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绿化养护体系
1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校园景观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作用。
1.2 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观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景观不仅要强调景观,更要强调文脉,使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起到反映与烘托的作用。
1.3 体现校园形象
校园景观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校园环境就体现出一所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同时,好的校园环境形象也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2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生态原则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要在继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把其中的人和景观客体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尊重环境,保护环境。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建设时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从而使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具有统一性与凝聚性。
2.2 以人为本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群体放在第1位,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与校园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更好地培养荣辱观和归属感,让人在整个生活的时空连续性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环境。
2.3 可持续性
校园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建筑绿色校园、重视环境生态保护、节约资源、预留发展用地。绿色校园不仅是绿化校园、美化校园,更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高科技的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考虑到建筑朝向、采光、通风、节水、节能、中水利用、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必须要保护校园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绿化、水体等资源,使学校绿化成为校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
3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的构建的实施措施
3.1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构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重在定位,必须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大学校园是培养社会精英的科学与艺术殿堂,是全社会最具文化品位的地方。因而在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蕴涵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美的形式。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理性能力与校园景观直觉能力相联系、相平衡、相补充,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留下科学与艺术的感召力以及历史的自豪感,更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
3.2 因地制宜,挖掘与延续校园文脉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当今大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对多样的校园空间而言,它是大学校园形成与持续成长的媒介基因,充分延续学校历史文脉和悠久的校园传统,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在规划中,应根植于历史和自然,尽量挖掘校区的优良传统,激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和感怀。利用景观要素,将文化纳入景观当中,在校园景观主轴线上融汇成一条可感的“有形文脉”,进而塑造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空间,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场所氛围,促进校内外人际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校园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环境载体。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2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ducational campus brand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etc. ,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Hefei Institute of Landscape improv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example,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made the following study. Keyword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college campus; Hefei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肥学院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200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肥学院原黄山路校区于2012年秋全部搬往南艳湖校区,南艳湖校区成为主教学点, 并于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目前校园整体格局已形成,为了满足搬迁之后增多的师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求,学校决定对校园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更适宜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紧密结合产品的校园景观,无论是静态建筑自然景观的空间,还是有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动态现象,都具有其深远悠扬的艺术魅力。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原则一:以人为本的生态建设。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和设计演变成新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校园规划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将学生和教师作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进。在旧校区的景观提升建设中,应结合规划和设计,充分将自然条件利用起来,使原来的校园生态系统得到尊重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也应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性质,要创造校园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当平衡。
