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1

信息安全防护要考虑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网络平台就需要拥有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认证以及访问控制;应用平台则需要有针对各个用户的认证以及访问控制,这就需要保证每一个数据的传输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当然也需要保证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一般电力企业主要采用的措施有:

1.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要积极参与信息安全等级定级评定,及时在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然后根据对应等级要求,组织好评测,然后开展针对性的防护,从而提供全面的保障。

1.2网络分区和隔离

运用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通过在不同区域实施特定的安全策略实现对区域的防护,保证网络及基础设置稳定正常,保障业务信息安全。

1.3终端安全防护

需要部署(实施)防病毒系统、上网行为管理、主机补丁管理等终端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这些安全措施使网络内的终端可以防御各种恶意代码和病毒;可以对互联网访问行为监管,为网络的安全防护管理提供安全保障;可以自动下发操作系统补丁,提高终端的安全性。

2.构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信息安全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在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能兼顾整体性,并且能融合策略、组织、技术以及运行为一体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障信息安全。

2.1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策略体系

信息安全策略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操作流程、信息安全标准以及规范和多方面的细则,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这两方面,其覆盖了信息系统的网络层面、物理层面、系统层面以及应用层面这四大层面。

2.2建设先进可靠的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形成分区、分域、分级、分层的网络环境,然后充分运用防火墙、病毒过滤、入侵防护、单向物理隔离、拒绝服务防护和认证授权等技术进行区域边界防护。通过统一规划,解决系统之间、系统内部网段间边界不清晰,访问控制措施薄弱的问题,对不同等级保护的业务系统分级防护,避免安全要求低的业务系统的威胁影响到安全要求高的业务系统,实现全方位的技术安全防护。同时,还要结合信息机房物流防护、网络准入控制、补丁管理、PKI基础设施、病毒防护、数据库安全防护、终端安全管理和电子文档安全防护等细化的措施,形成覆盖企业全领域的技术防护体系。

2.3设置责权统一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在企业内部设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由决策层组成,工作机构由各部门管理成员组成。工作机构一般设置在信息管理部门,包含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和应用管理员,并分配相关安全责任,使信息安全在组织内得以有效管理。

2.4构建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防范来说,单纯的使用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配合管理才能提供有效运营的保障。

2.4.1用制度保证信息安全

企业要建立从指导性到具体性的安全管理框架体系。安全方针是信息安全指导性文件,指明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为信息安全提供管理指导和支持;安全管理办法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内容进行管理的方法总述;安全管理流程是在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描述各控制流程;安全规范和操作手册则是为用户提供详细使用文档。人是信息安全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安全保障。所以需要通过加强人员信息安全培训、建立惩罚机制、加大关键岗位员工安全防范力度、加强离岗或调动人员的信息安全审查等措施实现企业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明确员工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避免人为风险。

2.4.3建设时就考虑信息安全

在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时,就从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统筹考虑信息安全,遵照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三同步”原则,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2.4.4实施信息安全运行保障

主要是以资产管理为基础,风险管理为核心,事件管理为主线,辅以有效的管理、监视与响应功能,构建动态的可信安全运行保障。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预案演练,可以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

3.总结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2

根据自治区、地区有关要求,按照《XXX新闻宣传报道管理办法》有关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严格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各单位要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严禁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严禁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有效监控违规操作,严防违规下载涉密和敏感信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涉密和敏感信息。

四、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审查监管

各单位通过站、微信公众平台在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要遵循涉密不公开、公开不涉密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涉密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文字、数据、图表、图像是否准确等。未经本单位领导许可严禁以单位的名义在网上信息,严禁交流传播涉密信息。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各单位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

严肃突发、敏感事(案)件的新闻报道纪律,对民族、宗教、军事、环保、反腐、人权、计划生育、严打活动、暴恐案件、自然灾害,涉暴涉恐公捕大会、案件审理、非宗教教职人员、留大胡须、蒙面罩袍等敏感事(案)件的新闻稿件原则上不进行宣传报道,如确需宣传报道的,经县领导同意,上报地区层层审核,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方可按照宣传内容做到统一口径、统一,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严肃性。

五、组织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清理检查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3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控水平,避免和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网络安全自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日常应用操作管理人员,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保证网络操作人员的固定,加大基础建设所需的设备经费投入,保障了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健康平稳运行,为推动中心交易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1、线路裸露在机柜外、纷乱不整齐。立即对线路进行限期整改,做到线路整齐、标签规范。

2、少数职工计算机安全意识不强,办公电脑感染病毒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整改措施与效果

(一)完善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单位网络系统的安全,按照省市关于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工作要求,中心分节点、按步骤扎实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进程,进一步夯实交易服务设施,对交易受理区、信息区、开标区、评标区、监督区、质询区、专家抽取室、监控室、专家休息区和办公区等功能区进行优化升级。在开评标室配备了相应的音像、投影、电脑、高清摄像头、手机信号屏蔽器、拾音器、音视频监控等设备,夯实了硬件基础,同时完善了《卢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管理办法》、《卢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办法》、《网络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做好网络安全及设备维护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加密技术

