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运输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1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build the two indicators in the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build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wo systems framework,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provide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modern logistics; coordination
1 概 述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涉及众多部门,包含众多要素的一个综合系统。由于交通运输整体性要求子系统的协调性,作为一个整体,各种运输方式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最优效能,形成和实现最优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
现代物流是指以传统物流系统为基础,以现代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物流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分别是两个复杂的系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包含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是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货物运输的快捷和“无缝化”衔接。物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多样化,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需保证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发展,包括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指两者相互配合,协调促进此目标的实现,同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整体效应。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协调发展可以概括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在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以及其自身条件的改变下,两系统在其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共同推动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一种良性动态发展态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在社会大环境中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2 指标体系的内涵
指标是一种反映对象质量与数量关系的统计标识,有指标名称和指标数量构成。在统计学上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及平均指标,或者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从指标的来源可以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直接指标是可以从权威统计资料查取的指标,如GDP、货运量、客运量等。间接指标从权威统计资料上无法查取,需要一定的数量关系处理,如权重等。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系统是两个独立、复杂的大系统,系统之间的组成要素等各方面千差万别,但是都处在一个大社会系统之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依据协同学的思想,两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序参变量的支配,主要受慢变量的支配,慢变量贯穿了系统发展的始终,而快变量出现、消失的快,对于系统不起决定性作用。宏观的系统变化,体现在微观的变化就是慢变量与快变量的变化,序参量的变化,导致了系统的外在变化。这是协同学的主要思想,通过微观的变量即可反应宏观的系统信息。故在对系统应用协同学理论时,只需要提取序参变量,体现系统的信息。
3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要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能够实现量化,追求简练清晰、层次分明,体现指标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因而指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指标量化资料方便搜集。
3.2 全面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是两个多层次的、多方向的、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要想对系统面面俱到的描述是很难实现。本文的全面性是指全面选取反应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自身发展状况和反应两者关联性的指标。
3.3 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持,指标能客观合理地反应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信息,客观地反应实际情况。
3.4 相关性。相关性是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通过体现两者的相关性,间接对协调性的评价提供了可能。
3.5 独立性。指标之间应相互独立,尽量避免重叠的现象存在或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割舍的相互联系,可通过数学的方法尽量消除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重叠部分。指标体系能够层次分明、简明扼要。
4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状况,其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三个方面,每个都有相对应的下层指标内容。综上所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指标体系构成如表1所示。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2
[关键词] 物流;发展现状;趋势;江苏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74
[中图分类号] F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55- 03
1 江苏省物流运输成长近况
自2010年开始, 江苏省物流运输行业快速成长,其规模渐渐加大。2014年, 其物流运输总额达到91 517.10亿元,较之2013年增长19.8%,在全国所占比例高达10%。连续确保相对快的增长形势,而增长的幅度比去年有所下降2.9%。增长值1 882亿元是江苏省物流运输新的实现,所占服务业增长值的1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年平均物流运输增长率为16.8%。物流运输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体系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组成。
2014年,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物流运输货物总量达23 030万吨, 增长13%。总周转量为4 707.5亿吨千米的运输货物,增加了6.4%。11.5亿吨为完成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9%,外贸货品吞吐量为1.6亿吨,增长了2.5%。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的集装箱吞吐量高达850万标箱,增长了36.1%。305万标箱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9.3%。2014年年末江苏省全省公路全长14万千米,比之前增加6 300千米,见表1。
