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1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 通栓法 实物形体认知法 投影生成练习法

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这一工程技术语言。然而,由于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较差,在《机械制图》课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着严重的梗阻,即“空间想象能力极差,立体感难以建立”,这就造成了《机械制图》课教学的“血栓”症状,由此导致了《机械制图》课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要想保证《机械制图》课教学的正常进行,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血栓”症结加以疏通。笔者认为,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立体感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教学“通栓”的要害所在。

分析表明,职业学校之所以存在《机械制图》课教学的“血栓”现象,除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厌学严重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智力智商、感知感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机械制图》课教学就要打破常规,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强制“通栓”。实践证明,在实施《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同时,采用如下“通栓”方法较为有效。

通栓法之一 ――实物形体认知法

实物形体认知法,即通过特定的训练,使学生对各类实物形体有着充分的熟悉和认知,在头脑中建立起实物形体的空间立体概念,为学习《机械制图》知识奠定必要基础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陌生化”学习理论。“陌生化”理论认为,人在学习某种知识时,变漠然生疏的“陌生化”为“熟知化”,变司空见惯的“熟知化”为“陌生化”,这两种交互“变化”更容易强化学习,有利于知识获取和掌握,实物形体认知法就是基于该理论下解决《机械制图》课教学“血栓”现象的一种尝试。

实物形体认知法的具体应用需按着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了解形体和典型零件。遵循基本几何体――组合体――典型零件的顺序,此步骤建议应用6课时的教学时间,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能够准确的称呼“柱、锥、台、球、环”等基本几何体的名称,分清组合体的组合类型,典型零件属于那类形体等。建议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讨论法进行;第二步,熟悉形体和典型零件。在上一步骤“了解”的基础上,对形体和典型零件加深认识,通过摩画、拍照、制作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训练方法搞清楚构成形体和典型零件的各个要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名称、相互关系等,从而达到使各类形体“入心、入脑”的效果。这一教学过程大约需要至少一周的教学时间。在实施此步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搞一两次学生学习作品展览等活动,以进一步促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物形体认知法的学习训练,可以使基础较差、能力欠缺的职校生增加学习兴趣,提振学习信心,强化空间立体概念,为《机械制图》课的后续教学奠定强有力的关键性基础。

通栓法之二 ――投影生成练习法

《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关键是“空平转换能力”,空平转换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图的识读能力,可见培养这一能力是何等重要。然而在《机械制图》课教学过程中,“空平转换能力”是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又一“血栓”部位。疏通栓塞,必须让学生熟悉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而解决三视图形成的根源却在于“投影生成”这一关键。因此,“投影生成练习法”是《机械制图》课教学“血栓”症状的极佳克星。

投影生成练习法即是把典型的形体或零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正投影,使同学们对投影及投影图的生成有着最直观、最切身的体验和感知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同学们清楚视图的形成过程,感知视图的投影规律以及视图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建立必要的空间想象能力暨空平转换能力,有效地解决《机械制图》课的核心问题。投影生成练习法的训练可以通过“光线照射法”,比如,在暗室内以平行光线照射形体获得投影图形;“投影仪演示法”,由flas制成投影课件或者结合计算机课教学让同学们自己制作投影课件;“皮影小制作”――与祖国传统艺术结合等方法实施,尽量鼓励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试验,以便亲身体察、感受投影的形成。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2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课程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模具专业这些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入门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经常把它比作一门“语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不懂外国语言的中国人和一个不懂中国语言的外国人在一起交谈,他们的交流情形是怎么样的。《机械制图》于初学的学生而言,就是一门“外国”的语言,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发现即使是名列前茅的在校学生都没能完全把握《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这种现象值得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深思。我也带着这个问题,从教师自身的教学出发,结合本人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对《机械制图》教学进行了许多的思考和探讨,体会很深刻。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

相信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程的课时欠缺,实际安排教学课时远远少于课程所需的教学课时,即使是《机械制图》这么重要的课程也不能幸免。在课时远远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们也只能无奈的对课程内容进行削减。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前提就是教务部门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依据有以下:①《机械制图》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所包含的章节并没有说削减就能削减的教学内容。②《机械制图》是开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这是学生刚刚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起步转型阶段,而且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专业教学,更需要时间去喜欢上自己的专业。③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绘图,这只能在课堂完成。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勉强没有幸福,强拧的瓜儿不甜”,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更是如此。如果《机械制图》教学要靠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点,一味的逼学生去学习,收效必然甚微,更可能适得其反。教师很有必要去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这也是任何课程展开教学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机械制图》产生了兴趣,主观性的想去了解、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机械制图》,不断的练习、思考、想象、讨论、下问。我相信,所有《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中都希望能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在授课的时候,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实物零构件、提供工件设计图纸作为参考、播放绘图员绘图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他们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而我的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课程基础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正在讲授的绘图过程需要运用到之前已经讲授过的投影作法,学生却对这些投影作法一脸茫然。这就是没有打好课程基础所导致的恶果。一门课程的章节编排是有逻辑的,课程的基础一般是编排在开始的章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课程靠后的章节往往要综合运用到前面各个章节的知识。《机械制图》的基础也是编排在开始的章节,即是制图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机械制图》教学要特别注重这部分内容,试问一个连制图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人如何制图?同时,学生对三维形状和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正是从《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部分开始逐步系统的形成,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能否轻松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十分注重课程基础。

