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1

摘 要 鉴于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预防单位内部的职业犯罪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使财产物资得到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政策法规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本文将针对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何加强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会计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是科研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单位组织管理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本条件,它既可以有效确保科研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防止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中,大多数只是趋于形式,或者只作用于表面工作,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切实地建立、执行与应用。科研单位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没有一套严格的关于资产尤其是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从采购、保管到报废处置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主要归结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性、管理者不重视等诸多原因。

(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监督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但由于诸多原因,科研事业单位一般都不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与信息反馈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单位财务运行处于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的高风险状况。

(三)人员素质及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财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是难以胜任的。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更是良莠不齐,从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职工内控意识淡薄,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大都依靠国家拨款,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不严。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本,制定切合单位实际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制定严格的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并严格有效执行,同时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二是制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内部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三是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保管、领用审批、登记记录、盘点清查、限制接近等制度,资产的台账与会计明细账须定期核对,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四是制定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主要是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员、出纳与对账、出纳与票据管理、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等,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保管现金,票据由专人保管,严格销号并做到日清月结,印章与空白票据分管。五是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目前,会计电算化在科研事业单位已基本实现,这就对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应该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上进行控制管理,一般控制是对会计电算系统构成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分工和管理控制,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硬件和软件的控制,网络安全的控制;应用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系统记录、处理和报告而对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的具体控制。

(二)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科研单位应该按规定设立由法人直接领导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专职内审队伍,进行会计控制及其他审计业务。内审机构要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单位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经济信息,帮助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其次,要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涵盖了单位中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部门和人员,涉及的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最终是对人和事的管理和约束。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协调配合,为财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加强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一是提高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要从整体氛围上强化内部控制理念,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应该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真正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等作为工作准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怀着高度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工作态度,做好会计工作。三是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创新学习形式,如采取与网校联合,网上听课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学习;采取先问卷调查财会人员哪些方面需要学习、哪些方面是大家薄弱的环节,这样学习时有针对性,能够真正学到知识;组织会计人员交叉检查内部各单位财务核算,及时总结,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内部审计、纪检部门再联合检查整改情况,这样会计人员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完成单位人员少而不能完成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菊芳.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2).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现状 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它不仅是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还应使企业能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准确地说,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原来人们理解的诸如岗位牵制、会计稽核等会计控制行为,其实质上更是一种是由管理层负责实施的,贯穿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的,以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行为。

事业单位大都是公共服务行业,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内控规范配套指引》中的相关规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安全完整,财务信息提供准确,预算管理水平和运营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更能保证其各项工作稳健运行,是衡量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现状

(一)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

领导层内控意识的提高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前提条件。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内部控制制度等同于会计控制制度,认为有财务稽核环节并进行岗位牵制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而内控管理的表现形式也仅仅是财务人员自查,内控制度得不到强制执行。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可执行性差

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的现象较普遍。部分单位用日常会计核算制度代替内控制度,或生搬硬套COSO框架和其他单位建立的内控制度,建立的内控制度不能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特点,和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无法融合,导致内控制度无法执行。还有的单位内控制度过于简单,不能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提高单位管理水平,防范风险。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提升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防止风险;又要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管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渗透于单位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管理风险,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帮助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各项管理目标。

(一)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防范风险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的风险客观存在。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征,其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能否合理合法的运用财务资源,最大限度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具体可以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只有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让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

(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主要载体,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首要任务。目前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运行了服务体系,但还存在服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清晰,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不顺畅,需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管理目标,一套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包含单位经营管理的所有流程关键点,并应对所有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其中不科学、不合理、冗余的部分,并修正它们,达到提高管理,改善经营,切实实现单位各项管理目标的目的。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提升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的效益。内部环境包括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容。事业单位领导层应明确其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中所负责任;管理层要能够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等管理工具对单位各项管理服务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不利于本单位管理服务目标实现的环节,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协助单位改善管理服务水平;应积极培育优质人才参与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导职工认识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贯彻落实。

(二)增强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所受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经营方面的外部风险比较少,但在组织机构、资产管理、服务流程、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风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能清晰地识别出单位当前存在的风险类型,导致风险的原因及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并能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确定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设计适合单位管理特点的内部控制措施

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该根据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确定单位管理的关键环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管理特点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9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事业单位管理层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为例,由于大部分贪污舞弊、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现象都与现金直接相系,且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风险最高的资产,因此单位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资金内控制度,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大多数事业单位已对资金管理的主要风险关键点实施了控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控制制度》、《票据印章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等。但部分事业单位因为财务核算比较简单,岗位编制有限,在下列不相容职务中存在普遍风险:

