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1
论文摘要: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垄断金融资本的研究成果,分析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解释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必然性,可以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因此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在新阶段下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过程,避免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研究,分析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一、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
垄断金融资本是对垄断资本的发展。根据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奇的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规律是剩余随着这个制度的发展而在绝对数上和相对数上增长。为了吸收这些日益增长的经济剩余需要开拓新的途径作为消费和投资的补充,比如销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军事主义和帝国主义等,然而这些途径都不能有效吸收经济剩余,持续的生产过剩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产生。于是在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开始了由垄断资本向垄断金融资本的转变。垄断金融资本具有其鲜明的阶段特点。
(一)经济金融化
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本性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但随着机构成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这使得经济剩余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而金融资本却可以完全摆脱物质形态的束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和灵活性,满足其获得价值增值的本性。于是,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体经济资本迅速膨胀。
(二)金融虚拟化
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596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总值65万亿美元的9倍,是全球gdp总量54.5万亿美元的11倍。其中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总值占全球的50%以上,是美国gdp的25倍[1]。
(三)金融部门走向垄断并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部门正日益走向垄断,"1990年美国最大的10家金融机构只持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0%;今天它们拥有的是50%。前20位的金融机构现在持有金融资产的70%——这是从1990年的12%上涨起来的。"[2]这些巨型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组成"金融——工业联合体"后,金融部门的定价权力显著提高,金融的触角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微观层面的非金融企业通过融资获得资金,企业利润来源以金融业资本为主,和宏观层面的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总量比重上升,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以金融资本运动为主,各国间实物和服务贸易居于次要地位。
(四)新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
由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对滞胀问题解决乏力,新自由主义逐渐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居于主导地位,其核心主张是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关系的调控作用,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其中,关于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
二、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在垄断资本阶段,垄断公司控制着市场运行和产品价格,这些巨型公司为了避免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各自利益,他们共谋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在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各个公司通过削减成本获得利润。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产品的价格竞争是禁止的,而生产要素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竞争却明显加强了,压低工人工资成了削减成本的有效手段,于是利润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垄断公司手中,而工人面临的却是"工资崩溃",陷入"绝对贫困化"。这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对极为严重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手中积聚了大量剩余,并且这些剩余仍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新投资使这些剩余创造更多的利润,即提供更多的供给;另一方面,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加深,身处"绝对贫困化"中的工人抑制需求,资本扩张的压力遇到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保罗·斯威奇所说的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趋势","这种过度积累的趋势在成熟的、垄断的资本主义中日益显著,减少了增长率,并因此唤醒了经济长期滞胀的幽灵。"[2]
为了摆脱滞胀困境,一种新的吸收剩余、创造利润的方式迅速受到资本家的青睐——金融。金融本身具有高杠杆性,通过买卖金融产品,资本家可以在金融市场中迅速实现资本增值,轻松绕开实体经济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增值障碍,并且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和不断推出新型金融衍生物的刺激,再加之新自由主义极力消除资本流动限制,主张减少金融监管,金融成为资本逐利的追捧对象,并日益在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时上文所述的矛盾似乎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本对金融的狂热已经使整个经济建立在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基础之上,一旦借贷某一方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结果就是一系列连锁债务危机和支付危机。在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成为导火索,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迅速传至全球,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一)金融泡沫急剧膨胀
在《资本论》中,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w-g’-g’,其中g-w-g’部分是职能资本增值过程,可见生息资本与职能资本应是紧密联系的。然而,随着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以及现代银行制度的不断成熟,金融资本几乎完全脱离了实际经济,通过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就可以迅速实现g-g’的价值增值,并且由于金融交易具有高杠杆性,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自身价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使得金融衍生品所形成的虚假财富急剧膨胀。
(二)新自由主义推波助澜
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实际是为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正如西方学者约翰·b.福斯特所说,"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复活,而是日益表现为全球规模的大资本、大政府和大金融的产物。"[2]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声称要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但在面对金融损失时,他们则抛开了"市场化"、"自由化"的原则,积极救市,支持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并社会化这些损失,而在金融泡沫扩大时期,则恢复了不干预政策,放任金融泡沫无限膨胀,使企业充分获利;另一方面,"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贫困化程度加深。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激化
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的自我调整,因此,生产关系内部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潜在动因。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总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为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要的因而是为使这个制度和谐运转所需要的消费和投资出路。……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停滞。"[3]垄断金融资本虽然通过金融途径对垄断资本进行了部分修复,表面上解决了剩余的生产和吸收之间的矛盾,但从本质上分析,这种修复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消除爆发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事实上,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会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而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化带来的危机将是更深刻和更长期的,"这是当前危机的最大可能结果"[4]。
四、结论和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垄断资本到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只不过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内部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金融资本脱离实体资本迅速膨胀,产生大量金融泡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逐利、寻找吸收剩余的途径的必然结果,因此仅从金融角度探索解决危机的做法只能起到暂时延缓下次危机到来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形式的经济灾难。
不可否认金融部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金融行业自由发展,甚至取消金融监管,繁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表面上可以分散风险,但从这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这些创新实际上加速了金融泡沫的膨胀,因此,在金融监管中应该更加重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确保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另外,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资本跨国界流动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抵御国际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应该是未来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在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避免照搬照抄,尤其要重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防止贫富差距拉大,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要重视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将促进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防止出现经济增长的泡沫,确保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41.
