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然而尽管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但是也需要一线教师将其最终落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的今天,通过在课堂中积极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对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初中数学教师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第一步就是要将教学观念向现代化转变,这样才可以在其引导下,开展其他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实现观念的转化,应当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四个“转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才是其真正掌握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加以应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满足于教,要努力将叫教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其他非智力素质(个人品德等)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当进行分层教学,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全班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分层,不搞“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数学题目的练习,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应当转变过往对题海战术的盲目推崇,转而实现对练习题目质量的追求。过分的追求“题海战术”,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散的高质量题目供学生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和授业解惑者,其还应当是一个引导者,主导课堂教学的走向。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其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构建出一堂高效,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从而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课堂教学做好周全的考虑

所谓周全的考虑,主要是要求教学过程中,实现“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指教学过程中,课堂应当是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教学应当对每个学生负责;另外,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时,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实现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课堂所教学的知识。“三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的提高。“一参与”则是指教学活动的主要主体学生,能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使学生能够快乐、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而促进课堂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数学概念生活化、习题化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不仅涉及到人们生产和学习方面,对现代科学研究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其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数学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练习是初中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加强数学概念生活化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和内涵的变式习题的练习,促进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三、提高数学课堂中数学问题的解决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指的是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数学习题的解决。属于高级的学习活动,其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学习技能的发展情况。为此,应当积极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1.在教学活动中加入“问题解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将以往的“要我学”课堂转变成为“我要学”的课堂。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解题思路等有彻底的了解,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并使得学生进入“会学”的层次。

3.注重解题之后的反思

在课堂上,解完题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这是一种题目解法完成之后的延续过程。

4.对问题能够进行简化

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途径。为此,在课堂解题的过程中,应当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将问题进行转化,向更简便、易懂的方向转化,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好坏,对于初中生数学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在课堂上将数学概念生活化、习题化,同时对于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2

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思想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被打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学改革及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问题。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观念的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本上的全部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对学生负责任。因此,许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量,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下,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努力地教学,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只关注如何教学生,会让初中数学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的不足,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不佳。

2.数学教学方法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没有发言权,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压制。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想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被教师打压下去,教师认为学生的无故提问是对自己课堂权威的挑战。这样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过于简单与机械化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及升学率的提高,教师不关注学生思考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做题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明确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科学、充足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不利。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一直跟着教师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只知道学会就行了。另外,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阶段,缺少学习动机的学习行为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长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初中数学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行为的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及脆弱心理产生等问题。冲动与偏激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无法开展正确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准确分析上,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许多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感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也很难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量,每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应当服务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什么是平行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通过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平行线概念的得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满足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两条线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充足空间和时间的数学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引导学生多做数学假设

数学课堂不应当是死板的课堂,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套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让问题的魅力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假设进行问题的探究,在和谐与民主的氛围下共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假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减轻学习压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证明,假设与反驳,在多次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边角边”、“边边边”等几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判定哪个条件正确。在判定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假设,假设条件是对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假设与证明中,学生成功地探究习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加强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不是由教师的上课感觉决定的,更不应该由学生的分数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评判者,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到了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数学课堂就是成功的。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想一想课堂活动中有哪些部分是自己不太适应的。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的需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与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者。

三、结语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3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改变教学环境,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从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出发,分析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62-02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近年来获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它丰富了现代课堂,使初中数学教学从固有黑板、粉笔、三角板的简单教学模式向声、像、动画、视频等多层次转变,极大地改变了初中数学教学习惯与教学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有机整合,进而起到启迪与促进的作用,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又不喧宾夺主,从而达到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有着与其他教学技术完全不同的特点,也有其自身十分突出的优点。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借助多媒体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教学技术与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是十分突出的。与一支粉笔、一块三角尺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不一样,多媒体技术的声、像、图、动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极具多样性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关键在于发挥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宰了课堂,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教鞭,被动地学习知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课外的作业,全部由教师一方指定。而借助多媒体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巧妙安排,创建交互式的学习情境。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练习作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家作主的初中生对学习想不感兴趣都很难。

2 借助多媒体的优点,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初中数学虽然没有高中数学那样抽象、无形的知识点,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几何知识、根数等知识点依然过于抽象,不少学生很难对相关知识一次性地理解。在传统的初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不得不打比方或靠强化记忆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而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作用,却可以成为教师的帮手,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更形象地、更生动地、也更可控制与参与性地轻松学习数学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1 以图形支持学生对理性逻辑知识的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理性知识所占比例比较大,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较多,基本没有图形知识支持,使学生基本停留在就知识学习知识的地步,难以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探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主要靠教师的说教与自己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例如,初中几何中讲到“点的轨迹”,学生很难对轨迹一词理解到位,所谓“点动成线”,学生是不好理解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绘图软件,可以很轻易地完成点的轨迹知识点的讲解。在多媒体课件中,点的活动轨迹被一一显示出来,并被放慢,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看到点是怎么活动的,并留下了什么样的轨迹。显然,这种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形为载体来支持学生对理性逻辑知识的学习,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 以空间展示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

