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育的核心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整合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外界的压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合理的寻找就业机会,对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合理选择,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条件,两者之间的相互整合,不仅有其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帮助他们在社会就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将两者相互结合,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

社会现实证明,社会的生产力越发达,文明越进步,那么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不但要求所选择的人才要有比较扎实牢固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求其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考虑到学生和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与就业指导教育相互结合,将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国家配合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关键的地方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以及整体的竞争力,要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计划的拓展紧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将思政教育与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育实际的效果,保证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每一项任务都可以落实。

(二)引入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教育的客观需求

从目前社会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就业指导是将思政教育进行具体的应用,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的教育中,要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能实行相互的替代。就业指导的中心内容就是思政教育,在就业政策宣传上以及树立就业观念上,还包括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上,思政教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思政教育不但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指导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就业指导要指明思政教育的方向,为其提供平台,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围绕就业指导来开展,这样一来,就使教学的目标不至于过于空洞,可以使学生的目标比较明确,较容易接受。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行性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具有相通性

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律,有助于其进入社会之后合理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我国,公民的道德体系是多层次的,在这个体系中,低层次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一般都有比较大的普遍性,对大多数的公民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任何违反公共道德的公民,都要受到舆论谴责。在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能单纯的对其进行技能培训,还要注意对其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显示出就业指导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所以两者是相通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不管是什么社会规范,都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且要与社会上的道德规范相符合,这样才可以发挥其作用,没有这个条件,仅仅是依靠强制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为道德的自觉以及意志上的自律为基础,只有人们主动的去守法,社会的公众将其作为一种道德来自觉的支持,才可以使法律的权威得到真正的树立,才可以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真正的目的。道德是要建立在法律之上的,在道德的背后,是要有伦理和法律来做支撑的。法律和道德两者是彼此相互支撑的,以此要以合理合法为基础来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两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就业指导的教育的时候,不但要融入法律法规的教育,还要注意渗透道德教育,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因此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分析

(一)坚持全面培养人才原则

将两者进行整合统一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其的正确把握和要求是以人为本,社会以及经济的要以人才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现在的社会上,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是现在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向。在现在社会的思政教育中,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做人”和“学会关心”以及“学会生活”,以人为本的味道越来越重。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来看,现代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国所制定的有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证,只有坚持以人文本,才能使人们对其认可。它不但是法制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必然的法制取向,同时,也是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整合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实践性原则

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比较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较强的整体性。在目前的形势下,高校中虽然对“全程化”和“全员化”的指导比较重视,但是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对就业政策的解读以及就业信息的搜集,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我们所追求的是将就业指导引入到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实现全程化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就业指导教育的侧重点也要不同;不能用单纯的思政教育来代替就业指导,也不能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相混淆;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建立较人性化和规范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进行整合,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这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各自互补,将两者共同的进行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对当前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一)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就业指导合作

在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一般的情况下都是由学校里的教师或者是辅导员来进行执教的。高校的教师一般对社会上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大多没有深入企业,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企业的具体需求并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指导时,针对性和准确性就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要和社会上的有关就业指导机构进行合作,可以请专业的人士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对就业形式作出比较准确合理的判断,对学生提出有关的就业建议,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以及就业形式的分析。

(二)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中,是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基础,加强对其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以及承受能力,正确面对就业中的挫折。在现在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很多都是只有就业指导教育,只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技能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没有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一来,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注重的只是薪水,但是没有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这与现在人才的要求是不符的,所以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要渗透思政教育,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主要是要体现出以下的方面:要有包容性,生活是多样性的,精神生活也是这样,要认识到其多样性并且尊重其多样性,才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从容的面对,尽量的去包容。要有主导性,能够保持爱国主义,将德治与法制相结合,保证现代社会法制的主导性;要有渗透性,高校的学生,主要的是看教师和领导是怎么做的,而不是看他们怎么说的,在两者的整合教育中,要实现其审美互动,在教学中,要有权威,但也要保持可亲的形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有一个正确的思维,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主要的任务,伴随着现在竞争的激烈,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要。所以,高校教育中,要加强两者的整合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其竞争力,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维军.关怀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理论界,2011(01).

[2]秦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世纪桥,2011(09).

