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1
一、以数学实验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进行“两圆公切线”教学时,教师用“几何画板”作图,在屏幕上任意变动两圆位置,并慢慢移动两条直线,让学生去观察,探求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时内外公切线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自己去思维总结,得出结论。
二、以数学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难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是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的数学实验采用“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与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数学实验课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以数学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境界,亲身体验数学创造与发现的过程。在传统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中,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往往被掩盖,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问:当初的数学家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是怎样发现证明方法的?数学实验应通过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问题的观察、发现、解决、引申、变化等过程的模拟和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体验到那条被掩盖了的思维轨迹。
四、以数学实验为载体,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了一句空话。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简单。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会逐渐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五、以数学实验为载体,设计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存在目的是为了验证数学猜想。在制作模型之前,教师要让学生考虑清楚实验步骤,按步骤实验,做到活而不乱。例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时,学生们用硬纸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不断地改变它的形状,用量角器测量各个角的角度,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验证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又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我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六、以数学实验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2
唐 爽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11103)
摘 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不同发展”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进行充分的显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是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开展有意义数学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创造,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使有效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教学活动;实验研究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学生活动中将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内容等进行结合,设计出一个活动的主题,主要是对学生该怎样学习、教师该怎样教学、教学的内容是什么等进行揭示。教学模式指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桥梁和中介,可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对教学理论进行丰富。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教育工作者总结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创新。所以,主题教育所具有的多面性、综合性、反思性、情境性等特点,可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完成学科的目标,使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应用
(一)拓展性学习和整合式教学的关系
初中教学新课程对目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列的要求和规范,使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能够对正确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学习。整合式教学可以对静态知识进行生命力的赋予,可以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运用,从横向和纵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整合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体现出来,对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强调,在知识由有限到无限的拓展过程中,使用整合的方法能拓展学生的学习容量。在主题式教学中,依据问题意识,能将拓展性学习与整合式教学贯穿之中。
(二)探究性学习和问题式教学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开展的,和问题式教学是紧密相连的;问题式教学是利用问题对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进行引导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对教学主题进行构建,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式,是学生自觉进入问题情境后,以“实践、探索、体验、发展”为中心主动开展的“探索学习”。问题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握,对问题的表现方法,对情境建设的灵活使用。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自主性进行强调,问题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对象性较强。
(三)合作交流式学习和情景式教学的关系
情境建设主要是使用生活情节对问题进行表现,对解决问题的情境进行创造,对学生在问题解决时能够灵活解决问题进行引导,使用生活中的知识对思维进行启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在情境建设中会使合作交流式学习氛围得到自然的形成,情景式教学是合作交流式学习的先导因素,首先是情景式教学,然后是合作交流式学习。情景式教学对合作交流式学习具有影响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情景式教学将合作交流式学习进行引发,能够使师生互动得到促进发展,形成教学动力机制。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进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师生实践留出生产空间;2、主题内容要具有学科综合性;3、教学目的要具有整体性,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4、活动要具有问题化、探究性。
(二)活动实施过程
1、对活动的主题进行确定。确定活动主题是进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重要基础,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主题需要利用一句话、一个词或者是几个字对教学的目的进行提炼,主要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活动的效果、方法的体现、内容的选择等;2、教学计划的制定。初中数学教师在对课标要求、学生、教材的理解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结合,选择适合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科学、合理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创新体现,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知识的获取;3、对学生进行认真了解。学生是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中的实践者,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等进行了解;4、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教学内容是主题式教学的基础,确立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方面和教材理解方面具有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数学活动目标,数学活动内容,数学活动条件和数学活动的方式。
主题式教学通过情境体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改变传统的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课标》精神。在主题式教学中学习者是核心,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初中数学主题式学习的氛围,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意识,实现自主发展。主题式教学具有较强的自由度,虽然没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但是具有自身的特定规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琳琳.有关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6):9.
[2]戚文理.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12):37.
