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1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县移民区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22.85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80%,其中:盐碱地面积16.57万亩(重度盐碱地达到7.92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58%;板结地面积6.28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22%。目前,全县6个移民乡分别制定了土地改良、产业培育等规划,依托土地改良项目,积极发动移民群众,采取工程措施、增产技术措施、综合培肥措施、生物排盐、节水技术等措施相结合,2008~2010年共改良土地10.2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改良6.52万亩,板结地面积3.68万亩,同时,把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相结合,使移民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逐步形成移民乡镇主导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缩小移民群众与老乡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实现移民乡镇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工作措施

1.深入研究,明确思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以促进移民乡镇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效益和移民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程度,以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同时,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根据移民乡镇土地改良规划,我县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上成立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做好物资调运、人员组织、资金配套落实等诸项事务;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落实、技术培训等工作。

3.因地制宜、完善技术要求

从改良技术要求看,耕地综合改良治理,应以治水为先导,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治“旱、涝、盐、碱、薄“等障碍因子为目标,首先针对耕层薄瘠渗漏层土壤粘重的实际,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中层爆破等工程技术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层,增加土壤渗透性;二是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建立流域完整的灌溉制度及排水、排盐系统,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建立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和地质因素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同时,加强在土壤肥力、墒情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等耕地综合培肥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技术措施

结合土壤调查结果,确定了如下改良技术措施:

1.工程措施

根据渗漏层粘重出现层位、厚度,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结合人工耕翻、机械挖掘、中层爆破等改造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板结层,增加土壤渗透性。

2.增产技术措施

建立以高产玉米、耐盐性啤酒大麦、棉花、油葵、甜菜等种植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移民乡镇群众增产增收。

3.综合培肥措施

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逐步推进以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为中心的综合培肥技术,提高耕地有机质养分含量及耕地地力水平。

4.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应用生物排盐

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采用引种盐地先锋植物,推广红豆草、毛苕子覆盖种植等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生物排盐。

5.从控制灌溉定额入手,开展节水技术

推进膜下滴灌等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建立,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

6.加强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

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区域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对移民乡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移民乡镇地下水位下降,耕土壤盐分降低,产量得到提高,以小麦为准,改良后产量水平如下:高标准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2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30公斤以上;综合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1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20公斤以上。

2.生态效益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将大大改善移民乡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遏制移民乡镇土壤盐渍化发展势头,提高了移民乡镇土地改良的效率。

盐化指标:在0~100厘米土层内全盐含量:轻度盐碱地0.4~0.7%,中度盐碱地0.7~1.1%,重度盐碱地1.2%以上。通过相应治理措施,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

耕地综合培肥指标。通过实施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综合培肥技术,使移民乡镇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度增加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3g/kg,速效氮增加30mg/kg,速效磷增加5mg/kg。

节水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使移民乡镇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提高30~35%,提高农业用水的再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3.社会效益

通过在移民乡镇推广先进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措施,在各移民乡镇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培肥高标准移民乡镇和示范移民乡镇,辐射带动我县其它乡镇,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使我县移民乡镇农业节水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为提高移民自身素质,发展移民乡镇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土壤渗漏层粘重、板结、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挖掘土壤剖面分析,大多数土壤剖面中下部均大量出现青白淤积层,质地粘重、渗水不畅、透气不良,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易造成土壤盐分大量表聚,加之风蚀作用的影响,土壤表层覆盖着风积物,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产能力和毒害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在各移民乡镇灌水8天后不渗水,20天以后难以下渗的问题较为普遍。

2.土壤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急待改良培肥

移民乡镇因多是荒地开发,土壤表层普遍含盐,盐渍化危害问题突出。经实地调查统计,现有耕地中,土壤PH值达8.5以上,盐化土壤面积达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2%,其中轻盐土0.76万亩,中盐土1.23万亩,重盐土1.81万亩。区域土壤中全盐含量在0.5~1.5%,整体评价为中、重度盐渍化,同时,区域的土壤碱化度也较高,多在9.96~46.38%间。

