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4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深入认识地理学科,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在每一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来。由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笔者同样有心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出力,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地理课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与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殊途同归,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中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的指向,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离不开对教学大纲的参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要想在地理教学中真正落实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责无旁贷地需要精心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性的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体现和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课中都需要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逐步达成。
例如,“关于人地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比较从现象中总结归纳一般规律,并运用抽象的地理知识对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关心环境,热爱环境。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该三维目标指向的就是高中生地理的人文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力争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由此可知,明确并实现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在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应该同时注重教与学这两方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长期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在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更突显,学生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导致教与学失调。新课程改革较好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力图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调和,实现教学相长。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教与学作出了较好的诠释,教师的教旨在引导学生学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优化学生的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先搞清楚二者之关系,在教学中才会更加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而教师则应该着重于引导组织,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搭把手”“使点力”。
比如,笔者考虑到《大气的运动》这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枯燥,因此,首先是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接着,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出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好,课堂教学才算成功。笔者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过教学反思,经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效应,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总体而言,实现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创新化教学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创新。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甚为重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考试对学生的考查越来越高。比如,高考地理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知识为主,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性能力,也就是在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考的压力导致教师“越俎代庖”,做了很多本该由学生自己做的工作,教师直接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又将其生硬地接收。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不少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较难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运用。而新课程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和启发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将理论实践化,推动高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城市的兴起、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与学生的生活极为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了解相关资料。笔者就将生活化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最终的教学效果比预期好,足以说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有利。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关键问题;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08-04
初中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已从最初的开展推广阶段深入到了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其核心始终是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愿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而初中数学教学就要改变过于强调接授式学习、机械训练的�F状,提倡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一线教学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初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基于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还偏于薄弱,在理念与实践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围绕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依托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面临着的问题和困难,寻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这一理念,促进理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同时,明确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提炼数学学科的教学关键问题,可以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应对在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困惑。
二、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选取
那么具体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定义为“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呢?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应该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四基”“四能”课程目标的达成,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可以对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一言以概之: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学问题。它指向数学教学的核心,直接反映科学有效的教学线索和层次,明确体现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形成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导向性”的特征。教学关键问题是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理念为主要价值取向,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关键内容为载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领域:核心素养、核心内容、教学策略。其内涵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外延表现是核心内容和教学策略。核心内容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必备载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功能,体现了数学内部重要的逻辑结构。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必备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借助核心内容凸显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核心内容、教学策略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一)核心素养的10个关键问题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驾驭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它包括如下十个关键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5.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6.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7.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8.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9.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十个教学关键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们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需要培养的数学素养,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这十个问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明确核心素养的十个关键问题,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抓住教学关键,并在其指导下在教学中有机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内容的15个关键问题
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在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中起重要的逻辑关联作用的内容;在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主要载体;是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内容。核心内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四大领域而确立。它包括以下15个关键问题:
1.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理解有理数
2.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公式的获得过程
3.如何建立方程的概念
4.如何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5.如何在运动与变化中体会函数的意义
6.如何建立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7.如何引导探究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8.如何引导探究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9.如何引导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0.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建立模型
