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理学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病理学的看法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1

一、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适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们课堂主体的作用,大多数实验教学的授课流程是固定的,实验目的和内容由教师指定,教师的讲解和实验展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们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实验结论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只要按照教??总结的内容填写即可。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激情,也没有启发性,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开发,学生们获得的实践经验也仅仅存在于课本中或者教师的总结中。

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不同,它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思维,虽然教学目标和实验任务由教师指定,但是教师只是任务的引导者和实验过程的监督者,学生们不仅要亲身实践、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所有实验的信息要通过学生们自己来收集,实验结论也要由学生们合作探究完成,各小组的实验报告的优劣可以通过全班讨论来公平决定。因此,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证明,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因而,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二、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

(一)综合实验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综合性实验教学采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愿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自我总结和自我创新。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教学、可以督导实验过程、可以适时引导点拨,但是绝不能替代学生给出实验结论,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尊重学生们对实验的不同看法,绝不能以教师所谓的权威来压制学生,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对比和辩解。这样的实验课堂会让学生们动起来,课堂气氛热起来,完全颠覆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

(二)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课实际上是理论验证课,是巩固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辅助手段。但是,随着高职病理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应该对实验教学的作用重新定位,强化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性,把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列为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们初步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变过去仅为完成实验报告而做实验的教学现状,把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只有脱离教师的指导并真正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学生们才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实验教学采用了多元教学手段

综合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元教学手段。既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以借助网络、微课以及辩论会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分析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同一病例,每个人的出发点可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学生自己的结论和大家辩论后的结论一致,对他会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 病理实验课教学; CPC教学法; 应用探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44

所谓CPC,即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 pathological conference),一般先由临床医师介绍患者诊治经过,再由病理医师展示病理尸检结果,病理与临床有关学科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死因,总结经验教训[1]。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与临床联系密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在重点章节采用CPC教学法进行教学,由此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并能将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级同时开课的两个高专临床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即: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和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的学生。其中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5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均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考试入学,随机分班,且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主要医学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试验组病理实验课学时总数相同,每次实验课均为4学时。授课教师均为病理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开课前集体备课,授课进度、授课主要内容相同[3]。

1.2.1 对照组 按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实验课上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理论内容,然后给学生讲解病理大体标本、病变组织投影或挂图,之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大体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绘图,最后教师作简短总结。

1.2.2 试验组 采用CPC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病理讨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总结式教学。

1.2.2.1 在学生上完相应的病理理论课后,将精心挑选的病例及相关讨论题发给试验组同学,让他们熟悉病例,按病例思考题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书写讨论报告。

1.2.2.2 在实验课上,教师先让试验组同学对所讨论病例中的相关病理问题发表看法,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不同的结论,教师不急于作出评判,可与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及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模糊观点,并对病例中涉及的相关新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在有了统一的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尤其是对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进行分析,对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进行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对疾病的病变有形态学上的认识,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的病理理论知识[4]。

1.2.2.3 在实验课后,教师让试验组的同学对所讨论的病理问题形成书面文字上交,教师对每一份作业做详细批改。

1.3 评价方法

1.3.1 对照组和试验组实行学期统一病理学结业考试。考试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课考试成绩(70%)和实验课考试成绩(30%)。实行教考分离。考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集体阅卷。考试结束后统计两组的总评成绩。

1.3.2 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做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病理实验课中进行CPC教学的评价。

2 结果

2.1 试验组学生考试总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问题为中心的CPC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病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1 CPC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病理学是形态学科,内容较抽象、枯燥;而应用CPC教学法,针对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学习抽象的病理变化,使学习由静变动,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CPC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病例分析(CPC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最后通过讨论得出明确结论,从而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研讨过程中,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提高;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询问、同学的质疑,会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CPC教学法充分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的技巧以及语言艺术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

3.3 CPC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合作意识等内容。在人们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人际交往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合作意识下,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5]。采用CPC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将来的工作氛围,同时在临床病理讨论中学生还能学到新知识,使学生学会尊重实际,养成实事求是、细致、踏实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质。

3.4 CPC教学法增加了病理学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CPC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式学习。学生在研究病例时,会将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紧密联系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临床医学各学科课程打下了扎实的病理理论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苏敏,田东萍,杨棉华,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52-57.

[2] 陈罡,罗殿中.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病例分析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626-628.

[3] 宋晓环.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9-22.