从表1中得出,近些年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物流运输中的货物运输总量皆呈现出递增趋向,其中,年平均增长最大的是管道运输量,达19.07%。并且,货物运输总量也开始递增,2011年货物运输总量为83 772万吨,2014年增长达到230 34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48%。
2 江苏省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运输成本高
在物流业急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物流运输支出要占到总成本支出的1/3。多数情况下,江苏省的物流支出达物流总成本的50%以上。因而,江苏省很多企业要比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企业多花费40%~50%的物流运输成本。2007年,美国相关机构“世界观察家”展开了一活动,相关数据揭示,江苏省物流运输支出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先进地区,甚至高达几倍。
2.2 低下的物流运输管理效率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在节约成本和环境负担的管制下达到顾客满意的服务为宗旨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物流管理。因为江苏省物流业相对于欧美国家及先进城市而言还在低级发展水平,物流管理还在较为粗放的经营布局,多数物流运输企业管理机制仍不够先进,甚至还是较为低端的机制,服务机制依然低端化。首先是物流设施配备整体低端化,基本凭借廉价人力资源作为劳动力来做成的各项物流活动。其次是较为落后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没有办法来实现现代物流所需的信息一体化的需求。再次是统一的物流管理机制的缺少,延迟了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交接和物流信息的传递,导致物流运输的管理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低下。
2.3 过高的物流运输门槛,较难开展良性竞争
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物流运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是铁路和水运。而江苏省内,国家铁道部大力度管制铁路运输市场,国家铁道部是经营主体,铁路运输市场不存在来自铁路部门以外的竞争。水运业尤其是外贸远洋运输,其运输市场门槛高,实际上就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因为垄断和分割长期以来存在于物流运输市场,良性竞争较难在物流企业中开展,因此物流运输业的成长受到了很大阻碍。
2.4 低程度物流运作,长时间物流运输
江苏省传统的仓库,运输企业成功地转型成现在的物流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还有颇大的距离是技术能力,服务范围和管理水平。物流企业不但普遍有经营规模小,所占市场份额少,服务项目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大量缺失等现象,而且物流企业整体运行水平低,缺乏高科技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因为以低水平运行的物流企业,物流运输时间得不到保障,致使企业可以用来流动的资金很少,甚至物流运输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更是导致物流企业入不敷出,严重匮乏周转金。
3 江苏省物流运输的对策分析及意见
3.1 减少运输中不当运输现象从而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的支出
3.1.1 返程或启程空驾
在查阅江苏省各大中小型企业相关运输合同时,发现各大企业车辆空驶率在30%到50%之间,于此大大地增加了各大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费用。相关资料显示,在某公司的运输合同中,有两份这样的合同,一种合同是货物从苏州运往南通,一种是把货物从盐城运往宿迁,该公司从苏州出发,把货物运到南通,然后返回到盐城把货物装车送到目的地宿迁,这样就出现了返程空驾现象,该公司应该先到盐城先把货物装上,分别运往南通和宿迁。因为没有正确合理安排车辆调度,原先物流运输成本是2 465元,因为该企业返程空驾,最后运输成本为4 465元,运输成本白白增加了2 000元。
3.1.2 对流运输
在查阅江苏省各大中小型企业相关运输合同时,发现各大公司在同一运输线上,相同货物做相对方向的运输。在江苏省某公司的运输合同中,收货地徐淮连宿在同一条运输线上,该公司在往收货地淮安,连云港送货时,先把货物送达淮安,再送达连云港,这样就产生了对流运输,应该先送连云港,再送淮安。采用第二条运输线路则可节省成本2 443元。
3.1.3 迂回运输
在江苏省某公司运输合同中,在南通市的货物运送中,因为没有相关专业的人才设计物流运输路线,没有合理安排运输路线,舍近求远,若走近的运输路线,运输成本为2 345.77元,该公司运输路线为绕远的一条路线,实际运输成本支出为4 232.89元,增加运输成本支出为1 887.12元。
3.1.4 重复运输
在江苏省某公司运输合同中,在运输货物时,还没到达目的地时,在其它场所将货物卸下,然后再装上,由此就产生了装卸搬运费,增加了运输成本,在苏州运往宿迁的运输路线中,卡车运输的为大批量多品种货物,到达某一需求地时,原本只需要卸下该站地的货物,由于没有安排好货物的装载的先后顺序,使许多货物在中途卸下后,又重新装上,这样就增加了人工装卸费,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3.2 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鉴于经济社会的快速成长和巨大成就,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设备能力与提供方需求供给间的矛盾渐渐加剧,只凭借以前扩大外延样式的增长模式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需要凭借科技的进步,运用新时代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观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运行模式,强力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适性。
江苏省在持续加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一时间,要积极发展,应用高科技新技术,确保运输安全。提高运输率,加速智能化交通的研讨开发和推广运用。运输技术装备建设应该坚守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在区域各和各方面运用各层次的技术装备,逐渐形成综合运输能力强,管理技术水平高,货物运输成本低,安全质量功效好,具备江苏省物流运输特色的技术配备体系。
3.3 完善与物流业相关联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行的物流行业里创造一个相对有竞争性的法律环境。在扩大铁路运输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方面,一面将铁路运输企业做强,一面允许其他资本进入铁路投资方向,据我国目前的铁路建设实际情况而言,确定各种投资主体所占的比例,开展合理的资金配备,必要情况下政府适度干预。对于铁路部门的政府监管、出资人代表和行业管理3项职能进行相对的分解优化,避免职能过于集中产生的尴尬和冲突,确保公平竞争。逐渐减弱行政干预能力,加强应用法律措施最高程度保护铁路物流权益,最后减少物流经营风险。组织、调和、计划职能的施展,开放、有序、公道的市场环境的创立,为物流企业大力开展物流运输营造良好的条件;并采用某些策略法规,扶持综合性物流企业开发,比如政府在税收,征地一些方面给以综合性物流企业某些优惠的条件。物流市场初成时期,政府应注意市场的自发性和无序性,以防蜂拥而至,无目的建设等情况出现。
3.4 实施多式联运,开展共同配送
伴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运输开始加多,它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一些优点。①简单化、统一化。因为货主只需要办理一次委托合同,投保一次,剩下的所有运输事务都由联运经营人负责处理,如果在运输中发生的货物损害风险都是联运经营人的负责。 ②缩减中途过程、提高运输货物质量。多式联运的运输单元是集装箱,可形成“门到门”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将大幅度降低。此外,因为过程中都是专门业务职员组织,并做到不同阶段与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短时间停滞、按时中转、紧凑衔接,货物送达速度大幅度提高,而且确保了运输质量和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到达目的地。③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增加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涂成波,刘英杰.透过快递爆仓现象看应急物流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10):104-106.