2)原则二:功能人性化原理。功能人性化原理所讲的就是“形式为功能所服务”,是校园景观提升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应当被校园规划所引入,每个高校宿舍楼,教学楼,室外运动场地,图书馆以及学生食堂需要成组布置规划,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社区校园邻里组团计划”,能使尾大不掉的臃态有效的避免。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他们的文化传统会逐渐物化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凝结。校园景观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声誉。(1)学习功能。高校作为一种教学场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起到的功能就是辅助学习。(2)运动与休闲互动功能。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人才培训与发展需要的地方,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想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所适应,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3)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里,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数量通常高达一万人,校园集中相结合的交通特性,多数的校园道路应承担分散人群的角色。道路交通在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道路交通的速度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尽量使无效的路径减少,进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尽可能使交通效率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形成。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设计目标,要求“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五化,此外,还要求满足四大功能,即:生态功能、观赏功能、组织空间功能以及文化功能。要在尊重校园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优美形态与时代气息化的校园景观营造出来,渗透高校校园的育人宗旨,“人创造环境,环境培育人”。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问题 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经验,新建成的许多干净漂亮的校园,所有的设施都很完善,但缺乏生机和活力,表面上很漂亮,但对于环境的认同和满意度没有达到教师和学生预期的效果,如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就存在着五大问题:
绿化密度问题:空间密度不合理,缺乏层次与密度相变化;新校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交通组织问题:人流引导不合理,空间规划功能性欠佳;
3)文化表现问题: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延性扩展匮乏;校园景观设计,有时会盲目偏重于创新和学习设计技巧,忽略了当地的景观与校园文化,造成了“千校一面”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优秀的园林文化,是一个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校园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方面,其景观设计更应反映出来。
4)景观轴线问题:校园内景观轴线不连续;
5)景观设置问题:服务设施缺乏美感和艺术性。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地方的各种元素的和谐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和团结。但一些新的大学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景观与规划会相互脱离,造成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呼应的缺乏。各自表达的建筑和景观,最后会变成一个缺乏连接统一的地方。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是一定要结合每个高校校园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各自校园景观提升的具体内容。针对本次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其具体提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的风景线。
绿色景观主要以草甸,树木,绿色的藤蔓等为主,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形成一个安静,美丽,清洁和绿色的环境为前提,创造出各种可以用来学习和生活的绿色广场,与组团建设要相互结合,教学和居住区绿地也要进行规划布置,在分区设计进行的时候,其周围的绿化景观要与建筑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和学生也要努力制造一个合适和美丽的绿色空间,还可设置喷泉,雕塑,文化广场和其他建筑产品反映其校园文化氛围独特性。2)大气的主入口。
大学的主入口的在高校展示区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大门入口和出口的通道,大门及入口区相关的设计元素包括:确定正确的可行设计和适当的风格设计;根据车辆或行人的交通,进行不同的入口位置,宽度和类型的设计布局,地面铺设入口和边坡治理方法应该是人性化的;门标记的位置,在大小和布局上,也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合肥学院景观设计的主入口大门就是利用了入口的地形高差,形成了便于活动的小广场。3)便捷的的道路网。
校园道路上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其主要还是道路服务校园风景的一个核心部分。进行精确定位,清晰,优美流畅的线条设计,会使校园道路将成为活跃在校园的校园景观元素。在道路规划和设计校园时,我们应该遵循四个主要原则:设计校园交通标志,指导和控制流量;将校园的土地分为使用不同类型的道路,呈现出校园的整体布局;独立车辆路线和行人路线;每条路线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避免出现无效的路径,旨在增加倒角路径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以使所有航线连贯流畅,线条清晰,植被景观不被破坏为目的。以合肥学院为例,其有长势优美的行道香樟树,但树种过于单一缺乏识别性,改进方式可以各主干道采用不同的行道树且要保持距离,既能增加特色识别,又能保证视线通透,一举两得。