11.如何描述统计数据
12.如何处理数据13.如何用频数估计概率
14.如何实施对大数的估计
15.如何验证猜想结果的正确性
我们在确定核心内容的关键问题时,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力图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既能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又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发展空间。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经历数学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的8个关键问题
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这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包括以下八个关键问题:
1.如何在学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2.如何抓住并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
3.如何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4.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
5.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
6.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7.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8.如何利用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教学策略,理解和把握好核心内容的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它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三、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关键问题
以上总结的初中数学教学33个关键问题,涉及初中数学四大知识领域,蕴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也凸显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问题的覆盖面广,有内涵,有深度,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问题的确定和罗列只是完成了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前提工作,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使之能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效能,才是我们做这项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
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首先要做到以“标”为本。“标”在这里是标准的意思,既是指课标也是指教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这是教学研究的原始起点,也是教学的方向和载体。
具体来讲要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要广义地理解,不局限于知识目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首先要有思想导向,站位要高,放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在高�^点下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熟读精研课程标准,对其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要深入理解,对课程内容要牢记于心,在教学中不能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知识教学当作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问题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二是要明确教学内容的定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孤立地看待每节的教学内容,要把它放在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中,在横向上要思考该节内容和上下节知识的关联,在本章甚至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纵向上要看它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起着怎样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还要思考这节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素养。
例如:核心素养中的教学关键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伴随学生中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运算错误,不能单纯归结为“粗心、马虎”,事实上,不明算理,对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重视不够,才是造成学生运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首先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重点理解有关知识,熟练运算方法,随着技能的逐步形成,再灵活运用法则。其次在运算技能初步形成后,还必须经过强化巩固阶段,运算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最简结果,也要为一定的推理判断服务。最后,运算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不仅是计算,促进学生对算理算法、解题策略的理解更为重要。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一、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教学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与走向,相对于以往的“双击”和“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已经不再是有具体指向内容的指挥棒,而是指向全人、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文化素质。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之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作出了要求,并且具体分类为如下五个方面: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这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不再是带学生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模仿与练习,而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以启发,最终达成教学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在当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成长,给学生以启发,全面推动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实现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核心素养发展之下,对于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也提出了方向性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氛围民主,以人定教。在当前教学中,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因材施教,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氛围,全面推动学生成长。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美术的启蒙与熏陶,此时的一切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新鲜的,新鲜的色彩感觉,新鲜的审美感知。而作为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关注到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给学生以启发,最终达成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民主的氛围,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发展,尊重学生成长,从学生角度找寻艺术的美好,激发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为学生种下艺术的种子。其二,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之下,才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心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及时、准确地做出引导,才能切实的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实现对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构建。轻松地氛围和寓教于乐的观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而且艺术学科本身不需要沉闷,而是需要大胆的想象与创新,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对思维进行开拓,才能真正达成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善用科技,现代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对教学发展发挥着全面推动的作用,影响并改变着教学工作,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约束自己,提升对科学技术的操作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对课堂的指导与运用,使信息技术点亮课堂,融入课堂。
二、情境教学在核心素养时期的运用意义
情境教学,在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形成感悟。在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临摹,盲目的追求“像”,比如画了一座塔,就要求这座塔一定是正的而非斜的;教材中的图片有3个窗户,画出来的也一定要有3个窗户。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很多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缺乏学生对物质的真听、真看、真感觉。这里可以为大家简单介绍何为情境教学。以画鸡蛋的故事为例,日本教师会拿出一袋鸡蛋,给班级每位学生发一个鸡蛋,让学生拿回家自己进行观察,直到煮熟吃掉,第二天再让学生回来画个鸡蛋;美国教师会直接拿出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鸡蛋,甚至还会带来煎鸡蛋、煮鸡蛋、切开的鸡蛋等不同的鸡蛋,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再画鸡蛋。虽然这两个国家的教师做法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去了解鸡蛋,知道鸡蛋其实是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而非都是椭圆的,而且不同形状的鸡蛋,味道也是不同的,真正形成对鸡蛋的立体印象。这就是情境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就是将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日常的运用于课堂,最终达成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兴趣的全面培养,推动课堂的发展。情境教学的运用,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带学生进入到相应的状态下进行思考与探究,真正地去看与听,这也是作为艺术门类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其能够全面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关注到现代化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关注到的是对学生成长的培养,而非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事实上,小学阶段学生也并不一定对美术会产生兴趣,此时与其对其进行专业术语、专业技巧的灌输,不如直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情境教学再核心素养时期的具体运用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现情境教学的重要环节。情境教学本身属于随着新课标发展而来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全新的意义,需要紧扣新课标精神去理解与体味,更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新课标发展带来了情境教学法,也自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升自身对情境教学法的领悟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这一能力能够帮助创设情境,将视、音、图、文等充分的结合,实现情境的优化创设等,对情境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领悟与感知能力等,作为教师要想构建与美术课堂相符的情境,不仅需要具有艺术品味,还要具备人文情怀,如将“月夜”场景的创设与我国传统的诗词《春江花月夜》《静夜思》等相结合,巧妙设定意境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实现现代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三,组织教学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创设情境往往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将课堂进行组织交融,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仍然需要教师完善创设,思考如何用语言进行讲解引导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必须关注到的。
