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1
关键词:建筑供应链;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公司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develop, the though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made by Project Manage Company as the center of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Key words: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Project Manage Company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绪论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工程项目和高难度建筑不断出现,工程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筑行业中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日益显露出重要性。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描述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供应管理流程。
1.2建筑供应链的定义
建筑供应链是从业主方开始,根据其需求出发,以整个项目的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信息处理、工程建设、资金周转等各方面的控制,从中标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等,将材料、设备等的供应商及业主、总承包商和各个分包商等连成一个整体的项目运作链。
2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建筑供应链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公司的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业主方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般无法胜任这一角色,承包商方面也因为其企业性质不适合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凭借其全面的工程管理知识以及从项目总体进行协调控制的能力,以总承包的方式参与到整个项目周期中,成为该管理模式运行的核心企业。
2.1.1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了信息共享的系统平台,将工程项目信息进行内部共享化,各参与部门和企业都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解决物料供应不合理、施工与设计冲突等情况造成的工程延误、造价提高、质量下降等问题。
2.1.2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目标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体系,减少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2.1.3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业务
主要涉及五大业务,包括:
(1)业主服务管理。业主服务要求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定期向业主通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工期等业主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2)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为工程建设参与方提供了全面了解业主、竞争对手及招投标项目信息的渠道。
(3)供应商、分包商管理。供应商、分包商关系的管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建立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
(4)设计、施工管理。
(5)项目维护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就是工程竣工之后在一定的维护期内为业主提供项目运行技术、维护保养方法和服务等。
2.2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
基于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为核心,将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料供应商、销售商等相关单位,甚至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一起建立一个完整的建筑供应链,形成工程项目的订单式生产,在保证工程项目内在共性的同时,满足每一个项目的不同需求。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形成了几种比较常用的项目管理模式: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该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招标-建设的业务流程进行工程建设,只有一个阶段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另一个阶段的工作。
(2)建设-管理模式
就是采用快速的路径法进行施工,开始阶段寻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单位来参与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为项目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且负责施工管理过程。
(3)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政府对民营企业开放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授权项目公司进行筹资和建设,项目完成后负责运营及偿还贷款,当协议期满之后再无偿移交给政府。
(4)项目承包模式
就是业主方直接雇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代表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或若干个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5)设计-采购-建造模式
在我国也可以称之为“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单位不仅包括设计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行整个工程建设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项目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相关工作。业主方只需要大致说明一下投资的目的和要求,其余的工作均由承包单位来完成。
(6)合伙模式
合伙模式要求业主方与各参建方在相互信任、协调合作、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短期或长期的协议,通过建立一个临时的工作小组来相互沟通、合作,及时传达和交换信息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发生,共同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分担项目的风险和相关费用,以保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2.3 建筑供应链项目管理模式的效益
建筑供应链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整条供应链上的物料成本和建造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设效率,使工程建筑业更具竞争力:
(1)降低建设费用。通过整个建筑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和协调,使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物料供应商等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就能够获取相应的信息,了解并评估业主方对工程项目的期望以及在法律、建设用地和流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能够预先提出多种方案对项目进行优化匹配,并提高整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以达到降低建造费用、提高工程质量和减少各种风险的效果。
(2)降低库存成本。供应链中的每个参与方都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整条渠道中物料的流动情况、库存状况和建筑方的需求状况,降低了其风险和不确定性。
(3)缩短工期,提高建设效率。合理的建筑供应链管理可以直接缩短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并通过供应链节点上各企业、部门间的透明高效的合作,减少设计方案修改、物料供应不足、资金短缺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工期延误的概率。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2
关键词:油田;海外项目;供应链管理;物资;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F752.68;F251;F42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2
一、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背景
(一)国际石油市场的新挑战
自201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与需求出现明显不平衡,供大于求的特征逐渐突出。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开始逐步下跌,尤其是OPEC在2014年11月做出任由市场自行定价并重新实现平衡的政策决定后,国际油价在2015年呈现断崖式下跌。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仍保持低位震荡,原油市场投资规模缩减,导致中国石油海外项目市场工作量减少,生产经营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海外项目提质增效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中国石油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在不断加强,但改进空间仍然广阔。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淡薄的市场观念、“大而全”和“小而全”的体制使得物资管理仍然是海外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加强和改进物资管理大有文章可做。创新运用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做好采购供应工作、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是提高公司海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物资供应链管理对石油项目而言意味着加强供应商管理、节约交易时间、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采购产品质量。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油田海外项目企业经营方式向专业协作化、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需求,才能实现共赢目标。
