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环境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都有直接的联系。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中学化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认为在环境意识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内容:
1. 具有环境忧患意识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其中大多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例如,高一化学教学中结合卤素知识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等。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2. 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持续经济和持续社会三方面内容。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类的基本需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有必要掌握这一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之学习这一思想理论,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并对其相应的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注意从资源问题入手使学生领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学中增加了资源利用及资源状况方面的介绍。我们通过元素化合物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认识到真正的生活质量,体现在解决物质贫困问题的同时,应解决精神贫困和生态贫困。培养学生环境问题的价值观和态度,将有利于指导和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学生环境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是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关键之处。
我们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它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考虑这些物质的使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如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含磷化合物进入水体,少量促进植物生长,过量则使水中植物疯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变黑、变臭。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多为含磷洗衣粉,它们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复杂的废气、废水、废渣,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也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我们在实验教学时强调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规定要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处理。在实验前讲明道理,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实验操作严格要求,同时也注意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发挥其主体性。我们还注意从法制角度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在教学中利用渗透的方式,结合知识点,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如讲二氧化硫、硫酸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为此,我们教研组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关于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我们积极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探讨。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环境的小故事,以及一些重大环境事件、环保法规等,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将这些素材分类整理,编辑成适合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资料的编辑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2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境意识 培养策略
近年来,各国因环境恶化引发极端天气,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类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1996年7月,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会议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大事来抓,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观念,即从功利主义出发,为我所用,只要是人类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和利用。我们应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做自然界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从而真正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并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学生是新一代的建设者,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者。学生的环境意识应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进行培养。
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将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且应当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介绍酸和碱这一节事,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省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省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
其次,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租挥发,污染空气。又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在实验操作中,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且明显的结果,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还应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在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后,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上。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再次,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也是未来的主人。让每一个中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和生态教育,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与实践。
一、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由生物学知识产生生态道德知识,再由生态道德知识内化为生态道德观念。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发展的模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蚯蚓、仙人掌、生活在岩石上的地衣等生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和生理,从中得出结论: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进而说明人类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但人类在根本上还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必须依靠生态系统提高生存的基本条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调节和控制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够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课堂上可以通过观看动物图片、自然风光,让学生产生生态美的体验,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善待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善待生命,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
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认识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自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树木的更新,河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与分解作用,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稀释等等),同时更应给学生强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度,也就是生态系统能够接纳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有限,能给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源量有限(如木材)。人类不能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随意排污,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无尽伤害甚至灾难。
