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1

A:由于你儿子属于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对身体有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有明确过敏史者禁止接种百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另外,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者属于疫苗接种禁忌证。你儿子是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同种免疫性溶血症患者,接种某些疫苗须慎重,之前应向当地儿保医生咨询。至于孩子没有接种某些疫苗,他感染这些传染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值得注意防范。  在宝宝接种的疫苗中,跟鸡蛋有关系的只有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利用鸡蛋培植的疫苗,但其中的鸡蛋成分很少。如果宝宝对鸡蛋只是轻度的过敏,比如在吃完鸡蛋后出现轻度的湿疹或荨麻疹,那么通常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宝宝同时还对其他药物有不良反应,那就应该先带宝宝到医院做测试,详细咨询医生。

Q2:专家您好,我这个月给宝宝接种了流脑和腮腺炎疫苗(同一天),按上次医生建议,过几天还要再打流感,和接种麻疹,请问专家,一个月内可以接种四个疫苗吗?一天可以接种两种吗?流感加强针必须打吗?这样接种对宝宝有害吗?

A2:统计数据显示,婴幼儿在出生的头两年里需要注射24种预防针。在一个月内是可以接种四个疫苗。一天最好不要接种两种疫苗,在一周内接种两种疫苗是可行的。时下正值冬季,接种流感疫苗很有必要,四种预防针分别针对不同呼吸道传染病,对宝宝身体有益无害,一针也不能少。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打完预防针后,给孩子喂点糖水(在温开水中加入一小勺糖),这杯糖水不会对将来的血糖和体重造成任何影响,却能有效地增加婴幼儿体内自然的止痛因子,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孩子对预防针的恐惧和父母的焦虑情绪。

Q3:接种疫苗后,应该怎样护理宝宝?

A:给宝宝接种疫苗后一周多吃些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类等食物,增加制造免疫力的原料,增加接种疫苗疗效。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48小时,每天测量体温2~3次,了解是否发烧、轻泻及流鼻涕症状,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发痒、溃疡等征像。如有下列反应需要及时看医生:(1)持续3个小时以上,难以安慰的哭泣或高声哭泣;(2)睡眠过度或难以叫醒;(3)发高烧,测量体温>39度或高热惊厥。

Q4:接种疫苗的第二天发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苗的副作用,还是碰巧发烧了。

A:在多数情况下,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孩子可能因受刺激而比平时的活动要少,注射疫苗部位会出现红肿,可能伴有低烧(测量体温≤38℃)。这些正常反应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多数与该疫苗的副作用有关,不必使用退烧药。能引起发烧的疫苗有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等。

Q5:宝宝每次去接种疫苗时都会哭,体温就会立刻上升,超过正常体温,请问这样可以正常接种吗?

A:可以放心接种,前提是宝宝没有生病。第1~2次接种疫苗后往往会使宝宝疼痛难忍,故可以理解宝宝每次去接种疫苗时都会哭闹不安。

Q6: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有什么差别?是否进口的会好一些?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A: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关键是“提纯”程度略有不同。既然被卫生部批准使用,国产疫苗都要是合格且可靠的。建议选用国产疫苗便可,不要迷信进口疫苗。接种国产疫苗前应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弄清生产产家及疫苗正副作用。

Q7:我家宝宝接种后好像没有发烧现象,是不是表示没有种上疫苗?

A:你家宝宝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只要是按正规操作接种疫苗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某些疫苗(如脊髓灰质炎减毒丸活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后无特殊反应。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2

宝宝夏季的常见病,如手足口病、肠胃炎、空调病、中暑,都可以引起宝宝发烧、每一种疾病的表现各不相同,让我们一一分辨,对症护理,及时治疗。

闻声色变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种传染病,4~9月份是高发期。因其传染性高,心、肺、脑的并发症较重,疱疹造成宝宝的难受程度也高,而成为夏天妈妈们最担心的疾病之一。

表现症状 发热38℃或38℃以上,发热的同时会在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红疹,或者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有的在早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发热2~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

有效预防·保持室内通风,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保障宝宝获得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多带宝宝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妈妈之最关心

宝宝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当如何护理?及时隔离宝宝,宝宝用过的玩具、餐具、毛巾、寝具,以及被粪便污染的衣物等彻底消毒。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宝宝在一周以内病情可以好转,体温下降,皮疹消退。位于咽喉部位的疱疹,会让宝宝难以吞咽,尽量给宝宝吃奶或清淡流食,多喝水,如果宝宝表现得特别难受不想进食,不要强迫宝宝,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医生一般会用一些退烧药物以及抗病毒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比较严重的是引起其他并发症,这会使宝宝的病情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如果宝宝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晕厥、面色苍白、抽搐等现象,应当立即就医。

