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上市证券公司 核心竞争力 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2008年1月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该目标要求,届时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要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竞争力显著增强,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1]。而自2009年以来,创业板上市、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开闸、证券公司直投业务放开等等,证券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文献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根据证券行业的特点,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一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张同建(2007)提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由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要素构成[2]。李雪峰等(2007)从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环境和人力资源五个角度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3]。尹筑嘉等(2010)认为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内部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六个构成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二是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傅智能(2004)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但其并未进行实证分析[5]。何晓斌(2006)、以美国三大投行为标杆,从公司规模、资产结构、收入结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和创新能力六方面[6],宋文涛(2009)从融资能力、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分析[7],得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面。杨琳、张富安(2009)以西部证券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模型分析西部证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可以根据公司特点培育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8]。何斌(2000)认为证券公司应该从业务能力、客户服务水平、融资能力、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9]。卢学英(2005)认为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扩大资产规模和实行稳健经营战略相结合,实行品牌经营与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10]。何晓斌(2006)提出证券公司应从内部机制构建和外部环境创造两方面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6]。还有管仁勤(2003)[11]、高长青(2010)[12]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评价、培育途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也存在明显局限,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过于注重资源、环境等指标、忽视了制度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所选指标多为规模性的指标,造成证券公司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水平;二,在评估方法上,多数文献都是以国外投资银行为标杆,进行简单的比较,提出我国证券公司在哪些方面应该加强,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反映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机制,没有反映出我国证券公司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破产证明了这种直接比较法的失败。个别应用数理方法评价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单一的数理方法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评价结果不是十分准确;三,现有文献关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识别,都是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排名,只能说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不能表明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哪些因素构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水平怎么样;四,现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往往是静态的研究,没有动态分析,不能反映出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不能揭示出证券公司取得这些持续优势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灰色系统理论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对复杂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对系统某一层次的观测资料进行数学处理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了解系统内部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研究灰色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属于非统计方法,在系统数据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具有实用性[13]。证券公司是一个充满了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很多评价指标是“亦此亦彼”的模糊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是研究灰色系统的基础,已被成功应用于很多决策领域,因此本文选择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进行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本文以东北证券、中信证券等9家上市证券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哪些要素构成这些样本的核心竞争力。依据识别结果,总结上市证券公司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对各上市证券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理想点法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以方案距离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具体的计算步骤参考文献[14]。

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原理是,如果一方案与系统设置的虚拟理想方案关联度越大,就可以认为该方案越接近理想方案,反之,该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模型的建立过程参考文献[15]。

理想点法中的距离尺度能较好地体现方案数据位置上的关系,但是在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灰色关联度又恰恰可以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16]。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反映一种方案逼近理想解的新尺度作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①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结合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的计算方法见文献[17]。

②利用向量归一化方法对决策矩阵作标准化处理。

③计算加权标准化判断矩阵。

④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⑤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和。

⑥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和。

⑦分别对步骤⑤和⑥确定的距离和关联度做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代表。

⑧将步骤⑦中确定的无量纲化距离和关联度合并。

由于和数值越大,方案越接近理想解;而和数值越大,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因此,合并公式可以确定为:

其中,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程度,并且满足,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确定它们的数值;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方案的接近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优,则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的远离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劣。

⑨计算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新贴近度基于欧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同时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位置关系。

⑩按照贴近度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贴近度越大则方案越优;贴近度越小方案越劣。

三、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1、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本文遵循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以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结合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初步设计出了6项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2个辅助识别指标(略),建立了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时,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既要注重专家的经验估计,又要重视反映指标信息量的客观权重,合理的赋权方法是主客观赋权法的结合。本文选择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组合方法作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参考文献[17]。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指标数据的获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各证券公司的年报或公开资料中直接或简单计算获取;二是从现有的资料中无法获得,只能依靠专家打分和经验判断得到。

