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范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
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方式――电子商务。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彻底地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实现手段,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是,伴随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各国的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格,各国的绿色壁垒不断加强,企业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环保压力。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突出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关注,是供应链管理新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简述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电子商务所强调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中结合起来的应用。具有全球化、高效化、低成本、快捷化、选择性强等优点。
电子商务范围广阔,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大大提高交易速度。简而言之,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简述
首次系统地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该协会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等。
1.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就是指尽量采购对环境和生态无危害或危害小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对其源头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为环境友好型材料(一般包括材料能否再循环、再利用,以及通过粉碎、无害焚烧和降解等措施清除废物等)。绿色采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优秀供应商的选择。
2.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构思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提倡无废物、可回收设计技术,将3R(Reduce,Reuse,Recycling)原则引入到产品研发阶段,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3.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它要求企业以清洁生产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改进工艺,替代有毒材料等方法来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削减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4.绿色营销。它是指供应链各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方式,是传统营销的延伸,更加重视全球的环境保护问题。
5.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友好型的物流系统,通过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物料和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的产生,以及有可能产生的物料和产品的泄露,这些都会影响环境。
6.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物流活动从用户返回到制造商或者供应商的过程。它是指产品报废后,对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回收处理,使产品或零部件得到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绿色回收,能够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自然规律的污染。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企业都要相互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电子商务的应用消除了各个节点企业之间联系的障碍,有效连接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之间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关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数据共享完成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以及废物的回收等过程。
基于电子商务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采购管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从全局范围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并通过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来调整设计自己的供应链。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供应商有关信息、商品报价、商品目录,形成稳定、高效的绿色采购供应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网上绿色采购招标等手段,集成绿色采购招标和互联网的优势,扩大采购资源的选择目标,使绿色采购工作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2.订单处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进行订单设定和订单状况管理。借助电子商务进行订单处理,当收到客户订单时,制造商可以及时分析所需产品的性能要求,判断能否达到订单中的技术要求,尤其是绿色度要求,进一步分析绿色的实现成本和利润,最终做出签单的决策。这样可以缩短订单的循环周期、减少订单的绿色度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
3.生产组织。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改善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通讯,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绿色度成本控制的难度。核心企业可以用电子商务系统协调与供应商的准时供应程序,与多个供应商之间协调制定绿色生产计划。
4.配送与运输管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对配送中心的发货进行监视,对货物运至仓库进行跟踪,加强配货、补货、拣货和流通加工的加工作业管理,提高产品的绿色度,不断降低环境影响。此外,对运输资源、运输方式、运输线路的优化和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客户服务。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核心企业的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方便地联络生产商了解有关服务问题,而核心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客户方便快捷地了解企业产品的绿色度信息,接受顾客对产品的投诉,充分了解客户地需求,改善产品的绿色度以赢得源源不断的客户,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
四、小结
在环境问题、绿色壁垒为全球所关注的今天,企业如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应对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成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问题。企业生产上的“末端处理”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造成严重污染,损坏了企业形象。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环境管理是一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人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这样一种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是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模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进一步改善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实现快速市场反应、减少经营的时滞、提高顾客服务和寻求扩大新的市场机遇,并最终获得最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制造业自动化,2001;(4)
[2]V Daniel R Guide Jr, Luk N Van Wassenhove.The Reverse Supply Cha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80(2)
[3]蒋洪伟韩文秀: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 ;10(4)
[4]James B Rice, Richard M Hoppe. Supply Chain Versus Supply Chain: TheHype & The Realit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1;79(9)
[5]陈梅梅许为民:电子商务实务.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范文2
【关键词】批发业;零售业;供应链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到2010年基本完成,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消费品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一、我国批发业的现状
1.批发主体的多元化
经过竞争和发展,批发业逐步形成了三大批发主体。一是随着工商企业产品经营权的放开,在不少产品领域,工业企业自身成了最大的批发业主体,直接获取商业利润。突出表现在家电商品、品牌服装等商品上。二是在烟草、医药、图书报刊、石化、盐业、粮食等商品批发领域,原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系统的专业批发企业仍然是批发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有些已成为批发商或批发经纪人。三是大型连锁超市和仓储式零售企业,借助其庞大的采购和物流配送体系,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也兼有向社会企业、个人批发的功能,占据了一定的批发市场份额。四是中小个体私营批发企业,作为大型工业企业、农副产品销售链条中的一环,或为大型零售企业供货,或通过其将产品销往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
2.批发经营模式更为丰富
一是生产企业或通过商、经纪人或自建营销网络将产品销售给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如宜宾五粮液酒厂等名酒企业多是采用此种方式。二是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批发市场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三是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这类展销会涉及到各个层次、各种产品,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主要以内销为主
3.由以批发为主导转变为以零售为主导
伴随着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商品市场已经由总体短缺转变为总体过剩,在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对商品销售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谁掌握了零售终端,谁就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批零企业地位也相应发生了转变,突出表现在中小型批发企业与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话语权丧失殆尽,市场已由批发为主导转变为以零售为主导。
二、我国批发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认识上出现误区,在流通领域中一直存在着“重零售轻批发”的思想。传统批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对商品流通规律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人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批发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企业在实践中,也往往模糊了批零界限,不愿意更多地向批发环节让利,否定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流通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
其次,由于传统批发业的产业规模主要形成与计划体制时期,因此,产业组织形式落后,技术手段落后,流动资金匮乏,运作成本昂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
再次,国内的批发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中小型批零企业太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大型批发企业太少,流通环节长,经营成本高,进入壁垒低,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最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网上批发交易落后和对供应链战略的忽视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批发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外部大环境也凸现出诸如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批发商是批发业和批发市场的主体。我国的批发业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目前的问题并不是批发企业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变观念,改善经营,充分发挥现有的有利条件,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批发企业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批发企业转变,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现今面对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国的批发业如何选择应对策略?