得过手足口病以后,还需要担心再被传染吗?会不会像得水痘一样出现免疫?手足口病不像水痘一样具有免疫性,这次得了手足口病以后,如果不注意预防,还有可能再患。而且手足口病的病毒每年也在发生变异,所以再次被传染的几率很高,不要掉以轻心。

夏季常患之肠胃炎

夏季温度高,病菌繁殖快,食物、水等容易受到病菌污染,而宝宝的肠道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弱,更容易患病。另外,宝宝受凉受热,吃过量冷凉的东西,或者暴饮暴食,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一些病毒的感染还可造成胃肠型感冒。

表现症状 一般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及腹痛。宝宝会表现得精神状况不佳,食欲也不好,对奶或其他食物都不感兴趣。

有效预防·保证食材的新鲜,恰当地储存,避免变质或被细菌感染等情况发生。·奶瓶、餐具等定期消毒。可以每天睡前将宝宝的奶瓶、奶嘴、餐具等统一消毒。不建议使用消毒剂,避免有化学成分的残留。可以采用消毒锅消毒或者沸水煮沸消毒的方式。·避免给宝宝吃过凉的东西,或暴饮暴食。

妈妈之最关心

宝宝患肠胃炎后的护理应当注意什么?宝宝腹泻或呕吐会造成宝宝脱水,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饮食上要更加清淡,不要急于给宝宝补充营养,否则只会加重胃肠负担。宝宝病愈之后,也要给宝宝坚持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宝宝夏天可以吃生冷食物吗?小宝宝的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1岁以内的宝宝处于辅食添加初期,过冷的食物会对宝宝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产生不良刺激,不要给小宝宝吃生冷的食物。最好加工成适合宝宝食用,更方便消化吸收的程度。1岁以上的宝宝,也要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可控可防之空调病

夏天宝宝长期待在空调房间,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并因此衍生出—系列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

表现症状 宝宝的呼吸道非常脆弱,空调吹出的冷气很容易攻破呼吸道的脆弱防线,造成宝宝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感冒症状。室内空气不流通、干燥,还易导致宝宝鼻腔、嗓子干燥,更易使病毒入侵。同时还会造成宝宝皮肤干燥,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另外,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发达,如果出汗后立即吹凉风,很容易导致宝宝的毛孔突然闭塞,导致宝宝内热瘀积,抵抗力下降,引起热伤风。吹空调不当,还会导致宝宝肠胃受凉,引起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有效预防·空调温度设定不要太低,最好不低于26℃,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宝宝出汗后不要立即进入有空调的房间,先把身上的汗擦干,并及时更换掉汗湿的衣服。也不要让宝宝从空调房间突然进入外面炎热的环境,提前关掉屋内的空调,让宝宝适应片刻再出门。·不要全天待在空调房间,选择早晚清凉的时间段,让宝宝外出活动。注意开窗通风,注意定期清理空调,以免细菌滋生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果屋内湿气太重,最好用空调除湿。·在空调屋里待得时间长了'要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妈妈之最关心

刚出生的宝宝能吹空调吗?可以,但是一定要使用得当。把空调的温度设定得稍高一些,28℃左右。这样既不会让宝宝热得难受,也不至于太寒凉。让宝宝离空调的出风口稍远一些。宝宝睡觉的时候注意腹部和脚底的保暖,并且夜间温度降低时及时调整空调温度,以免导致宝宝夜间受凉。

不易察觉之中暑

宝宝轻微中暑时会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热,而且干燥,但是因为夏天本就天气炎热干燥,所以父母即使发现宝宝皮肤出现红热现象时,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宝宝中暑。

表现症状 宝宝出现中暑症状时,容易和发烧混淆。中暑典型的表现是宝宝的皮肤发红、发热、干燥,虽然很热,但是可能却不会流汗。随后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呼吸或脉搏加速,宝宝会觉得很疲倦、昏昏沉沉的。有的宝宝会表现为发热、胃肠不适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则宝宝有可能转为重度中暑,比如脸色苍白、呕吐、痉挛,甚至昏迷。如果宝宝晕厥、休克、脱水严重时,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有效预防·注意防暑防晒。户外活动时,避开强烈阳光,正午后两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戴遮阳帽。在外玩耍时也最好选择树荫或建筑物的阴凉处。·给宝宝穿宽松透气的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炎热天气更要保证饮水充足。·即使是新生儿,也不要过于给宝宝保暖,否则会导致宝宝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一般情况下,新生宝宝穿一件连体的单衣即可,长袖短袖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及早晚温差及时调整。·注意通风,封闭的车内、不通风的室内,都可能引发中暑。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3

