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36―02

全新的社会形势令人才需求愈发复杂化、具体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专门机构的负担也由此加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区块之一,必须要迅速适应这种变化,改革教育模式,这样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征

1. 教学特征

作为一种应用型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该专业同时具有较强的科研性与应用性。其科研性来自于日益发达的电气科技,在这种背景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技术理论有着非常高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不得不加大理论知识的教学密度和教学比例,兼之该专业依托于电气工程类的博士授权学科,更加深了其技术科研色彩。其应用性则来自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固有特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育电气工程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其教学理所当然地对实验、实践比较看重。这两种特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教学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性,加大了该专业教学安排的难度。

2. 学生特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我国的老牌本科专业,发展历史已经超过30年,因此,生源一直相当充足,学生基础素质良好,就业形势和发展方向也趋于稳定。但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动荡。这种动荡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扩招等原因导致的生源数量激增,学生基础素质也出现了一定的参差不齐现象,对该专业的正常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方面是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出现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该专业视作研究型学科,在学习时重理论研究,轻技术实践,以获得更高的学位为目的,这使得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中应用型人才的比例逐年下降。

3. 社会特征

近些年来,社会形势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冲击很大。一方面社会的总体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数量众多而且增长迅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然面临较大的人才供需矛盾,这令许多高校在该专业的发展上呈现茫然状态,难以确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需求正产生急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渐渐不能再满足新的人才需求,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这两大社会特征并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独有,而是所有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都要面临的问题。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1. 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需求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了解电气工程系统的基础操作和维修方法,还要能完全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缺陷、发展方向,以便能自行进行适当地更新与改造。第二方面社会越来越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求人才具有足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外,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服务精神乃至个人品德都是人才素质评估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传统重能力轻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形势,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时必须要更重视育人的环节。

2. 学校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各个高校目前大多在进行教育改革工作,这种改革工作必然带来诸多变化,为了保证稳定地提供优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学校必然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高适应性,能适应教育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与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 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学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而学生自身必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这些需求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根据这些需求差异适当微调对个体的培养模式,才能在人才培养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问题

1. 定位问题

目前来看,各个高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定位问题。一方面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该专业是应用性学科的认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也对该专业的新形势感到迷茫,无法对学生的认识予以有效地引导,两相叠加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就难免变得模糊。这种模糊不仅令教学目标、教学纲要、教学结构等变得不清晰,影响了教学效率,在个别学校甚至引起了学生间对教学重点的争执与冲突,而且令许多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陷入了发展停滞阶段。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发展停滞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2. 课程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实践课。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是3∶5∶2,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严重偏低。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该比例被逐渐调整为3∶4∶3,与原本的学分比例相比更为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学分比例评估课程结构的方式并不完善,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学分,获取难度不同,学生的重视程度和所下的功夫也会有所区别。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课程的学分获得非常容易,往往只要出席相关实践课程即可获得,师生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需要考试才能获得学分的专业技术课程上,这降低了该专业人才的应用培养能效。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比例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3. 实践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四种手段:分别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和毕业设计,这四种手段目前都存在一定的能效不足问题。具体来说,课程实验与理论教学的脱节情况很严重,学生对实验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按教师的要求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上,实验的实践教学能效得不到发挥。课程设计审查不严,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更多地将课程设计当作一种需要应付的任务,而不是学习环节。实习教学大多走马观花,能效的发挥停留在提高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践认识上,更深层的能力素质培养职能发挥不出来。毕业设计失于单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基本完全由教师硬性规定,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兴趣也不高。教师在规定毕业设计课题时往往有一定的模板,这些模板大多相当陈旧,没有实践价值,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甚至与课程设计题目完全相同。

4. 发展问题

如前文所述,许多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发展上已经陷入停滞,相对的,社会、学校、学生对该专业发展的动态化需求越来越强,最终导致培养出众多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无用”人才的现象。各个高校大多对这种严峻的情况有所认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但由于定位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等多种原因,收获的效果甚微。举例来说,部分高校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先进模式,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新模式得不到落实,旧模式也已经支离破碎,反而更降低了人才的培养能效。

