是时间,与幼儿沟通的交往少了,因此,各方面发展相对比大家庭的抚养方式略显差些。但父母的新思想、新观念对幼儿的性格、智力等方面还是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4.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虽能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显然,隔代抚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弊多利少。为引导家长采取正确抚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笔者认为应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三、对策

(1)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从意识上转变观念,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的维护,更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2)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重视情感教育。2.重视行为培养。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四种不适当行为包括:(1)引起注意,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2)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3)报复,孩子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4)自暴自弃。孩子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因此家庭对幼儿加强良好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使孩子产生正确的行为观,教育孩子辩别行为的正确性。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应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形象化,新颖性。如通过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 从而培养幼儿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3.重视“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家长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 “不要怕,勇敢些,你—定能学会”等积极鼓励的语言,使孩子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健康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家长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正确的抚养方式,取得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社会、未来合格新人。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说现在幼儿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开始被人们注意到。3-5岁的儿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的他们处于人生起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刻。幼儿心理和人格健康与否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孤僻症、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创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这些在长大之后才会发现的问题其实在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对一个人的未来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凸显出了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们今后成长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对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说通过社会调查显示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们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现了大部分儿童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现象。

1.2幼儿园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要安排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即使是开设了也只是出现在课程表上而没有真正实行下去。心理教师培训费用较为高昂,心理教师花费较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3在幼儿园中多存在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全体的教育。不管是在我们求学的阶段还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老师把能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叫进办公室进行心理疏导,却很少发现老师对全班进行心理疏导,这就又是一个问题。忽略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疏忽,也是个普遍现象。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长环境。

1.4仅仅在课堂中强调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无用的。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说教教育也是徒劳的,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到马路上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马路上扶老奶奶过马路、劝阻闯红灯的行人……这些既能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快乐,更能让孩子接受知识。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上述为如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在未来继续出现甚至会有一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2.1转变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从课程安排上下手,应该平衡知识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让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课程教育同时进行。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的老师也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主,重视儿童平常生活、情绪控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2营造出利于儿童心理积极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免受外界的影响。给儿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孩子们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校园布局开始,把校园布置的赏心悦目,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让孩子们保持开朗的心情,在这个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园中布置校长互动教师,在这里可以跟校长互动,在做游戏的同时可以给孩子们灌输一些道德知识,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格。

2.3定时举办活动,邀请社会模范为孩子们上课。在校园中多举办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识,多对外交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使孩子们更加开朗大方,使孩子们生活更加积极向上。例如:定期举行社会道德模范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上课,模范们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将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到社会。

2.4建立信息交流网,幼儿园要协调学校,家庭的关系。孩子们在学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网,学校积极与父母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重视社会因素对孩子们的影响。例如: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来的学校接受培训,了解相应的心理教育知识,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给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结

总之,孩子们的成长是头等大事,没有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们的教育策略与方式要不断进步发展,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验证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许婕.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李宁,王君茹,袁晓琳.试论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凤华.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10.

[5]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幼儿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78-02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对孩子成人后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心理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强化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但无论政府、媒体或教育工作者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都关注太少,专门针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就更少了。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凸显,财政投入不足和投入比例失衡都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其中在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更令人担忧。为此,探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影响,可以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1 我国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众多的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了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将有益于终生。心理学家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概括为:情绪基本愉悦稳定,求知欲较强,合群,诚实,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据调查显示,我国多个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与人格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由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如强迫行为、歇斯底里、神经性失声、心因性不食等。第二,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如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过分依赖父母、教师,或和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第三,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性格显著偏执、爱发脾气、粗暴、性情反复无常,或过分胆怯、退缩、孤独等。第四,学习(智力活动)方面的问题行为。智力水平低难于适应学习要求或学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等。第五,活动过度的问题行为。如注意障碍、冲动、综合多动症等。第六,习惯性方面的问题行为。厌食、儿童遗尿症、吮吸手指、睡眠失调等。