[2]约翰·b.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垄断金融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j].武锡申,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1).
[3]保罗·巴兰,保罗·斯威奇.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05-106.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2
第一类业主自筹资本,此类资本往往活跃于产业初创阶段。第二是产业资本,该产业周边的产业开始对该产业发展兴趣,第三类金融资本,包括投资银行,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展,专门以资本增值为目标的金融资本开始对该产业产生关注。可以说现代社会商业中某一行业和产业只有吸引到真正大量金融资本介入并参与才能真正步入规模发展新阶段。我想中国的网吧可能也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从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网吧已跨越了初期的自发生长和产业整合阶段,目前正在向规模和品牌阶段过渡。与此对应,网吧的资本支出,也经历了小业主投资阶段,产业资本介入阶段,目前正在经历经营资本转型期。
第一阶段与初期相适应,中国网吧初期资本由众多小业主和个体投资商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规模的微型化,中国网吧才能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处处开花,迅速遍布全国城乡各地。这些小业主大的投资也不过就是几十万,小的大概就是几万块。影响大的覆盖多个办公区、社区、学校或者某个小镇。影响小的就是几栋楼。投资主体的多元和分散在带来网吧迅速繁荣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问题。全国鱼龙混杂,数以千计网吧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难免容忍不健康和经营违法的情况。同时容忍很多法律边缘甚至直接的违法行为。正因此,中国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广大青少年以及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对各地网吧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到管理部门对网吧又是一片责罚。
这一阶段进入网吧特点是量小、分散,数以万计。覆盖面广,从发达地区迅速席卷全国,获利丰厚。大家知道刚开始炒一个网吧证照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这阶段网吧资本面临主要问题是投入小难以形成规模和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品牌。这个阶段从1996年到2000年前后。
产业资本规模进入阶段大概正是看到网吧发展初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网吧的管理。从2002年9月开始的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到2003年4月22日文化部的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十张全国经营连锁网吧许可证每个省市再发放三张地区许可证的决定,共青团设立中青网络家园等等十家连锁网吧机构挂牌。同时标志着IT产业为代表的资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酝酿之后,以不同的姿态介入网吧业。同时带来了中国网吧经营思路、策略和模式上的极大变化。产业资本的介入在提升品牌、扩大规模、加强监管、合法经营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资本的介入一方面导致了全国网吧行业在环境、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品牌连锁的覆盖面相对不足又为中小企业等单体网吧的生存形成了足够的土壤。形成了全国连锁网吧规模不足和单体网吧遍地共存的行业态势。
这个阶段进入网吧资本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模。我们知道全国连锁网吧投资往往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另外一点,相对集中。全国网吧、连锁网吧,鉴于成本、品牌单体规模的限制,很难短期内迅速覆盖大多数的区域,覆盖面有限,获利同样和他们原来的预期有差距。与此对应的就是这个阶段面临着主要的问题是仅仅靠产业资本自身的积累和体内循环,很难迅速建构起整个行业的标杆和旗舰,所以急需其他方面的资本伸出援手。
第三阶段是金融资本的进入。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的网吧产业的确是金融资本介入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一方面产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据文化部提供的相关资料表明,截止2005年,注册网吧11,3万家,平均每天全国网吧人流量4000万人次,目前网吧拥有608万台,网吧行业容纳105,6万就业人员,年产值256,8亿。网吧行业给相关产业带来间接收入1282亿。在中国网吧产业规模至少达到了几百亿人民币的规模。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3
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这一变化的集中表现。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所作的调节,其目的仍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危机发展的结果。信息革命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技术和生产力基础,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则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要条件。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关系并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也没有改变,但是资本的增殖形式却发生了变化。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货币资本是资本价值的主要形式,它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起着决定性的、支配的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利润的实现和货币的增殖。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进步。资本的价值形式演变成货币资本和金融资本二元结构。金融资本的发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金融产品是最抽象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区别在于它只有价格而没有价值。因此,金融产品是虚拟产品,金融资本是虚拟资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由于金融资本的发展,直接金融取代了中介金融,成为资本价值的最主要形式。金融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使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实现了全面的、不间断的、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增殖,即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是: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息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信息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调整的需要。在私有化浪潮中,大量私营企业的融资活动以及股权分散化等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发展。
(三)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2000年,全世界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5倍,1982年的17倍。到2001年6月为止,国际贷款已达7万5千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1998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1万9千亿美元,是1989年的3倍。全球日均外汇交易量从1989年的57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9000亿美元。在资本扩张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1980年,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为3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而1999年,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则达到14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倍。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资本集中和积聚规模和速度达到空前的高度,企业甚至跨国公司本身成为商品,并购势头凶猛,10年时间,增加近10倍:???
