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1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全区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青原区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三大”重点工作为抓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4.2亿元,粮食播面33万亩,种植井冈蜜柚5.5万亩,绿色蔬菜播面6.6万亩,生猪出栏4.95万头,家禽出笼93.5万羽;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329家,家庭农场192家,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5家)。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注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2017年--2018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余亩,大力发展“六大”富民产业,形成了规模适度、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批优质大米生产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区。优先选择贫困村实施农田标准化提升改造后,采取“公司+村集体+村民”等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开发建设,统一集中管理,在富田、富滩、天玉等乡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艾草、油茶特色种植等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提质升级,富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争取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一区八园”建设,天玉、富田2018年又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现代示范园达到3个,成为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最多的县(市、区)。

(二)生态品牌更加凸显。突出青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品牌化建设与产业标准化生产相结合,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现保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其中获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井冈绿宝”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井冈蜜柚多次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会金奖,青原农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创建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化57家,2019年创建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三)休闲农业全域推进。深入挖掘青原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以全域旅游新景区为引领,快速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富水河风光带和青东公路沿线建立了休闲农业基地180余个,美丽休闲乡村20余个,打造集诗画山水观光、生态田园休闲、古村民风体验于一体的多彩田园风情体验带。在2016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了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全省十佳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省十佳休闲农庄2个、星级农家乐2个等,休闲农业品牌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五大”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力争全市率先实现圩镇污水处理、圩镇厕所革命、圩镇垃圾终端处理“三个全覆盖”。突出美丽示范创建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要求,着力打造河东浒岗、文陂大贤等2个特色村点和201个标准村点,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前一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打造了东固敖上、新圩璋塘等一批生态宜居村落点,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市、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够,乡镇(街道)和村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抓宣传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群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参与度不高,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后期持续维护压力较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力度还不够,部分村、组仍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分村点建设进展缓慢。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今年多场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水稻、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造成农作物损失惨重。全区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目前处于招商阶段,未启动建设。

三是产业扶贫带动辐射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村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产业风险评估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整体效益较低,部分扶贫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上半年农业经营主体因灾损失巨大。

三、下一步建议

(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规程和相关单在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机制。抓好河东浒岗、文陂大贤两个特色村点建设和201个美丽乡村标准村点的“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后续扫尾工程,在乡镇核实工程量、完成前期项目验收的基础上,尽快与中铁四局、上海建工集团签订补充协议,同时,建议早日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办法,完善改善人居环境项目。

(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与乡镇、村上加强沟通,科学合理确定建设内容,抓紧编制项目方案,全面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评审工作的同时启动19年高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巩固生猪退养成果,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做好养殖和屠宰环节的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2

— —藤田镇农业产业化成果展示

 

紧扣“稳粮、优供、增效”目标,结合自身特色,围绕农产品需求端发力,不断调顺结构、调绿产品。

通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打造了永龙线农业产业示范带,秋江茶园、中西山百合、杨梅基地,城上村千亩油茶基地,岭南、曾坊村千亩葡萄园,连片规模化。通过电商平台,按照“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自创品牌绿百合、良品、一方善土,带富一方百姓,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下好绣花功夫  决战脱贫攻坚

— —藤田镇脱贫攻坚阶段成果展示

坚持“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 全面把握目标方向,细化措施,做好做实脱贫攻坚。近年来,全镇稳定脱贫534户225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78%下降到1%。

 

安居扶贫居有其屋  光伏发电细水长流

完成交钥匙工程32套并全部入住,加固维修3户,改建自建14户;城上村建成40KW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4万瓦,每年为相关农户增收1500元以上。

 

电商扶贫展现新途  产业奖补分红互联

通过藤田镇党群双创服务中心,带动困户就业36人;免费提供百合良种,订单回收贫困户产出百合1.6万斤;引导165户贫困户完成小额信贷805万元,本地企业参股分红获利高于8.4%,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0万元。

 

扶贫车间就业疏堵  智志双扶主动脱贫

全镇建成6个就业扶贫车间,解决33个贫困弱残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强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集中开展产业就业技能培训15场,培训人次350,发放就业培训补贴1.5万元。

 

社会扶贫彰显温度  万千爱心汇聚帮扶

广泛联系社会,让企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彰显社会温度。WIN团队为藤田镇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家电400余份,义捐金额25万元。

 