“油耳”“干耳”,无碍健康!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无论宝宝的耳屎是干还是黏,都是正常的,而且都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怎样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洗澡水、奶水、泪水一旦进入宝宝的外耳道,会使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而且,宝宝外耳道进水后很容易带入细菌,增加耳道感染的机会。因此要谨防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1.宝宝洗头时

让宝宝面部朝上,妈咪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同时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宝宝左右耳廓,使耳廓覆盖住外耳道,以防水流进耳道。

2.宝宝吃奶后

妈咪要把宝宝立起来抱,轻拍宝宝的背部,拍出奶嗝,防止被宝宝吐奶,造成奶水流入耳道。

3.宝宝躺着哭闹时

妈咪要及时擦净宝宝脸上的泪水,防止眼泪顺着脸颊流入耳道。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要不得!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了解耳疾元凶――中耳炎

如何分辨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

化脓 看宝宝耳朵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发烧 看宝宝是否发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突发起来的发烧症状,体温有时候更会升至37.8℃~40℃。

疼痛 宝宝是否表现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宝宝感到疼痛。

听障 看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为对同样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反应不如以前,或没有其他宝宝灵敏等。

中耳炎预防重点

积极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尽量少含奶嘴 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宝宝斜抱起来,使其处于半卧位姿势,抬高头部,以免溢乳而导致乳汁流入耳中。

保持鼻腔清洁 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或滴入一些润舒剂,以防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

保持空气湿度 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宝宝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

调整枕头高度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仰卧或侧卧 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母婴提醒:警惕宝宝听力障碍!

早期的听力障碍一般不容易发现,但如果细心观察,还是能觉察出宝宝的一些异常的。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表现,要及时带他去检查听力:

大人叫他时,他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

宝宝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差,比如有人叫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那个人的位置。

宝宝学说话的时间延迟,而且发音不准确,说话含糊不清,韵母音很重。

别人跟他说话时,他的眼睛喜欢紧盯着说话人的嘴,这是耳聋的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4

经历了几次孩子发烧,我发现,有些发烧真的要多加重视。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原因。就像这次发烧,我和孩他爸就都忽视了,而这次的原因还真是可怕:小儿急性喉炎。

第三天半夜,孩子的烧完全退了,但是开始严重咳嗽,咳嗽的声音和以往不一样,空空的,有点像狗吠。孩子总是迷迷糊糊地不断翻身,有时候突然会坐起来,总之睡不沉。我有点害怕了,赶快叫醒孩他爸,去了医院。

医生诊断:“喉炎!”

我瞬间紧张起来,以前见妈妈群里说有孩子得过,这病最大的危险就是:孩子有可能窒息,危及生命。

赶紧问医生:“怎么办?”

医生给孩子打了一针,开了一些雾化的药,就让我们回家了,说问题不大。但我还是一夜未睡,因为害怕孩子突然窒息。遇到孩子生病,家长简直没有抵抗力,玻璃心啊!

如何快速分辨小儿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多发于1~3岁的婴儿。引发喉炎的病毒能使孩子的喉咙和呼吸道分泌出很多粘液,粘液慢慢积聚在喉咙,使孩子的呼吸道变得狭窄,粘液稍微变稠就容易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急性喉炎发病前1~2天,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声音嘶哑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炎症由咽部向下蔓延,使喉腔黏膜发生炎性肿胀。患儿常在夜间突然出现“击破竹样”的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道伴随有杂音,有时发出类似狗叫的“吼、吼”声。

那如何快速分辨喉炎呢?

#听呼吸声:呼吸费力是小儿急性喉炎的常见症状。

#听咳嗽声:孩子咳嗽声不深,连续咳嗽时像狗吠。咳嗽声空空的,不经过肺部,好像在喉咙里一样。

#观察发病时间:孩子会在晚上睡觉后2~3小时左右突然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发作时间为2~3小时,有时会持续整晚,但多到凌晨后终止。

#病情初期伴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孩子说话声音:孩子的声音嘶哑,会说话的孩子,严重时发不出声音;不会说话的孩子,严重时,叫不出来、哭不出来。

喉炎的危险性不在于孩子咳嗽得厉害,而是咳嗽时容易发生窒息,也就是喉梗阻,喉梗阻会引发孩子呼吸窒息,短暂的呼吸窒息,意味着孩子呼吸气量不足,有可能引发面色苍白、口周发青等缺氧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不清,甚至抽风。