[4] 袁锦玉.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61-62.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案例教学法;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93-02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医学病理学教育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1]。长期以来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传统职业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病理学的教学改革[2]。我们为此应用案例学指导病理学的课程开发,探讨案例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医学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大部分病理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仍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方法上,仍是以教师为主宰的教,缺少互动性,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师生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忽视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思维的能力。

2.缺乏教学理论支持。我国大学承担病理学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医学学校,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支持,缺乏优化设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3]。

3.设计过程忽略教学主体。一直以来,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呈现简单化,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意向出的,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就强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简单化教学。这样就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评价内容形式缺乏多样性。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只着重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靠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性,而未从其他途径来进行相关考核,同样在评价过程中也未重视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吸收相关知识下所具有的进步跟潜力,而是选择单纯的考试形式来大致评价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不仅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挥,而且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我们知道,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一是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能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把理论课学到的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就能使该病理变化显得更加丰富,这样的话会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在案例教学中老师选择的都是所学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常见疾病进行案例讨论。如在讲述心血管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时,笔者在大量尸体解剖的工作中精选出典型案例,将这些案例与理论课内容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从死者生前的临床表现、体征、尸检时发现的病理变化出发,诊断患者的疾病,并分析死亡原因。通过这样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1)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案例应具备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等原则,把各个疾病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案例教学中。一方面,案例提供的信息要与教材的理论和定义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明确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要领。另一方面,案例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兼容性,让学生能够形成知识上的摩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精心设计问题。要保证案例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方面。设计的问题要得当,能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理解案例,掌握案例的重点、难点,使基础知识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时,尽量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中。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使案例讨论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能离题太远,同时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要从积极的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5]。(3)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程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初期,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所以案例要选相对典型且易懂的,采用教师先讲解案例内容和要求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到的病理知识,理解案例分析的要素。坚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对于小儿感染的病理学课程中,要突出感染的病菌来源,严格进行药敏分析[4]。(4)组织课堂讨论。当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案例教学方式将渐渐转变为以学生讨论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步骤是: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出案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时,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看法,要积极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在讨论中完善理论概念,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5)课后复习。根据各章节的重点疾病,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学生在网上答题后,老师给予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学生在网上答题后,老师给予评价。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疗人员的基本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可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实践为导向,并以此为教学活动中心,我相信必然能产生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病理学教学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1-3.

[2]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科技咨询导报,2012,(3):161-161.

[3]蔡铁全.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27.

[4]刘光维.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神经内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68.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教学做;生命科学馆;一体化,场景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医学职业教育也逐渐转变为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模式[1],既要求有牢固的基础科学理论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求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职业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我们提出了独特精深的病理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能力目标是突出“先会做”这一实践能力培养,然后才是“后懂理”理论知识跟进[2]。

1研究对象

以学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10班的5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来源于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及成绩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设计实验组为:临床医学1~5班,共计2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临床医学6~10班,共计271名学生。

2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病理学基础内容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模式,联系临床紧密的内容以问题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problem based leaning,PBL教学法)等多手段联合教学。预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向他们介绍联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意义以及如何在病理学中应用。主要教学过程包括:①教师采集典型临床病例进行整理,病例中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临床检查、病理变化及尸体解剖等内容,并有针对性提出思考题,将整理好的临床资料精制成PPT;同时在每一个教学班培养个别学生成为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SSP)。②教师导课,在前次课程活动结束或利用自习时间,并将导课内容分配到每一个学生,也可通过学校网络教学中的病理学讨论专区进行导课,督促学生积极和自主地进行学习和交流。③学生自学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等预习、准备,也可请教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并整理好个人发言讨论稿。④小组讨论与学习,学生原则上以寝室为一个小组(6-8人/组),组长主持小组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会上发言,围绕问题提出进一步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小组讨论结束时,提交一份小组讨论意见与结果。⑤全班集中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将学生SSP引入到简易模拟病房,教师组织CPC教学。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本小组讨论结果,其它小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⑥教师辅导学生总结[4],并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学习要求。⑦学生问卷调查,对本次课程单元教学的满意情况,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其内容包括:开展知识竞赛、建立“生命科学馆”课外教学基地、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学习、图书馆提供相关知识的书籍学习。对于在教学过程当中实验组学生对有关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实验组学生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更有利于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发展的宽松环境。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生成绩评定具体操作:①平时成绩,教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不辞辛苦地进行随堂抽查,并记录好每次的考核结果,包括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课堂测验、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②实践成绩,有大体标本的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的诊断以及难度适宜的病例讨论等,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全年级实验技能考核;③期末成绩,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理论考试,采用与山东医专交叉命题和双盲法集体流水作业阅卷;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等记忆型试题和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性分析题等。学生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闭卷笔试占50%、实验综合考核成绩占40%、平时成核占10%。