[3]朱从虎.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0):50.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精心设计
初中数学实验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动手动脑,深入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探寻规律和意义的一门课程。如要更好地发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带来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初中数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是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却因为内容单调枯燥,使得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头疼。但现如今,引入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不尽如人意的面貌和现状,极大地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多边形这些课时,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将实验教学引入到教学中来。首先,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一些有关长方形,四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模型,教师也提前搜集好以便在课堂中用。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展示,然后带领学生动手实践做出这样的四边形。可以用卡片剪裁,也可以用纸折叠,选取一种大家都比较喜欢赞同的一种方式,然后做好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手里边的这些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制作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平行四边形是怎么来的,这些四边形的面积,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主动思考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自觉主动性。
二、观察探究实验过程,发散思维
在以前的初中数学课上,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如今的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再只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多观察生活,看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圆形的,然后教师自己做一些模型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模型,还可以找一些大小不一样的球,在上课的时候,让这些大小不一样的球分别进行滚动,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动脑去思考,同时,也通过这些问题来推动课程的往下进行,最后,在观察完之后,让学生去探讨圆的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在探讨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要敢于向小组或者老师寻求帮助,对于自己的想法也鼓励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原理及规律。
三、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数学实验活动的设计很关键,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内容,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缺点,然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差异相结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及流程,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积极发散思维,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就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剪纸活动,但要结合教材内容,所以可以让学生去剪一些书本中的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然后根据这些图形,让学生剪裁或者折叠,也可以由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数学中的一些形状,让学生进行拼接,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每一个图形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尤其是对于一些立体图形,在进行立体图形的观察拼接的实验活动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课中,有一节是关于视图的,这节课比较抽象,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学习。在活动中,能让学生知道,数学内容的学习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很多内容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总结出来的,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乐趣,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这些立体图形充分地展现在脑海里,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数学图形的感知能力!然后分小组探究交流,各小组成员讨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感受,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的想法意见,对于小组间的讨论,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就是这样的实验活动中,让数学的魅力和意义充分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喜欢数学!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4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多种硬件设施设备及软件,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储存、加工、传输及使用的和。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对信息系统与应用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课程分析
(一)逻辑性
数学教学中的公理、公式均是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反复的证明才得出的,因此其逻辑性较强,其逻辑性具体体现在几何与数量关系的推导上。当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既要讲求一定的方法,也要符合逻辑思维。
(二)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是复杂数量逻辑关系及图形空间形式的反应,抽象性并不是数学学科独有的,在研究数学抽象性知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将图形、文字等联系起来并形象的展示出来。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也不会更好的构建数学模型,因此,需要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该问题。
(三)实践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该观点将数学应用范围之广体现的淋漓尽致,数学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与手段,其实践性很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本身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课程,而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图形、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讲解时,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比如讲解圆锥、圆柱体等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将上述形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图形,通过组合、拆分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严谨性、抽象性及实践性等特征,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首手段很难满足现有的教学的需求,比如无法全方位展示立体图形的构造等,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内容进行进行处理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及动画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方面优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随着信息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加深,比如多媒体课堂中CAI课件的应用,教师通过该课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高密度等特点,能够有效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不足之处
(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
有时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反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主体地位,出现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滥用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时,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三角形的图片展示给同学,学生通过视觉进行感知,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筷子、胶带等工具动手制成三角形,如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有优势,其既能断粮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计信息技术。
(二)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虽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该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将信息技术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注重与学生进行共同与互动,使得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变少,进而导致教师不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盲目,有了疑问也不及时向老师反映,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均会下降。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结合实例
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理论教学,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引入实例。比如学生在学习圆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数学课堂中的圆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太阳,有的学生说像车轮,还有的学生说像呼啦圈等,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说的这些实际物体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重视师生的课堂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扬长避短,不能丢掉传统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问,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并逐一给出思路和意见,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只在乎信息技术应用与否,而是既要应用信息技术,又要认清传统课堂的重要性,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缺少。
