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道路桥梁 工程现场 监理质量 措施 思考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133-01

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效益直接受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监理的质量高地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材料的高质量的保证在高水平的现场监理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进而保障了整体工程的质量。工程款项的流向也是工程现场监理的监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和的行为杜绝,提高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现场监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发展,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一、现场监理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合格的话,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的延长,还能够为建设企业获得较多的社会经济利益,有利于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的建设。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合格,能够减少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有利于我国降低能耗资源持续利用的经济建设。一条道路桥梁质量的好坏在道路桥梁行业中,较好的衡量标准就是道路桥梁本身,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各个环节的质量加以监管和分析,才能够将存在工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的发现,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提高质量的标准,使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使用能力提升。总而言之,道路桥梁行业的全面发展有赖于现场监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常出现在道路桥梁中的质量问题

1、下沉的高填坑

对桥梁的引道区进行高填土施工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还会采取填方、深挖和高填施工作业对道路与桥梁互通匝道处,工程在全面竣工后就会实行通车,在这个时候通常会出现路面下沉的问题,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和车辆的通行,严重的话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2、路面质量问题

在道路桥梁的路面还会存在路面破损和路面不平等质量问题,具体的表现形式是路面呈现破浪式,起伏不平,沥青路面的破损的程度较为严重,水泥路面出现断版和裂缝,严重的影响的通行车辆的安全。

3、桥梁的桥头跳车及伸缩缝问题

由于桥台位置的沉降与桥梁桥头的沉降之间的差距较大,在桥梁桥头处的搭板和伸缩缝施工也有问题,从而导致桥台处出现台阶构造,不仅出现桥头跳车,而月还会对桥梁产生冲击,损坏桥梁。

4、软土地超限沉陷

与硬土地相比,软土地的承载力不够,在建设道路桥梁时出现软土路基因承载力不够而发生沉陷的现象。

三、提高道路桥梁工程中现场监理质量的措施

1、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监理目标要确定

首先确定现场监理的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现场监理的目标。监理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在确定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现场监理任务后,现场监理工程师就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然后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加之建设企业的具体需求还进行目标的制定,同时还要立足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O的规定。工程特点是监理工程师进行制定监理的基础,施工人员根据监理工程师制定的建立目标进行施工技术的实施和管理措施的组织,监理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执行,有利于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2、审核施工组织的设计

工程的监理人员正常情况下应在施工的项目实施之前,就应该要求施工的企业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来配置项目管理人员以及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此外还应要求工程中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另外监理人员对项目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消除,对于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的制度落实不彻底等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适当时机及时提出并督促改正。

3、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的经济措施

为了改善现场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工程进度资金支付的承包合同就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真正的监管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问题方面的内容,首先现场的监理人员会提出整改控制,如不见成效,则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来要求施工企业限期整改,最后根据结果做出是否需要采取违约金的形式来做出判断,提高现场的质量水平而相对于违约金惩罚机制而言,由监理工程师来做初步的扣费决定,但对于真正的违约余管理与使用由建设单位全部负责既然存在违约。

4、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监督

4.1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施工技术监督工作中,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减少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避免图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工程监理人员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时,需要及时发现和指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督促施工方对图纸进行改进,进而消除质量隐患。

4.2 做好道路桥梁工程材料监督

在工程质量监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对道路桥梁材料的管理工作,对承包商的材料选择活动予以尊重,同时,监理工程师需要对各项道路桥梁材料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对材料施工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确定,规范材料施工工艺,例如沙石、水泥以及外加剂等道路桥梁材料,需要对其质量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管理,杜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抵制进场,进而确保整体项目施工质量。

5、做好旁站监理与事后控制的工作

旁站监理适合对重点以及重要的部位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实施时,施工企业的相关质量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与指导此外,通过事后的控制,最后对项目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这样不仅减少了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率,而月可以加快施工的步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的现场监理是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工程现场监理的水平,监理人员要使用公平、公正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监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而保证了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现场监理工作是一项任务较重的工作,其工作内容较为庞杂,不仅需要建立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现场监理水平,并还需具有较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现场监理的效率,现场监理工作是贯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能够促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效率不断提高,促进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善智.探究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7)

[2] 王立国.道路桥梁工程路面平整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3(16)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 课程教育教学

一、课程模式改革

道桥专业本着“课程对准技术,技术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的教学理念,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资格、分析职业能力、明确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首先,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分析各知识、技能和素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在内涵上寻找基本对等关系,并按一定方法归类,确定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融入点及与覆盖工种的关系,通过筛选确定课程内涵、开设顺序及课时量,从而对课程目标、计划、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施工、测量、试验检测、造价、桥隧养护,次要岗位有监理和质检等。根据本专业在国家职业标准对中、高级工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课程模式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和调整,坚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内容围绕技能标准进行开发与重组。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根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归结为五大员,即路桥施工员、试验检测员、工程测量员、工程造价员及桥隧工。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重组