我有个朋友有一个习惯,我觉得很好。

他孩子发烧,先不给孩子用药,而是带着孩子去医院验血。验血可以查出发烧的原因,如果是炎症如喉炎、支气管炎等,可以早期介入治疗;如果是吃多了,食烧,就不用太着急;如果是普通感冒,也有应对的简单办法。清楚地知道发烧的原因,其实很重要,不会耽误病情。验血没啥副作用,只是孩子手指疼一下而已。

有些时候,不要抵抗激素用药。一听到激素、抗生素,宝妈们就会皱眉头,有些甚至坚决抵制!其实,少量的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病情,解除危险,对孩子也没有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最有效的办法。

果然,打针雾化,半夜带着孩子回到家时,症状已经好了很多。

小儿急性喉炎病程中,宝妈如何护理

#夜间睡觉时,仔细观察患儿情况

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小儿急性喉炎容易加重病症,所以要在夜间宝宝休息时,保障孩子呼吸通畅,最好是枕头稍微垫高一点,随时检查孩子的呼吸状况、体温状况;体温超过39℃或者呼吸困难、脸色发青都要及时就医。

#增加空气湿度

孩子患病期间室内最好连续几天都开加湿器,借助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可以缓解孩子咽喉的不适,防止宝宝呼吸道中的粘液堆积引起的呼吸困难。

#孩子难受可以哭出来

对于患有急性喉炎的孩子来说,炎症带来的各种不适让孩子难受,孩子可能会因为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难受的症状而嚎啕大哭,这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去阻止孩子,患有该病的孩子啼哭反而有利于他顺畅地呼吸,如果孩子啼哭声音响亮,啼哭时抽泣顺畅说明孩子症状正在好转。

#给孩子洗个SPA浴

SPA浴是指让孩子沐浴蒸汽,而不是说让孩子在充满蒸汽的空间洗澡,家长可以先将洗澡间的热水阀门开到最大,让热水流淌到水桶或者水盆中,关好门窗,让孩子坐在离热水两米远的地方以防止烫伤,让孩子坐在小凳子上沐浴蒸汽,但是全程必须有家长陪伴。

#保持空气流通,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带孩子去室外空旷清新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呼吸道的恢复;如果家庭周围环境确实不太理想,可以考虑雨后清新时开窗户让孩子透气。

#利用好家里的冰箱

打开冰箱门,让孩子呼吸下凉爽的冰箱凉气,刺激呼吸道以缓解症状。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5

初入园宝宝爱生病

宝宝3岁以前是在一家人的“包围”中长大的。从出生开始,宝宝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护,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总会频繁生病。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宝宝平时受到“很好”的照顾,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

宝宝的抵抗力

机体抗病能刀有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在出生6个月时基本消耗完,此时,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宝宝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抗体是有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宝宝的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宝宝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所以,即使宝宝身体发育正常,也并不意味着他的机体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抗病力。如果宝宝平时接触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的种类少,他的机体对那些没有接触到的病原体就缺少了特定的抗体,也就是说宝宝对该病原体没有特异性抵抗力。

增强宝宝免疫力

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是不可避免的,当他有了患病的迹象时,父母一来要积极给宝宝治疗,二来要让宝宝在患病时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时应该让宝宝多锻炼,多活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宝宝病刚好马上又患病,建议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适当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以促进宝宝免疫功能的提高。

此外,预防疾病也必不可少。

生理健康篇

生病毕竟让宝宝不舒服,父母也为此着急上火,怎样减少生病的次数,让宝宝更健康是父母要做到的。可是,妈妈怎样做能让宝宝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呢?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宝宝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加之宝宝刚从相对封闭的家里突然进入幼儿园,不仅使他们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而且从心理上也很不适应,这样都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冒病毒所侵袭。再者,在家是一个人照顾宝宝,而在幼儿园,是老师要照顾多个宝宝,很难及时为宝宝加减衣服,所以很多宝宝在入托后会变得比原来容易感冒。

妈妈对策:

1 带宝宝去幼儿园时,要多带一套衣服,如果衣服尿湿或天气忽然转凉,老师能有衣服及时给宝宝穿上。此外手机要时刻处于开机状态,让老师能随时联系到。

2 回家后,给宝宝吃些水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C都能提升抵抗力。

3 家人感冒时,暂时不要过分亲近宝宝,以免传染宝宝。

4 周末时让宝宝经常锻炼身体,如多到户外运动、游戏或做日光浴等。

5 如果宝宝患上了感冒,妈妈要在家里精心护理,可以暂时不上幼儿园,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发烧

很多原因可能引起发烧,大多数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比如扁桃腺炎、肠炎、感冒等,除了发烧外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流鼻涕、腹泻、吃不下等等。有的发烧,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发热的问题了;有些宝宝仅仅是过度哭闹也会造成发烧。

妈妈对策:

1 送宝宝去幼儿园时,上衣最好穿容易穿脱的小上衣,并且和幼儿园老师说一下:如果热的话,帮宝宝脱下一件衣服。

2 要记得给宝宝多喝水,如果宝宝不肯好好喝水的话,也可以喝果汁、牛奶、汤等替代。

3 如果宝宝发烧,要让宝宝多休息,发烧在38.5℃以下,可以先观察,并多喝水,少穿衣,看看体温是否能降下来。如果体温超过38.5℃,最好及时就医。

4 若是在发烧过程中出现感觉冷的情况,可暂时增加一件衣服,等寒冷感觉消退后,再将增加的衣服脱去。

便秘

实际上,幼儿园的饮食安排中是很注意粗细搭配的,可是为什么一些宝宝却在刚入园时经常发生便秘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经常“忍便”而造成。刚刚入园的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常紧张,生活的适应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之贪玩不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就使便意受到抑制。要知道,正常人的排便过程分两部分,即产生便意和指示排出粪便。当神经中枢发出便意信号时,如果不及时排出则会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过多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不易排出,结果造成便秘。而且,便秘也是菌群失调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肠道内双歧杆菌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酸碱度失衡,最终使功能紊乱,促使便秘发生。需要指出的是,便秘会使宝宝排便很困难,他们因心里害怕排便而经常忍着不便,结果使便秘变得越来越严重。

妈妈对策:

1 每天晚上或是晨起,让宝宝坐在便盆上,培养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

2 鼓励宝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 每天接宝宝时,带着一瓶水,让宝宝多喝水,也有改善便秘的效果。

4 喝些秋梨膏水,吃些梨、黄瓜等也有通便的效果。

5 经常喝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也能防止便秘。

腹腹泻

每当节假日后回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宝宝都会食欲下降,并迎经常发生腹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幼儿园的饮食安排比较合理,使宝宝的胃肠比较适应。可在节假日一回到家里,有些父母生怕宝宝的胃肠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很多有营养的食品或是好吃的没吃上,于是就给宝宝买来各种各样的食物,或是给宝宝做上好吃的饭菜,让宝宝随意吃。殊不知宝宝本来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见了好吃的才不管胃肠“同不同意”呢,经常会暴饮暴食。但是,宝宝的消化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食物的各种酶也较少。回到家大量无规律性进食,不仅使胃肠受不了,还会使肠道内的益生菌群遭到破坏,结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炎,导致回到幼儿园发生腹泻。

妈妈对策:

1 宝宝周末在家吃饭,要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

2 妈妈尽量少带宝宝外出吃饭,亲手烹制的美食能给宝宝提供最为丰富的营养。

3 多吃蔬菜,少吃肉,一般以宝宝

吃三口蔬菜,一口肉为合适。

4 给宝宝吃些粥,有养胃的效果,还能增强胃肠的抵抗力。

5 秋季入园的宝宝,如果出现腹泻也可能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因此当腹泻发生时,妈妈不要随意用药,而就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诊治。如果诊断为“秋季腹泻”,要在家休养,以免传染其他宝宝。

心理健康篇

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妈妈们关注得多,但对心理建康,却并不一定重视。实际上,心理的问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让宝宝更爱生病。所以关心宝宝心理健康更重要。

入园焦虑症

对宝宝来说,上幼儿园从一个相对自由、苋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极易产生不适应感和焦虑感。除了哭闹、拒绝、发脾气、食欲变化外,严重一些的还会使宝宝的睡眠时间混乱,甚至出现生病的症状,这被称为“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每年入园的时候,很多宝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接受的是一种群体教育,周边有很多同龄人的存在,生活模式和从前在家里完全不同,于是一时无法适应新生活的宝宝们第一反应就是用哭来解决问题,性情也大变。一般来讲,根据宝宝的性格不同,这种焦虑期的持续时间也有长短,有些只要一两天,有些却长达一个月之久,一般在20天左右。

妈妈对策:

1 父母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宝宝进幼儿园的最初几天,父母陪同宝宝在幼儿园里玩玩,随着宝宝与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亲近起来之后,再完全放手。

2 父母应该相信老师,不要担心宝宝会在幼儿园受委屈,只有在家长信任幼儿园与老师的基础上,宝宝对幼儿园及老师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来。

3 送宝宝入园后,父母要马上离开,下万不要舍不得宝宝偷偷在边上看,宝宝看到了父母只会更想回家。

4 从幼儿园接回宝宝后,父母也要特别注重和宝宝的交流,多和宝宝聊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并时不时地夸夸宝宝的表现,这样宝宝就会增加上幼儿园的积极性,顺利地度过焦虑期。