[2]康亮.后“双十一”时代快递物流的行业弊端与发展机遇[J].中国商贸,2012(35):133-134.
[3]陈泽云.浅析我国“网购”的物流协作[J].中国水运,2009(3):74-75.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3
关键词:物流搬运AGV;总体设计;关键技术
1 物流搬运AGV的特点
在现代物流设备中,物流搬运AGV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具有智能化且动作灵活的优点,能够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物流搬运AGV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物流搬运AGV可以指定工作类型,能确保重复工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第二,物流搬运AGV导向方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功能的调整,有利于整体车间环境的重新布置。第三,物流搬运AGV能够自动将货物输送到指定的地点,大大地节省人力与物力。第四,物流搬运AGV可以更好地配合自动仓库系统中的自动输送线,实现货物的自动装卸。第五,物流搬运AGV的供电电源是直流电池,噪音污染小,能够有效地改善作业的环境。
2 物流搬运AGV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
要对AGV小车的当前位置、速度以及行车姿态等进行实施的监控与反馈,才能保证AGV车正常稳定的工作,将AGV小车所处的详细的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并根据具体情况完成上位机的操作指令。确保AGV小车能够正常的运行、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实施有效获取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状态,智能化传感器的出现及发展进一步提高了AGV的智能化程度。目前智能化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与外部,内部智能化传感器主要用于控制以及监测AGV自身,外部传感器主要是用于感知外部的各种环境信息,安装在AGV小车上。
2.2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主要是指自主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与渗透,控制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控制系统向智能系统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智能控制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控制难题,如今主要使用知识学习型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这几种相对成熟的控制方法,国外主要使用神经网络控制与模糊控制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
2.3 直流电源技术
AGV必须要有充足的电能才能正常工作,目前AGV主要的供电方式分为无线与有线两种,其中有线的供电方式制约了AGV的自主性与行走范围,因此多采用无线的供电方式,主要包括携带发动机与车身上装置直流蓄电池这两种供给方案,然而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AGV在工作中运行的时间,影响了系统的持久性与可靠性。由此,应提高AGV能源供给的可靠性以及效率,这样才能确保AGV小车顺利有效的工作。直流电源技术是AGV小车发展的瓶颈,AGV需要工作的时间一般持续在八个小时左右,长时间的工作需要寻求一种满足长时间放电的、容量大的电池,理想的电池应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需要具有耐高温、成本低且能够快速放电、充电等特点。
3 物流搬运AGV的总体设计
3.1 AGV性能参数
文章中所设计的AGV主要由车体、车上控制器、蓄电池、通信装置等组成,机械系统是整个AGV的基础,负载了其他所有的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决定了AGV的性能,物流AGV具体参数规格如表1所示。
3.2 AGV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车体结构形式。AGV小车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转向形式、驱动形式以及轴数三个方面。单驱动形式结构多用于三轮车体结构,这种车型结构能够实现小车的左右转弯、前进以及后退,该结构对地面要求不高,抓地性较好,多用于小型AGV。差速驱动形式车体包括四个轮子的车型与三个轮子的车型,这种车型能够实现小车的左右转弯、前进以及后退、原地自旋等,该车型与单驱动形式相比,其转弯的效果更佳。四个轮子的车型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祥和的适应性相对较差,不适宜于室外工作。双驱动形式多见于四轮车型,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更好的控制车身变化,可以用于特殊的作业环境场合,其主要缺点是车的适应性较差,且成本相对较高。多轮驱动形式多用于八轮车型,该车型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难以控制,多用于重载行业。
(2)车身结构与布置。车身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原器件,支撑所有的机械零件,因此,在进行车身的设计时应注重其刚度与强度,使其性能可以满足车体的顺利运行以及加速,采用钢结构件或者钢管焊接而成,外壳由薄钢板钣金而成,在能够满足刚度与强度的基础上减轻车身重量。车身布局要考虑到车身的平衡性,将蓄电池放置于车架底部中间位置,将电机驱动器、电器元器件、PLC控制器等放置于车架上。
3.3 驱动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AGV需要具有灵活性、自由性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因此一般采用蓄电池供电,多选用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一般分为直流印刷电机、小惯量直流电机、宽调速直流电机、杯形转子直流电机。
(2)驱动单元设计。文章设计的AGV的车体主要由两个万向轮于两个驱动轮支撑,驱动电动机不仅能够通过左右轮的差速实现AGV的转向,而且是AGV行驶的动力来源,为了确保车能够正常的载重运行,顺利的完成各项动作,需要很据电机的特性,并计算出电机的驱动扭矩,进而确定小车的驱动电机的大小与减速器减速比。
4 结束语
AGV小车是物流仓库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体现,使整个自动立体仓库自动化的重要工具。AGV技术目前主要以室内应用为主,今后将会根据市场及行业的发展需求逐步发展为户外或者半户外。在新技术、新设备日益更新的当今社会,AGV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平台。
参考文献
[1]吴伟涛.物流搬运AGV的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4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江西省
随着江西省各种运输方式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日益加大。这就要求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构建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以促进江西省经济及物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1 江西省交通发展概况
1.1 公路到2010年,江西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226km, 面积密度为1·93km/百km2,人口密度为 0·72km/万人,高速公路占全省公路网里程的 4·03%,连接省内重要公路、铁路、主要港口及机场等交通枢纽,形成高速集疏运公路网络,构筑完善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了出省主通道和省会至各区市全面高速化,省内4h、省际8h经济圈全面形成,使江西置于“长珠闽”;三大经济强力增长极的中心。
1.2 铁路 1996年通车的京九铁路在江西境内长达700 余km,占全线总长近1/3,铁路运输大幅上升。至 2009年底,江西省内铁路营业里程达2700km,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铁路运能紧张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为此,江西省在2010年已实现了“864”; 目标,即续建昌九城际铁路、向蒲铁路、衡茶吉铁路、赣韶铁路、沪昆客专杭长段、合福客专、赣龙扩能改造工程及京九铁路向塘至东莞段电气化改造等8个国铁项目,完成了6个国铁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完成了4条铁路专用线,预计到2012年,江西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4000km。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水运江西省拥有156km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以及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具有发展水运得天独厚的条件, 航道里程居全国第九位,达5716km。2010年已率先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九江重点建设城西和湖口两个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南昌重点建设南昌保税物流中心,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保税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
