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1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4专业特色增色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结合本校海洋特色,物流管理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渔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关于冷链物流的讲授,同时介绍了渔业物流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的特点,并以国家冰岛渔业物流为案例,介绍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管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学内容增加以船舶企业为案例进行船舶企业的布局设计及物料控制分析,结合本校学生面向就业为船舶或渔业相关企业的就业形势,在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以就业为导向。

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工业工程人才的物流知识体系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应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本科专业以掌握知识为主,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图片、录像、动画的应用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解方面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进行讲授比较合适。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计算的过程,宜采用板书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

2.2录像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要注重对恰当的教学相关录像的收集。例如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物流设施设备、企业搬运与仓储和冰岛渔业物流状况等录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2.3案例教学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与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多案例,每章节可以选择小案例补充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大案例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例如在企业选址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小案例举例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同时案例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

2.4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及习题、案例学习资料、课程录像等内容,建立物流系列课程的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丰富教学方法。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ideological use of systems analysis, logistics personnel from the train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 effective way, the two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systematic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mes

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事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现代物流人才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物流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上设置了物流方向。但由于物流科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实践相对滞后。如何科学、有效地构建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成为每一个物流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1高校物流学科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不过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分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物流工程”专业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设置,该专业侧重于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的问题,与生产运作、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较为紧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学设置,主要侧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系统。据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12月9日举办的关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全国设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相当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学院中发展或者设置物流类专业,而是在传统的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等与物流学科相关的学院中设置物流专业。这些高校的物流学科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该校物流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就连教材和课程的设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电子信息学院设置的物流专业,其方向偏向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电子商务等;在机械学院设置物流专业的,其方向则偏重于企业生产作业规划,甚至一些带有某些传统学科色彩的管理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也是偏向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等物流学科中的某些方面。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重视,毕竟从现代物流的角度而言,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不足以体现出物流学科的内在要求与特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对该专业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2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2.3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7年为止,我国共计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2.4课程设置不成体系

在物流专业主干学科划分、专业课程设置和核心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有较大分歧,由于本身的学科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几门专业课,从而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构建

本文从培养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有效途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两个维度研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3.1依据物流岗位群、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等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一种是应用型。大多数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层次所培养的人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它侧重于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从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来看,大多数停留在作业操作岗位,如物料保管员、车辆调度员、货车(叉车)司机等,对高职高专而言,就业岗位及其应用技能的要求可能是明确的,但对本科层次而言,除仓储、采购等岗位外,毕业后就能立即从事主管岗位工作的很少,所以物流管理本专科专业可以分领域设方向,如工业企业方向、电子商务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等。因此,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明确的物流管理岗位以及构建其应用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各高校应该是在物流专业目录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物流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构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课程体系符合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其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相互协调的高素质人才;再者,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还要着眼持久的发展潜力。

课程体系构架思想如图3所示。

每个专业按照技术领域和专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遵循上述开发路线进行分析,分解成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然后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对应课程响应,最终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根据知识、技能的渐进教学规律和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划分成三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拓展模块,模块之间的理论教学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内部贯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和依托。课程体系构架严密、环环相扣、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何明珂. 物流系统论[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探讨

作为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均在本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在该专业中设置了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因为存在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原因,以至于有的院校降低了考核要求,改为专业考察课或选修课,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该课程。但是,在物流实践中,就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来看,熟悉和掌握这些设施与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在面向高职毕业生的招聘中,非常看重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含义。

物流设施,是指为了满足物流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港口、码头、货场、航空港、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物流设备,是指为了满足物流生产作业需要而必备的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堆垛车、搬运车、货架、登车桥、叉车、升降机、升降台、油桶夹具、吊装车、.手推台车、液压升降平台车、液压托盘堆高车、柱型托盘、集装笼、集装辅助件、货捆、长途货车等。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设施为物流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服务平台,物流设备为物流运作提供了名目众多的技术支持。发达的物流设施设备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显著特征,不仅影响物流系统的能力与效率水平,而且还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等。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流信息的无缝连接和物流决策的快速和准确性;港口、码头的建设,为货船的停靠提高了方便与可能;升降机、升降台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物流生产高空作业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逻辑性较差。

大部分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在毫无准备地情况下匆匆忙忙上马的,只有极少数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在原来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改头换面而来,且这部分职业院校基本上是由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由于没有科学的思维体系和实际岗位工作经验,造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明确,甚至于课程定位也不准确(究竟是文科专业还是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是应付专业建设的需要,其目标仅仅定位于物流设施与设备发展状况的描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别及使用与管理介绍,设施与设备的实际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等专业性、实践性略强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写在教师的讲义上和课堂的文字讲述过程中。

(二)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知识教学为主。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且需要有工科类机械专业知识背景与之匹配,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涉及的专业面较广且跨度很大。而目前开设该专业课的院校基本上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工科专业背景,基本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由于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指挥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以至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没能脱离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实践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