3.全域美丽乡村  共建共享新生活

— —藤田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展示

坚持统筹理念,总体谋划设计,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美丽乡村建设增速提质,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步伐。2018年投资2600万余元,全面完成镇域内103个建设点。各村点共完成道路硬化45公里,新建排水沟16公里,拆除危旧土坯房、杂烂附属房29万多平方米;饮水安全率,无害化卫生厕拥有率,三网覆盖率均达100%。同时,坚持“显山露水”理念,打造古风新韵人文杏塘,提档升级城上村、秀美整洁易溪村、严坊河山内新村等“龙上沙”和永吉、永八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点上更加出彩、线上更有风景、面上更显美丽”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4.突出农环整治 提升“美丽”质量

--城上村村庄整治成果展示

围绕美丽城上、干净城上总目标,纵深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在城上村落地生根,有效清除了“脏乱差”,建立了“清净美”,提升了“精气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累计拆除农村危旧土坯房面积37000平方米,蓝色铁皮棚、铁皮屋3200平方米;开展“清洁工程”,累计清运垃圾450余吨;170户农户完成卫生厕改造实现100%农户享有无害化厕所;深入开展“七改三网”,完成通村公路及入户路硬化共计9300米,改沟1790米,改塘960平方米,改房49栋14290平方米。  

 

 

5.业旺家美人勤  田园印象小坑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3

关键词:衡水;高职院校;现代农业;实践;研究

1衡水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及调查

立体全方位调研了衡水市及各区县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包括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1.1衡水地区目前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早在2017年,衡水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衡政发[2017]8号)。文件提到,现代农业园区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通过抓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抓科技,强化科技支撑;抓品牌,提高竞争能力;抓融合,助推转型升级;抓主体,增强辐射带动5个主要措施建设衡水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1.2衡水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衡水市饶阳县紧紧围绕“率先在全省建成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探索推进,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精准化、智能化程度,加快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衡水市枣强县将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出台鼓励政策、加强学习培训等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扎实开展,唐林农业科技园区被评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武强县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坚持将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龙头企业主导、高新技术支撑、高效农业带动、合作组织连接、致富能手引领型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

2衡水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以一身而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3重身份”,他把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这3项职能确定为大学的主要职能,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1种类型也不例外。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肩负着培养服务地方现代农业人才的使命,必须突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保证,以“育人兴农、科技强农、服务惠农”为抓手,充分发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能。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衡水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在促进衡水地区“科教兴农”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3衡水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的对策研究

3.1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为抓手,加快地方现代农业服务步伐

2017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成功申报了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名师工作室(园林专业)项目,该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名师工作室集教育、教科研、培训于一体,充分发挥其专业上应有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培养了1批致力于职业教育和教科研工作、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高水平的创新团队。通过该项目每次80学时的集中研修培训,显著提升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由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李少博老师创办的博瑞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徐家南田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施工、南王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项目,积极为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做贡献。

3.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

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园林技术为例,为了更好地对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与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对接,联合成功申报了园林技术专业“3+2”中高职学生衔接培养模式。同样得益于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名师工作室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中职、高职、园林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商讨,历时将近半年的充分讨论,调整了园林技术“3+2”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衡水地区三农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后盾。

3.3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各类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发挥智力优势,结合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生物工程系一直做好面向三农的培训服务。2018年,李晓老师、马敬民老师先后4次为景县农牧局新兴职业农民培班学员,系统讲述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技术、小麦高产新技术等。仅2018年,教师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余人次。(2)通过承接社会培训,投身社会扶贫事业,使更多的事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如2018年,陈志军、陈惠哲2位老师多次为深县就业服务局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进行授课,讲授内容主要为现代农业中的养殖、种植经验,获益人次达到300人。(3)以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服务社会。2018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2016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深入校企合作单位河北康宏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又为衡水地区涉农企业提供了专业和技术服务支持。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4

