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造与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制造与设计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1

摘要:

从设计、生产、管理等3个方面,阐述服装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在设计环节,实施设计数字化,引入PLM模式。在生产环节,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MES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促进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合理安排生产。在管理环节,通过ERP、PLM、MES系统融合,实现协同制造、集成管控,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效集成,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各类资源数量及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情况,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服装智能制造;服装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近年来,由于人力成本急剧上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装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服装企业的生产方式开始转变,逐步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服装企业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该如何应对。本文从设计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阐述服装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1设计技术创新

1.1设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服装设计受流行、消费者需求、风格、定位、结构、材料、工艺、成本、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服装企业通常会将设计研发中心设置在流行的中心城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协同、高效的把流行、技术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设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很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使得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数字化,促使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常用的通用设计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服装专业软件有GERBERCAD、LECTRACAD、富怡CAD等。服装CAD可完成服装创意设计、结构设计、样板设计、样板缩放、工艺设计、工艺单等技术文件的设计开发。利用CAD进行设计开发时,可以借助款式库、材质库、色彩库、图案库、配件库等辅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工作。智能化的CAD软件还可以实现自动缩放、自动排料等功能。3D服装设计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一款服装的整体设计。数字化技术对于服装业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AD/CAM系统能大幅缩短服装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有效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因此,这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更适应当前服装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2]。

1.2设计研发引入PLM模式服装设计流行周期短、款式多、批量小,这给设计管理带来不小难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简称PLM)为服装设计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以产品为对象,将产品的生命周期从创意到生产、销售、退出不同阶段都进行监控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如图1所示,让经营者将每个阶段中的人员、资金、物料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PLM是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的整合,它促进创造、计划和控制之间的协同,有效地优化产品开发过程。PLM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应用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所有业务数据都按照统一的产品定义信息与过程模型被集成到PLM中,相关部门都能够过PLM获得信息服务。服装业PLM解决方案将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具体包含过程及项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图文档知识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协同设计开发等内容)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确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服装PLM设计流程架构如图2所示。我国服装企业应用PLM软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于企业实现研发过程的协同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设计方案的市场需求导向性、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规划能力、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转化性、实现内外部协作开发[4]。

2生产技术创新

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生产周期不断缩短,要求服装企业具有快速反应机制。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各种生产信息,以便指导生产。为了适应服装款式的快速变化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服装制造过程中融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简称MES)[5],这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实时监控制造进度、合理安排各个生产环节。

2.1生产制造过程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MES系统是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4个功能。在过程控制方面,MES通过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对从订单下达开始到产品完成的整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反馈,使其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整改。MES是服装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企业实现车间敏捷生产的基本手段。作为车间信息管理技术的载体,MES在实现服装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用于对服装车间现场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其作用主要有3个:一是实时对生产进行指导。依据服装生产定单的要求,计划与设置工作单元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均衡生产计划,降低非生产用工时,准确掌控进度。二是对生产进行有效和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统计生产数据,掌控服装制造的全部生产过程,实时跟踪物料流向,及时发现并警示瓶颈所在。三是生产中的各种信息可追溯。采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追溯产品生产过程信息、产品质量信息等,做到对服装产品加工每道工序的详尽管控,提高质量管理力度,降低损耗,减少浪费。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交互、实时控制从目前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看,生产车间中的各种服装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性能差、信息利用率较低,不能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所有的信息依靠人工方式输入,工作量大而且慢,出错率高。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适合服装工业缝纫机生产现场的MES系统。MES系统的管理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层可以实时地监控到服装车间内部的情况,服装制造执行系统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数据采集控制层主要是由末端设备以及网关组成的。末端设备是由各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组成的,比如传感器设备,像湿度传感器、RFID、声音传感器等。底层传感器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上传给MES系统[6],实现信息流、物料流、劳动力流、设备流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帮助企业及时获取生产进度、员工表现、各工序完成及工时情况、作业效率等信息,实时反映车间现场状态,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软件来改造传统服装业[7],不仅可使工艺标准化、管理透明化,而且可以优化或简化生产流程,减少用工数量,同时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周期。