国际范围内的公共干预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二战后,这样的干预共有两次:一是1970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废除,黄金非货币化,美元自由浮动;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国际范围内的公共干预证明,金融垄断资本已成为国际垄断资本。而国际垄断资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国际垄断价格攫取超额垄断利润。
金融资本具有双重性质。金融资本不是经典意义上的食利资本。不能把金融资本与经济发展简单对立起来,资本的增殖过程需要金融资本的介入,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金融资本并非置身于生产变革过程之外,它是发展信息和服务业的载体,甚至可以说,金融产品本身就是特殊的信息产品。金融资本的发展促使信息和服务产品转化为商品,并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本的增殖。金融资本特别是风险资本的发展为促进新技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具有进步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金融垄断资本又建立了金融专制统治,成为加强和扩大国内和国际剥削的工具。今天,金融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领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日趋严重。金融投机造成了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并频频引发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对经济发展又具有破坏作用。应该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崩溃。但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又包含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它将沿着克服矛盾和危机并产生新的矛盾和危机的辩证过程前进。
二、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金融全球化发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遭遇70年代初二次能源危机的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时期,生产过剩,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剩,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出现了资本积累过剩和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资本主义为了摆脱危机,拓展生存空间,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资本全球化的枢纽和杠杆。法国学者比埃尔·勒·马森指出:“金融全球化不过是为医治利润率下降而使用的镇痛剂”。②另一位法国学者、《金融全球化》一书的作者弗朗索瓦·沙奈则阐明了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他认为:“脱离调节学派所说的‘福特主义调节方式的危机’以及者所描述的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典矛盾(这一矛盾从1950年到1974年衰退以前被长期抑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出现,就不能理解金融全球化这一现象。逐渐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作为借贷资本力图以金融的方式增殖,也只能从投资于生产的资本日益增长的增殖困难中得到解释。”③资本的过剩积累促使大量资本从生产领域流入金融领域,成为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生产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它优化了资本资源的配置,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西方学者所说的,从福特主义的增长方式向金融资产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扩大了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在金融全球化发展时期,美国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其股市盈利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1989—1995年,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从2508.9点上升到5117.1点。1997年又飚升到7908.3点,1999年3月25日突破1万点大关,达到10006.8点。1990—199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股市投资回报率为13.1%。某些基金,例如对冲基金的资金回报率竟高达30%。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繁荣④。
三、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
在金融全球化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它们是金融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在金融全球化中发挥了推动、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和金融业优势。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达到75%以上。信息业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金融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8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均来源于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服务贸易。近20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内部结构也作了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直接金融所占比重加大,融资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金融资本的社会资本基础扩大,加快了金融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投资公司、养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险基金等共同基金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金融业占绝对优势。金融产品是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都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法规、严密的避险机制和监管体系。
(二)发达国家政府直接参与推进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政府除了实行特别有利于金融资本发展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外,还通过发展公共信用和国际信用,直接参与支持金融资本的活动。例如,经合组织国家政府把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可观的部分,即预算开支的20%或国内生产总值的3%—5%,转移到持有国债的金融资本所有者手中,从而使金融资本成为永久性实际正利率的受益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仅美国国债就占了经合组织国家国债总和的39%。国债市场成为国际债券市场的支柱。这一市场掌握了世界金融市场30%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不断寻求稳定的、流动的收益,其流动性是由二级市场来提供保证的,它们在二级市场中不断进行交易以实现增殖。这就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发国债的原因。目前,除外汇市场外,国债市场已成为最大的金融市场。1980年,美国国债日交易量为140亿美元,而1993年则达到1200亿美元。1999年底美国国债累计发行余额5.77万亿美元⑦。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资本主义;核心;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47-01
一、希法亭以金融资本为核心阐述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
