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2
1.1部分工程规划片面
由于对水利工程的规划没有经过有序的展开,有时受项目投资方向及规模限制,没有全盘考虑工程整体规划。
1.2设计考虑不周
五常县在水利工程设计时没有从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时由于资金短缺,根据投资设计工程建设内容,这就导致了工程的修建过于粗放,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导致工程没完全彻底建设实施,延误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规划没有考虑工程建设中要遇到的问题
在工程规划时往往忽略了工程建设监督机制的短板,对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纠纷问题没有给予重视,导致许多规划在建的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如工程建设过程中占地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到每个规划、每个设计所涉及的占地,是临时还是永久占地,若不能考虑全面,必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2如何解决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问题
2.1全面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
重复性的水利工程规划往往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因此对当地实际情况做全面了解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一开始规划就出现问题,后续的工程建设必将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做好规划是一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始。在对五常县做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时,一定要找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制定的规划必须反复论证,确定无误之后再进行设计施工建设,真正地做到规划科学,不盲目。具体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2.1.1在规划中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内容广泛,应该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治理,因此其工程量很大,完善相关的建设程序是必须的。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应坚持先申请规划审批,再施工建设,最后验收的原则。
2.1.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五常市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制度,什么样的工程应该报给什么样的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通过的坚决不给予开工,更不允许随意和盲目建设。
2.1.3将相应的监理制度纳入规划范畴
工程的完成离不开相应的监管,只有合理的监管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在问题出现时得到解决。目前,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最初规划时都将整个工程的布局进行了规划,而对于监理方面均是在规划好之后再做选择,这样往往容易出现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应将相应的监理制度一起纳入规划范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
2.2建立设计资质准入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要有一个良好的工程规划,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即使规划很好,设计不行,最后的工程还是不合格。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找更加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必须建立设计资质准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合格的设计挡在门外,使设计符合要求。在另一方面,我们所审批的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对相关的招投标制度加以严格执行,引入竞争机制,找出更有实力的团队合作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杜绝工程建设中出现腐败现象。
3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治理和维护
目前五常市的许多水利工程使用期限都已经较长了,有的还在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能说立即将其叫停使用,同时没有足够的条件重新修建。这些水利工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只能对其做一些治理和维护,使其能长期发挥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1做好安全治理工作
安全治理对于现有水利工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地加强对《水法》的宣传,同时,转变传统观念,不要认为建设时的质量更重要,其实日常的维护也很重要,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
3.2完善相关工程的内业资料
每一个工程的完结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资料进行入档保存,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图纸以及施工记录再到工程的治理标准等资料都必须要齐全,这样才能在日后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做好有据可查,因此应该对现有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内业资料治理,完善相关的内业资料。
3.3工程设施治理
工程设施的治理是每个工程都必须面对的,不能保证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不会出现问题。我们对水利工程实施进行登记造册,进行定期维护治理,对于一些重点工程还必须安排专人进行重点治理,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
3.4对工程维修经费进行管理
维修养护是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都要面对的,因此就会产生相应的维修护理费用。为了规避不合理的维修护理费,可以考虑采取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按照受益面积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受益者以及受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5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队伍来完成。因此,人才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为此,我们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人才培养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地方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人才引进或者是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整个建设队伍的素质水平。同时,还应该不断地推广相应的新技术,使水利工程的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4结语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
正文:
一.城市水安全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城市用水易污染,易扩散,且一旦扩散,后果不可估量。因此开展城市水利工作应首先摸清城市的人口,产业结构,污水排放量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城市防洪防涝体系,制定城市涝水的标准,划分承泄区、滞水区、排水区,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城市水利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
