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1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重要的探讨话题,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手段以及推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步伐,我们在建施工程施工中采取数字化管理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将每个阶段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更好的量化分析,需要将每个环节的工程量和内容进行分解并建立模型,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分解模型的最终数据结果来判断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工序是否符合要求,这就应运而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举措的实施,在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我们把所需要的建筑工程设计出来,然后再通过对施工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就是建筑物,那么在这个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进行管理进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好。而我们通过对这个过程一系列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指导管理的手段就叫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施工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数字化为基础,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整合信息并在完整的信息处理机制下进行运转的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数字化施工管理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什么管理形式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是能够建立起来并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和运用也是实现建筑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的重要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2.1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分解。在建筑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要根据结构分解理论对施工的整体结构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筑工程的分解要按照总的工程量以及施工的主要内容进行,并不是随机分配或者毫无规则进行分解,这样的工程分解是毫无价值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工程进行模块划分的过程,通过模块划分将每部分进行编码,每一块模块任务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2.2确定每个分解模块的特征目标。每个分解版块一般都是由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组成的。其中的施工效益由施工所花费的成本、整个工程的产值以及施工的利润等数值进行确定;其中的施工工期一般根据绝对工期以及相对工期的数值进行衡量;施工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照检查数值的标准值和检测标准确定。这些数值的确定和衡量都是依靠PDCA管理法进行,所有的特征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投入的下一阶段的工作。2.3施工管理阶段。在基本了解施工内容和施工工程量的基础上,会对工程进行分解和特征目标的确定,然后就会进入到施工的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也是按照过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各项施工内容和施工计划也都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4施工过程的检查工作开展。PDCA过程管理法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后要做好各项监测和检查工作。要将施工的基本情况和每一次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由管理者根据检查数据指标分析确定施工质量并及时跟踪进一步的施工情况。检查数据总结也是围绕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的质量进行展开,通过这阶段的检查数据和各个模块的特征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有益的信息。2.5项目自检和处置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检查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总结出施工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什么要的检查数据结果,就会是什么样的施工质量,只有符合标准的施工数据才可以证明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有问题或者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并且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2.6项目循环和整合阶段。在每一个分解模块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目标完成之后,就要将每一个模块进行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最终的数据汇总分析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整个过程都会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变得更具说服性和科学性。最终的模块整合,使得每一个模块的特征目标整合成一个项目工程总的特征目标,最终的特征目标分析数值也可以反映出整个项目工程的总体施工情况。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在新时期的更好发展,企业除了对外要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建造出更高质量的项目工程以外,对内还应该加强管理,创新当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寻求更多有利于工程进度提升,有利于解决阶段性施工问题,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数据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整理分析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数据分析都和工程的造价管理相联系,更好的将工程的每一个部分检测进行量化,进而可以更好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作者:李建丽 葛红星 单位:沈阳鹏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刘富强,王宁波.基于BIM技术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C].2015.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2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涵义
建筑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指的是:通过数据处理对建筑工程的内容进行量化,并对施工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搜集、处理,然后反馈到相关的部门。在把相关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之后,完成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实现建筑项目施工的预期目标,这样的管理形式称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对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分析和传输。使用计算机进行的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当我们把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融合到管理者信息化的平台上,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机制和设备,就实现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极大提升,有助于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