1.4 航空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处于东部沿海向广大西部纵深发展的过渡地带。对于航空运输来说,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以南昌为中心,向北飞行达2h 以上,向东、南均1h左右的航线,向西则有2~4h的航程。地理上的区位优势,对于发展航空运输来说, 既有纵深,又有快线,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从江西近年的航空运输的增长情况来看,也印证了江西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区位优势。2001年,南昌昌北机场吞吐量只有70万人次。到2010年,南昌昌北机场的吞吐量达到400万人次。虽然这个数字与全国枢纽机场相比微不足道,但在中部省份的增长中,速度是居前的。
1.5 管道针对管道运输方式相对薄弱的现状,江西省着力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 加快管道运输建设步伐。2008年一条全长230km、总投资5·8亿元的九江-南昌-樟树成品油管道全线贯通,成为该省第一条成品油输油管道。到2011 年进入江西省的天然气有中石化川气东送工程和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总长9102km,途经包括甘肃省在内的15个省 (市、自治区),预计年底可正常供气。
2 江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 经济建设的需要江西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自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纵横贯通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在具备地理优势和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完善的前提下, 需要以最小的运输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运输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种运输方式应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2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江西省各种不同运输方式已经基本发展完全, 也组成了各自较为完善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应把交通运输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科学地判明各种运输方式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取长补短,扬优抑劣,使各种运输方式通过有机的组合,达到运输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2.3 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江西省地处我国西部与东部经济带的结合部, 同时又处于京九铁路及相应公路构成的南北运输主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及相应公路、铁路构成的东西运输主通道的交汇处,已经具备了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今后几年江西省的物流业将进入大力发展阶段,而运输存在于物流中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阶段,没有完整的综合运输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现代物流的发展。
3 江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交通发展观,加快江西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
江西省交通运输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从单一的数量、规模、速度型变为速度、规模、效益相统一;从单纯重视交通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从粗放资源消耗型变为集约资源节约型;由各方式各自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向生态、环保、安全型转变。目前江西省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基本上尚处于同一水平, 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建设的同时,注重它们之间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进行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进行交通运输规划,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来引导沿边产业的聚集和合理分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效益不断增加,社会成本降低。以最小的运输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运输能力、运输效率与效益。
3.2 构筑区域快速交通系统,紧密区域内的联系通过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加快各地区之间通达速度,以时间来争取空间。在继续完善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同时,开发各种新的快速交通运输系统,如开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是个全新的概念,兼具了铁路的快速性与公路的便捷性。而与公路运输相比,轨道交通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损害都大为减少。
3.3 统一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举足轻重。连接道路网中的骨干线路和城市间的交通走廊,直接影响到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固此,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就应该在系统工程的原则下,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为目标、现代化管理为手段,把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合理组织起来,加快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应以客运为突破口,合理解决人们出行中的换乘问题,在货运方面,合理处理过境运输和境内运输。对过境运输,应尽量避免其对境内交通的影响,而对境内运输,应组织好集散和中转等环节。
3.4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综合运输系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已经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信息技术,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建立和发展高质量的智能性综合运输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建设区域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极大加快流通速度。建设区域交通管理信息平台, 提高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使得区域综合运输系统高效运转。建设区域收费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互连互通,极大方便道路使用者。
3.5 多种交通建设模式并存,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路运输、枢纽建设等,其中每一个工程均是“高昂工程造价”;的项目, 要积极探索自主建设、BOT、委托建设等模式,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以加快交通设施的建设。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5