二.水环境
水利工程将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使之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水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如果在水资源重新分配中,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水利既能改善环境,如防洪、除涝工程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灌溉、城市供水工程能够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水资源保障;水电工程可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通过调节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可提高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
于改善水质。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方面,水资源条件的改变可能使局部地区河道断流,湖泊萎缩,下游绿洲消失,土地退化,水土资源开发不当会使生态退化,此外,工程施工和移民活动也会对当地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尽量发挥其改善水质的功能,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水资源
水利工程规划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二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消耗资源,排放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连续不断的破坏,使其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又通过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补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提高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系统一方面靠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其物质性,另一方面靠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其资源性,它既处于生态系统中,是组成和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同时又是人工和自然的复合系统,在三大系统中起纽带作用,连接了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表现为,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下游遭受的洪水威胁,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水利发电可以避免火力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造成库区淹没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此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时,应强调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充分利用。
四.深圳市水利工程回顾与展望
2008 年水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线引水、东江水源二期、大鹏半岛水源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扩建自来水厂3座,改造供水管网480公里。特区外130项防洪排涝应急工程建成,沙井河、燕罗、公明等大型排涝泵站工程已开工建设。观澜河干流治污工程全面开工,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深圳河河口治理一期工程完工; 58 项重点治污工程已开工建设,全市新建成污水干管220公里,新增污泥处理规模780 吨/天。
2009 年深圳市全市水利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原水供应量达18.5 亿立方
米,同比增加4900万方;自来水供应量达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7%;制配水规模670万吨/天,同比提高5.5%;万元GDP 水耗23.7立方米,同比下降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8.77平方公里,降到55.76 平方公里。未来的水务工作应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再接再厉,努力完善:
推动水资源综合管理。加快建设境外引水和本地调蓄的干支线工程,加快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推动28 家村级小水厂整合及供水管线改造;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管理等六大示范工程。
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努力做到“两个完善”:完善三防预案和信息预警机制。“两个强化”:强化工程措施,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加快低洼区域排涝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三防物资仓库;强化非工程措施,建立科学高效、便捷实用的三防指挥决策信息体系。(三)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完58项重点治污工程年度建设。推动排水监管体制建设,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四)加强水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提升水务行政执法能力。
(五)全力抓好水务安全生产。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加强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水资源和供水安全管理。
(六)加快水务科技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水务”,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
(七)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水务规划体系;加快项目报批和项目储备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基础调研,完善水务基础数据库。
河流是流动的生命线,也是流域内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命脉。近年来,深圳大规模启动了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特区内外主要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全面铺开,首先解决防洪排涝问题,以此为基础,同步推进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逐步还河流以自然生态。在省里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加强与东莞、惠州两市沟通协作,全力推进界河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跨市跨界河流上下游防洪标准不统一、污水处理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保证上下游同步治理、系统治理。目前,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四个跨界河流的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总投资约97 亿元,四条河流的干流整治将在2010年见到效果。其次,加强与相邻兄弟城市的沟通合作,推动建立三大工作机制:一是推动创新雨水资源利用理念,建立珠三角雨水利用长效机制;二是推动建立珠三角水资源共享与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三是推动建立东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协作联动机制,减轻对东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东江水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此外,还将强化工 作措施,不断提高水务建设与社会管理水平,增强水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五.水利工程规划