四、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特点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主题是将合肥学院的室外环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环境,一个季相丰富的自然环境,一个文化传承并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环境从空间结构进行,中心区的校园景观为第一层景观,由不同群体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圆形景观。第三个层次则是形成建筑物内的庭院景观。具体来讲,单一的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服从于整体的布局,并且其设计呼应要协调,统一且不死板。2)生态、绿化、美化应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立体绿化草坪,避免的土壤和土壤侵蚀,绿化率应是提高植物发挥的最大生产力,在没有大面积种植草坪,美化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草坪增加灌木,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校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要使学生牢记我们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3)文化景观特点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就是校园景观设计,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完整的功能,以及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但每个学校的学科的历史和文化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办学宗旨的结合,强调空间的反映,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和开放的空间形态,对于景观建筑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风格特色也应突出,将人文景观的物质形态,我们的各种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和素描和其他形式的内容,以及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布局。
校园景观,根据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主要范畴,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各区应该是以整体景观规划为原则,按照计划每个区的特点,保持整体色调协调,但也需要有重点,各区具有其各自的独特性。教学区设计主要欣赏区建设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愉快,有序的教学、课间休息空间。如合肥学院的教学区就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少病虫害,花果不污染环境,以对人体无害的树种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层次。体育区设计主要遵循其可行性。要以便于开展各种运动、经济实用为目的的塑胶操场和运动草坪为基础。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隔离可用常绿灌木,草坪还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健身器材和桌椅供学生和老师来使用。
居住面积被设计为休闲类型。教师应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照明,通风,应急响应,防护等其他因素,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方法来设计舒适的绿色生活的空间。合肥学院就以充分利用现有植被为要求的个性设计,要季节变化明显,选择观花和芳香性的树种,营造多层次的小空间景观。对于合肥学院的水域系统区域,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植被,考虑场地性,选择合适的湿生之物于水生植物,与景观特色相互呼应。
五、结束语高校校园环境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接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提升应突出其教学的功能,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舒适、快乐的成长。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规划者和设计师关注,使学校的环境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知识渗透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沟通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提升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还要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大学景观的变化,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才会出现不断发展的概念,大学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得到提高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校景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目前,高校的吸引力不仅是由原有的师资力量决定,校园环境也成为吸引招生的主要参考之一。如何在高校校园面积一定,而人口迅速增加的前提下,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实现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强调以人为本的校园规划逐渐落实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兼顾着生态绿地可持续性规划模式,使历史传承下来的和谐精神也应具体延伸到学校, 建设绿色和谐校园。
1.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校园景观环境现状分析
1.1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在校园中的作用
1.1.1有利于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陶冶美的心灵、提高文明素质。
1.1.2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1.1.4有利于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园经济。
1.2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西部高校校园发展迅速,校园绿化规划走势迅猛,绿化建设难免显现仓促,另外加之缺乏科学引导,在设计组织及建设实工过程中,引发了很多与初衷相违背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校园绿化建设的发展因其建设经费较少,基础较薄弱,绿化率低而受到相对制约。
1.2.2 校园景观环境植物配植不稳定,存在“贫富分化”
1.2.3 校园景观环境规划缺乏校园文化“个性”
1.2.4校园景观环境养护费用大,配套管理资金不足
1.2.5 部分校园景观建筑使用率较低,设计风格过于“人为化”
1.2.6 校园规划方案缺少必要的“人性化”考虑