关键词:物流运输;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30-02
一、当前中国物流运输现状
(一)物流运输整体呈现分散、混乱、无序状态
1.物流运输分散。目前,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规模较小,物流运输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运输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运输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中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2.物流运输管理混乱。一是政府的管理混乱,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处于一种分散管理的状态。由于某些利益冲突,各个部门没有进行协调,缺乏统一指挥,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二是公司本身的管理混乱,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3.物流运输竞争无序。进入21世纪,物流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家的政策放宽,采取了更多的政策鼓励,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契机。由于物流业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和利润,同时整体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挥,势必造成物流运输的恶性竞争,市场呈无序状态。
(二)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慢
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而中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18%~20%左右。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是国外先进企业的2倍。据相关统计,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物流效率低,从而导致中国流动资金周转慢。
(三)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物流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二、物流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运输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货运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人才缺乏,导致货运行业整体的服务效率和竞争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素质物流职业经理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瓶颈”。
2.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缺乏龙头企业主导。由于货运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造成个体运输在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中发展迅猛。个体业的增长,虽然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增长需求,但也出现大量不上规模不成气候的小型物流运输公司,市场缺乏龙头企业主导,从而导致低档次、恶性的价格竞争加剧,缺乏有效的运输组织和协作,难以实现运输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实载率低。因此,提高市场的准入条件,限制一些小规模物流公司的盲目加入,可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分散,促进社会资源整合。由于对运力发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运力发展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运力结构失衡,无序竞争加剧,运输效率不断下降,超载超限问题严重。
3.运输管理体制僵化,存在多重管理的现象。现行运输管理体制是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划分,由不同部门管理,每个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地实行层级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又由于规划自成一体,这种体制的弊端和现代物流运输应有的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特征格格不入,直接导致各种运输资源的分散和难以整合,影响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
4.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整体信息化起步较晚,大部分运输企业尚未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未运用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信息化认识尚存在诸多分歧,因而物流运输公司普遍存在对物流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导致送货延迟、错误递送等行为经常发生,最终增加物流服务成本。
5.运输决策不当。现在很多企业对运输作为“第三方利润源”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生产和商业企业备有自己的车队,不愿将采购、销售、运输交由外部处理,自己承担物流运输,运输的不合理现象经常发生。运输工具、运输线路选择不当,运力不高等,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三、加快物流运输发展的对策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6
关键词: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管理体制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运行机制
一、引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在国家运输政策的指导下,甘肃省交通运输体系不断由单一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多种运输方式逐步组织起来向社会化、综合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制约更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问题,为此,要科学规划实现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二、甘肃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状况及问题
(一)综合运输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来,我省天水至宝鸡甘肃段、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等11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347公里,全省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达到3280公里;完成了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和嘉峪关机场航站区的改扩建,启动了一系列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建成国家级、省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19个,乡镇汽车站700多个、行政村停靠站(亭)4400多个,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局良好,交通综合发展水平平稳提升