3.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急待培肥提高

根据省农科院化验室和我站化验室提供部分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偏大,在1.37~1.52g/kg ,说明土壤粘重程度较高;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较高外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8g/kg的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在0.13~0.47g/kg的水平、全磷含量在0.21~0.28g/kg的水平、全钾含量在1.27~2.61g/kg的水平、碱解氮在8.6~30.7mg/kg的水平、速效磷在1.1~4.9mg/kg的水平、速效钾在62.82~229mg/kg的水平。总体养分评价结果,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后,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肥增产技术,尽快提高有机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4.田间防护林不配套,将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移民已栽植了大量的农田防护林,但树龄小、防风能力弱,但立足我县实际,每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侵蚀问题突出,加之土层粘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树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证移民乡镇持续稳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适应各移民乡镇实际的田间防护林带等,对提高移民乡镇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全县各级都要把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新农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瓜州县土壤综合改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指导落实,并成立以县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农技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小组,强化技术支撑。把土壤综合改良任务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激励措施,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技术指导到位

农、林部门要在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期间,利用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乡技术人员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农户,了解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情况,围绕土壤综合改良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与实施效果。

3.争取资金扶持,保证措施落实

全县各级要紧紧抓住移民乡镇被列入全省扶贫重点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 确保土壤综合改良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发改、扶贫办和农牧等部门要将土壤综合改良列入项目科技措施主要内容之一,多方争取移民扶贫资金予以扶持,加快移民乡土壤改良步伐,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4.搞好示范片建设,展示示范效应

各乡镇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安排一定面积的示范,做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都有500~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示范片要选择在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地方。同时,每个示范片还要安排3个以上的对比试验,示范片要实行统一管理,做好田间观察记载,不断积累和完善土壤综合改良配肥参数,以向农民群众展示土壤综合改良配肥效果,促进辐射带动作用。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2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矿企业的大力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我国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约束建设占用耕地,保护耕地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是以土地开发整治、异地“占补平衡”造地为主要业务的大型企业,累计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新增耕地面积约30余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然而,在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司业务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自然植被数量减少和覆盖率降低,在播种期、休耕期及撂荒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土地垦殖使植被多样性被单一作物所取代造成空间异质率降低,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以及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减小。

再者,荒地开发整理和筑路修渠对地表景观格局造成很大的改变,例如大量修筑混凝土田间路和水渠会对整体景观线性切割,使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大,破坏原有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切断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威胁生物多样性。

2.2对水环境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需要修建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大面积的混凝土田间路和水渠会中断与地下水的补给联系,同时也会形成地表径流,对农田形成倒灌,如果排水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洪涝灾害。另外大面积的梯田的修建会影响自然排水,同时会增大水需求量,这样对流域水源补给造成影响,破坏原有的水资源平衡。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村镇搬迁合并,工矿企业安置开发等,这些都会加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流域水源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2.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往往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施工,易造成土壤的面蚀和风蚀;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重型机械施工碾压,土壤压实度增大,改变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同时对土壤对地表造成扰动,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做表土剥离与覆土,会严重破坏经长期耕作而熟化的土壤层,降低土壤肥力,在短期内很难通过人工恢复。

2.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以及在播种期、休耕期和撂荒期也容易引起扬尘和风沙侵蚀,造成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对当地的空气质量形成严重的威胁。

3.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土地开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建立健全相应评价机制体系[2]

目前,我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相关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校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行业标准,贯穿于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去。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查阶段,把是否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之一,坚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

3.2规划设计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生态重建的过程。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小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比如,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坡地整理为梯田,有利于保持水土;盐碱地整理采用台田-排碱沟的利用方式。减少混凝土构筑物大面积使用,田间道路采用砂石路面或者素土路面,减少地表径流。

3.3耕作层保护和土壤改良

在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时,尽量采用局部平整方案,以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耕作田块类型,选择合理的平整施工方案,并做好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以保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从而保持农田地力;对于新增耕地,应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尽快提高耕地质量。

3.4重视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

因地制宜地采取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耕地质量下降,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沿道路、河沟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在有风害地区营建农田防风林,可以有效防治风害;在丘陵地区,合理修建截流沟,营建坡面防护林,沿田坎种植灌木、草皮,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如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的零星坑塘、湿地以及河滩,减少沟渠硬化;对于较大的沟道,尽量保持原来多变的断面形状,从而为非目标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措施,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小结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并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土地整理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性质和破坏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總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3

