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产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产业规划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2

融资规划师就是指经过融资规划师专业培训,依法取得融资规划师证书,掌握金融市场一般规则,并运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为企业进行融资规划、咨询服务和实务操作的专业人员。按照职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对象包括企业的管理高层、财务或投融资等核心管理人员;政府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和服务部门人员,开发区和孵化器管理人员;金融机构、投融资信息服务机构的市场、产品研发和市场服务人员;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包括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信用担保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行业社团、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中从事融资相关工作的人员;大专院校金融、经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

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和金融主管部门领导意见,2010年8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融资规划师培训列入了国家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并批准、授权银企互联教育机构作为全国融资规划师培训基地,在全国开展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 CETTIC证书)。

作为“融资规划师”项目的倡导者、创始人及负责人,银企互联教育机构组织开发了“融资规划师”培训课程体系,编制了专业培训教材。目前,“融资规划师”培训工作已顺利展开,已有多批参训学员获得融资规划师培训证书。

开展融资规划师新职业培训,一方面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人才不足的难题。开展融资规划师培训,可为接受培训的学员普及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常识,授解融资规划技巧;使其通过培训成为合格的企业融资顾问,帮助企业前期融资规划、金融产品选择与谈判、设计融资方案等。培训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扩大学员的融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培养出一批掌握金融市场基础理论,通晓各种金融产品,熟悉融资工具应用,依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开展融资规划师新职业培训,将有利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目前国内市场上开展融资咨询、融资顾问、融资服务等中介业务的机构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其中有些打着融资服务旗号,实际上纯属金融掮客;有的乘虚而入,坑蒙拐骗,不少中小企业深受其害。通过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将有利于规范融资中介业务。这对于驱逐不良中介,打击金融犯罪,规范金融市场、建设诚信社会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3

[论文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员工和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企业的共同成长,成功而有效的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重视培训的企业将积聚优势,不重视培训的企业将积聚劣势。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技能人员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快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员工培训的目的。培训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培训的目的,总体上讲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采用各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员工对职责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培训不着眼于每个员工的工作,不给企业带来效率和效果,培训就会成为额外的负担;如果培训不给员工带来实际的好处,不能与薪酬、提升等人力资源职能相联系,培训也就徒有虚名。

2.员工培训的功效。良好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素质,其功效在于:使员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使员工做好现在的工作,革除不良的习惯和不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品质,降低工作成本,增加工作效益;使员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开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通过培训为企业的将来发展奠定人员素质基础;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文化,增强团队竞争力。

3.员工培训的需求。首先研究企业战略和目标,确定培训方向,企业的培训计划应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其次研究工作职位的要求和任职者的能力水平,从两者之间的差异发现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再次研究培训对象。谁需要接受培训,谁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由此得到培训对象的类别和数量;研究培训的重点。这里要区分员工是属于“不会做”,还是属于“不愿做”。“不会做”属于技术和方法问题,“不愿做”属于心理问题,对两类问题各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来解决。如果两类问题都有,则进行全面培训。

二、员工培训的层次和侧重点

1.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人员是指在企业中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活动,通过专门的技术知识、方法、程序和设备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问题的专业人员,其主要职责在于用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更新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新其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并为在更大范围内从事技术活动和晋升到高一层次的技术职位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2.一般员工的培训。一般员工是指从事具体作业活动、无下属指挥的操作性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直接使用设备、工具,直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其主要职责在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按时完成作业活动。一般员工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工人,以体力劳动和技术为主要工作方式;另一类是智力型员工,是知识含量较高的业务工作者或现代技术装备的操作者,如会计员、绘图工、计算机操纵工等。智力型员工经过培训和发展,将会兼具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双重身份。对一般员工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不断提高其对业务流程、方法、图纸、规则的理解能力和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能力等,并为其在更大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和晋升到高一级的技术等级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在对一般员工培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按照国家规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基本要求、任职资格来培训技术工人和智力型员工,使这些人成为操作技术上的资深骨干,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指在同类工作环境和同类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本职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职培训的功效:一是提高、充实和完善员工的工作技能,为员工的工作轮换、横向调整和以后的晋升创造条件;二是减少工作中失误、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降低由失误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安全;三是减少各种消耗和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四是提高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在职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各领域、各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可按专业领域、岗位职责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在职培训的途径主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专门化的目标性培训。具体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四、培训方式及其选择

