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渔业的现状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讨论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在各自特点上的异同,着重分析了我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认为,目前休闲度假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瓶颈”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培育的重任。在探讨休闲度假产业与观光业在起始点、展开模式、发展路径、开发着力点等方面的差异后,本文指出了今后休闲度假产业在高低端市场定位、产品多元化、休闲文化建设、产业边界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休闲(Leisure)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即人们以保持平和宁静的态度来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Manmell(1987)认为,休闲就是“逃离常规和充满压力感的环境以及寻求身心恢复之机会”[1]。休闲的直接存在物是时间,主要是指人们求得生存需要之外的时间;具体的休闲呈现物是表现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动态和过程,是人们体悟人生、自我完善、实现自由的需求。西方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1-4]、我国学者陈传康等(1997)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注意到休闲将会是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契机[5]。此后,关于休闲的研究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层面上全面展开[6-10],并成为目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休闲与度假(takeaholida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休即休憩,闲即闲暇时间。度假是一种相对于消极休闲方式——日常生理休息的一种积极休闲方式。积极的休闲方式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意在探讨由积极休闲方式所引发的休闲产业的发展和趋势。

一、休闲度假的特点

与一般的外出旅游不同,休闲度假具有自己的特点:

1.修身养性

让身心放松是度假旅游的基本要求。休闲就是要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境界中达到积极的休息。因此,在紧张工作后到心仪的度假地度假,或游泳、或阅读、或徜徉于海滨、或踯躅于森林草原、或置身于温煦的日光下,使身心完全放松。这种放松,完全有别于日常的工作节奏,是一个身心的调整。

TourismScience旅游科学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2.目的地重复

度假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度假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甚至对一家自己喜欢的度假酒店也有非常稳定的忠诚度。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去很多次,因为度假客对度假目的地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非常在意,很关注外出度假感觉和在家里生活感觉的内在联系。因此,度假目的地就会拥有一批稳定的回头客群体,这一群体越庞大,度假地服务的针对性就越强,针对该群体提供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就越高。重复地到达同一目的地这一特点意味着度假目的地在经营方面须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努力争取每一个“头回客”,使其变为“回头客”,促进游客对该度假区的品牌忠诚度,成为该度假区的终生客人。

3.消费能级高

从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便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这种情形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消费能级的增高,且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很值得开发的市场。

4.一地停留时间长

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重要区别,在于度假旅游对目的地的指向比较集中。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价值心态不同,休闲度假者则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且消费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目前国内虽然仍以观光旅游为市场主体,但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的现象已经出现,休闲游的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例如以前游客到海南岛,主要是观赏椰风、海韵景观,现在逐步转变为投身于椰风、海韵的情境中,并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5.要求交通便捷

与观光游更加关注经济成本相对比,休闲度假游更加关心时间成本,即追求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上的低时间成本和快捷性。因为度假旅游并不主要关心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应,更关心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度假的质量。因此度假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不应太遥远,一般追求“点对点”的直接交通方式。如西班牙之所以成为欧洲首选的度假地,除了阳光、沙滩营销出色以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自助、半自助方式和以亲友为单位出游方式居多

和观光旅游的组团出行不同,休闲度假游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仅通过旅行社安排机票、酒店)。在出游单位上,家庭朋友出游的比例明显增高。散客与家庭式的旅游在国际上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目前在中国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方式,这就对现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层次丰富

度假游客群体的产生是在观光客群体中逐渐成熟转变的,度假游客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游客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度假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因此,如果度假地经营能够在文化层次上满足游客的多方要求,度假地的度假文化就会逐步成熟,就会成为巩固度假客对目的地忠诚度的驱动力。

二、我国休闲业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7,9-11]。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休闲也是生产力”的论断。目前我国休闲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度假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2.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着很多制约。例如,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日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程度也随即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富裕与非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同样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三、休闲业与旅游业的异质化分析

可以看到,我国的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还不够成熟;但也可以发现,休闲度假产业与一般的旅游产业的差异已经逐步显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起始点不同

观光旅客的目的在于观光、观赏,感官上的刺激、冲击和震撼是诉求的核心,是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作为旅游的基本保障。旅游业首先是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开始。所以,当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候,首先是造宾馆、买巴士,以满足基本观光诉求为主要目标。但是,休闲度假业不再仅仅围绕六要素展开,而是在此基础上围绕游客的高层次需求和产业的深度发展展开的,因此休闲度假产业更加重视产品策划、信息交换、资本运作、品牌营销、文化认同、环境优化等环节。

