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1

一、观察生活,增强感知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面对文题无从下笔,写来写去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没有内容可写,甚至编造一些不实的内容来写,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大师叶圣陶说过:“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同样的道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合理引导,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写作的溪水一定会常流不息。我们可以有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结合课本中的说话练习,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讨论,教师有意点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引导写作。

二、创设情境、训练思维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石。教师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训练他们的写作思维。比如,去年冬天的一节语文课上,正上着课,忽然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刹时,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到窗外去了,于是我索性就让学生来观察下雪的场景,让学生随意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柳絮、像鹅毛。”有的说:“这是冬爷爷给大地送来的嫁衣。”还有的约好明天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等等。同学们看的兴高采烈,说的热闹非凡,于是我随既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只见同学们埋下头,刷刷写,不到一节课功夫便完成了任务。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人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

三、多写多练,熟能生巧

俗话说得好:“三日不练手生。”要想把作文写好,平时就应该注重多练笔。“文必多作而后工”,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去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也就在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其他心得或方法的。”说到底,就是要多写多练,写得多了,提起笔来,写作的思路自然就涌现出来了。有了广泛的思路写作,写作就不再是难题。写日记是增加练笔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天之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东西写下来,不紧能激发写作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另外定期安排学生创办班级日报、板报、手抄报等等,定期举办作文大赛,让学生自己写稿,也是练笔的好机会。对日后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四、阅读积累,增加素材

学生的作文基础来源于语文课教学,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只有大量的读写活动,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促进写的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得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书读得多了容易遗忘,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读书笔记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要作好课内的读书笔记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这样,所作的读书笔记才不至于随读随忘,经过长期积累,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五、模仿佳作,锻炼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但对作文难的同学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模仿优秀作文,还可以模仿大师写的文章,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给我们作文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当我们找不到恰当的形式、句式时,不妨可以想一下课文中的名篇名作,仿照它的形式,融入深思熟虑的内容,思路也许就出来了。如学习课文《丰碑》描写风狂雪大的景象后,可让学生进行《雨中的……》练写。

六、肯定优点、激发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则委婉地指出。教育心理学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要满腔热情,运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言,让学生从老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盼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

七、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作文水平 提高 作用

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进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然而,新课程改革深入了多年,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差,缺乏阅读兴趣,即使是读课外书,也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意思和作读书笔记的很少。此外,课外阅读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更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空闲时间大多是用来看电视、玩游戏或游玩。尽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开始阅读课外书,但由于受兴趣、环境、时间、条件等因素影响,课外阅读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动,阅读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阅读量少将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能力偏低,也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学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反过来又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文化的积淀、审美情趣、语文的各项能力下降。

1.学生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的原因分析

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小学生阅历原因,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源泉的能力有限。在实际教学中,阅读可供操作,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但就学生家庭状况而言,藏书数量的不足,学生课外阅读量也无法达到要求;家长心态不正确,习惯地认为:学生"抠课本"、做作业是份内事,视子女读课外书为份外事,是看"闲书",担心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课外书也不敢看,强迫子女"只读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和机会,学校藏书数量少,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图书没有及时更新,存书的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小学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室也多属摆设,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苦于无处、无书借阅。而家庭藏书中除了一些《习题集》、《学习辅导丛书》之外,只是几本关于写作技巧、写作指导方面的书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名著的则偏少,内容比较单一。另外,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家长多数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把子女托给父母或在亲戚朋友家寄养,根本无法顾及也不知道考虑子女的成长要求,更谈不上子女的课外阅读了,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也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连节假日也有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读课外书籍了。学生不能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影响了写作能力提高。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欲望,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激情呢?(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或以自身为榜样,或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2)借助故事。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果。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3)赏析片断。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去欣赏,去品味,去历经做读书人。(4)展示成果。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 对策 关爱 习惯

现在就2014-2015学年上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从而来探讨中小学衔接的问题。

我在课堂教学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及安全健康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首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是中小学顺利衔接中非常费力头疼的麻烦问题。

1学生注意力短,易溜号,听讲不认真。课堂上没有记录的习惯,只听不写,即使写,速度也很慢。理解能力差。

2学生对词语的字形掌握较好,听写时准确率较高,但对拼音的掌握较差,写拼音对他们来说是一大难题。

3词义的思考辨析能力差,习惯使用参考书,不爱查字典词典,积累差。

4学生的依赖性较强,没有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桌互帮互学很好,但差生易养成事事靠人的恶习,长此以往,很难独立思考学习,成为将来初中学习的隐患。会很难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必须尽快脱离他人的照顾。

5没有默读的习惯,凡读必出声,对老师的提问不能静心的思考,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冒进思想严重。

6阅读能力差。

其次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问题:

1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自我意识太强,心无旁人,心无集体,我想这和他们的身份有关,都是家中的宠儿,更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这种道德品质表现在课堂上或者课间上:好讲话,爱接话极其严重,想到什么做什么,走廊里大吵大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对老师和他人的劝说怒目相对。

2单亲家庭缺少关爱,敏感多疑。平时好打闹,爱骂人,啷当话很多,不相信老师,不相信同学,极端冲动、暴躁。做事不计后果。

3多别人的错误侃侃而谈,自己的错误却视而不见,甚至撒谎逃避或有所保留,自私无德。

4六年级孩子有的提前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越批评越犯错,不思悔改。

5上课听讲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诚实守信等习惯有待培养。

那么安全与健康的问题呢?