坚持"陆水空并举、建管运并重"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得到衔接,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序发展。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全面履行机场建设管理职能,机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与海航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初步达成了加快甘肃民航发展的共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运开发稳步推进,黄河九省(区)航运部门签订的黄河航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甘宁蒙三省(区)黄河航运开发备忘录得以认真落实,黄河上游航运开发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3、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落实"提速中部"战略,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快速客运、旅游客运、现代物流等优势运输业务。加强运输组织协调,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物资和重大节庆活动的运输保障,完成了春运、"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和第十七届"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州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期间的运输保障工作。
4、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进一步提高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以"人文高速"为核心,完成了包括路网智能监控、电子缴费、隧道安保、应急保障、管理设施、服务区改造升级在内的"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规范收费管理,积极拓展交通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公路沿线信息设施的功能,提高收费站点的通行能力。
(二)综合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尚未有机衔接
近年来,我省紧抓国家交通大建设机遇,建设完成了一大批运输基础设施项目,但与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和综合运输发展形势相比仍显不足。(1)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建设前期工作衔接不够,当前交通运输系统内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均为主管部门一家所为,各类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各行其是、缺乏统筹规划。(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功能尚未衔接,当前建设的各类运输枢纽普遍规模偏小、功能不完善,大部分运输站场不具备现代运输的"零换乘"和"无缝衔接"的综合性承载功能,就道路运输而言,全省货运仅有陇西宇臻物流中心一家上亿元的物流中心。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衔接紧密的交通综合枢纽相对缺乏,仍将是我省未来一段时期综合运输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综合运输体系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关键在于建立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各条运输线路、各个运输环节的协调运行,有效发挥运输效能。当前,各种运输方式着力于各自运输市场的开拓,注重区域内客货运输的主导地位,不仅未能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互补,反而造成无效竞争,加剧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运输通道资源利用缺乏统一协调运行机制、影响了利用效率。同时,交通运输业现代运输方式推广应用力度仍然不够,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应用范围较小,综合运输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三、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衔接
1、加强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建设
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区位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实际,适时调整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当前,政府牵头建立综合运输联系会议制度,衔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制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优化通道资源利用。
2、加快统一政策标准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强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配套完善交通运输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交通运输法规由"行业法"、"部门法"向门类齐全、分工合理、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转变,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政策标准上进行衔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益, 实现协调发展。
(二)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功能的衔接
1、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布局衔接
受资源能源布局、产业形态、地理环境和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影响,甘肃省区域交通运输呈现不平衡发展,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场相对站独立、衔接不畅。为此,要结合甘肃省坐中连六的区位特点和通道资源相对紧张的实际情况,科学布局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枢纽加强地理衔接。
2、加快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系统衔接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行业跨度较大,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系统是各种运输方式突破行业壁垒和行政垄断的新型手段。为此,要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通过有效整合、对接和共享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资源,着力构筑综合运输统一技术标准和共享信息平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
(三)加强交通运输运行机制衔接
1、加快现代运输方式推广
通过推行现代运输方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确保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运输资源,在系统内部实现基础设施与网络配套、硬件设施与管理及经营等软件环境的优化组合。今后时期,重点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按照驼背运输要求,推进国家公路主枢纽和铁路运输枢纽衔接,按照鸟背运输需要,推进公路运输枢纽和民用机场对接,按照甩挂运输和节点运输特点,着力推进公路运输在各类运输枢纽内的便捷中转。
2、大力发展联合运输方式
综合运输核心是联合,关键是衔接与协作。联合运输在客货流多次中转的运输过程中,在不同的运输区段和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部、中转点及换乘地点发挥着纽带贯通和衔接配套作用,发展联合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作的有效方式。当前,我省按照联合运输要求,大力推进公铁联运、公航联运、城乡一体化运输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优先实现部分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在不同运输方式"小综合"导向下,向"大交通"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庆斌、荣朝和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路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2] 李全武、陈瑾,甘肃省综合运输发展探讨、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