关键词:美丽乡村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5年5月,在舟山考察时,又专门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绿色”发展摆到了 “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并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中央“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都为岳麓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岳麓区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莲花两型特色示范镇和雨敞坪田园风情小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表现,雨莲含坪都市现代农业走廊初具雏形,发展前景十分宽阔。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要推动岳麓“十三五”新的发展,必须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努力加快实现城乡融合,让人民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一、美丽乡村创建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过程。但是,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讲话为新农村、美丽农村的建设以及城乡协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要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的发展,使其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共同繁荣。可见,建设美丽乡村,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反哺力度,均衡配置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通过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让农民感受和体会幸福,这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当前,岳麓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期,“五个新岳麓”建设期,是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关键期。创建美丽乡村,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有利于城乡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城市承载新的空间的释放,能够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天地,对于促进岳麓“三融共进,五化同步”进程和品质长沙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党的十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可见,我国已经迈向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具有整体性特征,它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不仅要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也要同步进行。然而,农村生态环境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于是,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新的理念应运而生。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既秉承和发展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 的宗五大发展原则,又顺应和深化了自然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突出了生态文明理念,突出了“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理念,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村可持续发展。美乡村的建设,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有效途径。可见,美丽中国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都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岳麓区生态环境良好,总面积552平方公里中涉农面积达422平方公里,占比76.5%,必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走创建美丽乡村,打造“河西靓城”生态园的文明道路,才能开创岳麓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能实现建设全国两型建设引领区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推手

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短板与重点都在农村。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尽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推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绝对不能把农民落下。若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存在大量的农民群众生活仍未脱贫,那么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不完整,质量肯定不够。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不仅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岳麓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有限、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落后、生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要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上新台阶,才能让美丽、幸福、小康的光辉洒照全区人民群众。

二、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顶层设计尚待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才能有序进行。近几年来,岳麓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面也做了不少了努力,制定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各街镇也根据实际印发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够全面科学的问题。一是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定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规划相对比较简单,没有突出特色鲜明的村庄文化,在自然、历史、文化等元素的挖掘上仍然有待加强;三是存在规划想法多元,没有统领,部门线条管理、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

(二)特色品牌有待凸显

近年来,岳麓区在推进全区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投入较多,十分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硬件建设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总体而言,较多的是面上撒胡椒面,大多没有注重品质、打造精品,从而造成了涉农街镇没有形成特色化建设,同质化建设的现象较多的存在,乡镇各自特色不凸显。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光,科技创新不够、附加值不高,“乡土”“乡情”“乡味”挖掘不够,导致了特色品牌的形成还有所欠缺。

(三)产业培育有待加强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来规划,而且也需要产业支撑来赋予其内涵,丰满其骨肉。市委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五美”之一就是产业发展美。岳麓区农村基数较大,一直以来就是农业大区,但是也长期存在产业发展不强势、无特色的问题。近几年,虽然岳麓区瞄准短板发力,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动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稳步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全面性的示范作用,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定好位、错好位,抓短板、见样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帮促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这是岳麓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三、美丽乡村创建的路径探析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做好美丽乡村发展规划

目前,岳麓美丽乡村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湘江新区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全国两型建设引领区的新定位、新目标,迫切需要对美丽乡村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与规划。一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要注重美丽乡村发展的整体性,要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根据长沙市关于美丽乡村“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的建设要求,全区“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编制具有我区特色的“美丽乡村”的科学规划,做好美丽乡村顶层设计。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在规划理念上,要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全区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细化到每个镇、村、组、户的规划,使规划既起到高屋建瓴,做到自上而下既有统一规划,又和而不同,达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的优良效果。三是要坚持有序推进。在统一规划的框架范围内,先试点打造,后全面推开,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

(二)突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体制机制

要打造岳麓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政策保障必不可少,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统筹机制和发展合力。一是要高度整合部门项目资源。要构建与湘江新区共推共建的领导机制,将“雨莲含坪都市现代农业走廊”的构建,变成新区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共识,实现湘江新区的政策、土地和资金的全覆盖;要成立区一级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构,并调整列入政府组成序列,强化统筹协调,着力推动各项建设工作,着力解决涉农项目多头管理、分散投入、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建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要理顺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进行量化细分,从而使各部门整体联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二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进入乡村的通达性,打造美丽乡村发达的交通体系。加强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合作,整合通信资源,完善通信网络,确保辖域内所有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几大涉农片区的中心区域实现光纤到村,农村中心集镇、重要节点、龙头企业等重要区域实现免费WIFI网络全覆盖。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明确财政投入范围、投入标准和投入方式,保障资金专款专用;要持市场导向,积极借助外力,建立共建共享、多方融资的投入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金、工商资金、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要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的方式,鼓励在外经商、创业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捐资、献策、出力,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三)注重产业支撑,助推岳麓产业融合与升级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5

