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1
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贯穿于电子档案的形成、处理、存储、传输、维护和利用各个阶段,很多学者针对各个阶段中涉及的管理、技术、法规、人才、资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工作,以期构建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在本文中笔者仅就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面临多个网络层次威胁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内容的原始真实性;二是档案信息内容不被篡改和泄露,即完整性和保密性;三是档案信息的长期有效性。由于数字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以及它对技术的依赖性,使其安全极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所以,自从数字档案信息出现以后,其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焦点问题'在网络(internet\局域网\无线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网络协议的脆弱性、网络传输的易拦截性和人为的疏忽,在网络结构的各个层次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物理层的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是最底层的威胁,主要是对环境、硬件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威胁,环境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电源是否稳定不间断、有无抗静电、抗辐射、防尘、防水、防漏电等安全措施硬件和线路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使得计算机硬件和设施损坏,无法实现正常的联网;人为灾害主要有无意失误和人为干扰两种:用户使用不当,安全配置设置不合理造成安全漏洞,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而人为干扰是有意的破坏网络底层设施,通过非法终端介入,线路干扰等各种手段,威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致使系统瘫瘦。
链路层的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数据的安全威胁。主要是指链路数据的泄露、丢失甚至被篡改或删除,从而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另外,恶意的隐藏攻击可以采用不断发送级别高的请求来占用节点资源,或发送大量的请求使档案数据库服务系统响应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正常用户被排斥不能进入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种威胁隐蔽性很强,一般会把它看成通讯环境差,所以很难发现。
网络层的威胁是档案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层,是恶意攻击的重要方面,因为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路由的确定,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通过伪造路由信息来破坏路由协议,从而使数据丢失或失去原始真实性,另外,最常见的攻击方式是针对软件和网络漏洞的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黑客攻击主要是通过非法(非授权)访问,进入服务系统,窃取信息,造成文档的泄密,甚至进行违法操作,删除、修改、恶意添加,使正常使用者获得错误信息或者无法获得服务,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转。而病毒攻击主要是利用系统漏洞和人为的疏忽,潜入计算机系统,窃取文档、破坏系统、甚至打开系统“后门”,直接威胁档案的信息安全。
传输层的安全主要是传输协议和密钥的安全,一旦传输协议和密钥被识别破译,数据的传输将完全暴露在网络中,失去安全保障。其带来的威胁主要是攻击者可以复制,编造信息,从而向网络节点发送欺骗信息,使档案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读性,而且一旦欺骗信息时间标记准确,甚至可以破坏服务终端交换数据的能力。
1.2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存在多方面问题
早在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成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电子文档管理方法、技术、标注和构建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电子文档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方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㈣7^,但在网络化建设、法制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特别是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2.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首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全国各个档案部门虽然己经建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数据库,但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而且标准化程度低,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档案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网络安全本身也存在滞后性,因为安全技术是在对抗中不断发展的技术,不断出现的应用安全问题推动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因此,它总是滞后的,正是这种滞后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是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立法和档案法律法规没有有机的整合。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CAD文件的面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出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在1999年,为规范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中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又颁布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在2000年,为了解决计算机在辅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又颁布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在2001年,为了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标准化程度,国家档案局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2002年,针对公务活动中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保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出台了第三部和第四部档案信息化部门规章。由此立法过程可以发现:法律制定的周期性与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存在着明显的滞后。
第三,是安全管理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很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应用人员以及领导层缺乏安全意识,甚至有些档案工作者没有受过正规的网络安全培训,对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重视不够,知之甚少,致使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执行力。同时,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人才严重匮乏,在技术层面上无法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在信息环境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标准化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2.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不足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是对档案信息和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及功能、效率进行保障的动态行为过程。它源于人、管理、技术等因素所形成的预警能力、保护能力、检测能力、响应能力和反击能力。现阶段,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突发事件多,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生存能力;(2)法规制度不健全,档案信息缺乏保护能力;(3)标准不统一,档案信息安全缺乏执行能力;(4)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5)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缺乏发展能力;(6)网络漏洞多,档案信息安全缺乏数字化技术支撑能力。