三、发展我国批发业的对策分析
1.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这是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天津市物资集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年销售额2003年可以接近200亿,已进入全国500强之列,为创建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施战略重组,发展规模经济
对批发企业来说,规模就意味着效益。在现阶段,可以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明确不同企业责、权、利的基础上,明确分工,以网络组织原理重组批发业。通过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结合国内批发企业的改革,应该使国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等形式,向多领域拓展,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
3.改善经营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上,改善传统的经营方式,创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方式;在管理水平上,积极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批发企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范围,是一个融进了先进信息技术的流通子系统。在现代批发企业中信息处理不再仅是IT人员的专利,而是要求所有员工参与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根据未来的发展需要,树立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并在管理方面,吸收善经营管理的人才,创建高科技、高层次的管理。
4.降低成本,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随着网络的发展,批发业必须对自己在网络化条件下的流通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转换到新的、具有成本优势的方面上去。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
5.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批发业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优势,寻找在供需链上的切入点。
什么是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这就是我们讲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批发业也可以做到向零售领域渗透。目前批发和零售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对我国的批发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信誉优势、渠道优势和人才优势等自办零售。通过向零售领域的拓展,可以直接了解零售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有助于科学地组织货源,提供优势服务,扩大销售。批发企业向零售领域延伸还可以将批零交易内部化,以节约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成荣.发达国家批发商业现状与我国批发业创新[J].财贸研究,2003(4).
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范文3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范文4
关键词:信息体系;信息系统;信息管理
一、引言
随着WTO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代表了这个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成本高、个性化不足、信息一致性差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其经济需求,如何提升信息体系的适应性及包容性、完善信息体系使其适应时展,是信息从业者必须面对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及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媒介,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消费者、企业与供应商三者之间的无缝交流,从企业的管理、生产到后台的运行,通过把这些分散的子系统用数据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内涵和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商务是以新兴的网络、远程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作为手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以及电子化的商务过程,其核心在于在商务活动中提供各交易方服务以及信息的网络系统。更为详细来说,电子商务即是在全球网络环境的背景下,采用网络浏览器以及服务器等方式实现消费者与商户之间的网上商贸活动,通过电子支付等手段,融合金融、交易以及多种商务活动的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保证电子商务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个平台包含了站内经营者以及平台经营者两个因素,站内经营者是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服务的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平台经营者是指在工商部门取得经营执照、在第三方运营平台上为各交易方提供服务的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
1.电子商务的特征。在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电子商务带动了大批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型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能够一直霸占经济强国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得益于网络化的普及,从2001年初,信息产业的增长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了35%,高技术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二,电子商务开创了新型的商务交易模式,开拓了巨大的商务市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理上的国界与疆域,从而使商家可以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营销网络。第三,信息的快捷、准确与否,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元素之一,企业或者商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如何更快更准确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才能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换言之,谁获得信息快,谁就是生意上的赢家。第四,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更多优势: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减轻物资依赖、降低库存等等。第五,电子商务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生活。
2.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扩展,电子商务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于1996年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室,电子商务由此开始启动,发展到今天,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由移动网、多媒体、数据库、电子网等组成的信息网络格局,据2001年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电视网基本全部区域覆盖,光纤、卫星通讯成为了主要的通讯网络工具,移动电话数量超过了5000多万部,我国国内诸如网上商店、拍卖店、商场等各种电子交易网站不断涌现出来,“新浪”“阿里巴巴”“百度”等等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网络建设,政府也给予了电子商务发展很多优惠政策,来推动我国商务经济的发展。
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输基础,网络运行速度低下,接入速率缓慢,基础设施落后,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子商务必要的软硬件产品以及提供的技术支持;第二,EC市场难以形成气候,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观念落伍;第三,网络安全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核心问题,资金以及客户信息等安全管理都存在很大隐患;第四,法律规范不健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商务交易,涉及到无纸贸易、无传统印章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都有待解决;第五,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由于区域限制以及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区域差别大,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而在偏远地区,传统的商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信息体系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而信息技术作为其支撑条件,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数字信息以光速传播,信息通过网络数字化、通讯化,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的生产要素。