[3]闫璞,郑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探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2

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随着两会和十的胜利召开,我国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财富快速累积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变化,如何把握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乎着小康社会的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一、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

1.价值观念更为务实

我国有几千年的“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在近代更是以“革命”为主题的年代,在90年代后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是在以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目前大学生是利益观念空前强烈的一代,但并不是说他们是唯利是图的一代,而是在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机制中,善于以利益激励自己、以利益推动成才的一代。

在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就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更有一部分学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就业或是实现其他现实利益作为是否选择入党的标准,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当被问及自己毕业之后的打算时,学生们的回答更多的是选择成为一名白领、升学然后才是企业家,这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实用主义思潮的特点。

2.集体观念较为淡漠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在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更有很大比例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性格更为活泼、开朗、动手能力更强、思想更为开放,也更愿意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不少学生信封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对于同学们对自己的各类帮助有时显得戒备心理极强,对于学院班级的活动自愿参与者少,集体荣誉感不强、集体观念淡漠。

3.新媒介利用程度较高

网络智能时代是目前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网络的便捷和低成本,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因此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是正因为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一是使得90 后大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时出现“浅阅读”文化现象,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二是网络使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 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不能冷静客观的对待事物,迷失自我,从而心理上产生异变。三是导致网络中许多不健康新闻易于对90后的这些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4.心理受挫能力较差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不善于在群体中处理关系和定位自己,以至于经受不起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碰撞和挫折,一旦遇到学习、感情的争夺的压力,往往会迷失自己和放弃目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到了大学后由于不受家长的管束,往往出现放任自流沉迷网络,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学生到学校后不善于和同宿舍处理关系,往往因为小的生活问题而导致同学关系紧张。

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新途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

党的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大学生中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就是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敬业就是要求青年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找准自身的价值定位;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友善是大学生的美德追求,提倡友善,就能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更为注重人文关怀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是更重视教师而轻视学生、更重视社会价值而轻视个体价值、更重视管理而轻视关爱、更重视灌输而轻视疏导、更重视意识形态而轻视思想道德,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关爱,从而也就缺失了教育的生命力。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更加注重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爱,而不只是关心部分学生骨干;更加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虚无的承诺,比如学生的家庭是否贫困、学业是否压力过大、食宿是否合适、言论是否自由、网络是否通畅,各种奖助学金的评定是否公开、透明、公正;要更加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比如一年级学生的适应教育、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规划、三年级专业实践考研辅导、四年级的就业拓展,等等。

3.更为关注心理疏导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不仅是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部分同学由于不能适应各种变化,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像心理焦躁、对比中的失落感、挫败感,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业及成长成才,因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关键。诚然我们不是每个辅导员、班主任都是心理专家,也不是每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如出一辙,但是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留意,愿意当个有心人,多深入学生教室、宿舍、课堂、多和学生们交流,把心理疏导工作当事业干,就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一些事物的细节发现问题,进而努力进行化解,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相反,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是不可能发现细节的,这方面的事例数不胜数。

4.更为注重新网络交流

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开展传统工作、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更要善于探索新型的工作方式方法,善于新的媒介提高工作的成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观念,更要尊重学生的主创性、参与性,要把外在的引导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在引导中融入要求,在活动中蕴含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导向。一方面要善于使用QQ、飞信、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交流沟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善于利用网络引导,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只有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新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思政教育的理念、方式、途径才能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辱使命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府军,周云龙.我们能接管中国吗?.江苏人民出版社.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 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 现状 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不但要承担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学生的思想仅靠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想是和其心理状况紧密相联的。因此,笔者认为要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必须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心理教育促进思想教育。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也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当然,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不是一回事,但政治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如何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以达到促进思想教育的目的呢?

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猎奇求新,追求时尚而缺乏持久力。当今的中学生,大多出生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缺乏传统思想的熏陶,缺乏艰苦生活的经历,他们对父辈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也缺乏兴趣,简单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和忆苦思甜的讲解他们根本接受不了。他们的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由摸索走向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人们的思想从压抑到解放而释放巨大能量的阶段。他们面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他们的世界是物质充裕的世界,与物质匮乏的年代相比有天壤之别。外部环境作为成长的外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实践,使他们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新一代的时代特征――猎奇求新,追随时尚而缺乏持久力。

(二)逆反与偏激。逆反和偏激的心理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来自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说明我国的家庭教育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应该成为关注的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时代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时代的潮流,成为人们观念转变的动力。人们的民主意识、价值评价标准、思维方式、传统习惯都在深刻反思中得到了重新锤炼。思想上一旦被解除,人们对传统就会产生一种激进的逆反和偏激心理,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受这种大气候的影响,这一代的中学生无疑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要对这种逆反和偏激心理加以引导使其趋利避害,单靠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涉及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

(三)盲目大胆而不计后果。猎奇求新、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时尚,必然引发人们对自我的大胆展示。开放的时代赋予开放的意识。一些中学生盲目探险、逃学(如去网吧通宵达旦地上网)、与异往过密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司空见惯,更大胆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而又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代沟在作怪,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代际关系使两代人形成隔阂,彼此不能理解与沟通,从而不能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还有,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众多的媒体如互联网、影视、报刊杂志等渲染烘托出一个开放的世界,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辈们相比,新生代们的视野更广、观念更新、更有胆魄。不可避免的是有些行为又显得出格。盲目大胆而不计后果的心理特征根源于此。

当今的中学生心理上具有以上这些时代特征,那么如何把握中学生心理上的时代特征,以便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呢?