3管理技术创新

随着服装企业竞争的加剧,如何进行高效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未来,一些服装企业中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制定、前期开发、设计展开、结构调整与制版、工艺确定、样品试制、新产品客户确认或市场试销、新产品调整、批量生产等诸多环节[8],各主要经营环节中又包含许多分支环节。整个过程信息反馈周期较长,某道环节一旦有问题且信息反馈不及时,企业经营便难以顺畅推进。通过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9](简称ERP)可以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效集成,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各类资源数量、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情况,同时可以将企业的各类资源及时调配和平衡。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协同制造协同制造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管理和商务等方面进行紧密配合与协调的一种制造运营模式[10]。它是21世纪的现代制造模式,是敏捷制造、协同商务、智能制造、云制造的核心内容。对服装企业来说,协同制造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服装新品上市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设计、生产的柔性。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使企业财务、生产加工、成本管理、物流、人力等方面快速、有效协同,使企业资源最充分利用。协同制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可制造性以及成本的可控性,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3.2集成管控服装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设计、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通道,充分集成PLM、MES、ERP等各个系统,PLM、MES、ERP的互动关系如图4所示,使企业实现对主要生产经营环节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二是精益生产、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三是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图4PLM、MES、ERP的互动关系PLM(创新)、ERP(计划)、MES(执行)是工程数字化和自动化作业控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PLM、MES和ERP系统的功能可以互相延伸和对接,共同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信息管理体系。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服装企业具有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服装企业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一个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系统复杂和高风险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对多数服装企业来说,这些系统现阶段应用尚有一定困难,但在满足产品附加值较高、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RFID技术成本进一步降低等条件后,还是具备可行性的。毕竟,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服装企业在上述系统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熟软件,企业要有接收变革的心理准备,做好风险控制和周密完善的计划,由实力强大的团队实施,确保各管理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零距离交互、分布式共生的基因会更加广泛地渗透。服装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采购营销网络化、协同研发与生产等现代制造业特征正逐步在服装企业中体现出来,这种以数据驱动,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数据进行智能制造模式会逐步在服装企业中应用并推广。服装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艳,洪文进,吴小艺.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男装产品开发模式探究[J].毛纺科技,2015,43(8):66-70.

[2]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9):2273-2284.

[3]俞沛文.基于PLM的快时尚产品设计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4]石美红,贺行行,朱欣娟,等.个性化西服定制和虚拟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毛纺科技,2015,43(10):36-42

[5]郭力子.吴建艺.面向MES的服装大规模定制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4):102-106.

[6]陈绍文.数字制造环境中MES的发展和对企业架构的影响[EB/OL].(2013-06-05[2016-01-21])

[7]毕东贞.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缝纫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青岛大学,2012.

[8]金祥克.鞋业敏捷化智能制造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06.

[9]万蓬勃.ERP技术在服装企业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皮革,2015(4):166-168.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环保理念;服装设计;服装;应用

一、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服装的装扮,服装行业既是一个充满时尚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消耗大量资源的行业。当前服装纺织原料的过度浪费以及纺织原料的大肆污染,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将环保理念完美的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向大家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消费者对于环保纤维制成衣服的深刻认识,这样才能够提升衣服的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

二、服装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具体应用

服装产业中服装设计是最开始的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环保理念的关键步骤就是应用环保材料,这种方法能够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的环保理念,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推动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将环保理念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下面详细说明环保理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有创意的服装,向消费者传达环保理念

众所周知,服装的设计师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设计师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把自然界中事物的色彩、纹理甚至是外貌融入在服装中,让创意去吸引人们热爱生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

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再造将其运用在服装的配饰搭配中,例如:废弃的耳机、塑料、金属以及磁带等,都可以将这些物质随意的与服装搭配在一起,营造出天马行空、随意洒脱、另类夸张的效果。尽管这种设计不能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但是通过设计师的巧妙和创新的设计,可以正确的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让消费者接受低碳环保的服装。

2.旧衣新做,减少资源浪费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挑剔,更新衣服的速度越来越快,长时间的购买衣服、丢弃衣服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将衣服进行回收和新作也是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1年FAKE NATOO品牌的创立者张娜就曾开展过“再造衣银行”,她曾通过观察将闲置或者是丢弃的衣服进行回收再利用,聘请职工分门别类进行拆分和清洗,根据色彩和厚度进行适当的搭配,拼接出更加时尚的服装。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适当的途径对服装进行拼搭,就可以用低成本的材料制造出更加符合环保理念的服装。对于经营服装的公司也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和旧衣回收公司进行合作,将囤积的衣服和回收的衣服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再通过设计师进行环保设计,就能够实现材料的零成本,对于这一类衣服,体现的不仅是设计师的巧妙创意,同时也会引领国际时尚潮流。

3.使用有机材料制作服装

随着服装业的迅速发展,制造服装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造成污染严重的废弃物就是难以降解的人造纤维,因此要在选材上多多使用有C材料,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有机棉是指在种植的过程中降低甚至完全不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非转基因棉花,使用这种棉花制造出来的有机棉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制造服装上,随着人口的不断激增,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都在应用这类材料制造服装,当前这种有机棉被广泛的应用于男女装、童装、内衣、成衣设计中。根据分析可知当前有机棉是服装设计的不二之选,是朝向环保理念发展的重要环保材料之一。