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优化

1. 通过明确服务定位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加以明确是建立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虽然理论知识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但要牢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终归是为应用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将应用型专业发展成科研型专业。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服务性人才培养理念纳入新的培养模式。为此,不仅要与社会上的电气工程人才需求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了解其人才需求,而且要将学校自身的教育改革目标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还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其自身的发展和就业意向,建立起服务型的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2. 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综合学分、学时、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订立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比例体系。此外,因为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效最好的公共基础课程应适当增加比例,专业技术类课程应适当降低比例。加大教学密度与教学精度,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与精炼,并增强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实践类课程的互动功能。实践类课程一方面要适当增加考核难度,一方面也要注意与专业技术课的结合。具体来说,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程、技术实践融合课程的比例要控制在4:2:2:2,构成新的课程结构体系。

3. 通过完善教育实践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传统的教育实践模式必须予以转变,具体来说,首先,要把课程实验独立出来,作为前文所述的技术实践融合类课程,提高指导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所占的比例,让这类课程成为勾连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其次,要提高对课程设计的审核力度,严格打压课设抄袭的不正之风。第三,要适当参考技术专科学校的实习教学模式,尝试将校企合作这种实习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第四,要尽可能丰富毕业设计,一方面在决定课题前要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决定毕业设计课题,另一方面要提高课题的灵活度,尽可能赋予学生开放性课题,避免毕业设计公式化、模式化。

4. 通过实现动态发展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尽可能缩短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周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期为单位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细节,以适应发展变化极快的电气工程人才需求,换言之,要建立动态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建设可以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动态发展需求,为模式细节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五、结语

我国对高级电气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下去,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只会有增无减。在这种背景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发挥更多的效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志凌,刘贤兴,刘国海.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高质量穿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2]刘金华,高红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吴巧媚.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研究,2012(08).

[4]刘美,禹柳飞,王涛.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04).

[5]肖俊明,李燕斌,王晓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3(06).

[6]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05).

[7]周勇,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2

1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对该专业进行教育或是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能为今后我国的电气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现阶段该专业的知识涉及面积比较广,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的过于枯燥,在加上理论知识比较难,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很难达到学以致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会逐渐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十分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就要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实际压力,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在实际授课中研究出以下几种方式,希望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2]。

2趣味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联系实际,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在过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把只知道读书、背课本,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不相符的人称作为“书呆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学无止境》一文中明确的说明:“全球的问题和矛盾千千万万,但是最应该使人类头痛的问题就是应该怎样更好的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潜能,全面提升人类对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以此来减少和消除人类应对全球问题的差距。”这也说明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做一个只知道盲目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要积极地跟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在对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潜能,将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优化和培养,也是现阶段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作[3]。比如:笔者之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特意对这一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像是开展电力系统正常、不正常状态的讲述时,还特意在网上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进行了下载。比如为了猫为了捉到老鼠躲在配电箱中,导致短路现象的产生;或是刮风后电线倒塌导致单相接地的树等。在讲到继电保护的配合工作时,我们也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应用动画或是图片对相继动作进行解释和讲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明显的提升和发展,同时课下找老师进行问题探讨的学生人数将得到明显的增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使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在这项教学方式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的认识到了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对兴趣进行提升,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有自信。

2.2注重效果,及时沟通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问题或是看法,都能够自由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提出。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即便是有了意见或是不同的看法,也很少会主动进行发表或是提出,因此我们也将现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学生沉默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想要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不是容易的工作。因而,笔者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趣味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希望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4]。比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展了几次实习工作。在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之后,有一名学生对某风场进行参观后,在实习报告中记录:“工人师傅说,每个风车为1500瓦,因此两个风车就能对很多地区的供电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在今后的风电发展了,就完全能代替电厂,为我们提供有效地电源。”后来我找到这个学生后,和他的交流中发现,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他认真的对笔记进行了记录,但是有很多错误或是不准确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学生沉默现象”的影响,学生即使认识到问题或是错误也不会轻易指出。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后续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也适当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对教学的开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5]。

3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对趣味教学的研究和分析。由于电气工程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的理念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专业的教学,通过对先进工具的利用,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将其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十分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李庆 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康伟,王艳松.趣味教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9(1):102~103.