引言: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其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泄露也越来越严重,信息安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所以对计算机信息安全以及加密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趋势,合理的使用计算机信息加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信息安全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高效运用,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保密性: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操作,都属于个人隐私,任何人不经允许都没有查看该用户网络信息的权利,也不可以使用其信息参与其他活动,注意保密,不能给其他用户窃取信息的机会。2)完整性: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对信息的输入和储存应该坚持完整的原则,不能随意更改或对其进行破坏,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3)可使用性:用户在计算机中保存的信息,一定要确保信息在用户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满足可使用性这一特点。4)可审查性:用户面临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时,有权利对计算机信息的内容进行查询,同时计算机也可以提供用户查询的证明依据。

二、计算机信息加密技术原理

计算机信息加密技术的核心就是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信息泄露和被盗的风险。加密技术是计算机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目前来说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技术,其工作原理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加密传送,传送完成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解密。通过此原理来保障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盗,有效降低了信息流失带来的风险。加密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深受广大用户喜爱。主要是在用户的信息储存之后用过一种加密秘钥对信息进行加密管理,不法分子在信息盗取的时候由于加密秘钥的限制,无法盗取用户的密码,从而保护了用户的计算机信息安全.

三、加密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存储加密技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存储时,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等问题出现。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出现了一种可以在存储时对信息进行加密的技术。目前来说,存储加密技术分存储控制加密和密文存储加密。密文存储采用了加密模块、加密算法和转换附加密码等。存储控制则是通过对象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加密控制。在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时,需要确保用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管理办法主要有预防用户跨权限查看信息和控制用户权限查看信息与不法用户存取信息等。使用存储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除用户本人之外的其他人盗取用户信息等。2、网络信息确认加密技术。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爆炸与共享的时代,对于网络上有共享性的信息,会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共享渠道对信息进行篡改和伪造,破坏信息用户信息共享,降低了用户信息使用安全,网络信息确认加密技术主要是对共享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控制,防止不法分子对共享信息的破坏和盗取,来保障信息用户对网络信息使用的真实安全。3、网络密钥管理加密技术。密钥管理加密技术目前来说应用比较广泛,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有很大优势,因此密钥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对密钥的管理是也十分重要的,再对其管理中会运用到保存密钥、销毁密钥、生成密钥等,其优势在于使用信息数据时相对来说比较便捷高效,且在保护信息安全上十分的可靠。网络加密技术主要是在用户的同意之下通过产生、分配、保存和销毁等环节来对信息进行加密[4]。加密技术中的密钥形式比较多样,大体上有磁卡、磁盘和半导体形式的存储器,由于其能在产生、分配等环境上对信息进行保密,因此使用比较广泛。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电子档案是依附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后,电子档案逐渐取代传统书面档案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存在类型、储存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是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档案信息泄漏、盗窃事件,在各国家档子档案管理中频发,这种“盗窃”现象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可信度。如何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已成为广大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谈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电子档案形成、处理、储存、运输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一)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特点

网络安全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互联网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前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电子档案信息在开放利用过程中会经常被“篡改”,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决定电子档案信息的内容;(2)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电子档案信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经常会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这种恶意攻击会严重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3)电子档案信息的长效性,数字档案信息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网络瘫痪,那么电子档案信息也会随之消失,所以要想保证网络信息的长效性,必须提高国家互联网的安全性能和维护力度。

(二)影响电子信息安全的因素

1. 网络安全

综上分析可知,网络是电子档案信息实现储存、传输的主要载体,网络的安全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目前网络安全维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结构的不严谨性、不稳定性、脆弱性,导致电子信息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隐患。因为电子档案信息在开放利用的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国家通常不会对其网络进行信息访问权限。

2. 外部环境不稳定

外部环境对电子档案硬件设备的威胁很大,其带来的安全问题有可能会直接导致电子档案信息的停运、丢失、损坏。电源是维持整个电子档案系统正常运营的重要硬件,如果电源不稳定,那么电子档案也会受到安全威胁。因为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电子档案都是在强磁、强压、强辐射的环境下运行的,计算机网络会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其电子档案信息在储存、传输过程中出现“安全危机”问题。

3. 电子档案信息的滞后性

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成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电子文档管理方法、技术、标注和构建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和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电子档案信息的滞后性仍影响着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三、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性的几点合理性建议

本文通过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知,要想在开放利用环境下实现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根本入手,深化国家安全网络基础建设,设置网络安全屏障,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建立稳定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储存设备的防水、防火、抗震性能;(2)摒弃传统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观念,从思想上认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培养公众档案维护意识,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4)设置安全保障屏障,积极开发先进技术,如,路由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病毒查杀技术等;(5)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围绕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目标,确定电子安全信息管理的指导思想,深入探讨管理措施、管理内容、管理要求;(6)明确各部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支撑体系,如安全防护技术支撑、法律法规支撑、环境和设备安全支撑,人才资金支撑,让电子档案安全信息管理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信息安全保障的目标。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可知,我国有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仍存在很多管理漏洞,要想提高社会电子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性和安全性,必须提升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地位,使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仁杰,刘俊玲.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2,13(04):101-113.

