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日益提升。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似乎稍显滞后。单从预算管理方面来说,可利用的资源成倍增加,业务种类逐年增多,业务活动更深更广,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全额事业单位,肩负着一个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主要由本级财政拨款、省级国家级专项经费与非税收入三部分构成,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紧张,加之近年来国家可能将逐步取消非税收入途径,有限的经费来源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经费十分重要。

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标的完成,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工作的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从而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预算管理制度的加强有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社会服务的职责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对各部门资金的流动情况和相关业务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评,总结出业务活动的服务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相关经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的预算,基本上还是以定额预算加项目预算来编制,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多报项目和夸大项目预算。此外,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参与度不够,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再就是财政部门为了强调预算的刚性往往严格限制预算的调整,预算一经批准便保持一年不变,与业务工作的变化不相适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大部分业务经费要靠当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或者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来保障。这些都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预算约束软化

由于对编制预算缺乏科学分析和预算编制失真,无法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使预算流于形式。其一,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缺乏约束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预算法律意识,将预算视为一个模板,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重实际轻预算,对预算支出项目、金额进行随意更改,不按批复下达预算执行,致使预算目标无法实现。其二,预算调整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因支出项目的变动而出现资金借用、挪用、混用现象,项目进度难与预算执行进度同步,出现超支、结余和突击花钱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预算约束的软化。

(三)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在关注资金的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效果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仅仅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往往不能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无法给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和有益的改进建议,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和预算管理制度改进。只以结果进行奖励而忽视了过程,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目标忽视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会使得对人员绩效奖励产生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种绩效机制成为一个空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原本认真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久而久之会使得全员缺乏工作的热情,预算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影响疾控机构运行与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监督力度、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是几种较为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各个方法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应用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预算编制方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零基预算法凭借其较高的科学性和认可度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方法,它能够将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一方面使得资金得到了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金能够在最需要的工作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渐改变预算编制的方法,应充分认识目前所使用的定额加项目预算的缺陷,吸收采用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科室和部门,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其支出预算,通过对这些职能科室和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的分析研究,并且对其预算年度内所需经费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其预算目标。

(二)强化预算监督,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编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符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层级;编制的报表是否达到平衡,是否出现金额错误、不够详尽的情况;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等。

(2)预算执行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收支执行的进度是否与单位的正常工作进度相匹配;是否实现了预期的预算收入目标,是否有未预计的收入进账;各项花费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支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无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现象;年终决算报表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完整可靠等。

(3)对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的执行会随着实际工作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会和原来的预算目标产生偏差,这就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寻找减少差异的方法,争取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汲取教训,不断缩小两者的差异。

(4)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造成预算约束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全面预算控制手段,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可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对现有的业务、财务软件进行整合,构建一套能实时采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项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异常,自动预警,同时对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从而大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三)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从各科室、部门的年度预算执行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秉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考评制度,应包括的考核内容有:各科室、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是否合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目标的规定范围;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实行情况;各部门人员是否在预算工作方面尽了自己的责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研究制订应用预算资金评价结果的方案,加强评价机制的约束力,对有关的责任科室、部门进行监督。要使考评工作产生效力,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评方法,对各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据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监督力度予以强化,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此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35-36.

[2]孙小燕.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90.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2

现将省人事厅《关于一九九七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问题通知》(粤人薪[1998]1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我市机关、事业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的工作人员,根据穗工[1995]173号文件规定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与本单位1997年度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同时办理。其中,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只能提前或越级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今后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年限重新计算。

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由单位填写《广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审批表》(附后)一式三份,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审核后,于1998年7月底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增资标准批复后,个人增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各区县房地局(土地局)、市局各有关业务处所:

为适应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房改售房权属审查、买卖过户、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屋权属审查

售房单位所售房屋的产权,房地权属管理部门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后,出具确权证明。确权证明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

(一)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凡与现状相符未发生权属纠纷的,不再进行产权确认。

(二)新建、翻建、扩建的房屋,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以确认产权;1984年4月10日以前建设但手续不全的,单位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三)合建、联建的房屋,有关各方提交计委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合建、联建协议,可以分别确认产权。出地方在计委立项的,可以先确认其相应部分的产权;出资方应当以出资额为限,办理交易手续后,可以确认其产权。

(四)集资建设的房屋,提交集资建房的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集资建房协议书,可以确认产权。

