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育 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学生的英语素质,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素质,即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它集中表现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整体素质呢?

1 优化教育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应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在教学上才会有突破和创新。但在我们周围,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并未引起注意,甚至有不变应万变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实施,说到底要靠高素质教师,因此转变教师的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素质教育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

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英语教学的质量往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主动学习经常“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抛弃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思想前提。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先导

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这是一种专注的带有一种情感意向活动,它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永恒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人只有对某种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努力地去完成这一活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将会取得意想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职校学生从年龄层来说,大部分相当于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效果差、缺乏长远的学习动机的特点。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莫过于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英语课堂教学有它的内在规律和原则,但没有固定模式可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设计活动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特征,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努力寻找语言材料与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力争做到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学生乐于参与。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优秀的英文歌曲,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进行兴趣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苦读”而是“甘读”。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德育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许多内容涉及到人的道德、思想、品质为因素,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针对职业中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其德育素材,采用合理的渗透方式,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如学到关于Mid-autumnDay(中秋节)就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讲授课时说:“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at the bus stop. They are standing in line. But you come late,Can you jump the queue?”同学们回答“No!”我又说:“If you jump the queue,the other will not be pleased. Yes?”同学们回答“Yes!”就这样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不要“夹塞”,培养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4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敬爱和依赖。这样积极向上的情绪,会大大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使他们能专心听讲,配合默契,达到教学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学习兴趣。由于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英语技能形成要靠大量的课堂交际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激情,没有教师的幽默,没有教师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就失去了进行素质教育的生命!与此同时,我们要善于将课堂和社会相沟通,创造出动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造交际情景,如购物、介绍、祝贺、问路等,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中,坚持值日生汇报制度,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由一位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汇报,内容丰富多彩,讲故事、讲天气,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等,教师还可以见机行事,积极参与。学生就在这样的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乐于开口说英语。积极向上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总之,素质教育体制直接指导着外语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充分显示素质教育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为。作为教师始终要增强素质教育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相信素质教育体质也必将推动整个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快更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3.

[2]刘冬梅.学习方法指导.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学习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中的漫画作文《进步与退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社会带来极深的震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此,教育体制的转轨,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门学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种教育而最终成才。因为一个人无论要想说话还是写文章,无论要读书还是要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高低。语文素质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即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诸如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掌握的语文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进而形成其相应的语文能力,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这个人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概念,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把握。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方面能力来探讨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读”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读,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口头上虽然也强调“读”,但实际上是以教师对字词语法的满堂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教师的繁琐讲析,把学生宝贵的课内阅读时间挤占了;而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形式繁多的复习资料,严厉的专制式家庭管教,又把学生难得的课外阅读时间给挤占了。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成为空谈。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也强调“读”。但这种“读”应该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的:有默读、朗读、背诵、朗诵、精读、泛读,搜集整理资料,勤做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和时间,并适度进行读的方法的指导。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让他们广泛阅读,勤奋阅读。在“读”的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大诗人杜甫的名言更是千古流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强调阅读功用的至理名言,不都是反复培养语感,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方法吗?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永远无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诗歌、散文、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多读几遍,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根本无益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相反,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作品整体艺术的感受,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典型错误做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未来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次性接受教育的落后方式,必将被终生接受教育的科学方式所取代。到那时,具备自读能力就愈发显得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尽快教会学生掌握“读”。

二、在“写”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1.向生活学习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根据历届高考及中考作文反馈的信息,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写作上的通病,那么,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认识生活。据材料记载,某年有一学校入学复试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一只母鸡拿着一张纸片,上面写道:“本母鸡郑重承诺:下的蛋一定没棱没角,有蛋黄蛋清。”命题要求,先表述漫画内容,再阐述其含义。

漫画意在讽刺社会上的某些行业,把本属分内的工作和义务也当作时髦的承诺,大搞形式主义。然而这道其实不难的作文题却难倒了不少考生。原因何在?初中生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既暴露了考生思维能力的缺陷,也折射出考生们生活经历的贫乏与不足。