(二)掌握情境创设技巧
掌握情境创设的技巧,也可以理解为找到情境创设的真谛所在。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展开教学工作,而是需要尊重课堂的原理所在,如前文提到的,在进行“月夜”教学中,可以与传统古诗词结合。美术作品是有灵魂的,教师要找到其中的灵魂所在,抓住其中的真实内涵,全面推动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给学生以启发,进而达成情境的创设。美术作品往往能与很多内容相结合,如音乐、诗词、文章等。如丰子恺的画作和文章的结合,就是画与字的结合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结合点,实现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是实现情境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能够为情境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技术强有力的表现力,不仅能够将平面的色彩图片用更为清晰的形式展示出来,也能化静为动,将图片表达的内容更为清晰地展示出来。在现代化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将许多教师用语言讲述不尽的内容直接表达出来,并且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电影等的全面结合,增强表达能力,增加情境创设的渲染能力,最终实现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供方便,进一步渲染环境,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完善。同时,运用教学软件,以此来刺激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件,选择有效的教育素材,以此来充实教学内容。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通过眼睛的观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大量的欣赏类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教学,给学生展示出相应的视频与资料,以此来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美术知识中的背景与发展情况,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音乐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受到美术知识的影响,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引入其他艺术形式
引入其他艺术形式,是构建情境教学的重要途径。如将文学与美术的结合,是常见美术情境创设方式,在我国传统文学中,本身就有题画诗等内容,只有牢牢把握这些内容,才能切实的达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到学生的成长,达成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在引入其他艺术形式时,也要关注到各种艺术文化与情境的结合。如在一些图片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而教师要能够以语言文字、文学渲染等方式,去引导学生,达成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以启发,最终达成教学任务。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语言能力
引言
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上,小学英语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探究,并且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绘本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绘本故事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把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展现出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英文版的绘本故事将原汁原味的英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儿童了解英国文化,丰富儿童的阅读视野。
将英语绘本故事加入到教学中,主要加入到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绘本整合出来,采用语言简单简练的文字,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本知识内容,而且也能作为课本的拓展知识介绍给学生。既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4A Unit 1 I like dogs有关动物的教学单元时,就可以将Peggy Rathmann话本进行引用,既可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教授,又可以当作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近期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绘本的教学方式,将其中的内容做成PPT的形式,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句子易懂,老师可以初期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到了后期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概的同时,逐步的精进故事的语句,同时采用原声播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看绘本、读绘本、演绘本的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巧妙的利用绘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引导,引起他们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交流
量化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只有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今的新课标教学标准,学生是主体,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只是起到辅导的作用,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使学生多讲英语,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英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落下一个学生。
例如:在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放一些水果的图片,以fruit这个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许多新的单词,这样既可以通过图片 引言
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上,小学英语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探究,并且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绘本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绘本故事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把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展现出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英文版的L本故事将原汁原味的英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儿童了解英国文化,丰富儿童的阅读视野。
将英语绘本故事加入到教学中,主要加入到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绘本整合出来,采用语言简单简练的文字,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本知识内容,而且也能作为课本的拓展知识介绍给学生。既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4A Unit 1 I like dogs有关动物的教学单元时,就可以将Peggy Rathmann话本进行引用,既可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教授,又可以当作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近期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绘本的教学方式,将其中的内容做成PPT的形式,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句子易懂,老师可以初期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到了后期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概的同时,逐步的精进故事的语句,同时采用原声播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看绘本、读绘本、演绘本的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巧妙的利用绘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引导,引起他们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交流
量化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只有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今的新课标教学标准,学生是主体,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只是起到辅导的作用,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使学生多讲英语,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英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落下一个学生。
例如:在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放一些水果的图片,以fruit这个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许多新的单词,这样既可以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复习单词。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和水果单词结合起来造句说话,如,“The apple is red.”这样就与之前学过的colours的内容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可以将知识进行关联,丰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Let’s make a fruit salad. What fruit will you choose?”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促使学生采用英文进行回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六年级的英语作文中,可以采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框架,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例如:在六B Unit8 Our dreams的作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在描述时可以采用哪些句型或是单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三、关注课堂活力,彰显语言交流的魅力
小学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最初阵地,对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朝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活力,尽可能的组织语言交流的活动,增加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是学生具有英语学习与交流的经验,提升英语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增加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在英语学习和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喜欢这门课程。采用提问的方式“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作为导语。引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更加坚定对自己喜爱课程的热爱,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当然,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播,改正学生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问题,教授学生在表达中不会使用的单词,并解释相关的意思,让学生在表达中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将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提升。
