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1
1绿色建筑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潜层地热、节能围护结构等,这些节能技术的诞生推动了节能建筑的发展,并使节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中心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就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保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达成共识。至此,绿色建筑理念真正在全球推广实践,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也颇有建树。2005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文书《中国绿色建筑导则》,这部导则编制耗时长达5年,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性的指导。我国通过举办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研讨会,引进一些绿色建筑方面的国际先进技术,如节能建筑配套产品、绿色建材与设备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水平。
2建筑电气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史上第一个智能化建筑是1984年位于美国度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该建筑标志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实体化正式诞生。在往后的20多年内,智能化建筑全面快速发展,通过融合建筑业与信息化产业,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的模式,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在绿色建筑领域,智能化技术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其中智能化技术在落实绿色建筑指标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智能化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探讨其在促进绿色建筑指标落实中的作用。据统计,在建材生产、现场施工、建筑使用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大约会消耗地球上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材料,产生约占全球24%的大气污染物、20%的固体垃圾和50%的氯氟烃,造成约50%的温室效应与40%的水源污染问题等。以某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为例,其正常运营需要同时运行各类机电设备,例如空调、电灯等。据统计,空调、给排水与照明产生的能耗约占该大型建筑运行能耗的70%,单单就空调系统一项,就占其中的40%以上,可见机电设备的节能运行对建筑能耗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电气智能化对建筑节能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机电设备运行能耗的智能化管理,常见的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有智能遮阳板与用能调控与计量系统。智能遮阳板和电动百叶窗可以在满足室内采光、减少照明能耗的同时,对遮阳板与百叶窗的角度进行自动调控,避免强烈的太阳光对建筑物室内进行加热升温,减少空调运行带来的能耗量,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降耗。用能调控与计量系统可以对建筑物中各类负荷的能耗进行监测与定量化计算,帮助用户挖掘能耗大户,针对能耗中不合理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建筑物用能的量化管理与控制。例如,对建筑物的室内机电设备能耗进行监测与量化管理,根据各类机电设备负荷的实时动态变化自动调整电灯的照度、空调的温度等,使这些设备处于最佳的节能状态,从而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也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对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以太阳能热水监控系统为例,通过对水温、水位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上水泵、热水供应泵等设备的启停,保证用户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用上热水。
3南昌万达茂慧云系统在绿色建筑的应用
南昌万达茂位于南昌市赣江新区南龙蟠街,地下一层,地上3层,总建筑面积19.81万m2,包括室内步行街、电影乐园、海洋乐园三个主要板块,是全球第一个第四代万达广场,采用万达最先进的慧云3.0智能化管理系统,。万达茂广场的“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本文简称“慧云系统”)包括变配电监控、电梯监视、给排水、公共照明、消防系统、视频监控、停车管理、能源管理、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电子巡更、夜景照明、客流统计、信息、暖通空调、背景音乐等16项弱电智能化子系统和慧云集成平台两大部分。通过软件集成和物理集成的方式,将所有需要监控的弱电控制子系统都集成在一个软件平台上进行管理控制,在保证各系统运行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消耗与运行能耗。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图1中:“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平台①,在原有BA等设备子系统基础上新增加的数据库及软件,①通过集成网络②与原有各个机电控制系统③的子系统主机或工作站完成数据交换,从而实现通过“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对各个子系统的监控。慧云系统通过节能思想驱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智能楼宇控制到高效的能源转换,实时监控、感知、分析用户的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数据,系统集成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预设的控制逻辑,使机电系统遵循集团的统一标准,实现自动节能运行。下面主要对慧云系统的暖通空调控制系统、公共照明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进行探讨。
3.1暖通空调控制系统
暖通空调控制系统以系统集成方式与慧云平台连接,暖通空调控制系统对所有受控设备的报警信息与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管理与显示;提供远程操作功能,使用户可通过慧云平台远程监视各机电设备现场情况。暖通空调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CO2浓度、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自动启停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也可根据集团要求编辑运行参数下发的指令运行:夏季工况下,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2℃时,自动加大水阀开度;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2℃时,自动减小水阀开度;冬季工况下,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2℃时,自动减小水阀开度;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2℃时,自动加大水阀开度;过渡季通风工况下,水阀关闭。根据建筑内的环境自动切换空调、新风机组工作模式,大大缩短了人为控制的滞后性,使建筑物内环境更舒适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3.2公共照明控制系统
公共照明控制系统以系统集成方式与慧云平台连接。公共照明控制系统对图1慧云智能化管理系万达茂室内步行街预置照明运营模式,包括“平日晴天”“平日阴雨天”“节假日晴天”“节假日阴雨天”4种模式,每种运营模式包括“营业前准备”“营业(白天)”“营业(夜间)”“闭店后保安”4个场景。此外,还应包括所有非应急照明全开、全关场景。各种运营模式下,对应各个照明回路的开闭状态及运营时刻表如表1所示。系统能根据各种运营模式对万达茂室内步行街公共照明自动关闭或开启,显示各个分区的照明回路开关状态,优化室内灯光照明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3.3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以界面嵌套方式与慧云平台连接。能源管理系统是节能环节的工具平台,提供优质的能源数据,制定完善的节能策略,挖掘建筑设备的节能潜力。能源管理系统的监控范围包括:变电所低压柜主进线、母联和出线运行参数及能耗监测,制冷站低压柜中配置了多功能表计的出线能耗监测、变压器运行参数监测、慧云机房内主UPS运行参数监测。形成各系统能耗报表如图2所示。对比能耗数据与客流量、设备系统运行参数、气象参数等信息,分析能耗变化的规律,并对系统进行节能诊断,对设备系统节能运行、节能改造措施(若有)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并由能源管理子系统供货商提出改造建议和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设部与科技部.建科[2005]199号.