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多策并举
2.1 应在基础环境建设上着力,奠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基石
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环境和人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是为了保护档案信息的实体安全,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存储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和其他环境事故的破坏,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是有效的措施之一。而人为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制度、积极防御,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人为环境建设还包括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的培养,以及档案利用者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杜绝因为人为的疏忽、大意造成档案信息的泄露、丢失或损坏,从而奠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基石。
2.2 应在网络系统建设上加力,铸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屏障
网络系统建设主要包括:(1)通过各种网络安全技术预防档案信息安全危害;(2)通过软件安全评估审计与网络监测预警机制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威胁;(3)通过信息备份与恢复,补救己成事实的灾难。
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主机数据库安全技术、路由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病毒查杀技术、黑客入侵检测技术等。通过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关键设备,就可以大大降低网络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安全审计,主要是针对与安全有关的网络行为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涉及的记录形成网络智能型日志用于检查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并划分职责范围。而安全评估主要是通过国家软件测评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评估,寻找出系统的“bug”和漏洞,同时,对不同的电子档案密级划分等级和重要程度,并对安全状态和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以及确定相应的安全策略。而安全检测与预警机制主要是采用“看门狗”软件系统,对网络入侵和病毒攻击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用来及时发现和阻止各种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活动,作为防火墙技术的补充,应在服务器、局域网各重要网段配备监测和预警系统。
信息备份与恢复,主要是对己丢失或失真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补救。因为,网络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存在滞后性,任何一个网络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由于人为的疏忽和网络攻击致使档案信息丢失和失真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需要建立信息备份与恢复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一旦信息丢失和失真,系统也能够做到有备无患,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2.3 应在信息标准建设上增力,锻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准绳
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法制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三个方面。档案信息法制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立法的专门性和内部安全制度的针对性上。国家和地方机构的立法应覆盖档案信息行为的各个环节,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多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制定具体、详细的建设标准,从法律上约束档案信息行为,而内部安全制度的制定,应针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场景,制定不同的制度标准,细化到一人、一岗、一机的规范上,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以及档案信息安全标准的通用性。
档案信息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机构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建立权威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能够从战略层面统管本机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在机构的组织形式上,既要能够在日常服务利用工作中履行职能,又要便于在档案信息面临危害时及时转入应急体制并发挥作用;在机构职能的确立上,既要能对本机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战略指导和宏观管理,又能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具体问题进行策略支持和微观控制。而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在档案信息的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分级、分层、分域的管理中,划分管理权限,明确职责,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档案工作者的执行能力。
档案信息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档案采集和鉴定标准、数据格式标准、计算机硬件标准、开发软件标准、网络信息、传输标准、电子数据长期保存标准、网络工程及网络行为的标准化等。
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评价指标,要根据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的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评价指标[9]。
2.4应在人才、资金等多方支持,打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品牌
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人才队伍应由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构成。所以,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通晓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制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既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安全设备和设施,又能解决网络安全具体问题的技术人才。在档案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上述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在实际档案部门中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提高。
在人才引进、培养、提高和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电子档案信息的开发、存储、传输、利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社会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与帮助,通过档案工作者、利用者、组织者等各方努力,查找各种管理和技术漏洞、防止各种疏忽和病毒攻击、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电子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档案利用的网络化己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机构内外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部门保存的电子档案进行安全、严格、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防止电子文档在网络传输、介质存储和提供利用等过程中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从而确保电子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凭证性。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须融合管理与技术要求,实现电子文档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主要由安全组织体系统领支撑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网络安全运行体系各个子系统,其中,支撑体系包括安全防护技术支撑、法律法规支撑、环境、设备安全支撑,以及人才资金支撑四个内容。其内容构架如图2所示:
安全组织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构成完整、统一的安全组织架构,在行业内或区域内成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组成,形成决策机构;由安全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设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办公室,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在各个业务部门内设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小组,负责执行有关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标准建设子系统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总纲,规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指导思想、方针、内容、要求;(2)电子档案各环节的标准指南和管理规定;(3)各种操作手册、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2
在电力事业不断壮大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中电力工程项目受到的关注不断增多。高效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有助于建设现代电力企业,优化生产运行效率。
2不足之处
2.1成本控制问题
因政府投入资金较少,且电力企业自身在控制电力价格方面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因此而深陷危机,面临破产的可能[1]。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者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控制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中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力工程决算滞后严重,在成本支出方面不及时,使工期受到影响,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2.2安全保障问题
电力项目安全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的影响因素为以下两点。①项目管理将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了项目管理中的缺陷弥补,注重形式而没有给予安全隐患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质量不佳。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操作时没有严格遵守电力企业的运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衔接步骤存在误差,不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等。此外,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放低了施工设备与材料的质量要求,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2]。
2.3人员素质问题
一些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造价意识不强,效益观念不佳,在订货时只按照预算计划来控制价格,没有详细的了解合同中的规定并严格遵守,导致订货没有购买附属设备,引起预算超支。一些管理人员在操作实践与专业培训上比较缺乏,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作为支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也受到了影响。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施工经验也不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未经岗前培训的情况下上岗,容易因为不熟练而引起事故。
2.4质量监督问题
员工责任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采取的监督措施,项目经理在这样的制度下较为被动,难以对实际的项目情况进行掌握,控制项目进度有心无力,且风险防范措施的缺乏使施工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各项目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联系与沟通方面不足,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
2.5管理制度问题
项目管理制度没有跟上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所采用的管理制度滞后性明显,主要是沿袭过去的制度,造成了实际的项目管理与部分工程之间的脱节。当出现错误的施工行为和不规范的行为时,一些工程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引起恶性循环。
3优化方案
3.1成本控制
将投入产出的分析确切的落实在项目施工的各环节中,对所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技术、经济、组织多方面保证施工生产与成本核算的同步,实施责任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成本目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强化管理,保证资金流动的周转。管理部门应以高效的管理和明确的政策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材料采购的有效控制,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在项目开始之初,为了对材料成本进行强化控制,应制定一次性计划,在材料选择方面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标准进行,减少返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供料计划进行科学调整,对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严格把关,做好验收工作,以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设计方案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质优价廉的材料,控制工程造价。
3.2安全保障优化
安全保障的优化有助于全面的监控项目活动进程,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对项目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促进作用。为了促使管理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应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真正的实现工程项目时效性与安全性的增强。在操作中将监管职能真正的落实,规范各种不规范与错误的行为,将安全隐患降低,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积极组织事故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应变能力进行强化,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安全操作。
3.3人员培训
电力工程质量受人员素质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应重视对人员的培训,确保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训活动应定期开展,培训包含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工作原理、结构等内容,不断的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加强。管理者应努力提升自我,加强安全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管理工作。采取淘汰机制和岗前培训,使施工队伍与管理队伍具备高素质与高能力。
3.4质量监督
