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环境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造成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使人们从此起彼伏的灾祸和日趋严重的公害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那种不顾地球生态环境的“高消费、高投入、高污染”模式,属于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因此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的环境战略经历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能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的冲击向无污染、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冲击下,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逐渐兴起,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传统的供应链是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产品及成品,再把成品送到用户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构成的网络,它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及标准件、核心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但它没有充分考虑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而这些涉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实施途径。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机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或称环境供应链管理最早起源与国外,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思想。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只是把它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而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化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2年到1999年的几年时间里,众多学者进行了返回物流的研究,返回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以达到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没有完全摆脱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还没有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等生态评估工具来具体分析,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环境影响。

近年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发展较快。Webb(1994)[3] 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在美国科学基金资助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随后,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等一些国家都开始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广泛研究。Min与Galle(1997)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 。Beeman(1999)则是在供应链模型中注重考虑环境因素,提出了更为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模式 。Hock则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此外,通用汽车、福特、惠普、宝洁等许多企业也积极研究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虽然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从国际上对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重视的形势看,实施绿色管理将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供应链,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传统关税的取消,我国的产品将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工业生产“绿色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销售和废弃物回收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加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供应链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它考虑环境和资源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签订的国际性和地区环境保护公约多达20多个,确定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指导企业的国际环境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和ISO14040已经颁布实施,各国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严格,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也与企业的环境保护行动紧密挂钩,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近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统一。

给企业与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绿色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是在行业内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而且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绿色文化的共同载体。在这样的企业的联盟中,要求其成员具备先进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绿色管理意识,以及贯彻和实施这些意识的能力和决心。在我国企业中建立这种战略联盟关系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给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供应链管理作为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需要企业从全局出发进行规划,从战略性的角度去考虑供应链的地位。本文认为要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明确认识实施目标,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的建立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的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

重视咨询和顾问的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高投入,而且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减少投入,保证质量和缩短工期,取得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所以,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应寻找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组,提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模型,这对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建立精益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导致人类生存危机。防治污染应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建立精益企业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所谓精益企业,是全面实行精益生产的企业,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要裁撤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岗位,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生产绿色化是精益企业的本质要求。

核心企业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核心企业领头的供应链,向上联系供应商,向下联系销售渠道,不仅自身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其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所以,在绿色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其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传统因素,还要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在绿色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核心企业还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把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往往是整体最优化的,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最有利的,具有很强的激励因素。

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杰,屠梅曾,孙大宁.生态型供应链的设计及其管理[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3):10-12.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高校餐饮

Abstract:Thecontentanditsthesignificancemanageswhichthroughtheanalysisuniversitiesdiningsupplychain,thisarticleproposedtheestablishmenthighlyeffectivedin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houldtakeseveralquestions.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universities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协调三大要素 

协调三大要素(物流、信息和资金)能够使企业运营更加流畅,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如今,供应链管理者担负着更加综合性的职责,他们必须积极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客户的客户。 

在管理复杂的供应链环境时,企业需要及时地获得有助于迅速、高效决策的信息。生产流程必须最优化,从而实现最佳的效率、产量和响应时间。库存必须降至最低,同时还要达到支持客户服务目标的最佳水平。分销计划必须慎重,从而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确保适当的产品位于适当的地点。另外,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还需要全局观念的支持。供应链管理者必须能够洞察每件事情和改变任何事情,并能够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考虑到方方面面。 

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重新定义供应链或是涵盖这些要素。如果企业没有协调物流、信息和资金的管理,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供应链管理专家徐津说,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执行。它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密切注意商业流程,任何供应链管理的本质都是重新设计现有的商业流程,并持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第二步是从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着手,比如降低库存、提高需求预报的准确性、降低内部物流成本以及工厂维护成本等。供应链管理开始时未必是大型项目,其成功与否是通过实际商业效果来衡量的。 

规划供应链管理策略 

从端到端的角度来看,供应链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焦点。无论是化工、医药、制造,还是高科技、运输和零售等行业,供应链管理都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高科技企业在因特网供应链联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实际上,虽然这些企业在内部跨功能整合和建立有序的内部供应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他们与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所建立的关系并不理想。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许多企业强化了内部整合,并构筑了电子链接,从而使供应链更加紧密。 

人们开始意识到,供应链管理能够消除购置和内部增长策略所需资金的压力,能够支持市场推广和销售活动,能够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 

徐津介绍说,尽管不同行业对供应链有不同的需求,但无论哪个行业,供应链管理都会涉及内部流程最优化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整合,其成果始终会归结为各种衡量标准的考核指标,比如库存、周期以及总成本(至少包含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 