(三)校内实训设备缺乏,岗位技能培训空白。

现实中,大部分职业院校源于资金及场地限制等原因,出现物流实训设备不足或缺乏等情况,使得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甚至是脱节的。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知也是只停留在图片或视频里,根本就没有看到真实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更不用说现场观看实际操作过程,以致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内涵,很难发挥作用。

教育部16号文件下达后,大部分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众多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合作关系普遍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协议书上,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建设,根本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学校无法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工作实践,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现场参观,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和案例教学平台建设都没有帮助。

(五)学生数理基础差,缺乏空间想像力。

管理专业的学生读文科的比较多,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较差,乏空间想像力和严谨的推理性、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因此,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机械部分难懂,会造成学生因于缺乏实践和感性认识而看不懂书、听不懂课,并就此产生厌学情绪。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革命,需要创新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需要改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内容的协同。鉴于此,本研究提出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如下:

(一)把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树立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学习,熟悉物流作业中较常用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具体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物流设备类型、使用方法与管理措施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和流通加工设备、集装箱设备、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类型、功能、应用场所、操作规程、维修维护等等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物流作业操作与管理岗位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二)建设校内实训室。

努力争取建设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及模拟实训系统,以利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教师指导。一方面,实训内容既要来源于企业,也要考虑学校的场地供给和经费情况。实训内容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实践功能和趣味性,增强实践效果。另一方面,购买物流专业的实训系统软件,将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通过电脑模拟,让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方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

做实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学生实训,从中选择到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较好的各类人才;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训,认识真正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并学会操作、维护这些物流设施与设备,真正提高和掌握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具有深度内涵的校企合作,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完善的问题,完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可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负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校外兼职教师或专家顾问,由他们给学生讲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实践课。

(四)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协同的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解决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情况,教学过程设计以展示或演示直观、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认知物流设施与设备,续而进行多媒体教学、企业参观学习、物流设备模拟模型创作大赛、案例教学、任务互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教学,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过程,并产生对枯燥无味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探索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

积极与大型或新建规模型物流企业沟通交流,以公司岗位需求为教学培养目标,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工)的订单培养模式。即招生专业与毕业岗位技能相匹配,学生入学前就由学校同用人企业签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及应用人才的协议,学生入学后的2.5个学年是在学校里学习专业课,课程标准以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点为设计原则,强调工作能力的提升与物化,动态地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教学任务由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技能型人才共同完成。另外0.5个学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实践性的训练方式缩小需求与学习间的潜在差距,学生毕业后直接转变为企业员工身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对高新技术含量一线岗位人才的有效对接。

(六)建设有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努力构建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人员较为稳定的教师梯队,以保证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如物流设施与设备涉及到机械专业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这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充实具有机械制造专业背景的教师。

(七)面向工科类的学生招生。

鉴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一门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改变物流管理专业以文科生为主体生源的现状,转而录取部分工科专业的考生。广义上来讲,工科学生是未来的高级技术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着工程实施的基本理论。其所掌握的工程方法,可以有效地在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维护等方面实施,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物流行业为社会创造的巨大利润,使得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需要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基本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没有以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导向,使得教学方案没有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就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明确学习的重点,在就业时找不准自己的方向,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用人单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对其进行实践培训,其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间接地增加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企业的盈利,阻碍物流行业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学习现代物流的管理目的,是要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并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通过以信息为中心来提升物流效率,改善物流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意识不到前两个目的,而错误地认为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规范物流过程,以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收入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培养和学习目标,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开展物流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结构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双师型”教师还比较欠缺,虽然有的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已经足够,但是其中的部分教师是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来获取证书的,其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实践能力也比较薄弱。而事实上,是否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是评定“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中是非常缺乏的,而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师结构的设置中,部分教师是本校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到企业正式工作,而是直接留在学院工作,其空有理论专业知识,却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在这部分教师的教育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便可想而知。还有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并不是科班毕业的,有学经济学的,也有学管理学的,虽然其在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中能融入一些与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但在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度上终究还是比较欠缺的。

(三)物流教学与行业发展状况不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上需求的多样化与市场的一体化,物流行业的发展开始呈现新的景象。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物流设备开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物理管理则开始向集成化转变,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物流系统。在此系统中,各项技术开始制定统一的标准,资源配置也得到优化,物流效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还局限于传统的物流行业中,教学步伐远远滞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有部分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中,已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但基本都是一笔带过,而没有真正将物流管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难以意识到物流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比如,现代物流除了提供位移外,还会在物流过程中提供便利、加快反应速度服务、降低成本服务以及延伸服务等增值型服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仍然将物流局限于位移的改变,而忽略增值服务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学生学习物流知识,应以现代物流为主,否则就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一)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任何培养模式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来进行的,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重视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比如,某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国家化”,其培养目标是“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具体到物流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就应该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新时代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知识,并掌握实施物流工程的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且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金融常识也是必备的。这样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胜任交通运输业、物流企业等相关岗位的工作。此外,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能促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研究表明,以就业为导向在世界高职教育发达国家中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要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只有以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从而促使高职院校打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是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方式,能够实现“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则能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润。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并获取人力资源、行业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比如,“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知识,高职院校不太可能为学生提供仓储管理的实训基地,这部分教学就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完成。“仓储”就是利用仓库来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而“仓储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学生到企业实际开展仓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理解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来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并且,现代物流的仓储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实习阶段,学生可以掌握仓储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校企合作模式能达到“三赢”局面,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多使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重视资格证书考试

