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1
【关键词】 无人飞艇 自动控制 悬链线
一、引言
电力设施分布范围广,架空线路长,又处于露天运行,易受到周围环境与自然变化的影响。特别在气候剧烈变化、自然灾害、超负荷运行和意外事故等情况时,容易发生电力事故,给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通过电力应急快速到达、迅速定位并排除故障或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有重大灾情发生,地面应急手段难以快速达到目标时,利用无人机(包括无人飞机和无人飞艇)进行低空应急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遥控或自控飞行模式下,安全性无法保障,非常容易与带电体发生碰撞,发生危险,反而造成更大的故障。与线路巡检[3]的要求不同的是,电力应急所表现的非计划性、区域局部性和响应的持续性,对飞行器的要求更侧重于长时间浮空和悬行、更好的稳定性和应急救援方面,这些是无人飞机技术在原理上难以突破的瓶颈。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1发明了针对无人飞艇的自动线控安全作业方法及其装备[1],并研究了在风力作用下的扩展悬链线模型[2]。本文则从技术实现上阐述自动控制无人飞艇保持安全作业距离的几个重要技术环节、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
二、雨雪作用下的线控模型
牵引绳在自然下垂状态下表现了悬链线模型曲线,在风力作用下的文献[2]推导了扩展悬链线模型。由于雨雪影响是不可必避免的,牵引绳的曲线模型应包含雨雪的影响规律,以便得出符合不同天气下的实际的模型。
雨雪作用分两个方面:1、直接作用,在应急现场局部范围内,可以假定雨雪对和牵引绳的作用是均匀的,因此与风力作用类似,因此,可将雨雪作用并入风力作用,代入悬链线模型和伯努利风压方程一并推导。2、间接作用,绳子被雨雪侵蚀,密度值提高,因此通过修改悬链线模型和伯努利风压方程中的密度常数解决。
三、自动线控决策机制
按照线控飞艇以保持安全距离的工作特点,在均匀放线、均匀收线和保持三种情况下,最符合上述模型描述的规律。一旦系统感知飞艇失控,则以最快的加速度开始收线直到完成。此时,飞艇做为端点之一会产生强大的加速变化的反作用力和剧烈的位移。收线作用力越大,模型中风力和线密度的影响越小,线的状态越趋直线。由于在失控收线状态下,快速变化的计算结果,无论值为多少,均不会用于改变收线方式的依据。因此,模型只用于放线和保持两种状态的决策或验证,不必用于失控保护收线过程的计算。同时,由于线控系统对飞艇是否失控的决策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算法中,不仅参照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化,同时参照飞艇的三维坐标值及其变化,以便对判断是否失控做双重的、更可靠、也更有利的决策。
四、自动线控机位置确定
如图1所示,红线为飞艇的飞行曲线,蓝线为飞艇最终接近一定高度监测点(h),并保持安全距离(K)的临界线。当飞艇位置未及临界线之前,线控机是依据拉力检测决定放线的,最小拉力值约为5KG(可调),最大拉力值为300KG(可调),因此,转出足够长的牵引线,使飞艇一开始获得自由飞行的惯性。因此,自动线控设备的选点不宜离监测点太近。
由于自动线控是强制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线材选择的是3mm直径的凯夫拉绳,并采用抗拉力好的编织结构,具有连续承受300KG的拉力,与飞艇自控或遥控飞行相比,可在大风天气下作业,此时,自动线控设备的选点必须在上风头。
如图2所示,为了保持飞艇与作业面保持安全距离,自动线控机应与监测点保持垂直,由于应急现场不可能完全满足自动线控设备的工作条件,此时,安全距离(K’)是与最短垂直安全距离(K)的关系为:
K’ = X C R = X C ( L C K ) = X + K C L
其中:K根据电力急应对象,由电力规程确定,X和L在作业前通过激光测距获得。
将K’的值输入自动线控系统,系统按照该值自动处理飞艇作业时的安全控制依据。
如图3所示,为复杂作业环境下K’的计算。
由于监测点位于三条电力线的前方,而自动线控机必须位于最好观测方向,此时,须做多向测距,得出作业面由自动线控机位置与距离最近的水平方向的电力线为半径画出,从而计算最安全的K’值。
五、自动线控飞艇的高度
如图4所示,计算K’还考虑飞行高度的影响。按照自动线控机设计的收线速度,当飞艇高度与监测点高度相当时,自动线控机位置宜选择线控角度不大于45度,对线控最为有利。风速较低时,角度可适当提高,风速越大,角度越小越安全。作业面的位置通过目视最近的障碍物,对其激光测距,从而求出K’。
五、改进建议
根据自动线控飞艇作业试验和演练,以下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 线控机出线导向的改进
? 线控机出线人工辅助
? 线控机与运载车辆整合提高作业效率
? 飞艇装备与运载车辆的整合提高作业效率
? 作业吊仓应进一步整合各模块,使重量减轻,自稳更好。
参 考 文 献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2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公司;新进人员;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质的转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电力职工在生产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新进人员对电力生产现场环境不熟悉,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上对新环境好奇,往往会有随意走动触摸的行为,而乱走乱动往往会造成事故,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还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大量事故教训表明:对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因此,必须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目的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牢固的安全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必要的安全基本知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掌握一定的安全工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的教育和考核,合格后再进入生产现场,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三、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进入县公司的新进人员已接受部分公司一级的安全教育,了解了有关劳动安全及卫生的法律法规、通用安全知识、劳动卫生和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企业劳动安全及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可以说,经过一级安全教育的新进人员已具有一定的安全思想,掌握了必要的安全法规知识和安全基本知识。县公司对新进人员的安全教育应主要从几方面进行。
1.县公司的二级安全教育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吸取无数次电力生产事故教训、长期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发生的所有责任事故都与没有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有关。进入电力作业现场,第一要遵守的就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培训是新进人员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要坚持规程条文的熟记与现场设备的指认相结合。新进人员在生产见习以前对电力设备一无所知,觉得《安规》条文很难记,但是,规程条文一定要背过。这样,带着问题到现场学习,在现场指认设备时会自觉地与《安规》条文中的疑问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一些。《安规》条文的学习与设备的指认相结合,既可强化《安规》条文的记忆,也可使新进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变电站、线路的构造。
这期间,还要让新进人员学习县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规定,以提高新进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要对新进人员介绍县公司所管辖的设备特点及安全状况、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防护措施。
要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介绍典型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从反面进行教育,加深对安全规程的理解,增强安全意识。要让新进人员重点学习近期发生的事故情况通报、快报,通过事故通报、快报的学习深刻认识违章的危害性,消除侥幸、麻痹、图省事等易引发各类事故的不良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最后,经过安全知识考试,合格者可以分配到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2.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的安全教育是新进人员分配到班组后的安全教育,一般由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进行。内容包括班组制订的安全工作规定和措施,如:岗位安全责任制、班组安全工作规定、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的措施等;班组所管辖的设备特点及安全要求;依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制订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与本岗位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典型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安全知识考试合格,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3.进入生产现场前的安全教育
新进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前必须接受结合实际的安全教育,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规定和进入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以便进入生产现场后能够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1)着装要求。新进人员进入电力生产现场前,着装要符合规定。要注意:严禁不戴安全帽进入生产现场,严禁穿尼龙、化纤类服装进入生产现场,禁止戴围巾、穿风衣或大衣进入生产现场,女职工禁止穿裙子和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进入生产现场。
