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1
但此时,家庭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大大滞后于父母们永无止尽的感情和物质投入。事实上,父母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于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直觉和某种传统经验往往与科学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驰,诱使家庭教育走入如下误区:
(1)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开发。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父母习惯于应用成人化方式教育少儿,以高于实际年龄的年龄档次要求来衡量少儿是否成才。对于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少年大学生的培养再次成为教育热点。由于这种严重违背少儿身、心、智、品诸方面发展规律的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远远超出了少儿的承受能力,因而往往面对的是“10岁神童、15才子、20凡人”的尴尬局面。
科学的少儿教育应该是对包括智力开发,创造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和道德品质等在内的素质全面开发,更应该是建立在少儿正常的身心发育基础之上的合理开发。
(2)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在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智力开发。受社会上“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和“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影响,再加上父母自身教育手段的匮乏,人们所常见的早教优教还仅仅停留在早认几个字,早算几道题,早背几句诗这一认识教育的层次上。其实,早教优教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专注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在内的智力的全面开发,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大脑的性能,为孩子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更为良好的基础,开辟一个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3)以智力开发替代素质教育。早教优教、开发智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内容,但并非是全部内容。而在实施早教优教的父母中,经抽样调查,有60%的父母认为“智力教育就是天才教育”。因而,中国的少儿教育忽视生理、心理和人品开发的问题十分严重。对于这种状况,一位关注中国教育的学者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出现了这种十分奇特的现象——当我们制造了许多智力发达,少年老成的“小大人”时,却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对在校大学生和成人进行起码的基础文明教育,包括进行“便后冲洗”,“人走关灯”,“洗完手关水龙头”这样的修身教育,出现了有违教育规律的严重倒错。
(4)以传统的礼规教育代替现代文明素质教育。在目前一些家教甚严的家庭中,往往看不到民主、宽松、和睦的气氛。我们发现大多数的这种家庭仍然用一些传统的礼教观念来衡量、判断子女行为的对错。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不经意流露出的总是“男女授受不亲”、“下不犯上”、“一家之主”之类的陈腐观念。而对于如何去培养一名具有良好文明素养的现代人,这部分家庭还知之甚少,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运用前述的分析模式来透视以上的几大误区,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体制刚被打破。早已渗入家庭教育与重视人才的知识、技能、轻视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还没有来得及更新。对于知识、智育的极度重视,不仅在学校中造成数至上,死记硬背的教学气氛,也进一步推动本由学校专职的“知识教育”功能向家庭渗透,使知识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某些陈旧的观念仍然对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发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另外,子女因为父母的殷切期望和过高的投入,成长受到极大的压力,也成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教育亲子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11-02
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并且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身心健康、情感个性与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学前教育普遍只重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然而却忽略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亲子教育”培训机构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亲子教育培训是以创设亲子情境体验和家长培训为主要方式,致力于和谐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具有潜在生命力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具有远大的市场前景。
一 亲子教育内涵解析
亲子教育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广义而言,“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再次深化过程,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是以“如何做一个尽职的家长”与“如何与婴幼儿建立一种正向的亲子关系”为核心内容。而狭义的“亲子教育”,则指在早教机构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依托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在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指导下,以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开发0~6岁幼儿的潜能和培养个性,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目的,以不断提高婴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早期教育。
二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亲子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素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输。亲子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方法与知识的单向教育方式。亲子教育主要通过亲子沟通、亲子活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具体形式进行开展。在游戏中,幼儿与家长增加了交流机会,增加了幼儿交流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幼儿独立个性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幼儿园具有家庭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教育资源,所以幼儿园亲子教育仍是当前亲子教育的主体,而家庭亲子游戏则是有效的补充部分。
幼儿园亲子教育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三者互相配合、支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首先是游戏的指导者,同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引导幼儿与家长参与活动;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是参与者,同时也应是教育活动中教育方法的学习者,家长要把随时学到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幼儿在活动中则是游戏的参与者、学习者,同时也是适应环境、在游戏中交往的实践者。幼儿是亲子教育的主体,所有活动与教育都应围绕幼儿开展,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三 亲子教育的特色
1.通过亲子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在早期教育中,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对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中幼儿主要的交往对象便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是要通过家长才能发挥教育价值的。而且,婴幼儿通过与家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目前,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自身潜能开发的原理而组织活动,并帮助家长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展。让家长把自己在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与幼儿互动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使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变成科学育儿的过程。0~8岁的亲子教育包涵了家长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亲子教育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和升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游戏活动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示范行为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2.亲子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在指导孩子的活动过程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