[2]王娜.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绿色施工;施工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概念及意义
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舒适空间的建筑。同时这种建筑要能够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目标。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屋顶花园、立体绿化,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或概念,指建筑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对环境无害,同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建筑材料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材料与能源;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利用排水与回收材料;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时代意义具体如下:1、有利于解决人类拥有发展所必备的自然资源,环境稳定,可持续,均衡地为发展提供保证的问题。2、有利于约束与控制人类行为消耗自然资源的水平、规模与效率。3、有助于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的丰富度与完整性,使历史文化的继承具有在建筑表达,达到借鉴,继承和发展结合,实现人类生存观的改变,进步和优化。4、依靠人类生活与社会行为的核心载体之——建筑和景观,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发现新资源,循环资源,再生资源与可替代资源,缓解同时最终解决威胁与制约人类社会进步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瓶颈问题。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原则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时,就要本着节约所有能够减少的能源,并采用成熟的施工操作技术和设备;其次,施工管理者还要定时对其施工辅助设备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能够顺利、正常运作,这也有利于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并降低能源消耗;接着,还要大量引进一些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建筑设施来代替设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较大的施工设备和操作技术;最后,在施工管理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所有不必要的用电、用水、建筑物料等等使用。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就是要求清洁生产。绿色建筑施工现场能源管理包括“资源、能源节约,减少污染”两层含义。绿色建筑施工能源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应该优先选用施工工艺成熟、能源消耗低的施工设备;
2、应该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对施工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使用,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3、应该指定专人负贵及时关闭工地办公室电器和施工机械电源;
4、应该优先选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能源使用量。
(二)对水资源进行妥善管理,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只有水资源得到妥善处理,才能不断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施工现场在对水、原材料这些资源进行管理时,是能够实现材料再次利用的。施工现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回收废弃物系统,不断对废弃的材料进行分类贮存、回收利用和收集: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器具与设备,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现场设置污水、雨水的收集、沉淀处理池,可将已经处理过的污水、雨水用于灌溉、降尘、冲洗车辆等用途;有效运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降水;现场安装水表、监视水的消耗量等。
(三)建筑施工中加强墙体节能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坡体的保温性能和迷塑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使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墙体材料,如混凝土。为了推进墙体的环保和节能,二次结构墙体大量使用复合式墙体砌筑,如使用完整的空心砖砌筑墉体。墙体保温也是墙体节能的重要环节,实际工程中采用外墙夹心保温。
(四)施工现场污染防治
施工过程中主要有泥浆污染、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几种。
1、泥浆污染
建筑土方工程和墓础工程中会产生泥浆污染。泥浆污染防治方法有:人工对泥浆进行及时的节固处理;运用具体施工工艺处理泥浆污染。
2、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建筑施工最重要的污染。扬尘影响面积广,在大风或干早季节在意爆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控制扬尘:设里围挡、淋水降尘、封闭垃圾、选用清洁嫩料等。
3、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车辆运输和建筑机械,特点是位置多变、时间集中。强化宜传力度、严格把关夜间施工和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等能够有效防止嗓声污染。
4、光污染
减少并控制电气焊等亮光,设置围护是控制光污染的有效措施。
推行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
设定组织机构与目标,要从公司领导到基层推行绿色施工管理
施工企业首先要建立以绿色施工为目标的总体战略,明确绿色施工的长期组织目标和企业长期战略;然后将目标分解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每一次短期目标的责任和实施政策分配给明确的组织;最后针对短期目标和企业各个不同的组织结构制定绿色施工战略、措施以及相关规定,以保证目标能够按照国家倡导的绿色施工进行。此外,还要针对绿色施工能否落到实处,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负责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绿色施工的目标进行分解和责任的划分,对绿色施工管理过程加以监督检查,对施工任务完成的结果予以考核,对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措施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整改到位,全方位对绿色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
做好施工前的绿色施工宣传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环保意识
目前绿色施工管理在我国建筑市场中还未广泛地推行,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的理解程度还不够高,绿色施工管理的社会氛围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在建筑施工开始前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做好环保节能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将绿色施工思维从管理层到施工层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大脑中。首先,施工企业应在内部宣传的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在施工现场打出关于绿色施工的标语,让人人都有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在整个社会营造出环保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另外,企业在招聘时还需兼顾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尽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绿色管理理念并且有效地贯彻执行。