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应具备有效性与系统性,要能够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定期汇报,保证高质量的项目工程。首先,应对监督方案进行完善,建立质监小组,将监督控制点明确,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施工整体活动中贯穿质量管理理念,以严格的标准管理质量问题,做到对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此外,还应做好法律法规的建设,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违规行为受到处罚,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为增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程度应将具体的义务与责任明确,从而共同发挥其职能,保证项目质量。3.5完善制度为全方位的管理工程安全施工,应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负责人为项目经理。管理者需正确认识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增强自身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提高各项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以工作量化、细化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将权责制度确切落实,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从而为生产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在安全设施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事故处理的时效性,尽可能的将损失控制到最小。此外,风险防范也很重要,应对各类机制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不断的将管理水平提高。
4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较为复杂,要求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对自身的管理思路进行完善与创新,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保证工程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范琳.当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64.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3
关键词:配电安全;安全保障;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99-01
配电安全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配电运行中一定要及时分析出现的故障,研究改进措施,保障配电安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1 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配电安全是电力行业非常注重的问题,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比如配电网旁边有房屋建筑,甚至有些地方在配电线路上直接晾晒衣物,更有偷电线、偷电的现象等,这些现象的存在给配电安全带来隐患。而且电力部门对这些现象没有及时的处理,事故发生频率极高,在造成经济效益损失的同时,更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配电设备因素
配电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配电变压器在配置上不合理会留下安全隐患,比如存在着配电变压器超负荷、超时运载现象,这对于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十分不利。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依然存在着配电设备落后、不规范的问题,比如配电线路中绝缘材料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安全标准,还有一种情况是配电设备中没有安装相应的避雷装置或者避雷装置不规范使得配电网在雷电天气经常跳闸。
1.3 配电线路不合理
配电安全运行还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在电网规划中,如果变电所位置不合适会造成有些地区送电线路长,还有分支线路增多,这些都会影响供电质量。配电线路规划不合理还会造成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且分支线路太多会造成一处出现故障就会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后果更加严重。
1.4 配电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配电安全管理方面,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使得配电安全保障无法可依,电力企业也没有重视配电安全工作,存在着公司员工技能不过关,素质低的现象。还存在着企业相关制度不够明确,责任制不能落实,配电运行中出现故障相互推诿,导致安全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影响配电运行。
2 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配电安全宣传工作,电力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促进配电安全运行宣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该普及用电相关安全常识;
二是电力部门配合政府制定详细具体的电网设施管理规定,从而严禁那些破坏电网设备的现象;
三是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结合配电运行事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这样就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这样配电安全才有保障。
2.2 配电设备管理措施
配电设备在电网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的重点应该在配电设备管理,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及时更新配电设备。科技在不断进步,电网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就要做到配电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只有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新配电设备,才能不断提高电网供电水平。做到配电网设备及时更新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设备质量过关,严禁使用三无产品,保障设备环节安全。
②加强配电设备安全评价及运行管理。重视所有配电设备的安全评价工作,具体可以做到电力公司建立、完善设备巡视卡、质量卡等保障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制度,从而排除配电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配电设备在运行中总会出现故障,直接影响配电安全,加强设备运行管理也非常重要。电力公司自身要做到设备运行中随时监督,及时检测与维修,还应该与电力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利用法律、法规等约束手段确保配电设备安全运行。
③保证居民用电安全。配电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居民用电安全,所以供电公司要做到及时开展用电安全专项调查,深入基层,详细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同时配电公司要设立专门部门为居民提供服务,切实保障居民用电安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用电安全常识普及活动,或者居民用电安全知识竞答活动,让安全用电意(下转101页)(上接99页)识深入人心,加强居民用电安全,促进配电企业的发展。
2.3 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素质
配电工作人员是配电安全运行最重要的因素,在提高其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业务水平、技术能力等。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到,电力企业要重视工作人员平时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培训中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应该在员工实际工作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做到规范操作,尤其引进新设备后,设备的操作技巧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来掌握,这样会大大减少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配电故障。同时,要不断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预见性,具体就是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配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在事故发生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配电故障的发生几率。
2.4 提高配电运行中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现在电网运行的环境还不稳定,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天气方面,比如冬季经常有大雪积压导致线路中断,夏季线路经常造雷击的现象,人为因素就是破坏电网设备以及偷盗现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突发事故处理能力对于配电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为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故提供法律依据,同时电力公司应该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制定良好的方案来处理配电运行中出现的突发事故,进一步保障配电的安全运行。
