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业发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04
国家气象局在落实各地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上,做了明确规定。在下达《关于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的通知》之后,各地重点县市纷纷起到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在文件命令下迅速开展为农服务气象革新会议,通过部门和百姓之间的联合,使直通式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渐渐发挥出来。
1 直通式气象服务介绍
直通式气象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相关部门为农业活动主体提供的相关气象信息。在中国的新r村,农业活动主体一般包括农业种养大户、农机大户、渔业等。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服务组织,例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直通式气象服务就是在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同时为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通过气象信息,农业活动可以更好的进行,农民可以根据气象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合理的调配人员和时间,通过直通式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降低了人为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损失,使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得到控制、使收益有了保障。在直通式气象服务中、县级以上的气象部门必须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分析确定气象服务的直接对象,对气象服务的规模进行调整。每个季度,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必须共同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总结,重新分析下一季度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制定关于气象服务规模、时间的实施方案以及调整计划。要根据农田调查工作的开展,针对性的为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
2 现阶段基层气象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信息难以传达
气象服务是有时效性的,延迟的气象信息起不到指导作用,甚至还会误导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故将气象信息及时的传达出去是气象服务的关键。为了使气象服务及时、有效,就需要通过快速的传播途径来进行信息传达,目前,我国新农村普遍采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但显然这些传播媒介难以保证时效性,且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有些突发性气象信息,如台风暴雨等,农民在还未收到预警消息就已经损失惨重了。
2.2 气象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气象服务产品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农业生产中具体农作物的需求。对于农作物来说,其生育、采摘时间都需要气象信息提供参考,新品种农作物的研究更是要在气候论证的前提下开展。然而我国现在的气象服务难以切实、具体的满足的农业的需求。
2.3 政府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不重视
气象服务能否有效提高,很大程度上要看领导阶层够不够重视。在目前一些农村,上级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对气象服务工作开展过于形式化,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实服务,部门间没有协调、配合,对于好的服务建议不予采纳、理会。随着新农村农业的发展,要想在为农气象服务方面有所成效,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3 如何提高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3.1 壮大服务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
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端正服务态度,明确服务宗旨,在根据新农村的农业实际需求,改变传统气象预报产品。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应是一个协调、配合的运行系统,有关部门应该广纳贤士,听取有利的建议、方案,通过壮大服务队伍和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及时性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另外,气象部门要实际调查农民的需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
3.2 强化直通式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在夏季农业收割区,应该拟定决策气象服务,针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加强直通式气象服务。为了让在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得到保障,各县市、各乡镇要相互建立信息传播渠道,保证农民能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县市的广播电视台应该定时播报气象预报,地区内的基层气象台站要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农民传达气象信息。
4 结语
直通式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只有通过气象服务的改革措施,才能使农业生产不受天气的影响和损害。故县市政府应该在直通式气象服务的提高上下功夫,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工作重心。
参考文献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加强;防灾;减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公共气象服务事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其发展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整处于发展状态,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需要加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充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改善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1概述公共气象服务
所谓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指公共气象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应用气象监测技术,对各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并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气象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本质是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气象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其与众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也非常之大。
2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向旅游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业等诸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这些行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都需要提前参考气象情况,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相反恶劣的气象条件也可以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加全面的、精准的、细致的提供气象信息,监测出恶劣气象情况如台风、暴雨、冰雹等,对于各个行业的人们生产生活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有效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公共气象事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故而,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气象事业及众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措施有很多,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效果,为了更好的确保公共气象服务成为防灾减灾的先决条件,切实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效果,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探讨。
3.1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
做好受众定位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正确的定位受众人群有利于集中精力强化气象信息传播力度,让更多需要了解气象信息的人及时接收到正确的气象信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果,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在受众定位过程中,要综合分析不同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强化与多种媒体的合作,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服务也可以充分结合网络优势,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拓宽服务渠道。与此同时,也不可忽略传统气象服务途径的影响力,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层次没有限制,可实现声、画一体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形象性,故比较适用于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而重大灾害性气象信息的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手机之类的新媒体因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及时将灾害预报到广大受众手中,为公众避险、安全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降低灾害损失。故而善于将传统的服务与现代化的服务途径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着服务作用。
3.2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气象灾害来临之时,很容易造成农田颗粒无收,农民颠沛流离的情况发生。为了切实确保我国农业的顺利发展,要特别关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气象机构在处理气象信息时,要注意气象信息的细化与准确性,对监测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气象机构要加大与农业大户的沟通与联系,二者共建气象信息及获取渠道,保证气象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权威性。针对气候多变的季节要适当加大气象信息的频率,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不仅要提供气象信息,还要对气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辅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3.3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拓展气象预报服务