对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10位专家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性指标进行打分,采用了4分制的标准,即:完善打4分,有效(较强)打3分,一般打2分,无效(较差)打1分。选择专家时,考虑了选择对象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确保打分较为准确。

定量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上市证券公司历年的审计报告。

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在综合评价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之前,必须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使之具有可比性。

2、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对证券公司存在核心竞争力的判定,只有在2009至2011连续三年生产经营效率DEA有效的证券公司,在某项指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应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对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六项核心竞争力构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广发证券等其他七家证券公司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的某项指标得分较高,排名较好,则说明在这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结果为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值越大表示越好。本文认为,只有得分在0.75以上 ,并且明显高出其他公司得分的证券公司才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此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得分0.8067,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的0.5146,说明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其他上市证券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他证券公司得分不一,普遍距离理想解仍然较远,在上力资源上并无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可言。

无形资源方面,中信证券一枝独秀,主要的原因是,中信证券多年以来,在内部一直规范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业务创新力、开拓力很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行业中非常先进;在外部,中信证券的业绩和客户服务水平使得它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客户满意度很高。西南证券在无形资源得分上较高,但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原因是尽管它的内部管理也很出色,但是规模较小,服务的客户数量有限,美誉度难以进一步推广。

物质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三家公司具有较高的水平,这跟他们的规模有关。规模大,可用于再生产的资产、利润数量越多。另外,中信证券凭借其特殊的背景,可以获得其他大量的可用资源。东北证券、西南证券等规模较小,在物质资源获取上表现平平。

在管理能力上,只有西南证券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与它成熟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从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到决策监督、管理创新、风险管理,再到员工的培养、考核和激励,西南证券做到了行业内的翘楚。中信证券等其他证券公司虽然得分不低,但不认为它具有核心竞争力。不可避免,它规模大难于管理,也和国企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易受政府干预有关。

创新能力上,9家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分普遍较低,没有一家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证券业在我国属于收入水平很高的行业,以及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的“拿来主义”,导致了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整体创新环境不佳、循规蹈矩的教育观念有关。

整合能力上,中信证券得分高达0.8313,其他证券公司普遍低于0.7。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就是整合性,中信证券不但需要理顺庞大的内部资源、关系,促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促使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协调处理好来自外部的影响。对比中信证券所取得的业绩,也正说明中信证券突出的整合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对在我国A股上市的中信证券等9家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无形资源、物质资源和整合能力上具备核心竞争力,西南证券管理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其他证券公司在不同的要素得分相对较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评价的结果对于上市证券公司在外部经营、内部管理上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西南证券需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可用的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和物资资源量,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中信证券需要加强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组织结构响应速度和增强管理创新能力。其他证券公司应当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为标杆,培育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4~34

[2]张同建.基于经验分析的国有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测度体系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5

[3]李雪峰等.中国券商竞争力研究[R].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2007

[4]尹筑嘉等.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25(6):44~49

[5]傅智能.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科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7]宋文涛.证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杨琳,张富安.XB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新西部,2009,(8):31~32

[9]何斌.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0,(5):41~45

[10]卢学英.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5):92~94

[11]管仁勤.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3,(1):65~68

[12]高长青.经纪类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提升[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20~22

[13]周建国,王潇炜.基于博弈论和灰色关联度的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J].电网技术,2007,31(10):69~73

[14]高峰记等.多指标区间决策的理想解贴近度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58~61

[15]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14(3):45~49

[16]孙晓东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 异质性 核心刚性 企业成长论

一、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十余年来一直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现在也并未达到成熟阶段。

核心竞争力最早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776)。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之结合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有关(1925)。当然,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组织之间的分工,而不是组织内部的分工。马歇尔没有明确指出企业成长、发展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资源的相关性,但其明确指出,企业的异质性来源于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中的知识积累和组织协调。Swlznick认为,组织中存在一种能使自己比其它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1957),但他并没有给这种“特殊物质”赋予具体的内涵。后来,美国经济学家Penrose发表了《企业成长论》(1959)和英国经济学家Richardson发表了《信息与投资》(1960),共同奠定了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直至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成功发表其论文《公司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探讨才走向成熟。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源于传统战略理论的不足。Porter的第四代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将结构――行为――绩效(S-C-P)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偏重于企业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缺少企业内部能力、绩效、成本、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远远超过porter的五力模型范围,因此能较完美地将企业内外因素分析融于一体。