二、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海外项目物资供应链管理涉及生产计划、供应、物流及需求四个主要方面,其基本的内容包括计划管理、产品技术保证、采购、库存控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而辅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人力资源、信息传输和共享,它是基于供应链的物资服务与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链交互信息管理,项目部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项目部物资供应链管理目标是实现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实现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实现与上下游供应商的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与供应商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支持,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建立起安全、稳定的物资供应和管理体系、达到规避物资供应风险、保障生产物资所需、实现物资全周期成本节约的最终管理效果。
三、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做法
为解决项目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物资管理方式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需要,推进项目部降本增效工作,项目部主要的做法如下。
(一)科W设计管理框架和流程,为管理体系运行奠定基础
项目部以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形势和现实需要,进行了物资供应链管理设计(图一)。项目部以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和国界运作进行控制。整合供应商、库存管理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通过信息流的交换(图二)和资金流的科学管控(图三),促进物流的通畅和成本的降低,形成规范的物资管理流程(图四),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图一:物资供应链框架
图二:信息流
图三:资金流
图四:基本流程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制定和实施物资计划,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制定以需求为中心的经济批量采购计划:
为确保物资计划在数量、批次、采购周期上科学、合理,项目部应开展物资供应链消耗定额管理、储备定额管理、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型的应用。
项目部根据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工作量和钻井工艺要求,采取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的方法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物资消耗数量标准,按照公式“消耗定额=钻井周期*定额数量”确定各队各类物资消耗定额。
为规避物资短缺、货运受阻带来的供应风险,在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项目部采取按需采购为主,储备一定物资为辅的管理原则。为细化物资储备定额标准,项目部按储备类型和作用分为:经常、保险、季节、竞争储备。根据各类物资采购渠道是否畅通、运输是否容易误期、供应是否受季节和天气影响等到货周期影响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类测算如下:经常储备定额=平均日需要量*供应天数、保险储备定额=平均日需要量×保险储备天数、季节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季节性储备天数、竞争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竞争性储备天数。
在物资供应链管理中,需求和计划是管理链条中的关键,在满足需求和控制库存的同时,还需实现经济采购和确保生产物资供应(图五)。项目部在物资供应链管理中采用如下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图六),EOQ模型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需求率已知,为常量;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表示;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提前期已知,为常量;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不允许缺货;采用定量系统。
基本参数:
P―单位产品价格;
C―单位产品每年的存储成本;
N―年总需求量;
S―每次订货成本(与供应商的联系费、采购人员旅差费、招标费等);
Q―订货批量;
TC―年总成本;
图五:库存量、订货批量之间的关系
图六:经济订货批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总成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
订货成本=
持有成本=
总成本
最佳经济订货批量
实例如下:项目部2015年固井水泥的需求量为N=8000吨,每次的订货费用S=8000美元,每吨原材料的单价为200美元,存贮费用为4%(即每吨原材料贮存一年所需的存贮费用为原材料单价的4%)。
按上述公式求得Q=4000(吨), TC=16000(美元),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一年订购两次固井水泥,每次4000吨,从总成本上考虑为最经济的采购批量。通过EOQ模型的应用,项目部2015年固井水泥总成本比2014年节约了9.6万美元。
(三)周密规划物流工作,压缩到货周期和物流成本
1.进行全周期成本考虑下的物流规划
物资流转环节成本(以下称物流成本)控制是项目部物资供应链运营总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费用的组成包括物资在实物运动过程(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等)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项目部在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以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的,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物流费用合理化。
在物流费用上项目部与物流运输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采购周期和货运周期有机结合,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包装方式和存储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与物流企业的双赢。项目部与物流企业结合采用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方法(图七),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模型与图形来揭示物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价、营业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测算“保本点”,进行物流规划。
图七: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2.合理选择经济、适用的运输方式
在物资计划实施后,项目部应根据不同货物的形状、价格、运输批量、交货日期、到达地点等特点,从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对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进行物流规划和设计,一是合理选择拼装整车运输、轻重配载、解体运输、多样堆码、组合运输等方式以减少空载;二是运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例如托盘化运输、集装箱化运输及其它特殊运输工具等;三是采用集运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即通过运输车辆合并、仓库合并、时间合并形成整体、协调的运输批次和规划,使物流链条上的各“企业”最大程度的压缩运营成本。另外,直达运输也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项目部在油品、配件、劳保用品等物资的运输操作上尝试从原产地国家直达运输到作业现场,从而减少中转换载,提高运输时效,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四)施行库存分类和批次管理,降低库存、实现共享
项目部按照物资供应链管理整体设计、控制储备规模,优化库存结构,加快物资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据物资需求计划平衡库存,避免过多的储备造成物资积压,影响资金周转,也避免储备量过少,造成停工待料。在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工作中,项目严格执行库存物资分类管理和批次管理,将物资分为常规储备物资、特殊储备物资和积压物资(图八),重点关注入库3个月未领用及入库6个月未用完的常规储备物资,推进调剂和共享。
图八:储备物资的划分
项目部作为物资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该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监督作用,制定库存管控方案和物资积压责任追究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库房大清查工作,及时掌握库存数量和物资消耗速度,按月进行物资库存结构分析工作和库存情况通报。为降低积压库存,使物资得到有效利用,项目部实施内部材料有偿转让,推行项目物资“两级共享”,即同一国家各项目部间物资共享,项目部内部各队伍间物资共享的“两级共享”措施。项目部应建立“物资库存信息平台”,实现队伍间库存信息共享,使物资共享、调剂更方便、更快捷。