2 学前教育投入现状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1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扶持太少

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却依然对健康的理解停留在生理保健的层面上,还没有对幼儿心理健康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是体制和政策问题。这些年,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持,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却相对较少。2008年预算内学前教育总支出仅占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的1.29%,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为443.38元,分别占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的16%和13%。而这些投入中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就更少了,即便是在大城市的公办幼儿园,也很少有国家拨专款建设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设施,这就极大得限制了对在园幼儿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

2.2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和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家的重视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尤其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更为短暂,专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还很少,更难以在短期内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第二,无论是中等师范院校,还是高校开设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第三,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用于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都是一些内容分散、零乱、不能自成系统的文章和书籍,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2.3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输入和培训匮乏

公办幼儿园教师事业编制一直难以有效持续补充,师生比缺口不断加大,教师能保证幼儿的生活和基本教学已不容易,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私立幼儿园教师任职资质及学历无法保证,且工资待遇低,教师缺乏相应专业素养,师资队伍也不容易稳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新进教师无法保量保质,而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又投入不够,无法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现有师资进行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这让教师经常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感到不知所措,也无法进行及时的矫治,而预防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疾病则更加困难。

3 提高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途径和对策

3.1应立法加大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其实,今天对儿童脑的研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研究都表明,对人类早期阶段的教育具有重大价值,在人生早期的投入将惠及人的一生。”因此,政府在推进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上应发挥主导作用,逐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加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人员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力度。参照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工作中。

3.2搭建幼儿园与高校合作的桥梁

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主要由高校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承担,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遇到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都由自己摸索解决,非常缺乏成体系的科学指导。高校虽然开设了涉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介绍,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搭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的桥梁显得尤为必要。可从选择部分幼儿园为试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高校具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背景的老师到幼儿园开展培训,帮助幼儿教师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并定期进行督导,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3提高幼教工作者人格素养和专业素质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个人的心理和人格健康水平尤为值得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说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一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一点都不为过的。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应给幼儿教师提供各类有益身心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和讲座。让幼儿教师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增强求助意识,尽可能避免其将个人情绪及心理问题带到工作中。另外,提高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促使他们掌握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技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中去,更好地促使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郦燕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4.

[2]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环境 教育途径 能力培养

The baby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initially searches

Tang Zhenlan

【Abstract】“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struction Summary (Implementation)” the healthy domain instruction main point is clear about the request “to set up the correct healthy idea, while takes the baby health, must take baby’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Baby’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s the baby personality perfect essential condition, is baby’s spirit and the development intrinsic foundation. Ha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he baby possibly had the full development. Otherwise, if has lacke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hen baby’s development will be restricted, will have the possibility in its later development to present the personality barrier or psychological disease.

【Keywords】Psychologically healthyEducation environmentEducational channelAbility raise

1.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目前我市442.64万在校中小学生中有70多万(15.8%)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学龄前儿童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2.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照一下标准:①乐于学习,发展智力;②适应生活,学习自理;③悦纳自我,具有自信;④乐于交往融入群体;⑤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1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联合国于1959年颁布了“儿童基本权益宣言”,主要倡导满足儿童在生活、营养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句句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唤起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3.2在校内外环境中渗透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时生态换将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依赖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3.2.1学校环境。其中包括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物质环境,如:为幼儿创造温馨的生活空间。小班幼儿的桌椅是粉红的,中班幼儿的桌椅是柠檬黄的,大班幼儿的桌椅是湖蓝的;幼儿园大环境中创设了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而营造一种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更不容忽视,如: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团结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充满理解和温情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养成。

3.2.2家庭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促进家长自身素质提高放在家长工作地首位。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利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流等途径加以宣传,许多家庭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质、心理方面的准备,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3.2.3社区环境。走向社会,争取社区的支持也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抓住每一契机,如:学雷锋做好事,树立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使幼儿能合作、乐群、创新,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3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游戏、民间游戏、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以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3.3.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可采用唱歌、绘画、舞蹈、故事、儿歌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