四、构建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师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教学中的知识点,完善结构知识,增加语法知识,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时,教师可以列举出学生都知道并了解的节日,Spring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等节日,并且补充一些知识盲区。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图片的方式,利用图片介绍一些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构建起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举一个例子,例如: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型构建更多的句子,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从而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能力,然后在让学生采用一些连接词,将这些构建的句子连城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沟通的独特魅力。
五、在问题中培养英语语言能力
问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教师提出问题采用小M合作或是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评价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其有着与汉语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语法结构,单词与句式,英语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点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灵活有效的方法,就会促使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推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每周采用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做presentation,提高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
例如:在五B Unit6 In the kitchen教学Culture time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饮食差异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或是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知道餐具如何摆放,学生在思考之后用英语回答问题,老师在同学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并给出一定的补充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通过询问或是互联网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情景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景,将同学带入规定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代入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景教学可以真正的使学生采用英语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符合和贴切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熟悉场景,提升语言交流技能。
例如:在六B Unit 5 A party 的教学中,制作一些道具或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环境,让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在一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结
小学英语教育为学生之后的英语水平提升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其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敏.语言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探微[J].内蒙古教育,201.,35:62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5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国家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且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存在低下的现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下,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教育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化和灌输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功能,这对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渗透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人文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缺失,主要如下:首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门心思地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忽视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资历浅,人文素养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人文素养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彻底该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强化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般而言,教师的人文素养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的榜样作用是极大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实现人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学会自律。这种自律是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将这种阅读的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也热爱阅读。从根本上讲,这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一种感染,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身的教学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良好的人文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人文光辉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6
前言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条文明确指出育人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核心素养的号召下,根据《课程标准》,辽宁省2018年秋季“新教材”开始在高中课堂出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逐步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转型。
一、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是指公民基本的、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集合了知识、能力、态度。对高中生来说就是自身在社会中融入、实现以及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素养。
学科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指某一具体学科的基本内容、方法、观念、技能,只要学生具备了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打下了在该学科继续学习的基础,可进行独立的学习和研究[1]。
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部分[2]。
物理观念来源于物理知识,如: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科学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规律和关系从物理视角出发的认识,内化了分析综合、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包含了建构模型、推理、论证、创新等。
实验探究是指对已经推出的问题、形成的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过程中的交流、反思,主要包含:问题、结论、解释、交流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了科学之后对科学和技术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主要包含:教学的编制、态度、伦理、环境等。
三、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讨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水平、指标和等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教学方式。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教师必须将不同板块的内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物质观、相互作用观等,并教会学生用这些观念切实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结合,如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美术、地理等,多方面启发和教导学生,逐步消除学生对物理难学的心态按照核心素养的需要,实现课堂的转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建构模型,帮助学生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实验、思维、论证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3]。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形象化,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科抽象的知识点、忽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要将教学活动中的抽象问题反映到真实世界,为学生??造环境,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进而提高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师可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设置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感受到科学本质,养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探究的态度,如在学习电磁学时,教师可设置磁生电,电生磁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感受到磁与电的真实存在,从而解决抽象的问题。
四、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建议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高中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该时期的学生缺乏的是正确的方向引导,而不是强硬纠正。小组合作的方法适合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既可以通过自主的探究和讨论解决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如在《电流表的改装及内外接法》中,教师可简单介绍电流表的构造,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自己动手验证电流表的改装及内外接法的区别,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要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如在学习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去测量水杯的深度、玻璃的厚度、矿泉水瓶的内外径等,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学习《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预先演示单摆的运动,后可挑三名学生上台演示,第一个同学的要求:同一高度、摆角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单摆,多次实验,两个单摆基本同步,结论是“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第二个同学的要求:不同高度的两个相同单摆同时放开,多次实验,实验结果也是基本同步,得到的结论是“单摆周期与振幅无关”;第三个同学的要求:同一高度、质量相同、摆角不同的两个单摆同时释放,实验结果发现两个单摆不同步,多次试验,依旧不同步,教师可在此时让不同的同学都来做第三个同学的实验,排除人为因素,得到的结果是两个单摆不同步,教师可在实验结束后提问同学,经过试验发现了什么,同学自然会知道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而与质量、时间、高度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验证、自己得出结论,不但让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物理课程的实施中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可通过入职前教育、入职后培训、研修等方式,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