现代农业庄园是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度假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政策的放开,一些商业资本开始转向农村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中产阶级的崛起提升了对农业休闲旅游品质的要求。经多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也从原来的自发低水平重复开发、农民自主经营、服务设施落后、休闲旅游产品单一,向标准化引导、市场规范、规模提升、生态升级发展转变,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应运而生。

庄园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农业庄园的发展缓解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资金的供求矛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庄园也有其特有的品质,现代农业庄园已向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比较完美地把农休游结合在一起,且有了产业经济的特征,其特点表现为:庄园的发展趋向集约规模与综合化,庄园品质趋向精致化与特色化,庄园规划设计表现为创意化、庄园项目设置的休闲化、庄园经营的专属化等。而依据现代庄园开发时的要素、方向和市场类型,可将现代庄园分成休闲餐饮类、休闲运动类、休闲体验类、休闲养生类和商务类五大类型。

庄园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农业庄园自身是慢弱产业。二是农业庄园经营方式落后。三是农业庄园内部运营机制不成熟。四是政府疏于审批和监管。五是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庄园项目只是表面复制一些国外的例子,或变相复制,没有很好地融入本地元素。

新常态下庄园的发展已进入良性状态中,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及中高端人士热捧,还在不断升温中。在我国近期利好的三农发展政策及休闲时代的双重驱使下,不同类型的庄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会不断地被打造出来,其规模、投资、建造风格、经营模式、经营内容、受众等诸多方面会越来越得到提升,也必将走向现代休闲生活。同时,未来庄园的发展也对庄园的规划设计、庄园的服务、庄园的经营与管理、庄园的投融资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时代要求,如规划设计的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庄园服务的人性化要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庄园的经营管理会越来越精准化;庄园的投融资渠道会更加开放。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范文6

【关键词】广东 农业公园 问题

广东拟建的农业公园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胶园、果园、茶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三生理念。农业公园并不包括以农村聚落,或农村特有民间文化、地方习俗、民俗风情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村镇,也不包括以自然植被景观为主体的森林公园或名胜风景区。

一、关于农业公园的概念

农业公园,顾名思义,必须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据介绍,广东拟建的农业公园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胶园、果园、茶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三生理念,同时也是体现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文化与民俗风情、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二、广东农业公园建设现状

在广东省全面启动农业公园建设项目之前,省内一些地区已经有农业公园面世。比如佛山评审出包括陈村花卉世界在内的首批十大农业公园,据称这些公园具有“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特点。对于农业公园这一新鲜事物,不少游客都提出了心中期许,有人认为公园选址最好在近郊,最好交通便捷,而有的市民则希望农业公园配套要和其他公园看齐。

三、当今游客的期望

1、车程不必太远。对于农业公园建设地址,一般来说不要离市区太远,这种主题公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太远的话还不如到周边的乡村田野游玩。它与城市公园一样,普通市民是主要的客源,去农业公园游玩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交通也是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避免“五谷不分”的尴尬,农业公园正好可以一次过满足这些愿望,这类公园最好在近郊,如果在远郊,车程一个半小时以外的,那就放眼都是农业公园,不需要专门建了。

2、与普通公园区分开。农业公园不能发展成农家乐,休闲娱乐外,教育意义也很重要,农业公园应定位清晰,和其他类型的公园有明显的区别,划分不同的功能区,除了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多设一些展示农业活动的展示区,突出农业主题,与森林公园、民俗公园区分开。

3、配套要跟上。农业公园一定占地广阔,景点间相隔很远,应该有专业的观光车或者其他交通方式供游客选择。可以考虑自驾车驶进公园,充分考虑便捷与影响交通秩序造成拥堵的关系。基于公园宽广的面积以及众多的游客数量并且可能出现人流拥挤或相对分散的情况,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该建设得更加完善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广东农业公园建设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农业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成立广东农业公园建设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

2、建立资金机制。在广东农业公园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公园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广东农业公园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要结合当地养殖业,通过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新鲜河鱼,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广东观光旅游农业,扩大广东观光农业的知名度。把广东农业公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目标。

6、注重突出广东特色。广东建设农业公园当前需要做的挖掘“三品一标”、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电商平台、公园选址、美丽乡村提升、优质农产品挖掘、中国农业遗产申报等十项工作,并从农产品的开发销售、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产品物流、养生养老、农业节庆、喜庆产业、自驾游、乡居民俗、乡村度假等十大产业方面重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