3研究结果

学校病理教研室教师完成了基础医学部下达的本学期全部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实验组267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情况(见图1)。

图1实验组267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符合正态分布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总评成绩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经过SBSS13.0软件进行的秩和检验,结果两样本比较(见表-1)。

表-1 2012级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成绩分析( ±s)

组别 例数(N) 成绩组成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

10% 实践成绩

40% 期末成绩

50%

实验组 267 88.55±6.75 90.26±6.70 80.25±7.21 85.08±6.95

对照组 271 85.26±5.01 85.20±10.01 76.01±13.28 80.61±11.15

P 值 P>0.05 P

学生之间的实验技能考核、期末考试及总评成绩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政府强势推进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任何政府管理的缺失或弱化,都会使职业教育受到很大

影响[4]。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病理学“教、学、做”的过程中,作者首次提出“五个场景”教学模式:①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药理学实验;②把设计性实验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中;③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改良PBL教学方法;④将双盲法引入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⑤优化药理学实验考核方式和内容。这是一套重自

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走进“生命科学馆”。这么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人体疾病认识,记得更准确、深刻、长久。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想了解的疾病跟周边教师和同学直接探讨。“生命科学馆”作为医学生的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医学学子的第二课堂;同时是学生深切体会人体奥秘、领略生命之光和向往医学未来的窗口。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讲授内容丰富的困境,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成为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计算机辅助技术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改变了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面貌[5]。传统的PBL模式适合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若完全照搬传统PBL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将在传统的PBL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将SSP贯穿PBL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其对枯燥的病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6]。

“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教学以“双证书”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执业证和职业能力,而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执业考试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依赖于临床专业课程,而且对专业基础课也有同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玉琳,张乐星,封玉玲等,医学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引入CPC的实践探索[J].重庆医学,2011,34(24):2476-24773.

[2]Schneider S,Bazarian J,Spillane L,el a1.Educational PrescriptiOILS:Prd,i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cad K-nerg Med,2002,9(10):1053.

[3]韩仪,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引导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98-100.

[4]宋亦芳,汪国新,金德琅.热点•焦点:社区教育发展三人谈[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9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5

PBL教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提出,它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而且对同学们临床推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都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对于教师来说,通过PBL教学案例的书写,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媒体教学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学生掌握牙体牙髓病各种疾病特征的前提是掌握其解剖病理形态,牙体组织发病的病理学过程复杂,授课时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不易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动态过程;不能辨明牙体组织病变的具体病理学变化。然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许多牙体组织病变是在动态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动态过程中的每一个时间结点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很难让学生理解完整动态过程中是如何病变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牙体牙髓病变的整个动态过程,将每一个时间结点的病变很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三、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牙体牙髓病学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的理解消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我们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3.1确立学习目标,建立学习模块

实验重点是对牙体牙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的正确认识,对临床上常见问题有一定处理能力。因此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目标确定为:(1)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培养横向思维,使学生能够对牙体牙髓病学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2)掌握基本的牙体牙髓病学操作技能如:各类洞型制备、充填术、盖髓术、根管治疗术等。

3.2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对设定的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后,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尽量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阐述对所提供病历的看法。同时,可以在组内和不同的组之间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督促学生不断反思,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3.3借助多媒体技术,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讨论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共性问题、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从主诉、现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视频等,通过直观体验,更好地答疑解惑。最后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每组答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结束语

对病理学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3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23-03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1]。病理生理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生在学习了正常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代谢等知识后,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掌握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奠定基础[2]。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3]。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4]。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5]。

随着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教育、卫生事业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我们的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人才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6]。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教育部提出了改革和加强本科教学的新举措,要求高校力争在3 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为此,在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成为各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7]。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确的文件对其进行规定,和统一的模式[8]。我校处于边远地区位于东北,生源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英语水平也各有不同,并且我校的英语基础薄弱,难以实现全英文教学。根据本科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在临床本科的大三第一学期开展,学生这时已经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大学英语四六级也都多数通过。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为了探讨一种适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临床本科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并且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教学,然后开展理论考试以及再次的问卷调查,为了探讨开展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重要性[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全日制临床专业2011级的80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男女比例为1∶2。研究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1月。对这些学生采取调查问卷:我校推行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和看法。