家长一方面可通过亲自参与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体验在亲子游戏中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可通过问题咨询来提升家庭教育方式。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
* 基金项目:省级项目“亲子教育与体智能训练”(编号:104892013304)
3.更须注重的是亲子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家庭教育,也不是传统的园所教育
“亲”与“子”两者都应受到科学的教育,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则尤其重要,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亲子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素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输。亲子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方法与知识的单向的教育方式,更是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对话的、交互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也更加注重开发幼儿的潜能,这也是区别于幼儿园习惯化、传统教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3
师德建设 完美人格 关爱学生
从教以来,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的影响,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记得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以前我曾是班里‘十恶不赦’的学生,我有很多坏习惯——迟到、旷课、打架斗殴、随地吐痰……厌学情绪非常严重。那时,当我犯错误时,老师对我非打即骂,有时还罚钱。而老师您不同,您没有用‘严打加重罚’的策略,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一次在我要吐痰时,您还默默给我递上了卫生纸。对于您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做一名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愿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都能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去影响人、教育人、陶冶人、塑造人。
二、师德的核心内容是关爱每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集体,同学生同欢乐共患难,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关怀备至地去触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好,就是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让他融入到整个的班集体中去。我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九个学习小组,让他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每当组内同学有问题的时侯都会主动的去找他讲解,每天我都要向他询问组员的学习情况。慢慢地,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而且时不时地还和同学开起玩笑。看到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也感到了欣慰。
三、师德修养的体现
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引导家长参与。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十分尊重和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知道,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久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尊重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行为要求,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互相反馈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共同商议提高孩子思想道德认识、学习成绩的最佳教育方法和措施等。这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又使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工作接受了家长的监督,使各项工作更科学化、实效化。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纽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放下架子,学会倾听与交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需要。
四、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是乐教勤业无怨无悔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从教十多年,累计教过的学生也有上千人了,看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逐渐工作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或优秀或普通的劳动者,听到他们仍然不忘叫自己一声“老师”,内心收获的是喜悦和成功感,也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也促使我更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勤于自己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4
一、让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丰润孩子们的生命底蕴
我们通过对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摸底了解我们的孩子想学的特长或感兴趣的课程与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社团课程的开发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然后针对学校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报名情况在学校开设活动社团,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孩子们在学校自由选课,努力实现让每个孩子都有特长,人人可以在学校学到自己想学的特长的梦想。学校把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完美融合,开发各社团课程的校本教材,全校学生试用,目前已经开发的有阅读校本教材、写字校本教材、排球校本教材等,通过一系列教材开发和社团课程的落实,努力去实现“人人有教材、一人一课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我自己”,让每个学生在红星二小的校园里都能摘到梦想中的星星。
二、让涵养爱心的善美课程提升孩子们的生命价值
针对目前学校思品学科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没有专职教师上课的现状,我们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对思品学科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我们每学期向每个年段的思品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解读,以表格形式总结每一册思品课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活动改变传统的思品课的教学模式,学校策划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将活动课与教学紧密结合。活动的主题分为“自爱篇”“爱国篇”“爱人篇”“环境篇”等,将这些活动课与思想品德有效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思品教学方式。此外,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每周在思品课中拿一节课来上“美心课”,学校积极开发美心课教材,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活动为载体,努力让提出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与“仁、民、信、义、和、同”六德思想成为学校的共同价值观,让思品课程呈阶梯式发展,每个年级侧重一个主题,注重学生孝、礼、勤、诚、信、耻等品德习惯的养成,为孩子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开发家长课程,凝结优秀的家庭教育的经验,让好的家教成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在家长课程中围绕“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中国古代家训中的核心思想中的精华在我们学校得到传承和弘扬。
三、让经典的传统文化课程助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这些传统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我们学校营造浓厚的氛围,进行物化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让传统文化的氛围丰润儿童的生命底蕴。我们积极开发各学科的传统文化资源,如语文的“经典诗文”、数学的“故事文化”、美术学科“剪纸”“国画”、音乐学科“古筝”“民乐”、校本课“写字”、品德学科“礼仪”、体育学科的“传统游戏”等,学校以雅润杯赛课为平台开展全员参与的“基于传统文化丰润孩子生命底蕴”的各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此外,我们进行“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挖掘家长的资源”的研究,让家长也积极参与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家长课程的内容,对家长定期培训,凝结优秀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在家长课程中围绕“传统游戏”“走进经典”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我们学校得到传承和弘扬。我们积极探索家长课程的方式、形式、时间,推动和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也为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助力。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5
