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生;数学素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初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是偏薄。初中数学一堂课的时间也就是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数学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数学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数学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D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数学教师在微课程制作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数学微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数学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笔者在本文中拟就初中教学中开展数学素养教育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关注全体学生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做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不能放开手脚,主要是因为班级内的学生存在差异,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合作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一部分后进生自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敢发言。有的后进生因为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不但不参与讨论,还借机做一些小动作,违反课堂纪律。

二、转变数学教学思想

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以灌输方法传授知识,要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探究,逐步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很少和其他老师研讨和交流,因此,思维方法形式了定式,教学思想闭塞,教学方法单一。如果在备课的过程中,大家一起探究,一起交流,相互分享,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备课就更加具体、全面、周全,教学设计也会更加合理、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教师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认知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多方面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并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要想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就要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那是因为他们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做题的规律,机械练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开展,数学教材一进行了创新,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反映数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丰富的情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四、重视心理素质和养成教育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认知活动的体验、观察和调节,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比如,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如何去培养,有什么样的计划、目的和行动,都要在教师监控和调节之中。有些学生非常聪明,但是学习能力却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控,因此调控能力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情感意志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需要和动机,才会主动去学习,才能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顽强意志。在个性品质方面,教师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为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社会在人才选拔上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使人们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为孩子创设了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加以培养,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运动会、艺术节等为学生创建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努力和坚持,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学习,积极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记东.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2]任玲.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J].华章,2014(4).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效益的方法

效率,是人们实践探究活动的“总追求”、“落脚点”。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课改的实施,其效率所隐含的内在特性和衡量标尺发生了丰富的变革和深刻的变化。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科目标要求通常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构成。初中生作为其重要参与对象,衡量评判有效“参考”。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中心’,学习能力培养是其教学活动的‘重心’。”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围绕学生主体做文章,让数学课堂师生充分互动起来,主体技能得到充分锻炼。鉴于上述感知,笔者现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实施互动协作教学活动,让初中生主体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由主体参与教学程度决定,课堂进程需要主体深度参加和积极互助。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广阔“舞台”,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双边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初中生引入和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探析等双向互动模式,组织初中生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遥相呼应,同频共振,互动协作,主体特性得到充分体现。如“矩形的性质”一节课“矩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教者采用实验操作法教学手段,运用“师引生探”的形式,与初中生一起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动手测量矩形图形及折叠矩形图纸等,逐步引导初中生将测量和折叠的图形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要求初中生通过同桌讨论活动,总结概括出矩形图形所具备的特性为“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同平行四边形);(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初中生对矩形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师生互动、共同探知矩形性质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课堂重要“生力军”,其学习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凸显,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认知程度。

二、实施探究解析教学活动,让初中生数学能力得到充实锤炼。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有效“升起来”,是初中数学的最根本、最现实的要义。教育实践学指出,课堂是学生锤炼、提升的“平台”,课堂教学进程就是学生锤炼技能的实践进程。当前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就是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预设和生成进程中,要始终树立“学生核心,能力第一”教学理念,将数学技能培养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引导主体深入思维实践,组织主体深刻思考研析,指导主体深切概括判断,在充足实践和有效指导下,切实锤炼和培养学习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D,E分别是三角形ABC边BC,AC的中点,AB=2AF,试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学生解析:该案例要证明ADEF的形状,应该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构建等量关系以此证明。

教师指点,强调指出:该问题证明时,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学生完善,推导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可以得DE与BF平行,DE与AB的关系为1∶2.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内容,从而判定出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活动,过程略。

教师组织同桌之间批改解题过程并深入交流。

教师与学生结合探析案例进程,共同归纳解题方法: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该问题解答的关键。

上述案例教学活动,初中生成为案例解答的“主要实施者”,并在教师科学有序的指点和引导下,完成了问题条件内容的探知、解题思路的确定,以及解题过程的探析和解答方法的概括等探究实践“任务”,初中生主体得到了有效锻炼,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改核心精髓。

三、实施反思评析教学活动,让初中生数学学习素养精益求精。

学习实践活动需要学习主体进行深刻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整改,以期达到学习方法、解析素养、学习效果精益求精。初中生在课堂学习探究中,需要对自身学习活动进程表现及效能进行全面的认知和深入的“总结”及深刻的“反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者,承担着指导评判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效果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初中生学习实践的评判工作,运用教学评价,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活动、解析思路、解答过程及学习效能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判,多给予肯定评价,保护初中生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评价,组织初中生进行小组合作评价,让初中生成为学习活动“评委”,对他人学习活动进程进行评判,并深入交流评判观点,相互借鉴,形成科学评判结论,使初中生在他评和自评活动中,学习缺陷有效改正,学习效能有效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进程中,在做好以上所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举措,合理设计教学步骤,科学预设教学预案,助推课堂教与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杜惠蓉.新课程条件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158-02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不断改革的今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介绍一些做法并谈一些体会。

一、提升教师自我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有机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在讲课的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课堂的学习氛围,依靠传统的教学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学生同样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这样的方式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景模式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于学生的问题要鼓励他们一起来进行思考,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性情、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课堂教学创新,打造学生创新能力平台。

初中数学课程是非常基础的一些知识,它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而且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遇到的难题。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活动比较枯燥,一般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通过课堂创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学会自我学习。课堂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所谓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四、增强学生好奇心,打造创造思维的基础。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以及演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等等;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如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如用画“带箭头”和“带箭尾”的等长线段的视觉误差或圆柱形茶杯的高与直径的视觉误差激出好奇;在讲空间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须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进而再问12根火柴最多能拼成几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时,学生就很快会得出正确答案了。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五、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教学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也为初中数学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诱导学生去观察课内教学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通过游戏、情景模仿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巧。

