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1

1、免费互联网的形成

1996年,当北京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距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瀛海威)”——的时候,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经济由此诞生。其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同全球的互联产业济基本同时起步,带着梦想的海龟、土鳖们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业园区当中成立了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

在当时,为了快速扩张用户的数量,并且借鉴了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先进经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了免费的策略,包括免费的新闻、免费的音乐、免费的邮箱、免费的图片……对于普通网民而言,互联网上所有的东西均是免费的。在互联网的第一波的浪潮中,几乎没有哪个公司谈到盈利这个话题,几乎所有的公司,均是依靠风投所提供的资金,将扩张客户群的基数作为唯一的目标,这是因为他们在提交给风投的创业计划书当中,所有的盈利,均是基于客户的数量达到相当规模的基础上,同时这种盈利也包括了相当多的假设条件。但是在当年的第一轮互联网盛宴当中,所有人都相信了这样的模式,于是互联网企业继续烧钱圈地扩张,勇于提出近期要盈利的企业反而会被同行嘲笑;风投们继续向互联网企业输血、投资,支持他们的烧钱圈地的行为,并且他们的门口还有等着阐述烧钱圈地行为的创业者在排队;而社会公众也相信互联网企业未来一定能够盈利,于是股票顺利上市——尽管上市的时候相当多的企业处在巨亏当中,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企业的股价。

但是,风投不是慈善家,普通投资者也不是慈善家,当这些互联网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客户量,但却始终无法盈利的时候,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风投选择谨慎投资,烧钱的互联网公司没有继续烧的柴火了,于是第一轮互联网的泡沫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破灭了。

但是,这一轮的互联网经济,形成了中国第一代的网民,更为重要的是,免费的模式为日后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树立的一个标杆,即互联网当中的信息、内容等对于网民而言是免费的,同时由于太多的替代者的存在,一旦开启前端收费的大门,就可能意味着所有客户的消失。

2、免费互联网的影响

免费互联网的最根本的影响是使得网民呈现了其特有的行为,中研博峰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认为其具备了如下的特征:

(1)不愿为内容付费

由于有太多免费的内容,加上免费的习惯业已养成,客户基本不愿意为内容进行付费,可以看到,当九天音乐等音乐网站试图摆脱盗版下载的阴影,提供正版音乐,并向客户进行收费的时候,他们几乎丢失了所有的客户。原因是百度Mp3搜索等搜索引擎的存在,搜索引擎尽管搜索到了MP3,并且向客户展示了大量免费的,但却未必拥有版权的音乐内容,但却并不违反法律,因此,那些期望向客户收取信息内容费用的互联网企业往往感到非常的失落。

而在Web2.0的背景下,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信息内容的创造者,出于赢得尊重,获得认知等目标,很多人非常乐意提供信息内容进行分享,这就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但基本都是免费的。

(2)价格的比较

并非互联网上的所有东西均是免费的,例如商品的购买是必然需要收费的,由于互联网上搜索、查找的便利性,价格的比较变得比传统购物更加容易,因此,客户在购物的时候,往往会去进行价格的比较。

于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在线商城尽管销售量较大,但是却几乎毫无利润可言,例如国内最大的在线3C商城,京东商城,尽管年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但是利润几乎为零;同样国内最大的两家在线书店,当当和卓越也是如此,各年均为亏损状态,2009年第一季度稍微实现了盈利,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双方即进行价格战,使得所取得的盈利在价格战亏损当中消耗殆尽。

同时,当淘宝等C2C的平台不断发展的时候,对于较大规模的网上商城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由于各个私人店铺不用缴税,运营成本较低,因此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而私人店铺之间的竞争也不可小视,从调研的情况表明,有超过70%的客户当所搜索处某件商品之后,第一轮或第二轮筛选会使用到价格排序,可以看到,在淘宝上,常常某件商品仅仅相差一分钱,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中,就会相差几个页面,从而影响客户的选择。

3、免费互联网的应对

企业不是慈善家,互联网企业也需要盈利,为了应对免费互联网,可以看到当前所采取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后端收费的方式

后端收费的方式主要就是广告的付费方式,这也是当前相当多数的互联网企业所通常采取的方式,并且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大型的网站而言,由于客户较多,因此也就能获得较多的广告费的收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当中,许多的创业计划书当中,所写的盈利模式的确是后端收费的方式,但是企业的广告投放的调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相当的企业并没有坚持到这一调整过程的结束。

(2)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就是指对于基本的服务是不收费的,但是如果客户愿意选择高级的服务是需要收费的。这往往存在于IM、社区、网络游戏等业务当中。对于此类业务而言,广大的非付费客户是基础,愿意支付费用的客户,其动力是在非付费客户当中崭露头角,或者以较快的速度实现非付费客户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达到的目标。例如目前较多的免费网络游戏当中,实际是道具付费的,玩家为了获取(或更容易获取)优秀的装备,而支付费费用。