不敢大小便

很多宝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常常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想大小便的时候不敢告诉老师。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尿湿了裤子,就是拉在了裤子里,往往还会受到小朋友的讥笑。这会给宝宝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有的因此在幼儿园一天不敢喝水,有的不想再上幼儿园,还有的会在心里长久地留下反感,影响宝宝心理健康。

妈妈对策:

1 作为父母,应该让宝宝知道,自己需要大小便是很正当的要求,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应该大胆地告诉老师,老师是不会因此而责怪宝宝的。也可以在家里做模拟游戏,由父母扮演老师,训练宝宝大小便时如何对老师表达。

2 父母也应该与老师及时沟通,告诉老师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希望老师提供帮助,在宝宝还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多给宝宝一些关心和指导。事先应了解一下,幼儿园里宝宝大小便是用便盆还是用便池,最好第一天送宝宝去幼儿园时,亲自带宝宝到幼儿园的厕所里看看,告诉宝宝这里和家里的卫生间有什么不同,该如何使用。甚至可以让宝宝试着先用一用,帮助宝宝消除陌生感。

3 注意宝宝穿的裤子最好是松紧带的,而且不能过紧,便于宝宝穿脱。宝宝经常会玩得忘了大小便,直到憋不住时才想起去厕所,如果裤子不便穿脱,就很容易尿湿裤子。

4 父母每天在送宝宝去幼儿园之前,让宝宝先排大便,这样至少宝宝可以免去在幼儿园大便的麻烦和担心。但这只适用于排便较为规律的宝宝。

5 如果宝宝已经有了在幼儿园尿裤子等类似经历,不要嘲笑和批评宝宝,告诉宝宝这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

健康分享篇

进入幼儿园后,还有哪些与宝宝健康息息相关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心情好生病几率小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免不了害怕和焦虑。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生理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帮助宝宝缓解心理压力,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可以买一些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做游戏的光碟放给宝宝看。要时不时告诉宝宝,在幼儿园里面有许多小朋友和他样,在快乐地生活、学习和玩耍。宝宝对幼儿园有多方面的了解,自然而然就有了心理准备,上幼儿园时的恐惧心情就会大大降低,心情好了,生病的几率也相应地下降了。

营养保障最重要

对新入园的宝宝来说,营养保障最重要。幼儿园的饮食都是营养配餐,在营养方面可以让妈妈们放心。但宝宝在幼儿园自己不一定吃得饱,因此放学后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加餐,加餐可以是各种水果、酸奶,还可以和家人共进晚餐。如果宝宝存在挑食的问题,妈妈担心宝宝营养不足,也可以给宝宝每天补充一粒儿童多种营养素。

送宝宝态度坚决

新入园的宝宝,当进入幼儿园时会哭闹。父母如何做更正确呢?最好的方式是当老师接过宝宝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有的父母离开后,又偷偷回来看宝宝,一旦宝宝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定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哭闹,拒绝参加任何活动。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宝宝入园不适应的时间。还有些宝宝是由爷爷奶奶接送的,老年人更是看不得宝宝哭,宝宝哭了又会把宝宝带回家。这样只会让宝宝觉得“哭”是可以不用去幼儿园的手段,以后每次去幼儿园都会以此来威胁。

尽量早点接宝宝

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这时他心里也许会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为了减少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第一个星期可以稍微早一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帮老师多了解宝宝

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有的宝宝午睡时要抱个毛绒玩具等等。

让宝宝学会表达需求

上幼儿园前一定要经常教宝宝说两句话,一是“老师,我要喝水”,二是“老师,我要尿尿”。幼儿园宝宝很多,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时时精心照顾。让宝宝主动告诉老师他渴了,这是很有用的。让宝宝多喝水,肯定会减少生病的几率。“老师,我要尿尿”这句话

也很有用,想尿的时候勇敢说出来,不会因为胆怯而尿裤子,进而着凉感冒。

给予必要的鼓励

当宝宝刚上幼儿园时,多夸奖宝宝,并时不时给他买个小礼物,比如小贴画、小印章、一块棒棒糖等等作为鼓励,宝宝会非常高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宝宝尽快适应新环境。此外父母要从正面引导宝宝,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多鼓励宝宝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宝宝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宝宝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病好后再入园

如果宝宝生病,最好还是回到家中,专人照看,让宝宝好好休息,有利于宝宝病情尽快好转。等宝宝病情完全好后再送幼儿园。有些父母等宝宝病情刚好一点,就马上又送宝宝上幼儿园,宝宝哭闹,情绪波动,结果使病情出现反复,反而不利于宝宝。

送幼儿园要坚持

当宝宝对父母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心软、动摇。要知道宝宝虽小,对父母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宝宝察觉到父母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父母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儿园门口时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着和妈妈说再见的,好乖”等。