初中数学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是整个课本的难点,不仅学生很难迅速学习、理解与掌握知识,即使是对于教师来说,这些概念性知识也是教学的一个拦路虎,教师很难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完整、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碰到这些概念性知识,强记强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写照。如对“函数”概念的讲解,就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对于z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的概念,显然是一个极具难度的教学问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以及动画演示,都可以很容易地将z的每一个值,一一对应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宝贵的明晰直观的印象。这种借助多媒体多样性的展现手段,以空间展示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可以快速为学生与知识点间搭建一个桥梁,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掌握知识点。

2.3 以运动的图像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

几何知识的学习,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几何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加一个几何画板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显然很难满足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需求。以初中几何“圆”的知识为例,全章有多个知识点,如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等,而这些知识相互之间是动态链接的,一个几何知识翻动一下就成为另一个知识,一个点移动一下也成为下一个知识。要学生在一堂课中一下子理解这么多知识,要求比较高。在传统教学中,整堂课中教师都在不停地画图,效果却一般。而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课件或动画、立体显示,可以很容易地按照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规律进行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知识的演变过程,进而使学生在理解一个知识点后,很自然联想到下一个知识点,可谓是事半功倍。

3 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储存、展示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使人们可以通过共享获得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源。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要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逐步养成学生借助资源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几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是向学生提问题,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间之余学会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无限资源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是学生动手阶段。针对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在向网络寻找答案的同时,动手制作几何图形,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是学生交流阶段。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应该对前一段时间学生的探索、动手等情况进行总结交流,重点是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要通过这样一个逐步提升、逐步深入的过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静态图形、空间立体以及动态影像等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强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不断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生平.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1(12).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创建 要点

广义而言,课堂是师生融洽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核心渠道与平台。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可看出,课堂教学以知识获取途径形式和智力发展途径形式产生,所以进行高效课堂创建显得十分有必要,适时组织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

一、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1.教师方面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情境设计环节,表面上看似新颖,实则花哨,教材挖掘度相对较浅,问题主要涵盖了教学目标不明内容、教材梳理整合不到位内容、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内容、教学方法应用偏差内容,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环节中,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观察力和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本体想象力,之后在此基础上并未出现恰到好处的教学取舍、教学组合、教学拓展和教学内容深入。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旧沿袭老旧式教学方案,采取满堂灌式教学次数较多,还有一点就是在课堂密度安排上,其要求明显不足,学生群体不能全部融入其中,无论是在参与次数还是在参与程度上都很小。课堂教学阶段,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自疑时间、自悟时间、自学时间和自练时间,无法在课堂内部与学生完成高效互动,教学弊端尤为明显。

2.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学生认知差异问题和学生学习基础差问题,另外最为重要的问题即为数学学习方式错误和学生接受能力差异问题。部分学生原本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时显得力不从心,其数学接触面相对较差窄,对一些教学实际状况了解不是很深,升入初中后无法对教学重点内容加以掌握,随之也不能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正确答案叙述,关于一些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数学知识掌握得不是很深,无法从数学案例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举一反三也就无从谈起。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策略要点分析

1.自主锻炼,高效教学

旨在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要从实际角度出发,第一点要遵循以人为本教学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假设学生不能进行自主学习,高校课堂创建便无法谈起。其次自主学习目标确立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一些数学问题均应交给学生去进行自主处理,数学规律由学生们自主探索找寻,数学概念和相关总结也由学生进行主观提炼,部分文本信息需要学生亲自领悟。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实际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气氛烘托,教师在呈现数学问题后应该留给学生们充裕的思考时间,之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摒弃一言堂教学模式,切忌小组讨论交流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预期合作学习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做到有的放矢,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积极鼓励学生,学生们才会敢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2.兴趣强化,高效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设不具备学习兴趣,那么便不能真正了解知识内涵和掌握学习真谛。初中数学课程以基础性课程知识形式产生,随之为后续难点问题解决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此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放在侧重点之上,随时引领学生去自主的找寻数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以至可以顺利解决诸多数学知识难题,稳步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教师以教学引导者形式和带路人形式出现,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案,不断进行创新教学,适时将枯燥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等予以转变,此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详细教学,通过正规教学设计将此类知识呈现出来,抓住学生兴趣点,以至教学设计能够符合学生整体诉求,从而达到高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目的。

3.耐心教授,关系融洽

师生关系融洽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具备安全感,学生群体才能进行认真学习和仔细探究,随之展现学生个体特点,便可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务必重视教学活动组织环节中的情感交流和情感沟通,基于此,建立较为融洽的合作关系和师生关系。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学生学习知识缺漏,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予以记录,教学过程需有一定的教学计划性和教学针对性,与学生群体保持心理沟通和心灵联系,使学生们受到关心和爱护,这也是高效课堂创建的“必备良药”。