1.3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设计的特点
1.3.1 呼市地区校园规模相对较大,设施全面
一般来说内蒙地区普通院校的学生人数都会控制在1.5万到3万左右,人口相对集中,校园设施规模相对较大。空间较为充裕,而利用率却具有局限性,虽然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分界清晰,但总体上却又把握交叉集中互补原则。
1.3.2 呼市地区部分校园环境远离城市,亲近自然
此特点主要适用在由于用地紧张、生源扩增而不得不增添新校区的高等院校。其大都具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例如位于金川开发区的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区,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校区。
1.3.3 呼和浩特地区校园景观呈“园林化”发展态势
校园景观环境“园林化”严重,校园景观建设功能方面应偏向于文化内涵浓厚的高校底蕴,美化高校环境和为学生提供休闲、游憩、交往和独立思考空间的场所也成为校园景观的发展目标。
2.高校绿地景观设计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2.1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2.1.1 烘托园林植物特色为主要原则
在保证校园建筑使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尽量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更多的绿色景观,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植物特性、气候环境而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美化。设计中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往往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在绿化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园林绿化设计中各种树木的配置没有一定的成规,应根据绿地的使用目的、构图规律来选择。这里介绍一些适合西部地区种植植物的例子:雪松、油松、圆柏等常绿树种,山桃、银杏、元宝枫等落叶乔木,连翘、榆叶梅、黄刺枚、丁香、太平花、紫薇、木槿、珍珠梅等灌木与羊胡子草相配置;常绿乔木白皮松,落叶乔木杨树、柳树、白蜡、黄金树、黄金槐、元宝枫,落叶灌木红瑞木、棣棠、碧桃、榆叶梅、锦带,草本花卉贺兰菊、玉簪、矮牵牛相配置。
2.1.2 强调校园景观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高校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今后的管理养护工作还要更加侧重于远景目标的建设,建成之后的景观运营成本也应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考虑前期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要顾及到长远的设计效果。
2.1.3 讲究人性化的考虑原则
现代大学校园的规范理念,要求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形态的景观,巧妙地揉进人文景观,达到天地合一的景观效果,充分体现出校园绿化的人文精神,高校园林绿化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因此高校园林绿化应在尊重自然地前提下考虑师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将人的舒适性和活动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2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实施途径
2.2.1精心设计关键景区及景点
在校园景观中,一些关键景区及景点的营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校园景观的整体感受。这些关键景区及景点主要包括: 校门、教学主楼、图书馆、礼堂、体育场馆等。由于这些地方通常是师生滞留时间最长、来访者光顾最为频繁的主要场所,所以设计要精心独特,既要有强烈的学校特色,又要富有文化内涵和环境感染力。
2.2.2校园绿地景观的复杂化思考
校园景观营造是美化校园最主要的途径。校园的环境风貌、独特的环境品质往往是由校园中独特的景观得以具体展现。在具体的景观营造中,景观主体的尺度、形状、色彩的设计,地面的材质、图案的使用,绿化植被的配置,环境设施的布局等各个环节都要处理得当,而且要考虑到人在景观空间序列中的不同角度、视点所产生的空间视觉效果,考虑到在不同景观中人的心里感受以及景观与背景之间的空间视觉关系。
2.2.3规范校园道路交通,创建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校区道路的布局对校园结构的清晰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各高校道路系统多为人车混行的状况,可采取拓宽主道、增设人行道或设置障碍柱等措施实现人车分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别致的道路地面铺装、精巧的道路设施小品、利用适度的绿化栽植和在步行空间中设置供人们休憩的空间和设施,来提高校园道路的步行环境质量。
2.2.4搞好校园整体绿化
校园景观中的绿化设计可归类于两大方面:校园的整体绿化分布和个体景观中的绿化设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可利用植物的园艺造型特点来构筑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绿化景观,增添景观中的绿色展示空间。一般来说,庄严、宁静的场所其绿化设计宜简洁规整;自由活泼的场所其绿化应富有变化。搞好校园绿化设计还必须通晓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2.2.5 完善校园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
在营造校园景观的过程中,还要完善校园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利用绿化植物分割、组织、限定环境空间的功能,对一些影响环境美观而一时难以治理的环境因素进行围合、隔离、遮掩,以净化校园景观视觉空间。利用植被的栽植和绿化设计将校园中一些闲置用地、零碎地段融入校园整体景观中。
3.结束语
对呼市地区校园绿地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运用建筑及园林美学原理,把校园环境建成精致典雅而不落俗套、层次丰富而不单调划一、现代与自然相互映衬、色调淡雅而不夸张的符合人性化的花园式的优美校园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将园林概念融入到规划设计中,以“园”为特征,形成有主有次的园林组团,使园林包围建筑,建筑建在园中,按地貌自然分布,形成人、建筑、自然的和谐氛围。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西部乃至全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更加舒适、愉快,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细胜,浅析校园绿化[N].后勤简报2004
[2]周江评. 走进21 世纪:一流大学内涵与校园环境建设目标[J ] . 华中建筑,2000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夏更寿,浅谈大学校园的生态绿化[J ].绿色论坛,2004(7):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生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46-02
1 前言
