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28

随着新课标在全国的普遍实施,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必修科目,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分析,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师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而使数学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内容。

对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进入理想的高中学习。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内容上,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在考试时,虽能很好地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而对于试卷中有难度的题目,却无从下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课本的内容,不能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要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教学氛围不好,不利于学生学习。

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被动的角色存在。这样,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如教师重要,进而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上课总会走神,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因此,整个教学氛围便不是很好,往往都是死气沉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然也不容乐观。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粉笔+黑板”是传统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就沿用至今,仿佛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着一块黑黑的黑板和一堆枯燥无味的粉笔字,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渐渐厌恶看黑板和记笔记,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调动起来。

4.预习和复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预习和复习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学生很好地完成预习和复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更是对下节课新知识的了解,通过预习和复习,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清楚、明白,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但就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习和复习环节完全不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了解,因为,当前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只注重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在准备预习和复习阶段时,往往是选择让学生完成一部分的题目,这种被动的预习与复习,根本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

5.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新颖。

三尺讲台、七尺教鞭,是对传统教学的形象描述,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将课本上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忽略了学生成长中的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将数学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如,将作业分为基础部分与扩展部分,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成基础部分就可以了,但对于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做些基础习题外,还需完成扩展部分的题目。通过这样的作业练习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极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中的一些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凭借感觉来理解知识点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顺利理解知识,并激发起学习热情,从而让教学更具活力,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如,在进行“坐标、数轴”的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数轴比作两条垂直的公路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完善、创新学生的复习及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预习和复习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够对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进一步掌握,也能对第二天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从而减轻学习新课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预习和复习环节的设计时,应注意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仅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不够的,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5.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使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标思想 初中数学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00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其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对公开课和示范课的观摩,对于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总结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设计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练结合,即:让学生听、看,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而后在大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新课改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十分重要.在观摩市、县部分教师的新课改示范课中,发现教师们在逐步地改变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出示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议、去评.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明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论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应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总结,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创造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于初中数学,无论是知识的生成过程,还是解题的策略和方法,往往具有诸多途径.基础扎实、智力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具备发现诸多方法的能力,而学困生有时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获得一两种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占主导地位,极力使学生的思维向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拓宽,从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反,教师如果创造机会,或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不同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的发展和思考,就能使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如:在进行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的教学中,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分组讨论作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方法,并让他们实践探索.大部分的学生不仅归纳出作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尺规法、度量法、折叠法,而且把三角形角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不同之处清晰地区分开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收获.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是问题情境,还是例题、习题中都应该尽量设计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如八年级数学中勾股定理的应用:

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为了少走了几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你能算出他们少走了几步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数学回归生活.

四、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拓展学生思维

如果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上粗疏,在处理学生问题上随意,那么必然导致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既不能灵活多样,也无法对学生的见解做高屋建瓴的引导,更无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拓展学生思维.如:在进行三角形中线性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准备好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画出或折出它的三条中线,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索它的性质.学生不仅发现了三条中线共点的性质,而且个别学生还提出了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以及这两个三角形周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阐述理由,并对他们的发现和解释做了积极的鼓励.新教材在给教师自主处理和开发教学资源上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所以,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只有周全、细致地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并在实际教学中带着一颗积极、鼓励的心态去激发和引导学生,把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的拓展放在首位,才能使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达到和谐统一.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几点感受和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 参 考 文 献 ]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备课时,我们先要分析学生的周围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与新知识相关联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迁移手段,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条n边形的道路,有一辆汽车绕此道路跑一周,回到起始的位置,则它的方向改变了多少度?”结论:由于只转了一圈,因此它的方向的改变总计是360o,对三角形来说是360o,对百边形、千边形也是360o,这个值是不变的。这样学生对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的知识理解就更加深刻。

二、创设动手实践,为学生自主探究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喜欢死记硬背,也不喜欢乖乖地听老师讲授,他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探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的目的。这样,探索、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就能更快的得到培养与提高,而且给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动手实践平台:将学生按每组4人分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1.制作等腰三角形纸片,并标上顶角、底角、腰、底边。2.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叠在一起。3.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什么?4.讨论你们的发现,写出结论。此要求提出后,学生有做纸片的、折纸片的、度量的、议论的等等汇集成一片,整个课堂的教学都呈现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热烈气氛。他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1.两个底角相等,2.两腰相等,3.折痕是对称轴,4.折痕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5.折痕把底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对“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知识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亲身获得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情感教学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启发想象,培养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的训练,来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知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就能让学生顺利的展开“创造性学习”。例如,问题:在平面内有3个点,能画出几条直线,4个点,5个点呢?若有n个点能画出几条直线?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让学生先分别画过3个点、4个点能画几条直线,学生易得出答案,但对于5个点,学生容易遗落直线,应引导思考:如何画才不重复又不遗落?学生就会想象:应从一个点出发,每点可引4条直线,共有5个点,共可画5×4条,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共可画5×4/2条直线;若共有n个点,共可画n(n-1)条,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每两点只确定1条直线,共有n个点,共可画n(n-1)/2条。从而在解决此问题时,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问题,在想象过程中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桂林,刘丹.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2]顾泠沅.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1997(1).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应对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研究型课程所关注的知识首先主要是“程序性知识”,既关于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何进行尝试性的探索、研究方面的知识,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基础知识的指导、专业知识的介绍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拓展、渗透。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或相关资料,体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体味获取未曾接触的知识的乐趣,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将这些基础性知识转化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

新课标着眼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研究型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在其内容开发上,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专题、课题作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要眼手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由教师进行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

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研究型课程的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与传统课程的传授现成知识的旨趣不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应以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为基本立足点,让学生把已学得的知识综合应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亲自应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地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脱节的现象。