2.展开模式不同

观光旅游更多的是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展开的,旅游服务的保障系统主要还是围绕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展开的。这种模式是一种低效模式,且在这一模式下,旅游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通过饭店业、运输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在目前我国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情况下,这一模式由于带来了时间上呈现的非常不均衡的游客流,可能会对当地经济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休闲产业则是围绕较高层次的深度旅游展开的,在充分依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关联程度,以及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因而会对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产业能级提升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3.发展路径不同

休闲度假旅游淡化了对资源的依托,强化了对环境的依托,因而更加强调按照可持续旅游的开发形式发展,更加注重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观光型旅游业已经非常依赖自然、人文环境的质量,视精心保护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但休闲旅游则更强调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冲突最小化。只有这样,休闲度假才能更好满足人们从回归自然中领悟“天人合一”生态伦理的认同需求,和“放逐心情,牧养心灵”的精神需求。

4.产品开发着力点不同

休闲业更加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和硬软件的配套发展,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旅游需求。不同人群的旅游动机是不同的,包括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求知、娱乐、猎奇、探险、寻根、考察、商务、实现自我等诸多方面,为了给每位游客以心理满足,休闲产品必定要丰富多彩。而观光产品开发则注重产品程式化上的一致性以实现“批量化”生产中的成本控制,而产品规格统一上的追求便意味着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削弱。

5.旅游服务更精细

精细化服务是休闲服务的重要特点,要让客人回头,就需要把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每个环节上。

6.社会环境安全为上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脆弱的行业,休闲旅游某种程度上比观光旅游更脆弱,例如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会非常关注安全和健康因素。所以,一个休闲度假胜地必须是个安全、和谐的地方。

四、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推进力

IsoAhola(1980)认为,“逃离”压力和现实是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休闲业发展的历程证实了这一论断。中国休闲产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觉醒于高端,普及于大众

休闲度假首先发端于有闲、有钱阶层,并逐步形成社会认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入大众化休闲度假阶段。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为现实,在其它地区也正在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时尚。这种消费的大众化趋势,为休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休闲产业既着眼今天的服务群体,又要为培育未来大众休闲市场做好基础工作。

2.单一产品模式转化为多元产品形式

因为休闲度假需求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休闲市场尚未成熟,特别是休闲文化还刚兴起之时,人们的休闲放松往往会集中于某些时髦的产品。如前几年上海涌现出许多水准参差不齐的保龄球馆、溜冰场等,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些产品几经大浪淘沙式的筛选,已成为市场细分度和针对性十分明确的产品。随着休闲文化的完善,从众的休闲方式一定会被多元化休闲方式所取代,休闲产品的差异性将成为休闲产业的主要特色。

3.由高端市场向多层次化市场转化

休闲活动虽然起于高端,但休闲文化的认同,一定会使休闲成为大众现象。如果因此而仅满足追求低端市场的大众化需求,也必然给休闲业带来失败。因此,休闲业要围绕高端、中端、低端同时展开。对于相当一部分度假区来说,定位低端市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投资较大的度假区,就需要调整模式,主要定位针对中、高端市场。这样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层次,且在这个市场细分层次的驱使下,休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工。

4.多元文化的追求

休闲文化是认同与差异的共存。休闲场所,如果与个人文化追求完全一致,则很难达到吸引广大游客的目的;但如果完全不同,则难免在心理认同上产生排斥。因此,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个性化和从众性的问题,在休闲度假这个层面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对应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同时也需要突出当地文化特征,让客人在认同和差异之间得到休闲体验。

5.产业特征边界日益模糊

观光旅游的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尽管围绕这六要素形成的产业形态是不是旅游业的全部内涵这一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但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旅游行业的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休闲的本质是什么?最直观地讲,休闲就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然而以能否“提供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去界定产业,就会使休闲产业的业态边界变得模糊起来,休闲产业的范畴也就变得很宽泛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休闲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并非可以认为休闲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坐享其成的过程。与任何其他产业一样,休闲产业也需要培育、建设:

第一,要为休闲度假正名。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讲到休闲度假就会联想到“好吃懒做”,这与勤奋勤勉的传统文化似有分歧。所以要转换观念,依靠正确的舆论来为休闲度假正名,要培育一种健康的休闲度假观和休闲文化,认识到休闲度假是以人为本的直观体现,和劳动一样,同样是人们自然拥有的权力。

第二,要落实相关的配套制度。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不是制度创新的问题,而是需要全面落实的问题。如果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能够实现,就意味着会生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考虑一些相应的法规建设,通过法规建设形成合理的机制,来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转秩序。

第三,要加强产品开发与经营。目前休闲产品开发的普遍化趋势已经产生[12],但是精品化方向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休闲创意,被模仿的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市场进入的门槛也不会很高,因此休闲产品的雷同化现象非常普遍。但真正要形成有特色的休闲产品,就必须突出主题、突出内涵、突出特色、突出细节,形成差异经营、错位竞争,在市场细分和经营定位上做好功夫。

第四,应从文化认同角度开拓休闲度假市场。休闲具有显著的精神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氛围,会召唤不同的游客群体。通过文化进行市场细分和培育,合理调配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的结构,才能使休闲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状态,并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Mannel.R.C.,S.E.IsoAhola.PsychologicalNatureofLeisureandTourismExberience[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7,14:314-331.

[2]IsoAhola,S.E.ThesocialPsychologyofLeisureandRecreation[J].DubugueLA:Wm.C.Brown,1980:22-38.

[3]JamesAFitzsimmons,MonaJ.Fitzsimmons.NewServiceDevelopment[M].SagePublications,Inc.,2000.

[4]IanWilson.TheEconomicsofLeisure[M].HeinemannEducationalPublisher,2003.

[5]陈传康,冯若梅.康体休闲产业的机遇与市场进入[J].人文地理学,1997(2):48-52.

[6]孙承志.休闲哲学观思辨[J].社会学家,1999(4):37-41.

[7]王宁.略论休闲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3-16.

[8]张广瑞,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J].社会学家,2001(5):17-20.

[9]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48-52.

[10]许峰.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索[J].中国软科学,2001(6):112-115.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休闲产业 度假产业 市场特征 市场培育

休闲(Leisure)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即人们以保持平和宁静的态度来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Manmell(1987)认为,休闲就是“逃离常规和充满压力感的环境以及寻求身心恢复之机会”[1]。休闲的直接存在物是时间,主要是指人们求得生存需要之外的时间;具体的休闲呈现物是表现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动态和过程,是人们体悟人生、自我完善、实现自由的需求。西方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1-4]、我国学者陈传康等(1997)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注意到休闲将会是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契机[5]。此后,关于休闲的研究分别从 哲学 、 经济 学、社会学的层面上全面展开[6-10],并成为目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休闲与度假(take a holida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休即休憩,闲即闲暇时间。度假是一种相对于消极休闲方式——日常生理休息的一种积极休闲方式。积极的休闲方式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意在探讨由积极休闲方式所引发的休闲产业的发展和趋势。

一、 休闲度假的特点

与一般的外出旅游不同,休闲度假具有自己的特点:

1. 修身养性

让身心放松是度假旅游的基本要求。休闲就是要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境界中达到积极的休息。因此,在紧张工作后到心仪的度假地度假,或游泳、或阅读、或徜徉于海滨、或踯躅于森林草原、或置身于温煦的日光下,使身心完全放松。这种放松,完全有别于日常的工作节奏,是一个身心的调整。

Tourism Science旅游 科学 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2. 目的地重复

度假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度假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甚至对一家自己喜欢的度假酒店也有非常稳定的忠诚度。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去很多次,因为度假客对度假目的地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非常在意,很关注外出度假感觉和在家里生活感觉的内在联系。因此,度假目的地就会拥有一批稳定的回头客群体,这一群体越庞大,度假地服务的针对性就越强,针对该群体提供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就越高。重复地到达同一目的地这一特点意味着度假目的地在经营方面须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努力争取每一个“头回客”,使其变为“回头客”,促进游客对该度假区的品牌忠诚度,成为该度假区的终生客人。

3. 消费能级高

从世界旅游发展 规律 来看,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便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这种情形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消费能级的增高,且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很值得开发的市场。