一、整合多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目前,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财政、农业、水利、国土等多家部门,以不同的资金标准和工程标准进行实施,难以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所以整合资金、统一标准是发展的必然。在资金方面,应将有限的资金整合运用,体现政府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对农村发展的反哺。在标准方面,应统一标准,避免重复,有的放矢地整理出适合自然条件、耕作习惯和市场需求的标准农田。在实施方面,可以统一规划、统一测量、统一检查,分步实施。并在资金的在线监控,工程的招投标、监理、验收等方面统一行为规范。如:福建省整合国土资源、烟草、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水利、发改委等多部门的资金28亿元,准备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一千万亩标准农田的建设。

二、剥离表层土壤,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耕地表层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一公分的表层土的形成,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辛勤劳作。然而,建设占用耕地把表层土覆盖了,这是一种浪费,如果我们把表层土回填到新开发的耕地上,回填到中低产田上,这样,耕地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要依法规范表层土剥离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没有达到法律制定的预期效果,因此,要从保护耕地资源的高度出发,对建设占用耕地表层土的利用,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以规范行为。坚持“谁占用、谁剥离、谁覆土、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要坚持科学规划,保证效果。制定表层土剥离及其回填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其技术利用方案、流程、储备、运输等模式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科学的表层土剥离利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建立科学的表土利用的施工与监理的管理制度,在地形测绘、土壤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就近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应剥尽剥”的原则,提出合理的土方调配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表层土资源。

要保证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表层土剥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必须进行剥离、运输、储备的成本核算。据调研,每亩耕地剥离表层土30公分,运距20公里,亩均投资1万元。这个资金应该由占用耕地的用地单位提供,当然用地单位可以自行剥离并改良土壤。但是,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表层土剥离的厚度、运距、储备、需求以及交通工具的选择和市场油料供应的涨跌,应建立一个课题专门研究。目前,福建、吉林、浙江等地都开展了试点,个案中,三峡工程的移土培肥工程也取得了成效。

三、强化整理标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土地整理就肩负着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任务,要从宗地的面积、坡度的大小、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有机质结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施工,以期达到标准。

土地整理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农村产业的变化、人口的流动,使得有的耕地闲置下来,这些耕地不适宜规模经营,不但权属状态不适宜,而且自然状态也不适宜,这里土地整理就充当了改变自然和权属状态的基础功能。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4

【关键词】土地平整;激光技术;国际工程

前言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核心工程,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机耕质量,灌溉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工程内容包括田块优化布局、田地平整及土壤改良等,其中田地平整是核心内容[1]。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常规的农田土地平整方法投入设备多,控制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效率低下,且只能达到粗平,即“田面大平,小不平”,无法满足高规格的农田平整需求。

笔者参与的南美洲一农业项目包括农田平整3000公顷,合同工期短,且受雨季影响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仅6个月。为确保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经过多次比选,决定引进先进的红外线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顺利实施。

1 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旋转光束,在作业地块的定位高度上形成一光平面,此光面就是平地机组作业时平整土地的基准平面,光面可以呈水平,也可以与水平呈一倾角(用于坡地平整作业)。激光接收器安装在靠近刮土铲铲刃的伸缩杆上,从激光束到铲刃之间的这段固定距离即为标高定位测量的基准。当接收器检测到激光信号后,不停地向控制箱发送电信号。控制箱接收到标高变化的电信号后,进行自动修正,修正后的电信号控制液压控制阀,以改变液压油输向油缸的流向与流量,自动控制刮土的高度,使之保持达到定位的标高平面[2]。

激光平地设备通常分为有坡度和无坡度控制两种类型,一般由4个基本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装置、平地铲运设备。

2 技术优势

借助高新技术对农田实施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有效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不仅可明显改进地面灌溉系统的性能,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还可适度扩大格田面积,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效果[3]。据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影响研究得到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机械平地的最佳田面平整效果相比,激光控制精细平地的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可分别提高12%和8%左右 [4]。

(1)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投入较小的资源,达到常规土地平整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工效,满足设计和规范标准。

(2)相对常规平整测量工作,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测量工作量有较大降低,节省了施工时间。

(3)操作简便,土方“挖填平衡”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按设备操作平台的简单提示就可以进行土地平整施工。

(4)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确认及处理迅捷,施工成果精度高。

3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农田土地平整作业中,根据实地测量的田面地形高程数据,拟定合理的平地工程设计方案,对平地效果开展定量评价。本项目借助三维GPS技术与设备,自动准确测量田面高程,加快了土地平整作业进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操作要点