二、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境保护习惯,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环境保护习惯
教师在教授生物圈这一章节知识点时,可以列举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乱丢及大量使用一次性饭盒和非降解塑料制品造成白色污染等,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正是社会的悲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应该是良好习惯的播种者,正确世界观的宣传者。针对上述行为,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良习惯对于我们人类自身会带来哪些危害?对于人类的发展会有什么后果?而这些苦果都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这些破坏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生态的平衡、社会的和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过他们的思考,很自然的推导出环保问题是个大问题,让学生明白危机后,教师再顺势从这点切入,直接宣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4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游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之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市生活,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点拨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5
关键词:茶企环境;生态意识;茶园区酒店;管理;培养
1茶企环境生态意识
所谓的生态环境意识,在生态理论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阶段,若人们生态环境意识匮乏,生态文明观念不足,就很难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而茶企环境的生态意识,就是在茶企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意识,将生态意识融入到茶企的环境当中,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同样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具体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地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从保护生态环境转化成个人自觉的行为,进而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所以,在茶企环境当中融入生态意识,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狩猎、取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与自身生活的环境。人们长期改造自身的生活环境,在城市的工业、农业与交通等领域中,对自然资源大量地获取,将其作为重要的燃料,虽然积极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其生活的质量,但是,对生态环境确实是空前的灾难。同样,茶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因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茶企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不断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运营当中。不仅能使茶企向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是有效的手段。
2茶园区酒店管理工作生态化的必要性
目前阶段,全球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生态危机,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逐渐匮乏,随之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出现了温室效应。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两者是有机整体,而且,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都要依赖生态环境。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人和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注重的是人和自然的统一,将人和自然当作两者协调发展的出发点,不仅重视人对于自然的权利与利益,同时,也需要人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人类价值就应该基于自觉维护自身价值并推动自然进化,并且在实现自然界完整与繁荣的基础上,积极地实现人类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态危机并不仅仅需要人类进行生态系统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将生态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实现企业的生态管理。企业管理的生态化能够真正地贯彻并落实生态意识,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多个领域[2]。任何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始终遵循自然,也就是遵循生态规律。然而,传统管理工作对于生态环境并不重视,而且人们也不会承担社会的责任,因为个人利益使得企业严重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并且形成了自我利益为中心并追求科技进步的理念。其实,人类的主要困境并不是科技发展产生的问题,而是因为传统的自然观影响。当前的管理理念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使用资源的主体企业一定要遵循生态自然观的指导方向,并且对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地运用,最终更好地开展生态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相互融合。
3茶企环境生态意识在茶园区酒店管理的培养策略
茶园区酒店同普通的酒店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供游人、顾客休息的场所。然而,茶园区的酒店在管理工作方面却同普通酒店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化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茶园区酒店在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始终秉承采用生态环保化的管理方式,然而,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将茶企环境生态意识应用在茶园区的酒店管理工作中,进而有效地提升茶园区酒店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3.1战略生态管理
该管理指的就是将环境保护融入到长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当中,并且重视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确保经济增长所一来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特征。在企业战略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实施战略生态管理,可以使企业在选择战略行为与竞争手段方面更加具有科学性。其中,战略生态管理工作就是企业个人所采用的战略以及对其进行识别、规划和评价、自我更新过程的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工作强调的是企业制定与实施战略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成员利益的全面考虑,重视将大环境当作构建战略生态系统的基础,并且始终遵循生态平衡、优化与协调的相关原则。其中,茶园区酒店战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利益相关者等多种要素。另外,还有酒店本身与供应商、消费者与市场中介机构与竞争对手等多种关系。茶园区酒店管理工作实施的战略生态管理,不仅能使其更加实用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同时,也能使其运用新技术的弹性不断增强,使酒店对于战略环境的长期性逐渐适应,进而保证茶园区酒店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3.2人力生态管理
正是因为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其中人力生态管理就是基于此发展出来的。生态人的特性就是:人类是自然生物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必须要服从人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人在生物圈当中并不是主宰,所以,不能够通过科技来征服自然,而是要充分利用自然,并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所有行为的标准就是要利于自然完整、和谐与稳定,并且跟随自然环境来有序地进化,同时,人作为活动主体也同样需不断增强生态意识。所谓的人力生态管理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同时还应该重视人类活动并积极地解决其当前所面对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在整体层次方面来进行,始终服从生态系统的相关规律,而且,必须要保证企业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吻合,并且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中所提到的生态人,其实就是站在生态系统的整体角度来对人和自然关系进行全面地审视,其中也涵盖人类实践活动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然而,站在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上来看,人类社会仅仅是地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人类是无法脱离地球这个系统而独立存在的[4]。由此可见,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要站在社会大环境以及企业整体方面对企业工作人员及其自身行为予以合理地管理和审视。在茶园区酒店管理工作当中实施人力生态管理,同样对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营销生态管理