因此,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经济学起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马歇尔的古典企业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学起源是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由于起源的多重性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流派的多样性。

二、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我国学者余伟萍(2003)等对1990年以来国内167篇关于核心竞争力文献的综合研究清晰地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市场营销、生产与制造能力、组织管理、企业文化、规模优势等方面。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界定具有多样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是由于分析的视角不同。但从最终作用效果来分析,仍可以归纳为企业运作的几种常规能力。另外,核心竞争力的分解也无需做到细致入微,这样对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都得不偿失。因此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形式: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对技术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这里的技术包括专利、专有技术、技能、学科知识、产品、元件等。核心技术能力可以说是核心能力中的核心。核心竞争力之所以难以模仿,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着各种技术、工艺和经验的高度融合。

核心市场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与各市场主体之间发生市场关系时的认知与反应能力。这里的市场主体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核心市场能力代表企业外在形象,是企业最易被感知的外部特征。核心市场能力可以使企业正确处理与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

核心管理能力是指企业对管理客体的开发、组织、处理、沟通和整合的能力。管理课题包括企业资产、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子公司、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等。核心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中,企业资产、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子公司等可以构成企业核心管理能力的组织架构,而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管理能力的文化氛围。

整合能力是指将上述三种企业能力整合成核心能力的能力,也就是管理核心能力的能力。按照吴价宝的定义(2002):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知识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性整合到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形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若干文献中存在将狭义核心竞争力和广义核心竞争力相混淆的状况。从狭义上讲,核心竞争力由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所组成;从广义上讲,核心竞争力由狭义核心竞争力和整合能力所组成。整合能力是使狭义核心竞争力发生职能作用的关键,是侠义核心竞争力的粘合剂,也是狭义核心竞争力通向企业绩效的第一座桥梁。整合能力应该是核心竞争力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

三、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学术流派

Prahalad&Hamel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之后,企业界和理论界掀起了研究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源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杰伊巴尼(Jay B.Barney),强调获得具有潜在租金价值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些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该流派把企业看作是学习型组织和社会组织,强调战略与组织间的双向联系,认为企业获得资源的过程如此复杂,以至于连企业本身也难以精确描述。

2.技术创新流派。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Prahalad& Hamel),强调通过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企业就能尽早地发现产品机会和市场机会。提出可以通过在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在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成为最好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揭示了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战略业务单位和最终产品的关系。

3.知识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巴顿(D.L.Barton),强调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4.组织流派。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系统,尽管没有将组织协调与企业能力明确联系起来,但他提出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克服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以看成是组织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条件。

5.文化流派。代表人物是拉法(Raffa),强调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组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它蕴含于企业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

6.流程流派。代表人物是哈默和钱皮(Hammer&Champy),该流派可以追溯到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由核心竞争力流派的多样性可知,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具有多样性。本文通过对若干文献的总结,可以得知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有知识资本、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三种论点。本文认为,确切地说,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的惟一来源,其他两种观点都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知识资本是能够转化为利润的知识,是指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本。罗默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生产要素是当今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干中学”的形式促进经济的增长。舒尔茨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当今经济增长舞台上的主角,而劳动和资本只能算二、三流的小角色。彼得德鲁克说:“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识产生生产力。”因此,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增值功能是形式,而知识资本的价值增值功能是本质,核心竞争力只是知识资本发生价值增值的工具性载体。知识同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技术,知识同系统思考结合起来形成组织核心,知识同市场结合起来形成获利点,知识同组织学习结合起来形成创新能力。