4. 一地停留时间长

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重要区别,在于度假旅游对目的地的指向比较集中。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价值心态不同,休闲度假者则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且消费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目前国内虽然仍以观光旅游为市场主体,但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的现象已经出现,休闲游的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例如以前游客到海南岛,主要是观赏椰风、海韵景观,现在逐步转变为投身于椰风、海韵的情境中,并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5. 要求 交通 便捷

与观光游更加关注经济成本相对比,休闲度假游更加关心时间成本,即追求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上的低时间成本和快捷性。因为度假旅游并不主要关心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应,更关心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度假的质量。因此度假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不应太遥远,一般追求“点对点”的直接交通方式。如西班牙之所以成为欧洲首选的度假地,除了阳光、沙滩营销出色以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 自助、半自助方式和以亲友为单位出游方式居多

和观光旅游的组团出行不同,休闲度假游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仅通过旅行社安排机票、酒店)。在出游单位上,家庭朋友出游的比例明显增高。散客与家庭式的旅游在国际上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目前在 中国 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方式,这就对现有旅游 企业 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层次丰富

度假游客群体的产生是在观光客群体中逐渐成熟转变的,度假游客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游客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度假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因此,如果度假地经营能够在文化层次上满足游客的多方要求,度假地的度假文化就会逐步成熟,就会成为巩固度假客对目的地忠诚度的驱动力。

二、 我国休闲业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7,9-11]。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休闲也是生产力”的论断。目前我国休闲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 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度假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城市转型;影响

2009 年3月,枣庄被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以来,把发展休闲体育文化产业作为富民的途径之一,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休闲体育不仅成为绿色、健康的生活时尚,而且也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新兴的产业,促使社会向节约型、生态型、低碳型方面转化,在欧美国家,50%以上的休闲度假游都是体育旅游。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枣庄城市转型、提升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枣庄正借城市转型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体育旅游为主体的休闲体育产业。

一、休闲体育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在逐步向体育产业发展,同时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成为财富与价值创造的生产力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也随之而变革。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体育旅游,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在着力打造体育产业,带动城市转型,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例如:北京规划发展了八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晋江市探索以强势体育用品业带动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的模式,战略布局界定为“一带二地一中心”,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正在打造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现代田园城市,把体育产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提出“一核一圈六区”的战略构想;山东临沂市引进了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带动文化、旅游、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快速提升了临沂的城市品位、国际形象、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临沂速度。

二、枣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经济发展促使体育消费观念转变

枣庄近几年经济总量高速增长,2011年,全市GDP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提前10年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目标。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消费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形成,消费特别是休闲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枣庄经济目前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也预示着城市发展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进入相应的转型期,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加快,居民的消费类型、消费行为也将会发生转变。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将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技术进步,人们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休闲活动。这对政府保增长、保民生、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恰逢其时,非常有利于快速发展国民休闲和开发体育休闲产业集群。

(二)环境优势促使体育产业发展

枣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枣庄区位优势明显。在这里投资发展体育产业,将坐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交通便利,已经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的交通大格局;旅游服务业发展成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在枣庄都已具备。

三、枣庄休闲体育产业现状

(一)休闲体育产业载体形成

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现在枣庄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中国新兴赛车城市”、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大运河水上运动中心,创建了国家级户外拓展活动基地,每年都举办大型赛事,打造出了享誉全国的品牌体育精品赛事,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正在积极争创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基地,现在已经通过了山东省体育局的初审,正在等待国家体育总局、国台办审批。下一步,还要围绕体育精品赛事,结合文化旅游现有产品,统筹论证规划全市体育休闲产业布局,形成功能互补的体育休闲核心产业集群。

(二)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加快城市转型

目前枣庄体育产品制造业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还要成立枣庄市体育用品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交流信息的平台。发展到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就业人员超过1万人,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以上。

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对城市转型的影响

目前,以台儿庄运河水上运动中心为平台,引进高水平龙舟赛事,助推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此外,利用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国家垂钓基地、周村水库、岩马水库、枣庄全民健身中心、盈泰生态园等水资源,形成垂钓、游艇、滑水、游泳、摩托赛艇、环湖自行车、泡温泉等一系列亲水的体育旅游产品,结合休闲、度假、观光、购物、娱乐及吃、住、渔家乐为一体的水上休闲旅游板块,形成优质水上生态休闲体育产业群。