3.2.1 地块平整设计

将测量成果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和纵横剖面图导入AUTOCAD内进行辅助设计,确定项目具体方位,计算距离、高程和面积,完成施工图设计。

根据设计图建立激光控制系统,结合农田场地平整大小,确认激光发射基站的位置,如地块长宽超过300m,一般将基站设置在场地中央位置。

同时,定义激光发射基站相对高程,工人携带带有激光接收器的移动标尺,按10 m×10 m网格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放样丈量工作,完成后将自动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绘地块地势图,确定地块内各子分块划分、地块均匀高程、沟渠以及地块坡度,计算各子分块土量平衡数量。

根据等高线形状,将农田土地分为若干地块,设计的边线之间的距离为60~100m。同时,为便于操作农艺种植(土地翻耕、播种、防治病虫害、施肥和收获),地块内部设计一些通道,以使农用设备可以移动。

3.2.2地块平整施工

3.2.2.1 表土剥离

田块内部高差在300mm以内,则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层土集中堆放,并进行覆盖保护,防止流失及化学物质的污染。

3.2.2.2 田块土方平整

(1)松土施工

由于土地激光平整技术铲运设备的功率相对于推土机要小,故在土方铲运前需利用带犁拖拉机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一般为20~30cm。

(2)土方平衡施工

施工中,填方区表面高出挖方区表面,高差按填埋深度的20%计算,以利于回填土方的沉降,保证田块平整度要求。水田格田最大高差与平均高程相比不超过20mm。依据地块均匀高程,由拖拉机牵引带激光接收及处理装置并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铲运设备进行地块内土方平衡。拖拉机行走路线原则上从地势高处到地势底处,将富裕土方运至地势低处。

(3)耕作层土方回填

客土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设计标准,客土覆盖的厚度不得低于300mm。表土回填后,对原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第二次检测,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恢复程度不低于85%。

3.2.2.3 沟渠和田埂

通过修建的2条农渠和3条田间排沟将400m400m的地块划为4个相对独立的田块,以此为单元开展土地精平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于提高了土地平整精度,畦田规格按100m10m设计,通过连接在农渠分水口处的田间闸管灌溉系统将水引入田间。

平整后的地块利用小型机械开挖沟渠和填筑田埂,设计中沟渠及田埂相互依存,故施工中沟渠挖方直接作为田埂的填方,田埂及沟渠满足土地耕种需要。

3.2.2.4 翻耕复犁

田块平整完毕,平整度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翻深复犁。翻耕、旋耕的遍数按照设计要求,翻耕复犁的幅度不应小于90%,翻耕深度不得小于250mm。

4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引进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施工周期缩短50%,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土地平整后的田块平均田面高差控制在20~30mm,远高于传统土地平整作业误差50mm的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通过高密度集约式机械化作业,施工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蔚云, 马新春. 基于iOS的便携式多变量农田数据监控仪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 19(8):60-62.

[2] 张辉. 激光平地技术在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年, 45(8):35-36.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5

第一条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

本规定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我县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灾毁等)旧村复垦项目的资金。

第二条设立专户、封闭运行

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上交易平台与购买方确定交易数量和价格后,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国土资源部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专户。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接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支付村民拆旧补偿和安置费用。根据各乡(镇)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对一户一宅被拆迁的农村村民,可在村庄规划区内安排新的宅基地或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房,保障其生活居住需要;对不需要安排新宅基地或安置的农村村民,在拆旧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二)旧村土地复垦费用。旧村土地复垦为耕地的直接工程施工费,包括:旧建筑物拆除并外运弃渣、土地平整、耕作层客土、土壤改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等。

(三)灾后重建费用。因地质灾害、灾毁等实施的旧村复垦,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应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包括灾后重建家园补助;项目所在乡(镇)、村的道路、农田、水利、公共设施等受损灾后修复重建工程费用等。

(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新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包括: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费用。

(五)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费用。包括项目所在乡(镇)、村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公共公益设施建设费用。

(六)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费用。县、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专项规划;项目所在乡(镇)、村根据确定的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旧村复垦范围,按项目制定实施方案的费用支出。

(七)旧村土地复垦工程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的费用。包括:旧村土地复垦工程直接工程施工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即土地清查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即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及审计费、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其设计与投资预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169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和投资预算标准的通知》(财建〔〕79号)执行。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审批使用