(三)注意数学课件的设计
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具体的讲课思路,合理设置课件中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适当分析和讲解。另外还需清楚以下内容:数学教学课件与教学目的是否贴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可以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相符,教学课件的使用时长等均是教师设计课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合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了免费、便捷的数学学习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已经学过的课程制作成视频等,通过社交软件或网络进行,学生可以在家温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数学学习讨论群,教师可以跑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进行自由发言与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5
一、运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使用板书,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或者过程较为繁琐的题目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整个推导和解题的过程,教师都会在黑板上把整个的计算过程完全地呈现出来,这就在无形之间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把更多的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白白地用到了意义和作用不大的板演上。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为整个课堂教学节约了大量的板演时间,将腾出来的时间用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例如,在讲授《二次根式的加减》一部分的过程中,教师就将二次根式的化简过程、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运算过程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呈现,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将讲授过程剩下的时间用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并从网络中寻找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供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保证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课堂教学形象特点
初中数学具有相当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专业性特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许多学生都会感到初中数学难学、难懂、难做题,学习效率提升不明显。使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把原有的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突出教学内容的生动、形象的特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投影》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具有非常强烈的抽象性,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用为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以上概念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形象。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巩固效果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导学互动
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部门对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较好的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以及时代的需要,在改革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教育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新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要求,教师们在发展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变师生间的互动模式,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下,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而导学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本文中,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导学结合”及“互动探究”两者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为“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一般来说导学活动教学模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向来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但为了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应式会通过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等四个步骤完成具体的教学,其中自W导纲指的是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准备的导学提纲,这一提纲一般包含着关于教学新知识的问题情境;而在合作互动步骤中,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此共同解决新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在导学归纳步骤中,教师因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归纳与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教师只能够进行初步的知识点归纳,具体的工作应由学习小组完成;而在反馈训练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等两方面内容完成导学活动教学,这样就能够较好的提高具体课程的教学有效性[1]。
一般来说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将一节课堂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单位、以导纲为课堂的主线,进行组织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的自学等三种方式属于这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导纲,提前预知所学的新知识 导学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运用中,学生通过自学导纲能够提前预知所学内容的知识,这样就能够为整个教学模式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导纲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参考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出能够极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实现学生自学的高质量导纲。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相关的导纲设计中,教师就需要注重问题的导入与学生的自学两点,在问题的导入中,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小组为其准备函数概念的相关问题,以此保证学生能够自觉的通过导纲进行知识的预习;而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需要保证导纲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就能够通过保证学习标准与方向的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
2.教师组织合作互动,进行丰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在完成自学导纲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授课这个最重要的教学环境中遵循“以导促学”,这样就能够保证自身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具体的数学教学。这里我们同样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完成自学导纲后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实现分好的学生小组进行“函数的表示方法和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区别有哪些?”等问题的提问,这一提问需要与积分、成绩等挂钩才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回答热情,而基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在具体知识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将大大提高,这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较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后在公布答案,这样才能够最好的发挥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3]。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导学归纳,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的教学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回顾,也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导学归纳,以此深化自身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导学归纳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整节课程的回顾,一般来说板书的形式是较好的回顾整节课程知识的方法,在板书过程中教师还应穿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完成导学归纳。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导学归纳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四象限的特点”等内容,以此保证学生在完成一次函数相关的知识学习后,能够清楚认识函数的分类,这样就能够较好的保证这节内容的教学效果[4]。
4.教师合理进行反馈训练题目的设计,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完成上述环节的教学后,教师还应通过合理设计反馈训练的题目,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能够较为真实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这一反馈训练题目的设计需要具备典型性与高质量特点,并保证题目的难易适中,实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较好衔接。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反馈训练题目设计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用拖拉机进行耕地,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 42 升,如果工作每小时耗油3升,求油箱中余油量y(升)与工作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问题,通过这种实际应用题,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学生“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检查。
总之,教师需要在导学互动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和具体数学教学的同时,积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对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激发,并以此实现自身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