合理使用能源
施工现场能源结构包含:煤、液化气、天然气、柴油、汽油、电等。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可以确保能源的使用率满足最高程度、降低消耗到最低程度,提高效益,减少浪费。
节约电能:减少用电量,节约电能,在工地办公室的电器与施工机械等闲置时关闭电源。安装节能设备与灯具、使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采取节电型的施工设备,安排合理的施工时间。
保养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能源消耗。 实时检测机器的运转状况,保证没有机械的空放。
完善操作:优先采取成熟技术、消耗能源低的工艺设备进行操作,并且配备技术娴熟的专业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市场竞争优势中最有生命力与最具实力的优势的是技术优势,施工企业一定要注重与强化技术创新。要善于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获得技术先机,形成竞争优势。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各种投入,加大新工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力度,储备雄厚的技术力量。要装备技术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更要重视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不但要依赖自身力量,还要吸收外部有关资源优势联合开发,和有技术实力的机构、院校开展合作,结成技术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创新,提高技术创新层次与绩效。
结束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种专业和各个方面,它需要建筑企业、施工单位、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并且将绿色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落实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3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175-03
收稿日期:2011-12-29
作者简介:韩桃衍(1989―),女,海南万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1 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一种节能新机制。EMC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根据合同,ESCO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能源服务,从能耗审计、设备投资、设备选取安装一直到运行维护的全方位的一条龙的服务。
EMC理念在中国示范推广已经10来年,本文在充分分析海南省合同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海南省合同能源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发展措施。
2 国内外EMC发展现状
2.1 国外合同能源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国家,ESCO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ESCO已经称为一种新兴行业。美国是EMC的发源地,是EMC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EMC的发展,把这种支持作为促进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政策措施。目前美国政府楼宇的措施主要有绿色照明、楼道通道指示灯改装、灯光自动控制、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保温、窗户改造、电动机锅炉的更换和控制、楼宇升级、太阳能利用装置等。
在欧洲各国,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ESCO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运作项目跟美国有点不同,主要是帮助用户进行技术升级以及热电联产一类的项目,项目投资规模大,节能效益分享时间较长。
2.2 国内EMC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EMC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ESCO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全国ESCO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
节能能力1 350万t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国内EMC机制的管理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如缺少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落实力度不够;缺乏节能技术和专业型人才;缺乏权威的节能核准手段;企业信誉体制不完善;节能机制更多是政府主导,市场力量薄弱;该种循环经济模式只在局部地区实现了企业层面的小循环,缺少区域层面上的大循环;在生活观念上,节能生活的观念只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起到带头作用。
3 海南EMC发展现状
3.1 应用规模
目前海南省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节能公司共5家,主要以LED照明产品为主,鼓励和支持实施冷却塔、粉煤工业锅炉、电梯、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电机系统、照明系统等节能技术改造。
海南省还在节能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新产品。2011年是海南省政府对节能资金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共投入1.61亿元,为完成全年节能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301万只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任务。采用EMC模式完成乐东县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和开展琼海市公共照明试点,协调三亚市政府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在亚龙湾区域的酒店推广集中供冷,策划建设亚龙湾节能教育基地等。
海南省制定了《海南省建设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海南省道路绿色照明改造方案》、《海南省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在2012年底前完成全省市政路灯节能改造,2012年底前完成全省乡镇路灯节能改造(不含农垦系统),2013年底前完成公共建筑照明节能改造(不含农垦系统),2013年底前完成公共机构照明节能改造(不含农垦系统),2015年底前完成其他照明节能改造(不含农垦系统);2012年底完成农场,分场路灯节能改造,2013年底前完成农垦系统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2015年底前完成农科系统其他照明节能改造。
3.2 配套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EMC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精神,加快推行EMC,促进海南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海南省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海南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琼府办〔2011〕47号;关于印发《海南省节能服务公司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琼工信节〔2011〕264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建设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的通知 琼府办〔2011〕128号,关于印发《海南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琼财建〔2001〕1264号及《海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3 应用范围