1.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现状。信息资源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而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基础。信息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开设,要追溯到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专业等从80年代才开始陆续创办。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在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知识工作以及事务处理等方面,信息系统的研究课题包含了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等等。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硬件维护、经济预测、软件开发等方面来说,我们既缺乏此类高技术人才,更缺乏兼备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信息管理人才,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下社会信息管理的新要求,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2.现代商务模式下的信息体系应用现状。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零距离的交易时代是否已经到来?无可厚非,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体系包含了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从狭义上来说,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信息资源、计算机通讯设备、信息用户等部分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从广义上来说,信息系统不仅指技术方面,它更像是一个社会系统,包罗万象。信息体系则包含了信息支持、信息挖掘、信息处理、信息搜集以及信息安全五个方面,在整个体系的运作中,信息支持直接面对客户,通过人际交流界面输送信息,并经过信息收集来接收用户需求传达处理命令;信息挖掘通过收集用户习惯及其文档,形成特有的数据处理仓库,并根据客户需求输出信息结果;信息搜集处于信息转换的中间层,一方面收集信息,一方面输出检索结果;信息处理即通过信息分类来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信息安全即指以加密等网络技术来提高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安全服务。
三、新形势下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改革
一个完善的信息体系,可以让供应链内的各个合作方像整体一样,零距离交流信息,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通过网络,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如何整合信息系统,完善信息体系,发挥信息系统的最大作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广泛基地。对于如何创新教育模式,简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应该随着客户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变化而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与现实脱轨。新课题、新理论以及新知识,应该被不断借鉴吸收至课程上来,如美国近年来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人际交流结合等方面的课程,同样也值得借鉴。第二,教师要改变思维,接收新事物,与时俱进。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是推动传统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才能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信息技术的教育发展。第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信息的网络管理等等,都需要有专业实验室来支撑,同时也是保提高学生创新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第四,拓宽并细化专业设置方向,与国际接轨。在电子商务时代的背景下,信息专业的研究领域也相应拓宽,如信息系统的开发如何做到花费低成本、运作高效率、创造新价值,如全球化的跨国信息管理系统,如信息系统的组织构架、社会学理论等等,拓宽是指研究领域应该越来越广,细化则是指细化课题,培养专业型的高精尖人才。专业口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要向发达国家取经,保持本专业与国际教育水平同步发展,因此,建立与专业教学的国际接轨关系是有必要的。
2.完善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经过对电子商务下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如何建立更加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体系,简述为以下几点:第一,完善信息收集体系,从技术方面来说,必须确保信息不能遗漏,尽最大力度搜集与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严格信息收集制度,确保专人或专门机构收集原始信息,对于先进个人及单位,需要给予奖励,设计专门的奖励机制,同样地,对于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有渎职的工作人员,如数据造假、信息收集延时等等,也应予以处罚,设立明确的处罚机制。第二,加强信息渠道建设,提高其运行效率,信息渠道是传输信息的血管,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的从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的传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加强信息渠道的建设,不仅是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也要扩展到同级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组织内明确分工,建立必要的制度,规定各人或者工作单位的职责与义务。第三,加强信息反馈体系的建设,信息反馈是针对行为决策中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控制及调节,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重要决策能否有效执行或者能否及时纠正错误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信息反馈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企业至关重要,在信息体系的建设中,组织必须重视信息的追踪检查,监督信息反馈,定期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健全的监督反馈制度,从多个渠道来保证信息反馈体系的完善。第四,提高信息利用率,信息利用率是指在整个体系中有效信息所占所有原始信息的百分比,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能否利用更多信息,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来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通过加强信息的处理机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等方法,来提高信息利用率。
3.政府政策的支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及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第一,加快电子商务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健全的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研究,出台政策性文件,规范各类经济活动。第二,信息管理应用有局限性和区域性,政府可以通过示范工程在企业推广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企业以及人们思维,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重要性。第三,优化发展环境,从个人、企业及国家三方面来加强信息化建设。第四,与国际接轨,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商务规则,在技术层面和立法方面紧跟国际水平,并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第五,投入财力引进国外新兴设备及关键技术,注重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创新,并进行预测,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我国信息建设起步晚,很多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很差,政府一方面应该出台法律法规打破电信的高额垄断,降低资费,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建设高速宽带互联网,把图像、多媒体、通讯网三者合一。
四、结语
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是信息产业化的时代,加快信息产业化建设,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系,关系到每个个体以及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展望未来,电子商务会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信息化产业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