[2]魏立明,韩成浩,王琮泽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1):91~93.

[3]李一峰,樊海红,吴卫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8):276~277.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H16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就目前来看,机械自动化已经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普及,每一个领域都会针对自身机械工程的特点来融入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的融入需要了解其自身的功能以及自动化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了解机械自动化的各种特点,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并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1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我国工业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对应机械化水平也在初级发展阶段,单子自动化以及刚性自动化是我国现阶段自动化的主要突出的特点,它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发展大多数都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还比较传统落后,他们并不重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我国现状而言,许多机械工程都需要植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因为管理者的落后理念以及缺乏丰富的创新观念,所以致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没有随着需求而不断提高,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仍然比较低。

1.2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我国社会实际中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例如专业性人才的匮乏、落后的自动化技术以及狭窄的自动化应用范围等问题,其中缺乏专业性人才和专业的自动化技术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运用的过程中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市场问题也是主要问题之一,人们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办法全面认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致使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大大降低,面临着市场狭小的问题。众多企业创新意识的缺乏以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大大缩水,没有把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导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用缺乏实际的价值意义,从而严重制约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更长远的发展。综上所述,增加企业的创新意识,改变企业的创新理念,培养众多的专业人才,结合试验和理论知识,逐渐推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社会上的实际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

2机械化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

2.1集成自动化技术。作为我国机械化自动技术之一的集成自动化技术是在机械化中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完善机械工程的制造过程。改善原有的信息技术,将自动化信息和其他生产信息紧密结合是集成自动化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它拓展了机械化工程的生产和发展。集成自动化技术伴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效率,提高企业的机械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柔性自动化技术。作为比较先进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发展的,所以智能化操作管理机械工程生产目标是柔性自动化技术的最大特点。机械工程的科学性和智能性是柔性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效果,柔性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企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倍受信赖和认可的。

2.3智能自动化技术。作为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升级,智能自动化技术也是建立在网络计算机基础之上的,对机械工程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模拟是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特有功能之一。智能自动化技术通过对机械工程的各种生产数据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机械生产的效率,扩大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机械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

3促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对策

3.1完善配套机械自动化设施。要想实现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就要实现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例如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基础设施,只有促进配套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才可以实现机械工程在生产过程中自始至终全面实现自动化,最后实现机械工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2发展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各个企业无法提供高投入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所以结合我国社会现有的发展实际情况,企业要重视发展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从初级的基础机械自动化发展,为今后更高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低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专业的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所以我国要重视这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宣传,加大专业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全面的培养,尤其是专业人才基础知识的教授。

结语

作为我国制造业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它是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涉及领域广以及研究活动活跃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范围,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在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时,出现了众多的问题,所以为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专业的学者仍要不断的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刁荣飞.浅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116.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33-01

在“通才”与“专才”两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模式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深化变革中,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是高等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并且在传播知识、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一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反应最为活跃的基础学科,可以说是许多新兴学科生长的温床。在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在新形势发展成为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的表现,所以电气工程的发展就要符合新形势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服务。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够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要,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科学定位

科学定位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培养下得去、为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作为本专业建设的理念,通过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要达到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1)首先要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在培养方案中要让学生受到基本的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等方面的训练,从而实现理论与技能兼修和“基层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2)发展专业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具体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在专业培养中,为了使本专业的特色得到最大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在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之后再跟对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并结合个人的特长,进行专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1.2 变革传统的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被认为是实现和提高人才质量的核心,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变革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最有力的方法。变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就需要构建“理论――技能”相并重的教育模式,在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生的过程中也实现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变革传统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把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类的、实践类的和专业技术类的三种。在基础类课程中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中转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实践类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知识实现为自身的技能。