4.选择环保面料服装,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面料指的是自然、节能、低碳、可循环利用、无害的面料,例如天然的毛、棉、麻和竹纤维等物质。使用这类环保面料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环 境污染,这类环保面料也是制造环保服装的首选。当前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天然面料的环保服装,例如设计师梁子采用广东传统的莨绸面料制造的高级定制服装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誉一片。莨绸是一种接近消失的古老面料,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胚绸,在使用薯莨的汁液浸染手工制作而成的,制造的过程不涉及到各类染色剂,是十分环保的,这也是服装受到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

尽管现在使用可再生产品制作服装的想法没有受到很多国人的支持,认为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没有档次,是垃圾做成的产品,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偏见,相信通过设计师的不断宣传,人们会理解这种环保理念,人们会对环保纤维制成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主动去选择那些天然环保材料制成的服装,这样就可以从重要环节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

三、结语

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将服装设计的更为低碳和环保,为社会的生存环境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虽然设计师不能插手服装的制作环节,但是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环保理念,融合各类创意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制造服装,促使服装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红,朱旭明. 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 纺织科技进展,2010( 5) : 74.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3

服装创造并非一蹴而就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设计界对中华传统服装向来有很高的评价。以旗袍为例,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的国粹。有意思的是,据考证这种服装在初创时,就有着与西化裙装相关联的成分,是我国古代服装与西化裙装相结合而成的一种创新服装。旗袍不仅显示女性千姿百态、楚楚动人的曲线美,也为我国现代服装设计走出了与国际服装交融的成功范例。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服装产业衰落了,停留在简单制造的层面,甚至成为西方大牌的加工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制造已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服装创新势在必行。

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快时尚品牌,对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在软实力方面,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等方面也对服装创造带来影响,如何顺应。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商业模式、供应链、资源配置等,如何创新。诸如此类,都需要先完善国内的支撑体系,然后才可来谈创造。

要自觉融入国际市场大环境

我国服装企业要摆脱被动局面,还应从基础做起,比如对技术、人才、环境等要素,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提升服装产业方面,要摆正“时尚化、高端化、集约化”方向,走产业集约化道路。如石狮已成为我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和中国纺织布料流行趋势基地。可以说,服装已成为石狮最靓丽的名片。并且已形成从原料到纺织、染整、布料、服装、辅料、纺织机械的完整产业链,和从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体系,体现出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在服装创造上,要发挥设计师的重要作用。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十分善于观察外界景观与事物,能对相关的形象特征、色彩情感、质地美感等做出快速反应,产生丰富联想,激发设计灵感,从而给创作带来动力。如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就很会观察景物,他从北京故宫的飞檐造型中得到启发,设计出著名的翘肩服装,由此给他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声誉。

在市场竞争中,要自觉融入国际大环境。要瞄准发达国家在服装创造上所具有的专业技术、高端纺织装备和研发设计能力,并对我国现有的服装产业作较大的调整。据悉,我国服装工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升级,在吸收新技术成果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已拥有较好的基础,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我国可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服装创造上参与竞争,并赢得自己应有的舞台。

培养具有创新灵感的服装设计师

目前,我国已开始注重培育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并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随着国际市场的缓慢复苏,服装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为我国服装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相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给我国服装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服装CAD;电子商务;虚拟技术;动画效果;模型

0 引言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世纪末期我国最大服装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不足50亿元,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为数不多,而2007年,我国最大的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已近200亿,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比比皆是。2008年,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行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产业加速调整、升级,产业新格局日渐清晰。

2008年的纺织服装市场,在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之下,从高峰转向了低谷。然而,在全球金融海啸的犬背景下,不少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考虑“过冬”策略的时候,不约而同想到了电子商务,尤其是“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慧聪等“B2B”电子商务平台也及时把目标瞄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跃居世界第一,这为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得内销市场呈现出稳中走强的趋势。

2009年将是中国服装业发展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当前,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调整振兴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规划、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两个规划强调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规划对纺织产业重新进行了发展定位,政策将引导行业走出困境。

整合服装企业现有的技术资源及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新型服装电子商务系统,将是扩大内需的最好途径,也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服装企业中CAD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合作而富有创新的团队。对于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其技术改革与创新极为重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制造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及相关数字化技术的集成。CAD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计算机高速、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和挖掘能力与人的综合分析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加速工程和产品的开发、缩短设计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CAD技术在基础理论及软件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先后推出了Proffingineer,UG11,IDEAS CATM,Solidworks,SolidEdse等许多优秀的CAD系统,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产品设计水平。据国外研究,应用三维CAD设计技术可降低工程设计成本13-30%;可减少产品设计到投产时间30~60%;提高产品质量5~15倍;增加分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能力3~35倍;提高产品作业生产率40-70%;提高投入设备的生产率2~3倍;减少加工过程30~60%;降低人工成本5~20%。因此,CAD技术大有可为。