1六年级孩子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显得高大、好动、活跃,爱跑跳,课间、间操经过楼梯时,易出现事故,或挤推小学生的现象或者滑楼梯栏杆摔倒等,操场上低年级孩子踢球 ,高年级孩子抢,易发生安全问题等。

2学生出响了紧急事故,不知如何处理,如流鼻血、摔倒受伤等健康问题。

那么针对以上各种出现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呢?笔者做如下决策。

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解决办法。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力求内容充实有趣,使四十分钟课堂精彩无限,提高学生的乐趣与学习效率。

2建立家校联系卡并及时反馈。建立学校班级与家长的微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孩子学习,养成好习惯。

3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定期举行词义辨析比赛、查词典比赛、演讲比赛、阅读比赛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学生订立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5了解各种读书的方法,培养默读静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6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将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做准备工作。

二、针对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1多举行群体性的比赛活动:如演讲、棋艺、拔河、跳长绳等比赛,增强学生的荣辱观,积极向上,加强班级荣誉的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

2定期举行班会,围绕“自查、自省、奋进”的主题,使学生学会整理思想,调整心态,开始一周的新生活。

3与家长勤沟通,及时表扬,及时批评,共同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多参加班级活动,远离不好的朋友群体,深刻融入班级,重拾自信。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对于逆反严重的,多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训练学生做读书笔记,使之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并奖励这方面做得突出的学生。多表扬预习、复习好的学生,并在班级奖励,

三、针对安全与健康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教育学生谦虚礼让、爱护小同学,并给予这样的学生表扬与奖励。

2请大学生志愿者讲授如何应对紧急状况。

3遇事冷静处理,班级日常备一些药品,包扎品如纱布、创可贴、碘伏等。

总之,处理好中小学衔接问题,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素质心理、和将来中学生活是否很快适应有着重大的意义。相信只要我们工作细致、谨慎、周密,协调好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必将会迎来孩子们崭新的明天。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4

关键词:读书 学习型 幸福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24-02

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工作幸福感、责任使命感、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源泉。2011年1月,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并得到批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组,组织了一批精干力量成立了实验组,保障了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这样的教师团队,对整个社会教育、学校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长期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目标:

(1)建立共同愿景。通过激发团队教师的智慧和理想,逐步形成对学校全体成员有号召力的办学理想和目标。

(2)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帮助教师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确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4)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

研究方法:

(1)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教育者为了提升专业素质,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工作需要,使自己的教育行动科学、规范,获得精神层面的成就感。每月安排四次读书等活动,教师把每次的学习、阅读整理成文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经常写教育故事,论文、案例和教学反思。

(2)文献法。通过学习国际上知名的教育家的理论书籍,我国的教育纲要,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3)经验研究法。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经验,应用到教育工作中。

(4)反思研究法。反思工作中的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失误,从而整理成文章,从过程中学习。

1 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1 从阅读到悦读,完成教师专业成长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给教师配备了:

(1)长期重点书目。

学校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师长期重点阅读书目,是教师的必备案头书,将其奉为“教师的圣经”予以高度推崇。在推荐长期重点阅读书目的同时,学校每学期推荐1~2部教育经典书籍作为教师的阅读书目配合重点书目的学习。一年多以来,我们为教师推荐的书籍有:《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蒙台梭利》《好老师在这里》《第56号教室》《窗边的小豆豆》《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课堂密码》《有效教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为教师的阅读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2)分类指导书目。

为保证教师学以致用,学校还分类为教师量身定做了不同阅读书目。一是班主任老师,配备《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等书籍,辅助以《班主任》《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等报刊杂志;二是学科教师,配备《课堂密码》《有效教学》等书籍,辅助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三是心理指导教师,配备《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等书籍;四是学校管理人员,配备《校长如何管理学校:现代学校管理100问》《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等书籍;五是学生家长,配备《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等书籍,家长学校课程定期开课。

分类指导书目的配备,使学校读书既做到了全方位覆盖,又重点突出,为学校优质管理、良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落实阅读导引