1.课堂讲授。通过视听技术,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传播知识和技术,在讲授中途和课后允许学员提问和交流。在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和外部的大专院校经常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有利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和灌输。由于更多是单向信息传递,学员的反馈效果较差,难以适应成熟者的经验理解式的学习。

2.网络培训。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培训内容以字、音、像的方式传递给受训者,这种方式可节省学员集中培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信息传播面广,使用方便,有利于知识性传输和分散学习。但需要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投资较大,需要对培训『效果有严格的监控和监测。

3.自学。按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一定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学员自己读书学习,进行自我培训,这种方式适宜于知识性学习,有利于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比较灵活实用,但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效果,缺乏群体监督,因而需要强大的坚持力。

4.群体讨论。围绕中心目标,通过学员的积极参与,以全通道的信息交流方式,研讨所关心的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培训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对培训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经营案例分析就采用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5.角色扮演。学员在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中扮演某种角色,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得到亲身体验,并由其他学员对其扮演效果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信息传递多向化,反馈效果好,实践性强,有利于培训J学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设计和指导水平。

6.工作轮换。有意识使受训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取得不同的经验,培训其协作精神和全局观念及全面的工作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培训综合性的管理人员,但需要有良好的职前培训,否则会降低新岗位的工作效率和干扰新领域的正常工作。

上述培训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受训者的职务特征、岗位可离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使用。

五、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1.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任务,需要整体协调。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员工的权利,责任和权利统一的结果使企业更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员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使员工培训有效地运转起来。

2.管理培训宜从上层到下层,以建立共识为主。管理培训I若从下层开始,下层观念革新,能力提高,容易造成兵强吏弱,整体管理效率难以明显提高。管理培训若从上层到下层,层层落实,上层理解了管理内涵,可为下层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更大 的空间,并指导下层更好地进行培训活动,从而很快地见诸于行动。员工培训除了革新知识、提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注重灌输企业理念、工作伦理和群体规范,以便建立共识,形成健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3.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员工培训。实施员工培训项目,需要投资,应该有投资效益。培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与工作相关,能提高效率、扩大效果、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项目,系统地进行培训,不能漫无边际、互不联系、零打碎敲地进行培训。员工培训应该进行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获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4.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培训机制。企业规划美好的发展远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甘愿留在企业与企业一起成长。员工培训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员工的生涯管理和企业的连续不断的培训计划联系起来,使员工意识到培训与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在这个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5.提高培训的个人主动性。把员工考核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核心内容,对职教工作实行全面考核,既考核施教单位和人员,又考核参加学习的员工,还考核学员所在部门甚至班组。培训任务中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与生产任务一起纳入考核指标,层层落实,严格考核,每年年底在编制第二年的员工培训计划时,根据各单位基数,将总任务的20%的指标同个产任务一起下达给各部门、班组,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凡属拒绝培训或培训I不合格者,学徒工要延期转正定级直至合格。培训I不合格的员工,不评先进,不提干。把员工教育同经济责任制挂钩,形成推进企业员工教育的动力。在企业内部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把培训和任职上岗结合起来,可以解决企业员工教育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的问题、学用脱节的问题以及职工被动参加培训、主动性不高等问题。

6.培训考评及反馈,提高培训实效。为检验培训效果,督促培训对象认真学习,所有的培训必须进行考评,培训计划应该对考评方式(笔试、面试、操作)加以明确,以便在时间、人员、费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考评的成绩有培训学时计算和培训过后一段时间中的工作能力提升两种,后者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培训评估的起点应是培训和组织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惟其如此,才能给管理者、受训者、培训者以持续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发挥更大的用,否则,则易使人认为培训受重视不够或仅在搞形式主义。