海南省的EMC技术水平比较低,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目前主要集中在路灯的EMC,即与之相关的一些旧设备更换,对于系统的工业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用较少,还需要扩大EMC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为此政府也进行引导推进,每年组织节能技术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推介会。
3.4 面临的问题
EMC在海南推广对海南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人们对海南的印象是停留在海南资源得天独厚,无污染的天然氧吧,因此缺乏对海南环境的关注。因此,在推广EMC的观念上来说,就有了初步的障碍。但必须认识到,EMC在海南发展时间不长,尚处于一个懵懂状态。各个ESCO规模是中小型企业,业务范围也不很广,影响范围不大,主要停留在行业内,从而导致在EMC的重要融资环节-融资上出现了难题,大部分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EMC系统改造,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EMC的发展。除此之外,EMC在海南的推广还受到很多个方面的影响,在之后将会针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融资困难
在海南ESCO建立初期,绝大多数的ESCO不是凭借自身专利技术起家,而是在国外品牌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定自主创新技术及市场规模。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资本小,起点低,普遍缺乏关键和共性技术。但一个EMC项目的投入产出周期较长,通常在投入几年后才会有经济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则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是ESCO业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进行节能改造初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的ESCO来说,这些资金依靠自身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使得ESCO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作为新生的、中小规模的ESCO,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小,则到期偿还的能力令金融机构质疑。并且节能改造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时又是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因此,银行更愿意支持建设项目而不是介入节能改造领域。且中国针对ESCO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没有专项基金,据统计,我国的ESCO有92%融资困难,要是融资顺畅,ESCO将以50%以上的发展速度提高一倍。
4.2 技术薄弱
海南省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节能公司共5家,主要以LED路灯节能改造为主,还有变频调速、电机系统等节能技术。我国在1998年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组建了3家ESCO示范单位,在节能促进项目一期工程就实施了节能项目475个,形成节能能力149万tce/年,碳减排145万t/年。在2009年,全国ESCO达502家,形成节能能力1 350万tce/年,项目涉及到节能减排的各个系统。尤其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海南省目前的EMC项目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展工作,由于建筑和工业领域的能源结构复杂,涉及专业繁多,节能量核算难度大,实施起来有较大难度。此外,由于给企业进行节能系统改造提供的节能产品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研发的专利,因此使得企业对节能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产生怀疑。
4.3 认知度低
ESCO在提供节能服务时,主要有3种模式,分别是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能源费用托管模式、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节能改造合同期内,双方按比例来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但在EMC的推广过程中,用能单位和企业部门认为通过EMC的项目所节约的节能效益需要与节能公司分享,不值得这样做;另外,很多业主还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做合同能源管理,对EMC的节能机制认知度普遍不高或有偏差。
4.4 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不健全
节能量核定是EMC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认定,核算量的准确与否将直接与ESCO的经济效益相挂钩,是EMC双方收益分配的主要依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对地方推荐的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了评审,对第1批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了公告。公告中被批准的机构共有26家,仅有14个省(市),北京地区就有10家。海南没有直属的节能量审核机构,只有两家的分支机构覆盖。
4.5 服务公司忙于风险避规
海南省多数的ESCO规模较小,资金投入谨慎,同时经验不足,因此一个新项目的投入需经过仔细的论证,因此EMC推动缓慢。
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双方之外的不确定性因素难以核定,如气候变化、能源价格、自然灾害等因素。ESCO会判断自身的偿还能力,主要体现在预期节约的费用占还贷额的比例,如果如比例较小(例如小于125%),则贷方会仔细审查项目的可行性,也存在施工风险,普通施工项目的风险也存在于EMC之中。
5 促进EMC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策的落实。海南省除了在发改委备案的5家节能公司外,对海南本省的ESCO在工信厅进行备案,因此需加强省内的ESCO的政策执行和落实。
(2)采取多种融资渠道。由于EMC的初投资大,除了寻找银行贷款外,还应从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来提高EMC的融资。
(3)培养专业性人才。实施EMC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评估审计、设计管理、服务培训、融资洽谈、商务营销策划以及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海南省的人才队伍梯队不到位,需要引进或外派学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4)政府机构带头节能。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应带头进行EMC改造,积极引导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领域的EMC运营。
(5)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对能耗高的用能单位进行EMC培训,提高其对EMC的认识,便于EMC的推进;同时在公共场所进行EMC的宣传,提高民众对EMC的认知。
6 结语
在海南地区,EMC机制仍然算是一个新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力、技术、政策及企业认知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MC在海南的推进及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海南省自2010年成为国际旅游岛后,旅游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各种星级连锁酒店也开始落户,在这个情况下,建筑节能潜力非常大。但要形成完善的EMC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同时需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海南的EMC提供更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 洋.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2] 伊 健.合同能源管理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时代经贸,2011(5):45~46.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低碳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这两个概念在国内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其发展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一样,遇到了融资困难的局面。