场所,是活动发生的地方,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场所具有吸收不同内容的能力,它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空间。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
校园规划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发生器,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公共特征的主要场所。一个学校在具体的校园物质环境实地营造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景观的创造、建筑组群的维合界面及景观空间若干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因为它们才是作为校园非物质文化的基本载体,构成了包括校风、学风与内在的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空间场所,而不是过分讲究平面形式构图,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点的创造。
2 项目主题――生命、文化与“场所精神”物语
设计方案在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在设计构思反映生命的奇迹、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故事如DNA、蛋白质细胞的概念,以及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理念和场所精神,让老师与学生能够提高对生命的文化认知与尊重,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延续。并且在场所精神中强烈反映出华侨大学中感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龙舟文化通四海,凝集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精神。所以项目主题以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基础上,为校园景观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历史沧桑,展现校园精神,孕育校园文化,突出表现了校园景观“场所精神”。
3 项目背景
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高档次的文教、旅游区是华侨大学厦门校园的办学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理念的新一轮校园文化大潮,促使了这次华侨大学厦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这个项目的诞生。基于上述的观点,在这个项目设计中,设计者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4 现状调查分析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东南角,东面隔路与集美大学相邻,南面是规划中的滨湖的集美大道,西面亲水(杏林湾),北面是规划中待引进的其他高校园区(见图1、图2)。
5 设计原则
整个项目在以设计主题为导向的依据上,提出的设计原则有: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生态原则和地域特色,分期规划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
6 用地布局
根据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全园分为六大景观功能区,分别是:湿地景观观赏区、广场活动区、户外交流区、运动区、读书林区、休闲野趣区。
校园景观有一实一虚两景线,实线为校园观赏环路,贯穿校园不同功能空间;虚线为水体,连接着校园区主要景观节点。
校园的西南部是湿地景观观赏区,主要的景点有南入口、五洲文化主题湿地观赏区、生命之塔、渔舟晚唱等。校园的西北中部为广场活动区,主要的景点有叠水舞台;湿地景观观赏区以北是户外交流区,主要的景点有滨水大道、以及细胞概念等;校园的东南部是运动区,主要的景点有生命之源等,读书林区位于中部,主要的景点有书香竹林等,休闲野趣区位于校园的东北部,主要的景点有兑山的山景保留改造、生态走廊等。
7 功能结构组织
校园的设计从它的概念出发,在布局结构上强调了五条主脉,五种景观功能线,分别是文化线――文脉,水景线――水脉,生态线――绿脉,游乐线――嬉脉,历史线――史线。设计中五条主脉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组成了整个校园布局构架,满足师生的文化、娱乐、休闲等要求。整个水系的设计有机结合又能突出重点与,其内容有湿地景观观赏区、人工湖、广场水体、野趣溪涧、生态溪涧等各种丰富的水体景观。并且在五洲文化湿地中又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景观构架的搭建,使整个校园呈现浓郁的历史、人文风情。
8 道路交通设计
校园道路规划整个道路组织主次分明,自成系统,完整有序。依据高等学校学生上下课自行车、步行人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进行布置,同时考虑机动车安全方便顺畅运行。校园规划道路分为五级,校园主干道,校园次干道,环绕综合教学楼群道路。IV级道路、消防车道(平时为步行道),道路绿化设计错落有致。景观设计在每个区增加环园步道。既是联系各个园区的主要干线,又使每个园区自成一体。
9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
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从四个角度去设计。首先是环保教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展示窗口;其次是可持续性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回收材料、地方材料、快速更新、低反射表面;第三是中部的节水与泻洪―节水装置、实施中水处理、中水再利用、河道和地下汉水层的补水、透水性良好的铺地;第四部分是可持续性生态景观设计,包括强力吸收二氧化碳、节水的设计、维护要求低、本土的/适应性强的植被。
10 绿地规划设计
整个校园在保持原生林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局部维护和改造,组成非营业性的植物绿地生态架构,使整个绿地系统的保持与恢复可持续性发展。新植物也以当地生态土生的原生树种为优先,保留原有的古树,种植形式为复层栽植,创造多种生物区位。通过合理的生态群落设计,在校园创造滨水绿链与弹性绿化渗透,并且结合整个的布局,组成以水面和自然山体为核心、以景观绿带为纽带、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的绿化体系,从而呈现出亚热带环境海滨城市特色。
特别是绿化结构,沿龙舟竞技湖沿岸设计连续富有变化的滨水绿化带,以五座大桥为节点,形成五个不同特征的滨水区段,分别设置以斜坡绿化、亲水平台、观景码头、自然叠石与龙舟码头为特点,通过滨水绿链向校园内部有机渗透,提高山水校园的感知度。
11 结语
正如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危机产生现象学,现代环境的危机则直接引发了建筑现象学。整个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思想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类似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力争使设计出来的新校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亚热带风光的海滨高校。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5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一、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三、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7]周逸湖.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6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景观绿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景观绿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并对如何加强景观绿化建设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景观绿化;建设;环境育人