(3)独有的信息

可以看到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免费从互联网上获取到,或者说,可以免费获取,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搜索成本,有鉴于此,一些提供独有信息的企业应运而生,从最普通的销售研究报告的企业到构建自有的平台,汇聚网络当中优质的PPT等文件,以收费的模式向客户提供下载,并且以付费的方式从客户处获得更多的有效资源。

(4)非绝对标准化的商品

例如可以看到当当网目前在书籍的销售方面是亏损的,但是在家电的销售方面却是盈利的,原因在于家电包括了以企业品牌作为担保的售后服务,这就是标准化的书籍同包含差异化服务在内小家电销售的区别。

而淘宝上的诸多店铺所获得的盈利,也可以看作是差异化的体现,当客户发现商品只能由一家店铺所提供的时候,这样的店铺也就成功了,并且这样的店铺有不少存在于淘宝网当中。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财务风险控制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在世界各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谁都无法否认,互联网企业必将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风险的存在,尤其是其中的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予以控制。

一、互联网企业现状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企业发展最好的无疑是其起源地美国。而我国,虽然对互联网的研究与美国有差距,但是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上,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不逊于美国。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而且从行业分布来看,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与国内政策环境等因素,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相对而言较少,期待在未来国内互联网市场能更加完善。

二、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各自运营思路的不同导致其所特有的盈利模式,但总归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广告盈利、渠道盈利、销售盈利。

(一)广告盈利

区别于传统的广告媒体,该类企业通过帮助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制作或广告来获取收入。广告支持的盈利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较大的用户量、较高的知名度、较精准的广告投放以及较完善的广告效果跟踪技术。

(二)渠道盈利

渠道盈利的重点在于人,人在渠道盈利的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渠道盈利的网络类型有竞价排名、网络游戏、沟通工具、网络支付等。

(三)销售盈利

此类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在网络上自销或代销产品,靠租金或差价来获得收入,把重点放在产品和网络交易的风险控制上。电子商务可以说是销售盈利模式的代表,此外一些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也开始借助此模式发展起来。另外随着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盈利模式,很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复合盈利模式,如阿里巴巴不仅建立销售模式的淘宝网,而且为了建立支付渠道发展了支付宝,可以说极其成功。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特点

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发展的一类行业,由于行业性质、经营模式、政策因素等,其财务特征与传统其他工业企业等有较大不同。

(一)财务结构:资产负债率低

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时间较短,而且整体上互联网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资产负债比率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市场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无法对企业收益预测,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互联网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低,企业偿还负债没有很好的抵押物,因此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所以互联网企业的资金多是权益性资产,从而资产负债率较低。

(二)资产结构:轻资产

所谓轻资产结构,主要是说企业的人才、技术、流程管理、关系资源和治理制度、经验、品牌、资源获取能力等无形的资产占用资金较多,这些“虚”资产轻便灵活。互联网企业所依赖的多是人才和技术,产品最终多是无形的,资金更多的投向于技术等无形的东西。就整个互联网企业而言,资产结构偏“轻”。

(三)收入结构:额小量大,客户群体巨大

相较于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则通过其特有的网络虚拟化,使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所需要的商品,而且由于网上支付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免除了流通中的成本和中间渠道商的提价,由此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商品销售得以迅速打开渠道,客户量迅速增加,可谓双赢。再加上网上销售的商品无所不有,充分满足各种需求,销售量也就很巨大。

(四)成本费用结构:轻成本重费用

互联网企业产品多是附加值较高的无形产品,研发费用及相关的人力成本都较高,很多互联网企业往往以高薪招纳人才,而员工数又多,因而人工成本也就成为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市场推广方面,和传统行业的销售推广不同,由于采用许多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比如广告联盟,热点营销等等,营销费用更大。

四、互联网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中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每个企业都无法躲避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的的影响因素众多,风险种类按照其来源可以大致分为流动资产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特殊性,盈利模式风险作为其财务风险的一个影响因素加以探究。

(一)现金流风险

考虑互联网企业财务特点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高,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不会发生现金流风险。对于现金及其等价物而言,企业持有量巨大会减少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但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有效的收回现金则会使其面临持有量减少,进而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应收账款流动性也要具体分析债务方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

(二)筹资风险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银行对其前景无法有效确定,很少对其进行贷款,互联网企业只能以风险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风险投资也因而能以较少资金投入获得企业较大的股权比例。然而,随着后期企业的壮大,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企业初始的经营者往往和投资者产生利益分歧,可能引发对企业控制权之争,而企业的初始创立者很有可能因为对外筹资比例过高失去对企业控制权。

(三)投资风险

传统企业经营比较稳健,主要依靠在现有市场竞争而非市场抢占。而互联网企业存在许多可以创新的领域,而这其中难免会有投资失误,或者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有较大偏离的可能性存在。总之,由于总体而言互联网企业投资的相关市场并未成熟,而且行业创新速度快,使得其投资失败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四)盈利模式风险