4.个性针对,因势利导

相对而言,初中生经历较为充沛,接受事物能力普遍较强,与此同时,初中生群体好奇心强劲,愿意探索未知事物。部分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观察意识不深,而且语言概括上也存在稍许偏差,初中数学教师要以点拨为主,了解和熟悉学生群体特点,教学中最大限度上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有效借助优良机遇去运用学生特点来宣传拼搏精神,使得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通过此类特点掌握才能做到因势利导,使得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结束语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中,要求教师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与水准,教师还要心怀仁慈之心,宽城相待,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爱,并获取成功的喜悦之感。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能力与表现等作出权衡,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精神,深度发展内在数学能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细心教导、耐心讲解等来促进高效高效课堂创建。

参考文献

[1]张旭.浅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J].中华少年.2016(25)

[2]李正荣,陈继平.高效课堂的推行现状及理性思考――以云南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8)

[3]李生福.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探讨[J].新课程(中).2015(07)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5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及重要性

1、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的将学生带入一些生动的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第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数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课堂上只有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学生一定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同在于引入了许多概念,创设课堂情境,可以降低学生把握和理解概念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公式、公里和定理。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通过引入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质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遵循启发诱导、贴近现实生活、及时反馈等原则进行情境教学。

1、启发诱导原则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启发诱导原则,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2、贴近现实生活原则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创设的情境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可能遇到或接触到的为主,这样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实际生活,贴近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就会想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3、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相长”,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要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题目数量不要太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进行思考与学习,通过情境的探索发现新知识。

三、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法

1、创设趣味性情境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弱,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挂图、录音等,并结合自身的语言和情感,从而创设出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去,活跃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

如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可以在班上做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上红、黄、绿、黑四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再在课堂上让各个小组都动手做转盘的游戏,并对中奖结果作了记录.这样一个有趣的转盘,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更明白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一样的,取决于事件发生的条件。

2、创设数学典故情境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平常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可能听到的故事比较多,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有些典故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些典故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学生会觉得枯燥的数学学习也可以生动有趣。

3、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知识。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现象带入课堂,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而不是课本上几个简单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如“线段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平常生活中汽车站入口处墙上的那条红线,告诉他们原来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红线,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了。

4、创设实践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纯粹的灌输知识,并没有将课本内容运用于生活实践,导致教学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为此,今后对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转向实践为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如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前可让学生们带来斗笠、做建筑用的工具---重心锤等。然后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什么形状?能起什么作用?”在讲了圆锥的特征后,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圆锥,比如学生们小时候都爱玩的陀螺等,也可以引起同学们对童年的回忆。

情境设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情境设置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2]王万生.刍议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1.

[3]王静,李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1,(7):93.

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6

1.高中知识内容的飞跃

1.1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语言以形象通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并且以较多感性认识的材料作基础,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要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加之平面几何对立体几何学习带来视觉定势上的障碍,学生会感到高中数学难懂,产生畏难心理,学好数学的信心自然就会受到挫伤,学习动力降低,形成障碍。因此,"直观化"是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等直观化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1.2知识内容剧增,高中数学内容比初中数学内容在"量"上急剧地增加。这主要表现在单位时间内要接受的知识信息量增多,而用以辅助练习、消化新知识的时间相应地减少,对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提高。面对这种变化,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生学习难度;要注意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有必要进行梳理,作一些如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

1.3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脱节。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为减少学生负担,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部分内容已不再列为中考要求,而初中数学课教师对这些内容也多作不考不教处理。现时高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却没变,使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脱节。如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删去了对正弦、余弦定理、对数初步知识、两点距离公式、射影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的要求等。而高中课本并没有补充这些知识,同时教学内容又要求以它们为基础,造成学生知识内容理解上的障碍。

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课标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必须补充的作出补充,必须复习的搞好复习,做好衔接教学,以免对学生造成客观存在的障碍。

2.高中思维方式的飞跃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障碍的第二个原因是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化层次跃迁,与初中相比大有不同,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证线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现时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

为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步步升华。在处理问题和例题时,一个问题的各环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注意铺平道路,减少学生思维发展上的障碍。

高一阶段是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维的形成,可以有步骤地增强思维材料的抽象性和辩证性,提高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材中是用集合语言给映射、函数下定义的,而集合语言本身就极其抽象,加上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内涵比较隐讳,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应先从初中对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出发,对特殊函数y:2x+l,y=1/X,y =x2的取值范围,y的取值范围,先用集合表示,再给定义域、值域下定义,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上建立了怎么样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就可以在已有的思维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3.注重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规范的指导

课前规范要求:主动预习,主动思考,心中有数.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得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课堂规范要求:主动参与,理解吃透,高思维.一要认真,二要高效.要充分发挥课本和笔记的作用,适当记数学笔记(每名同学都应有本纠错本):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问题最好当场解决,尽可能结合课本将老师所讲内容全部听懂.

4.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加快学生适应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保证

调查表明:高一部分数学老师并不被广大学生所认可,甚至有23.6%的同学认为不如初三任课老师,这就对高一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学习,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学之初,学校应加强对任课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培训可请上一届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做得较出色的老师介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的经验及教训.通过培训使任课教师对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5.培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