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1

建设绿色基地 管控源头质量

2003 年,第一个 3000 亩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在汉源建立,通过逐年发展,现在五丰黎红公司绿色食品花椒基地达到 4.8 万亩规模。2014 年为实现产业升级,公司进行了 1000 亩有机花椒认证,取得花椒有机认证证书。

“发展绿色食品,源头是关键。我们每年对基地提供大量的资金,对花椒基地进行花椒苗的补种、发放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对基地内的椒农进行技术培训,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等,并派出专职人员对花椒基地进行管理,为椒农进行技术服务的跟踪指导,公司每年支付乡镇技术服务费近 10 万元,并在基地内寻找对花椒有研究的带头人作为基地管理人员,从源头保证绿色生产。”公司副总经理谷学权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花椒基地现有花椒树 650 万株,产量 800 万 千克, 带动当地农户 6000余户, 户均花椒产值达 2.8 万元。在收购环节对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内的花椒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为 0.2 元,使椒农在公司的发展壮大中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有利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当地农民的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增加了收入,让其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了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社会增益的多赢目标。

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产品品质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五丰黎红公司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以“用心选料、精心制作、不断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为质量方针”, 开展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治理。

“我们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从组织层面确保各项管理举措得以强有力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目标,确保目标落地;同时,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和 OHSAS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四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建立 《绿色食品花椒基地管理办法》、《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产品召回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对预案进行演练。建立健全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监督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实施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系统,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谷学权说。

目前,公司已经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追溯目标,对原材料、过程、半成品、成品和流通等环节进行产品标识,对产品质量的形成全过程进行质量追溯,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产品。

积极开拓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

以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结合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五丰黎红公司在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上下功夫,把精益管理融入标准化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2010 年进行技术改造迁入汉源县食品工业园区,自主研发了产品加工生产线,引进新工艺和设备,使花椒油系列产品年产规模达到了 2 万吨,基础环境、设备设施有了极大提高,花椒油生产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确保技术领先优势;同时,突出市场销售,按照“发现市场、挖掘需求,超越对手、差异制胜,整合创新、赢得忠诚”的销售思路,将经营产品转向经营客户,坚持“抓餐饮,进超市,保流通”的销售策略,以成都等中心城市建立销售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完善扩大销售网络,努力拓展市场销售份额;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合作,与四川大学食品系合作,就“花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研究。组建“食品工业园区检测中心”,按实验室认证认可要求进行设计装饰,与合作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和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依托中心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节约了生产、研发成本,拓展了研发思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确保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品牌强企 追求卓越绩效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和存在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五丰黎红公司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利用多种展会平台,如春糖会、绿色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著名商标展会,品牌会等进行产品和品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网站、报纸、各高速立柱广告等媒体或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品牌宣传和影响力。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证;问题;策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1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经历了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其中绿色食品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农垦系统启动基础建设,向全社会推进、加速发展,向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推进3个阶段。

2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一级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的管理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有机食品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体制属于分块管理。

2.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人为地将安全认证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割裂开,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现象。同时,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且它们之间是平级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2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缺少对申请认证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二是认证的客观公正性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联系,认证过程不能充分体现第三方认证的客观公正性[3];三是专业技术和人才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对认证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认证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我国专业化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队伍;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安全认证食品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

2.3市场准入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二是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手段简单;三是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比较困难。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是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过程控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的行为没有彻底、坚决地惩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3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的策略

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上的问题困难非常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认证。

3.1优化管理体制

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应该实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实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设置的三位一体,能够明确管理者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减少冲突,提高管理效率。

3.2完善认证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组建和完善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认证机构改造成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4]。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的审核与认可,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核。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争取认证结果相互承认,提高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3.3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认证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业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3.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科学制订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统一、协调和权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4参考文献

[1] 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正明,吕林,李秋.食品安全的开发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3

公司以建成行业最具竞争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为愿景,有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外观专利五项及五丰黎红、黎红、先安香三个品牌;建有绿色食品花椒基地 4.8 万亩,通过质量、食品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绿色食品、清真食品认证,是四川省名牌产品、中国川菜十佳调味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41%,蜚声中外。

近几年,公司以“业绩、诚信、变革”为价值理念,服务三农、回报社会。其经营模式、管控方式、营销策略、技术创新均居行业前列。 为四川省服务业企业 100 强、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产品“绿色安全、清醇麻香、味美质优”遍布神州,出口美日东南亚,闻名遐迩。

建设绿色基地,管控源头质量

公司以回报社会为超越利润之上的价值追求,从 2003 年开始建立了第一个 3000 亩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开始,通过逐年发展,现在绿色食品花椒基地达到 4.8 万亩规模,在汉源县花椒主产区建设有 4 个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建黎乡双坪村绿色食品花椒基地;梨园乡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宜东镇绿色食品花椒基地;三交乡绿色食品花椒基地。