宝宝不足3岁选小小班为好

如果宝宝不足3岁入园,要选择小小班。在小小班里能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小朋友的榜样,还能培养爱心、互助、集体荣誉感。反过来,2岁多的宝宝如果进3岁宝宝的小班里,常会觉得其他小朋友都比我强,别人会的我都不会。由于老师、小朋友经常照顾他,很容易产生依赖、自卑、任性的心态,对学习、成长都不利。

和同一幼儿园的宝宝交朋友

父母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也可以在接宝宝时提到幼儿园,和等候的其它家长聊聊天,这样可以互相联系,今后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乐场玩耍。既可以增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宝宝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儿园,从而缓解分离焦虑。

继续强化宝宝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强的宝宝更能照顾好自己。因此,父母一定要强化宝宝的自理能力。平时用水杯喝水,吃饭时,让宝宝自己用勺吃。穿衣服对于小宝宝有难度,坦父母可以让宝宝从游戏中尽快学会穿脱衣服,比如让宝宝给布娃娃穿衣服,帮玩具娃娃穿衣服时让宝宝穿第一只袖子,因为很宽松,容易穿上,大人帮助穿第二只袖子时告诉宝宝要把玩具娃娃的肘部弯曲才能穿上,这就让宝宝懂得自己穿衣服时,要动一下胳膊才能穿上袖子。宝宝的鞋子要选择粘扣的,让宝宝可以轻松粘紧。

为宝宝打造抵抗力屏障

开 心

专家指出:6个月至3岁是宝宝抗病能力最低的时期,也是免疫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到适时参加计划免疫;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取充足、合理;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成熟,减少患病机会。

妈妈说 女儿思思,刚满1岁,但是从七个月开始到现在医院已住了好几次了。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抵抗力会这么差,稍微有一点环境的变化就会生病,特别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感冒、发烧、拉肚子、过敏症状什么的全来了,老跑医院,都快成家常便饭了。我们看着思思这样很是着急,但到了医院,医生说宝宝抵抗力太差,虽然吃点药,打个点滴就好,但反反复复,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每次思思一生病,就会被折腾得不行,饭也吃不下,晚上觉也睡不好,吃不好拉不好,面黄肌瘦的,影响她的生长发育,也让我们心疼。

专家说 宝宝出生后,由于各系统的发育还未完全,其免疫系统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被真正激活而发挥作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当低,很容易被病原体乘虚而入。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是不容易生病的。而6个月以后,宝宝体内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的浓度逐渐下降到最低点,同时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被激活,进入了医学上所称的“生理上的免疫功能不全期”,这个时期的宝宝体内免疫物质含量很低,抵抗力比较差,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宝宝的抵抗力低下一般表现为:感冒、咳嗽、发烧、呼吸道感染、拉肚子、出现过敏现象、胃肠遒炎症、肺炎等等,有的宝宝还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症状。

思思的症状就是抵抗力低下的典型写照,像这种情况,不能只依赖于医生和药物,应该从宝宝自身出发,父母平时多多注意宝宝的生活细节,多带宝宝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让宝宝增强抵抗力,应从营养、睡眠、运动、饮食、环境、情绪心理等多方面着手。

营养

专家指出,给宝宝补充日常所需的营养素,对抵抗力的增强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体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并直接引起抵抗力下降,因此,从各种食物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素,是增强抵抗力的基础。而蛋白质、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矿物质中的铁、锌、硒……等,都是维护免疫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到免疫机能而容易生病。

睡眠

著名免疫学家通过试验发现,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特别是对于小宝宝而言,充分休息能使宝宝的身体做好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身体能够通过休息恢复活力,从而减轻免疫系统的负担。因此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很重要:每天应保证新生儿睡16~20小时;6~12个月的婴儿每天应睡14~15小时。

运动

锻炼是增强免疫力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了。运动应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宝宝,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的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从小培养宝宝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这样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多美滋金盾MMUNOFORTIS。优抗力配方奶粉的研发成功与临床研究联系密切,是目前市场上婴儿配方奶粉中唯一经科学研究认证,可以帮助提高婴儿抵抗力的产品!