3.3.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再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区角,开展编织、绣花、种花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3.3.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4.1开展个别辅导。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组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4.2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正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正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会取得良好效果,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的任务,共同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文件汇编2006.1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学前儿童心理学, 大象出版社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幼教人员 幼儿心理 健康素养 重要性

0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而幼儿时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整个心理教育的始端,对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提升有重要作用,对人生的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说,从事幼教事业的每一个幼教人员都要从自身出发,首先提升自身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幼教人员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能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确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幼儿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是指导幼儿建立自信心,进而勇敢的体验社会。

1阐述幼教人员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非常影响学习、生活和平时的交际,这在社会层面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更是不断倡导人们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发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心理问题而造成不良后果,更是在不断追溯源头,发现从幼儿时期如果进行了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今后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幼儿主要是在幼儿园生活,接触的直接引导者也是幼教人员,而一名合格的幼教人员首先要掌握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这门必修课。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塑造的重要的时期,因此说,幼教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来说十分的关键。

如果在一些问题上得不到正确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对幼儿的心理和今后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幼儿与幼教人员的相处时间是除了父母以外最长的,幼夯崮7掠捉倘嗽逼饺绽锏囊谎砸恍校因此,幼教人员需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加以自律,时刻保持一个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就目前我国幼儿园的现状来看,发现许多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以及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差,并且十分畏难和任性,根本不懂得团结有爱、分享等健康的心理表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幼儿园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缺失造成的。基于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幼教人员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是多么的重要。

2我国幼教人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实际现状

2.1幼教人员自身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意识低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幼教人员从意识上已经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且不断的在努力塑造幼儿心理健康素养,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幼教队伍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个别幼教人员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认为幼儿只要开心玩耍,管好吃喝拉撒,不出现意外伤害就是万事大吉,疏忽了心理健康这一重大问题,导致幼教人员不能够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通过2016年7月对全国50个幼儿园的幼教人员的实际调查发现,达到70%以上的幼教人员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还不过关,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幼儿的一些异常表现,不知如何正确对待,对突发的应急情况处置不当。幼教人员对幼儿心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应尽快的对幼教人员进行全面的培养,把塑造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这根短板补齐,迫在眉睫。

2.2幼教人员普在工作中遍存在负面情绪

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幼教人员对待幼儿的情绪化处理方式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化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但做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人员应当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例如某幼儿园视频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幼教人员因见到幼儿淘气,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幼儿进行辱骂。幼教人员的这种做法将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心理作用,并与积极倡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相背离。杜绝情绪化处理,不忘幼教队伍教育的初心,根治情绪化问题。

2.3很多幼儿园没有重视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为了节省成本,对幼教人员没有进行基础性、提升性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培训。聘请幼教人员时认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幼教人员就是一名合格的老师,甚至在某些贫困地区还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培训更是无从谈及了。调查发现某些幼儿园就没有对幼教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培训,幼教人员自身素养得无法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心理学方面知识和经验还非常欠缺,这将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3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幼教人员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主要是以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标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主,但却忽视了人本身心理的变化和教育。孩子的内心与成人相比是更加需要关怀,但在很多幼儿园中都没有真正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幼儿园中只开展课堂教学和幼儿生理卫生保健教学,却将心理卫生保健这块重要的课程忽略了。比如,幼儿园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标准是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以及血色素这三大指标,但却忽略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而家长和老师用于判断孩子的智力与潜能发展的依据也不过是看幼儿会算多少个数学算数题、掌握了多少汉字,认识了多少个英语单词,而这项心理健康教育却得不到重视。幼教人员面对幼儿出现攻击性、孤僻、胆小、怕事等行为,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由于一些诱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幼教人员不习惯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2幼儿人员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因素