(1)资金的支付岗位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岗位:部分单

位由出纳负责银行对账单和单位现金、银行日记账的对账工作,并编制未达账项银行余额调节表。这样安排容易使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伪造、篡改银行对账单,掩盖自己贪污单位资金的行为。为了防范风险,事业单位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规定由出纳岗位外的专人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对账,编制余额调节表,及时查明未达账项发生原因并处理。还应明确规定由记账人员之外的人员定期复核余额调节表,以确定单位银行存款账面余额是否真正和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

(2)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保管岗位、支票保管和印章保管岗位:单位用于银行资金支付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必须分开保管,支票和印章也要分开保管,以防出纳人员利用一人保管之便从单位账户中随意转账窃取单位资金。

2、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0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单位应根据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流程、关键环节如资金支付业务、办公用品采购业务、固定资产政府采购业务等建立严格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审批人、经办人对于各项业务的职责范围、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根据制度规定,在审批权限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经办人应该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各项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主要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经济业务的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控制。事业单位应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要求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编制、报送、保管财务报告等,并能够向上级管理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经营管理、社会服务等相关信息,接受评价与监督。

4、财产保全控制

事业单位要妥善保管各项实物资产及相关的文字记录;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盘点,对于出现的账实不符的情况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

5、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管理控制的手段,预算制度和实施的过程,是单位利用数字量化工具,描述所处经营环境、拥有的资源,表达经营管理目标是否实现的过程,也是识别、预测、评估、控制风险的过程。可以说,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应通过编制预算将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职工。通过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落实执行,达到实现单位经营管理各项目标,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6、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

事业单位虽不生产实物产品,但会给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产品。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在深入分析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的基础上,综合业务运营和财务分析数据,按照预算控制的各个项目,定期开展单位经营管理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单位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事业单位在编制绩效考核指标时要认真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特性,分别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要通过设置薪酬、晋升等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展现自己的才能,以便使单位能够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还应设置与各岗位职能相匹配的责任追究体系,做到赏罚分明,责权利相结合,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馈内控信息改善管理漏洞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要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单位管理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不合理不通畅的流程并调整改进。还应设置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收集、筛选、反馈社会公众对其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及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经营管理流程的变化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应经常对单位组织结构中职责分工是否健全、各项手续是否完备、岗位职权划分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受管理层影响程度等关键点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健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四、结束语

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提升其管理水平的关键。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管理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高效运行,以有效促进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秋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67-68

[2]许波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2009(01):67-68

[3]马红梅.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08(10):30-32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思考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事业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长久以来,人们对它寄于厚望,但在实际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一直不尽如人意。(1)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近几年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天大约有1亿元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擅自处置或调用本企业资产;一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私设小金库,用预算外资金请客送礼等等,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2)单位领导对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观念淡漠,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对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知识掌握不多,重视不够,片面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消耗财力的管理形式,它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直接回报等,因而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即便制订一些制度,也往往抓不住重点或与业务脱离,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上的片面、零散,不具科学性和系统性。(3)职权不明,会计内部控制治理无序。一些事业单位治理比较松弛,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权限过于集中,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治理失控。

二、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1)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强化再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对每一独立核算的事业法人的单位负责人,应当进行轮番培训基本的专业常识,并严格考核、考试;首次培训的课程可设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法规制度的内容,以后每年强制培训一次,内容可适当增加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修改、变动及新出台的内容,以使事业单位负责人大致了解会计法规制度的内容,强化其支持会计人员工作的力度,提高其作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2)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效果。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其利益关系依附于事业单位及领导,从而使其内部监督软弱;解决的办法就是消除事业单位的领导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事业单位的举办机关或同级财政部门掌握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3)明确外部监督各方权责,加强政府综合监督力度。审计、财政、税务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经济监督部门,在执法中,应加大力度;为解决多头监督问题,三部门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拧成“一股绳”。(4)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抓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入行”门槛;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处在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须要求其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公平地对待各方;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道德观。(5)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内部会计责任。各事业单位应明确规定设计内部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治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国家财产被贪污、侵占、挪用。对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严禁其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另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治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流失。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作用的必要措施,应当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必将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周志平.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3(8)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4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也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化机制,改变原有的低效运行方式,在尽可能减少事业单位支出成本的同时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事业单位获得更大的效益。现如今,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人民群众对其关注度也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完善内控系统,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概念