特种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空气污染浓度监测、紫外线、花粉浓度、负离子、太阳辐射、粉尘、酸雨、土壤水分、泥石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陆地生态、海洋气候、湿地气候、二氧化碳、太阳风等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的内容,利用气象卫生监测技术进行土壤湿度、植被、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草原森林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进行监测,并对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城市环境等进行遥感评估。
3.4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各类气象灾害是导致国家、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因此公众气象服务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面要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完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完善已有的气象灾害预备应急处理方案;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其它类型灾难的自然灾害,则要特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灾难应急处理的队伍建设,选择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各类实训活动,丰富应急处理人员的实战经验,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要进一步提升抗击灾害及救灾的实际能力,比如滑坡、山洪等灾害就是其它灾害处理不当导致的,因此要提高灾难应急处理队伍的实际抗灾、救灾能力。
4结束语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3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省、市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有效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三个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优质气象了保障服务
二、总结十以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农”气象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关于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组的通知》,《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和《 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关于印发 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等文件,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为气象为农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部门合作和加强社会宣传等手段,使全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信息员数量,更新了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将全县222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70余名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50余名种养殖大户吸收为气象信息员,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行政村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全覆盖。全县11个乡镇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面向需求,进一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发展。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 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县,全县有蔬菜大棚12000余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设施农业为重点,树立“减灾就是农业增效、防灾就是农村维稳”的理念,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
在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安装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实时观测数据、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和每日气象服务信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的建立,使得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可以根据天气实况、预报信息和种植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为实现从关键农时服务向农业生产全程精细化服务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着力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体制
1、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与各涉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合力。
2017年7月20日, 县气象局、 县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共同加强对“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方面达成了以下合作:“联合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联合开展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产品制作、联合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信息、连个推进农业气象保险工作、联合开展农情灾情调查、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与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文化广电局等单位已合作多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组建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2、制定印发《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开展重要农事季节、特色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做好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定期开展农田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细化、订正省、市两级业务单位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产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3、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气象科普读物》、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等,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4、通过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MAS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
5、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局布设增雨焰炉六个,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五)“三农”专项进展顺利。
我局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三农”服务专项工作作为创新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新思路。通过两个标准化乡镇的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了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指标集和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工作历,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保险等提供科学支撑;进一步扩大“直通式”气象服务范围,提升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建立“直通式”服务台账,推广应用手机APP,强化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
三、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始终是气象服务的重点,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坚持发展农业和生态气象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建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面向农村有效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采取多种举措着力促进气象为农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防灾减灾救灾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精准度,及时准确提供服务信息;强化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细化重大天气应对措施,联合对外信息;加强信息共享,整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特种行业开展“点对点”专项服务,做好精细化预报;保障安全生产。
四、 分析气象为农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县局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2、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今后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三农”气象服务的能力。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综合各类气象信息,强化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县实施有机旱作红芸豆5.5万亩,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 县红芸豆气候品质认证,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提高 县红芸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助推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服务产品开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针对性。针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预报服务模式,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深化气象服务内容,开发系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3、加强农业气象科研,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研究设施大棚的小气候规律、作物关键生育期的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指标、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病虫害指标以及相应的对策,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研究不同种植、养殖品种的农业气象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和周年服务方案;研究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提供支撑。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气象服务;农业研究