一、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EPC)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机制自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据《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2011年增长7%;其中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2013年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五批共计888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前五批已经备案节能服务公司,不包括被取消的两批32家,全国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备案率为76.9%。2012年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比2011年增长14%。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节能量达到1,774.46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将会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也面临重大的挑战,其中一项就是项目融资的难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融资难制约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世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认为融资难是制约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瓶颈之一。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项目融资难是业界的共识。由于节能产业的项目一般都是先投入、后收益,如今节能产业的急速发展会使得资金缺口更加巨大。据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预测“十二五”期间全社会能效投资需求总规模约为12,358亿元,资金缺口4,134亿元。资金缺口主要来自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缺口分别达到1,430亿元、1,450亿元和811亿元。从工业、建筑和交通三个终端用能部门来看,“十二五”期间建筑部门将面临最严峻的资金挑战,资金缺口达到359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节能企业融资难的情况更加严峻。因此企业要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困局,首先要清楚认识到造成项目融资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阻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二、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困难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评估项目是否应该投资的两大基本原则是衡量该收益和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的最大特点是项目周期长、风险高,而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也颇高。因此,在项目投资初期,项目资金大多只能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并且项目前期要求资金投入大,而项目的收益要在项目投入使用后几年才能逐步显现,这增加了项目投资的风险。同时,节能技术的风险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加深了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项目高风险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政策,银行也开始关注这一行业,融资困局有所缓解,但是对于资金缺口巨大的行业来说,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渠道还是不够顺畅。
(一)企业自身实力有待加强。随着政策对低碳经济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节能环保产业当中,合同能源管理是其中一个受到热捧的节能方向。但是从业企业的素质和实力参差不齐,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叫好不叫座”,项目融资比较艰难。而导致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融资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间通常较长,项目前期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投资建设,投资的资金一般需要企业先垫付。小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可能需要2~3年,大项目一般都需要4~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来说,项目所需垫付资金会令企业现金压力不小,一旦接的项目多起来,企业所垫付的资金就会很大,容易出现现金流中断的局面,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在融资市场上,银行商业贷款一般需要抵押品,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本身融资就不容易。同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项目风险越高所需要的抵押品价值就越大。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大多数属于技术型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以抵押的资产,因而想要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就更加困难了。根据《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从企业规模可以看出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不足110家,按照备案的节能企业计算,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占总体的3%左右,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部分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偏小,以中小企业居多。而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2013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的数据,资产规模上亿的节能服务企业达到37家,公司平均节能量达到6.53万吨。这37家公司实现了总共节能量的接近70%,而百强榜的前10家则实现了总共节能量的55%,这表明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型化的特征已经日趋明显。报告同时指出,百强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产业集中度,资产规模成为企业获取节能业务的重要支撑。而与此同时,大量资产规模中下的企业,则仅能获取少量的节能业务。从“百强”数据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乃至整个节能服务行业可能出现洗牌的局面,资金将会流向大中规模管理公司,规模小的节能企业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挑战,融资将更为艰难。
(二)市场信用体系尚需完善。除了企业规模小、能抵押的资产少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融资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信用问题,这是项目风险的另一个来源。这涉及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方、用能方以及第三方监测方的信用问题。现在国内企业信用体系不太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尤为突出。张仕廉等(2009)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发生信用缺失的问题,诸如项目的具体节能量、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方的实际情况等都是EMC企业的私有信息,属于一阶信息,而用能方对这些情况不一定掌握的很仔细。信息不对称可能使得设备提供方产生机会主义的想法,所提供的设备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后期运行。另外,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节能服务公司为获得市场份额或政府补贴,串通用能单位或节能量审核机构弄虚作假。