1.3 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工程创新和实践以及创业等方面的能力。

(1)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突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专业训练”,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增加诸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等。增加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实现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其次要增加实习环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培养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教学环节,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状态下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让学生做好实习日记,并且在实习完成之后也实习报告,对整个的实习过程有一个整体的反思和评价。在实习教学中科学的设置和安排符合培养的目标,能够使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自身的感性认识。

2 结语

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科学定位、变革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主要模式来加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采取何种培养模式,都需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更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2] 黄肇,罗庆跃,袁旭龙,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发展前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85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把信息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些技术的应用让电气自动化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电气自动化会给国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视,我国主要采用IEC61131标准的电气自动化平台,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程序的优化管理,提高了电气自动化平台运行效率,缩短了电气化编程的时间,应用价值非常高。IEC61131电气自动化平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范化,二是统一化,三是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电气自动化程序的快速通讯。

现场总线可以把电气自动化设备与智能化设备连接在一起,智能化设备的信息会被提取出来,并通过现场总线传输到中央控制器内,可以有效解决智能化设备信息传输问题。现场总线主要适用于以下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一是制造业,二是流程工业,三是交通,四是楼宇,五是电力。分布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获取数据信息,控制数据信息,人机交互,自动化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分布式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靠性高,开放性高,灵活性强,维护简单,协调性强,控制功能非常齐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多种技术应用与电气自动化系统内,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始与IT平台相互融合,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对完善自动化网络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 增强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创新意识

如今,电气自动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增强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意识。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发展规划制定内部发展目标,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生产水平,生产出更多高性能的电气自动化产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电气自动化企业还必须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其提供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出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电气自动化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电气自动化专项的实施进程。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而高档产品均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创新方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快企业转型,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2 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人员培训

在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很多电气自动化企业都会忽略操作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为了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很多企业不断减少操作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甚至有部门企业根本不开展人员培训,导致电气自动化企业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现有的部分操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操作水平比较低。事实上,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而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对于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对此,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企业举办座谈会,企业也必须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丰富操作人员培训的形式,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的满足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需求。

2.3 向电气自动化市场化过渡

要想实现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电气自动化企业不仅要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还需要向电气自动化市场化过渡,这对于电气自动化生产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实现外部分工与社会化的融合,带动企业电气自动化产业实现市场化,加大电气自动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率。电气自动化产业向市场化过渡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加强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管理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电气自动化企业只有认识到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生产安全管理方案,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不仅要具有创新能力,生产出更多新颖的电气自动化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提高电气自动化产品的档次,占领国内电气自动化市场。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操作人员,并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发展规划制定内部发展目标,有计划的开展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还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电气自动化产品的顺利生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佳奇,李海. 试论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明日风尚,2016,(23):304.

[2]张鑫. 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创新与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49.

[3]宋强. 对热工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措施[J]. 企业技术开发,2015,(36):7-8.

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6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我们,特指我,对我所学的专业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还是认识不是很够,可能老师考虑到我们这些学生的潜在问题,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专业认识的实习周。我们要通过这几天的实习对机械工程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通过之前的理论课专业概论课,我们已经对机械工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进入工厂之前,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基础知识课,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该学些什么。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老师还说,目前工程机械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设备可以完成人们所想到的任何工件,大型设备的专业化也在逐步加强,国内外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差距也在逐渐减小,工程机械有小型化、家用化的趋势

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与电工合二为一。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我们需要学的基础科目有: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等。

上完了这两节的基础课以后,在一男一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三个班分别参观了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与北京现代汽车厂两个地方。

周三那天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可到了北京现代以后,天就放晴了。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有关宣传片,听了关于展车的相关介绍,又参观了总装车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总装车间。一千多米长的生产线,经过工人师傅准确而迅速的操作后,在OKLINE最后出来的就是成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