四、精讲多练

在我参考的许多论著中,《机械制图》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是精讲多练法,这个方法也贯穿在本人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控制好讲授时间,讲授过程抓住课程要点,抓住学生绘图的错误环节,一击即中。多练,更多指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绘图,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绘图。在本文中,我提倡的精讲多练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讲――抓课堂要点讲;学生再练――按照教师布置,在课堂进行练习;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普遍的);教师再讲――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环节讲;学生再练――按照教师指导之后练。精讲和多练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方面只有教师做到了精讲,学生才有时间做到多练。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做到了多练,教师才能在观察学生的绘图过程中发现错误环节,从而针对这环节进行精讲。

五、模型教学

师生们普遍都认为《机械制图》很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然而模型能使抽象变为了直观。模型教学是《机械制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使本来是空间想象的存在变成了现实,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惊喜。比如,我讲授《机械制图》第十章第三节展开图的时候,在课前用纸皮做了一个斜口直四棱柱管模型,课堂上我直接用剪刀沿着模型的棱柱把模型剪开,斜口直四棱柱管的展开图立马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无不惊呼原来展开图如此简单。由此可见,模型教学是最直观的,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强烈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必须要得到传承。

六、多媒体教学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

机械制图这一学科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图样及辨识和读取图样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工作。什么是空间想象力,它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仔细的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一种本领。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是可以很好地在大脑中组建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及分布,而且可以按照对实物的操作,在大脑中展开相应的思考。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机械制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使用语言直观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老师上课中就利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这门课中很多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假如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课堂上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且不好理解,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老师应该把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事物相融合,把工程语言进行直观化,借助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来描述机械制图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投影法的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阳光或者是灯光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现象来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投影法的概念。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实物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基本视图的时候,可以把教室的4面墙、天花板以及地面看成是空间的6个投影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的概念。总的来说,使用语言直观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利用启发式的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

机械制图中不仅概念特别的多,要求的规范及标准也特别的多,假如老师只是在课堂是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并且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因此,应该综合的考虑机械制图的特征,使用启发式的教育,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的想象,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探索,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

《学记》的作者曾经说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指引学生,但是不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可是不可以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指引学生学习,但是不能为他们作决定。启发式教育的重心是要启发思想,培养及拓展学生的智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中使用启发式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启迪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正确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画出二视图,使学生按照二视图进行想象,找出这个二视图的真实物体结构,然后根据真实物体画出第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独立的思考,然后老师指引学生明白二视图无法正确的描述真实物体的结构。如此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中,老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应该先弄明白教材,认真地备课,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上课时,老师借助问题,指引学生想象,要不吝啬赞美及鼓励,还有,学生在讨论及辩论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的总结,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及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原理。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

老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多媒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上课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图像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可以借助录音、视频,把形体分析法与画物体的三视图的步骤相结合,将物体的分解借助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一览无余。另外,机械制图的知识点特别的多,但是时间很少,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课时容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做好起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害怕困难的思想

对中职技校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新的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进修。学生从初中刚上来,完全没有机械制图的底子,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也完全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害怕困难的思想,阻碍学习。所以,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及知识展开教学,努力避开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应该提高直观性,全面的借助挂图、模型及实物等对象开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多演示,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困难的心理,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进而使学生有信心学好机械制图。[2]

五、借助实物开展教学

实物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借助模型、实物及挂图等直观的东西来讲授抽象的机械制图,指引学生借助投影原理来了解实物和图形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形成清楚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剖视图的时候,因为剖视图的类型非常的多,学生要想区别开每个的定义及作用非常的困难,老师应该使用模型,一边讲课,一边演示,进而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有自信学好机械制图。在学习零件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挂图或者是模型、实物等,达到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转化,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机械制图,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充分的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学校还可以成立实物展示室,强化学生对三维实物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可以分章节的让学生去参观,对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来参观,重点对其进行教育,帮助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实施很多中方法、策略,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而且很有效。当然,空间想象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的提升,但是老师可以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前提下尽量的多看、多花、多想及多练习。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4