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综合结构。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需要的目标出发,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同时将课程分解,按照职业应用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调整学校课程。

(3)发挥办学特色,形成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原有办学基础和强烈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学校理应紧紧围绕行业及产业结构这一核心实施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并形成学校的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主要围绕道桥施工及养护维修进行设置,从而实现两条腿走路,既面向施工一线又兼有养护维修能力,实现就业面向工程施工及养护维修两个方向的单位,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题体系。

(4)完善课程类型,充实课程结构。精心研究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方向,作好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编写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应知应会手册,与社会承认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要求挂钩,从学生入学起实行职业技术课程全员和全程培训。

2.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而代之以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情境。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传统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解构,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重构,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专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这不但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而且能够从职业的工作过程出发来设计课程的教材、内容、实训设施建设与实训环节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适度和够用的原则,排序上采用结构化的方式,能建立与工作任务过程相一致的流程体系。

3.课程的重组。新的课程体系是将原有课程进行细化分解,将课程整合为四大模块,即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及职业拓展课程模块等。在课程体系中强调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开设实践课程;将理论性强、应用性不大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技术》等调整为拓展课程;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将原专业核心模块的《公路养护》课程改为《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重组后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4.技能训练单独设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确定以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所以本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依据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实践内容单独设课。本专业目前共开设实训课程8门,包括《公路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训练》、《工程测量实训》、《工程图识图与绘制训练》、《工程预算编制训练》、《道桥施工员实作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专业应知必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内容。学生对道桥专业应具备的一些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单独设课,学生训练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5.创新课程体系。本专业将讲座、专题或模型制作等非正式课程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从而实现了课程体系化与前沿性的有机结合。全学年内共举办《安全教育讲座》、《模型制作》、《创意讲座》、《测量技能大赛》等多项非正式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工作领域,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来。

6.复合型课程的开设。针对目前土木工程的行业特点,并结合我校铁路历史特色,要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课程,尤其关注交叉、复合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专业共设置复合型课程三门,分别为《铁道概论》、《铁路轨道》及《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另外根据本专业目前就业以面向铁路局为主的特色,我们将《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小飞 许淑燕 基于“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 与路随行

[作者简介]熊文林(1971- ),女,湖北浠水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田文(196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李清(197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湖北 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高职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需求,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与世界500强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深度合作,2006年开始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二航班”(订单班),经过三年的实践,在总结、分析 “二航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引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

一、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按照公路交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公路建设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公路工程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以公路建设任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法。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明确教学条件,最后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公路桥梁施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以公路施工项目为载体,与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重点建设了“工程测量”等3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编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单元设计,编制考核评价方案,开发《工程岩土》等3种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等。

二、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为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通用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包含第1、第2学期,进行公共领域和职业基础领域课程学习,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校内;第二阶段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测量、试验等单项技能培养,包含第3、第4学期,进行职业技术领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校内学习道路桥梁施工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校外“工地流动学校”安排专项实训;第三阶段以综合技能培养提升为目的,包含第5学期,进行职业拓展领域课程(选修领域课程)学习及职前综合培训,在校内或“校中企”进行;第四阶段以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含第6学期,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通过“六学期、四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采用柔性化管理,做到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更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1.建立工地流动学校。针对道路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主动适应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道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与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进行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为了不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免除学生在路上的来回奔波,建立“工地流动学校”,在施工现场完成部分理论课程的学习。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共同实施现场教学,现场考核。根据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规模与周期、工地分布的远近,重组教学班级,使“工地流动学校”班级人数保持在15~50人之间。规范“工地流动学校”有关教学、师资聘任等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确保“工地流动学校”的教学质量,将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 实践 改革 桥梁工程

1.引言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当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特殊性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地方高等院校各个专业的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自身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2,4,5]。从服务地方来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合理调整各个专业内容的设置,及时应对当地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出现脱离当地建设的实际、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传统的工科院校,近几年来一直将服务地方策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地方发展和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自2010年开始,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始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土木工程学院启动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结合地方建设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业务课程,是一门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课程,与工程实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实际锻炼,能用已学的知识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结合多年的桥梁工程教学,笔者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和思考。

2.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课程继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涵水文、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学完之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一步运用力学知识和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桥梁实际工程问题。