希法亭在《金融资本》一书中开宗明义“本书试图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试图将这些现象纳入始于配第而至马克思达到其最高形式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是集中过程,这些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形成导致‘扬弃自由竞争’,另一方面表现为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我们后面讲详细说明,由于这种关系,资本便采取自己最高的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即金融资本形式”从这里我们看到,希法亭把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和金融资本的形成看作资本主义的新特征。他通过对信用、股份公司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了“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日益结合”的结论,垄断的出现则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也使资本变成金融资本,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的统治因素。
信用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希法亭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银行由主要是支付中介向主要是将闲置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中介演变,信用则由流通信用想资本信用倾斜,以及在资本信用内部,由流动资本信用向固定资本信用倾斜。由此,它与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当银行仅仅是信用中介时,他只关心企业的暂时状况和支付能力,而当银行转到为产业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本时,它们之间“就由暂时的利害关系变为长远的利害关系;信用越大,特别是转化为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这种利害关系也就越大和越持久。”企业越来越依赖于银行,银行也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顺应企业的要求。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5
一、概念阐述
按常规的经济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基本经济概念人手分析。
所谓产业资本是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等。企业或企业集团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其产业资本运用的过程,它的投向取决于盈利状况、整体经济环境及自身发展规划等,前者是决定因素。而金融业资本存在于和生产部门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业,从会计学的角度既是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的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资产的剩余权益,在形式上包括货币资本、借贷资本及其它形式的虚拟资本。金融业资本聚合社会闲散资金,是金融服务业从事货币经营,发挥其固有的中介调节功能的根本。
理论上产融结合特指在生产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参与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事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直接结合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包括信贷联系和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对产融结合的分析,自然让我们联系起经典意义上的金融资本的概念,实际上,经济学对产融结合的论述也集中体现在“金融资本理论”。现在看来,金融资本的出现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历史角度考察金融资本,它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与金融业资本以集中、垄断生产经营为目的的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其二,资本的融合主要通过信贷关系,股权参与、人事联结、组织协调、信用结算或资倌咨询、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的;其三,资本的融合程度以两者在竞争合作中能否获得比较利益为限,与基本经济制度无关。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得出,产融结合和金融资本是两个可以等同的概念。
若要严格区分起采,只是前者为动态,后者为静态,故可以描述为,产融结合是金融资本形成的过程。但是,金融资本不同于金融业资本,这是我们在分析此论题时必须先要明晰的概念。
二、需求供给分析
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参与者主要是金融部门、产业部门和政府。产融结合对三者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各自对产融结合不同的需求动因。
作为金融业最普遍和主要的组织形式,分析银行对产融结合的需求有着代表性。银行资本具有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特点,而产融结合内在地满足资本“三性”要求,成为银行在产融结合过程中的能动力。对企业而言,现阶段企业融资以间接方式为主,要解决资金短缺,企业需要与银行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从产融结合中,企业得到银行稳定和长期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相对于实业企业,我国金融机构数量还是太少,金融资源具有稀缺性,增加了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企业通过与金融业渗透会为产业资本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满足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需要,对政府而言,产融结合在金融业和产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传导机制,给政府以金融手段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市场制度。另外,金融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处于大力发展的势头,因而产业资本(包括民营股份)参股、控股金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投入金融企业资本不足的“软肋”。
上面的分析阐述了产融结合中的参与者对其具有明显的需求动因,从制度安排的角度,产融结合的实现还需要有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也既是制度创新和市场条件。
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产融结合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说,产融结合在我国不是技术操作问题,而主要是产融结合的体制基础问题。产融结合所要求的体制基础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制度创新非常必要。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里,占有资本的条件、产融结合的条件与方式都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要培育和发展产融结合,必须提供完善的市场条件,包括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培育适当的专业性市场中介等方面。 三、效益成本分析 经济学分析中,效益成本的比较常常用来决策某一方案,而应用到本文,目的在于透析产融结合的利弊,进而防范风险,将其朝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加以规范。
1.效益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产融结合所带来最为明显的效益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产融结合能使银企之间的债权关系固定化、长期化,它们之间的资金交易就类似于某种内部资金拆借。金融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从外在信贷联系走向内在资本结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行为,从全社会角度看,节约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同时,在一个有效率的制度结构中,产融结合能够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这主要是通过资本形成能力的提高来实现。首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使越来越多的闲散资源进入商品流通与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能力。其次,金融部门介入企业,借助于货币利率的显示等途径,使低效率的项目投资被淘汰,从而保证了投资的效率与生产能力。再次,有助于促进储蓄一投资的转化,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全社会价值的增值,使社会财富不断累积,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产融结合还能够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2.成本
应当注意的是,产融结合固然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有许多积极作用,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一国经济金融的风险。