如今,幼儿入园难和贵已经是大家公认的社会问题,而大多数的幼儿园所收的孩子远远超出幼儿园的承受力,因此造成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再加上很多家长要求幼教人员具备说、弹、唱、跳、画等高要求的技能,在这样高要求的背景下幼教人员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当幼教人员的心理承受力太低或者是无法自行排解压力,又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进行有效的排解,那么幼教人员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将负面情绪会发泄到幼儿身上。而且很多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应聘要求比较低,甚至存在招收一些非幼教专业的人员,或者是存有心理或人格问题的人员入园从教。

3.3幼教人员和幼儿的关系不平等

在一些幼儿园,幼教人员普遍存在忽略幼儿的自我需求和发现其潜在能力的现象,没有将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认为幼儿不具备生活自理、独立思考以及对话的能力,一切都要在幼教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并且幼教人员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出发,单方面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安排,并没有和幼儿进行深入的沟通,而没有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全面了解幼儿的感受和自我意愿的表达。一些幼教人员习惯在幼儿过于顽皮或者犯错时采取训斥、体罚、威胁等不正确的手段进行惩罚,这些不正确的管教方法会造成一些幼儿出现逆反,变得越来越固执不听说,甚至有些幼儿可能会因此而越来越胆小,出现夜惊、失眠的现象,以致于幼儿会害怕上幼儿园。而且在幼儿园存在幼教人员对待幼儿有不平等的现象,比如对待听话、家里条件好、家里有权的孩子会比较偏爱,而对待没给老师好处、没钱、没权、不听话的幼儿则会照顾不周,甚至态度十分的恶劣。幼教人员对待幼儿不平等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对影响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4.1因年龄差异化造成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参差不齐

通过长期专业的调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年龄越小的幼教人员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相对而言越好,年龄越小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越成熟。幼儿教育跟随时代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重点,年龄越小的幼教人员之所以相比年长的幼教人员心理健康素养表现更加优异是因为其在进入学习初级就已经学习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

4.2幼教人员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

幼教人员一般把普遍的心理题:抑郁症、双向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归为一类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由于幼教人员缺少辨识力容易造成混淆。当下社会因为媒体大量报道自闭症儿童题材,让儿童自闭症走进大众视线被社会重视,也造成幼教人员忽视了儿童多动症这一心理问题。正是这个现状可以两个问题:(1)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2)根据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治疗。由于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极其有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皆被归为家庭环境因素:父母不重视、家庭氛围不好、缺少社会交际、缺少家长的正确指引、等等,而只有极少数人通过寻求专业机构帮助改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障碍、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展。幼教人员在遇到此类幼儿时更容易对其家庭有负面评价甚至进行道德谴责,更加剧幼儿极其家长心理负担。目前现状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幼儿六大心理问题的辨识能力,从而寻求真正的发病原因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5提升我国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一些建议

5.1幼教人员必须重视自身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首先,幼儿园以及幼教人员要重视起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这门必修课。幼教人员可以进行深造,学习并取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格证书;而幼儿园可以从园本教育、个性化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投入一定资金保障,聘请一些专业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导师对幼教人员进行指导,针对幼儿的心理时期进行分阶段的培训。在对幼教人员进行分阶段的培训时注意培训内容要以个性化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为重点,要对幼儿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并保障幼儿能够向着个性化发展。

5.2对幼教人员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专业性培训

幼儿园要将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培训计划和目标纳入到幼儿园的师资配备之中,让幼教人员通过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训能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园可以制定一套完整的幼教人员培训和进修的计划,定期组织幼教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新进幼儿园且工作没满一年的幼教人员,需要在当年的六月份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训;对于满一年工作以后的幼教人员,需每隔半年就要定期的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训和进修。

6结语

通过笔者的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而幼儿园、幼教人员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由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前教育保教结合重要教学目标,而作为幼儿的第一启蒙老师――幼教人员更应该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深化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养。但在实际上,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知识面很广,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当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职业素养从事幼教工作,用仁爱的心态面对幼儿和教化幼儿,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7.

[2] 魏勇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浅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3] 哀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4] 杜建政,张宁,张翔,杨文登.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