四、结语
油田海外项目构建适合项目发展的物资管理框架和流程,形成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物资管理内控措施得到持续优化、外部资源管理得到有效拓展、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将规避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物资管理风险;通过对战略合作供应商进行协调、优化管理,充分利用了企业外部Y源快速响应物资需求,将解决了采购周期长、采购风险高、资金占用大等问题。油田海外项目通过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将最终赢得在成本、质量、市场响应、经营效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甲方满意度,活跃资源国地方经济,促进就业,树立海外市场品牌。
参考文献:
[l]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业出版社,2005.
[2]于会强,罗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D].重庆大学,2004.
[3]程坤.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3
1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剖析
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将不同工序的工期安排设计在计划图上,并统一的进行计划安排,使得项目进度实现最优化。长期以来,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多种,现对其优缺点简述如下:1)关键日期法: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进度管理方法,该方法仅仅是简单列出关键活动,并标注好开始及结束的时间,优化调整比较困难,表现形式也较差。2)横道图法:又称甘特图法,利用横道图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横道图横道的长短及位置反映工程项目的开始、终止以及持续时间,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项目计划和实际工期进度。该方法制作简单,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熟练掌握并使用。3)关键路径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和逻辑关系制作网络计划图,反推不同工序的持续时间,正推、反推出不同工序的时间参数,利用数学方法和运筹学方法确定工程的关键路线,得到关键的活动和工期。4)计划评审技术: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通过使用表格、网络图、矩阵表理清各个工序的逻辑关系,利用数学计算出不同工序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等,通过“计划、执行、考核”的反复循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此外,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有网络计划、风险评审等技术。这些技术优缺点并存,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最优化还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是关键路径法,但该方法未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2关键链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如前所述,关键路径法在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未考虑资源约束问题。因此,基于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法能更好的处理工程进度问题。
2.1关键链法实例分析
假定存在5种项目资源A、B、C、D、E,其先后顺利及所使用的工期如下:C(40d)B(40d)E(50d);A(20d)B(20d)A(20d)C(20d)E(50d);D(20d)B(30d)E(50d)得出稀缺资源为B,因此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必须平衡资源B以解决资源冲突问题,从而找出关键链。AB1B3B2E;C(20d)B2(20d)E(25d);B1(10d)A(10d)C(10d)E(25d);D(10d)B3(15d)E(25d)该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加入三大缓冲区,在保证确定环境下项目计划编制的情况下还降低了项目不确定性,利用Goldratt法最终确定出关键链为:①C(20d,FB1)②B(20d)E(25d,PB);①A(10d)①B(10d)②A(10d)②C(10d,FB3)E(25d,PB);D(10d,FB2)③B(15d)E(25d,PB)确定出关键链为:①A(10d)①B(10d)③(15d)②B(20d)E(25d,PB)。
2.2关键链法优缺点分析
2.2.1关键链法优点
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1)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效率。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通过使用数学、运筹学方法,结合网络计划技术,使用逆推法进行排序,在充分使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工期缩短;(2)和传统方法相比,对项目资源及技术的限制关系进行了充分考虑并实现了双重限制,更能符合实际的应用;(3)对项目管理者管理方向的调整有指引作用。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瓶颈资源进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根据分析结果把握住项目关键因素,并将资源进行统一使用和调节,使得资源能够合理运用;(4)降低了项目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在强调项目周期的同时还指出了关键链和关键路径的关系,即关键链和关键路径无完全对应关系,还将设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两类时间缓冲区以及非时间资源缓冲区进一步降低项目不确定风险,提高了项目的风险把控能力。
2.2.2关键链法缺点
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方法不够灵活,对事件进行局部调整困难较大。由于特定项目关键链确定后就不在轻易改变,但由于工程影响因素较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关键链发生偏移,使系统发生混乱。(2)项目缓冲区虽然提供了缓冲平台,但其大小的计算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涉及大量数学计算,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3结束语
关键链方法是项目进度管理中比较新颖的方法,具有较多的优点,但项目进度管理的最佳办法是将关键路径与关键链进行复合使用,将资源约束问题用于关键路径上,将网络图中不同工序并行执行的关系转化为串行关系,从而得出有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项目、资源和输入三大缓冲区数值,并输入到关键链中。也就是说,前期使用关键路径法,确定出关键路径,后期使用关键链法实现资源约束,达到优势互补,最优化项目进度管理。
作者:刘烨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4
规范课程名称
在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分析比较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有“供应链”关键词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发现主体内容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重合率非常高。尽管不叫“供应链管理”课程,但有的高校采用的教材就是“供应链管理”教材。另外,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来看,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课程实质上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名称上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把这些课程名称统一为“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促进各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交流以及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规范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的内容说法不统一,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既要有对教师“教”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对学生“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包括课程性质(依据面向的专业而定)、课程教学目的与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目的与目标、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对各个教学环节提出的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学、作业环节和考试环节等)、教材选用及参考书推荐和其他说明(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