3 结 语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用电需求日益增长,配电运行面临着更多挑战。要做到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要。所以,要在配电运行中认真对待出现的故障,研究解决措施,不断促进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在分析目前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以及突发事故处理能力提高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保障配电安全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俊江.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探析[J].机电信息,2014,(36).
[2] 黄派兵.如何加强农网配电安全运行管理[J].三角洲,2014,(9).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4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网络;高空架设;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TM621.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很不均衡,一次能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西南水电基地、西北煤电基地距离中东部地区800-3000多公里。我国的“西电东送”战略要求输电工程具有更大的输电能力和更高的输电效率,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煤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但是在特高压输电网络中,多需要进行高空架设线路与进行基塔的安装,对于安全的要求很高。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特高压输电网络的高空架设安全保障措施,现报告如下。
1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发展目标与优势
1.1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发展目标
特高压输电网络应符合“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目标要求,具备将我国电力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互送的基本功能,可调控我国发电能源资源和用电力市场的极不均衡的格局,通过对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的开发和外送,优化煤电布局,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负荷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对中长期能源流变化有较强的引导性和适应性,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并为建立国家级电力市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优势
(1)送电距离长:世界上已有输送距离达1700km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我国的葛南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为1052km,天广、三常、三广、贵广等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都接近1000km。(2)电压高达±800kV,从而可以最大可能避免输电损失。(3)送电容量大:规划的500kV特高压输电网络工程的送电容量高达5GW和6.4GW,相应的直流额定电流将达到1000A和1280A,不过大容量的功率输送必然会对电网的规划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更大的影响。
2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高空架设思路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择换流站站址和接地极极址是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投资、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特高压换流站大件设备数量很多,运输设备尺寸大、重量大,运输方案与设备选型、换流站布置及设备制造难度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运输方案需综合优化。特高压换流站的大件设备主要是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而极址场地要求特高压直流接地极人地电流大,接地极布置尺寸很大,要求极址场地的可用面积大、土壤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好、热容率高、表层土壤厚和深层大地电阻率低。鉴于直流特高压线路的重要性,在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开重冰区、重污秽区、交通困难地区、采空区及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区。当无法避开时,应尽量缩短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长度。直流特高压线路与铁路、公路、弱电线路、电力线路、建筑物及河流等交叉时,交叉跨越间距均有较大增加。
3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高空架设安全保障措施
3.1动力伞
我国很多电力架线需要穿越文成山区和温州水源保护区,这些区域植被繁茂,且环境保护要求高。如果以传统的方式架线,需要砍伐大量树木开辟通道,而动力伞架线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植被破坏。动力伞在于它能够在不影响发电机组电力输出情况下架设高空输电线路,而不必使发电机组停机,这为公司节约不少生产成本。同时使用动力伞还可节约人力及成本开支。比如动力伞为潭电二期工程湘潭至云田500千伏线路(湘云线)的输电线路的架设作准备工作-辅设线路引绳。这套施工方案的实施的有利点不单是有效避免了田间施工引起的青苗补偿或村民阻工等问题,为预防湘云线触碰潭荷线引发电源电网安全事故,潭电公司采用运用动力伞用引线在塔柱间高空织网,隔离两条输电线路的方案。此次设放的引线为直径4毫米的绝缘绳,对其他线路没有影响。工程施工人员还将通过这四根引线以及其它施工措施将400平方毫米粗的钢芯铝绞线跨过80多米高的输电铁塔上部架线施工。
3.2 电子眼
在500千伏聊城—闻韶输变电线路架线工中,首次成功应用移动“电子眼”。公司对无线监控系统前端、中继塔位置、摄像头方向、电源供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无线监控系统成功运用于超高压线路架线工序,节约施工成本、人力、物力。通过它的前后两个摄像头,地面人员在电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牵引绳前端的进展和走板尾部与导线的连接情况。就好像在高空安装了移动的“电子眼”一样,施工人员可以足不出“棚”就能看到放线细节。使用无线监控系统,能有效克服线路走廊树林密集、走板反转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特别是对跨越高速公路、铁路、江河湖泊的线路进行施工时,作用尤为突出。
3.3 安全钢丝绳
在高空线路作业中,很多作业人员由于一直没有高于管廊可系挂安全带的锚点,安全带不得不系挂在管廊的管线或钢结构上,安全带系挂点达不到高于作业人员腰部的安全要求。既不符合安全带“高挂低用”的安全管理规定,又给员工作业带来不便。为彻底根除这一安全隐患,某某公司想方设法在管廊上方增设安全设施确保员工作业安全。他们在学习相关施工单位高处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19个高1米的黄色三角架牢牢焊接在管廊上的钢结构上,三脚架顶端焊接内衬胶管的穿线孔,长约300米的钢丝绳分段从穿线孔中穿越,钢丝绳两端使用钢丝绳卡扣加以固定。在施工过程中,这个厂还优化设计方案,给钢丝绳外“穿”上塑料保护套,并加设拉紧器,避免钢丝绳在长期使用过程造成磨损和松动。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被员工称为“生命线“的安全钢丝绳正式投入使用。
总之,特高压输电网络的高空架设安全保障才能满足未来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的需要,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彬. 配电系统电压衰减的概率评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10 .
[2] 张一鸣,朱斌,王新,等.避雷器能量吸收与均流技术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8,5.
[3] 孙西昌,党镇平,丁京玲,等.特高压交流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6,6.
[4] 蒋国文,吴亮 安莉,等.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保护措施[J].电瓷避雷器,2008,3.
[5] 张云都,易辉,喻剑辉.我国大截面与耐热导线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高电压技术,2005,31(8):24-26.
[6] 杨帮宇,彭建春,代红才.750kV长线路中间动态无功补偿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15):16-20.