1,1服装三维GAD软件应用现状

在我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市场几乎被外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一些企业花费大量外汇引进国外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因技术的掌握问题和工业标准的差距等诸多因素,或被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难以普及推广应用。在尊重知识产权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内企业对符合国情、功能适用、价格适中的国产软件的呼声愈来愈高。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质量和合体性、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二维服装CAD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的CAD应用要求,服装CAD迫切需要由目前的平面设计发展到立体设计。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均在三维服装CAD、虚拟现实服装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服装三维CAD有别于二维CAD的地方在于:它是在三维人体测量建立起的人体数据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模型的交互式三维立体设计,然后生成二维的服装样片。它主要解决人体三维尺寸模型的建立及局部修改、三维服装原型设计、三维服装覆盖及浓淡处理、三维服装效果显示特别是动态显示和三维服装与二维衣片的可逆转换等问题。

三维服装CAD的基础是三维人体测量,主要包括人体数据库的建设、获取人体几何参数数据建立人体模型,并结合虚拟技术实现动态试穿和展示的效果。

目前在国外市场上的三维服装CAD的应用主要有两类:

一是用于量身定做:针对特定客户人体的参数测量及其对服装款式的特定要求(如放松量、长度、宽度等方面的喜好信息),进行服装设计,再生成相应的平面服装样片。此类产品可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其中以美、英、法、德、日、瑞士的系统较为先进。

二是用于模拟试衣系统:通过对顾客体型的三维测量,进行互动服装设计,再生成相应的平面服装样片。这类应用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远程控制实现。如美国的Land’send公司在互联网上可建立顾客的人体虚拟模型,通过顾客的简单操作,可试穿该公司所推出的服装,还可进行立体互动设计,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现在国外的一些产品已基本能实现三维服装穿着、搭配设计和修改,可以反映服装穿着运动舒适性的动画效果,还能模拟不同布料的三维悬垂效果,实现360度旋转等功能。其中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研究开发的三维服装CAD软件比较先进,如美国CDI公司推出的CONCEPT 3D服装设计系统、法国力克公司的3D系统、美国格伯公司的AM-EE-SW 3D系统、加拿大PAD公司的3D系统、日本东洋纺织公司的3D系统等都有着比较强大的功能。

我国是服装大国,但在服装的先进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已取得初步进展,实现了仿三维CAD设计,但与国外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距离。近年来只有香港科技、北京长峰科技公司、北京服装学院、中山大学、杭州爱科公司和深圳盈宁公司等开始了服装三维覆盖模式款式试衣系统的开发,且仅有部分软件进入了商品化阶段。

1.2服装CAD技术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如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数据库等深刻地影响了CAD技术。新的制造方式,如分散化网络制造,面向客户的大批量定制等也对CAD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行业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能够在更广的范围中得到应用,通过Web技术、ASP技术,实现了行业产品设计制造的协同,建立起全行业的软件服务体系。由于面向行业CAD系统的个性化,国外技术的竞争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是我国CAD领域缩短差距的良好机遇。随着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跨越式发展,CAD本身也将面临全面升级。因此,我国的CAD软件技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1)面向行业的设计过程的集成化。建立与CAM、MIS、PDM、ERP等的接口与集成是服装CAD系统发展的另一个趋势。

(2)服装设计网络化。在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基于网络的CAD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标准化,另一方面,产品的并行设计则可为CAD系统的高效快速提供支持。为了有效提升市场规模及产品利润,服装CAD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3)虚拟技术的融合。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虚拟现实设计技术,在电脑显示的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服装设计。

(4)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CAD产品将朝着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更多的服装样板模块及设计向导为设计人员提供智能支持。这些智能支持包括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自纠错、并行搜索、联想记忆、模式识别、知识自动获取等。

2 我国服装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趋势

2.1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发展和挑战的危与机并存的形势,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快速融合,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时尚的潮流,并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

随着网络的深入、普及和开放,随着技术手段的大大加强,服装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乎国人的想象。同时,通过淘宝、PPG等一大批先行者对市场不遗余力地培育,通过对网民消费思维、消费习惯的引导,各网站大力加强用户体验,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让网络购物与实地购物的差别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如今服装电子商务领域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始逐渐引爆流行,成为都市白领的消费新宠。

据中商情报网预测分析: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总规模已达到2.53亿人,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8-24岁的青年人群。通过用户是否在网上购买服装类商品的统计得出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2007年达到2756万人,2008年接近5000万,预计2011年年服装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1.78亿。具体如图1所示。

2.2现有服装电子商务的技术瓶颈

由于现有服装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二维的图片展示的方式,顾客将在网上看到实物效果图,没有动态的立体展示效果,不能很好地判断产品的质量和效果,会产生扭曲心理;往往买到的实物不如效果图里的好,或者所买的衣服尺寸、大小等不符合自己的身体特征要求等,这样必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为此,我们认为现有电子商务技术将有以下两方面的发展需求:

(1)个性化趋势

个性化定制信息将有需求的强劲,个性化商品偏好的深度参与成为必然。互连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秩序型经济社会组织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使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有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使消费者的实现有了更有效的技术基础。在这方面,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把个人的偏好将渗入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提供多样化的比传统商业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今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2)专业化趋势

面向消费者的垂直型网站和专业化网站前景看好,面向行业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潜力大。

电子商务专业化的趋势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提供专业化的产品线和专业水准的服务至关重要。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消费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所以相对而言,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

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对B2B电子商务模式来说,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3 新一代服装电子商务虚拟展示平台的框架设想

根据我国服装CAD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水平,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重点解决服装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开发新一代服装电子商务虚拟展示平台的构想,意在争取在现有服装CAD技术基础上,融合电子商务技术,打造集产品展示、网络销售、在线试衣、虚拟动态效果演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个性化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该框架下,主要的关键技术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化三维人体模型生成技术。包含了编辑的所有必要功能,能处理各种输入数据,以此建立人体模型,对模型可以做几何变换。同时也可以上传或使用数码摄像头获取自己的头像,将二维图片转换成三维逼真的个人头像模型一,再输入相应的三围等参数,形成个性化的个人人体模型,为方便下一步动态演示做准备。

(2)动态演示虚拟技术。生成服装并可以动态修改服装属性和参数。提供服装展示用的场景编辑器,可生成T型台、三维建筑场景、自然景观等。采用游戏引擎的技术演示服装效果,并可以录制播放。这里重点要解决的是面料皱感、衣服垂感、发丝飘逸感等技术问题。

(3)在线着衣技术。根据人体模型及服装和所输入的相应参数,进行着装,体现试穿效果,显示合体程度,以及哪些面片需要修改。系统提供足够繁多的款式库,用户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使用摄像头或数字相机拍摄多个角度的全身照片可通过网络提交给试衣系统,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照片,用基于图像的人体模型重构方法对照片进行目标提取和跟踪,生成和用户的身体数据类似的虚拟人体模型,然后用户就可以从试衣系统中观察自己试穿服装的效果,查看各个侧面的展示效果。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全球商品链;服装产业;升级;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17-04

引言

2011年东莞、温州等地再一次出现小企业倒闭潮,在各类报道中的倒闭企业大多是服装、鞋类和饰品加工的私营中小企业。本次小企业的倒闭的主要原因不是国外市场需求衰退,而是通胀、信贷压力和工资及材料成本上涨等国内市场的冲击造成的。小企业倒闭现象反映了中国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的粗放型出口加工贸易模式不可持续性,以低制造成本优势、低技术水平和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和升级。

服装行业是具有代表性的低技术制造业,也是中国早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加工贸易国。对服装业升级战略、路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于其他类似的行业,如家用电器、鞋帽制品、玩具等具有参考价值。

对中国服装商品链的分析以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s)理论为基础,首先在商品链中分析全球服装供应和销售网络的调整及商品链中扮演领导角色的零售商、品牌商及专卖店的变化对发展中国家服装中小型供应商的影响。进而探讨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企业的升级策略。最后提出相关的产业政策建议。

一、全球服装商品链调整中的企业升级压力

全球商品链的分析模式包含角色、功能和关系三个维度。在Gereffi和Frederick(2010),Kaplinsky(2004),Humphrey(2004)等人定义的买方驱动服装商品链中,主要企业角色包括处于买方地位的领导企业(零售商、品牌商)和中介组织(中间商、贸易、企业的海外采购部门),以及处于供方地位的制造企业。与通过直接投资建立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不同,服装行业通常采取外包和采购的方式建立供应链,企业间是买与卖的市场交易关系。买方驱动的商品链类似于一个压力传导系统。最初的压力来自于消费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变化,驱使零售商和品牌商不断调整角色和战略。领导企业又通过全球服装生产和贸易网络将压力向下级的供应商传递,最终转向加工制造企业,成为全球商品链价值活动转移、企业淘汰、迁移和升级的动力。

(一)服装商品链中的企业战略调整

服装属于高度竞争的行业,过去三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使参与全球服装商品链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生产技术扩散和供应商数量的增加提高了世界服装产品的供应能力,生产环节退居次要地位。服装商品链中的竞争重心是品牌推广和市场销售。这也导致了服装企业角色和关系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全球服装领导企业、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的边界趋向模糊。其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强化品牌和市场环节竞争力。有能力的服装企业加强了建立自有销售渠道的投入,许多品牌制造商和销售商在全球增设门店,而且产品趋向集中供应自有销售渠道而不是外部客户(Cattaneo et al.,2010)。上述做法除了能够扩张市场占有率外,也是巩固品牌、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手段。很多中小型的零售商和OEM企业也在尝试进入品牌发展和销售环节。这种愿望促成了私有零售品牌数量和种类的急剧增加。私有品牌零售商更加注重缝隙市场(niche-market)的竞争,依靠家庭式设计团队、制造环节外包和海外直接产品采购等商业手段,私有品牌商缩减了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商建立的多级分销环节,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向偏好各异的小消费群体提供服装商品,创造了更高的边际利润和顾客价值。