(一)定义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对和内部单位会计有关的事务进行控制和监督,这些事务包括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涉及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等。在单位中实行内部会计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在贯彻落实有关法律的基础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从本质上讲,内部会计控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控制好会计工作和质量,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内部会计信息通过开展的会计工作和获得的会计信息管理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效率不断提高,为实现单位战略目标打好基础。内部会计控制的这两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且两者之间紧密相连。

(二)基本要素

在事业单位中,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含3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是权利和责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对单位领导以及各部门的职权进行权利和责任的明确,并将此作为依据判断他们从事有关会计业务工作时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其次是流程和手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制定每一项经济业务办理的规章制度,清晰明了地告知单位员工办理业务的流程、需要提供的材料和手续等。最后是控制的方式。内部会计控制要建立起相互制约的控制方式,即在从事有关业务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如需要经过他人同意和审批,有其他监督人员在场时才能开展业务,确保所有人之间都有监督和制约的关系。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原则

单位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时,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工作不是凭空而起的,它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如必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规章制度等。二是适用性原则。单位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要基于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促进单位继续向前发展,能够突出本单位的特色,做到灵活管理和控制单位的资金活动,可以适用单位的具体事务。三是平等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适用于单位的所有人,单位员工人人平等,都受内部会计控制的制约,任何工作人员都不能违背相关的规定。四是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经济业务、各类岗位和各层次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等都不能出现任何纰漏,也不允许出现例外。五是成本经济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环节越多,管控措施越复杂,开展内部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但与此相对应的控制成本也会增加。在单位具体的内部控制中,要选择性价比较高、具备可行性的方案,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持续进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单位掌控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在事业单位加快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主动搜集各类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单位的财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运转,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为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从长远来看,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能为单位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避免铤而走险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现象,也有利于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高,降低舞弊等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殊的行政单位,在趋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事业单位作出的决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虽然不会很大,但也不容小觑。事业单位在进行决策时要谨小慎微,尽可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则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为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梳理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将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落实到位,促使事业单位有序健康的长远发展。

最后,内部会计控制对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助推作用。单位的审计監督工作是监督事业单位各类行为的运转,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获得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审计工作者能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的措施,正确合理地评估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必要性。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各类措施,改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用科学、正确的内部会计理念指导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单位内部的所有人员,因此,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全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如通过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形成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概念,知晓其对于单位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备科学、正确的内部会计理念,推进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在单位内的运行,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机制,使全体工作者能够明晰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并且能够严格遵照单位规章制度使用自己的权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共同维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高效运作。

(二)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内部会计控制,促进信息化的建设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紧跟时代,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单位的管理特点,分析单位的各类资源、发展目标和员工特点,形成信息化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推进内部会计控制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研发出符合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开展的软件,提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集成化水平,构建一体化、模式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使事业单位获得理想的会计控制效果。

(三)提升单位会计人员的素养

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会计工作者。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能够严格遵守职业规章制度,以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违规违纪处罚制度,对于违背道德准则、单位规章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行为,确保其工作能够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最后,要对业绩突出的会计工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他们对工作拥有积极性和热情,鼓励他们遵循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完成任务,分享优秀工作经验,提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效率。

(四)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构建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在国家提出的明确管理要求下进行,也要符合外界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部门机构,为有关部门制订清晰的任务,并落实权衡机制。事业单位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构建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符合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制定详细的制度内容,分离不相容职务。此外,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发展的历史和經验,构建能长久运行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类报销、审批等程序,将各类来往登记信息加以确认,如果发生问题,可以追究到责任人。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5

关键词:基层医院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意义

一、目前基层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

(1) 误区之一:内部控制能够消除舞弊

从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考虑,它只能合理保证防止、发现并纠正舞弊,并不能够消除舞弊。一是对共谋性舞弊使内部控制失效,即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使内部控制失去作用。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郑州华信支行113亿票据诈骗案,就是处于不相容职务上的有关人员相互串通、相互勾结,导致内部控制失去作用造成的。二是“管理层越权”使内部控制失效。“管理层越权”(management override,),是指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财务造假等不法行为,而拒绝执行既定的政策和程序。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型企业经营失败案例,或多或少地与高管层的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有关。例如,中航油作为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管理层越权”使内部控制失效是罪魁祸首。中航油长期以来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做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2) 内部控制越严格越好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严格程度应切合单位的实际,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则控制效果越好,但控制成本也越大。因为控制环节较多,设置的岗位也必然增加,就需配备较多的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力量也需要增加,最终会使控制的成本随之加大。如果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超过了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那么,再好的控制措施都将失去其意义。