2014 年为实现产业升级,公司进行了 1000 亩有机花椒认证,取得花椒有机认证证书。公司每年对基地提供大量的资金,对花椒基地进行花椒苗的补种、发放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对基地内的椒农进行技术培训,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等,并派出专职人员对花椒基地进行管理,为椒农进行技术服务的跟踪指导,公司每年支付乡镇技术服务费近 10 万元,并在基地内寻找对花椒有研究的带头人作为基地管理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花椒基地现有花椒树 650 万株,产量 800 万公斤,带动当地农户 6 千余户,户均花椒产值达 2.8 万元;2012 年投入 45 万元,2013 年投入 48 万元,2014 年投入 55 万元用于购置发放花椒苗,石硫合剂、啶虫脒、代森锌,花椒采摘机等农资器具,每年投入基地管理费 10 万元,基地设施维护、道路维修硬化等等,在收购环节对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内的花椒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 0.2 元,使椒农在公司的发展壮大中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当地农民的种植花椒的积极性,让其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了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社会增益的多赢目标。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产品品质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公司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视质量为生命,产量服从于质量,以“用心选料、精心制作、不断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为质量方针,开展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治理。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从组织层面保障各项管理举措得以强有力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目标,确保目标落地;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和 OHSAS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四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标准化、规范化、 制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取得食品生产企业出口备案证明标志认证等,建立《绿色食品花椒基地管理办法》、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等制度并对预案进行演练。建立健全原料验收, 生产过程监督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实施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系统,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 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追溯目标,对原材料、过程、半成品、 成品和流通等环节进行产品标识,对产品质量的形成全过程进行质量追溯,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 健康、放心的产品。

积极开拓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

公司以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结合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在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上下功夫,把精益管理融入标准化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2010 年进行技术改造迁入汉源县食品工业园区,自主研发了产品加工生产线,引进新工艺和设备,使花椒油系列产品年产规模达到了 2 万吨,基础环境、设备设施有了极大提高,花椒油生产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确保技术领先优势;同时,突出市场销售,按照“发现市场、 挖掘需求,超越对手、差异制胜,整合创新、赢得忠诚”的销售思路,将经营产品转向经营客户,坚持“抓餐饮,进超市,保流通”的销售策略,以成都等中心城市建立销售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实施经营协同,产品进入华润万家超市;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扩大销售网络,努力拓展市场销售份额;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储备。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全年实现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无事故目标。

公司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合作,与四川大学食品系合作,就“花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研究; 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成立了“四川烹专・黎红调味品研究所”,从事“花椒系列调味品”的研究与开发。组建“食品工业园区检测中心”,按实验室认证认可要求进行设计装饰,与合作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和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依托中心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花椒特色产业的综合研究开发与分析检测的专业技术机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实现科技创新促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双方的长期密切合作,使企业一直站在行业的技术前沿,缩短了企业技术进步的时间,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节约了生产、研发成本,拓展了研发思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确保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品牌强企,追求卓越绩效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和存在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好的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高信赖,是消费者首选,好的品牌也意味着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回报。

公司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利用多种展会平台,如春糖会、绿色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著名商标展会、品牌会等进行产品和品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网站、报纸、各高速立柱广告等媒体或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品牌宣传和影响力。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4

自2003年以来,湟源县通过实施“湟源县出口马牙蚕豆科技示范基地”、“湟源县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湟源县蚕豆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等项目,在申中、大华、和平等7乡1镇建立马牙蚕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3333hm2,每年进行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人数达5000人;2005年在申中乡星泉村、韭菜沟村建立了马牙蚕豆有机栽培示范基地333hm2,为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探索有机农业栽培模式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自2007年起,在申中、和平、巴燕3个乡建立马牙蚕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333hm2,开始马牙蚕豆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多年基地建设,制定并颁布《马牙蚕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马牙蚕豆生产基地选择标准》《马牙蚕豆质量分级标准》,进一步规范马牙蚕豆生产,使马牙蚕豆生产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了湟源县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通过马牙蚕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马牙蚕豆生产逐步走向绿色食品之路,增强马牙蚕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5年9月,马牙蚕豆在首届青海省优质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5年10月,马牙蚕豆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2007年湟源县通过全国首批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2009年湟源县申中、和平、巴燕3个乡3333hm2马牙蚕豆生产基地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保持认证。

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通过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解决了长期影响当地生产的肥料、农药残留等问题,建立健全了标准体系、示范推广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出台的政策为保障,建立基地与企业的对接,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产和经营[2]。三是以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为实现标准化生产,选择有生产基础的蚕豆生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四是政府加大投入,龙头企业和社会投入相结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社会效益创建工作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绿色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支撑能力;通过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实现绿色农业技术的快捷传播和广泛共享;创建工作对湟源乃至青海省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青海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全省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3]。