增强无形价值活动的能力。除了设计、品牌和销售活动外,服装商品链中的无形价值活动还包括订单管理、供应链协调、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一系列协调和管理活动。这些价值活动是连结不同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链条,有时甚至渗入企业内部(Porter,1993)。通常企业网络的管理和协调要求大量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投入,而且存在规模经济。在全球商品链扩张和价值活动转移的过程中,一二十年前的大型制造商凭借与国际品牌长期交易积累的关系资产,建立其全球性的服装供应网络,从制造、物流运输等有形环节转向协调与管理的无形环节。例如,香港利丰(Li and Fung)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业务从过去的全包产品制造转向对Walmart、Kohl’s等国际零售企业提供海外采购服务。这种生产功能扩展和增强无形服务的能力是服装企业升级的主要趋势之一。为了获得订单,许多加工企业和OEM企业在外包中都发展出原料采购、款式设计、物流运输等纯粹制造活动之外的功能。

优化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保持产品销售的弹性以及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快速反应是推动服装商品链的供应链持续优化的动力。从Asaeda(2007)等相关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大型服装零售商和品牌商以直接采购网络为主。控制交易成本的可选方法包括通过中间商采购、例如Warlmart80%的供应(不限于服装产品)来自于第三方。寻找战略供应商,例如Aeropostale直接采购的67%来自于5个供应商。或者通过采购,如进出口贸易公司进行海外采购。采购在小额采购中非常普遍,它能够实现小额订单业务操作的规模经济、增强买方谈判势力并富有弹性。

领导企业的采购调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服装商品链中领导企业的动向和影响。买方驱动商品链的重要特点在于作为服装产品的最后采购方,领导企业的行为和战略把消费市场的压力向供应商传导,成为推动全球商品链扩张和价值活动迁移的动力。领导企业对自身供应链的优化包括:(1)扩充供应商备份来维持一定数量供应商数量并保持供应源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采购商规避风险,保证供应组织的安全性。(2)减少对传统供应国的依赖。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服装出口国的同时,全球性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服装采购也在向土耳其、孟加拉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地转移。这表示全球服装商品链的制造环节正在从传统的东南亚地区转出。(3)建立长期战略关系。除了价格和质量外,领导企业对供应商的最大要求是能够通过交易简化自身业务。多数供应商在设法缩减其直接接触的供应环节的规模和数量。它们希望与数量更少、规模更大、综合服务能力更强、更加贴近本地市场的供应商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关系。

(二)中小企业升级的压力

即使没有外部冲击,服装商品链中的企业也会面临内生的升级压力。这主要是消费市场的竞争导致领导企业不断寻求低成本、高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

产品质量与成本压力。环境要求和倡导绿色生活成为日趋主流的趋势,这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saeda,2007)。社会和消费者要求领导企业对其商业行为更加负责。这不单纯是对产品质量的标准提高,也对领导企业及其外包企业的员工待遇、生产流程、加工工序及排放标准产生了压力。

扩充综合服务功能。成衣的制造和相关服务工序包括设计、布料采购、裁缝、包装和配送。出于简化业务的需要,领导企业希望承接外包的供应商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渠道配送的全部上游工序,这是促使服装企业从加工向OEM或ODM模式转变的推力。供应商综合功能的扩充可以使其进入更多领导企业的商品链中,提高在商品链中的位置。

集中度提高及领导企业控制力增强。商品链中销售商的角色变化和领导企业对供应链的调整也增加了商品链的企业集中度。强化品牌和销售、通过中间商进行采购、只与少数大型供应商进行长期战略合作无形中加强了商品链中领导企业和上层供应商的市场权力。这导致新企业的进入,或者小企业的升级必须面对更高的门槛。

二、服装产业的升级与中小企业的策略选择

对于国家与产业升级的演进和阶段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波特在《国家竞争战略》指出升级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过程。Gereffi等人 (2010,2003)认为升级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意味着功能的提升,价值活动从有形方面转向增值能力更高的无形方面。

(一)服装产业升级的路径

从区域(国家)和产业分工的角度看,东亚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服装产业升级过程完整地反映了产业升级在时间顺序和地理扩散上的过程特征。升级对于个别国家而言是一个在服装价值链中从劳动密集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贯序过程。正如Vernon“产品生命周期”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指出的,当发达国家的服装产业发生升级时,国内“成熟”的、“低附加值”的行业会向国外转出,凭借生产知识和资本积累进入商品链中高价值增值的阶段(品牌、营销)或者建立和管理生产网络(供应链组织)。