Teaching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Mechanical

Drawing in Sports Colleges

WANG Hong, HE Haifeng

(Department of Sport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In the study, some problems of "Mechanical Drawing" were analyzed in the sports colleg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course's evaluation.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majoring from the majoring setting and course connection and enhance their learning sense. Especially, the continuity, systematic and integrity of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were insur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uld increas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join in the teaching program.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can make the "Mechanical Drawing" become a tool of engineering.  And the course could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sports equipment proficiently. Finally, the teaching and trained goal of "Mechanical Drawing"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2008年武汉体育学院为适应科技兴体要求,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装备工程方向)专业,旨在培养我国体育用品及体育装备的设计、制造研发人员。机械制图课程就是该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涵盖画法几何、制图标准、机械零件等多门专业课基础内容,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绘图、读图的基础技能,更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环节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最佳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各高校针对“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单调、学生理解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教学研究和改革:(1)普通高等院校强调精简优化“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内容,将机械设计与机械制图融为一体,采用案例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各类院校课程改革的共同点在于:在具有良好的工科专业基础保障前提下,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实现同步教学;而针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训练少、与后续课程衔接不好、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体育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评价等三方面,提出可有效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方法。最终使武汉体育学院的工科专业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确保体育器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 体育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制图基本制图标准强调多,专业系统训练少

机械制图是武汉体育学院学生入校以来接触的一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章逐节讲授,学生所获知识亦是堆砌在一起,不利于纵观知识全貌,有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1.2机械制图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不够

学生没有把机械制图真正作为一门工具来使用,从大二上学期结束机械制图课程后,学生就容易遗忘大多数基本标准要求,在后期的学习中虽有部分知识的巩固,但是还是效果不理想。

1.3 教学模式太过陈旧

目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课堂以课本内容教授为主,课下针对知识点适当布置作业为辅。而现代社会工科专业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当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1.4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需进一步改进

传统单纯的闭卷考试确实可以考查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就工科专业而言,需要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没有可深入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考核,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  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

2.1优化教学内容,将机械制图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传统“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包括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立体及其表面上点和线的投影;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及计算机绘图等知识要点。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诸多设计、制造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若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则势必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拓展,最终导致知识连续性、系统性及完整性变差,无法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

武汉体育学院开设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装备工程方向),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包括:画法几何、体育装备设计、体育产品造型、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等。通过“体育装备设计”的知识引导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将“体育产品造型”和“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和机械制图的构形设计一起讲解,以提高学生创新构形能力,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器械设计和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双重训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将“机械设计”中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作为机械制图中的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教学引导,使学生从机械设计的角度学习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后应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构筑机械制图对人才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所需总体知识的框架,设计“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导,体育装备工程专业知识为主线(体育装备设计、人机工程学、体育产品造型、机械设计等),计算机绘图能力为辅助建立“机械制图”新内容体系。(2)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能具备工科专业所需的基本制图能力,突出体育院校开设的工科专业特色,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结合体育器械设计现状,加强实践环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与机械类其他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它不同于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学科,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去理解其各项要素的基本含义。相对于其他工科类课程,机械制图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机械零部件的认知实验:在完成制图基本知识的教授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部件及其表达方式,有必要开展一些机械零部件的演示和装配等相关实验。如在机件的表达法教学之前,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轴类零件、对称机件等部件的结构,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借助实物让学生了解零部件的用途,并进行剖析各零部件造型设计的原因及其正确的机械表达方法;在零件图和装配图教学之前再次通过实物演示某减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拆卸、装配及测绘等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机械零部件装配流程及各零部件作用,并引导学生自主安装拆卸的零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装备器械的参观实践: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武汉体育学院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该在学习实践中展现一定体育特色。除基本课堂教学外,适当安排学生参观一些体育装备器械,并引导学生测量、使用各类设备,使其对体育装备器械有直观的认识,从中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测量方法,并且了解各类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类科技活动:除课堂实践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技类学科竞赛,竞技类各种学科竞赛作品最终都需要通过图纸+作品的形式展现。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各类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机械制图的具体应用环节,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环境,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

2.3科学的教学效果模式的设计

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成果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改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激励,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强化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切实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如针对某一阶段所讲授学习的知识布置比较宽泛的作业,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健身器材(不限定复杂难易程度)根据机械制图基本方法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能按时完成,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

(2)设计综合训练考核环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体育装备工程方向)而言,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体育装备设计”、“人机工程学”、“体育产品造型”等课程的实践环节统一布置考核,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避免作业的重复布置;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设计、绘图,而非盲目地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最终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在实施综合训练环节中,应做到内容丰富、对本专业有所侧重,尤其是体现出体育产品设计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综合练习是真正将理论课程和未来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将知识考核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结合。