2经济效益创建工作开展4年来,全县累计创建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93333hm2,推广以机械化点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1.33万公顷次,推广应用蚕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4项,使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均产量达到3555kg/hm2,较前3年平均增产225kg/hm2。

3生态效益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作物标准化生产体系,对培肥土壤、促进作物优质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管理,涉及生产投入、包装、储运、基地环境等方面内容,减轻一些生产要素的投入,促进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创建任务落到实处湟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自基地创建以来,湟源县突出特色、绿色的主导地位,旨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了保证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成立湟源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小组,生产单元涉及到8个乡(镇),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员单位包括县财政局、县社会发展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农牧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机管理站。领导小组在县农牧局设立了基地办公室,下设技术小组。通过统一部署,各部门、生产单元各司其职。推行县领导及县直部门领导包乡责任制,并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各生产单元由乡镇长负总责,构建良好的发展氛围,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使马牙蚕豆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得以顺利开展[4]。

2完善生产管理体系,保证基地建设质量在马牙蚕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中,按照国家的要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各种保障措施,使各项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坚持规模发展、合理规划的原则,对全县各乡村生产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和“生产记录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了档案齐全、规范,根据土壤类型、养分含量、耕作方式等内容进行详尽地划分、编号,绘制基地各生产单元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5]。二是完善规程,落实标准化生产。在全省范围内印发《湟源县马牙蚕豆综合生产标准》,将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传达到基地种植户,在管理上推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标准、统一田间管理指导、统一产品质量标准。三是完成基地标识牌建立工作。在8个乡镇基地的显要位置设置标识牌,注明创建单位、基地名称、范围、栽培品种、生产面积、主要技术措施等。

3狠抓投入品管理,保证农产品最终质量一是把好投入关,基地办公室制定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投入品公告制度、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在年初成立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队伍,涉及到湟源县农技中心、农牧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种子管理站等部门。实施严格地审查,净化农资市场。在生产要素投入的源头把好投入关,由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湟源县绿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湟源县种子管理站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二是在春耕期间,基地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管理。制定湟源县农资市场专项整顿方案,成立专项整顿领导小组和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办理农业生产资料许可证、营业执照企业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同时组织乡村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宣讲、检查和指导,要求基地农户按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规定进行生产[6-7]。

4抓技术服务,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一是深入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作用,成立基地建设县、乡、村3级服务组织,由县技术推广部门包乡镇,乡镇组织农技人员包村,村组织农民技术员包户,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确保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8]。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为了使全县各乡镇及职能部门对绿色农业、绿色食品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基地办按照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案,依托青海省农业科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聘请省县有关专家举办绿色农业知识培训班,对各生产单元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共260人进行了培训,同时采用广播、有线电视、科技展览、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绿色食品及相关知识,并在乡村培训农民14期800人次。#p#分页标题#e#

5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为了使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达到较高标准,根据县情实际,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在乡村道路建设上,优先安排基地面积大、地块相对集中的乡镇建设硬化道路,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并进行以增施有机肥、深翻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改造13333hm2,使基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同时,在基地建设中,委托国土资源部西宁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本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监测,建立了覆盖整个基地的监测点[9],结果表明,本县环境条件完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要求。为了保护基地生产环境,在基地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严格遵循以有机肥料(低毒农药)为主、化学肥料(农药)为辅的原则,并制定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以湟源县政府名义在全县实施。

6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为促进马牙蚕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效益,确保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由监督小组实时监督和检查基地的创建工作。在制定农村工作考核目标项目中,重点考核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作,实行任务到乡、村,责任到人头,对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目标考核结果及时通报。为使基地各生产单元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工作,设立监督管理和奖惩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年终奖励。通过在人员管理、综合规划方面实施多项推进措施,有力地提高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水平[10]。

7努力实现企业与基地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也为了保证绿色食品基地种植户的生产效益和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按照要求组织基地种植户与青海省蚕豆出口企业青海省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和湟源县马牙蚕豆种植营销协会进行对接,签订产品收购协议。湟源县政府制定龙头企业在原料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优惠政策,既保证绿色食品基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为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11]。

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及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及先进农业技术作保障,但由于农民和企业自我积累较小,加上政府财力有限,基地基础设施及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基地创建后发挥后续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2培训体系、发展模式有待完善虽然基地创建单位在技术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大部分农户接受技术培训的时间较短,仍没有完全掌握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要点。一些农户的绿色生产知识还比较薄弱,有待于今后长期有计划地对农户进行绿色食品知识培训[12]。另外,由于湟源县缺少实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产品只限于初加工阶段,有待于形成绿色食品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绿色食品原料优质、优价,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对策