本规定第(二)、(三)、(四)条在房屋产权审查确认时,申请人在1991年5月31日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无权属纠纷、又无法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的,可以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1991年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

(五)调拨及单位合并、分立沿用的房屋,应提交调拨或单位合并、分立的文件,可以确认产权;证件不全、确无权属纠纷的,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六)交换的房屋,提交房屋产权交换协议,可以确认产权。

(七)企业改组、改制、重组发生产权转移的房屋,提交企业改组、改制、重组的批准文件以及房屋产权移交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八)1988年10月1日以前购买的商品房,提交买卖合同;1988年10月1日至1995年4月18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房,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1995年4月18日以后购买的商品房,应提交商品房销售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竣工质量验收证明,可以确认产权。

(九)1987年10月1日前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1987年10月1日以后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买卖契证,可以确认产权。

(十)有权属纠纷的房屋,纠纷各方同意先向职工出售公有房屋再解决权属纠纷并达成书面协议(包括售房价款的管理)的,有关各方提交协议后,由房地权属管理部门书面向房改售房方案审批部门说明纠纷各方达成协议的有关情况,并附协议书。售房方案审批后,可以为购房人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发证手续。

(十一)以上规定适用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认。

1986年12月31日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受赠等房屋产权的确认,凡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并办理相应手续、提交有效证明文件的,可以确认产权。

1987年1月1日以后,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的房屋,提交依法补办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的证明文件,以及房屋建设、买卖的证明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二、房屋面积测算

(一)房改售房方案经批准后,售房单位可以自行测算或委托专业测绘部门对所售房屋的面积进行测算。

(二)房改售房面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算,并出具房改售房面积测算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房屋面积测算方法,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各单元(套)建筑面积清单。采用实测方法的,应当按照市房地局市房政字〔1989〕第03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减去应扣除公用部位建筑面积后的整幢楼房的面积相等;采用1.333系数测算的,应当按照市房改办、市房地局京房管改字(1992)第48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用该系数测算的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相等。

多产权楼房中的各产权单位可以分别采用1.333系数单独进行房屋面积测算,只提供所测算的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清单。

(三)房改售房面积测算后,只须填写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绘制房地平面图。

三、房屋买卖过户

(一)办理房改售房买卖过户手续,售房单位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

(二)交易管理部门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均以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价为准,在房屋买卖合同上加盖房改售房鉴证章。

四、房屋登记发证

(一)售房单位办理房屋买卖过户手续后,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经鉴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到房地权属登记部门申请登记。

(二)登记部门审查确认后,填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证中只须附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附房地平面图。

五、办理时限

自售房单位按本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文件之日起,各部门应当按以下规定时限办结:

(一)交易部门:自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买卖过户手续。

(二)登记部门:自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售房单位出具房屋确权证明;30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六、其他事项

(一)房改售房应当由售房单位为购房人统一办理房屋买卖过户及登记手续。

(二)房改售房所需房屋所有权证,由市房地局加印公章及“成本价出售住宅”专用章或“标准价出售住宅”专用章后,由各区县房地局领取使用。

(三)售房单位在房改售房后,批余部分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批余部分需继续出售,登记部门应当在房屋所有权证或确权证明中注记已售出房屋情况。出具确权证明后,房屋全部售出的,不再向售房单位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本通知中有关测量技术问题,由市房地局勘察测绘所解释,其他问题由市房地局权属管理处解释。

 附件:确权证明

     确权证明

________市/区/县房改办:

    座落于____区(县)____号的房

屋________幢,建筑面积__平方米,

正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经审查房屋所有

权属于______所有。请贵办公室办理该

单位房改售房方案审批的有关手续。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计算机 基础教学改革

根据现阶段国内众多高校中学生计算机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和操作实际情况,众多高校开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对传统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堂上学习、课后知识消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基础课程不仅让高校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一、国内各高校当前阶段计算机课程相关教学实际情况

首先,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计算机相关方面的课程,从最基础的Word、Excel等简单操作到难度较大的C语言、C++语言编程等,学生学习时间绝大部分都分配给专业课程学习,自然计算机基础技能相对牢固。而其他专业学生只进行最为基础的计算机学习,内容较为浅薄,课时较少。并且学生大多把它当成必修课中的选修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专业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其次,当前国内众多高校计算机课堂还采用以往守旧的教学形式,内容比较枯燥。最后,众多高校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比较单一,理论大于实践,实践考核形式太过固定,缺乏创新。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一)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知识、教师课上答疑解惑与消化知识、课下实践操作。课前通过大量微视频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堂上教师授课时重点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增加学生之间的内部讨论,对知识快速消化。课后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实践操作。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学生知识和应用融会贯通。