打造户外拓展休闲活动产业基地。以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杨峪体育公园、汉诺庄园全民健身中心山林资源为平台,形成户外运动,农家乐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群。

培育鲁南赛事观赏中心。以枣庄市民中心、滕州体育中心等现代化体育设施资源为平台,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打造鲁南赛事观赏中心。

经过几年的发展,枣庄休闲体育产业已给地方经济的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已走向一条健康、快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的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成功,也为其他转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休闲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对我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可红 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 〔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1期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江苏师范大学;篮球专修课;体育教育专业

前言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以及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A)等篮球赛事的蓬勃发展,篮球已成为中国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篮球课也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明的需求,使得以篮球教育人才培养为任务的高校以及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必须以更完备、更全面、更专业的体育素质教育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篮球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2010和2011级篮球专修学生8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大量有关于篮球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理论教学、篮球基础训练等文献资料。并查阅有关于篮球专业教学与训练的文章为本论文的选题、设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帮助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调查的对象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2010、2011级篮球专修学生。

(2)问卷发放与回收

采用篮球专业课堂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学生问卷80份,有效问卷份75份,有效率93.8%。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调查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将整理处理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大纲和教学情况分析

教学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以及进行教学和管理的依据。通过问卷对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手段进行了调查。

表1 篮球课教学手段统计一览表

教学手段 影像教材 文字(图形)讲解 多媒体

07级 比例较少 有 有

08级 无 有 比例较少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完整计划性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也比较合理而且也运用了音像教材等手段,虽然音像和文字或图解教材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结合度较高,但使用的比例还是比较少。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应加强篮球教学方式的创新,缺少能够实现网络教学的网络教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硬件设施。

2.2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2.2.1篮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篮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实践训练教学和理论教学。篮球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实现篮球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主要依据,篮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应是相辅相成,均应在日常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表2 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满意程度 不满意 较满意 非常满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学生 44 55% 24 30% 12 15%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学院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占55%;满意的占30%;满意的占12%,说明现在的篮球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满意的学生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大纲的完整性与计划性都比较满意,但在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音像教材等手段的选择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还不是很满意,对教学内容还不是很满意,专修学生认为在基本技术的教学上还应该细化,在专项教学的基础上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人制宜,全面的为学生考虑。

2.2.2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已经设置了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各年级课时安排的时间不一致。因为每届学生有其特殊性,尤其在篮球基础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我校重视篮球理论的教学,并已走上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有的教师对于篮球课程理论教学的设计表现出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加强篮球课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翔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使篮球运动成为锻炼的一种方式,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3教学时数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程发展越来越趋向小型化,正如我校于2011年进行教学改革,增加了许多小型化的课程,与此同时,部分新兴课程的出现,如排舞、瑜伽等,大大缩减了原有必修课程的规模和课时。

表3 教师对教学时数认同程度统计表

认同程度 偏多 偏少 够用 太少

人数 15 22 33 10

百分比(%) 18.7% 27.5% 41.3% 12.5%

通过表3,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课时够用,体育学院现在采用一周6课时制,这个课时密度还是比较高的。在教学改革之前我校采用的是一周4课时制,改革之后,在某些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理论认知,同时也有较多的课堂时间来强化自己的篮球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教师提供了理论和技能保证。

2.4考核评价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考验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发展,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难以满足学生的胃口,所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在发生这变化,以前的培养模式多以“达标”、“技评”为手段的绝对评价的方法,已经不能与当今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表4 大学生对篮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看法统计表

满意程度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学生 18 22.5% 26 32.5% 36 45%

从对大学生对篮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看法的调查可以看出,满意的占22.5%,较满意的占32.5%,不满意的占45%,说明现在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45%的人对体育学院目前的考核评价还不是很满意,很多同学认为体育学院目前的考核评价系统不能全面的展现一个学生的全部,存在许多弊端,评价的优点流于形式,不够全面、深刻。

鉴于以上对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07、08级篮球专修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我结合体育学院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我自己关于篮球专项课改革的看法与意见。

3.结论

3.1就我校教学课时和学生满意程度的现状而言,大部分专修学生对我校设置的教学时数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在我校体育学院篮球专项教学的教育时数内可以在自己的球技、战术和基本功、课程的组织、篮球裁判能力以及对篮球的认识程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达到一个新高度,学生感觉到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