(2)纪律要求。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是保证新进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后不引发人身、设备事故的关键。新进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听从监护人的指挥,以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3)安全要求。县公司所辖设备为变电站与线路,新进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前要学习变电站的系统构成及进入变电站的安全要求,学习线路的基本知识及进入输电线路走廊的安全要求。
检修、安装施工现场是新进人员学习培训的最好场所。因为在检修、安装作业中,设备解体后各零部件的结构都可以直观地看到,同时也可以学到检修、安装的工艺过程。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单位领导准许,新进人员在专人带领下可以进入检修现场。
新进人员进入检修现场必须着装规范,遵守纪律。进入解体后的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等设备附近时衣袋内不得带小物件,以防掉入设备中造成隐患。新进人员进入检修、安装施工现场不得参加任何作业,并在参观学习完毕后迅速离开。
每一位进入县公司的新进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认真执行生产现场的安全规定,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转贴于
四、县级供电企业要创新安全教育机制
1.建立安全教育新模式
(1)针对安全教育广泛性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岗位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手段及内容。对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传播安全教育新思路,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新动向,理顺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新思路;对一线生产职工以贴近工作实践的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座谈活动,结合各时期安全动态与企业内部安全活动特点,开展相关专题安全讲座讨论,加强生产员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以浓烈的安全宣传氛围深入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构筑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安全协作环境。如在1次“安规”年度考试中,曾尝试利用2个案例,1个为外地同类企业、另1个为本地兄弟单位的事故通报内容,不设标准答案,要求职工自行分析并提出事故防范措施,从答卷情况及考后职工反馈来看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随后,结合本企业安全教育开展座谈讨论,更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安全教育形势的深入发展,增强了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学技能、用规范的自觉性。
(2)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安全教育。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大力开发具有各种岗位、工种特点的计算机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开展事故演练培训,提高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架构。合理实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通过设立安全教育专职,开展安全教育题材策划与组织传播,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安全教育成员职责,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
2.拓展安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
(1)电力企业内部有计划、有步骤采取专题教育培训及座谈形式,充分利用各种事故通报开展安全教育,有效缓解安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相对集中资源优势,开展安全教育课题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同时通过电力企业间安全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有偿共享等协作途径,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电力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2)以区域性电力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构筑产业化安全教育实体,有效缓解企业自身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独立经济实体营造的区域内设施,包括各类仿真培训设备和基地以及研究开发的各种新型培训教育内容,对区域内电力企业实行有偿服务,一方面避免了各电力企业研究与设施重复投入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研究成果实施电力职工安全教育工作也可收到更为明显的效果。
3.构筑企业多层次安全教育人才体系
(1)企业安全教育的人才结构应有利于企业策划和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工作,并通过侧重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在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2)生产第一线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为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生产第一线职工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教育人选,努力利用班组教育中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在生产第一线建设有效的安全教育阵地。
4.确立安全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
(1)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须立足于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安全教育的实际工作量,更需根据职工接受安全教育的效果加以评判。建立企业安全教育资料库,汇总相关培训及教育资料,用于评判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研究
前言: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意识,没有能够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电力安全生产和电力企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能够在电力企业中形成有关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一些领导缺乏安全意识不仅仅会影响到基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树立;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度,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电力生产和检修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一些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现场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落实的不够扎实,经常会出现违反操作的规范的一些行为,或者是对于安全工具的使用不够恰当。这使得电力作业过程中出现电网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1.电力管理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1.1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制度
一些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有所忽视。这使得一些电力企业经常会出现安全器具管理混乱,很多正在使用的安全器具存在着质量等问题。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定期检测安全器具的意识较为薄弱,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很多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工器还在积蓄使用。这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隐患。