在针对节能服务企业的信用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推出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制度,以期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为用能企业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将不法企业拒于节能行业之外。2013年4月国家根据有关规定,公布了第二批被取消备案资格的公司名单,两批共32家企业的备案资格被取消,并被追讨所获补贴及奖励。同时,国家选择推荐了一些第三方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进行第三方测量,以保证公平公正。这些措施对改善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户的信用也是制约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用户缺乏诚信,用各种理由或者合同漏洞作为拒绝支付节能收益的借口,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中小型节能企业将难以承受资金无法回收的压力。据中国节能产业网介绍,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时,业主不信守承诺的事件屡屡发生,让能源管理公司背负了巨大的项目风险,不少节能服务企业的坏账率都超过50%。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分为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市场上节能量保证型处于主导地位,占57%,节能效益分享型占32%,能源费用托管型和新出现的金融租赁型总共占比不到10%。从节能量保型处于主导地位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对用户信用还是表现出很大的担忧。市场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户信用监管的缺失,让项目管理公司背负了巨大的资金风险,也使得银行对项目放贷更趋谨慎。因此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方和用户方信用监督机制是降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化解项目融资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商业银行融资有待加强。现时国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有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EPC信用担保贷款、外国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提前结束合同、应收账款贴现、债权转股权等。另外国家节能补贴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重要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特点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候非常谨慎,并且在节能产业发展初期银行并没有相关项目的贷款,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原因之一。近年随着节能产业的发展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在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下,不少银行成立了绿色信贷部门,尝试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打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问题。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商业银行开发了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贷款产品,开始介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市场。例如,在2010年浦发银行就面向全行推出创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和合同能源管理IFC损失分担融资产品;2011年,进一步整合旗下绿色金融和贸易金融产品,成功创新开发了合同能源管理保理融资业务。据中国银行协会的《中国银行业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支持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达到3.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10,874个,比上年增加1,525个;支持新能源项目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
虽然政策指引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贷款和对大型企业贷款的支持还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大量投放贷款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原因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高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从经营的角度考虑,肯定希望把贷款放去相对低风险、收益较稳定的投资项目当中。现在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没把节能服务业务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这涉及到业务成本、风险、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贷款对象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而且是大多数抵押品不足的中小企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出现呆账、坏账的情况不少,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的时候更为小心谨慎。
三、改善融资状况的建议
(一)节能企业合作新模式。许多节能企业无法融资或者难以承接重大项目的原因在于其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尤其是刚起步的节能企业更是由于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银行的借款。实际上,对于一些节能项目大企业可以把部分工程外包给一些相对小型的节能企业,以节省成本和缩短部分工程时间;同时,小型节能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业务而存活。另外,各样小型节能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技术优势互补组成项目小组去承接较大型工程,这种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加大节能企业监管透明度。节能企业融资有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和银行对该类型企业的运作不是很了解,同时项目周期比较长使得风险加大。行业协会可以主动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大对节能企业的监管,对于违规操作,骗取补贴的企业应及时发现并公布,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功能,使得节能企业优胜劣汰,市场健康发展。
(三)建立动态绿色信贷信用体系。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功能是使得资金能够合理配置,协助需要发展的产业得到所需的资金,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发展。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商业银行金融功能和社会责任的体现。然而,商业银行作为商业团体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盈利和经营风险,以及股东的利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绿色信贷信用体系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节能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其融资动态进行追踪;对于超出某一风险等级的节能企业,商业银行间应该信息共享,以降低整体金融风险。随着我国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投入力度,市场内将会有更多的节能企业希望在低碳经济中分一杯羹,如何甄别企业风险,如何把该产业做强做大,需要参与各方共同思考,互惠互利。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R].2012.