(二)企业升级策略选择

对于企业的升级而言,除了通过投资和研发改变价值活动的要素密度外,还需要依靠组织学习从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获得管理和经营的技能。服装商品链为链中的企业升级提供了组织基础,不同围绕类型的领导企业建立的服装贸易网络成为市场知识和生产技术转移的渠道(Gereffi,1999)。

能力升级。企业的能力升级主要指价值活动效率的提高或实现新的价值活动,包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与生产相关的选料进料、物流服务、服装配饰辅助设计等方面。不同类型的服装供应商有不同的升级空间和方向。加工企业在完成国外订单同时能够获得价格、质量和运送方面的国际标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让加工企业获得高档服装订单。OEM企业和ODM企业在投入品采购和配送服务中积累的前后向关联能够转化为关系资本,通过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建立自有供应网络,转型成为商品链中的生产贸易协调者。OBM企业则需要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客户需求分析及新产品开发功能上提高以适应竞争。

角色转换。服装消费偏好是极易变动的,这也使服装市场可以不断细分为更小的缝隙市场。消费市场的竞争对新品牌、新款式的服装是开放的,这也为偏向生产的中小型企业转向偏向服务的销售企业提供了机会,能够与国际品牌在消费市场上共同竞争。服装供应商在凭借小型特色设计团队和外包服务发达的商业环境中发展私有品牌是目前服装行业的一个趋势。这种从服装商品链的有形价值活动向无形价值活动的转型也出现于大型企业中。有的OEM和ODM企业将生产和设计业务外包出去,以中间商的身份为跨国销售企业提供服务。这也为企业提供了进入新的商品价值链的机会,例如从单纯的服装采购转向商品综合采购。

功能升级。功能升级是对企业能力的升级与整合,更偏重区域和行业的中观层面。早期承接服装加工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已经将加工和制造环节转移出本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出众多跨国的服装零售和品牌商(美特斯邦威、班尼路、金利来),对于东南亚的服装加工地区而言,这些企业是行业投资者和购买方,往往也是亚洲服装商品链的管理和协调者。这些地区的企业功能主要包括供应网络协调、品牌发展、外商投资等。新增投资的用途不应仅限于生产设备升级和生产规模扩张,对物流和信息技术的投资同样重要。信息和物流改善以及模块化经营让整个生产网络更具有弹性,符合服装行业快速响应和快速时尚的趋势(Jassin-O Rourke Group,2008)。

三、政策建议

近期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引起了广泛的呼吁,要求金融系统更加注重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渡过成本骤升、资金链断裂的困难时期。这在短期内是必要的措施,但是就长期而言,低附加值的加工型企业面临淘汰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服装行业的长期政策应当注重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与调整功能的结合,促进服装企业的角色转变和网络升级。

(一)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生产环节

长期来看,中国的服装行业必须转移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对于沿海地区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服装行业不得不与其他工资回报更高的行业争夺工人。此外环保标准、限电措施等管制政策的推行也表明服装加工业的成本优势是不可持续的。稍微留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购买的服装标签已经逐渐变为“made in Vienam”或“made in India”了。东亚东南亚、亚洲中部等地区的国家当前工资水平大约只有中国的1/4甚至更低。

在低成本的地区生产是服装商品链生产环节地理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沿海的服装企业同样可以将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转移的地区不仅限于国外,在中国的中西部仍然存在很多的制造成本优势的地区。企业可以采取投资或者外包的方式转移,而后者意味着企业一定程度上从生产者向供应链协调者的角色转换。

(二)投资于可持续的生产和经营

服装行业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在其中间环节和最终消费环节还有诸多服务性需求。相对于生产设备和规模的投资,改善物流和信息管理的投资或许更为重要。服装的潮流变化迅速,因此供应商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小批量制造的柔性生产能力。而这种能力更多建立于信息管理能力而不是生产规模上。此外,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位于消费市场的供应商提供设计、物流和产品开发服务将会受到采购商的青睐。而产品通过ISO9000&14000,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或欧盟REACH指令等认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订单。因此,对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应该规范资金用途,鼓励企业的能力发展。