知识是企业资源的一种形式,而企业资源的其它形式如资本、劳动等,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只起到辅的作用,仅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依托性的平台。很多在财务资本、人员配备、组织结构、劳动时间、规章制度等方面综合实力不相上下的企业,而企业绩效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知识管理效率差别所致。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中也只是起到辅的作用,促进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良性循环。

所以,企业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硬环境,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软环境,而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性源泉。

五、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式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知识积累的结果,知识管理活动是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杭州商学院项国鹏教授的理论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培育阶段和更新阶段。

初始培育阶段的措施是:建立知识的识别、获取、处理、交流、共享、更新的基础设施,加快知识流动的速度,使企业知识远离稳定状态;创造宽松、信任、友好的企业气氛,允许个体模式多样性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建设企业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激励员工知识共享,加强隐式模式的建设;培育友好信任、团结互助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依赖跨部门工作小组,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

更新阶段即为克服核心刚性的过程,主要措施是:从外部吸收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不断冲击、代替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原有知识;通过改革管理系统,吸收用户参与到更新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实现进程,加强企业与用户的联系程度;提倡尝试,并将尝试模型化,为更新核心竞争力提供多种技术选择。

六、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的界限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这两个概念始终如影随形,千丝万缕地缠绕在一起。但归根结底,他们毕竟不是同一本体,可以无原则地合二为一。前段已述及,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的本源,但这并不是能够说明已经给出了它们的明晰界限。在实际理论研究中,这二者的关系倍加复杂,主要存在如下五种观点:第一,核心竞争力完全等同于知识资本;第二,核心竞争力包含在知识资本之中,是知识资本的子集;第三,核心竞争力是隐形知识的子集;第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资本;第五,核心竞争力来源于隐形知识资本。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界限的探讨之所以形成这种纷杂的局面,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致:第一,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知识资本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不过十余年的路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尚待时日;第二,对Prahalad和Hamel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权威定义的理解和领悟存在分歧。

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累积性的知识资本”。本文认为;首先,这里的“累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知识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其次,这里的“累积”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即知识资本不是在进行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累积,而是同时伴随着某些内部质变运动过程;最后,这里的“累积”又隐含着一个结果的概念,即知识资本的累积未必都能实现其累积的目的,有时可能是一个无效的累积过程。所以,如果以静态的观点来理解知识资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将会自乱阵脚。

总结以上,本文赞同上文的第四种观点: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具有本质的区别,核心竞争力起源于知识资本,是知识资本“积累”的产物,但核心竞争力并不等于知识资本。这里的知识资本并不仅指隐形知识,同时包括显性知识。

七、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子。核心竞争力理论既是战略管理实践的产物,又为战略管理理论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使其又一次焕发生机。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石的第五代战略理论更强调企业内部因素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战略指导。因为核心竞争力只能来自于企业内部,既不能仿造,又不能购买,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酿造。一般而言,成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到成熟需要十年时间,而非成熟企业则需更长时日。显而易见,这种长时间的进化过程需要战略管理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尽管核心竞争力起源于知识资本,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仍需要一些平台性的辅助机制,如组织学习、IT建设、流程再造、CRM、企业文化等。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战略管理的合理统筹。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也与一定的环境相关联,即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特性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且调整幅度要和环境变化路径高度吻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不是粗制滥造式的组合,而是巧夺天工式的组合;不是固步自封式的组合,而是推陈出新式的组合;不是僵化呆板式的组合,而是灵活多变式的组合。由核心竞争力的内部特性再结合核心竞争力的环境特征来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可模仿性微乎其微。要找寻两个内外部环境相同的企业已实属不易,再寻求其内部各种能力高度相似更难上加难,最后再苛求其能力组合机制的绝对等同真如大海捞针。所以,核心竞争力不是说不能模仿,而是这种模仿成功的机率大概在万分之一。