[2]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2013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R].2013.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利用效率为主题,以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为主线,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抓手,围绕重点领域,实施重点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节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率先垂范,注重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日常节约管理与源头控制相结合;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引导公共机构自觉节能;坚持行为节能、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一)宏观节能目标
到年,以年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为基数,人均能耗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
(二)宏观管理目标
到年,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能耗统计系、监督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形成全县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
四、工作重点
(一)重点领域
1、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及用能系统。新建公共建筑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节能设计,全面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发挥公共机构新建办公建筑在节能及用能管理方面的带动作用。乡镇(街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推进配电、空调、电梯、饮用水设备、食堂灶具、排烟设备等重点用能系统节能改造。
2、政府采购。深入推进高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鼓励采用国产自主产权、技术先进、能源效率等级较高的节能产品,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
3、公务用车。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压缩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车辆使用管理,全面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及定期核定行驶里程、用油额度、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告制度。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大推广公共机构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力度。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二)重点工作
1、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程。在全县各级机关、学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节能工作基础较好、能耗总量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40家单位,开展示范单位建设,重点推进建筑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树立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典型。到年,实现示范单位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明显低于县公共机构平均能耗水平。
2、绿色办公工程。推进办公设备节能:推广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节能型办公设备,严格控制待机能耗标准,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实现零待机。
推进数据中心配电和制冷系统节能:采用优化布局、间接自然冷节,UPS绿色休眠节能技术,改造UPS供电和措施,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有效降低电耗,实现数据中心的总体能耗水平较年有明显下降。
3、绿色照明工程。新建建筑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安装高效照明产品。既有建筑要加快淘汰低效光源,推广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LED灯等高效光源,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部位的照明,安装节能技术较为成熟的延时开关或感应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对于大功率的公共照明系统,加装智能照明控制设备,年实现县10家节约型机关示范单位办公区高效光源使用率100%,年县级层面实现100%,乡镇(街道)层面实现100%。
4、分户计量工程。倡导集中办公区供气(热气、冷气)、供水、供电实行分户计量,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减少能源资源浪费,明显降低行政开支。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分户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气(热气、冷气)系统调控装置。“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所有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按单位加装独立的计量仪表,实行按照实际用量收费。
5、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多种资金参与政策,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公共机构节能服务市场。到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机构节以有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20个,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年在县直部门中选取1—2家开展试点工作。
6、节水工程。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开展雨水收集和中小回用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年完成所有公共机构的水平衡测试,85%以上公共机构通过市节水型单位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重点推进县乡两级组织机构建设,年县级设立公共机构节能科室,完成定编、定岗工作。到“十二五”中后期,建立起乡级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期间,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能力相应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十二五”末,构建起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相互配合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
(二)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额标准》、《县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县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县公共机构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县节约型机关评比标准》,纳入县级文明机关考核体系,推动全县节约机关建设。
(三)建立节能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县级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改造,监督管理,以及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对重大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支持。
(四)开展检查和考评活动。抓紧组建公共机构节能执法队伍,依法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每年定期组织全县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工作,适时开展能源消耗定额、能源审计等专项检查。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县、乡机关年度目标考核。定期开展全县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评比表彰活动。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低碳;设计