1.2 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1.3 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资料、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比如,大修一台开关或主变压器与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相比,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后者远远逊于前者,甚至流于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 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1.4 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装置管理不规范, 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 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1.5 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1.6 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具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等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强化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起安全意识,强化预防安全事故的思想,企业的领导应该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在企业中营造有利于开展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另外,应当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安全管理的网络,开展安全生产的思想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作业的过程中严格依据规范进行各项操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和每一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电力企业应当从领导到员工,每个人都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确保安全措施可以融入到每一次的生产作业之中,让员工都能够保持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2 强化现场的管理
企业的领导要重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严格的要求,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基层班组管理是电力开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基层的工作要抓实抓细。如:强化现场管理,提升现场指挥者的综合素质;通过指挥者来监督和带动工作人员,促进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电力企业要定期的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和考核,表扬那些操作规范的工作人员,对于存在有违章操作的过程行为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对于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多发性和重复性的安全事故要进行认真的总结,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要加大对于薄弱环节的治理,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作业水平,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2.3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当强化日常的各项管理措施,通过开展日常的规范管理预防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在实践中应该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项的工作之中,从日常的工作细节抓起,不断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要强化对于生产工器具的管理,对于不符合要求,损害程度比较大工器具应当进行报废处理,避免因为生产工具的不合格而引发一些安全隐患。
2.4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因为他们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5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分为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其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全体职工对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和掌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处理事故的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2.6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与措施的建立健全
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和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按照其安全生产职责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生产和技术管理部门以及各级调度部门应做好电力生产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的各项规程制度。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建设和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好电力建设安全保证体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程制度。
2.7 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各单位依据产权或管理关系,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生产监督,即电力企业对其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各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对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监督;代管企业对被代管企业依据协议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除接受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还应接受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结束语: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万继平.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电源技术应用,2012(11).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4
安全是电力施工项目最基础的要求,安全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前提,也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好施工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项目管理人员重要的工作之一。相关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电力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确保施工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
2电力施工环境的安全技术管理
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是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在电力工程设计初期,应该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考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对每一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都需要设计有效的安全技术方案,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电力工程,如西电东送项目,需要穿越河流、山川等多种先险要堵的地理环境,在施工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架设安全设施,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山脊爆破的电力工程项目,需要事先进行现场安全防护;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等,需要做好防雷、防台风、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措施。
3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3.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客观环境的安全技术管理
现阶段,电力工程施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还是人。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并对施工操作中具体的安全事项进行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安排专职的安全人员,加强对施工操作的安全监督,对现场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登记入册,并进行有效的现场排查。根据最初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安全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做好现象环境的安全因素排查,对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另外,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针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紧急预案,保证能在工程施工出现安全问题是及时的解决,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的特殊性质,施工后也应该加强检查,把好质量关,落实安全技术的相关规范。