近些年桥梁工程建设的增多,使得道路桥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层次要求产生了变化,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增加到目前的88学时,注重了这门课教学的整体完整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改进之处。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不够扎实,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未能按要求完成,且往往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不同老师讲授,导致桥梁工程学习中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理解新的概念、理论时不能及时掌握,随着课程的推进,新的知识点出现越来越多,学生学起来就感觉到困难,致使掌握程度浮于表面,甚至只是应付上课;(2)由于课程相对密集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和运用,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效结合,导致接下来的课程设计环节无法进行,甚至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考核方式多为结合平时上课出勤情况,书本上理论知识点的期末试卷考核,这种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无法全面对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因此不能很好地培养具备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与目前倡导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相径庭。

3.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毕业后能够运用到实践工程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因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3.1理论课程学习模式的改革

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一般学生常规的学习方式是进课堂集中听专业老师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体现工程特色,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88课时,通过加大课时量,做到教学内容完全体现深化桥梁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大部分章节以桥梁工程案例为依托,做到从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增加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了一套工程信息资料数据库,如BIM建模与应用模块,实际桥梁工程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及管理资料模块,桥梁工程视频、动画模块,与桥梁工程有关的微信(筑龙路桥等)、论坛精品资料模块、实验室实践学习模块、工程软件学习实践模块,产学研实习模块等,将其穿插应用于理论教学的始终,突出课程教学的工程特色。通过结合学校周边近几年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3.2课程实践训练环节模式的转变

以往我校的桥梁工程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虚拟一课题完成课程设计或大作业,进行设计一座预应力梁式桥或拱桥,并给出计算书和设计图纸。通过对几届学生完成情况的观察,在两周的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考设计计算实例完成,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搬参考书上实例进行计算画图,没有真正理解体会的完成一座桥梁的设计计算。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互相交流得知,导致这种情况是集中教学模式,加之实践中其他课程和实践环节过多,只有无暇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认真去做。因此,最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上述的状况。

3.3建立课程工程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强度工程应用能力,并不是放弃量化的指标考核,建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够知道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在考核中强度多元化的评价,如桥梁工程知识点的比赛,定期学生上台讲课汇报情况让学生自己解决同组或本班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加强平时考核,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量的测评,加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评价。总之,好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真正区分和识别谁是最好的学生。

4.结语

工程应用能力是工程师核心的竞争力,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中开设的专业课程要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师要不断增强工程意识,做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意识、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学校、地方企业等参与到整个培养的过程中,为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为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卓越工程师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喻梅,周水兴.《桥梁工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306-307.

[2]冯丽.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桥梁工程教学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9):89-91.

[3]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9-113.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5

桥梁工程在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结构力学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课程的延伸课程,还对以后学习桥梁电算、大跨度桥梁等课程打下基础。此外,它还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分析现阶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发现目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2.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弱;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4.课程考核不能准确反映学生能力,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目前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入改革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工程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桥梁工程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目前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对桥梁工程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教育方法改革

1.生动化教学,总结与提问相结合

教材语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陈述单调,如果将这种语言直接搬到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更是艰涩难懂,毫无兴趣。不仅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感觉如同嚼蜡,学生在台下也是如坐针毡,哈欠连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将呆板难懂的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并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没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如此一来,上课时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兴趣,将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除此以外,还能使所教的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此外,在每堂课的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给出简要结论。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也使得教学系统性更强,授课效率显著提高。在每次上课之前也针对上次课所学的知识提问学生,有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2.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声、像、图、文等特点,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课堂上仅仅是老师讲解学生读书、讲解呆板、缺乏趣味性与直观性等问题。多媒体教学既丰富了教学的表现形式,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促使了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使课堂不再是传统中的照本宣科,新知识理解起来更为容易。桥梁工程这门课程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需要我们尽快了解这方面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多媒体课件含有更大的信息量,可以将该领域发展的前沿动向充实在课件中。这既能弥补教材内容有限与内容滞后的不足,延伸拓展教材的内容,也能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

(二)教育内容改革

从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贯穿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使内容完整连贯、重点突出。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在这方面,高校土木工程教科研组织可以以目前桥梁工程建设基本要求作为标准,结合自身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确定该课程的教学体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增强桥梁设计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部分进行实践。所谓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运用专业基础课上所学知识。使其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对桥梁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并且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桥梁设计问题。实践教学主要可以从课程设计实践和桥梁模型设计竞赛两方面展开。

1.课程设计实践

桥梁实践课程是培养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增强创新意识都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它也可以了解学科的最前沿知识,更新教材知识。工程实践作为夯实理论知识、养成工程意识和能力的关键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桥梁结构理论的分析能力和简单设计能力有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应结合已经学过的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书,并且尽量选择常见的梁形。教师提前准备任务书和指导资料,以便学生提前预习,进行全面的桥梁设计。此外,教师也应监督辅导设计过程。