3.2篮球考试重视结果评价,受传统评价的限制,主要停留在“技评”、“达标”层面上。考核的内容、形式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出对学生的评价。

3.3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篮球专项同学的教育,包括课时的设置,课程的安排等方便还是比较成熟的,但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中新颖放的运用还不够,望此文章可以为其提供可行性参考。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 休闲渔业;发展优势;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4-01

休闲渔业是将渔业、旅游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使旅游观光、特色餐饮、科普宣传、强身健体与渔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休闲渔业不仅可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1-2]。宁国市利用湖泊、水库、池塘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渔业,户均利润8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宁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优势

宁国市地处皖东南,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2省7个县市,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近年来,该市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明显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健康消费的欲望日益增强,旅游消费成为多数居民的首选。

宁国因21世纪初港口湾水库的建成,形成一个面积32.8 km2、库容9.41亿m3的人工湖,群山环抱湖水浩淼,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为长三角独一无二的山水相融一体的峰岭地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苏、浙、沪主要城市的后花园,年接待各地游客数万人,随着景区开发的深入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数量定会大大增加。

2 宁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2.1 湖泊休闲旅游特色鲜明

青龙湖面积32.8 km2,38个岛屿星罗棋布,上游有板桥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所。在游览自然山水时品尝青龙湖有机鱼,也可自驾游艇抛竿野钓,让人完全融入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之中,留恋忘返。

2.2 水库休闲旅游效益显著

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大量中小型水库不再承担农田灌溉任务,结合果树种植发展田园旅游项目,每逢周末,大量游客前来进行采摘、垂钓,休闲度假。目前,开发利用的中小型水库超过133.33 hm2,带动渔家乐30多家。

2.3 池塘休闲渔业的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进行大规模池塘改造,池塘休闲渔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养殖、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养殖户20余户,产值数百万元。

3 宁国市休闲渔业发展特点

3.1 拓宽经营领域,调整产业结构

宁国市是典型的山区县市,渔业水域有限,除了新建的港口湾水库,很难发展规模化渔业养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农户利用大塘、小库发展农家乐休闲渔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

3.2 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宁国市现有家庭式休闲渔业农家乐20余家,解决就业近百人,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大大激发了渔民发展休闲渔业的热情。

3.3 带动旅游业发展

宁国市交通便利,苏、浙、沪大量垂钓爱好者每逢周末、节假日结伴来此垂钓、旅游,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宁国市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多为家庭个人投资经营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服务设施、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养殖、垂钓区安全设施简陋甚至缺乏,休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5 发展对策

5.1 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基础建设

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使休闲渔业规范化、法制化,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政策或以奖代补,鼓励经营者按要求自行改造提高。同时,对外不断吸引资金进村入户,调动农户开展新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积极性[3]。

5.2 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品牌建设

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市场[4]。此外,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好青龙湖优质有机鱼,开发鱼类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发展鱼类旅游产品、冷冻链、物流等。

5.3 加强培训,强化监督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休闲渔业涉及到渔业、旅游、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因此,要妥善处理好各部门的利益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5]。

6 参考文献

[1] 李尽梅,苏树敏.新疆休闲渔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水产,2008(10):76-77.

[2] 罗筱福,张晓慧.对九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初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4):207-211,214.

[3]乐家华.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2):50-53.

休闲渔业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休闲渔业;发展对策;大连旅顺口区

休闲渔业与传统渔业不同的是,它依托渔业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的导向,将旅游业与传统渔业相结合,实现了产业上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渔业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总的说来,休闲渔业比起传统渔业,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相互推动了两个产业的发展。大连作为国内著名的港口旅游城市,其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比其他城市更具有优势。

1 大连旅顺口区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

1.1 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大连旅顺口区作为我国东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滨海城市,其滨海旅游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其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海洋渔业发展时间长并且规模较大,渔业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大连地处暖温带,气候也十分宜人,冬季没有更北部的严寒,夏季也没有南方的炎热,四季分明,且每一季都有其特定的景色,都适合游人游玩。在夏季,游客可以随游船出海,欣赏渤海的波澜壮阔之余更能体验海上捕鱼等项目,此外,还有冲浪、快艇等游乐项目可供游客娱乐休闲。