1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气象为农服务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依然停留在“经验农业”阶段,依靠祖辈的经验和农谚进行种植、浇水等作业,缺乏气象服务获取的主动性,此外部分地区气象服务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民对气象服务紧迫感降低,气象预报缺乏时效性;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过程中,气象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依然是以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缺乏创新性,近些年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气象对点扶持的方案,但多是以特色农业作物为主,覆盖范围比较窄,无法满足农业、农民的需要。
2互联网背景下气象精准为农服务
2.1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
观测网在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施,气象为农服务会进一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气象观测网的完善工作,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覆盖率明显提升,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部署进行建设,而且气象观测网中的站点的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互通,有效提高了局部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气象服务;另一方面,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网的综合建设,实现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植物生长实景监测仪,气象监测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全覆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对小气候特征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精准气象服务。
2.2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
持和实时监测特色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在气象服务要求方面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各地区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监测网的建设,将农业作物所在区域进行精准监测,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准确性。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持和实时监测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农业设施可以根据气象数据的反馈及时进行生物补水,种植时机最优化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特色作物和农业的发展。
2.3进一步拓展传播的渠道
气象为农服务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传播的渠道。除了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的气象服务以外,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气象服务信息的,形成宣传矩阵,确保农民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内容,提高内容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各地区气象部门要合理选择宣传的渠道,要符合当地地区农民信息获取的需要,同时做好信息的共享,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此外,气象为农服务拓展传播渠道应积极建立一支气象应急处理队伍,坚持有政府部门为主导,整合所在地区通信、气象、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措施,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
农业生长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属于弱质产业,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变,外加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因此,由气象灾害引发的一些自然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强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关键的重点问题。
1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信息传达渠道受限
气象服务比较注重实效性,如果不能及时传达农业气象信息,即使再优质的气象服务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灾害性信息的预警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在灾害发生之前不能够将相关气象报告及时发送给农业生产者,生产者就不能够对突发性天气采取相关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农业气象预警信息就丢失了原有的价值。我国很多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对于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多使用报纸或者是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些媒体信息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不能够满足信息时效性的要求[1]。
1.2政府对气象服务不够重视
一些政府干部对气象服务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气象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气象服务产品的研究受到制约,难以正常开展。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农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要,需要开发新的气象服务模式来促进农业生产服务[2]。
1.3汛期气象预报不准确
我国气象站点建设的依据是行政区域,一般在县级别的地方都会建立气象站,主要对该县以内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这种预报方式对于天气变化较为稳定的冬半年来说是有效的,但是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时,经常出现汛期,气象预报往往会出现问题,难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2提升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主要措施
2.1加大农业气象服务渠道的开拓
为了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掌握农业气象服务信息,需要开拓农业气象服务渠道,可以利用网站、微博或短信的方式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促进第三代气象预报预警工程的建立,这种工程主要采用3G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气象信息,通过视频、音频甚至是图像的方式显示气象信息,对天气预报以及气象指数等服务信息进行报告,同时还能够显示当地的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等实况信息[3]。在各个村镇安装这样的设备,不仅能够气象预报的及时报道,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灾害预警作用。
2.2坚持正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理念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三农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气象部门作为三农服务的主体,需要突破气象部门的限制,真正走出去为农业、农民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观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田间地头一线生产服务的模式。此外,农业气象部门应该制定规范的需求调查制度,让气象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线走访调查,加强对农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并且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方案。还可以建立用户反馈互动机制,及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的内容以及服务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帮助农户解决农业气象灾害问题。
2.3推动基层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发展
基层农业气象部门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气象服务很难做到精细化和多样化,不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服务的要求。要提升农业服务质量,促进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气象服务科研人员就必须加大同气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做到取长补短,实现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4],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既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能够在信息共享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服务策略,改进服务产品,提高气象服务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农业是最容易受天气左右的行业,农业的高产与农民的收入增涨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气象工作。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做好气象为三农发展服务对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应该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改变气象服务的方式,不断更新服务技术,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
作者:王浩宇 刘桐义 王焕 苏小妹 尹思懿 单位:营口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丁蕾,张育萍,谢洁,等.提高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70-271.