二、基层公立医院如何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本文简称“新医改”)实施三年多来,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几年中,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重要任务之一。201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下发,要求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国务院在《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中》(国发办[2112]33号)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内部运行管理,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在此背景下,如何规范和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效率性,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医院内部控制的内容及作用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201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定义)。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医院法律法规遵循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医院运行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医院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激励员工,

三、基层医院目前会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医院一项系统工程,医院在从医疗专家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型的过程中,普遍碰到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管理人员理念落后的问题,致使医院内控制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院内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内部控制体系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牵制或经济责任绩效核算体系,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由于缺乏管理人才,许多医院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重视,没有从全局考虑问题,片面认为内控只是稽核、审计及管理层的事,与临床医务人员、医技科室人员无关。致使医院内控制度不健全,院内没有一套系统管理、内容完整、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或虽有制度却在实际工作中,要么未能认真的按规章制度办事,要么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2)不能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等甲级以下的医院因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对医院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定编设置及权限的合理划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一个财会人员或相关部门要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相容职务,未能严格实施不相容职务必须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必须定期轮换制度。致使基层医院出纳兼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人保管所有财务印章、保管员兼职记录员等严重违反财会制度的做法。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纠正,轻者可能诱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重者极易发生贪污挪用公款或造成财产物资外流,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缺乏内外监督机制

基层医院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环境松懈;或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机构不完善、内容不合理,或制度仅仅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未能很好实施。或院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卫生主管部门往往只注重医院业务指标的考核,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要求很少。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的监督及评价常常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四、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

(1)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自身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保持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自身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保证临床医疗活动有序和健康地发展客观需要,对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①有助于医院形成完善的内部协调和监督制约机制;②有助于医院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③有助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④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腐败;⑤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

(2)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落实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必然要求。

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落实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必然要求。我国2000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以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前提,坚持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3)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发展和国际经验来看,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必然选择。(作者单位:武汉市口区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于晨光,李雪梅.对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3,22(241):57-60.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基于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模式是最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内容和作用

1.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内容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优化配置、会计核算准确以及资产安全完整和内控程序合法,需对资产的获取和和验收、使用和维护以及盘点、清查和处理等,进行严格管控,以此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能够有效发挥其效用。

2.内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应当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可靠、管理规范有序。物质基础的有效管理,对行政资产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强化资产管理机构、授权审批体系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和资产流动管控。由此可见,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内控模式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模式

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模式,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和健全内控资产管理机制,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准确评估风险以及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和规范科学内部监督等方面着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管理过程中,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应当划清界限,并对其分开管理;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保证严谨性、严肃性,不断完善资金管控模式,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与单位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交流、内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的有效管理。

2.构建内控管控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对加强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应当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内控制度与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在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实践中,应当不断加大内控体系透明度、准确度建设,这对有效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与资产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大内控关键要素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内控模式建设过程中,需对内控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强化内控组成要素管理,以此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与水平。在具体内控管理工作中,财务工作首要加强,立足实际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工作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资产管理人才,确保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得以良好的运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将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控制资产管理,首先要必须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在单位内部成立评估小组,对资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为单位的资产配置提供合理建议;对各部门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其次,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离不开内部控制系统的协助,通过制定适应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保障本单位资产增值的同时,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避免盲目追求资产收益,应坚持以保值为主,避免过分的商业化行为对权力造成寻租作用,防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将内部控制与资产管理有效结合,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预算控制与授权审批制度

实践证明,资产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机制,预算控制是建立与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核心环节。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对资产管理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与严谨,严禁盲目调整单位预算,以避免对财政资金造成浪费。加强对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尤其要对支付审核加强监管,保证各项款项准确落实。做好事后记录,为解决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强化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与相应职责,保证权责一致。

3.积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单位长期稳定发展,资产管理运营过程中,必会存在内部与外部可测与不可测风险,威胁了资产安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及时对财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交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一体化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应该有章有制,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效率和效果,以求防止资产流失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有: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采购制度、资产入库登记制度、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奖惩制度、内部审计和考评制度、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与审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实施,同时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的要求办理采购手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资产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实现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3-4.

[2]姚华.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新经济,2014(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