八、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研究问题

总结国内外十余年来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九成以上的研究成果归属于静态研究框架之内,即关于核心竞争力起源、形成、特性、评估、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确切地说,对于核心竞争力动态变化的研究应该具有更强的现实价值。也就是研究核心竞争力由弱到强的变迁问题,以及这种变化速率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变化速率之间的函数制约关系。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住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促使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本质上说,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实现存在于其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静止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企业的战略环境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核心竞争力因而要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即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变迁之中。这正如蜡烛点燃后才能发出亮光,而蜡烛本身并不能发出亮光。彼得圣吉说过:你永远不能宣称已经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因为组织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句话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同样适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目前有文字描述法、技能树法、层次分析法、过程分析法、递归层次归纳法等。严格地讲,这些方法并不是用来测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在测度企业的强势能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强势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外部。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个摇摇欲坠的企业,一个在同行业中疲于奔命的企业,都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但若用上述的测度方法照猫画虎般地进行测度,也能够活生生地测度出来。但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是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研究成果已初露端倪,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问题。

九、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时间为基准,对国内经济学与管理学21种权威期刊的有关核心竞争力研究的287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归纳出核心竞争力研究的11大领域;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内涵、本质、特征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存量测度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识别与评价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的研究;关于某一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如石油、饭店、出版社等);最近方兴未艾的关于核心竞争力刚性的研究;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关于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关于“吃苦”是不是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3

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使用方法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及要素组合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元素,会计要素的完整性、科学性是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然而,会计要素具有可变性,伴随着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从长远发展出发,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在财务会计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而会计要素又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无论是对内部管理会计职能,还是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财务会计框架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企业的会计要素构建和适时调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笔者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分析我国企业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会计要素框架中的细分要素及这些要素的识别标准、识别方法,出企业会计要素框架的调整方向,以期推动我国企业理论与会计理论的逐步完善。

二、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现状:会计系统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提出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出发点是核心竞争力,落脚点是会计管理,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为内容,重点放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关键要素识别、评估、管理、维护与升级问题。企业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量化核心竞争力,利用财务会计框架核算与报告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反映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具体情况与变化过程,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突破,也成为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领域。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也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很多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理论给予了关注,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水平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理论的很多问题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现有研究认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应当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建立战略管理理论,提供经营管理能力,实施责任成本会计,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进行会计活动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会计组织管理,提高核心组织能力。其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定量化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量化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本质,如核心竞争力的量化结果与其实际价值相一致是量化工作的关键。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将核心竞争力量化工作落实的必要步骤。一般来说,指标体系建立要遵循具体化、可测量、相关性、可实现等原则,要全面包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各个指标。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的信息披露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的终点是竞争力的报告,也就是将企业会计工作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外披露。一方面,企业的披露内容至关重要,企业不能只披露积极正面信息,而要将企业工作中的各方信息和结果都予以完整披露。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信息的披露方式,尽管我国实行自愿披露制度,企业也需要定期、按要求进行披露,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及时跟踪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未来前景。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框架构建

在传统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有更开阔的视野,将核心竞争力视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延续,促使核心竞争力会计制度的形成,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管理者经营决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计分析框架是一个多要素系统(见图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利润,而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管理目标之一。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重要环节和过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与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力,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为投资者的评估和预测提供信息参考,为竞争者的战略制定和调整带来信息,以占领细分市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无论是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是外部投资融资的目标,都要求企业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框架相结合。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定位,也是市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现有的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管理层、董事会成员、员工、券商、科研院所、政府和其他会计资料的需求者。这些企业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强烈需求,他们是会计管理的最终受用者。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决策有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决策有用性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盈利,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则更多的着眼于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区别于短期的获利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更注重影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资源因素、能力因素、信息环境的识别与计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更具推动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还能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和社会的资源优化整合,为内部管理培育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管理者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机电园区机械修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振芳,吕永卫.企业管理要义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来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澳门:澳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节选,2007.2.25.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5

摘 要 国内对核心竞争力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旨在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记的关键思想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记的相关报表的研究上做了一些大胆的探测。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无形资源 报表