[2]李桂梅.试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服务[J].农业与技术,2014(9):185+187.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6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新建一个“**兴农网”网页,并链接到“中国兴农网”上。网页内有对11个市气象局“XX兴农网”的链接。网页由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各市气象局也都新建一个“XX兴农网”网页,对“**兴农网”和所属各县气象局“XX县兴农网”进行链接。这样就使“兴农网”网络在**省各市、县得以延续,弥补过去“中国兴农网”在我省的空缺,有利于树立“中国兴农网”的品牌。利用“中国兴农网”和“**省农业信息网”的优势,使“**兴农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按照中国气象局有关要求逐步完善。
现将我省农业信息网建设情况和今后的设想介绍如下:
一、**省农业信息网基本情况
由**省政府投资3000千万元,**省农业厅负责承办的“**省农业信息网”已经于**年建成投入使用。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该工程主要有四项任务:
1、建设一个网络,即“**省农业信息网”。
本着建设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农口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的原则,建设省级农业信息中心,以省农业信息网络中心为枢纽,总平台设在省农业厅。纵向连接市、县农业信息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口部门,并与省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对外连接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农业信息中心。农网建设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集成、分级实施的办法进行。**年底前,实现省农业信息中心与省直林业局、水利局、**农大、乡镇企业局、扶贫办、气象局等10个农口部门、11个市、138个县农业局和4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广域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2、培养两支队伍。即网络管理队伍和信息分析队伍。以乡、村农技站、信息协会、信息服务专业户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3、整合三种资源。即整合省内、省外和国外农业信息资源。运用电视、电讯、互联网三网合一技术,建立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为一体的全省农业信息交换中心、多媒体服务中心。全省农口各部门都要按照“统一窗口,部门设站,共用通道,共享资源”的要求,整合各种与农业有关的信息资源。
4、开展四项服务。为政府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决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为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提销信息服务,为农业部门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二、**农业信息网的主要内容
网站主页设有:政务公开、农业新闻、决策服务、为您服务、供求信息、农情快递、农业书城、企业展台、数据中心、会员之窗等10个专栏。主页上有政府公告、工作动态、图片新闻、专题讨论、行业动态、地方报道、农网推荐、名特新优、决策参考、商务直通、市场在线、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等。“农业相关网站”可以链接中国农业信息网、全国各省农业信息网和**气象信息网。
三、我省各级气象局都已加入当地农业信息网
**省农业信息网是省政府管理的项目,政府对网络建设提出的要求明确、措施具体,经费到位,各级政府积极组织落实。**农业信息网的内容,除在主页上比“中国兴农网”气象信息少外,其它农业信息比较全面。根据这些情况,按照中国气象局“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面向农民服务”的发展思路,关键的“气象部门承办”的环节,已经不可能实现。所以,**省气象局只有要求各市、县气象局尽快加入当地农业信息网,积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开展气象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农业服务。
我省加入**农业信息网有两种方式:一是由省政府出资在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厅农网之间架设了一条2兆宽带光纤专线,使省气象局直接进入**农业信息网。网页由省专业气象台负责维护。内容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也收集“中国兴农网”等有关网站的信息,增加网页的信息量;二是各市气象局在当地建立气象网站,通过因特网和当地农业信息网链接。
目前,我省气象部门11个市气象局和2/3以上县气象局气象网站,已经与当地农业信息网链接。
四、搞好**兴农网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