二、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周记法。现在的学生与教师代际隔阂较大,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过于密切的关系也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对而言,写写周记,进行书面交流,乃是沟通师生心理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从形式上讲并不新颖,但也不算过时。周记要反映学生的心理,它的内容可以别具一格,教师应首先以学生的倾听者身份出现,然后以学生的疏导者的身份出现,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了解这些感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会激发学生更真实地流露内心世界,对工作的开展起促进作用,有助于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水到渠成。

(二)建立心理辅导室。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在许多重点中学已经普及。在一个有较好氛围的地方,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和疏通,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守株待兔等学生上门的方式,相对于学生的主动性而言,还是显得过于超前了点。选择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多是一些胆子较大或者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于前往咨询的学生数量偏少,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仅仅是一种摆设,效果较差。对此,学校可以适当地进行宣传,来更新学生的观念。同时,它也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好好地向心理医生学习,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区分开来,找到最佳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和辅导,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网上交流既符合学生的时代心理需要,也能体现人格的平等,并有较强的保密性,还可以避免产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相当多的学生喜欢上网聊天,这不排除学生以此方式来解除自身的心理问题。因此,网上咨询的开通,可减少学生上网聊天的频率。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 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21-02

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它的时效性、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死板,很难摆脱教学实效低微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给政治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政治学科教学焕然一新,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大大改进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模式,使过去那种空洞的说教变得富有生机,大大提高了政治教学效率。

1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这是笔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学科教学效果,综合提高学生能力。

1.1 政治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与信息技术整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应试教育占有主导地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觉得只要把该背住的背熟悉了就行,没必要做过多的理解。在应试的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缺乏激情,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没能得到有效发挥。久而久之,政治学科成了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喜欢上这样的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学科要跟上时代的呼唤,政治教师就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把信息技术手段与政治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更富有激情,更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富有时代感,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大幅度增强教学效果。

1.2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法规、原理等都很抽象,难于理解,又很枯燥无味,记忆困难。这是很多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习政治课就有了为难情绪。然而当把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有机整合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增加,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了。整合的方式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和整理与本节相关的生活中典型的图片和当下关注度高的时事影像资料等,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就在身边。

例如,在“经济生活”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商品”概念的理解模糊,多数学生理解为只要是融入人的劳动就是“商品”。这个显然是不全面的,“商品”除了涉及人类劳动以外,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才能成为“商品”,那就是必须用于去交换。比如自己家里养殖的一些家禽,不为了卖,而是留着自己食用,这样的物品就不是商品,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去用于交换。教师可以展示商品交换的图片,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不同感官,引起兴奋,进入愉悦学习的状态之中,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创造良好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新课改的要求需要与信息技术整合

对于新课改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领悟,在课堂上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改要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学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教师把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用问题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让学生对于本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知道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信息技术能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信息技术在政治课中的利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信息技术为政治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和声音把学生的眼、耳、手调动起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信息技术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机会。一直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是班级上课,学生差异很大,很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很容易做到这点。

4)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上网查询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历史等,上课时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教学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知识面,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3 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3.1 思想政治课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1)徒有华丽的外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不同级别的优质课大比武、示范引路课、现场会出示的课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看有没有利用多媒体,利用率如何,等等。同时还有另一种情况,教师除了在参加比赛和出示公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但除此之外,很多信息技术资源都被闲置,很少有人问津。试想: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上公开课,还是学校为了装点门面?显然,这样都没能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失去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2)形式在改变,实质却没变。经常看到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教学,但实质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听为辅。传统教学只是强调学生学了多少,而忽视学生怎样去学。有时课件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图片美化后再用大屏幕显示出来。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以至于教师讲得很热闹,学生听得也很热闹,但是最终结果是:学生根本没学到什么,也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时尚外衣下包裹的仍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在教学中只是白白增加教学的成本而已。教师必须清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重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为了把书本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再现?

3.2 以信息技术为主,忽视其他教学手段

在政治的实际教学中出现片面强调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传统的黑板、粉笔就可以不要了,甚至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凭借教师的一张嘴按照多媒体照本宣科,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干净依旧”。多媒体很丰富,有图片,有视频,学生兴趣很高,可实际上学生只是看个热闹。

3.3 要处理好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信息技术是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应该成为人们的“助手”,而不是人们成为信息技术的“奴隶”。在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从观念到方法都会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片面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教师与技术的关系本末倒置的理由。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150-02

To Thinking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tegration//Fu Yukun

Abstract In the usage the teaching mod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integration, the language teacher want to be continuously exaltation oneself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renewal education idea, reasonable mak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education resources, full exertive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thus exaltation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with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oneself be one new of education teaching principle, more demand link and strategy, otherwise, the language reform in education be hard realization.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tegration