首先是明确水利规划的任务,水利规划不论是综合规划,还是专业规划,都有其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规划任务,这是规划工作的主攻方向。规划任务必须符合规划地区的基本特点(包括水文、地貌、经济、社会等),还要考虑到规划地区内各行业各地方对水利规划提出的要求,满足他们发展或智力的需要。综合考虑,分析论证,确定规划任务和其主次关系,这是水利规划所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要根据区域水文环境,协调好近期任务和远期任务的关系,当然,近、远期任务也可能出现矛盾,一方面在确定远期任务时,不应因远期任务而影响近期任务的落实,妨碍近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在考虑近期任务时,应尽量为远期任务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要明确水利规划的内容。水利规划所涉及的江河湖泊的主要任务有防洪,除涝,防水,发电,水运,水土保持等。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确定各个任务的主次关系。例如,对平原和丘陵地区,防洪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首要大事,因此在这些地区应把防洪作为水利规划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山区河流,若对下游平原无洪水危害性,则应把发电和水运作为水利规划的主要目标。
此外,要合理安排各项规划任务。各地区和各地方政府都会根据自己对防洪,水运,供水,发电等的需要,提出各项目标。因此,要根据河流和水文,环境特点初步确定各要求的现实可能性。通过对方案的比较分析,找出最佳方案,这也是水利规划的重点之一。水利规划涉及的问题复杂,涉及面广,方案不可能很快完成,而且在方案比较过程中,要及时的针对比较出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水利规划方案多,方案间千差万别,但方案比较要在同一基础上进行,保证比较的等价性,这样才能分辨出真正的最佳方案。
六,应对未来的用水危机
随着城市数量、面积、人口的增加,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用水量不断扩大,城市缺水现象逐年严重。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雨水应对城市
水危机。雨水是城市低水质用水的理想水源。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对待雨水仍然是“雨污分流”的观念,把雨水视为和污水一个级别,以排除为主。雨水利用还停留在建筑小区内的小规模利用,还未形成城市大规模的利用。随着雨水利用研究的进展,雨水必将成为未来城市面对水资源短缺和用水危机的主要解决手段。但目前的城市规划还未将这种需求考虑在内,因此,在现在的水利规划当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充分发挥水利规划的引导可控制作用,在水利规划中进行雨水利用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城市用水危机。
参考文献:
[1]徐向阳,刘翔,张磊.论中国城市水利规划[J],建设和管理 城市道桥与防洪 第1 期 2004年1月.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4
关键词:生态理念 水利工程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建造,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也不断地增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命脉,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程之一,水利工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适合水利工程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生态化理念设计,从而改变以往的水利工程污染治理难,环境立法难以实施的现状,需要对落后的技术进行不断地更新发展,从而实现我国水利生态的的和谐发展。
1、基于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
1.1、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在建设以后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现了和谐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生态化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要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娱乐休闲的附属物进行相互融合,工程建设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然后对岸边的植物资源进行影响,保证其在水资源的影响下能够更好的生长。
1.2、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当前水资源的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利用相关的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的尊重客观的规律,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建设为了更好的体现生态性,要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在保证水利工程防洪以及供水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更好的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
1.3、生态理念与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人员的工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各个相关的部门进行配合,对水利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进行重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和对相关的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有很大的关系,对自然规律进行尊重,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视,同时,运用相关的生态技术来进行改造,促进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生态化,同时,建立完整的生态产业。生态化建设要对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对水利工程建设当地的人们生活环境进行重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改造,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协调。
2、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保证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量方面的有机融合。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
2.2、提高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2.3、生态系统自我设计和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3、基于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规划措施
3.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交流
兴建水利和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使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3.2、设计中将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在设计中,水利工程服务对象要得到重视和保护。明确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3.3、识别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敏感目标的有效识别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设计时要准确地识别出工程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并提出初步的解决解决方案。