(三)发展行业垂直能力

服装制造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纺织服装企业; 升级; 路径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同一商品的生产销售过程被一段段地分开, 在空间上一般离散性地分布各地。由此, 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形成一种跨国生产组织体系, 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上利润分布并不均匀, 就像跨国公司的"哑铃型"组织结构, 主要利润流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 一端是研发和设计, 一端是品牌和营销, 中间是生产制造, 形成一条U 型曲线, 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从制造业价值链来看, 由于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已成为其获取利润的瓶颈, 所以, 它们主要从事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创期的生产以及产品营销环节, 以攫取高附加值的垄断利润和经济租金, 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获利最少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中国纺织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残例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处于低端环节,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拼数量、竞压价、抢出口, 其结果是极易陷入所谓的"贫困化增长"道路。迄今为止, 中国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为3% -5% , 服装行业则为5% -8%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最大的纺织服装贸易国, 在频繁遭遇全球纺织品进口国的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等各种形式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情况下, 如何实现纺织服装业升级, 占据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价值的环节, 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框架, 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问题。

二、纺织服装的全球价值链和升级的一般理论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途径和升级方式则随着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不同而异。根据链条驱动力的不同, 全球价值链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购买者驱动型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以发达国家跨国制造商为代表的生产者通过投资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纵向分工体系, 比如, 在汽车、计算机以及航空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 这些产业中的主要战略环节是研发和生产, 发展中国家企业一般可以在制造环节通过合资、合作或并购等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 后者是指以国际品牌制造商、国际零售商为代表的购买者通过全球采购或OEM、ODM 等方式组织的国际商品流通网络, 比如, 在服装、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其战略环节主要是设计和市场营销, 发展中国家企业一般可以在销售环节通过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

纺织服装产业链被认为是典型的购买商驱动的全球价值链,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品牌和营销, 主导企业有三类购买商: 零售商、品牌专营商和品牌制造商。主导企业与非主导企业的区别在于主导企业控制着能够产生大多数利润回报的主要价值链环节。因此, 零售商、品牌专营商和品牌制造商行使治理者的职能, 组织协调纺织服装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 并控制价值的分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符合这三类购买商的参数要求, 才能以国际贸易方式嵌入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

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 升级是指处于价值链之中的企业借助价值链以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 从而提高竞争力, 向能带来较高收入的经济活动转移的一个动态过程。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类似, 纺织服装企业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通常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一是进口产品的组装。二是原始设备制造即为跨国公司生产。三是自行设计制造 , 即自行设计出产品后, 以外国公司的品牌进行销售。四是自有品牌制造, 即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

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策略

全球价值链中最有利可图的环节通常是自有品牌制造, 它要求企业同时具备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根据升级所依靠的力量的不同,升级路径可以分为两类:

( 1 ) 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策略。它是指原始设备制造商承担的许多活动被重新配置给位于低工资国家( 或地区) 的第三方生产厂商, 产成品从得到进口国配额的第三方所在国( 或地区) 直接运至全球购买商, 从而导致"制造三角"形成, 而最初这些活动和其他关键活动都是由该制造商完成的。由于投入品来自许多不同的生产商和不同的地点, 采购和组装这些投入则要求掌握物流体系, 因此, 能力的增强便集中在对物流体系的掌握上。"制造三角"中的第三方厂商可以是制造商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 可以是与自己成立合资企业的伙伴企业,还可以是独立的国外合同企业。如Gereffi 所指出的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纺织服装企业起初为美国和欧洲购买商代工生产, 通过与欧美零售商和专营商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提高, 随后改变自己的角色-- -创建全球采购网络, 成为欧美购买商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地区服装工厂的中介, 最终实现了升级。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升级过程中, 可以借鉴"制造三角"模式, 向越南、斯里兰卡等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外包生产, 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市场扩张方面。市场扩张能力涉及市场定位、营销网络的构建、广告策划、品牌的运作和维护、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能力。沿着路径A 升级的企业一般先在国内创立品牌, 整合营销战略, 扩大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创建出在全球市场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品牌; 或者通过参与跨国兼并、重组和收购甚至直接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 获得升级所需的资源。

( 2 ) 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策略。它是指通过扩张企业的职能来加强企业的技术能力, 企业职能从原始设备制造扩展到包括一些设计职能在内, 并导致企业接下来依托自己的品牌来营销自己的设计。其实现机制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与全球价值链中主导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 在OEM 过程中, 利用价值链治理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 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 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从工艺升级向产品、功能升级的延伸, 最终攀升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这一升级路径的关键在于加大研发投入, 培养技术创新能力, 掌握核心技术, 实现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获得较高的附加值。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过程中, 应该注重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 除在设备更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方面要加大投入外, 更要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仅要提高时装设计档次, 还要向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织物生产环节延伸, 在纤维的开发应用、面料尤其是高档面料的设计和加工技术方面有所作为, 提高自身的设计、开发能力和产品档次, 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避免低端竞争局面。

五、结语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制造业已有多年为跨国购买商和生产商"贴牌"或"代工"生产的经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高了生产技能, 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微笑曲线"谷底, 赚取的只是少量加工费, 利润微薄。可以说, 中国制造业能否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基础上, 实现产业升级,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赢得更多的利益, 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全局性挑战

参考文献:

[1]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