(3)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考核: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学生学习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绘图和识图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培养和考核的重点内容。尺规绘图的考核可提前出题,让学生对实体零件和机器进行拆装和测量,观察各零部件设计方法及连接方式,通过所学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将其基本视图表达出来。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绘图具有高效、图面整洁、易于修改、精度高、资料易于保管等优点,在目前各工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对计算机绘图的考核,可以设定一个时间要求学生将徒手绘图的作品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展示出来,达到以考促学、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考核,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遵守制图规范;作图思路、方法和步骤更为清晰,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理论知识考核:为了有效强化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的掌握效果,尤其是让学生通过考前复习考后自查使学生了解机械制图是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一门课程 ,传统的理论知识闭卷考核必不可少。学生可通过考试前的复习,将所学知识“再现”,最终达到巩固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目的。

3  结束语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5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级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学好这门“工程语言 ”,学生才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着重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机械制图 三视图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笔者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任务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确定任务项目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正六棱柱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易懂,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以满足其成就感和求知欲。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基本几何体并不陌生,教师要理清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

3.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1:课前制作正六棱柱,加深学生对正六棱柱形体结构的认识。

任务2:分析正六棱柱结构特点。

任务3: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任务4:在三视图正确地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二、任务实施

1.任务引导

课前展示正六棱柱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制作的模型来讲解正六棱柱的概念,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习中见过哪些外形是六棱柱的物体,或含有六棱柱结构的物体。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正六棱柱的结构特点,即:两底面是全等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是全等的矩形,且都与底面垂直;六条棱线等高,且与底面垂直。在分析时,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课堂任务,突破难点、重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些错误会让学生的探索更加深入,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演示

教师合理摆放正六棱柱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围成正六棱柱的各个平面的种类名称,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要注意分析两个底面和六个侧面的投影,特别注意分析形体上的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分析时要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物体棱线的投影和物体表面投影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最后,学生动手尝试三视图的草图绘制。

3.任务执行

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演示来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及标注尺寸,尤其注意左视图和俯视图要符合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往学生绘制时往往使其宽度等于主视图的“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出长和宽,即:长等于正六边形的对角距,宽等于对边距,两者是不相等的。教师要特别强调,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三、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推荐优秀的绘制图形让大家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该次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次课程虽然内容简单,却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总之,任务驱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相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谷江南.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23).

[2]董火琴.浅议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0).

[3]郭岩.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探析[J].西北职教,2007(10).

机械制图的基本步骤范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成了广大中职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机械制图教学应当结合中职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与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实践技能。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高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特点出发,将学生看成学习主体,探索出具有高职教学特色的“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尝试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培训为目标(即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真正培养为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法要求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同一完整项目实施教学活动。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主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和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客观性,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把握。根据学习接受能力与保持率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切身实践的教学效果最佳。如,准备萝卜、橡皮泥和其他教学模具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自主尝试正五棱柱、正六棱柱,等等。三维软件的使用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绘图的时候,教师可在画图软件将组合体的三维图画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组合体形成过程和绘图步骤,还可利用画图软件生成工程图纸与学生绘画相对照,这样能帮助教师节省绘图时间。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第一步,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确定项目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首先需要确定项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当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该项目要体现课程核心内容。项目不仅要涵盖该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有机地将多项知识点结合起来,而且要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此课题展开讨论与研究;第二,需要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实现任务的能力,设置难易程度的不同的项目任务。项目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让大部分学生都接受,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较实际、能够操作入手的任务,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好奇心,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设计方案的讨论中,展示与讨论方案的优劣。

三、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实施项目计划教学

在项目教学任务确定以后,需要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实施项目计划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小组收集到相关知识点,解读不同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结构。如,解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构分析:根据轴的结构与形状可知,轴一般由同轴回转体叠加而成,径向尺寸远小于轴向尺寸,且轴上有螺纹、倒角、砂轮越程槽、螺纹退刀槽等结构。2.视图分析:主视图主要按照加工位置、轴线水平放置原则;键槽需要移出断面图;退刀槽需要将图局部放大。3.尺寸分析:轴类零件以轴线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基准主要选断面与接触面。4.读懂技术要求:各小组成员根据以上分析与要求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展示总结评价,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作为教学根本依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是以能力提高为主要目的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挥等都应当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标准。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应当注重项目展示与总结评价,采用技能与理论双考核方法,同时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意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图片进行改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实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真正能力水平。如,对每一小组实施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后,让学生自行展示成果,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总而言之,在《机械制图》实施教学中准确、科学地运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当代教育教学革新,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落后的教学现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与先进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达到合理运用的效果,还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事业价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等多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0-32.

[2]周怡.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2,04:85.

[3]张晓春.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4,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