(二)翻转课堂呈现出的多种特征

1.教学方面大量的微视频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依靠的是大量计算机相关微视频。微视频大部分时长都是几分钟,时间长的也就在十几分钟。通过众多微视频将知识点逐一分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各个知识点,而且不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

2.分段式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将整个计算机相关方面的教学分成了几个阶段,又在各个阶段中将知识进行了分层。例如,教学整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教学主体、形式、内容不相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国内高校基础计算机课堂效率。

三、在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引进

(一)翻转课堂对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的课堂准备阶段的要求

1.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清单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会下发明确学习任务,学生会根据老师所给的任务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自主学习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2.与计算机教学方面相关的微视频

根据教学纲要、教学任务和实践操作需要制作相关微视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微视频时长和内容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时长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状态。视频格式要兼容性强,这样方便学生下载观看。

3.增加许多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的实践课题

翻转课堂将理论和实践作为教学重点。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学生布置相关实践操作课题,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

(二)翻转课堂对计算机相关方面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新梳理知识点。同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课后学生实践操作创造条件。

(三)翻转课堂对学生计算机相关方面学习的成绩考核标准应做出调整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农科院校;教学质量;连续性;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S126

Discuss on Computer Teaching of Non-computer Majors for Agri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HAO Yu-dong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 nan, 450011, China)

Abstract: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fewer and unreasonable courses,the lack of continuity and hierarchy of courses in the computer teaching of non-computer majors for agri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many years of the study and practice in computer education,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s are proposed for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he grade, continuity and level of teaching are proposed. The student's actual ability is improved greatly.

Key words:computer teaching; agriculture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continu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省略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中滨,孙红敏,等.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 2009(6): 59-61.

[2] 张玲. 优化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 职业技术,2008(11): 15-16.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问题;创新策略

1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很强,对应用者的素养要求很高,但计算机技术产生后,其对社会发展及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社会不同行业中,不同生活层面中得到应用,其功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得以突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其必修课程,但如果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专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价值,推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数值型,一种是非数值型。数值型和非数值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其应用功效和价值都很突出,这两种类型应用于其他学科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的支持,没有人才力量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上懂得计算机的人员并不少,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很充分,但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欠缺,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与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类人才的缺乏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方面、教学模式规划方面、授课方法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不够。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方式也较为老套,实际授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定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在全社会范围内,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群面不广。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多是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皮毛”,只能对相关开发软件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年长者多不懂得计算机应用,不能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样,更谈不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这也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计算机开发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公司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外派部分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员工的综合素养,开发员工潜能。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到企业中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解答员工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员工的综合素养。以这种方式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要能够重视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安全性能不理想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是很关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做好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要多探索,多实践,能够开发出一些安全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开发与应用保障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能够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要改进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手段是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手段,提升各网段之间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提升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要实现网关技术的多样化,要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根据职能情况明确分工,通过网络技术多样化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3.3普及计算机技术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技术,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既要向年轻人普及,同时还需要关注中老年群体。普及计算机技术既需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普及,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普及。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向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中老年人推荐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根据他们的喜好,开发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便捷地应用一些软件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中老年人能够在实用软件的过程中,体验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提升一些中老年朋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目标,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力量,为一些偏远地区发送计算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另外,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关键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把计算机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常态化。要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教育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这对于储备计算机技术开发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4加强技术创新

纳米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提升计算机元件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能够发展生物计算机甚至可以发展量子计算机,可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另外,计算机技术开发者要关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研发,能够应用纳米技术提升计算机应用价值,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在网络技术方面,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未来计算机发展需要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现状 对策

21世纪,人类社会已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工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计算机知识不再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所独享。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现在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科班出身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从培训机构出来的插班生却很吃香,导致很多计算机培训机构走俏。

(一)专业特长逐渐淡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懂得计算机操作已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长。同时,很多企业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层出不穷,而在进行专业培养时,系统研发方面的知识不再被计算机专业所独有,信息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财会专业等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对于系统开发的知识也有了解,恰好满足了市场需求: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除了要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行业领域中并没有很大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遵循统一的模式:不管学生将来的走向,统一地安排课程,为学生灌输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一个模子,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计算机日常使用中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并未涉及,科班出身的学生解决不了,而我们在计算机组成等课程中介绍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缺乏兴趣,学起来觉得很生硬。