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较多,而不同的岗位要求从业者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一方面,资格证书能说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资格证书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敲门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是物流管理专业最基础性的证书,此证书是以物流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的,其目的是要培养符合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国际货运是国际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事务发展得比较迅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应重视其他相关证书的考试。比如,国际货运岗位专业证书,这是从事国际货运工作需要具有的证书。目前,国际货运,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的新形式,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货运行业可为货主提供质量、费用、信息等,完全自由化的选择,且国际货物运输公司的设立标准已经有所提高。因此,国际货运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而在国际货运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报关、报检环节,所以学生还应重视报关员、报检员的考证。这些证书能够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比较依赖于物流的作用,所以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需要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培养为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从而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英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1):167-168.

[2]何岩松,王功玲,赵欣,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248-249.

[3]王英伟.“龙江丝路带”环境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8):167-168.

[4]黄丹莉,吴林蔓,吴元佑,等.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导论三———熟悉物流管理专业[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50-152.

[5]陈晓忠,陈榕利,颜汉军,等.高职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3-84.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认识范文6

管理学之所以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管理学专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对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管理人才更是高薪难求。二是就业门槛的提高,增强了人们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而管理学知识在社会各领域的运用也激发了人们对管理学的关注。

对管理学专业,通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某些专业竞争力不够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一种是有特色的专业,如工程管理类,就业较为容易。但管理学专业的学习和就业情况究竟如何?为了帮助2014年考生对管理学专业认识更透彻,从而在选择专业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本期杂志,我们就对管理学专业进行了深度解析,为你掀起它神秘的面纱。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世界责任在肩

专业解读

现在有那么一个任务,我们要造一座大桥,大桥分为桥墩和桥面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只有绑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三个工序,三个工序分别需要不同技能的工人班子、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施工天数。材料可以直接买成品也可以自己加工,当然价格和周转天数不一样。工人班子的人数除了影响施工进度外,还会影响所需支付的工资、宿舍的水电费。宿舍的大小,原材料的加工、存放库房还要影响发电机组、供水泵机的数量。当然,造这座大桥的资金来源也有三种方式,不同方式的所要支付的利息和还款期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造这座大桥的最佳工期是几天,如何安排工人数量、如何周转资金、如何采购原材料

或者我们的问题可以换为,在现实中当我们面对一个更为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时,我们该怎么去协调?这就是工程管理要做的事情。

很多同学对“管理”二字在理解上会有偏差,包括我在内,在填报志愿前一度认为大学生做不了管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智力题:小刚在家烧水、泡茶。洗茶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问:小刚最少要几分钟泡上茶?这道问题很简单,但在一个工程里会有上千道工序,互相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如何计算出工程的最短完工时间,就需要专业知识对之进行管理。同理,施工场地如何布置最合理,工程合同条款如何制定最合理,工程项目如何投资融资最经济,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对之进行管理。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工程管理学些什么

相对来说,我们专业的课程学习难度不算很大。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基础课程。而后开始专业课程。在土木技术方面有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等;在经济上有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在法务上有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经济法与建设法规、项目风险管理与保险等。虽然大三开始有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方向,但也可以全选。同时,我们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如法律、金融或者计算机。辅修对于工程管理来说是一项极佳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下发文件中的规范和标准每年都会有所更新,所以除了课堂内的学习,一定要随时关注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专业的深造和就业

工程管理毕业生不愁找工作,毕竟全国工程项目成千上万。就业涉及的领域有主要有建筑、房地产、工程咨询、工程造价管理、金融等行业,如果有过辅修,就业面会更广。

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在项目开发、合约造价、计划运营这三个岗位上会更有优势。大四学生一开学,陆陆续续就会有企业进行全国校园招聘。像“招保万金中华龙”为代表的7家地产公司以及其他地产公司,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上海协力、品诚梅森律所等法律咨询单位,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截至目前,我们专业毕业选择找工作的同学已经有大半的人已经与企业签约,毕业即可报到。今年我们专业有一半的人选择了保研或者出国继续深造,如最初所说,如何准确的管理一个工程的工期、成本,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都是一门需要继续潜心学习的学问,还有对于国际工程的研究,也都大有可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新方向

天津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延伸出了国际工程这个方向。现今,我国已经超过美国、德国、西班牙等传统国际工程承包强国。成为世界第一国际工程承包大国,约占全世界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造成我们常常在工作中碰钉子,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不好,甚至造成巨大亏损。所以,我国仍需一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在国际工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咨询单位很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国际上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与国内大为不同,所以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需要懂工程懂管理懂法务懂英语懂谈判……每年我们专业都有选择去做国工的,今年尤其多,年薪在10万以上。但是考虑到工作的艰苦程度以及工作地点大多在中东以及非洲,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物流专业,不只是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