[7] 刘振亚.加快建设坚强国家电网,促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2006,39(9):1-3.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5
电力公司在我国能源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公司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我国电力公司信息化的发展核心。但是随着电力公司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增加,其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确定。因此,对电力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已迫在眉睫,对电力公司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1电力公司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意义不一样。从计算机来说,信息安全就是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软件程序、数据库系统不会因偶然的或者病毒的破坏、更改、显露而无法保证计算机的物理层面、运行层面、数据层面等安全。这是从狭义层面的信息安全。广义上的信息安全则是包含社会生活、工程应用的方方面面。安全不仅仅是数据信息的安全,也不仅仅是管理技术的安全,更多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1]。
信息作为大家通用的资源,有些东西可以共享,但有些东西确实是有独特性个人或者单个公司拥有。信息安全主要就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2電力信息安全建设体系内容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了“三横四纵”的总体架构,即横向上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层、技术层、管理层;技术层次中纵向又分为4种主要体系,即以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为支柱,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业务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1应用层这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对象。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供给用户好用、易用、够用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的核心就是应用系统及其数据。
2.2技术层这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体系。目前包括技术支撑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服务体系。这4种体系已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立,应该说已经覆盖了技术上的所有方面。
2.3管理层包括等级保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通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才能保证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
3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3.1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不当
目前电力企业加大网络信息化建设,虽然提高了信息化,但是却忽略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包括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此外,一些单位计算机病毒库陈旧,数据加密以及其他的网络安全措施不足,网络信息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一些网络黑客和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漏洞,通过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网络窃听以及邮件截取和窃取管理权限等手段,对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造成了威胁,直接或间接地将国家、社会、经济陷于风险之中。目前,电力行业所使用的办公计算机仍然存在内外网混用的情况,而内外网之间的隔离强度还有待加强。
3.2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固定互联网已经逐渐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每个人都能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时上网,但是网络开放式管理模式也带来了很多危害,诸如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以及政治有害信息等现象。而目前,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协调,资源不能整合,舆论导向难以被控制;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置机制也不够到位,难以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期,致使舆论失控,严重时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一些舆论引导工作与实际工作衔接不够紧密,引导信服力不够,网络信息管理手段单一,网络舆情不能得到实时监控和及时的解决。
3.3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人为失误导致的计算机漏洞屡见不鲜,一些操作人员由于马虎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相应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在操作时失误,让计算机陷入风险中。人为失误导致的计算机网络风险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的职能部门以及涉密单位人员的保密意识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薄弱,需要保密的文件、文档资料被存储于互联网计算机并且该计算机擅自连接互联网,导致文件泄密的情况较为突出。此外,单位员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一些木马文件以及电子邮件的鉴别能力稍显不足,导致黑客及不法分子轻易地侵入单位计算机,通过一些木马程序及病毒控制计算机,篡改、窃取机密文件。
3.4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匮乏,监管制度不到位
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太过于匮乏,并且专业技术不够强硬以及监管措施不到位。除此之外,一些专业人员配备齐全的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网络系统的使用,忽略了网络的安全防范,致使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一些单位则从未进行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于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漏洞浑然不觉,不仅不能及时进行检查、维护,而且间接地扩大了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单位对于网站服务器的监管也不到位,一些网站的服务器甚至没有任何的防护设备。将网站服务器进行托管在外以及租用运营商服务器的情况屡见不鲜,运营商只保障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对其安全防护措施基本放任不管,所以服务器基本处于失孤状态,出现网络安全事故也在情理之中。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管理以及一些技术措施来维护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并且通过合理授权服务,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2]。
4对策
电力公司信息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进行细信息获取和分享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安全。电力公司要切实制定好相关的预防对策,采取有效地信息保护措施,为使不管理系统方面还是工作人员方面,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正常运转而出谋划策。
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为了信息安全,在电力公司中应当引入密码技术,不是相关用户它无权知道密码。这是密码技术的第一步,但往往有些密码精英他们可以破解密码。所以这就要提高单利信息系统密码的难度性。有些电力系统只有用户名和密码,同样的道理这也不是十分安全。电力公司就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动态口令,没有动态口令,是很难进入系统的,这样就更安全一点。
电力系统的计算机必须装备高过滤性的防火墙。防火墙对于不良网站、病毒查杀有着相当强大的功能,并且只要有不良现象出现,这时就会立马提醒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防火墙软件像其他功能软件一样,一定要及时更新,因为好多黑客在不停研制病毒,一不小心就会把病毒传至你的信息系统,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
防火墙有时还不能完全抵制病毒的入侵,这时就需要电力系统安装专门的病毒查杀软件,让病毒无机可乘。病毒又有着独特的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所以电力公司的信息安全系统要时刻注意,可以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病毒预防和监督控制中心,让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或者是专业的病毒预防人员来胜任这份工作。公司对员工也要有较高的要求,不带计算机病毒入职,不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生产病毒,遇到不正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不可自己單独下决定。实行对电力系统的病毒分级防范,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
公司还可以定期开展电力系统安全会议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护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人人有责。可以在会议上让专业计算机人员传授经验。每个人都为公司信息安全做出贡献。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一员,在正常工作时间保证不浏览不良的信息网页,以免招致病毒入侵。在公司与其他公司人员进行信息共享时,一定确保对方不把信息传递给第三方。共享的信息一定要经过公司领导层的审批,不可随意将公司信息传给他人,关于公司信息的外露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公司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密码不可随意给他人,动态口令更不可给他人。公司安装正版的防火墙,专业人员的负责操作,都会给公司的顺利运行带来促进作用。在对电力信息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3]。
5结束语
电力公司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在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可行的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并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及设备,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才能使电力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性一直处于良好状态。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是电力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不仅关系着我国电力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还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只有结合我国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平稳性。
参考文献
[1]庞霞,谢清宇.浅议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J].科技与公司,2012,(7):28.