可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指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多关心社会和时事,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倾向。有一幅漫画讽刺某个学生干脆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其实这就是对如今社会部分人只重视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现象的最好写照。一个对国事家事漠不关心的人,必定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的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或是空话大话连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水平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才能锤炼出来,毕竟社会生活才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2.在“听”“说”中学习写作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必须协调发展。“听”能培养人的多种思维能力:(1)注意力:必须聚精会神,才能把握要领。(2)理解力:不仅要听懂,还要听出弦外之音。(3)记忆力:要边听边归纳要点,把握中心。(4)辨析力:准确判断内容正误是非,给予评价和反馈。(5)想象力:以上诸能力都是写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

“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说”实际上就是口头作文。加强“说”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听”“说”作为口头交际的两项基本能力,它与“读”“写”等能力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3

一、注意师生关系的转变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协调、平等、全方位。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家长式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学校,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要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重视学法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站在完善思维过程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高度,培养学生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发明创造是多人合作共同搞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4

一、寓德育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有机的渗透,做到以教为载体,以德促智。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利用“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的历史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意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我在教学中改变了原来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的做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突出一个“精”字,做到备课要精细,课堂教学要精讲,作业布置要精选,作业批改要精心。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计算公式,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推导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做除法算式得出得数,还要让学生说出试商的办法;学习应用题不仅让学生学会列式解答,还要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三、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是实现的反映,很多数学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源于现实。如《几何》第一册前的引言提出四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现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解答,又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揭发数学源于现实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产实践,是生活中奇的浓缩,是实践中妙的结晶。数学与生活,谁也离不开谁。1、2、3、4、5、6、7,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周而复始。而一个月的周历表中,任意三横三列排成正方形的9个数的和,总是等于中的哪个数的9倍。这些都揭发数学源于现实的本质,从而了解数学不是抽象的学科,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的。数学本身是一门严密的科学,逻辑的科学,在其中可挖掘不少辩证法的实例。如在讲正、负数的时候,可以渗透矛盾的思想;在讲函数时,可以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样一种哲学思想;在讲方程时,可以渗透平衡的思想等。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各自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班有几个学生爱动脑筋,特别爱提一些有深度、古怪的问题,对此,我组织他们成立了数学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动脑筋,增长知识,这样既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再比如,根据我班有几个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际,我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数学实验小组,在这个小组中,让他们对课上的问题进行继续研究。如在学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后,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按教材中将圆拼成一个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外,还能不能拼成其他已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把圆分别转化成了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图形,从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数学教学中的美学因素进行素质教育

数学和其它学科、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之美,三角形稳定平衡之美,让学生举例生活对应的实物。使他们感受数学之美。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产中寻找数学的妙用,有利于培养智力和能力。让这种趣味伴随学生数学学习、钻研、探索的全过程。如果能够大胆探“妙”,哪怕是“异想天开”,对于开发数学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来说,必然是收效显著。

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具体指导,使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熟知重点难点,在备课时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材,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他们以更多的指导、要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下,应通过多辅导、多谈心等方法,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5

【摘要】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紧跟形势,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发出“素质教育”的指示已经有了相当的时间了,但小学的教育教学仍受“升学第一”的应试教育影响。通过学习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义务教育必须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指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违背教育目标的,势必造成老师在教学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脑力劳动产生厌恶情绪,从怕学到厌学,从厌学到逃学。学生疲于奔命在繁重的记忆任务之中,只知“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要使“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真正明白“应试”考试的弊端,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培养能力,优化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教育目标,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小学数学是整个素质教育工程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还能学会据事论理的推理能力。因此,搞好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为培养德能、智能和体能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创设宽松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只要注重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会主动轻松地掌握知识。因此,要达到知识的交流。首先要达到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流是双向的。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会满是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会满是学生的成功欲,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开心的笑容会使教师感到教育成功的欣慰。在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做到热情、和蔼、谦逊、守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朋友相待,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形成合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三、更新思想,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下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能将枯燥、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教师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四、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堂评价应是于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模式能够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习题都有答案,而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仅保留了没有答案的习题。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保留答案的习题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习题后明确获得反馈,得到心理满是,同时发现错误,进行反思与校对,在自我评价与正面激励中肯定自我,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学生分组互相评价

教学互动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模式,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之相符。在常规作业布置后,不给明确答案,仅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进行互动,互相讨论完成作业,并进行互相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还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够在讨论中完善自身的能力与知识体系。

3.教师重点讲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基础上,必须有教师的重点讲评作为指导。在学生整体的把握上,教师具有是够的权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即兴讲评。对于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作业评价可以仅仅进行指导;对于思维灵活而粗心大意的学生,作业评价需要针对性点评;对于学习能力差而自信心不是的学生,作业评价需要适当鼓励与细心辅导。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认识自身缺点,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结语