1 高校景观绿化的重要性
校园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个现代、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离不开校园景观绿化的统筹建设,良好的景观绿化环境能反映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和特色,体现学校的品位和风格,对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校园也是师生交流学习的第二课堂。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漫步林荫大道,与同学们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苍天,激扬文字的豪迈之情;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让我们感受花园般的清新。随着大学校园模式向着开放式方向的转变,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校园景观绿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学习、交谈的场所。
同时,校园景观绿地也是师生锻炼的好去处。各种植物组成的多重空间,营造出幽雅的意境,可以舒缓人紧张的情绪,具有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功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让人感到轻松。
2 高校景观绿化建设的特点
首先高校的景观绿化有其特定的服务性。它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师生员工。建筑和绿地的用地比例也不一样,高校的建筑起主体作用,景观绿化起到辅助作用。作为一种文化场所,校园环境应该能提供师生足够的学习和教育的空间,让这种空间弥漫一种持之以恒的感染力,给予师生心灵上的启迪和课堂外的教育。
其次,高校景观绿化建设的适应性较强,功能分区比较明显。首先要有适合安静学习的场所,也要有集体集会地方。高校是教学活动和科学研设的地方,需要一个“静”的环境,如草坪、林荫、适合读书学习的亭子等;青年学生好动,学习之余还要活动,需要提供一个适合锻炼身体和集体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做整体规划时,就应该将“动”和“静”的空间分开,互不影响。
第三,高校绿化面积较小,局限性较大。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校园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使用要求,很多学校重新开发新址建立新校区以满足这种情况。但高校仍然以教学建筑为主,绿化面积不多,尤其是大片的空余绿地相对更少,所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局限性也较大。通常设计都是以建筑物为中心,绿化用地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丰富的立体空间。
3 如何加强高校景观绿化的建设
3.1 创新规划理念,加强绿化建设前瞻性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中国大学校园模式开始由封闭型向分散、开放型转变。校园基本特征的转变要求在绿化规划理念上,应该由传统的机械功能分区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区域互动。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则把教室、教学楼和教学区作为重点。而当今的教育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其实践能力为目标,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堂外的教育。因此,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就应该同时重视教学空间和非教学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联系,重视校园、校舍自身与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等。
3.2 景观绿化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体现校园特色
校园景观绿化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独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景观绿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能很好地诠释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等精神内涵。
3.3 提高校园景观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后勤景观养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对基础科学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法规等掌握程度不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管理才能上有待积极更新。首先必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积极面向社会引进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园林绿化管理人才,补充血液;其次是要配备专业化的绿化工具,向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校园景观绿化的养护质量和效果。
3.4 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
校园景观规划要以建设山水校园为理念,着力保护水体、山脊线及其良好的植被,在建设用地、功能分区以及路网分布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地形,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并有利于快速便捷地组织交通流线,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做好点线面及平立结合,从而形成适合本校具体的环境特色。校园的景观绿化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步,要着力拓展原有校园景观绿化的范围,提高社会化的程度,从而探索出高效景观绿化建设的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文武 赵乐稳 伍国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校校园建设浅析 [J]. 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92
[2]李新华 郑益群 张军宁.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J]. 高教与经济. 2009卷(22):34
[3]徐先进.试论高校园林建设 [J]. 吉首大学学报. 1987年第四期:93
[4]苏萍.关于高校校园园林绿化规划的探讨 [J]. 福州大学学报. 1999第13卷第1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