2、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的加工和整理由手工完成。信息产生、加工、检索和利用,都在以缓慢的速度在运动,影响作用的及时发挥。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信息量不断扩大建筑施工复杂程度越来越突出。限制了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能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2 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2.1 建筑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筑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是对施工场地的建筑物、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分析,将其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大作用。就现阶段来看,建筑空间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笔者分析建筑空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很好的用于工程项目选址分析、工程地址勘探、施工平面规划、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等工作中,并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在本住宅小区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文字查询、图形查询、过程查询、事件查询等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工作人员获取了与空间坐标相关的各项实体信息,同时还获取了动态的过程信息,为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普遍用于施工场地总布置、导截流施工管理工作中。
2.2 建筑设备数字化监管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暖通空调、运输、照明等设备进行集中监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通信基础是计算机局域网,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具有集中管理功能以及分散控制功能,与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相比较,建筑设备数字化监管技术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都更加优异。例如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充分应用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立了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监视、调度、控制、操作以及综合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作用。
2.3 数字化施工监控的应用
数字化施工监控能够实现全过程、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将该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采用了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通过此项技术,方便于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输送、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钢筋安装和绑扎、模板安装等环节进行监管,同时通过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还可以实时监视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带以及安全帽,监视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网,监视外脚手架和落地竹脚手架的架设情况、吊篮暗转及使用情况、缆风绳固定及使用情况、吊盘进料口及楼层卸料平台的防护情况、塔吊及卷扬机安装操作情况,监视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坑井口防护、楼板、阳台、屋面等情况。综上所述,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此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来加强施工重点的监控,强化工地临时用房的防盗、防火等工作。
2.4 建筑系统仿真计算的应用
系统仿真技术主要是通过系统工程方法、相似性原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以计算机等设备为工具,通过系统模型实时动态分析,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将循环网络仿真软件应用于土石方开挖、隧洞施工、管道施工、桥梁施工等领域中,目前建筑系统仿真计算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就应用了建筑系统仿真计算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2.5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航天、军事等领域已经应用成功,随着社会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建筑工程领域,例如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特性,检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施工方案,为了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确保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事项,例如当工程项目位于偏远的山区地带时,我们应该注意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确保信号良好,同时要保证电源持续供给,一旦供电中断,很多数字化设备将无法工作,并且工作人员要定时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以及维修,保证监控设备的使用性能。再比如,在应用建筑空间信息技术时,要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建筑系统仿真技术时,要注意实际建筑与仿真建筑的差异,在应用建筑虚拟现实技术时,要确保虚拟现实软件为正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具有深刻的内涵。使建筑施工活动更加科学化,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管理必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数字化管理在逐渐渗入到施工过程中,这对未来施工工程在信息化管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数字管理体系的出现和使用,是以标准化的管理为准则的,不但有利于量化管理理念的施展,同时也让信息化的管理取得了进一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唐亮. 数字化项目管理──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J]. 哈尔滨铁道科技,2011,( 02) .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3
摘要:近年来,数字化财务管理理念深受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青睐。本文结合东阳建筑集团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了我国各建筑集团财管模式的现状,并针对数字化引入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财务管理;建筑集团;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电算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企业管理中,有效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系统化财务软件的全面运用,使建筑集团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账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压力。然而,财务电算化仅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某一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化财务管理理念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将单一的管理转变成为系统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对基于数字化架构下建筑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成为建筑集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目前建筑集团财管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模式种类
1“.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在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筑集团中,绝大部分财权都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凭借自身原始资本的权力将子公司的重大财权进行集中,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与统一管理。集团董事会作为公司分割财权的主体,对各子公司行使财权管理权力,这不仅有利于集团内部财务目标保持一致性,还有利于减少建筑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促使企业将内部资源有效集中起来,有利于投资方向进行战略调整,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将财务控制权、管理权与决策权等,对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进行适当划分,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子公司能拥有较多的财务管理权与决策权,而母公司主要采用间接管理方式对子公司进行管理。这一模式赋予了子公司充分的理财空间,有效调动了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并促使子公司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