不同于传统行业集中化、规模化或者差异化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多是颠覆性的,盈利模式创新的快速与深度前所未有,旧的模式往往会在几个月之内迅速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除了颠覆性的创新盈利模式所带来的替代风险外,盈利模式同质化也会带来风险,当众多企业采取相同的盈利模式时,由于市场是一定的,这样往往会彼此分散客户量,影响收益,造成企业无法继续发展甚至倒闭的结果。

五、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通过以上分析,互联网企业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一)目标导向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正视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且重视对财务问题的管理,明白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心里树立财务导向的风险控制意识,还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分工职责,使得各岗位按其岗位职责能做正确的事,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结构,资本结构需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匹配。

(二)风险防范

在现金流风险的控制上,互联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日常管理,同时应该完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的监督,重点在于应收账款的信用和日常管理。对于筹资风险,企业应该选择适合长期发展的融资方式。只有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的理解,才能更好的避免企业控制权旁落他人的危机。对于投资风险,可以向传统行业学习,在一定发展基础上,可以尝试着进行多角化经营,使不同的投资项目盈利和亏损相互弥补,减少风险。在盈利模式风险的控制上,互联网企业必须及时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减轻或化解盈利模式风险。

(三)制度文化

在应对财务风险时,互联网企业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互联网企业应该在财力和物力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和管理人员、员工共同探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作用的创新措施,形成一种全员参与,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只有建设良好的制度,形成企业创新文化,才能使互联网企业未来财务风险很好的得到控制,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六、结论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首先,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行业。其次,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特点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低;轻资产;收入额小量大,客户群体巨大;轻成本、重费用。最后,分析互联网财务风险的特点,相应地提出控制和防范措施:第一,要明确财务风险的控制应与企业目标为导向;第二,对于各个具体风险来源再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控制;第三,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上升为企业制度乃至文化是互联网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终极方法。

作者:王鹏飞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春玲.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33):160-161.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3

2008年我国互联网经济已经达到550亿元,年度增长为51.9%。国家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推动出口的经济措施实施给中国互联网经济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使得互联网经济能够持续保持在较为稳定的上述态势。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设施建设的加快,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更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进入互联网市场,其中以网络购物市场最为突出。这些传统的企业开始逐渐重视互联网渠道发展,其中的丰富商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盈利热点。互联网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运营基础的新兴企业,其业务范围通常包括IT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在商业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互联网拥有了强大的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沟通等功能,并在全世界风靡普及。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搜索引擎、综合门户、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企业主要类型紧紧的占据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2.互联网企业市场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理论是基于一定历史基础与条件的。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给企业营销环境与营销策略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网络通信能力与电子商务系统给传统的市场营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市场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营销策略与众多市场营销策略都是不同的。然而不论网络环境如何变化,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策略依然是市场营销理论,其是新形势下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发现互联网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从简单粗放的盈利形式回归理性,开始注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我国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了更加注重精细化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加准确的用户需求与营销行为指南,全方位提升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的效率。

3.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

在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主要以互联网企业中的电子商务为例来对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互联网企业中的电子商务想要实现精细化市场营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关注关键数据

3.1.1商品数据。电子商务的转化率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数据,通常当前的转化率平均无法达到1%。电子商务企业的转化率主要是基于商品与订单两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企业都只是对其中一方面进行考虑,却忽略了可能出现订单数量上升,而商品销售下降的情况。因此,基于数据管理的市场营销工作,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将转化率的影响因素精细化至最小的单位,强化对商品的管理。

3.1.2动览数据。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动览数据就是用户来到网站浏览的商品。如果企业销售了200个商品,那么用户至少浏览了200个商品,动览数量必然大于商品销售数量。基于动览数据的意义,如何让用户看到更多的商品网页成为了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提升电子商务企业转化率的关键所在。增加动览数据是流量调节的过程,要让所有的商品都能够获得合理的流量。怎样实现更多的商品被展示,被用户所看到就是市场营销所要考虑的行为。

3.1.3动销数据。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头部商品难以盈利,中长尾商品难以销售出去的困境。头部商品始终扮演着拉客户、价格战、低利润、占用大量资金的角色,而中长尾商品动销深度十分有限,难以销售成功,导致电商始终无法盈利。动销数据是一个周期内有多少商品能够销售,动销比的算法有两种,一种是动销与库存商品比例,另外一种是动销与头部可售商品的比例,而动销深度是指商品平均的动销深度。在电子商务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中,只有关注动销数据才能够实现盈利。

3.1.4用户行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管理是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是通过消费者之间人与人的行为类比,消费者行为偏好、与商品特征的匹配、商品与商品的相关性匹配,进行相关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进而匹配出最符合其消费需求的商品,进而影响用户的浏览行为,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消费决定,从而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整体的营销性能。针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营销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关怀,而不是盲目的骚扰。