科学设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应紧密围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来明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并把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章节之中,形成以各章节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以及结合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工程技术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需要指出,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应采用“了解、领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教学目标则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宜采用“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鉴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缺陷。精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体系的核心,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精选课程内容就成为完善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关键。从对我国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来看,精选后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12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不断提高,也要把供应链管理战略作为供应链管理概述的一部分纳入课程内容。为了体现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些课程内容中都要以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参观等形式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5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回味。在博弈论中,对人的最基本的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或者说是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模型也是基于理性人的利益冲突。但在博弈论中,由于双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做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却有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本着共赢的原则,使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能获利的从而能够适应当代市场竞争环境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对囚徒困境的分析不能仅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应该是在“局中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正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囚徒困境分析。
2供应链管理概述
2.1供应链管理产生背景
在20世纪40-60年代,企业处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但是在9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企业在多个领域面临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思想的兴起,即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注重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伙伴。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收益,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2.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新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还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或对其相关活动进行清晰的描述。这里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阐释。供应链管理的广义定义:包含了整个价值链,描述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但是,由于广义供应链管理描述的价值链非常复杂,企业无法获得供应链管理提供的全部利益,因而,产生了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即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这种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3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的,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来生产和供应的。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客户为中心。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优先于其他目标,它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顾客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
(2)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对物流一体化的管理。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接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4)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供应链管理与垂直一体化物流不同,它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营效益。
(5)节点企业密切合作、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管理中,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企业已经超越了组织机构的界限,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共同的利益,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共存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竞争与合作是无处不在的。笔者认为对于竞争与合作有两种方式,即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这两种方式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笔者的观点是: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也正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所倡导的。
3基于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分析
3.1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个嫌疑犯都有罪,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实际情况是:如果两个人都抵赖,警方证据不足,只能各判刑1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所以。每个囚徒都有两种选择:坦白和抵赖。表1给出博弈的支付矩阵。
3.2基于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分析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这里谈到的囚徒困境其实就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经典案例。纳什均衡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所以,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局中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坐10年牢,坦白最多才8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不管他坦白与否,对于我而言都是坦白是最优策略。两个人都会这样考虑,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入狱8年。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囚徒困境分析
正如前面谈到的,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由于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有效性,使系统的总成本达到最小,并使整条供应链的获益最大。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出于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初衷,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即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共赢”,对囚徒困境模型进行新的分析是有实效意义的。
从表1可以看出,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的支付成本为:双方都坦白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16年”;一方坦白,一方抵赖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10年”;双方都抵赖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2年”。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囚徒困境中的“局中人”就应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为出发点,双方都选择抵赖才是最优策略。
由此导出的结果与博弈论的理论恰相反,供应链管理思想认为,双方都选择坦白其实是最不利于“局中人”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支付的总成本最高——“坐牢16年”。