3“. 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即“集中式”与“分权式”有机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应上述两种财务管理模式自身的缺陷而产生。相融型”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集团按照产品类型、客户类型或地区划分不同的事业部门,建筑集团总公司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交给事业部门,使其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自主经营,具备自主决策权。
(二)各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 集中式”财务管理的缺陷。采用“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则所有财务管理权限在母公司高度集中,这极容易影响子公司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并制约了子公司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同时,虽然将权力高度集中能使子公司降低或规避某些风险,但是母公司集中了决策压力,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现象,则会产生巨大损失。
2“. 分权式”财务管理的缺陷。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会使建筑集团难以对财务管理进行统一的指挥与协调,许多子公司会更重视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集团的整个利益;降低了母公司对财务进行调控的功能,无法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难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容易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现象,降低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相融型”财务管理的缺陷。在理论层面,“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集权与分权的“度”并不容易把握。如果母公司偏重集权,则会影响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如果母公司偏重分权,则会导致集团统一管理失去控制。
二、基于数字化架构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引入数字化对目前财务管理的影响
1.数字化的引入可满足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停滞于手工操作阶段,包括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查询等都没有实现自动化处理。财务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实现集团各部门数据的有效对接,导致集团各部门重复工作或重复处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使集团内部资金流动和结算都可在集团内部各POS 终端实现,实现了集团内部所有资金的统一归集;数字化技术的引进还通过以卡代卡形式取代了集团内部使用的结算方式,“电子钱包”这一功能也相继诞生,在满足内部消费和缴费的同时,可规范化管理集团内部的资金往来,发挥有效的保障监督作用。
2.数字化的引进有助于规范集团经济秩序。建筑集团数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促使集团内部各项收费和缴费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有助于规范集团内部的各项经济秩序,从而实现集团财务的统一化管理。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可帮助集团管理人员全方位了解各工作人员具体情况,有效增强集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提升集团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建筑集团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数字化架构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东阳建筑集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基于B/S结构,综合考虑价格比,可选择SQLSever 数据库作为平台,配备相应软件,并采用win7 系统,在千兆以太网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实现。
1.数据结构。集团财务管理数据模型中包括对数据性质、类型、内容和联系的描述,是数据模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操作和约束。在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首先应建立数据结构,在得到集团财务数据的有效配合基础上,使其与日常办公操作相吻合。
2.数据操作。在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应针对集团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集团内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财会人员作为管理方案的执行者,应灵活运用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型分析和处理复杂的财务数据,有效提升集团数据处理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
3.数据约束。数据约束包含数据词义和语法之间各项联系的描述、数据动态变化规则等内容,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财务部门在处理原始数据过程中,应将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相结合,实现集团内各项数据的相互转换,有助于增强集团财务处理的实效性。
4.数据存储。数据仓库是数字化财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数据的处理、录入和存储等,为后期的数据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筑集团应根据运营数据,构建不同规模的数据库,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存储。同时,数据库还可综合存储操作需要,尽可能选择高配置的存储器,适当扩大容量,便于集团数据的快速处理。
三、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
(一)对建筑集团财务管理要求分析
建筑集团在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中,应结合建筑集团的行业特点,合理运用新技术,实现建筑集团财务的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要求:
1.安全性。企业应制定相关制度,构建严格的组织,采用先进技术,有效确保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灵活性。由于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数据,需要对各项报表和数据进行修改,这就对系统的自动修改能力提出了要求。
(二)结合行业特点建设新型财务管理机制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权力与责任,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且,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基础,将建筑集团的资金流动、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人力资源等都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形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实行财务委派制。为避免财务失控现象的发生,建筑集团应加强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委派制度,确保派驻财务人员能在子公司不受限制地开展监督工作,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建筑集团向子公司委派财务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子公司投资失误,有效防范子公司的财务风险。
3.实行集团内部网络化管理。建筑集团应当根据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与特点,制定具有操作性、统一性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集团应严格规定子公司关于重要财务决策方面的审批程序与处理程序,将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与可靠性有效提高。此外,建筑集团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子公司财务信息,随时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专业化技术,有效整合集团数据和信息,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集团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优质的集团氛围,为彰显建筑集团的魅力夯实基础。
基金项目: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学院课题(课题编号RWYB13)。
参考文献:
[1]徐相兵.谈财务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2,7.
[2]罗苏河.数字化企业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3,8.