1.2 分组方法

2011级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病理生理学,我们选取临床实验班和临床一班作为对照班,共100名作为样本,各50名,分别进行病理生理学的双语教学和常规教学。由实验班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进行反馈,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成绩。

1.3 调查方法

在2011级学生本科二年级期末结束的时候,将老师已经制作好的调查问卷发给我们随机选定班级的班长,由班长发给学生,答完后再返回给我们。800份调查问卷全部有效。封闭式和开放式均有。主要内容为:你认为医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是否应该开展双语教学?你认为双语教学会对你产生哪些有利的方面?你为什么不赞成开展双语教学?然后在期末考试中以同样的试卷进行测试并且再次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可行性调查结果

78%的学生认为医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应该开展双语教学。8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积攒了一些医学英文词汇,7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英语的学习兴趣,65%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增强了英语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61%的学生认为锻炼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不赞成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2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使学习时间延长,增加了学习负担;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好,可能听不懂。见表1。结果表明:学生大部分对病理生理学采取双语教学是赞同的。而少部分学生不赞同主要是由于它加重了学习负担,延长学习时间,自己英语基础不好,可能会听不懂等原因。由此可见,我校病理生理学推行双语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

2.2 实验班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

由实验班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结果显示7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练习了英语口语,88%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医学英文词汇,8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92%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双语教学的模式,58%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9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由此可见,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开展是可行的。仅有少部分学生不赞成双语教学主要是由于自己的英语基础薄弱,自己还没有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很难有精力进行双语教学的学习。上课听不懂,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我校开展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建议实践。见表2。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一学期的分别教学:双语教学和常规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病理生理学的期末平均成绩为(80.13±2.50)分,对照组为(75.21±1.50)分。两组病理生理学期末成绩比较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初见成效。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学习了医学英语[9]。医学英语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中的一个难点,有效地掌握医学英语对将来阅读英文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还增强了对学习英文的兴趣,而且有效的练习了口语,使学生们的主动性大大提高[10]。双语教学也打破了以往学生们一直反映的学习医学知识的枯燥,英语与医学达到了相辅相成[1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联系临床的基础学科,临床病例是教学的一个重点[12]。我们平时教学可以多多采用提出英文病例的模式,让学生用英文陈诉它的疾病诊断过程以及发病机制。有效的巩固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增强了相关的英语词汇[13]。从原来的注入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从以前的比较羞涩,不爱张口,变为现在的上课踊跃,大胆爱发言。学生也渐渐喜欢上这种教学模式[14]。此外,我们必须切记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外语教学,而是用外语教学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重难点。切记将双语课变成普通的英文课的翻版。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课程改革,因此考核成了重点[15]。我们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加大英文的考试力度,比如说名词解释,英文病例,英译汉,汉译英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字典,读文献学习英文。

总之,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具备了很好的条件。以上调查结果均证明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采取何种形式的双语教学还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验证,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就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双语教学推到更好。

综上所述,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如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采用,也没有良好的英语环境等,但这种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各医学院校和学科唯有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学科和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尽可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复合型、开放型人才,也为我国迎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做出病理生理学科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Cummins J. 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dagogy[M]. San Diego,CA:college-Hill,1994:78-80.

[2] Hu G. Borrowing ideas across borders:Lessons from the academic advocacy of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ucation”in China[A]. In Fegan J&feild M H(eds.) Education across Borders:Politics,Policy and Legislatine Action[C]. New York:Springer,2009:115-136.

[3] 程昕. 课程语言特点与双语教学模式选择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2):62-65.

[4] 李颖. 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 外语界,2012,(2):49-57,88.

[5] 王雪梅. 从学术能力的要求分析角度反思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J]. 外语界,2010,(5):67-73,95.

[6] 王雪梅. 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业论文监控体系[J]. 外语电化教学,2011,(1):27-32.

[7] 庄智象,黄卫. 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外语界,2003,(6):8-14.

[8] 张绍杰,杨忠. 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9,(1):4-8.

[9] 王美龄. 读研究生教材的出版[J]. 出版参考,2011,(4):11-12.

[10] 胡状麟.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 中国外语,2004,(2):4-8.

[11]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育部[2001]4号[S]. 2001-08-28.

[12] 马小琴,王俊杰,周小燕. 推行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80-81.

[13] 阳丽君. 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 高教论坛(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79-81.

[14] 龙陶陶. 从高校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对比谈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省(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