这里所阐述的营销生态管理就是企业在产品的包装方面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的包装物或者是产品使用剩余的污染,对消费者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其正常进行产品的消费,正确地处置废弃物,进而使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具体的表现就是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在分销与促销的环节当中实现管理的生态化,其中会涉及到运输工具选择,中间商选择与具体的促销方式和实施计划等等。企业开展绿色销售的途径有很多:首先可以利用绿色通道,也就是选择使用无铅的燃料,采用能够控制污染的装置,使用的运载工具需要节约燃料,同时,应尽可能地将供应配送的体系简化,进而降低运送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其次,可以根据产品或者是企业的独特特点来缩短分销渠道的距离,并且构建企业的绿色分销系统,对于销售渠道予以强化控制,降低在分销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向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5]。再次,如果选择使用中间商,那么一定要重视其绿色的形象,以及环保的意识等多方面,保证期在实际销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突显绿色的形象。最后,应当积极地开展电子商务,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来实现销售。电子商务这种销售的方式完全吻合环保的原则,而且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茶园区酒店的管理工作中,也同样应该实施营销生态管理,针对酒店内部的餐具、桌椅等产品都进行生态化的管理,并且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酒店自身的宣传工作,为其后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3.4生产生态管理
企业本身产品对于环境的影响大部分都来自产品生产的环节,而在企业中实施生产的生态化管理就是不进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对环境与资源予以合理地运用,进而有效地节约原料与能源的消耗。其中,企业的生产生态管理就是生产环境的绿化,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尽可能地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并且采用污染尽量少的技术设备,通过低污染和低能耗的材料来积极地倡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有效地分解并拆卸残余的产品,甚至可以实现重新利用,保证被废弃的产品对生态影响的程度最小。目前,清洁生产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使用生态控制方法,将降耗节能当作主要的目标,通过生态化的工艺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证将污染物最小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不变的法则。因此,在茶园区酒店的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充分发挥茶企环境生态意识的作用。文章对茶企环境生态意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阐述了茶园区酒店管理生态化的重要作用,最终重点阐述了如何在茶园区酒店管理中应用茶企环境生态意识的途径与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推动茶园区酒店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的危机。
参考文献
[1]蒋竺晓.提高公民环境生态意识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刘卉.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4(8):48-48.
[3]范林生.酒店企业生态管理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2(5):55-56.
[4]刘戈衡.我国旅游酒店的生态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2013(32):220,237.
培养环境意识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意识;阅读习惯;自然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57-01
人们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无序改造,特别是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不当处置,造成了局部地区乃至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危害,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威胁。就目前形式看来,这些危害与威胁有增无减,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高中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农、林、牧、渔、医卫、环保和有关应用科学。高中生很快踏入社会,他们要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影响着未来社会。我们要立足当今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并增强综合能力素质,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把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基本技术技能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挖掘文本教材,对学生渗透环境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高中阶段教育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因此,我们要从教材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比较、识记、掌握和运用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环境意识。
有时候,教材会因为篇幅所限而不能够对某一问题全面展开论述,特别是关于环保的内容叙述也许会很简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受到必要的环境意识教育,教育效果不会尽如人意。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适当补充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体味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学习《人类遗传病》,为了区别传染病和遗传病,我们就可以把人们食用野生动物而导致的传染病例与之比较,让他们知道,人类必定会因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接受大自然的惩罚。据记载80年代上海人因为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甲肝流行,造成一时的恐慌,甚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就此引导学生知道污水、粪便等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可以排放到河流、海洋中,否则,会污染水源并且让一些水生动植物带有病菌,人们一旦食用带菌的水生动植物,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泛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再比如,青蛙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小动物。可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据说一只泽蛙一天最多可以捕食266条虫子,假如我们的稻田里放养1000只泽蛙,那么一天就会捕食20多万只虫子,如此一来,我们根本不需要大强度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对农作物、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就自然减少。当然,我们更要教育学生自觉行动起来反对捕捉和食用青蛙,并要跟那些捕食青蛙的行为抗争。一方面保护了青蛙,维持了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他们的环保意识自然增强。
二、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
阅读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享用不尽的好习惯。结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同样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科普读物,还可以让他们到网上浏览相关科普知识,同时,要求他们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环境保护知识,以便拓宽他们的环境知识面,引导他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能够积极探索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把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知识相联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从而,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引导他们树立环境意识。
三、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环境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调研,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状况、生活垃圾的处理、水质的变化、空气的污染、动植物的变迁以及生活周围的生态平衡的维持等状况。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社会、有益环保的活动,比如,针对夏季蚊蝇的危害进行大面积的消灭蚊蝇的活动;结合人们乱丢乱扔塑料袋现象,举行一次清理“白色污染”行动;组织学生调查某一地区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情况,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现实,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既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又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四、走进自然课堂,激励学生增强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