[3]靳丽萍.财务管理规范化实施过程研究[J].现代商业,2008,6.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4
那么,什么是博客呢?所谓博客(Blog),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因为有着极强的互动功能,因而吸引着许多博友,现在,做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而班级博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交流沟通平台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班级博客作为博客的一种类型,是以班级集体为主体的师生、家长共享的网络交流平台,是一个班级基于班级集体利益而由多人(老师、家长、学生)管理、不定期张贴班级各类信息的网站。可以说,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新平台,旨在与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相配合,构建一个有益于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相互沟通良性的教学信息生态环境,以拓宽教育教学的天地。
2010年下半年,我们班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博客,这里记录着我们班级每个同学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孩子们精彩的作品展示;这里有孩子们成长的喜怒哀乐;这里记录了班级中一件件平凡的事,凡是与班级有关的大小事情在“班级博客”上都可以读到。我们的交流,因为班级博客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的沟通无时不在。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班级博客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服务呢?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焦点和核心,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班主任管理手段单一、方法老套、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缺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
班级博客改变了过去的单调、枯燥、说教,为班集体建设、管理和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交流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多向交流的网络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以说利用班级博客,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对当前的班级管理品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博客是交流沟通的广阔平台
班级博客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延长交流时间,拓展沟通空间,让对话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
一方面,博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班级博客,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当面说不出口的话题;可以借用班级博客这一渠道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还可以用新用户留言,这样不仅可以畅谈自己的感受,还不伤及他人的自尊。在班级博客中,我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进行情感的“零距离接触”,让心灵走得更近,从而奏响班级发展的“同一首歌”。
另一方面,博客方便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我们常采用家长会、家访的形式,或是电话联系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今,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博客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对家长来说,班级博客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孩子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博客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通过浏览班级博客的图片了解自己孩子的班级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留影,还可以在博客中看到较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信息以及家长的观点。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他们成为“编外辅导员”,对班级中的一些事件,及时分析引导,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二、班级博客是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
博客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网页,一个班级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班级网站,这是一个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
目前,我们班级管理基本上是封闭的,班级动态外人可以说是不知道的,班级情况也不易被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了解,特别是班级取得的一些成绩与荣誉基本上没有什么方式对外宣传,但有了班级博客,就改变了这种局面,班级博客成了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从这个角度说,博客是打开班级的一个窗户。
博客对于内容是分类管理的,班级的动态情况可以分类放到班级博客上,这样便于外人查看了解,博客还有一个检索功能,如果要了解班级那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打进关键词进行检索。
三、班级博客是激励学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园地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而班级博客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在班级博客上不时地发一些学生有关先进方面的内容,比如评选出来的先进学生名单加上照片、单元测试成绩优秀者、进步者的名单、学生的先进事迹和荣誉等,这些东西放上博客,实际上起到了一种肯定学生的方式,放大了学生的优点,从而激励了学生。
学生会知道与其它同学进行比较,以他的眼光去发现自已的不足之处,以得到同学们的理解,从而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班级博客创建不久,学生的头脑中便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识:“这是我们班级的!”。可以说,班级博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四、班级博客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数据库
班级博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为了在班级博客中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或深或浅的脚印,学生不断将自己的精彩作品展示出来,将自己的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中,有色彩斑斓的图画作品,有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泥塑作品;更有自己创作的文学佳作。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细胞粘附分子;过氧化物酶
effect of postconditioning on mpo and sicam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liu shenghui, huo yue, yin boying//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09,18(2):107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stconditioning on mpo and sicam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ethods: totally 48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n =16):in anesthetized openchest rats,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coronary artery was occluded for 40 min and reperfused for 4 h,no intervention for reperfusion;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 group (n = 16): after lad occlusion 40 min, three cycles of 10 s reperfusion followed by 10 s lad reocclusion were applied during the first minute of reperfusion,then