Author’s address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广大教师喜爱。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呢?笔者的体会是,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和准备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转变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改革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学改革中去,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

1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信息素质

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为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作为这个平台的主导者,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展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何与语文教学整合,提高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

二是同时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尽量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排除一些常见的“拦路虎”,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获取网上海量知识,了解课外时事、社会百态,洞察缤纷世界。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语文教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素养之外,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比如,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素质,在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掌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现代文学的基本动向和最优秀的案例,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显示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扩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环境。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

众所周知,教材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要想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先备好课。传统的备课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材料,用笔把备课资料写入准备好的“教案本”里,然后再结合“一张嘴+粉笔+黑板”的模式进行授课。这样的备课形式既花费时间,又没有任何特色,其效率和效益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这一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学会使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充教学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

要做到通过网络搜集语文教学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传递语文教学信息,将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模式、观点和最新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寓教于现代化环境之中;通过网络中精典的语文案例,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教育。语文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汇集点,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知识和知识的延伸是必须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因此,网络为教师的备课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3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粉笔+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进行诱导;三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的智能化教学,将悬念、探究、探索、疑问、猜想、假设、讨论、发言等纳入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新时期语文教学。现代语文教学多数是思维化的语文教学,并不是教师自身的自我表现,更需要教师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寓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随机整合,把整合变成随意的、简单的结合。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师要明确整合的概念,理解整合的真正意义,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让教师自己首先融入信息技术中去。

思政教育的核心范文6

我国资深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明确强调:“所谓‘整合’,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让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最优化组合。”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时,不可完全脱离教材,过于重视新技术而忽视教材的深刻内涵,使技术操作代替课本,本末倒置。例如,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指出阅读的本质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是课文文本。教师在用视频展示语文课文的背景时不要忘了教材课文文本的内涵,细腻的描写是视频表现不出来的。有位教师在《宝玉挨打》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宁、荣两府复杂的人物关系谱系,演示了人物关系的流变过程,而将课文丢在一边,没有组织学生研读精彩语段,品味、揣摩不同的女性探望宝玉时不同的语言及心理。这样,多媒体技术不但没起到服务于教学的作用,而且喧宾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对学生语言魅力以及审美教育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启。我们在教学时使用电教媒体,不是为了使课堂热闹,为了展现现代化教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做到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的同步更新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只把多媒体当做演示的工具,而是要使其成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工具。但现在的教育现状是大多数教师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往往只起到了电子黑板的作用。这些教师的行为都使得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披着高科技外衣的电灌。虽然教学手段先进了,但教育思想仍落后,这是“旧瓶装新药”,仍然没有改变“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模式。写作背景、朗读节奏划分、章节大意的概括,教师全用演示文稿打出,逐一讲解,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又运用电脑技术,随着电视散文画面,配乐朗诵,让学生欣赏。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是用足了电教媒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不曾晓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境,以及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学习的激情都被自己的讲解扼杀。这实际上并没有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教师运用了丰富的媒体技术,但由于其教育理念是落后的,两者不能相得益彰,最终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先进的电教技术服从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注重语文学科特点,不背离语文教学的原则

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尤为关键。电教媒体的运用,为这样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与电教媒体的结合中要充分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切忌摆花架子,图热闹,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原则。一位教师在《听潮》的教学中,先是投影大海潮涨潮落的录像画面,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全文的录音带,然后提示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最后用投影展示板书设计,归纳课文内容。这堂课运用的电教媒体很多,学生的热情也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是透过热闹的表象,我们不禁要问:这是语文课吗?这样做并未把好教材关,没有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事实上,《听潮》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师应在朗读上下工夫,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从而感受大海的美。教师应该反复范读,包括恰当的停顿,语义重音的把握,对学生指导;学生应该反复朗读,揣摩练习。

四、辩证地看待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当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运用的过程中似乎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电教媒体越现代化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电教媒体运用越复杂越好,这样才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这样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个别教师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多样性,脱离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如在《琵琶行》的教学中,教师开始从作品的叙事性入手,让学生复述故事,然后紧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探究学习,学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可是这时,教师突然要求学生打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网页,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又运用投影,展示诗歌的章节内容与层次结构,又播放范读录音,配乐朗诵。看起来该节课堂教学用足了电教媒体,可谓花样繁多,可实际上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给人以“人为机所累”之感。学生也忙于应付,应接不暇,教学效果并不很好。实际上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别,传统的媒体并不一定是陈旧的、落后的,先进的电教媒体也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很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是否能够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并服务于教学,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这正如教学方法,它从本质上来说也没有好差之分,关键是看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永远没有最好的电教媒体,只有适合自己内容的电教媒体;永远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