环境

环境对婴儿的抵抗力也有很大影响,父母应注意给宝宝提供卫生、安全、适合其生理特点的环境。例如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完善,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发烧等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内保暖和温差变化。

情绪心理

良好的情绪可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有助于使免疫系统发挥最大的效应,从而起到充分地保护机体的作用。父母应为宝宝创建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常常跟宝宝交流,对宝宝进行抚触,让宝宝拥有好的心情,开怀大笑等,都可以帮助宝宝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状态。

除此之外,为宝宝预防接种也是抵御传染疾病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所以父母应该按时给宝宝接种疫苗。

年纪比较小的宝宝,还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加上自身抵抗力本来就不足,所以被病毒感染的机会也特别大,妈妈关心自己的宝宝,不仅仅表现在宝宝生病时的着急,更多的应该是多多了解宝宝的护理常识,帮宝宝选择正确的方式,天然补充宝宝的营养,全方位提升宝宝身体素质,让宝宝拥有自己的抵抗力!

饮食

科学的喂养宝宝,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远离感冒生病的烦恼。在饮食上,可为宝宝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枣、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是宝宝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而对于年纪较小的宝宝,很多食物还不能被宝宝所消化吸收,他们日常的食物主要还是奶粉。所以,妈妈在选择奶粉时,不仅应该关注配方中的成分,并且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经过科学研究验证,能安全有效地增强抵抗力的奶粉品牌。

宝宝发烧后如何护理范文6

凸凸妈:我儿子凸凸才20天,生后一直母乳喂养,奶水充足。近两天小宝宝洗澡着凉了,吃奶减少,精神萎靡、不发烧,轻咳,并出现一个奇怪症状,那就是口吐白沫,呼吸急促。昨日到市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请问,为什么得了新生儿肺炎的宝宝会口吐泡泡?

医生说法:

解剖生理学知识告诉人们,小宝宝吐泡泡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由于在新生儿期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新生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流口水的。当小婴儿患肺炎时,因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出现口吐白泡以排痰现象。

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较小时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当宝宝长到4~5个月大时,需要添加辅食了。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长到6~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所以,小儿流口水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看到半岁多小宝宝流口水了,往往提示宝宝要长牙了,年轻妈妈应该高兴才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不同,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宝宝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停止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的利 & 弊

(1)当宝宝的牙齿要突破牙肉组织时,难免会造成组织的肿胀而有疼感,多一些唾液可以起作用,减少牙齿周围容易发炎的状况。

(2)口水可保持口腔潮湿。

(3)口水可刺激宝宝的味蕾,也会促进吞咽动作的形成。

(4)可促进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说话。

(5)可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还有抗菌作用,口水可在牙齿上形成一层无细胞成分的薄膜,有助于防范蛀牙的发生。

由于唾液偏酸性,且里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在口腔内因有粘膜的保护,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如果到了两岁以后还是如此,则不但影响外观,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说话和社交能力。

口吐白泡沫——小婴儿肺炎的征象

肺炎在百天内婴儿很常见,是导致小宝宝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往往是由于和患有感冒的成人或孩子接触而感染的。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弱,细菌或病毒易向下呼吸道蔓延而引起肺炎。该年龄组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吃奶减少或拒奶、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出气不赢、发烧可有可无,咳嗽轻,这是因为小婴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抗病力低下,咳嗽反射差,不少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得肺炎时可不出现咳嗽症状。由于婴儿患肺炎时可以不发烧、不咳嗽,容易被误诊而耽误病情,值得人们引起高度重视。

“与平常样子不同”是小婴儿患肺炎的信号

当年轻妈妈看到宝贝口吐泡沫,不吃、不哭时就要引起重视。观察患儿呼吸比什么都重要。小宝宝在家中“感冒”后,年轻父母发现他(她)安静时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大于60次/分,同时伴有鼻翼扇动、口唇周围发青,无需做胸部X线检查,就可判断小宝宝已经患上肺炎,一定要及时抱到正规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不测。

流口水多——反映口腔疾病的镜子

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如果宝宝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宝宝的嘴唇、口角或嘴巴周围出现水泡,表示宝宝的口腔可能有溃疡,有可能患了口腔炎。颌面部外伤、口腔粘膜受损、破溃、发炎或烂牙等病变,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也会流口水。有的还带有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有臭味,这时应到口腔科诊治。

怎样护理好吐泡泡的孩子?

及时擦拭

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

及时添加辅食提高咀嚼能力

在增加辅食(4~6个月时)开始吃米粉时,家长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孩子长牙后,就要尽量少给他吃半流食,或煮得特别烂的食物,而要选择些稍硬的东西(如鸡蛋饼等),来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游戏锻炼口腔肌肉

到了两岁以后,家长可以采取用吸管吸水喝,或吹气球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吹气球时,家长可教他先合拢嘴巴,再慢慢嘟起腮,嘴处留出一个小孔吹气;当这个动作熟练后,再让他学会深吸气,并对准气球孔吹。这种反复的吸气和吹气,需要腮部不停地外鼓和收缩,进而促使口腔肌肉得到锻炼。当然,同样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解决口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