2.桥梁模型设计竞赛

为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熟练运用和理解,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桥梁结构模型设计竞赛。

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需要参赛者对选择结构、计算、制作工艺等多种知识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结构合理的受力形式对模型承载力的大小有重大影响。学生需要了解掌握各种桥梁结构形式,并了解其受力特点与传力途径,准确计算其受力情况,以找到最佳的结构。此外,设计制作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材料也十分重要,不同的材料结构导致的破坏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也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并进行选择。

通过参加桥梁结构模型竞赛,参赛学生在对桥梁结构形式、受力分析、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及细部构造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巩固了力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选择结构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桥梁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温习。除了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之外,制作工艺对结构能否达到预期的受力设计也有很大的制约。为了防止由于制作工艺而导致结构模型的承重受到影响,参赛者必须细致处理细小构造与节点,使之与计算结果吻合。制作工艺既是学生对结构受力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也提高了学生对桥梁构造的理解。

(四)课程考核改革

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要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比重。以桥梁工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建立一套符合人才选拔的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要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更侧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不只是局限于只是记忆方面的考核,成绩评定更全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等多个方面在成绩中的比重,而不局限于最后的卷面成绩。力争使考核形式向着多样化、多种形式、多阶段的方向发展。

1.改革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针对传统考试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以及老师划定的范围重点等缺点进行改革。克服传统考核方式偏重知识记忆、缺乏对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察而导致上课记笔记、课下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情况出现。改革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考核偏重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减少单个知识技能考核,增加对创新应用与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2.改革考核形式

现行的考试在形式上多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内容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改革考试形式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开卷、闭卷、开闭卷相结合、实践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模型制作、答辩以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并且将考核分散在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课堂课外多阶段。改革制度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提升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在成绩中的比重。最终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的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知识范文6

作者简介:高燕梅(1974-),女,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桥梁教学及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e-mail)362639258@qq.com。

摘要:桥梁工程课程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文章在探讨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出了扩展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桥梁工程;现代化教学及网络资源;多元化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6204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在土木工程类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鉴于现代社会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桥梁工程课程特点

(1)课程内容繁杂。该课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桥梁的计算理论、构造原理及施工方法,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难点多,空间问题多,专业性强。

(2)课程综合性强。该课程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涵水文”、“工程地质”、“基础工程”等先修课程为基础,涉及知识面广,是对基础课程的综合、深化和具体应用。

(3)该课程内容以实际桥梁工程项目为背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二、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理论,熟悉施工方法与设计理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课程对土木工程类道桥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很高,也很重视。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经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以及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又缺乏重新学习的意识,就会越学越糊涂,以致丧失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知之甚少,往往导致学习范围偏窄,局限性较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时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高燕梅,刘东现代工科院校桥梁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探讨

(2)重教轻学,学生参与性不高[1]。传统的由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3)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课程的教学学时都在缩减,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已学知识,查阅文献,扩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缺乏这种意识,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课堂上的知识,完成了布置的作业,考试可以及格,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的学习。也有学生对课程虽有相当的兴趣,但缺乏有效的引导,不懂得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深化利用,自学时漫无目的,不知如何下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4)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2-3]。而目前的生产实习课时量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对实际工程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也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工程实践的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

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一)多媒体+黑板教学

在桥梁构造和桥梁施工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必要且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大量的文本、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教学信息全部融合在一个课件中,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力[4]。

教学案例1:简支t梁空间构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绘出简支t梁构造三视图:立面图、横断面图及平面图(如图1~2),然后根据图来讲解,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但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程序生成空间模型展示结构构造(如图3),甚至利用动画显示的方法逐一分析结构细部,使学生感性认识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图1简t梁半立面构造课件图2简单t梁横断面构造课件

图3简支t梁空间构造课件桥梁计算和分析理论教学以采用传统黑板教学方式为宜。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时间思考、理解,乃至掌握。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下演示出众多公式,即使教师慢慢讲解,效果仍不如前者好。

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黑板教学,现今高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以黑板、多媒体为载体,在讲台上教授课程,这是一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器,学生则成为一味接纳知识的容器。容器貌似被装得很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水分被慢慢增发,最终所剩无几。这种教学惯性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创新品质的形成,因此对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多元化改革十分必要。 (二)扩展式教学

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系统、学校的图书资源(包括电子资源),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然后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讲述桥梁工程绪论时,布置的第一个课外作业是观看“十九世纪七大工业奇迹——布鲁克林桥”,目的不但是要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史,更要学生学习桥梁专家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