此外,大连海水养殖面积广,养殖的鱼类品种也十分繁多,以鱼类为主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以渔业为主的渔村、渔场都是构成休闲渔业的重要元素。

1.2 拥有特色人文资源

大连不仅有沙滩、海水、阳光、渔场,更拥有充满异国情调的特色建筑群,近代战争所留下的遗址以及国际和平公园、金石滩风景区、圣亚海洋世界等诸多著名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同样可以作为休闲渔业的一部分加以开发利用,使大连旅顺口区的休闲渔业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旅游景区。

此外,大连当地渔村、渔场的渔业文化也可以作为特色的人文资源进行开发,其悠久的海洋渔业历史对外地游客而言,同样具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2 大连旅顺口区发展休闲渔业的劣势

2.1 休闲渔业项目开发不够丰富

虽然大连旅顺口区发展休闲渔业具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条件,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大连的旅游基础设施相比较其他城市,已经相当完备,但就休闲渔业项目而言,仍有一些不足。就项目开发这一项,目前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项目种类较为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较弱,质量也不够高,服务态度也有所欠缺,品味更是难以满足多种层次人群的不同需要。

2.2 经营者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缺乏开发休闲渔业项目的经验,在项目开发与资源管理上还未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在营销与宣传上仍存在一定欠缺。此外,相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的扩大发展。卫生条件与服务水平难以达到游客预期,不仅影响了大连的城市形象,更有损大连休闲渔业的口碑。

3 大连旅顺口区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

3.1 注重休闲渔业产品开发设计

大连旅顺口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区域位置,滨海旅游条件优越,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多方位的优势都促进了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的发展,但同时其在管理、技术上的不足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发展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首要工作便是提高对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视,加大投入资金进行产品设计。结合大连特色的城市风格,开发一系列将旅游与休闲娱乐合为一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如“海上乐园”、“东北渔文化村”等等,在“海上乐园”内,游客可以垂钓,体验大连渔民的养鱼、捕鱼生活,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海上生活的乐趣;而在“东北渔文化村”,游客则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东北地区渔业,特别是大连渔业发展的历程,从而更加了解渔村的民俗风情。

3.2 构建休闲渔业产品体系,形成品牌特色

开发休闲渔业的产品,不仅需要经营者们加大投资力度,更需要他们结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大连休闲渔业的产品体系,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卖点。在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东北渔村民俗文化、海洋渔业发展文化等内涵,形成具有吸引力的、丰富多样的休闲渔业产品体系,将文化旅游与休闲渔业相结合,扩大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的发展体系。

在宣传方面,将文化旅游与休闲渔业整合进行强化包装,将旅游项目与休闲渔业结合,从而形成“1+1>2”的收益效果。在宣传时确定好主要宣传对象,将广大城镇居民作为主要突破口,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项目知名度。

3.3 提升休闲渔业服务质量

提高休闲渔业相关人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景区整体服务素质,是增加景区效益的有效方法。通过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从安全技能、行业规范、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从而使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能够让游客在体验时充分感受到休闲渔业项目所带来的乐趣。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连旅顺口区作为大连滨海旅游的重要地区,发展休闲渔业具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同时其特色人文资源也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休闲渔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由于项目开发过于简单、经营者缺乏足够管理经验等问题,大连旅顺口区的休闲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想要进一步发展大连旅顺口区的休闲渔业,经营者们不仅要注重休闲渔业的产品开发设计,提升服务质量,更需要构建起休闲渔业的产品体系,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连的休闲渔业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林.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 农技服务.2016(3):209-210.

[2]冉孟宁,姚雪琳.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 南方农业.2016(3):149,151.

[3]刘缵延,王树科.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齐鲁渔业.2016(1):45-46.

[4]⒑榻.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连休闲渔业旅游为例[J]. 特区经济.2015(7):139-141.

[5]包特力根白乙,韩瑜倩,李晓娜.大连休闲渔业:发展基础・实践现状・推进方策[J]. 生态经济.2008(11).

[6]李坤,郭庆祝,李帅.大连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对策与思考[J]. 河北渔业.2016(4):69-70.

[7]孙霏.大连市发展休闲渔业的研究[J]. 消费导刊.2015(11):31.

[8]宋玮,勾维民.大连市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2008(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