在规划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时,决策者通常会考虑高层次的策略和体系结构问题。然而,任何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方案时,事实上都是从解决特定商业问题的特定项目开始。因此,这类项目在执行层面上通常分为一系列策略性的规划项目,比如采购的重新设计和需求预报的最优化等。 

可靠、迅速的交货要求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这也是许多生产商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制造方面,只有半数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交货周期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在分销方面,认为自己达到世界水平的企业更少。然而,大多数企业已经制定了提高交货性能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优异的供应链管理性能。 

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都会有所差别。调查发现,相对于亚太地区的管理人员而言,北美和欧洲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与原料供应商或供货商的整合。工业化市场中复杂的分销渠道以及缩短市场周期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管理人员必须区分供货商整合的优先次序。在改进与分销商的关系方面,拉美地区表现出众。在这一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管理人员高度重视与零售商的整合,这反映了该地区分销渠道的迅速扩张以及不断增长的复杂度。 

那么,针对中国的企业,如何实现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呢?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供应链管理专家徐津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审查针对供应链的策略计划。企业需要从供应链的定义开始,确定该定义是否过时、是否具有局限性、在当今竞争性环境中是否会失效,从而确保供应链计划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并包含达到供应链总体目标的商业流程、机构和系统需求。 

第二,评估组织结构,确定供应链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真正担负着适当的职责。以流程为导向的结构能够将潜在的功能障碍最小化,并改进整个企业的通信状况。评估用于衡量供应链性能的工具,设法开发供应链记分卡,从而为衡量供应链的总体性能提供依据,并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 

第三,不要对尝试供应链新程序过分担忧,这有助于更好地阐明企业的策略,并为将来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第四,调查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协作联盟,确定他们在为企业及其客户创造效益方面具有所期望的优势。如果没有,企业就要考虑是否需要改变对合作伙伴的定义,包括共享信息的新方法、流程以及横跨供应链交付商品的责任。 

第五,深入了解本行业其他企业组成联盟的详细情况。确定供应链的哪些方面肯定会受到合作伙伴的影响,并开始探索开展试验性项目的方式。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一、从定义上看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满足与客户需求同步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运营的成本最小化,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目标集中战略联盟,通过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企业文化等管理要素的集合,实现供应链集成的管理过程。就这一定义揭示的内涵而言,有两个关键的逻辑联系点,一是基于合作伙伴的目标集中战略:二是支撑目标集中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相对而言,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廉洁文化建设是指在职场环境范围,通过廉洁的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和视觉系统建设,形成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

众所周知,定义是理论层次的科学认识,它是从客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方面反映客体的本质内涵。所以,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树立诚信、合作、互利、廉洁、高效、共赢、发展的管理理念。应该成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

二、从实践上看

供应链管理对合作伙伴的识别和选掸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合作伙伴必须拥有各自可资利用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合作伙伴应该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战略思维。

从2006年至2008年中国石化管道平均每年的物资采购量都在30多个亿,有市场准入机制管理和战略联盟关系的三级供应商约500个左右,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阳光采购率达96%以上,超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网上采购率的控制指标,连年获得集团公司物资采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其物资采购理念和模式也受到了供应商的信任和赞许。那么,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体制机制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石化管道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按照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扎扎实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进业务、进流程、进制度,实践了中国石化管道廉洁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建设廉洁管道,共创和谐企业,奉献中国石化”。为此,在2008年度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该公司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形成了可资利用的核心竞争力。

三、从发展上看

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和欧洲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至今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我国产业集聚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的大型制造业和流通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日趋成熟,且有融入全球化的趋势。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全球化中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高度的职能、组织和文化的一体化,是集成化的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是已摆脱了独立的供应链实体、完成了内部供应链集成、拓展了外部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这种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有效合作和相互支持。持续凝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价值流的增值性,达到强强联合。因此,这就要求各个企业不但要很好地理解他的客户需求。而且要彼此深刻理解相互的组织特点和企业文化,形成职能同构和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实现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协同双赢的目的。

四、从合法性上看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高科技企业 采购

一、供应链管理与高科技企业

美国物流协会给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特定企业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企业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问题。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降低系统总成本,而将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商到最终用户结成供应链来组织生产与销售商品,并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统设计、计划、运行和控制等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高科技企业是指那些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产品或大规模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例如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及制造、通信服务业。高科技企业采购并非只是传统企业采购中的物品采购,还包含为研发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小批量试制新产品所采购的物资,这类物资的采购比较没有规律,采购次数频繁,采购方式复杂;高科技企业,虽然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但都是基于整个行业供应链上技术的变革而变革的,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不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结束,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会一直延续。