此外,教材的内容通常都是比较成熟、已成共识的知识,但对专业前沿动态的介绍相对较少,所以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掌握桥梁最新发展动态。例如,查阅中国杭州湾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以及在建的港珠澳大桥的发展动态,对课本知识加以补充扩展,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些要求简单明了,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学习兴趣也高。

(三)参与式教学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仅靠一些问答题很难达到作业练习的目的,所以在课程作业中可提供一些小的设计题目,将各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讲述桥梁方案比选时,选择典型地形、地质及水位条件的桥位,布置方案设计作业(如图4)。但实际上此时学生无法进行真正桥梁设计,因为具体桥梁的构造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未接触,他们只能绘出基本地形,初步了解一些概念,如该地形适合修建哪种桥型:连续梁桥、拱桥或者悬索桥等。

图4桥梁方案设计资料

在学习桥梁分跨及梁式桥构造相关知识后,学生才能根据书本知识,结合规范和已建桥梁资料,绘制出合理可行的梁式桥方案图(如图5)。同理,待学习拱式桥构造有关知识后,才能绘制出拱桥方案图(如图6)。在此过程中,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被串联起来,且操作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图5梁式桥方案设计(学生完成)

图6桥梁方案设计(学生完成)

(四)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扩展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教师需要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以及难度适中的案例,帮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了解该案例方案及设计要点,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在对案例充分讨论之后,即可对案例作出总结,写出评析报告。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作出全面总结,肯定正确的观点,指出错误及存在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述桥梁设计作用以及极限承载能力时,发生了哈尔滨阳明滩大桥超载导致垮桥事故(如图7),于

是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分析垮桥原因,由此掌握现行桥梁通用规范,了解现行桥梁设计中汽车载重以及垮桥时桥上汽车的载重。最初学生对四辆卡车就能压垮一座大桥很不能理解,但了解到在中国现行规范公路-i级的活载作用下,该桥的设计极限承载力为197.3t ,而阳明滩大桥垮桥时桥上的汽车总重已经达到485.185t,超出设计极限承载力的2.45倍,进而提问:如此超重的车辆为何会同时作用在桥上?管理方有何责任?显然,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该问题难度不大,操作性强。

图7哈尔滨阳明滩大桥超载垮桥图片

扩展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也可结合应用在桥梁施工教学中。桥梁施工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想的施工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实地实习。但此方法难度较大,原因有三:(1)实践课时有限;(2)寻找多种桥型及多种施工方法的实习工地,难度非常大;(3)施工单位从安全考虑,不愿意一次性接收大量的实习学生。因此桥梁施工课仍处于纸上谈兵式的课堂教学状态。但怎样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施工知识呢?办法是利用网络资料,利用已有桥梁施工录像,以及各种桥型、各种施工方法的三维动态资料。选取其中质量较好的让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上分节段观看和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施工的认识,对其学习施工知识很有帮助。

参与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的结合。针对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讨论主题,主题应具备可操作性、时代性及开放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与学生应在课外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开展课堂讨论[5]。例如,在悬索桥与斜拉桥学习中提出疑问:同样是缆索承重体系桥梁,但为何目前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是悬索桥而不是斜拉桥?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请学生查阅已成桥文献,证实悬索桥是否真的是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然后查阅悬索桥与斜拉桥的体系特点、建材和构造特点及施工方法,最后进行讨论。讨论时首先请学生例证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是悬索桥,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其体系特点、建材和构造特点及施工方法与桥梁结构的内力变化紧密相关,即使采用相同的建材,但悬索桥因为其构造和施工特点,决定了其跨越能力优于斜拉桥。

参与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例如举办桥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桥梁结构形式、受力、整体性、稳定性及细部构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加深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在内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桥梁结构模型除了在设计上要求有合理的受力形式并考虑材料特性之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考虑结构的制作工艺以及对结构的细部构件、节点处理,以保证结构的受力与计算模型一致。制作工艺就是考查学生对桥梁结构受力性能的掌握,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构造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体系繁杂、综合性强、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只能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但任何教学方式都不应该是对峙、排斥的关系,而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并且教学方式的外延是非常广泛的,应该积极努力地去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影视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实践证明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 洋,焦红波,赵顺波.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168-169.

[2]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3] 汪时机,李 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4] 叶恒梅.多媒体辅助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12).

[5] 赵青.加强工程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7):168-169.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for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in modern

engineering colleges

gao yanmei, liu do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r>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especially in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activity,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method, the participation method and the discussion method we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extensive network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