reperfused for 4 h; sham group (n=16):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identical to other groups, but the lad ligature was not ligated. the serum creatine kinase(ck),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and sicam content were measured.results:serum ck activity in ip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736.28±21.72)u/l,(987.62±28.58)u/l,p<0.01]. both the mpo activity and sicam content were lower in ip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0.86±0.08)u/g∶(1.28±0.26)u/g,(54.28±11.69)ng/ml∶(76.62±13.45)ng/ml respectively,p<0.01].conclusion:ip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injury induced by i/r in rats. it has the effect decreasing mpo activity and ameliorating neutrophil adhesion and infiltration.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0,china
key words: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cell adhesion molecule;peroxidase
缺血后处理是指心肌发生缺血后,开始再灌注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它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心肌保护作用[1~3]。粘附分子是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可以反应心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情况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mpo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清洁级sd大鼠48只,雄性,体质量(250±30)g,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1.2.1 动物模型制备:实验大鼠以30 g/l戊巴比妥钠(45 mg/kg)腹腔注射麻醉, 仰卧固定于鼠台,行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通气频率60次/min, 潮气量20~30 ml/kg,取左胸第3肋间进胸,暴露心脏,于左心耳根部下方1 mm处进针, 5~0 丝线(结扎线) 穿过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处稍下方穿线,线两端各穿一小缝合垫片后再并线一起经内径约2 mm的聚乙烯管中穿出,用血管钳推压小管压迫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放松即可恢复血流形成再灌注,收紧结扎线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 放松结扎线st段下降1/2 以上为模型成功。
1.2.2 动物分组: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②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 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 min;③缺血后处理组(ip组),缺血40 min后, 再灌注10 s,缺血10 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 min。
1.3 检测指标
1.3.1 肌酸激酶(ck)、sicam的检测:再灌注结束后自右颈动脉分别采血2 ml, 3 000 r/ min离心10 min, -7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检测ck 的含量,参照试剂盒(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icam,参照试剂盒(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
1.3.2 心肌mpo活性检测:实验完毕后取缺血区心肌制备成组织匀浆, 4℃离心30min,取上清液-70℃冰箱保存,按mpo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说明操作,在460 nm处测对照管和实验管的光密度值[d ( 460 )],计算mpo 活力。mpo活性以37℃的反应体系中h2o2被分解1μmol为1个酶活力单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k 、sicam及心肌mpo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见表1。表1 各组肌酸激酶(ck)、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及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结果(16例)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1。
3 讨 论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是2003年赵志清教授首先发现的 [1],staat等[3]2005年率先在临床上证实了其心肌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膜通道功能状态的变化和蛋白激酶的活化有关[1,4~6]。我们先前的研究[7,8]表明缺血后处理具有抑制凋亡、减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在心肌微血管内并侵润到心肌组织中,通过释放炎性物质、氧自由基、蛋白酶等引起心肌损伤[9]。细胞粘附分子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对组织细胞的粘附浸润,icam - 1的细胞外部分能被特异性蛋白酶催化裂解,脱落至血液循环中形成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sicam可间接反映icam - 1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组sicam活性明显降低,提示缺血后处理抑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对组织细胞的粘附,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mpo 是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酶,能催化产生多种活性氧化物质,导致氧化应激和氧化性组织损伤,其激活程度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其活性的测定可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本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组织mpo水平明显减低,提示缺血后处理减少了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对组织细胞的粘附浸润有关。
【参考文献】
[1]zhao zq, corvera js, halkos me, et al.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 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85:h579-h588.
[2]galagudza m, kurapeev d, minasian s, et 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brief ischemia during reperfusion converts persiste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to regular rhythm[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5:1006-1010.
[3]staat, rioufol, piot c,et al. post conditioning the human heart[j]. circulation,2005,112:2143-2148.
[4]kin h, zatta aj, lofye mt, et al. postconditioning reduces infarct size via adenosine receptor activation by endogenous adenosine[j]. cardiovascular res,2005,67: 124-133.
[5]argaud l, gateauroesch o, raisky o, et al. postconditioning inhibits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j]. circulation, 2005,111:194-197.
[6]tsang a, hausenloy dj, mocanu mm, et al. postconditioning: a form of “modified reperfusion” protects the myocardium by activating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pathway[j]. circ res, 2004,95:230-232.
[7]刘胜辉,杨新春,范 谦.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11(8):1450-1452.