高科技企业在采购方面的独特特点也决定了其只有将采购纳入供应链管理,才能提升其整体供应链竞争力和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高科技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使企业的市场空间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高科技企业之间除了在产品的成本、质量竞争之外,还扩展到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竞争上,企业更加注重动态、高效管理手段。

传统采购管理系统的理念是服务内部顾客,没有明确的供需关系,而不直接参与市场的制定和执行。采购关注的是节约短期采购成本,而不重视对公司长远竞争力塑造的贡献,与供应商的竞争多于合作。传统的企业采购管理没有把采购活动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和管理,没有注意到采购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信息给企业采购带来的技术支持。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信息是单向的,采购部门只管向供应市场传递需求信息,价格最优的供应商提供企业所需的能力,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没有其它的信息与知识交流。因此,传统采购的功能仅仅是引进供应商现存能力,缺乏基于双向信息流和双向知识流的能力创造。企业传统的采购管理系统存在着的不足致使企业寻求一种有效的采购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高科技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节约成本、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必须树立一种整体的管理观念。供应链管理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必然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选择。企业十分注重R&D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也注重对客户服务管理环节上的优化。而却忽略了供应链上游的采购管理。高科技企业实施采购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必须在变革和重构其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使高科技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顺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图 高科技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

如上图所示,企业要实现上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除本身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之外,同时需要得到供应链上各供应商的支持和配合。此外,为了有效实施供应链采购,企业还必须做一些信息基础建设、物流基础建设及库存基础建设工作。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对供应和采购双方是典型的“双赢”:对于采购方来说,通过供应商信息库,得到所需采购产品的最合适的供应商,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采购产品信息管理,与供应商保持及时沟通,还能取得产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地了解采购方的需求,改善产品生产流程,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

高科技企业实施采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1)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就保证了供需双方能够有合作的诚意和参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高科技企业可以实现从内部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3)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联合是一种跨越组织边界、资产边界、职能边界、业务边界、经营边界的目的性很强的、以某一订单或合同为合作事件依据的动态性的自适应性组织,因而能产生来自企业却高于企业的供应链价值。

三、简要结语

高科技企业对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为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不仅高科技企业可以运用,我国一些具有采购复杂性特点传统企业也可以很好地借鉴。供应链管理应用于高科技企业的具体实施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千里编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小晖著:企业采购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创新 供应链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更扩大了企业竞争的空间范围,激烈的竞争形势既要求企业对产品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也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业务,将增值能力弱或根本不增值的业务环节外包给在这些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国际上很多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横向一体化思潮,即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具有专长的合作企业。这样,核心企业可以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避免丧失市场机会的风险和投资负担。供应链联系着最终的客户和最初的供应商,通过客户需求把供应商的供应商、企业的供应商、企业自身、企业的直接客户和客户的客户贯穿成一个价值链。而供应链管理正是要对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通过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顾客满意度并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内涵。供应链就是指从原材料供应直至最终成品消费的全过程,是横向一体化形成的从供应商、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链状结构。供应链涵盖了企业内部、外部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形成了向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价值链。供应链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如何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每个组织机构的供应链包括满足顾客需求的所有职能部门,如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融资及顾客服务等。

任何一个供应链存在的目的都是满足顾客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赢利。供应链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与供应链为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sc=Vc-Csc。其中:Vsc代表供应链创造的价值,Vc代表顾客感受到的价值,Csc代表供应链为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创新绩效取决于Vsc以及Csc在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分配。以前的研究主要从提高Vsc的角度展开,对于如何降低Csc则较少涉及。创新面临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成本,但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所需的成本并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供应商的成本支出、分销商的成本支出及顾客的成本支出。

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等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优化和决策,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是通过不断的优化,消除供应链上的薄弱点和非增值活动,提高供应链整体强度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强调在横向一体化思维下的供应链企业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强调在共享合作和多赢思想前提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消除供应链上的浪费和非增值活动,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系统功能最优,最终达到供应链的系统目标。即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

供应链是指依据顾客定单的原材料选用、供应商的评估及选择、原材料供给、生产及产品配送等一系列货物移动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供应链各阶段中发生的一系列业务实施管理,协调好整个市场链的运作,目的是实现从降低成本向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提升及转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套超越组织界限、完全协同化的供应链运营及管理体系,其独创的物料核算原理体系和完善的功能可协助企业管理从供应商评估到供应网络建立、从供应链规划到物料询价、从需求计划到产品配送的整个供应链网络。