3.4、注重与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必须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以达到水量和水质的同步科学配置。
4、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鉴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抓住生态保护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4.1、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的改造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大型河道通常修建坝蓄水使用功能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很多的好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河道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河道改造过程中,坚持各个项目综合治理原则,遵从规划步骤进行分期实施,水利工程人员需要根据河道生态设计原则进行整治。
第一,河道进行改造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河道项目设计和计划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查河道的生态环境,根据检查结果实施生态保护措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河道生态流域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二,在改造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改造,坚持河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修建成本,同时提高水利设计的耐用性。
4.2 生态水利理念应用注意事项
1.水温控制方面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水温控制方面是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目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拟工具已经发展起来,它们可为进行这些评估提供帮助,不仅仅是为温度变化,而且是为预测影响的全部范围。由挪威几家机构共同开发的河流系统模拟工具(RSS)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主要目的是预先设想出对河流进行管理的后果,包括一组具体的程序,用来模拟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和人口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允许之下,可采用相关的模拟工具观察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和温度变化的近似影响,并且采取的减轻影响的措施和涉及的范围。
2.生态系统保护方面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避免生态设计建设过程中改变生态系统原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在当地的取料要适量,避免过多取料用地,导致当地的地质结构受破坏。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融生态学与工程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得以贯彻落实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其主要优势在于顺应了人类与时展的需要,因而在各国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涛.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3,12:58-59.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我国依然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大幅增加,然而,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对灌溉的依赖性愈来愈更强,而原有的技术和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在工程立项时常常忽略可行性研究,常常在立项后才发现诸多问题,在迫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形势下,常常追求急功近利,甚至有时不顾技术规范,违背自然规律,在工程立项问题上搞政绩项目。
2.2立项不规范,对工程了解不周全,致使有些工程今年建,明年坏,后年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使用周期。某些工程设计,对项目的远景发展分析不够充分,在项目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上,项目方案所适应的整体条件和个别条件区分不够严密,常造成顾此失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大大减低。
2.3在投资上对项目实行强挤、硬压,明知某些费用严重不足,却要强行开工建设,常常对工程项目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或不搞技术经济分析。在某些设计方案上采用生搬硬套的办法,造价能够节省的方案没被采用,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在进行实施建设之前,其方案预算成本就已经失控了。
2.4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2.5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3.1实事求是
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申报建设项目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3.3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4 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科学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
4.2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
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4.3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4.4技术标准执行要灵活
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可在现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4.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
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基建程序运作,项目实施时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建设过程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四制”要求管理。要求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一照、三证”,施工队伍要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分级管理负责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使用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水利工程规划范文6
【关键词】克兰河流域灌区;现状;规划;水资源量;水供需平衡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概况
克兰河是额尔齐斯河的一级支流,克兰河灌区位于额尔齐斯河干流中游(角沙特灌区、北屯灌区、中线干渠灌区)以北,阿尔泰山南麓,由克兰河、克木齐河、阿拉哈克河、汗德尕特河组成,界于东经87°15′~88°30′、北纬47°20′~48°00′,南北最长146km,东西最宽84km,总面积3000km2。本灌区地形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相对复杂,主要表现为河流三角洲、山前洪积平原、山间盆地。