凡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要求的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申请,县国土资源局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办理拨付手续(从县级专户中拨付至乡镇政府专户)。乡镇政府享有项目资金审批权,即项目资金的使用由乡镇政府负责审批,并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条件的有关规定,资金支付的原始凭证应具有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规范项目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项目及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按项目建设要求,做好项目的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结算、工程量审核及资金审计、决算等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呈报县财政、国土资源部门。

严格项目新增耕地验收,结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规范内业资料管理。

第六条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县财政、审计、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对各种违法违规使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的行为,要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查处。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预决算;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农田土壤改良工程方案范文6

关键词:科学技术;节约型园林;建设

舟山是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其群岛岛礁众多,由1390个岛屿组成,星罗棋布全市,舟山陆域面积少,海域面积大,区域总面积2.22万km2,其中海域面积2.08万km2,陆域面积1440km2。是浙江省市辖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因海岛地理环境局限,充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保护现有绿化资源,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为重点,因地制宜的开展节约型绿地建设之路,已经成为当前海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

1.科学规划设计,节约绿化建设成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追求豪华奢侈的风气盛行,在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挖湖堆山,填湖造园等,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丧失当地的景观特色。所以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上,要在规划设计上控制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成本,从源头杜绝高成本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上马。这便需要决策者从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管理部门要严格把握项目会审、扩初会审和绿化设计方案审核等各个环节监督,对绿化建设工程的各个方案实施成本效益评定。控制过分人工化建设和不合理的园林雕塑、小品建设和植物的配置,重点考虑绿化建设经济性、生态性和养护管理成本的合理性。例如舟山充分利用城市周边背景山体、林地、海涂规划建设城市公园、防护绿地和湿地。东山公园、鲁家峙中央公园、海力士地块公园,规划设计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树种,积极推广节水耐旱型植物材料,营造自然植物群落。

采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广泛开展节水型绿化建设。

海岛淡水资源缺乏,通过开展水循环利用技术等多种方法,建设节水型绿化。一是利用中水回用进行绿化灌溉。例如定海城区河道开展中水回用,利用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进行河道冲洗,改善城区河道水质,并直接用于绿化灌溉,项目投资4000万元,定海区每年可节约数万吨的淡水资源用于绿化灌溉。在利用中水的同时,充分利用河水和再生水浇灌园林植物,节约绿化建设和养护用水。二是改进浇灌方式和浇灌设施。以滴管和喷灌代替皮管和散灌、漫灌方式,并合理选择浇灌时间,避开高温浇水,减少水分蒸费。三是合理设置城市绿地小水池和喷泉类设施。减少耗水量大的水景和喷泉,减少硬质地面铺装,增加公园绿地内的秀气、透水性铺装,提高绿地渗水和集水能力。同时对城市园林设施的各类水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修,封堵漏水部位,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采用垃圾循环利用技术,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针对海岛绿化土壤贫瘠的现状,开展植物垃圾粉碎循环利用技术,舟山市于2009年引进美国威猛公司生产的树枝粉碎机,收集临城新区、定海城区的植物垃圾,进行切枝粉碎、堆沤发酵后转化成易于土壤和植物吸收的有机肥和土壤机制,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土壤改良。目前每年植物垃圾处理量0.5万t,产出1万m2的栽培基质。进一步加大环保科研投入,积极开展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将粪便、淤泥等废弃物经厌氧微生物高位发酵,达到杀灭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效果,最终处理成品为固体颗粒有机肥料直接用于农田和绿化的土壤改良,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3.以风力发电为主。推广应用新能源

以风力发电为主,积极开发风电、光热、光电、光照、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实施衢山岛、岱山拷门近海等一批风电场工程,长峙岛光能应用示范项目,东极镇东福山岛风光储存及海水淡化综合系统工程等到一批新能源开发项目,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在定海海滨公园引进安装5台风力发电机用于公园景观灯照明。在定海老塘山、临城富丽岛路、体育路、朱家尖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广泛推广运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为进一步缓解岛屿发展用电紧张局面。

另外,全市公园广场、道路照明灯、景观灯一律使用节能灯具,并严格控制照明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利用反光、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既起到节能作用,又营造了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4.海岛节约型园林建设难点

当然舟山在海岛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严格的执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能擅自的更改,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进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保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得以健康的发展,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理,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