3.1.5供应链数据。供应链数据是保证市场营销的持续稳定运营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企业常常出现一款商品卖的很好但是长时间无法补货,导致其服务口碑、运营性能等大幅度下降。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电子商务采购与补货都是基本依靠人为经验,或者采用传统行业选择的方式,没有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

3.2创新营销理念

转变传统观念,由市场营销观念转向客户营销观念,实现精细化营销。与市场营销观念最为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客户营销观念强调满足每一位用户的特殊需求,而并非只满足一个子市场的需求。客户营销观念是一次重大的营销变革,其从工业化社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观念,变为精细化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拓展满足客户需求的层次,注重挖掘单个客户的价值。

3.3改变营销组合管理

完善的营销组合管理包括产品、价格、渠道、销售。一般初期的营销活动都是偏重于促销,而当前不断成熟的消费者与市场,要求互联网企业能够熟练地应用营销的各种要素与工具,改变营销组合管理。一个实施精细化市场营销的互联网企业,就应该一开始从产品策划上来贴近市场需求,并经过周密的计划。

3.4转变营销管理盈利模式

互联网企业精细化营销要求其能够抛弃工业时代的成功经验,停止狂砸广告、营销资源垄断等行为,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大胆的尝试,统计数据,分析调整。通过多种尝试,获得相关数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通过强化市场营销的控制,重视统计、重视累计、重视规范等等,强化对用户体验的分析与用户行为的挖掘。

4.结束语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会性关系 业务体系 融合业务

当前,随着3G商用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业务竞争的逐步展开,中国的运营商相继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推出了形式不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互联网与移动宽带网络融合的进程中。研究和分析互联网业务模式发展历史和趋势,对于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业务体系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1 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1.1互联网业务发展进入“三维关系”的业务体系的重构时期

互联网的发展从以海量信息单向传递的Web1.0业务模式,向以用户生成内容的Web2.0业务模式的转变,并正在融合移动性向Web3.0模式转变。

Web1.0时代,互联网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以门户和搜索为代表的资讯信息获取,以邮件、IM为代表的信息沟通,以网络游戏、视频点播为代表的娱乐,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砖瓦结构的市场交易向电子化的转移四类业务模式为主。在Web1.0时代,互联网业务模式具有信息的海量单向传递、无中心、匿名以及无安全性为主要的特征。

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去中心化”趋势加剧,以博客、社区为代表的用户生成内容的业务、在身份控制和认证为基础上的以安全电子交易为代表的新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出现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模式。从Web2.0时代开始,互联网业务与个人属性的关联强度得到极大的增加。

互联网业务在Web2.0下,进入一个以“个体的社会关系”为中轴的业务发展阶段:以社区论坛、分类网站为代表的具有地域属性的业务;以SNS交友网站为代表的社交属性的业务;以B2C/C2C网站为代表的社会交易性的业务,在进入Web2.0时代之后,在迅速发展的技术支持下,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返地进入一个围绕“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个体与系统”的三维社会性网络关系,满足个体社会性存在所需要的交流(C)、娱乐(E)、交易(E)、发展(D)四维需求的重组和构建的时期。

1.2移动性成为以三维关系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自然需求

在个体与个体的社会性关系中,一方面,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需要自然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流动以及从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自然状态迁移;另一方面。个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个体之间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需求。使移动性成为互联网业务的必然要求。

在个体与团体的社会性关系中,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交易为例。快速、便捷、安全的交易过程中,既需要随时随地对交易数据的交互,也需要交易过程中对有关订单、物流信息的及时交换。

在个体与系统的关系中,比如个人与团体(例如雇主单位)的关系中,由于竞争加剧,一方面个体在代表团体参与经济活动中需要随时随地地获取团体提供的业务和交易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团体也需要从分散的位置不固定的个体获取现场的信息。

因此,在以个体与个体为主的三维社会性互联网业务重构的过程中,移动性需求将自然的成为驱动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的第一动力。

1.3信任缺失成为阻碍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阻力

互联网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由于可隐匿性的存在使得整个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场所,病毒、木马、黑客、网络攻击、欺骗、信息滥用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一个信用和信任严重缺失的虚拟世界。

这种信任与信用的缺失,在构建将现实社会性网络关系特征虚拟投射的互联网业务体系时,由于人们对信息滥用和交易风险的担忧,成为了由免费模式向可盈利的收费模式转变的最大阻力。

我们看到,互联网业务在应对信任和信用缺失的挑战时,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在SNS网站注册中采取邮件帐号关联的方式,再比如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信用担保商的出现。这些都是为了消除由于互联网的可隐匿性所带来的信任和信用的缺失的不良影响。