中图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A
1 可持续建筑
1987 年《布伦特兰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建筑设计,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从根本上考虑,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宽泛,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常被批评为过于模糊。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生态、绿色、节能、环保、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
1.1 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战略呼之欲出。非技术层面需要,技术层面涉及能源管理网络,建筑用户意识的提升,使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监管建筑运行过程,可采用5个独立的策略都有积极的影响。对节能设备安装的推动,在国家法律、条例和标准之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实现建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此种战略,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整个低碳设计战略的核心,而这两点通常在,应该包括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高效能源管理系统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1.2 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即时监测能耗信息,由一系列的技术组成。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到专门为建筑单体,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从相对简单呆板,储存和交换系统等。闭环控制电表读数是不够的,因为普通电表并不记录测量日期,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所有能耗数据需,单纯依赖于国家统一安装,仅为估计读数。和测量时间点,记录时,进行实际能耗的定期记录。固定在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的能源数据,即为同一周,能源计量系统,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同一天的相同时刻,能耗应下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完备,有良好的控制系统,比如在供热日内,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随着外部温度升高,如果供暖,如果建筑内部,则数据应分布在能耗趋势线附近。建筑的供热,则说明控制差,制冷系统能耗,说明供热设备存在故障。制冷控制到位,告知使用者他们,若数据离散,若能耗偏离趋势基线很多,如果将能源数据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与使用情况,通过网络在电脑显示器,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分析结果,或者电视的终端方式显示出来。
1.3 低碳节能技术
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也聚焦于此,降低建筑能耗。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创新型产品,制冷、建筑通风、供暖、空调系统,应将采光条件、太阳高度角、当地气候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先进技术与材料,外墙到窗户可应用,创新型隔热产品等,智能玻璃立面,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建筑遮阳设备,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从而减少住户,节省电力消耗,符合建筑照明标准的相关规定,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照明设计应,设置适当的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充分展示在照明运行环节,在一个空间内,依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创造不同的场景,采用时控,保证光环境舒适宜人的同时,光控或者智能控制器进行调光,适应多功能的用途。智能调光系统,最大限度地,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使用灯光,最大限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2 设计
2.1 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在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集热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也是一体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包括在建筑阳台拦板,且可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建筑立面等。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在平面屋顶上,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安装有着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上集热器面积,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电池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即使采用聚光技术的电池片,碳减排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再通过逆变器,目前仅为15%左右,最高转换效率,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也只能达到35%左右。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照明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就能成为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电能来源。又要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都能依靠直流电有效工作,于建筑发电的低碳潜力巨大。可减小不必要的能量转换,而不需要交流电源。那么将光伏产品用,目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提高可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
2.3 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在中国很多的商业建筑中,成本较低,其应用价值还有争议,发电效率高。小程机器,有近50%的能量用于供热和制冷需求。若装置适当,调整1℃的室内温度变化,则贡献巨大。又比如,如果在任何一座建筑中,可在建筑年度能耗中,意识提升对于实现节能和碳减排的目标,带来非常可观的节能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如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既节约成本,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又行之有效。比较典型的例子,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带来了一定的节能效益。企业政策的影响力,可持续建筑的扩展,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需要利用政府立法,提升建筑用户的意识,关闭不必要的照明和电器设备,促使行为转变以实现节能。
结语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鉴于碳抵偿本身尚缺乏认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不仅仅聚焦于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同时强调了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与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手段,鼓励政府或企业框架下,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再求助于小量的碳抵偿措施。
参考文献
[1]尹伯悦,赖明,谢飞鸿.绿色建筑玻璃的选择及节能评价分析方法[J].新型建筑材料,2006(9):37-39.
[2]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