7.以培训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经过培训的员工往往能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或不良的工作方法,其直接效果必然是促进工作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损耗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此外,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培训,会增进员工对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随着员工对组织认同度的增加,他们会主动表现出该组织的成员行为,急组织所急,想组织所想。员工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可以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可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使组织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 尧.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影视动漫;公共空间;专业特色;复合集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园区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从最初的工业园区到新型产业园区的开发,规划的内涵和要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与相关的产业办公、商贸等配套结合在一起一体化建设,形成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形式,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形成的集群式产业链条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建设不同于主题公园和地产项目,其目标和投资回报期望值是长期的。随着大众对影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制作要求提高,如何提升定位层次,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发展全产业链、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项目为例,意图通过对拍摄录制等影视动漫功能的合理布局,打造一个全新的影视文化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与文化旅游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形成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地,推动当地的资本市场增长。

一、项目背景

大厂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隔潮白河与北京通州区相望。基地地处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内,占地55公顷,是连接京津影视动漫发展廊道上重要的锚点。

目前大厂还未出现代表性的产业名片,如何利用影视动漫产业的契机,带动大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借助北京“东扩南移”产业战略转移政策,寻求与京津的差异化发展,以影视动漫文化为主导,融合潮白河和回族文化作为大厂区域发展的支点和抓手,结合潮白新城组团的配套功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土地价值提升,未来作为区域的核心启动项目,将大厂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影视动漫文化特色的风情小镇。

二、定位和策略

在对京津等市场的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后发现,录制拍摄棚的建设相对有限,配套产业不完整,对于游客的体验兴趣考虑不到位,基地本身的更新速度缓慢,游客的去返率较差。因此,本项目不仅要虑影视拍摄录制等功能,还需发展体验式旅游等配套产业,建设以电视录制为引领,以影视拍摄、动漫制作为主体,互动体验服务为配套的新产业园区,打造“亚洲最大”的高清电视棚、全国“最大”的水棚、全国“最先进”电影棚、全国“最酷”的展示厅和星光墙。

不同的开发时序模式,给基地内不同功能的组合,相关产业链以及资本运营和开发收益带来的效应不同。先期启动录制拍摄区,逐步开发相关配套,三期启动教育研发和数字制作等后期服务,待基地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功能后,形成专业的品牌窗口,提升园区价值,再进行产业中心的开发,提高入园企业的档次和门槛,定位高端国际化的影视动漫基地。

三、规划理念

对比国内外相当规模的影视产业基地,均以功能需求为先行要素。根据影视动漫产业园的专业特色,影视拍摄、生产、制作、、展示一体化的专业功能聚合,规划形态从两个层面同时考虑,一方面由传统的封闭院落式为最初雏形,依不同功能要求形成园区内半围合半开放式的空间模式,享有半私密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为了凸显园区的影视文化特色,巧妙的把影视动漫的代表元素如摄影机、胶片等得以提炼,运用到规划中形成园区的的建筑元素、景观元素和空间元素。

四、空间布局

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充分考虑基地现状资源、对外形象展示和受外界影响界面等因素,结合启动区的先发区位和潮白河各配套产业,推衍出各功能板块之间的关联产业分布,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复合、布局合理的园区。用地共划分为5大功能区:拍摄录制区、创意创作区、教育研发区、后期特效制作区和数字体验区,总建筑面积355802。园区内两横两纵的主干路与周边城市快速路和干道相接驳,北侧和西侧分别设有主、次入口,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保证先期启动区的可达性。园区内还设置了二条慢性人行游线,分别从不同的人流来向贯穿区内中部的开放体验空间,空间的流动带动了人气的汇聚和活力。