1.4技术和需求的进步加速驱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业务转型

互联网的发展是从单向信息传递的Web1.0时代到以三维关系构建互动的、有限可信任Web2.0时代,正是技术的进步在驱动网络融合的基础上驱动着业务的融合。泛IP化、宽带化和计算技术成为驱动电信网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要素。

首先,以IP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尤其是以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制造、传播、消费的模式。另一方也成为驱动互联网自身和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以2G/3G/4G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然后,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和存储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得以无线宽带技术为主的通信网和以IP为主的互联网在实现网络融合之后。所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为移动与互联网的业务融合奠定了终端技术的基础。

最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由于技术和经济进步造成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原先割裂的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综合的、创新的需求。

2 电信运营商构建基于社会性关系的业务系统的驱动力

2.1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的移动互联重定义

互联网的移动化已经成为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趋势,并正在成为驱动以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业务和网络发展的需求驱动力。因此。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必然是基于互联网业务的移动化,向移动互联业务的融合。

传统上,电信运营商之对于融合业务的定义,狭义解释为电信业务之间的业务融合,比如移动与固定的融合。移动与互联网融合中,广义的运营商融合业务,可以界定为电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媒体业务、金融业务以及其他传统产业业务的融合。广义的融合业务的概念,其实质就是由泛IP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驱动的,电信网与互联网在网络上的融合所带来的,承载在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业务。

2.2稳定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和创新利润新增市场成为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的战略目标

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由于市场渗透率的提高、替代IP语音技术的出现,以及3G牌照造成的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以语音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其收入增长趋势必定呈现下滑趋势。电信运营商在守住终端用户之后,必须创新业务和服务,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市场,从而以创造新的增长点的方式,实现运营收入的增长。

因此,捆绑稳定现有传统电信业务市场,和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利润和和收入增长点成为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的终极价值目标。

2.3三维关系型的互联网业务有助于运营商融合业务战略目标的达成

全业务运营后,产品的同质化趋势使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趋于价格战的红海,这迫使传统电信运营商在产品和业务层面采取更多的关联,并借助互联网移动化过程中对终端用户掌控的规模优势,构建具有分组域思维模式的移动互联业务体系。

而这种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的构建,从业务模式到商务模式,必须迎合互联网业务对移动性的需求以及三维关系模式的业务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有助于运营商融合业务目标的实现:

从稳定传统电信业务收入上看,社会性网络关系业务系统是一个比条块分割的业务更稳定的竞争性业务系统。从稳定的目标看,运营商的核心战术选择指向应该是如何构建个人退出本运营商网络时的强大壁垒,提高运营商自身面的竞争时议价能力和利润保持能力。

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趋势,已经进入了以关系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过程中,个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进入一个综合化、深度关联化的、系统性的需求体系,人们渴求以更统一的入口和接入方式,满流、交易、娱乐的全方位的需求。

因此,按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单位/组织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生产/管理/销售/商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关系构建的关系业务网络系统,所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某一个环节的断裂,并不影响这个网络的稳定。这种稳定的以三维关系为核心的关系业务网络系统,使得个体在退出运营商的网络时,将面临巨大的退出壁垒。

从创造新增利润市场的战略需求来看,社会性网络关系业务是运营商从管道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中工具性的战略选择。从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目标看,运营商的核心战术选择指向应该是成为信息内容的整合和分发者,作为信息中介,从增加三维社会性网络关系中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的双边价值中增值,以获取利润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这就需要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围绕三维社会性关系网络,为更多的关系性的需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不同的关系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系,一是创造关系,另一个是打破关系之间的信息鸿沟,提高在整个社会性关系网中信息沟通的效率。

社会化性网络关系业务系统在竞争中的稳定性和围绕关系构建业务系统所能创造的新增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开展融合业务的必然选择。

3 基于社会性关系的运营商业务体系构建思路探索

3.1可信性是运营商构建可盈利的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的前提

互联网业务在向社会性网络的发展和演进中,娱乐和商务成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最初的可隐匿性,使得最初的娱乐和交易规模和营利性都由于存在风险而受到严重制约,我们看到,在中国正是由于支付宝等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才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的发展,其根基就是以个人身份真实的可验证性,这是由于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是以现实的三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在网络世界的影响性的投射,失去了个人真实身份的真实性,社会性网络业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因此,基于身份认证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是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获取可盈利性的首要选择。

3.2运营商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体系的构建路径

目前中国的运营商都已经组建了面向个人、家庭、集团客户三个市场的组织、品牌和产品。但是,这三个市场所带给客户的都是割裂的原子化、分散化的业务。个人在使用这些业务的时候,由于业务之间关联的缺乏,而造成不必要的以个人关系为主要模式的社会活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障碍,个人在社会性活动中被人为的割裂。这种状态既增加了竞争的不稳定性,也给运营商滑向纯管道运营商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这种缺陷就在于现有产品体系的非社会性网络的关联性。因此,运营商在以互联网业务为标杆,开展融合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在盈利模式选择、市场选择方式、产品体系规划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构。