(三)讲授方法不当。

目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授课学时一般分为两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的讲授大多采用传统方式:老师利用PPT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为学生讲解,实验课在机房进行,由老师根据上课进度自行安排。这种讲授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上课学到的知识无法及时在操作中得到验证,仅靠课程后期的几次上机课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很多学生白白地将时间浪费掉,导致课程学习一无所获。

(四)动手能力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教育没有几个能够自行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但是培训机构的学生由于培训中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知识,动手能力却强过大学生。另外,其培训的内容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当前主要以JAVA和.NET编程语言为主,虽然学费过万,但具有就业诱惑,这也是培训机构走俏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讲,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采用分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将人才培养分为考研和就业两大类,这两类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各具特色,按需培养。

对于就业部分的人才培养可参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进行初级、中级、高级层次的分级。初级资格包括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中级资格包括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电子商务设计师、软件评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高级资格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构架设计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认证考试课程的培训,帮助学生通过认证,学生在就业时即可持证上岗。

另外,财经类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应体现财经管理背景的培养。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安排经济管理类课程。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经济管理类第二专业,弥补专业特色淡化的缺陷,发挥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特色[1]。

(二)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

在高校的入学教育中,每个专业都会请专业教师做专业介绍,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得再多些,从学校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发展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展开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规划,如何通过四年的学习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防止学生四年过后觉得时光虚度。

(三)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1.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方向,适当地安排课程。

对于考研的同学,应根据目前的考研趋势,针对统考课程加大课程学时安排,对于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为了应对复试,必须尽早安排,避开大四比较忙碌的阶段,学生精力不集中,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就业的同学,应根据“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设置专业课,保证一定的证书通过率。

2.基础课设置。

在基础课设置上,增加计算机日常使用及维护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如计算机组装,最好能够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有拆装的机会;另外,为了能够发挥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特色,可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学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增加选修课,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对于喜欢软件的同学,以目前软件行业的主流设计语言作参考,可多设置几门编程语言;对于从事网络或其他方面的学生,也应该考虑其特点设置课程;另外,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无非软件、硬件、网络这几方面,在广告设计,FLASH动画设计的从业人员中仅有少部分毕业于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特长,适当地扩大学生就业面,将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挖掘出来。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大部分IT公司都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问题。资料表明企业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2]依次是: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有团队合作意识,排在其后的才是学习成绩。可见,与学习成绩相比,企业更看重学生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时,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培养他们具备可以不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讲授方式的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必备的办公工具,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相对而言,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有些过于陈旧了。因此,高校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以最新技术,最新知识为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讲授方式的改进着重体现在编程语言的讲授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方式,在实验室授课,尽量做到每位学生一台机器,采取边讲边做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学生可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出进行提问,等待老师做现场解答,直接将问题在课堂上消化,提高学习效率。

(六)加强学生实践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实践经验非常重要,现在的招聘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作品极其看重,而大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机会,没有实战经验。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程设计。

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应能利用所学知识,自行编写一个小软件。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不乏课程设计,但是学生的设计成果却让人不敢恭维,抄袭成风。因此,在这方面,应加强实际执行力度,任课老师不能让学生有蒙混过关的想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强调设计质量,必须是自己的作品,不准抄袭,否则不予及格。学生在重压之下,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认真设计,这样方能达到课程设计的初衷。

2.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走出去”即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请进来”是指把生产一线的专家技师请进学校。另外,校企合作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3],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在实训中,可选拔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然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实训可真实地感受并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触,增强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激发学习热情。

3.依靠教师的项目带动,让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中。

高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尽管有了课程设计,做出了软件,但与实际项目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高校教师一般都有科研项目,可吸收专业里的优秀学生加入项目中。另外,也可以根据学院办公室,团委的工作要求,开发一款适用于学院发展的系统,当然,开发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指点是必不可少的。

4.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学校可每年定期举办网络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等各种IT比赛。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高水平的计算机竞赛,真正与高端计算机水平接轨,并指定优秀教师为他们做指导。国际知名的编程大赛[4],如ACM编程大赛、IBM编程大赛、Google编程大赛等都是面向全世界高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接收到平时书本上没有的,远远高于书本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余绍黔.商科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及特色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4):61-62.

[2]孙西朝.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1,(1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