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经营策略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企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管理思想已愈发不再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不断获益,最佳的途径就是与其供应商及其客户更好的合作,将自身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供应商或客户,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互相合作带来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可能会使某些个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供应链管理思想是指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是最大的,但并不是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的获益都是最大的。由木桶盛水原理可知,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板决定。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中总有一个是效率最低的,而且整条供应链效率的高低也是由这个“瓶颈”所决定。要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瓶颈”环节的效率不断提高,结果是“瓶颈”环节的投入大获利小,个体利益受到损害。各个企业都回避供应链(或行业)的责任,不去“补最短的板”后果毕竟是整体供应链(或行业)的衰退,最终反馈给企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阻碍企业的发展。相信企业必将能够在市场博弈中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并且瓶颈是会发生转化的,原来的瓶颈经过创新、改进,就会成为非瓶颈,致使原来的非瓶颈成为新的瓶颈。创新后的非瓶颈也会因效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益,新的瓶颈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也必须进行创新提高效率。结果形成了瓶颈—非瓶颈—……—瓶颈(新的)—非瓶颈(新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经过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使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不断提高,获得更多利益,也使整条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合作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选择合作,但仍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合作,这与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却选择抵赖相类似。这种策略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讲,并不是最优策略,因为在囚徒困境模型中这种策略支付的总成本是坐牢10年。所以,在实施企业联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并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化,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激励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能够按照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要求为准则进行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目的范文6
关键字: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实质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就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2.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在高客户服务水平与系统成本之间谋求平衡。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最大化,并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各组织或部门具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基础上的管理,它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二、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计划、采购、生产、分销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及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品运作模式的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因而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的协调提供了机遇
供应链管理要通过联合预测与规划来实现协调,前提是要在供应链内建立协调合作关系,必须要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供应链上的波动,保证各阶段决策的基础数据如销售量、需求量和库存量等的一致性。事实上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一直面临挑战。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信息孤岛的连接,使业务和信息实现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同时,电子商务应用将改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影响范围,改变传统的供应链上信息逐级传递的方式,为企业创建广泛可靠的上游供应网、大幅降低采购成本提供基础,使许多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供应链联盟中。
2.电子商务使供应链模式由推式转变为拉式
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可以对所需要的商品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要求,生产商和相应供应商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会依据消费者的要求,共同完全产品的设计,然后组织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时的网上新产品信息机制,以更低廉的方式吸引顾客,提高消费效率。此时,销售模式由生产者推动型转变为消费者拉动型,供应链模式也由推式转变为拉式。
3.电子商务消除了供应链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电子商务是在由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系统构成的网络中实现的。通过Internet,生产商可以不经由分销商或零售商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运输和销售费用等。此外,利用Internet进行零部件和产品的订货、发货,能够合理安排库存,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库存和营业费用。
4.电子商务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电子商务的要求首先就是网络设施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在企业之间建立外部网络(Extranet),使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这样,供应链上的信息才能得到共享。此外,条码、GIS、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优化和整合, 提高了供应链运营的效率,使得供应链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电子商务竞争是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吸引、保留现有客户,要为其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商务运作模式,保持与发展和客户达成的密切关系,使供应链提供新的业务增值,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保留现有客户。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住现有客户。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促进各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核心业务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保留现有客户,而且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业务,必然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本质上讲,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产生新的业务增值,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目标。
4.有利于提高营运绩效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能使供应链各个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和市场变化时间,还能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使客户能够获得最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实现最大增值,能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实现全球市场和企业资源共享,不断降低运营和采购成本,提高运营绩效。
5.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交易设计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从而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让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
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和最有效的实现方式。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间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达成,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关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与其他它企业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成栋.电子商务[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