首先,从盈利模式选择上,需要认识到,基础电信业务的价值有趋于零或甚至免费的趋势。运营商在构建社会性网络业务体系时,首要需考虑的问题应该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性关系的沟通、娱乐、交易、发展的需求,按照基础关系型需求业务和增值关系型业务进行分类,并以基础关系型业务的低资费甚至免费和增值关系型业务高资费的原则,重构资费体系,以确保收入和利润可持续增长。

其次,在市场选择方式上,需要认识到,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以社会性关系作为主要区隔维度的定位和细分的阶段。传统的按照区域、功能需求、文化等特性划分客户、选择目标市场的方式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不合时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市场选择方式必须是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三维关系的层次化需求,在深度和广度的展开之后,按照社会性关系的属性分类,确定主要的目标市场。

最后,在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产品体系规划上,运营商必须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个人在社会的三维关系中的交流、交易、娱乐、发展四方面的社会性活动需求,在重构现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产品体系。而重新规划的核心在于对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个人与系统三维关系的重新价值发现和定位。

因此,运营商在开展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按照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活动网络,进行产品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需要在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各个业务平台之间,按照社会性业务网络的关系性构建需求,打破原来分割的、垂直的原子化的状态,实现系统性的关联。对此,运营商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4 结束语

以个人为中心的基于社会性关系业务系统的融合业务的开展和运营是运营商在向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互联网移动化趋势下,应对竞争、创造新增市场、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看到,以中国移动的139社区、飞信、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实践。表明运营商的融合业务之路已进入新时期。

参考文献:

[1]陈禹,信息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应用和产业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克尔马克斯基,(芬)拉塞尼恩,著;吕廷杰,孙道军,译,移动通信业务变革新趋势:从技术到商务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5

[关键词] 互联网;传媒产业;转型升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75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57- 03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此同时,中国传媒也深受影响,其理念、形态、呈现方式等方面表现的越加丰富。就比如媒介融合曾以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产消融合为主,而今天的媒介融合则想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呈现了多方面、多渠道融合的特点,使得传媒已经较大规模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中。由此说来,“互联网+”对传媒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为了良好的发展传媒产业,应当基于“互联网+”进行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传媒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原有传媒产业发展困难之处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互联网+”对人们方方面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百度“干”了央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沃尔玛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移动的事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改变传统运行法则,使得我国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而基于传统价值模式、消费模式,所规划的传媒产业发展思路,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受多方阻碍,主要是因为:

1.1 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即从纸质图书阅读转化为电子书阅读。因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弥补了纸质图书阅读的缺陷,可以使读者随时随地的进行图书阅读,使读者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因此,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尤为青睐,在阅读方面逐渐以电子阅读为主,相应的纸质图书阅读的读书者越来越少。

1.2 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只采用单一的营销方式难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企业单一的营销方式,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设计多元化、多样式的营销方案,展开不同形式的营销,如信息流广告、“秒杀”等,使得企业开展全新的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购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所以,互联网的应用,也改变了企业营销方式。

1.3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指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内容,因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一定转变。例如,在以前人们的意识中“编辑”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职位,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胜任,而今天在网络环境中任何一位网友都可以是编辑,创作文章,发表文章。因为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遍,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方式,转变为“众包”生产方式。

1.4 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其实,互联网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快速、高效。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纸媒、电视、收音机,并且传播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日益普遍。互联网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共享等特点充分发挥作用,使人们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知道或了解的信息。所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

1.5 传播规则的转变

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而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基于互联网形成的新媒体,其是一个新的传播平台,同时还是新的传播通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并不是单一的朝着某个方向传播,而是多渠道、多方向的传播,如此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受众性大大增强。由此可以确定,互联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的构造、规则以及逻辑。

2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关键

按照传统媒体人的思想,互联网是传统媒体的价值链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其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辅助了传统媒体的推广,有利于良好的发展传统媒体。其实,这种思想是犯了战略操作上的错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基础性设施。因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互联网更相当于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持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合理的改造和调整,可以使其在传媒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为:

2.1 正确理解互联网逻辑的关键词

2.1.1 连接

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应用之所以能够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其能够将各种事、物以及人类整体进行有效的连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资源”无法整合与利用的局面。回顾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形成了内容网络、人际网络、物联网络三张大网,实现了各种资源整合,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可以将毫无关联的内容互联互通,形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尤为突出的就是新浪网、搜狐网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体验方式增强,使得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求相连接,为人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例如百度、淘宝等。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人际沟通无阻碍”的目标,也就是形成了人际网络,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各种沟通,例如微信、微博、QQ等[3]。

2.1.2 开放

基于基本生存和发展法则,开放是互联网的第一要义。因为互联网需要以“网状存在”的方式存在,如此凡是利用网络的人,都会与互联网形成网络关系,作为网络的关键点。只有“开放”了互联网,才能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网络。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观念的开放和自我的开放。