3.2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作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其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宣传等形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制度,并成立相应的安全制度监督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安全的施工点积极预防。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警示标语,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安全位置,需要时刻提醒施工作业人员提高安全警惕性,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为施工人员安全、工程安全提供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实际施工作业前,要加强对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在安全生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安全工作的规程作业,逐步培养其遵章作业的良好习惯,营造一个较高安全意识的作业氛围。针对特别事件,以全面宣导和思想引导为主,保证电力作业施工的安全进展。
4电力工程施工协作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涉及到土建、城建、园林规划等多个项目,就电力工程本身来说就具有多个项目,如电网架设项目、线路敷设项目、材料采购项目、基础建设项目等。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工程项目之间的协作管理,避免出现交叉混乱的现象,确保电力工程能够安全、有序的实施。通常来说,电力工程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对前一工序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以施工质量与安全为主线,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时效性。对于工程中各个分项项目,应该严格遵循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施工流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做好现场施工人员与机械的有效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分项项目需要紧密配合、全面协作,以整体工程建设为主,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为工程施工实现全面协调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5
关键词 电网安全 人的安全 电力技术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特殊的产品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电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靠电力人的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电力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之后进入了一个急需完善的阶段,电力企业每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并没有随着电力需求增长和电网的发展而有所减少,相反在有些年份电力事故还呈现增长的势头。电力事故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情况:一般电网事故的技术分类可分为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2)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本文从电力技术的应用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安全制度建设两方面论述保证电网安全两个重要方面。
一、加强电网技术投资,提高电网技术含量;加强对电网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电力人的专业素质
每年的电网事故中因技术原因造成的电网事故以华中电网络2001-2003年的149次电网事故统计为例,因继电保护问题造成的电网事故占电网事故将近3成: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
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由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要在技术和电力设备两方面去遏制电网事故的发生:1.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高可靠性的电气设备能有效的减少因雷击、污闪、保护误动、一次设备缺陷等原因引发的电网事故。2.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①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②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③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加强对设备的投资力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的最基础条件,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作为操作和控制电力设备的人来说,人的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可靠与稳定也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电力人的专业素养也同样重要。电力系统的设备是电网的硬件,人则是电力系统的软件,两者是构成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在加强对一次设备投资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力人培训的投资。
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大事”使人们不得不去考虑,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电力企业已经形成了独俱特色的安全文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供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电网坚强、确保供给高质量的电能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保障;在以人为主的社会里对人的尊重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保证电网安全、用户可靠用电的同时首先是保证人的安全。由于电力供应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人作为电力企业的主体,从主观上说电网的安全主要靠人们的安全意识,只有电力人增强了安全意识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在人们增强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便形成了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安全文化建设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完善安全机制,努力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管理手段。它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电网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机制,才能保证规范的安全管理,从而使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建立和健全3种体系,即: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达到超前控制。安全生产机制来自生产一线,是从电力前辈们血的教训中得来的。它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是保证电力企业职工生命安全的最根本保障。不管机制有多好,不付诸实施一切都是空谈,只有严格落实、严格奖惩才能使安全机制真正起到保护员工保护电网的作用,否则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
其次,要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是说从加强对人的教育和培训,减少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电网事故。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反过来说人的行为又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想办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管理方面人手,加强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加强对人的关怀,人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而人的不良情通常受各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因此各班组应切实履行好作为一名班长的职责,在班前会或者确定班组成员时要充分了解班组员工的精神状态。一线生产的领导应多到基层多与一线员工交流多关心了解员工多与员工交流,及时发现和处理家庭压力、员工间的矛盾、对工作的厌倦等不良情绪。将加强基层员工同领导的交流形成一项制度并明确列入相关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中去。
多一点关怀,多一份安全保障。在对一线员工的关爱中形成电力企业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环境。居安思危,优胜劣汰。在前社会经济对电力供给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下,对我们的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企业施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今天,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状必须得以根治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新局面。作为一名供电企业的一线员工,我们必须克服“抱铁饭碗”的思想,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学习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保证电网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在调整员工的岗位时要充分尊重员工个人选择,因人而宜,人尽其才;要充分考虑每位员工的性格、能力、心理因素等,适当考虑员工的兴趣和尊重个人的意向,以企业的总体利益为重,这样也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发掘自身的潜力,积极争当企业主人翁,发挥集体智慧。不重视安全知识教育、不完善现场运行规程、不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等,这些都是造成人身事故的主要原因。尊重人的劳动和生命价值,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小”抓起,才有大环境的安全保证。