[2]游威荣.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与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3]王红霞,王中敏,王红晓,刘东,高峰.浅析电力信息安全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电力安全保障方案范文6
近年来,国家电力水平不断提升,安全建设管理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电力系统安全建设规模大、项目多、任务重,实践过程中,技术力量相对较弱,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因而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因为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严重阻碍了生产生活。下面,就电力安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分析。
1)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南方某县级供电公司曾经发生过一起群伤群亡的惨痛的安全事故。在该公司进行低压线路改造中,线路检修班和计量班现场施工中安全防范措施严重不当,线路摩擦导致漏电事故。发生事故绝非偶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准备前期不严谨,员工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欠缺;施工过程中没有身着安全防护的工作服;电路设备严重老化,未及时更换;安全监督人员擅离职守。这些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并不少见,这对于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很大的威胁。
2)季节和地域影响明显。供电过程会受到季节变化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在每年夏季和人口密集的城镇,用电需求会大幅增加,电量缺口大,供不应求。为应对这种情况,供电公司会采用拉闸限电的方式提供电能。这种情况对于用电需求较高的生产企业非常不利,会很大程度上减弱其生产效率。此外,拉闸限电也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2012年印度大停电造成了印东北部六亿七千万人受到影响,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就是印度整体电力供给量无法满足高峰期的供电要求。事后,印度总理申请投入4千亿美元来提升印度的供电能力和发电的稳定性。我国的供电工作虽然相比印度更完善,但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
3)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电力公司的安全建设管理缺少健全的制度,并没有将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安全规范进行一一落实。例如在用电线路安装过程中,前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现场勘查制度,做好危险点分析,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很难真正做到。
4)电力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一些电力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只停留在口头上,严重阻碍安全建设,无法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出现安全事故时,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安全问题进行调查,找不到事故的真正原因,使得安全建设成为一纸空文,无法为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开会分配工作任务时,工作负责人会向工作班成员强调注意安全,大家也积极回应,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并没有切实的将安全施工注意事项加以细化说明落到实处,最终酿成惨剧。
5)电力设备使用不当。目前,电力企业中,废旧的电力设备重复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使用老化电力设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的电力事故屡见不鲜。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把控设备的安全使用。如某供电局在一次低压线路故障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电杆破损严重,抗弯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施工条件。
6)电力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供电企业中,安全建设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实际施工中仍能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受到的制约较弱,积极性不高。而且,许多供电企业的领导更多的关注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对于供电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才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环节,这些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2改善措施
1)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电力系统安全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作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完全是由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决定的。因此,应在电力工程人员上岗之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严格杜绝不合格人员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安全问题深入到员工的内心,让他们深切意识到电力安全无小事。场外培训对于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应在施工现场由经验丰富的员工给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规范使用工器具及相关施工机具设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施工现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此外,健全奖惩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对于违章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出明确的惩罚措施,并进行记录;对于零失误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安全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意识里,保障施工安全。
2)完善电力安全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将安全管理任务实行分层分级负责的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监督部门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相关负责人给出惩罚措施,保障责任到位。尤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惩罚,并对其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备案,提醒其他工作人员防止类似违章行为的发生。
3)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现场施工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安全不仅包括安全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还包括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对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无数的实例表明,在电力维修过程中,带电作业很容易无情的带走维修人员宝贵的生命。此外,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电力设备的监管,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淘汰过期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严格监管工程承包作业。一些工程任务需要交给外包企业完成。在外包过程中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承包商的资质,包括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后续服务等。满足要求的承包商才可以接手工程。施工前要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按合同和协议处理,保障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