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管理企业内外部资源。供应链把供货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企业内外部资源紧密联结在一起。供应链企业之间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与“双赢”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对之进行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实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准确、迅速地反馈到生产厂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通过供应商参与设计、并行工程、同步化运营、精细化运作、信息共享等思想和技术,实现有效管理外部资源;在有效使用好企业自身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整合外部资源(包含生产资源和创新知识),发挥“供应商也是生产力”的作用,提升企业的柔性和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2、提升企业赢利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在成本下降5%或销售收入增长5%的情况下利润和税前利润的增加情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的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供应链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发展,而这完全得益于供应链企业的相互合作。试想一下,如果制造商完全承担从产品开发、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不仅要背负沉重的投资负担,而且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以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通过同步化运作和充分利用各节点企业的优势资源和专业技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而且受益的不止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

费希尔(1997)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能够减少产品的物料成本。对于需求稳定、利润较低且生命周期长的功能型产品,企业可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协调来实现存货最低化和成本最低化。对于需求不确定、利润较高且生命周期短的创新型产品,企业要更注重供货的快速和灵活,有效调整产品存货水平和种类以应对不确定需求。企业通过实行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可以使产品的物质成本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满足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能够降低总成本,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由于信息失真而产生的“牛鞭效应”,减少或消除存货和存货不当而导致的各种浪费。二是由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围绕用户需求,专注于自己具有专业技能和相对优势的业务,可以从专业化和规模化方面获得规模经济性,使其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也可以由于具有专业储备减少产品开发成本在产品中的分摊。三是由于供应链企业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获得较低的交易成本。四是通过延迟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协同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资金成本和过程成本等等。

3、降低内部组织成本。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要求实行各成员伙伴间的经营信息共享,从而让成员企业能以较低的信息成本及时获得较为准确的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供应链管理中使用的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动,降低组织管理所需的信息费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监控效率。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业务流程合理化,节约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信息在供应网络中传送时产生冲突,从而提高响应能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4、提升企业的可持续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发展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产生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企业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擅长的核心业务上。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企业的运行机制,更表现为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各种能力的提升。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信息共享、同步化运作及业务外包等策略和手段,使供应链核心企业有精力从事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提升。同时,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也可以专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通过专业化和规模化而获得规模经济性。企业在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供应链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1、创新管理观念。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实施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各组织的传统观念。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企业决策层的思维和观念对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对企业进行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在组织架构上为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如果没有职能部门的协助,实施供应链管理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企业应把供应链看作一种股东价值和竞争差异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并将其列入经营战略;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优势资源和专业技能纳入自己的资源范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同步化运作提高企业和整体供应链的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确定合作准则。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准则应该体现客户至上、核心专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任沟通和整体运作的理念,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需求拉动供应、满足消费需求,不仅可以减少因产品过时而降价促销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减少库存,加速企业资金流动,增加企业赢利和客户满意度。成员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企业必须在全球化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在正确进行自制与外包决策的基础上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应有效地集中利用资源,强化主业,凸显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间的真诚合作增加业务弹性,最终提升全球化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成员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企业优势互补产生共赢的协同效应是供应链战略的灵魂。核心企业要加强面向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强化供应链企业间的同步化运作和资源整合,以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供应链上的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还应努力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通过合作减少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3、加强信息技术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更有效的客户需求预测方式的出现,使企业直接从产品消费场所搜集客户需求信息并直接对市场作出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没有信息技术或信息流作为基础,难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货物流动。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充分整合供应链各企业的数据、知识等资源,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共享,整合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物流运作,加强供应链的整体实力。第三方物流要与供应链所有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真正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4、营造供应链文化。共同文化的凝聚力在供应链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持续推动和改善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常常将企业文化作为连接节点企业的纽带进行倡导并推广。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其影响力把企业的价值观辐射到其他企业中,形成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供应链本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而形成整个供应链的文化。供应链文化一旦形成,便比企业文化具有更广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得供应链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它把供货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联系在一条链上并对之优化,从而建立起快速反应型商业运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L.费希尔:合适的产品供应链[A].价值链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约翰・科伊尔: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秀萍:供应链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罗青军、朱明伟:基于客户联盟的顾客价值创新流程重塑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 刘卫民、陈继祥:价值创新的市场利基识别研究[J].工业工程,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