关键词:古代罗马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99-02
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共和早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家庭教育占主体,零星出现的学校教育此时还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是对古代罗马早期家庭教育状况加以分析和初步探讨,并希望能通过此文对现世的家庭教育有所影响。
从教育主体上来看:父母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古代罗马以其父权的家长制著称。这可能与这个民族祖先崇拜和虔诚的敬神观念不无关系。盖乌斯形容“典型罗马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民族可以像我们一样对孩子行使如此之大的权力1”,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中也有“父权法”的规定,这有力的证明了古罗马父亲对子女的绝对权威性。罗马人善于抓住孩子年幼时期这个可塑性最强的教育最佳时期,非常重视保姆和教仆(Paedagogis参译于《昆体良教育论著选》任钟印选译)的选择,以利于使孩子耳渲目染,健康成长。昆体良给予了父母们慎选教仆的建议:“教仆应该真正的受过良好教育或者很有自知之明。因为,最糟糕的事莫过于有些人只是学会了几个字母就自以为是个博学的人。……他妄自尊大,有时候甚至残忍到以他蠢笨的资质去误导他人2。”这样会导致孩子的道德观念发生偏颇,因以,重视教育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保姆和教仆的选择。另外,在罗马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态度是有区别的。塞内加(Seneca)是这样描述的“你没有注意到,父母表现爱是各有方式的吗?父亲把孩子从熟睡中叫起,让他们早点开始学习和锻炼,甚至是在假期也不允许他们懈怠,父亲的教育使孩子流汗甚至是流泪。而母亲却是和孩子促膝相拥,希望他们免遭日晒风吹、永远不哭泣、不辛苦,永远快乐3。”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以务实技能和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
7岁之前的抚养和教育由母亲负责。女孩们从母亲那里学到如何做到妇道母仪,例如生火、汲水、做饭、纺纱和缝制衣服等都是罗马女孩必须掌握的技艺,长久以来,这些技艺从母传女,世代相传,成为罗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被认为是共和时期女性的典范,尤其是一些富有或贵族家庭的妇女接受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如:格拉古兄弟(Gracchi)的母亲科尔耐丽娅(Cornelia),普鲁塔克(Plutarch)描述道:“她很有教养,广泛阅读,能演奏七弦琴,也擅长数学,在哲学方面的讨论中见解独到,她多才多艺。”;盖乌斯(Gaius)的女儿莱尔丽娅(Laelia),据说她继承并发扬了父亲演说的高雅方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4。还有些天赋聪颖的妇女试着写一些通俗小品,比如奥古斯都时期的才女苏比西娅(sulpicia),在提布鲁斯(Tibullus)诗集中,就收集了她写的六篇感人的哀体诗。
至于男孩的教育则由父亲来负责。父亲教孩子学些简单的商业交易和与算数、称量、测量有关的“读、写、算”知识。与这些同等重要的是对孩子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训练他们成为拥有努力、服从、坚定的信念和为了家庭、国家准备牺牲的人,是父亲的责任5。孩子从父亲那里学到敬畏神灵、尊敬父母、忠勇爱国等方面的思想、礼仪和道德品质,当父亲教导家人、惩罚奴隶、发表演说或辩论时,他都要聆听,并且在父亲献祭时作为辅祭,通过这种父子-师徒的言传身教,培养出具有罗马民族精神和崇高品质的合格公民。父亲还教导儿子学习《十二铜表法》,每个男孩从小就必须学会咏唱它,就如同吟唱原始的战争诗歌,以赞美其祖先一样。父母的教育素养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普鲁塔克在《名人传》中介绍的老加图就可以称之为罗马父亲的典范,看看他的育子之道:“当他的儿子显露悟性时,加图亲自教他读写,尽管他已经有一个精通文法而且很有经验的奴隶蔡尔罗(Chilon)的陪伴,加图不愿意让儿子被奴隶批评,他也不想把教育这么珍视的事情交代给一个奴隶,于是他亲自担任儿子的阅读、法学老师和体育教练,他不仅教儿子掷标枪、驾驭战马、顶盔纶甲的去战斗,而且还教他学会忍受严寒酷暑,学会在湍急的河水里游泳。他亲手著书,便于儿子可以熟悉社会的古老风俗和传统。他在儿子面前就像在圣洁的贞女面前一样谨慎,从不使用有失体统的字眼6。”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6
(一)家长的期望
当代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自然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家长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上学开始,孩子就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能找到体面、高薪的工作。但是,一些家长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的高期望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当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家长的期望差距过大时,孩子内在的心理负担就会加重;当其意识到无法实现这种高期望时,就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恐惧,进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方式
青少年群体最先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笔者综合相关研究后发现,当前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等三种。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民主型教育采取的是积极关怀的方式,即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的原因去纠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专制型教育则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不能包容孩子因无心而犯下的错误;放任型教育主要采取中立的态度,对孩子的问题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笔者认为对青少年应该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青少年能够自由地成长,既不会受家长教育方式的束缚,又可以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
(三)家庭的经济条件
根据人口学的相关调查,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接近1/5的在校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些贫困生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且是该类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中学生在读书期间,家庭生活补给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而除了生活消费外,中学生还有其他的一些花销,从而使其经济压力增大。在青少年中,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则相当优越,这样,贫困生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同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同时,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勤工俭学,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一些贫困青少年变得自卑,对生活缺乏信心,将自己封闭起来,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陷入焦虑与烦躁之中;加上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不能及时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自然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合理情绪疗法对青少年焦虑的疗愈作用
(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该疗法建立在对人性本质的看法之上,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思想与行为具有两面性,一面是理性的,一面是感性的,当个体按照理性的逻辑模式去感知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当个体的认知模式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互动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消极的情绪。2.个体的情绪来源于思维,人们不合理的认知或多或少地会产生负面情绪,调节情绪的关键就是要学会合理地调整个体的思维模式。3.人类具有生物性的生理倾向,在关乎自己生存的情境下,自然会选择理性的感知模式,寻求内心最愉悦的自我体验。4.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能够凭借符合社会习惯的语言去表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排除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美好的信念。5.情绪是个体面对具体情境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自我表述,其本质是一种外部语言,这种语言具有疗愈的功效。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疗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