总之,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教育必须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从刻板的育人标准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更应着重培养人的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追求立是未来的长期教育效益,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德强,浅谈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新课程(中学版),2010

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5-01

说一个人有素质,就是说这个人懂做人之“仁道”,识君子之“德量”。素质的解释有六大种,与教育有关的是这么说的:“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如果把素质比作金字塔,“道德力量”是金字塔的底座,“才干”是金字塔的上半部。

一、“尊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

“原点”就是指“道德力量”,与“德才兼备”中的“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的培养靠“素质教育”!

中学阶段,更无须把“素质教育”说的过于复杂,归根结底,是“尊重”。尊重孩子,尊重教师,尊重真理,尊重事实!

二、要尊重学生

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那么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孩子的差异太大,就像这个社会,很复杂。但与社会不同的是,孩子有可塑性。一般来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在镜子里面的是尊重,显现出来的就是尊重;照在镜子里面的是虚伪,显现出来的就是虚伪。每天,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苦心攻读,背着跟自己体重相当的书包。问:是谁?有这么大的权力让孩子苦苦“加班”?是老师?老师才不愿意呢,是校长吗?这也不是校长的初衷!那么是谁?是分数!是分数不好,要提高分数,于是剥夺学生的额外时间。又要问了:课堂上,没教好吗?为什么非得课外补?如果课堂上教好了,为什么课外补?-----不尊重学生!

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尊重”,那么映在孩子眼里有“尊重”二字吗?在孩子踏进中学的第一步,心情是多么激动而豪迈呀!当这么多的“不尊重”在孩子面前摆出来时,孩子又学会了尊重谁呢?什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记得住喽!

分数真的就那么重要?学校,成了学生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的地方!学习成了优生不想学的任务;成了所谓差生不得不学的枷锁!

我们来看“应试教育”的定义:应试教育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换句话说:对少数学生“要”分数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其实不太全面,在中学教育学中,是对每个学生“要”高分数,是不是更可怕了点,这才是真正的应试教育。

细细想来,教师通过机械地刻苦地训练,让全体孩子都朝八九十分靠近,这其中得付出教师、孩子多大的代价!每个学生一到学校,就是一个目标;考好分数!是的,但不是唯一,这是每个教育家甚至每个教师用大脚趾头都能算得清楚的帐,但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落实?-----不尊重学生!

三、要尊重教师

尊重要有个支撑点,那就是社会的认可!卑微、穷酸不应该是教师的代名词!难道仅仅因为教师队伍的庞大吗?中学教师的真实境遇是:学生在逃避老师、家长在躲避老师、老师在鄙视自己,甚至发誓自己的孩子长大不准再当老师!是啊,老师的存在只靠精神与物质的施舍!靠施舍的老师能教出高素质的人才吗?尊重是什么?只是糊在窗户上的一层纸;尊重在哪里,不希望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一口号里!中学教师不是贪得无厌的大灰狼,只是有根青草就跟着跑的小绵羊!尊重还要有个“灵活点”,那就是“同类认可”。

四、领导“认可”普通教师

教师没专业,是杂家,叫你教什么就可以教什么,叫你教几年级就得教几年级,你要无条件执行,否则就视为不服从管理!一辈子被动的咀嚼着从来咀嚼不完的老草,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领导,可不可以实施 “循环教学”,每年都有新鲜“草”,何愁教育不快乐?

五、普通教师“认可”领导。

普通老师有了错误,很容易得到同行的谅解,为什么当了领导,就成了“错误”的化身?当然普通老师举着放大镜来找茬的时候,也督促了领导的工作,但自己放下工作来找茬,势必让自己英雄气短!所以作为普通老师也要认可领导,才是和谐的教学。

学校的主体是什么?------教师和学生!领导尊重普通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尊重知识、尊重学习规则,这一良性循环会让“不尊重”的现象无地自容,让社会这个大熔炉冶炼这“不尊重”之风。那么,社会不就尊重这培养人的原始基地了吗?

尊重是构建学生与教师良好关系的第一步,是实现后续步骤的可行性条件。只有在学生尊重、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真诚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沟通的顺畅。同时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且对于青少年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