(1)专家引领:高起点起步。

学校聘请翟召博教授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长期指导导师,定期为学校教师、班主任进行指导培训。按照“总体引领―― 专题培训―― 读书沙龙―― 个别交流指导”的流程,分阶段、按专题、重点问题及时指导的原则,对学校的读书活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行高起点、高效率的专家引领培训。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专家引领之后,学校将重点读书指定书目分专题、章节,分配给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先行阅读,作为各教研组的读书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指导教研组的读书活动。

学校池肖锋校长率先在教师培训会上举办讲座,两位副校长葛祥存和王德俊也先后在教师培训会、班主任培训会上进行讲座,畅谈读书体会和感悟,引导教师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校长的率先垂范为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3)重点培养:榜样示范引路。

学校实施学校管理人员包教研组制度,和各组的骨干教师一起主持教研组的读书活动的开展。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在各个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组织读书沙龙,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读书活动健康、顺利的进行。

(4)全员参与:掀起读书热潮。

经过多层次的预热、引领、引导、示范,全体教师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学校制定的读书计划,扎扎实实的开展读书活动,掀起了读书热潮。

2 完善制度,落实检评,构建学习型幸福教师团队良性机制

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和检评小组,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读书体会、参与读书沙龙情况、读书演讲比赛成绩、等各项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评价,并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考核,使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

研究结果:经过两年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专家的引领,领导的带头引导,教干的包组到位,我校教师的面貌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1)撰写教育故事,感恩教育人生。

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根本目的,对读书效果的检查,内容上主要看教学质量的提高,形式上我们采取撰写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的形式进行检查。教育故事的撰写要求以真实为本,以情真为源,每学期一个主题,全处征集,全员参加,统一评选。本学期的主题是:教师《我和我的课堂》;班主任《我和我的班级》。

(2)读书演讲比赛,展现教师读书风采。

读书演讲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师首先在各教研组演讲,然后推荐在全校教师会上演讲。学校组织评审团进行评审,评选出学校读书演讲比赛先进个人,购置优秀图书作为奖品,并将演讲稿装订成册归档,记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3)读书总结表彰会,推进读书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每学期末,学校隆重召开总结表彰会,对教育教学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读书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红包、奖图书、上新闻,为读书活动的长期、健康开展注入动力。

(4)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巩固教师专业成长。

①举行了师“德演讲比赛”,先在学校内部进行选拔,被选中的优秀选手在参加全处的比赛,通过激烈角逐,赵培成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兰山区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

②开展了音体美说课比赛,教师口头备课和新课标测试比赛,小学品社品生信息说课答辩赛,对小学的各个学科都涉及在内。参赛的形式不一:有的是随机抽签,这样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新课标全面的了解,掌握、运用。有的是个人积极报名参加,通过初赛,复赛,进入最后的选拔,既全面深透,又重点深入。充分发挥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其中郭淑娟、张啸、孙霞、姜伟、徐兆航、王玉华均获得兰山区优质课一、二等奖。

③多人次,多地点、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深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300余人次,到南京、济南、本市各县区参加培训,举行了兰山小学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研讨会,兰山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兰山小学英语培训,校本教研模式研讨,教师教材培训,先后邀请翟召博、边存金、咸慧等专家对教师进行师德、班级管理、家长学校等培训。是兰山小学历史上培训次数最多,培训内容最广,培训教师人数最多的一年。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稳步、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操作模式。

(5)学生活动精彩纷呈,阳光体育共享阳光。

学校常规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周周有专题,月月有重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召开了六年级全体学生会,合唱比赛两次,每月一次安全演练,胜利、圆满召开了兰山小学第八届少先队员换届大会,邀请父母共度“让世界充满爱”感恩节,师生家长泪洒现场,国旗班培训,每周的升旗仪式是我校一道亮丽风景,全校共享大型视频《让世界充满爱》《难忘5・12》。召开了兰山小学历史上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享受到体育运动的精彩,更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和成绩,我校选派的运动员在兰山区春季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6)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不忘营造温馨校园。

池肖锋校长倡导:“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环境,渐渐深入广大教师灵魂深处,从踏进学校的第一时间,校园里就回荡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就要同当……”优美动听的歌声让教倍感温馨,朝夕相处让真情日深,在2012年4月20日的“全体教师联谊会”上,大家倾情欢唱,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工作、生活、责任、使命、幸福在那一刻淋漓尽显。

(7)成功参与社会―― 24名教师成为12355心理辅导接线员。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5

读几本名著,为自己的人生典藏几部经典,你将受益无穷。或许你现在忙于学习,无法沉浸于经典当中,那么,本文中的三种基本形式,应该能够给你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与启示。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表明:青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是达到这一阶段的最佳手段。

我们都知道,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智活动,因此,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应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了解性阅读】