六、总 结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初学数学教学实际,初学数学教师应当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完备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友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3(01)

2 秦 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19-01

很多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1.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里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初中数学来讲,(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例如:在进行相似图形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找准一个核心就是对应关系,两个方面就是边和角。同时拓展了相似三角形和多边形的证明方法。联系了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不同。

让学生通过开展数学阅读活动中,提高理解能力,以利于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重阅读理念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开展数学阅读活动中,体会数学语言的简炼、精确,体会数学符号的美。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时候,老师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阅读素材,让学生逐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当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以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描述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学生归纳描述的语言可能过于复杂,也可能描述得不够准确,在这种基础上,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法则,学生就能深刻感悟数学语言的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那些对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实际上,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在进行数学阅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是进行数学阅读的主阵地,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全等的定义,然后分析用定义判定中有多余的条件,再提出问题: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当学生探索到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时,让学生确定需要哪三个条件,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后,师生共同验证。这种教学设计,对教材重组的目的是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去认知。要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在手,准备圈点勾画:关键概念、关键字词、关键语句、关键图形、关键数据…把数学教材和阅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课本的知识得到最大挖掘。

5.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细加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

另外,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多数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造成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理提炼归纳,让他们在演算中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阅读过程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6.采用读、讲、练三结合的方式

一般地,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叙述。阅读公式、法则后,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阅读公式、法则、例题、概念、定义后应该多练。

7.推荐课外读物

现在的初中生,社会阅历浅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他们有时解决起来比较费力,主要是难以适应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如"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等等.因此,就应多读一些数学应用方面的数学书,有助于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例如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但这远远不够.还要通过第二课堂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同时,数学阅读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1991年10期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体复习;策略探讨

初中生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数学习题这个载体,以精心设计弹性练习作为有效复习的前提,适当地走出数学课本,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数学复习内容的点、线、面、锥,能够做到从数学“点”上进行切入,从数学“线”上进行突破,从数学“面”上进行整合,从数学“锥”上展开探索的立体复习策略,让数学习题更加具有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理清数学知识的整体脉络,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复习认知结构。本文就结合立体复习的知识结构,谈一谈初中学生在复习数学的时候如何把握立体复习的方法,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以点切入,突出重点

在数学中,往往会有很多典型的例题,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以知识点进行切入,突出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中一些特殊的例子或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错的例子进行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要善于抓住数学复习内容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进行整体回顾,自主梳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数学复习中,里面所归纳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基本不一样,有些数学知识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会很快被记起,而有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很快被遗忘。因此,学生要抓住一个知识点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以课本为基础,积极地搜索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掌握与理解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含义与意义。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复习更加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复习,为“以点切入,突出重点”做准备。课前复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复习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主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线突破,串联知识

所谓“以线突破”就是学生依照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将那些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进行纵向连线,将这些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串,让这些知识点充分融合起来,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逐步深化和拓展,从简单掌握到有效运用,从简单认识到深刻理解。学生明白及熟悉了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后,在脑海中形成的只是一个不完整的、比较分散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有什么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促使学生学会将这些相互孤立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线突破进行纵向的对比,在对比与掌握中创设一个有效的连接,为整体复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初三代数可以分为数与式;因式分解、分式与数的开方;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三大知识线;几何可以分为4块6线,分别是:第一块为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体的一条线。第二块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条线。第三块是解直角三角形一条线;第四块圆,分别是圆的性质;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及圆中的计算问题三条线。这种以线突破,串联知识的归纳总结对比程度差别比较大、素质比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中等及其以下班级要由教师进行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三、以面整合,综合掌握

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重在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因此,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在复习数学知识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起数学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空间通过探究合作来完成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便于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分清数学知识间的不同之处,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求异存同,从而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让学生完成从认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转化。比如,学生在对几何分为一条完整的线以后,再根据知识线之间的联系学会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进行解决,圆中如何通过圆周角、圆心角定理及垂径定理来解决与弦相关的问题等,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数学图标及文字方式把这些知识线串联成一个知识面,从整体上进行掌握。

四、以锥探索,提高能力

所谓“以锥探索”就是要以数学课题的学习以及数学项目的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围绕这个支点积极主动地探究分散在其他领域的知识,这种方式由于类似于圆锥体的扩散方式,因此又被称为“锥体”扩散。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生的知识总结以及知识归纳,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与巩固,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地挖掘数学中的理论核心知识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要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着眼于数学知识的难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注重学生在平常的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选择那些有针对性的,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一步加深自身的认知结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先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如在整理出“因式分解”这个知识面以后,教师要设计一些各个层次的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这些练习一般包括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以及拓展练习。基本练习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回答,并合理地分析与比较,初步认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教师可以设计“x3-x=?”等基本练习熟悉步骤方法。综合练习就是教师把多个数学知识点连结为一体,使学生在做一个练习题的时候就可以集中很多的知识点,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式混合运算或者分式方程等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及运算能力。拓展练习是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问题中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设计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a2+b2+c2=ab+bc+ac,则ABC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等练习。教师要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立体复习策略要积极地把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融合起来。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与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地总结与归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利用立体的复习方式进行数学复习,在复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整合数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瞿保民.高考数学复习怎样达到最佳效果[J].大江周刊:论坛,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