[2] 陈振.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3(06):103-115.

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6

一、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情况。围绕“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主题活动,结合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对支行原有十九项(三项为按照上级行制度执行)科技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对其中两项制度进行了清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办法、OA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办法),对其中十四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并重新下发到各部门。

二、领导重视及组织管理工作情况。科技职能部门办公室积极向支行党组或分管行长专题汇报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按季组织召开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会议,切实加强对支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分析研究支行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同时,积极发挥支行计算机兼职人员和各部室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督促他们按照工作职责力所能及地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日常管理,构筑“动态防线”。一是实行计算机安全检查常态化。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计算机使用人员按日检查,各部室计算机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按月检查,科技职能部门(办公室)按季检查,支行绩效考核小组每半年检查的四级联动机制。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在支行每月的《工作简报》中进行通报。二是加强计算机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对计算机口令、数据备份、系统变更升级、系统维护等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方面,切实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三是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档案管理。将全行计算机系统统一登记,分类建档,并根据系统变更、升级、维修等情况随时修改完善,为全面掌握计算机安全管理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电源供应情况。现有UPS四台,其中有1台UPS随保卫监控系统更新时进行了主机和电池更换,1台因报废进行了主机更换。结合机房巡查,对四台UPS进行定期保养维护,按月进行了电池充放电测试,每周对电池电压进行测量,及时掌握电池工作状况,确保业务系统的电力供应。我支行有两台UPS的电池已使用5年以上,个别电池电压低于12v,需要更换电池。

五、网络通信安全及计算机病毒防治情况。根据上级行要求把备份通讯线路转换成了联通SDH,并对路由器进行了切换。在对支行所有接入内联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安全规范设置基础上,利用季度检查对配置情况进行了复查。切实加强内联网、国际互联网、政府专用网的接入管理,严格做到内联网与互联网、政府专用网的物理隔离,内联网用户根据权限要求,实行访问控制,内联网上的所有计算机设置了开机口令、系统登录口令。在对支行所有计算机安装了Norton防病毒软件基础上,有效落实计算机使用人员每日检查,各部室负责任按月检查,科技职能部门按季检查等工作制度,确保病毒定义码从网上及时自动更新,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

六、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检查。我支行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计算机保密管理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等网络保密制度规定,对移动硬盘和计算机遵循“统一购(配)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的原则进行管理,坚持责任到人,严格控制发放范围。支行现有移动硬盘7只。接入国际互联网计算机8台,接入政府专用网的2台,都严格按照网络接入规定进行审批登记。接入支行内联网的计算机46台,都登记为计算机,其中机密级4台,秘密级计算机6台,工作秘密计算机36台。支行网络保密工作做到了“四个杜绝”:一是杜绝了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存储处理信息和内部敏感信息;二是杜绝了非内联网或单机存储处理信息;三是杜绝了非计算机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四是杜绝了移动存储介质(非光盘除外)在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七、电子设备情况。加强对支行电子设备管理,及时做好电子设备调入入账、到年限报损、放置地点变更登记和使用责任人变更登记等工作。因固定资产系统变更,年以来共报损电子设备49套。至年月

日,我支行现有在用各类电子设备89台,其中笔记本电脑7台,激光打印机9台,交换机2个,普通针式打印机5台,平推式票据打印机1台,台式电脑61台(其中22台已到报损年限在用),不间断电源(UPS)4台(2台主机已到报损年限)。设备运行状态基本正常。

八、做好业务应用系统日常维护。目前,根据两网分离时验证业务系统情况计算,我支行共有各类正在使用的业务应用系统45个,其中需要数据备份的业务系统还有3个,分别是《进口付汇核销系统》、《国库收支分析系统》、《国库综合报表系统》。年以来对《国库会计核算系统》(1次变更)、《国库收支分析系统》(1次变更)、《国库综合报表系统》(1次变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2次变更)、《国家金库管理信息系统》(5次变更)、《个人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2次变更)等6个业务系统进行了12次变更操作。

九、积极做好两网分离和桌面系统安装管理工作。根据中支的统一部署,通过网络切换测试、业务系统验证测试等手段顺利完成了“办公网”与“业务网”的物理分割。通过LANDISK扫描,各客户端安装桌面管理系统等手段顺利完成了客户端的实时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支行保密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