(一)国际化元素的融入

随着国内影视制作国际化的合作逐渐频繁,不仅在理念和运营模式上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从录制拍摄本身的硬件也站在了更国际化的视角上。纵观国内现有的拍摄棚,能制作大规模、高品质的寥寥可数,一些特色录制棚如水棚等更是难求。因此,在本项目中拍摄录制区作为前期启动区,融合了高清电视棚、水棚、电影棚等拍摄录制功能,其中高清电视棚为启动区标志建筑,规划于地块西南角,创造中轴路与三分干渠节点的最大展示效果。水棚邻近三分干渠,可结合室外水景进行拍摄。电影棚考虑临水建筑高差,使所有建筑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这些与国际化接轨的硬件设施作为与周边产业园差异化竞争的锚点,打造几个之“最”,也填补了市场的需求空白,提升基地的层次和产业价值。

影视动漫创意创作和后期特效制作区,与拍摄录制区有所不同。国际化的影视制片公司、后期制作中心等企业(包括名人工作室)的入驻,需要半私密的独享空间。半围合的中小体量或独栋建筑,服务于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可供短时交流的平台,也保留了自己的创作空间,营造出企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临水布置后期工作室,创造多条小型景观廊道,使干渠景观最大化渗透该功能区块。后期工作室布置模式以联排加独栋结合,开放性景观与私密景观相结合,使企业有多样的工作模式选择。建筑布局考虑沿干渠高低错落,使所有工作室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

(二)与专业人才培养和研发相结合

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创意型人才的输入和新领域的研发也是关键。利用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基地优势,教育培训中心为基地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满足进驻的各影视机构的用人需求,不断提升影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大流量人员场所可能带来的嘈杂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沿外侧道路依次布局,既保证了培训中心对外联系、对内实践的需求,也使得研发孵化区对拍摄录制的后期制作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旅游互动产品的融入

影视动漫产业与旅游结合属于后影视产品开发,在影视产业链中体现重要价值,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众对于影视的探究诉求已不简单是看几个拍摄实景或模仿表演,而是要求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吸引人的参与体验。基地中部区域作为互动的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中央公园、体验中心、展示中心及酒店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了创造优美的沿干渠建筑天际轮廓线,中央公园规划景观塔为制高点,为游客提供良好观景平台。酒店邻水布置,增加观景客房的景观价值。配套体验结合游船码头设置,创造特色水上交通模式。数字体验区一方面引导参观旅游人流融入高科技的影视互动体验中来,另一方面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形成当地特有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名片。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5

记者了解到,新的“一区四园”规划取代了开发区原有的“一区三园”规划,产业导向更加明确和科学。开发区原规划由主园区(A、B、C、D四区)、经纬园、凤翔园构成,原开发区B区更名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原开发区A区更名为生命科学产业园,原开发区C、D区合并更名为中关村雁栖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原经纬园、凤翔园合并更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位于雁栖经济开发区最北端,占地1.899平方公里,现有土地发展空间2000亩,将着重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目前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粉末新材料产业基地、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已经落户。

生命科学产业园位于开发区中部,占地6.079平方公里,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生命科学产业为主。这里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泰国、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牌企业,聚集了玛氏中国、可口可乐、达能集团、红牛饮料、朝日啤酒等一大批世界顶级食品饮料企业,成为华北最大的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区。围绕食品饮料产业,包装印刷企业纷纷聚其左右,有全球三大制罐商中的波尔亚太制罐、太平洋制罐,国内最大的马口铁三片罐制造商奥瑞金,还有中富包装、刮拉瓶盖等,已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此外,九强、红林、玛诺、万特尔、米道斯、奥星、祥瑞、瑞普瑞森等众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生物制药企业正在这里蓬勃兴起。

中关村雁栖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位于雁栖开发区南部,占地5.257平方公里,已全部完成“七通一平”市政建设,是开发区今后重点发展的土地空间。2008年5月30日,怀柔区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共建雁栖高新技术创新基地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入驻雁栖开发区的企业,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创业投资、信用担保、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试验与检测中心、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研发生产基地、中科合成油研发中心暨北京基地等多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纷纷在此聚集。创新基地中,占地1000亩的中科院科研与转化基地已启动建设,中科院理化所、力学所、自动化所、电子学所、计算所、国家网络中心等项目已签约入驻。未来,这里将聚集20家以上的中科院各国家工程中心、研发机构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影视产业规划范文6