一、核心竞争力

因频繁的科技创新及动荡的国际环境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便成为每个企业都头痛的问题。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便应运而生。这个概念被提出的时间比较晚,是由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Gary Hamel于1990年首次提出。他的观点是将公司比作一颗大树,不同的树枝代表企业的事业部门或业务单元,树干是其核心产品或服务,而树叶、花朵与果实是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这个大树的根系系统,不断的为整个组织提供营养和水分,同时为整个系统的稳定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Hamel, 1990)。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将各自有形或无形的能力与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优化而形成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根本的能力。这种能力处于企业的核心位置,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一种屹立不倒、难以超越的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会计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会记应充分体现并响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我国著名的会记学专家汤湘希教授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能力、制度与环境整合而成的合力(汤湘希,2005)。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传统的历史成本等会记计量模式很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主要要素进行公允的计量,也无法满足当今企业对外部信息获取速度与做出相应决策的要求。

因此从会记角度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十分重要。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的会记特征有:(1)无法复制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针对竞争对手而言的,由于竞争会导致利润均衡现象的发生,故核心竞争力不应轻易被对手复制和模仿;(2)无形性与收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为了获取超额盈利而存在;(3)动态性。随着企业外在环境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会不断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记的提出则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会记处理和信息披露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记是将会管理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的部分思想融入会计学的系统,运用独特的会记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计量和评估。而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则是核心竞争力会记识别和进行公允计量的基础。考虑到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中长期的竞争优势与超额收益,故通过企业价值评估计算法和超额利润计算法将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特性与带来超额收益的功能作为评估的出发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然而现代的财务报告多是根据企业所使用资源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不能充分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以及对未来业绩的预测。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记信息纳入会记报表体系就作为本文的一种创新性尝试。

(1)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报表

这个报表反映的是企业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见表1。在这个报表中,数据可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其他数据可以在评估之后通过计算而得到。

(2)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左边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价值,这个项目应当列示的金额来源于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三个科目。见表2。

(3)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润表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获取的超额利润上,因此在利润表中可以体现为核心竞争力收益。如表3。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

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减:行业平均净利润

五、核心竞争力收益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和总结学者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提出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特征和构成要素的见解,同时提出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框架体系,解决了一些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基本问题,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计量,相关账户的建立、相关业务的处理、会计报表的设计,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2]汤湘希.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3]汤湘希. 无形资产会计的新发展―核心竞争力会计.会计论坛.2003(1).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 财务核心竞争力;白酒行业;财务资源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概念

朱开悉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文献中首次提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概念,指出企业的财务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具体来说,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以财务资源为源泉,在充分有效利用财务资源使其达到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的基本财务能力,并通过对财务能力的高效整合,形成的企业持续的财务综合力。

二、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在借鉴1999年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成4个层次,16个指标,并采用功效系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处理,得出指标最终得分,以评价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其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

(二)2013年白酒行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对比分析

本文选取了白酒行业最具典型的6家上市公司,分别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网站获取了他们在2013年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作为评价6家公司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依据。

1.盈利能力对比

盈利是企业的根本立足点所在,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根据本文前面设计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分方法,2013年白酒行业各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得分见下表2

6.财务管理能力对比。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定性指标是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主要是指财务计划、财务预测、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能力等,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根据相关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中的信息披露,本文中选取的样本公司无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重大失控等情况,所以都按标准分值来评分。

三、总结

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白酒行业各公司在2013年都发展得比较缓慢,但是整个白酒行业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劣质白酒将被清出市场,为高品质白酒留出发展空间;中低端品牌白酒由于迎来了发展机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优胜劣汰过程中获得生存,并维持独特的竞争优势,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然是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朱开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财经论丛,2001,(9):50-56 .

[2]余西平.JM公司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24-27.

[3]刘真敏,魏顺泽.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2):70-72.

[4]佟如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26-36.

[5]彭韶兵.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