(1)观念的开放。传统媒体运行的过程中,其传播的范围、运作的格局都是非常局限的,相应的媒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以在扩大市场空间,尽可能的激活、整合资源,实现产业整合、市场协同,不仅能够促进媒体产业发展,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做到观念开放,从思想观念上充分意识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和市场“碎片化”所创造的机遇,良好的发挥媒体产业。

(2)自我的开放。按照互联网逻辑,自我的开放即为社会情感资源、关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可以创造巨大潜能。当然,要想做到资源有效整合,需要保证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尽可能的利用互联网来给传媒创造机会,使之把握机会,良好发展。

2.2 改变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之所以会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传统纸媒在受到数字化媒体冲击的情况下,整个纸媒行业并没有积极了解互联网,也没有适当的调整媒体投放方式、宣传营销方式等相关方面,使得纸媒逐渐走向衰落。基于此,在认识到纸媒衰落根源的情况下,要想使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注意正确认识互联网,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今时今日已经是一个以互联网,尤其是以社交媒体居于领导者地位的传媒市场,其尽管没有成为人口覆盖最大的媒介形式,但数据显示可以充分说明,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为了真正意义上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当前社交媒体有全方面的了解,清晰的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保持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媒体自我封闭、自绝于产业发展的状态,使媒体运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提升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4]。

3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确定互联网对我国媒体的影响较大,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媒体,需要利用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呢?

3.1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创新

3.1.1 传播规则的创新

在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内容网络、物联网络、人际网络三张大网的情况下,重构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权力关系,使其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则,如此可以促进互联网应用作用,支持媒体良好运行,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而基于互联网传播规则,对媒体传播规则进行创新,应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引导,提升用户的地位,使用户具有传播权利、浏览权利,如此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传播、信息共享。

3.1.2 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注意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市场版图与价值资源进行重构,扩大媒体推广范围及市场占有率,使得媒体运作可以在社会上起到很大反响,达到媒体传播的目的。那么,如何对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进行创新呢?自然是互联网的传播结构、传播规则、传播形态,对媒体可以渗透的领域进行分析,结合媒体特点及其他领域特点,合理的进行跨界整合,改变媒体传播形式、形态,以便传媒产业优化发展。

3.1.3 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

这里所说的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就是以“关联――节点式”的价值对接方式为主,对互联网条件下的媒体运作的盈利模式进行重构,使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来扩大盈利空间,为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奠定基础[5]。

3.2 传媒产业需要明确需求与供给连通的节点

3.2.1 跨媒介的整合

传统媒体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局限性强,无论是格局还是资源整合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个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媒介的渠道比较单一、用户群针对性强等,此种情况下利用媒体来进行某些社会现象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而基于互联网的作用,进行跨媒介整合,将本媒体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媒介的渠道增多、受众群体增多、传播方式增多,再结合媒体传播内容,规划设计出适合的媒体传播方案,可以使传播内容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被他人所熟知,进而达到媒体传播的作用。

3.2.2 跨行业的整合

传统媒体也不要只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内容提供者,由于内容而造成的影响力、品牌和资源使传统媒体处在一个中介位置,即第三方位置。其实,网络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面资源融合的平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媒体运作,可以充分借助其他行业的资源来优化媒体运作的某些方面,提升媒体运作效果,为其创造较高的价值。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这一特点,促进媒体资源与其他行业资源整合,形成需求与供给对接,可以从中创造巨大的价值与利润。

3.3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转变

3.3.1 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

传统媒体是以内容为中心,将内容传播给受众群体,使读者能够在浏览、阅读之后有行为上的反应或思想上的转变;而互联网则是以服务、技术为中心,意在通过技术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使用户满意。因此,互联网更受用户青睐。基于此点,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应当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也就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利用网络来展开个性化的内容产品传播或分众传播。

3.3.2 构建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

众包生产作为互联网重要生产方式之一,其能够打破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接线,使得资源多次转移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基于此,在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中,应以经济分享为中心,改变以往内容产品运营的方式,而是采用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使得内容产品可以使用、传播、共享,提高内容产品的应用价值,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

4 结 语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人们以往所认知的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此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媒体发展思路来推进传媒产业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达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同时注意跨媒介整合和跨行业整合,做好供应者转变、运营方式的转变,使传媒产业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良好发展。所以,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国明,刘D.“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创新的五力模型[J].新闻与写作,2015(5):10-13.

[2]李晓琳.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13-115.

[3]郑玉倩.价值链视角下互联网时代吉视传媒产业转型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5):221-221.