研究型课题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受教育的机会及成功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体现。开发、利用研究型课程也必须体现教育平等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等的和谐发展,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或相关资料,体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体味获取未曾接触的知识的乐趣,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将这些基础性知识从外显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经个人经验、活动整合的个人化的潜在技能。

研究型课程实施中也要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指导,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常用的方法,还可对某一方法做出更为详细的介绍,如调查法,就可以对其一些常用的方式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采访或访问、现状调查、发展性调查、相关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等作系统的介绍,以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呈现上,应结合学生多样性的研究活动,使其积累科学研究的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实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咨询专家、交流研究、提案建议、撰写论文或报告、展示成果等专题性研究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调动多方因素,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研究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其内容开发上,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从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有组织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探讨数学逻辑,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掌握规律,从而获取基本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升数学素养,增强研究意识的学习方式。

首先,研究型课题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在平等、民主、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科学情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研究性题材来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其次,研究型课程实施中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预测法、数据统计法、测量法、列表法、图尔法、内容分析法等。还可对某一方法做出更为详细的介绍,如调查法,就可以对其一些常用的方式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采访或访问、现状调查、发展性调查、相关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等作系统的介绍,以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呈现上,应结合学生多样性的研究活动,使其积累科学研究的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实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咨询专家、交流研究、提案建议、撰写论文或报告、展示成果等专题性研究活动,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材编排;问题探究;实施分析

自从实施新课标,各地初中陆续开始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使用新人教版教材。在这套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比较传统的旧教材,我们还是发现了许多不同。为了加深对人教版新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我们利用校研时间和校际交流时间,对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应用情况调查。我们认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教材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照旧版,我们发现人教版新教材部分知识结构的编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式的加减乘除安排得不合理,应在七年级上安排

因为现在的安排方式,导致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虽然能够写出结果,但没有化简。在教材的习题中,也映衬着这一问题。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20页的一道函数题时,由于没有学习化简,在求解函数解析式时,就会出问题。还有的地方,内容安排互有冲突。比如,圆心角的概念与计算,人教版新教材安排在九年级才学习圆心角的概念,可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里面却有扇形图与圆心角的度数相关的内容,明显存在编排冲突。

2.选学和必学的内容安排不尽合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编排成为选学,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部分内容,那么,到了高中学习函数的时候就会出现障碍;十字相乘法安排在八年级观察与猜想的环节,属于选学,而且习题只有四道,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部分内容,那么,到了高中学习学习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时,也会出现障碍。

3.负整数指数幂的内容安排靠后,本来应该安排靠前,八年级上的内容,安排靠后会导致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无法进行有效衔接,造成学习障碍

比如,数学与物理之间,物理在八年级已经涉及负指数,而数学并没有学过,这样物理教师就不得不教学生负整数指数幂方面的内容。

4.过早地使用计算器

现在的教材编排,计算器初一就可以使用,这样不利于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提高。

现在学生比较懒,笔算能力很差,与计算器的过早使用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过早地使用计算器导致学生进入投机取巧的学习误区。

5.例题与习题匹配不佳

在例题方面,教学中的反馈是例题普遍偏简单,结题的技巧不足,习题的代表性不够;在习题方面,许多习题重复,虽然列出的习题看起来多样,但实际上解题的思路方法严重趋同,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达不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人教版新教材实施中的困难分析

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在人教版新教材实施中,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亟待克服。

1.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基层教学中,我们发现,基层教师在教研、教学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于一些学校对教师奖惩制度不明确,没有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导致教师干劲不足,钻研教改的劲头不足,一些教师安于现状,备课应付,在使用人教版新教材时,还是依循过去的老路,按部就班,不去钻研,加上一部分学校教师的进修的机会不多,无法实现知识更新,即使有相关培训,也是流于形式,使人教版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参悟不透,学生理解不深,新课标、新理念主导下的新教材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新教材推广受到考试评价的制约

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还是围绕分数这个指挥棒在转。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家长还都没有真正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一切以分数为重。一个教师,只要他的班级分数高,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如此一来,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一些数学教师还是会依照经验将新课标的新要求与传统教学的老传统合并灌输给学生,本来已经删减的定理、公式又重新回到课堂;本来已经删减的难题技巧也重新回到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题海战术,体现无余。这极其不利于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的实施,达不到新课改的目的。

3.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差

数学本来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即使人教版新教材进行了编制创新,但依旧不够。人教版新教材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问题化、生动化、生活化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内容依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枯燥无味;加上大量雷同化的习题,数学课难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计算、推理、证明让学生不胜其烦。

总之,笔者在初中数学应用人教版新教材实际教学中,发现这套教材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这本教材的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教材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正视所要面对的困难,努力去解决,就会带来教学新气象。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我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更应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加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作者通过研读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结合课程改革方面的信息,在数学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感觉数学枯燥、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教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而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外,还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习题中会碰到购物打折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数学素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打折后的消费者是否可以省钱,可以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作用,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电话费的缴费情况等,训练学生的统计能力,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了,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联系抽象的数学符号和直觉的数学概念,全面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从数学语言学习、开展课堂讨论和数学交流训练,以及创造数学交流机会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碰到一些证明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多种证明方法,寻找一题多解,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和进行反驳,并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把自己对解题的理解和心得表述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也学会了分享数学经验和相互合作。

三、结合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进而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在数学中涉及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可以先展示几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画一个圆,并连接圆上的任意四个点得到相应角,找出有多少个圆周角,看谁连的多、连的快,最后讲解圆周角的证明方法,和学生讨论圆周角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小故事,写下自己的读后体会,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感受,以激励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事的经验交流,不断学习探索,数学教学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更好地完成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海荣,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