克兰河流域包括上游的大、小克兰河、克兰河干流及罕德尕特河、切木尔切克河、阿拉哈克河等支流。克兰河干流发源于阿尔泰山乌尔麦盖提大坂,全长208.4km,流域面积185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73亿m3,上游大小克兰河汇流与劳海头,汇流后称克兰河,最终汇入额尔齐斯河。
支流罕德尕特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的前山区,全长40km,流域面积19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37亿m3,是罕德尕特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支流切木尔切克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前山区苏卡拉卡依,全长93km,流域面积268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9亿m3,最终汇入额尔齐斯河,径流年内变化大,春汛(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最大流量约40m3/s,枯水期流量仅0.4 m3/s。是切木尔切克灌区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支流阿拉哈克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的前山区,长88km,流域面积88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7亿m3,最终汇入额尔齐斯河,径流年内变化大,春汛(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最大流量约60m3/s,枯水期流量仅0.4 m3/s。是阿拉哈克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二、克兰河流域灌区现状简介
克兰河灌区内有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兵团农十师181团,阿勒泰市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也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4年灌区国民生产总值103877万元,总人口17.20万人,聚居着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灌区经济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主要有:矿产、水泥、电力、粮油、食品及酒类加工等。
灌区总灌溉面积56.52万亩,农牧民人均收入7015.0元,年末牲畜存栏数92.18万标畜。
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国道216、217公路起始点均在阿勒泰市,是货运和客运的主要交通动脉,各乡(镇)都有沥青公路通达。
截止2013年底,灌区共建有水库1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4.07亿m3;引水渠首17座,设计总引水能力88.4m3/s,年引水量4.96亿m3;已建成输水渠217条,总长940.77km,其中,已防渗320km,渠系建筑物3545座;水电站7座,总装机2.55MW,年发电量792万kW・h。
现状年通过供需平衡计算可知,克兰河干流上游灌区支流罕德尕特灌区、阿拉哈克灌区在灌溉期均出现工程性缺水问题,其余灌区通过现有水库调节,可满足各业需水要求。
现状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 灌区各河流缺少统一规划,在水资源开发建设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水利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② 灌区工程不配套,灌、排不平衡。
③ 干流上游、罕德尕特河、阿拉哈克河缺少控制性调蓄水库工程。
三、克兰河流域灌区水利工程规划
由现状年水供需平衡以及现状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得出急需对克兰河灌区进行统一规划,使得克兰河流域灌区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水利工程规划主要为:新建渠首及干渠、干排工程,干渠、干排及渠首改造工程,新建灌区工程,新建水库工程等,现分述如下:
⑴ 渠首工程
克兰河灌区内的引水渠首布置分散零乱,均为无坝或堆石压坝临时性工程,引水能力差,引水保证率低。拟在克兰河干流上新建克孜加尔拦河水利枢纽工程,红阿拦河渠首、巴山拦河渠首、阿克齐拦河渠首;阿拉哈克河上新建阿拉哈克引水渠首,改扩建塘巴湖拦河渠首。工程特性详见表1。
表1新建、改扩建渠首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控制灌区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流量(m3/s) 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红阿拦河渠首 红阿灌区 15.6 21.00
巴山拦河渠首 巴山灌区 3.8 5.12
阿克齐拦河渠首 克兰河下游灌区 6.5 8.79
塘巴湖拦河渠首(改扩建) 克兰河下游灌区 60.0 67.19
阿拉哈克拦河渠首 阿拉哈克灌区 1.5 2.00
⑵ 干渠工程
新建干渠工程主要为新开发的阿拉哈克灌区的阿拉哈克干渠。近期2015年新建干渠工程特性见表2。
表2新建干渠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控制灌区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流量(m3/s) 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阿拉哈克干渠 阿拉哈克灌区 1.5 2.00
针对现状灌区渠系工程老化、渗漏严重,近期规划对红敦干渠、阿苇滩干渠、切木尔切克灌区红星干渠、巴山干渠、哈拉塔斯干渠、阿克齐干渠、181团灌区阿克大渠、北干渠、苛苛苏干渠进行改造,使克兰河水资源得到统一管理。干渠改造工程特性见表3。
表3灌区干渠改扩建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控制灌区 主要技术参数
现状流量(m3/s) 设计流量(m3/s) 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红墩干渠 红阿灌区 2.8 3.0 4.00
阿苇滩干渠 15.1 12.6 17.00
塘巴湖干渠 克兰河灌区 60.0 60.0 67.19
红星干渠 切木尔切克灌区 3.5 1.3 1.91
巴山干渠 巴山灌区 2.3 3.8 5.12
阿克齐干渠 阿克齐灌区 0.7 6.5 8.79
181阿克大渠 181团灌区 2.5 3.3 4.40
北干渠 7.9 15.7 21.09
苛苛苏干渠 2.1 3.9 5.31
⑶ 干排工程
现状年阿克大渠灌区和阿拉哈克灌区无排水系统,规划2020年在阿克大渠灌区及阿拉哈克灌区新建阿克齐干排、阿拉哈克干排,工程特征见表4。
表4新建干排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控制灌区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流量(m3/s) 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阿克齐干排 阿克齐灌区 1.2 8.79
阿拉哈克干排 阿拉哈克灌区 0.3 2.00
⑷ 灌区工程
根据草畜平衡和水土条件分析,灌区近期2015年新增灌溉面积4.19万亩,其中,克孜加尔灌区新增2.19万亩,阿拉哈克新增2.00万亩;中期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14.04万亩,其中,克孜加尔5.61万亩、181团阿克大渠0.64万亩,181团北干渠5.56万亩,181团苛苛苏干渠灌区2.22万亩;远期2030年新增灌溉面积17.79万亩,其中,红阿2.94万亩、克孜加尔11.40万亩、181团北干渠灌区3.74万亩。
⑸ 新建水库工程
通过供需平衡结论,规划中期2020水平年拟在克兰河上游新建乌拉斯特水库、在阿拉哈克河中游新建塔尔浪水库、在罕德尕特河上游新建喇嘛昭水库,来解决克兰河流域灌区季节性缺水问题。
通过以上新建和改造渠首、干渠、干排工程,新建灌区工程,新建水库工程以及节水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采用,使克兰河流域现有工程引水条件得到改善,工程供水保证率提高,克兰河流域的水资源更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克兰河流域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同时供水条件的改善,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牧民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更加稳定繁荣。
参 考 文 献
1 额尔齐斯河流域灌区规划报告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