互联网盈利的主要方式范文6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2年的第二季度,宜搜在中国手机用户搜索流量中的占比达到35.5%,超过百度的33.8%和搜搜25.8%,排名第一。2012年5月16日,宜搜科技了“全球首个手机搜索营销平台”,为2.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手机上的搜索服务,帮助超过3万家中小企业在手机上营销创富。

“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绝对的方向,第一次创业我积累了一些原始资金,所以才决定第二次创业,成立宜搜科技。”CEO汪溪说。

拥抱移动互联

2005年,汪溪将自己创立六年的讯天科技以8000万美元卖出,这曾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音乐和社区的开创者,不久之后他创立了宜搜。对于汪溪和他的同行来说,当时移动搜索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手机网站仅1000多个。但汪溪预计国内在2006年应该能够发放3G牌照,这让他觉得再晚进入便会失去分一杯羹的机会。

“人和企业一样,必须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汪溪说,“宜搜的基因就是移动互联网。”他认识到做手机搜索就不能用PC互联网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除非宜搜能够在手机搜索的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否则其他所谓的盈利模式等等都不值一谈。”

宜搜的主力用户来自弱PC和没有PC的用户,从PC转向手机的用户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增加了一些,“我们的用户更多的是手机的纯粹使用者,他们也许分不清百度或宜搜,只要我们第一个给他们提供服务,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忠实用户。”从这个方面看来,汪溪觉得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移动互联网的人群架构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将会创造一个数以十亿级的市场。

在汪溪眼里,手机这个信息移动终端将取代电脑成为一个人的个人信息终端。宜搜认为这个信息终端需要一个很强的搜索引擎来帮助用户。“当时我们是在只有一千多万网页、两三千万用户数时就开始做无线搜索了,最大原动力就是我们相信未来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们想做一个移动的信息入口。”

“PC端的所有大佬们要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首先要挥刀自宫,否则根本不知道整件事情是怎样的一个走向。”在宜搜看来,移动互联网将是一次新兴的革命而非仅仅是改良。汪溪说,中国有10亿的手机用户,却只有3亿的PC用户,两者在营收水平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更谈不到竞争,PC用户一定会被边缘化。

合作、开放、共赢

网站和浏览器是宜搜的上游企业,宜搜和与他们的合作采用付费加分成再交换流量的模式。“比如,我们与UC的合作就是采取付费加交换用户的方式。优先考虑的是交换流量,在交换流量不足的情况下会有补充付费的模式,我们在业内主要就是用互相推荐用户的模式,这就是一种双赢。我们不提倡用百度的方式——大规模的砸钱,这种方式不符合移动互联网合作、开放、共赢的趋势。”

百度的搜索占有率达到65%左右,但APP分流的特征决定了无线搜索企业占比很难超过50%,更难一家独大。汪溪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不是那么适用。手机屏幕的尺寸偏小决定了不可能让用户仔细筛选结果,如何搜索出最精确的结果不仅靠技术力量、产品力量,更应该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宜搜在前端渠道跟中国所有拥有流量的品牌合作,不仅给这些品牌带来流量还会给他们分成。“去年宜搜年收益3亿多,还处于一个盈亏平衡的阶段,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将60%?70%的收入都分给了我们的合作伙伴们。”汪溪说。

两三年前宜搜的定位是二三线城市,因为汪溪分析中国虽然有一线城市比较发达,但更多的地区还处于发展之中,比如广大的内陆地区,那里二三线城市密集,宜搜的策略是避开跟互联网搜索巨头的竞争,“毕竟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加起来也只有六七千万用户,我对当时宜搜实行差异化竞争所带来的优势感到骄傲。”

宜搜去年的盈利达到3亿多,盈亏持平,并保持了每年两倍以上的增速,汪溪说今年就可以实现盈利。

不可复制

虽然拥有四轮融资,但宜搜对自身商业模式的探索早在2007年底就开始了。汪溪决定面向中小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服务。

具体方式是基于宜搜自身的搜索引擎,出售5万多个热点行业的关键词。但是探索商业模式远没有守着投资“烧钱”过日子那么优雅。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都非常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中小企业刚刚接触时基本不太认可。于是,宜搜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推广方式,免费为企业建设一个WAP网站,而此业务原先收费为3000元,以此慢慢培养客户的信任度,等客户自己觉得接受移动搜索这种宣传方式再决定购买,这种方式在某些区域甚至取得了90%的转化率。

正像汪溪在微博里提醒他的同事“我们千万不能被自己的年纪所困,那些80后、90后的玩机一族才是宜搜的未来”那样,他们需要了解移动互联网用户,而不是听信自己的理解。

目前,宜搜的广告客户已达3万个,有一个近100家商(总共3000多人)的销售网络来负责与各大中小企业沟通,如果企业愿意给宜搜付费,他们就会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个整合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接触到他们所需要的用户。“从盈利点和商业模式两块来说,我们还会搭建起一个企业和手机用户的沟通渠道,只要我们搭建好了这个平台,未来的盈利不是问题。宜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那些认为移动互联网没有商业模式互联网巨头们一个响亮的耳光。”汪溪说到。