树立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人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人是保证电力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事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电力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强调以人为本。安全是靠人创造的,大多数事故也是人为的,事故往往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维护生命权,是保护员工所有合法权益的基础。关爱员工就要从保护生命、关心健康做起,使员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既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更是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基本愿望,这些目的和愿望都要以很强的安全意识为基础,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其中,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必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其次,要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电力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教育效果。由于电力行业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从而使员工能真正地吸取前人的教训。
电力作业安全规程范文6
一、当前电力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电力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在制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建立劳动保护监督体系,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力作业环境不断变化,现有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观念、工作方式等与新时期电力生产发展和保护职工劳动健康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的意识相对淡漠。当前,个别领导和部分职工,特别是还有工会干部对新时期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电力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认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是现场作业人员的事情,安全生产由安监专责监督,劳动保护用品由人力资源部发放,没有树立起全体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其环境对劳动者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健康的影响,对规避的方法和必要的防范措施等不知情。2、电力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的档次相对较低。当前,基层电力企业的职工劳动保护,大多还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更深层次的劳动保护还没有完全落实。3、电力企业劳动保护人员的能力亟待提高。电力工会是实施职工劳动保护最主要的主体。工会劳动保护专责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全局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水平和职工劳动的安全健康水平。但是,当前电力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且专责人员变动相对频繁。其次是岗位也不能保证,特别是“三改”后,基层电力企业都大力压缩工会定员,劳动保护专责岗位只能兼职,有的还是三、四个岗位职责一人兼,穷于应付,严重影响职工劳动保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电力劳动保护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
电力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与新时期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存在许多的不适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1、认识存在偏差。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生产、重基建、重营销的倾向,对设备和人身的安全非常重视。但是,对职工的劳动保护特别是在生产作业中的身体健康、工作环境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配合不够密切。工会、职工代表和安监部门三者的配合协调不到位,导致优势不能互补。特别是在广大职工的认识中,都觉得劳动保护是工会的事,不能密切配合工会工作,形成了工会在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局面。3、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落实,以及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职权设定制约,使得各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班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做好新时期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切实做好以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于立足电力工业特性,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管理体制,落实各项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要坚定不移地依法履行工会劳动保护职责。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应充分行使《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授予工会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代表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三个条例明确的各项职责,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监督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2、要协调好电力企业工会与安监部门的关系。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同安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目标相一致的,只是职责和运作方式方法不同。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工会应处理好与安监部门的关系,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在管理的机构、职责、制度、规章等方面,工会同安监部门各有侧重,要共同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工作思路、内容、方式和途径。3、要全面提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生产人员与工会劳动保护专责人员要定期相互交流,提高全局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解决工会劳动保护干部与所要监督检查的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同时,要调高劳动保护专责的岗级与奖金系数,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工会劳动保护行列,促进工会劳动保护护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另外,劳动保护工作应列入工会年度目标考核,促进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4、要认真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保证质量、足额发放是企业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安全投入的重要标志。工会组织应每季度派专人对照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和人员岗位变更情况以及劳动保护用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且要根据劳动强度和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确保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必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总之,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公民的首要权利。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历史赋予各级工会的使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要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发动职工全员注重安全与健康,增动保护的意识,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与水平,组织职工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解决企业劳动保护的实际问题。如此,我们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就一定能消除与蓬勃发展的电力事业的诸多不适应,从而达到更高的档次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