“了解性阅读”就是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根据阅读条件的差异,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粗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在阅读条件相对简陋、阅读时间相对仓促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比如要在一节阅读课上阅读一本或几本名著,有时候是在图书馆或书店,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浏览一些。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来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通过阅读内容介绍来大体了解名著。粗读法只能了解名著的大概,因而,它不能代替对原著的阅读。

“细读法”,是指认真地从头到尾地阅读一本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包括作品的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思想倾向等。在阅读时,可做一点摘抄(常采用卡片式),如摘录文中描写精彩的语言,概括体现作品重要信息的语句,记录作品的难懂语句等;写一点读书笔记,如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内容的初步理解,提出对作品理解的疑难问题等。

【感悟性阅读】

“感悟性阅读”,是以“我”心去悟“他”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要力求能读得进去,读得出来。

怎样才能读得进去、读得出来呢?我们要认识“阅读是对话”的深刻含义。阅读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即阅读时,不断地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这种交流常常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边读边问、边问边读,还常伴有自言自语,随画随写。阅读是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这种交流是设身处地的、真情实感的交流,常常是与作品中的人物共欢乐,同悲伤。阅读是与作者的时空对话。即阅读之后与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常常是一种思考探求,一种质疑求解。通过交流,我们往往能踏入新境地,体悟新境界。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6

【关键词】 原因 听说 积累 记诵 说普通话

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简言之,就是在中学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方式,它是养成学生技能技巧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听说的习惯;积累的习惯;记诵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中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更差。听,不能听懂文章的大意主旨;说,不能言之有物、有条理、有中心;读,读不出文句的深层;背,只能是机械死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学观念陈旧,管理僵化落后。虽然素质教育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在原地踏步,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号上。师生们固守着已有的教学模式,围绕着中考、高的指挥棒,在书山题海中拼耕时间。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围绕"考了几个重点"这一中心来考评。

二、信息闭塞,资料奇缺,教学条件跟不上,不能给师生提供读课外书的条件。

三、教师的因素。多数教师读书期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走出校门实践的还是应试教育,在整个受教育及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困扰、禁锢了他们。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依托教材,以常规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

1、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明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

2、结合讲读课教学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讲读课中师生的简答活动,使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培养其听说的习惯。

3、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讲读课文中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开始时,老师将要记的重点、难点说得懂一点,慢一点。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老师把重点内容再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老师讲授要点。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放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这样不断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听课笔记了。

4、规范教师的语言,保证训练质量。

在讲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达准确。内容上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要做到简洁明了,抑扬顿挫,从而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在写作课上,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写作前,老师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因此,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经过口头作文训练,学生作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也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此外,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听说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培养中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1、博览。即广泛阅读。学校应该是书籍的王国,多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开拓视野、积累精华、体味人生,健全人格的途径。每个班应建立图书角,一周安排一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知识。

2、品味。对积累的生活素材,重要的在于体味感悟,即仔细地品味、分析、挖掘材料的蕴涵,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不少学生,对"品味"素材有很深的感触。例:我的一学生读了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认的心灵。"她说,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拥有一个伟大的心灵。

3、运用。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在于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和陶冶美好的情操。①直接运用。如名言,古诗之类,在作文、口述时,原文照录。②灵活运用,即引用的事例不抄录原文,经过内化,变成自己的话,用在作文里。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记忆)的习惯

关于背诵的重要性,潘菽认为:"背诵时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写作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作用。"

基于上述观点,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的背诵习惯的。

1、教师范背,增强学生的信心。很多学生畏惧背诵,没有背诵的习惯,缺乏自信。为此,我先讲背诵的重要性;其次,适时作一些示范背诵,使学生坚定信心,自我加压:老师能背出来,我也肯定能背!最后,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告诉一些背诵技巧。这样,学生有信心了不存在畏难情绪了。

2、课堂背诵,给学生们一个甜头。在扫除文字障碍、弄懂词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后,抓主背诵的有关要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进行背诵,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背诵的效率。

3、同学之间对背,互相鞭策。课外练习,一要时间,二要指导。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定。根据语文程度的好差,自觉性的强弱,将全班同学四个个编为一组,好差搭配,互相鞭策,互相促进。

四、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既可以提高的语文能力,也能为以后社会交流打下基础。为此,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夯实基础。加强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习惯的重要途径。选择一些名家名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要做到语言准确,语句流畅,声音响亮且富有情感。

2、普通话说话训练。一天一人,轮流上台,或朗读精选名篇,或新闻,或就校内外、班内外事件进行评论。

3、开展普通话活动,激发兴趣。如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等。

此外,还应注重练字;查工具书、写日记等习惯的培养。

总之,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有规范的教育制度保驾护航,还要语文老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