建筑数字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 数字化 网络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has all kinds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 planning set at the time the whole building network desig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the cor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give system integration also brought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digital, the whole building digital part of the solution, digital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在我国建筑业大力兴建的环境下,为了带给人们更方便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筑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而智能建筑的控制核心-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市场需求随之越来越大,而且吸引国内外楼宇自动化系统厂商不断的提升计算机控制管理的软件,强调人性化使用接口,有条不紊使建筑物机电与消防,安防,停车管理,门禁等各种系统结合,达到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但能节省能源,也节省了维护管理的工作量和运行费用。而楼宇自动化系统不论国内外都是朝集成化发展,例如: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楼宇自控系统为基础的系统集成方式,主要透过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智能建筑的各个主要子系统采用各种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口都标准化和规范化。集成的方式主要包括:(1)硬件网络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结构大多采用二层网络形式,上层为以太网络,下层采用RS485、LonWorks等速率较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方式集成串联各种硬设备。集成模式还可通过开发与第三方系统的网络接口(网关或网络控制器),将各种系统资料集成到网络主干上,实现集成目的。
(2)信息系统集成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厂家基本都依照以上的集成原理进行系统集成,而且自行开发系统集成的管理软件。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厂家所开发的系统集成管理软件,透过已经架设好的网络架构系统集成,连接所有与之相关的对象,将信息综合地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体的目标。可采用OPC技术和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3)远程系统集成数字化建筑的最新的集成技术是将信息集成建立在建筑物在内部网Intranet的基础上再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在整个网络上的信息交换、综合与共享,因此可以远程取得资料,或发出连动,可将各大型建筑群统一在同一平台做出实时且有效的的监控管理。
(4)实时数据与管理资料的集成智能建筑中包括多个子系统,涉及实时控制和分时管理两个不同的信息处理领域。现场资料的收集与记录成为重要的系统集成对象,此必须透过现场资料收集器(例:DDC)来完成各个子系统集成连结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实现对建筑物消防、保安、电梯控制、灯光控制、停车、周界防护、门禁等诸多子系统实时数据的集成,并完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
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工成本的提高,大楼的智能化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酒店、医院、办公大楼、高层住宅小区往往有数个智能控制系统,这么多的系统如何集成,如何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如何才能降低造价,如何才能真正的信息共享,只有大力发展数字化才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楼宇自动化发展数字化
最近几年,新楼宇的兴建已经将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于规划之初就已设计整体楼宇网络数字化,整体的楼宇数字化概念已不是一个空谈,经楼宇自动控制厂商的不断研发更新,已经出现在建筑当中。这些厂商不但提供智能设备、楼宇自控子系统如门禁、闭路电视、电梯、空调暖通、安防、周界报警和消防等智能产品,也因为建筑业主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以净化环境,陶冶情趣的数字化景观系统自动控制也加入楼宇自动控制的一环。虽然这许许多多的智能产品正在导致楼宇子系统的逐渐更新,但真正的整体的楼宇数字化系统仍然少见。而评估楼宇数字化除了从系统集成来看,也可从监控软件的友善操作、子系统集成度来看外,亦可从远程监控及被控设备的智能程度来评估数字化的程度(1) 监控软件数字化监控软件数字化指针,可从软件设计的友善操作程度及系统集成的灵活程度评估楼宇自动控制已经数字符化的程度。在软件设计的友善操作程度,许多厂商开发图像式的操作接口,使系统操作更方便更简便了,例如JINCHTECH的BA智能化图形控制系统(即MACS)采用友善的人机接口整合了完整监控软件,以电子地图,动态图标等各种图像式操作取代文字式的操作方式,应用包括有大楼监控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门禁防盗系统、停车管制系统、影像监控系统、电力管制系统及其它系统,也可应用在各种楼宇的智能办公、大楼监控、智能通讯传输、智能消防、智能安保、门禁考勤、远程监控等。在系统集成的灵活程度方面,MACS则采用前端资料收集器设置和修改控制程序,以分布式管理方式支持多个管理端,各管理端亦可以权限安全管理设定控制各个不同的子系统,透过各管理端控制各系统间的联动,联动的设计则可自行编辑事件联动的条件让系统自动执行联动不需要人工操作,并且可设定定时条件自动执行固定时间的联动事件。
(2)远程监控数字化基于网际网络的楼宇设备远程监控方式采用Internet来实现信息交互、综合与共享,真正做到局域和远程信息的实时监控,除了资料资源的综合共享也发展各式影像远程监控,将全局事件快速的处理和一体化作业。将传统的楼宇自动系统延伸到网际网络上,管理监控人员即可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完成他的职责。因此远程监控数字化在楼宇自动化的发展中是当前必备的功能之一,不但可以完成监控职责,而且更增添了更多的便利性,例如采用MACS的物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际网络可以持续了解楼宇的运转情况、可控制电力灯光设备、远程影像可实时了解安保状况,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更可达到节能节约减少运行管理费用。因此远程监控数字化代表着楼宇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被控设备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