1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形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共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印发资料、展销、咨询、办班等方式,普及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知识,强化农技工作者和农民的绿色意识,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5

五谷膳配,自然均衡

五谷膳配米是瑞盛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其最具特色的产品,作为全新的全营养主食进入老百姓餐桌。

膳配米产品技术来源自瑞盛公司与齐齐哈尔大学合作开发的“营养型玉米煨饭米及玉米皮戊聚糖的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玉米粉、燕麦等杂粮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一次挤压成型技术和热风-缓苏-热风组合干燥技术加工而成,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米粒外形类似于大米,透明、饱满。米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方便速食,软硬适中,有嚼劲,香气浓郁宜人,是现代人理想的健康主食品。

玉米飞甲谷物休闲食品是瑞盛公司一款安全、方便、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也是一款代餐食品,以非油炸、方便、营养健康的全新理念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玉米飞甲技术来源于以企业为主体,齐齐哈尔大学和吉林大学为技术支撑,合作开发的“全谷物高纤维玉米片的生产技术研究”项目,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膳食纤维玉米片及其加工制备方法”。产品以玉米粉、燕麦、小米、糙米、薏米、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膳食纤维,采用先进的挤压二次膨化技术生产全谷物高纤维玉米营养片。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丰富,松脆可口,口味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且在牛奶、豆奶或果汁中能保持一定的脆性特性,可以在早餐时作为主食,又可作为日常休闲食品,是人们理想的健康方便食品。

公司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并且于2014年1月25日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给予很高的评价。确定了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工艺攻克了挤压技术难关,产品为国内独家领先的地位。

质量至上,严格管控

瑞盛公司自成立之初,一贯秉持质量至上的原则,严格食品质量安全控制,2005年起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双体系认证,一直秉承安全、健康、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谨守企业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认真贯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耕者谋利,为食者健康”的食品质量安全方针,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目标,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防范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成效、提高顾客满意度,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认真、踏实做好质量工作。

一是建立进货查验制度,严把原料进厂关。对进厂原料、辅料、包材等制品严格把关,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索证,其必须有其相应行业资质,每年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确保供货产品质量。原料进厂时必须同时附有其出厂检验报告,符合要求方可进厂;同时化验室按相应标准对进厂原料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坚决杜绝不合格原辅料、包材等物质的使用。

二是加强生产制程监控,严格管控风险点。生产制程中,按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从领料、投料直到成品下线、入库各生产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严格按照配方进行投料,严格各生产工序环节及风险点的管控,同时对半成品进行现场抽检,发现问题及进纠正,防止不合格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保证生产制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三是严把出厂检验关。公司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都按相关产品标准严格检验,保证做到产品批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坚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四是做好产品溯源管理工作。公司还制定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及《召回程序》,在生产制程及出库销售等环节,对不同类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必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在销售过程做好产品“销售台账”,同时对产品进行模拟回收,做到出厂产品批批可追溯到位。

五是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培训。企业始终把对食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分期分批的举办讲座,为生产一线人员培训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立体营销,扩大市场

绿色食品的管理体系范文6

新龙米业成立于2004年11月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省级放心粮油加工企业”、“黑龙江省加工企业40强”、 “市级龙头企业” 、“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放心粮油加工企业”等多项荣誉。同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哈尔滨市 “质量信誉之星单位”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旗下品牌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及“绿色食品认证”, 连续被评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黑龙江省名牌” “哈尔滨市著名商标” “哈尔滨市名牌”, 同时还连续多年被黑龙江省粮食局认定为“粮食应急供应网点”。

2013年10月,新龙米业根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变化与调整,积积响应政府的号召,成立了奥龙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国家倡导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打牢了米源基地关。公司通过参与农业种植、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服务,实施了“六统一”管理,既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也为公司米源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保障。目前,合作社在宝兴乡有8600亩高产粮食核心示范区,在方正县哈同公路延线有3000现代化农业园区,在方正县德善乡拥有70000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

公司通过这种模式达到集种植、生产、仓储、销售、配送及产品全程可追溯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生产的“寒育”牌系列香米,“寒育”牌系列大米均做到了采用无污染天然水源灌溉,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种植与加工,同时采用根外富硒技术栽培,增加了稻米硒的含量,为人体补硒提供了有效途径,寒育大米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客商的好评,并成为大米市场的主导。公司生产经营的精制大米,色泽晶莹剔透、口感松软留香、营养价值S富,从色泽、口感、营养等方面均是上乘首选。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天津、甘肃、新疆、江苏、内蒙古等国内大中城市,得到了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

“寒育”系列香米,有优质的米源基地为保障,以优秀的管理为市场服务,打造了规模大型化、功能综合化、经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一流的大米加工企业,为中国人吃上放心大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