如果产业资本没有增加,徒有金融资本的炒作增长,经济泡沫就会必然出现,而银行与产业之间联系更紧密,可能更容易传播风险。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产融结合行为也会由于外资并购的参与而涉及相关利益者增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更会使产融结合的风险加大。产融结合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和监控,还会形成“航空母舰”式财团,带来潜在的垄断。垄断通过种种排他性控制,会引致生产效率低下,资源不能得以有效配置,而且垄断利润的存在将造成杜会福利下降。
此外,产融结合中法人持股使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削弱了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容易导致经济的非均衡。
四、结论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产融结合可以描述为金融资本形成的过程,二者是可以等同的,但金融资本不同于金融业资本,这是我们在分析时必须先要明晰的概念。
第二,产融结合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能推动经济增长,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还能内在地满足银行资本“三性”要求,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资渠道,以及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因此金融部门、产业部门和政府对产融结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动因。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应大力推进和发展产融结合。
金融资本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国际资本;外部推动;内部拉动
一、研究背景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转移,包括流入与流出两个方面,它反映了各国宏观经济形势、综合竞争力、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变动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随着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证券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产品与技术革新的推进,各国逐步放松对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管制,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已远远高于全球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表现出显著的膨胀趋势。
卡瓦尔多、加西亚(2007)研究了巴西资本管制情况,指出资本流入管制政策仅能在2—6个月的较短时间内阻止资本流入。黄济生、罗海波通过估算中国金融资本流出流入规模,指出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中国正经历着金融资本的双向流动,且隐性资本流动占据主导地位。杜萌等通过梳理近200多年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理论分类总结和阐述,得出金融衍生工具将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国际资本流动的参与者将发生较大变化。吕光明、徐曼通过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中国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研究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指出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解释,其中套汇因素的影响最大,套价因素的影响次之,套利因素的影响极弱。李伟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指出国家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国家政策和汇率状况,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从外部“推动”和内部“拉动”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外部“推动”
这里所指的外部因素大致可分为世界利率、世界产出和传染效应三种:首先,利率反映了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或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利率的变化可以通过扩张或收缩全球信用供给,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其次,世界产出状况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世界产出增长引发的替代效用使得流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增加,收入效应会导致流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本数量增多。再次,传染效应是通过信号机制和流动性机制以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或信号效应的形式传递到其它市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它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国际资本流动传染性直接表现为国际投资者的全球化资产组合动态管理。
(二)内部“拉动”
本文所指的内部“拉动”主要研究基本经济、收益和交易成本三方面。基本经济因素是由多个宏观经济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反映了一国整体投资环境的安生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在不考虑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形下,国内利率水映了国内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它对资本流入的效应为正,但考虑到开放的证券市场对国内利率的弹性为负。又由于利率对汇率的变化存在着重要影响,因此需将二者综合考虑,用利率平价理论来探讨二者的联合作用。随着世界各国产业格局的变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已脱离实体经济层面,完全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动机。此外,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还可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从而交易成本理论应运而生。交易成本是对利润的一种抵减,国内外从事资本交易的成本不同对利润影响也不同,从而会对资本流动产生相应的效应。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金融经济的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膨胀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均保持较低水平,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增长。其中,在90年代初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较为缓慢,1998年至2000年增长加速,2001年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回落,但在2002年略有恢复,随后两年内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高达39629亿美元,是1994年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4.59倍,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大大超过同期的国际直接投资。在过去20年,全球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8%,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7%,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速度则为14%,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是国际贸易的两倍,是世界经济的4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充斥,热钱交易量逐年上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主要由其所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悄然发生,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加速演变,再到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率先引爆,直至2011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全面升级,未来两三年,欧元区的稳定和欧元的存续将受到重大挑战,全球金融经济亦可能将再次面临近几十年罕见的经济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