一、国内外影视产业基地研究现状

1、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状况。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就开始涉足对影视型主题公园以及专业影视产业基地的研究, (butler,1990;iwashita,2003 ;nichola tooke, michid baker,1996;reilyetal,1998;busby&klug,2001 ;beeton,2005;c onnell,2005;孟华,1998;蔡道华,1998;周品,1999 ;李蕾蕾,张晗 ,2005 ;周慧颖,黄远水,2005;薛奕,2006)。从文献资料看,九十年代之前的研究,并未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工作缺少持续性,而且始终处于零星状态;从内容上看,虽然数量颇多,但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长期停留在“影视剧播出后对影视基地的影响”、“影视旅游带动经济现象”、“影视表演”及“影视产业基地选址定位”等方面。影响研究依然是这个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且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就现状论对策,就现象推结论的层面上,管理层面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

2、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研究状况。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内影视基地建设一方面因急需拉动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而导致建设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却因短期冲动、结构雷同等导致普遍的亏损和低迷,引发了国内本文由收集整理众多的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类有关影视基地建设的研究和调研报告等层出不穷。这类研究报告主要从影视产业经济角度,多从电影电视产业链条以及旅游产业链的对接、共生和完善角度,阐释影视基地良性运行的机制。(项仲平、邵清风,2008)还有学者从政府决策、扩大影视衍生产品与主题旅游的深度结合角度等进行影视基地对策研究。(秦良杰,2008)近来也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对影视基地进行案例型研究,从运营模式考察国内影视基地的一般结构。(许学峰,2009)也有从较为纯粹的实证性研究入手,从各类史料和数据中探讨影视基地发展的对策研究。(张京成,2009;张勇,2010)

二、国内现有各类影视产业基地的尴尬处境的警示

研究国内影视基地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对于海南建设国际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具有重大的警示和启示意义。对已有的同类影视产业基地运营现状的尴尬处境分析,对于海南目前正在投入建设和未来规划的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具有比较研究的价值。

国内自1987年开始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和投入使用的近40多个,其中近80%处于亏损状态,仅仅5%处于微利的边缘,其中80%的投资主体为国有资产,这导致了地方财政不堪其负,已然成为地方发展沉重的包袱。这些影视基地80%以上占地在800亩以上,95%以上投资过亿,规模雷同、功能相似,经营模式也大体相同,赢利模式单一,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近40多个影视基地年电影产量仅200多部,其中能够上映并取得良好票房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仅占极小部分。

95%的影视基地来自短期投资冲动,缺乏长期规划,为推动地方旅游经济跟风兴建,缺乏产业核心需求及长期发展途径研究;其次对所建设基地缺乏功能类型研究,将影视基地单纯的理解为外景拍摄地,大量临时电影拍摄设施频繁投入、淘汰迅速;再次影视基地盲目竞争,配套服务能力底下,旅游收入回报少,基地维护成本高昂,陷入亏损;最后由于大量重复性建设,导致人工造景众多雷同,拉动地方旅游仅仅产生短期效应,影视基地功能单一,无法进行深度开发。

如何引导海南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在当前国内影视基地普遍尴尬和低迷的形势下走出适合自身发展,凸显自身特点的道路,是当前海南建设影视旅游产业基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

三、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影视基地的要素分析

海南建设国际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而这一建设日程伴随“三亚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的开工已经启动。正如理论界以及业界所普遍讨论的那样,各个要素都指向海南建设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利好的方向。一是国内独有的自然环境,与美国好莱坞具有同类价值;二是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聚集的各类旅游、文化和产业资源;三是海南长期旅游产业已经树立的品牌和想象,同时具有与影视产业具有高度的契合和共生性;四是海南岛作为中国面向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的门户,在未来海洋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为可能的全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区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